2006年淮北小麦生产上主要冻害及成因分析_第1页
2006年淮北小麦生产上主要冻害及成因分析_第2页
2006年淮北小麦生产上主要冻害及成因分析_第3页
2006年淮北小麦生产上主要冻害及成因分析_第4页
2006年淮北小麦生产上主要冻害及成因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年淮北小麦生产上主要冻害及成因分析

2006年,黄河小麦区小麦产量急剧增加,特别是河南省小麦连续三年产量显著提高。这其中既有气候适宜的原因,也有政策激励(粮食生产补贴、良种补贴)的效果和新品种利用面积加大,布局渐趋合理的作用。为今后生产上更合理利用小麦品种,规避风险,现根据近几年大面积生产和中间试验中的品种表现提出参考意见。1淮南黄小麦区的气候、生产特点和品种要求1.1自然灾害发生机制从黄淮南片麦区生态气候特点考虑,该区位于南方冬麦区和北方冬麦区的过渡地带,在小麦生育期间气候多变,灾害频繁。其中最常出现的灾害是暖秋冷冬年的冻害、倒春寒、后期干热风、收获季节雨涝和穗发芽。据统计,黄淮南片麦区暖秋冷冬年出现的机率在30%左右,在小麦拔节-孕穗期间,黄淮南片出现倒春寒的机率是50%以上。小麦扬花后灌浆期间遇大风暴雨,造成倒伏的的机率30%~50%,后期遇干热风天气的机率50%以上。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和赤霉病,蚜虫、吸浆虫等。1.2急性毒性冻害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收、种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大部分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小麦生产多采用简单的栽培措施,一般在国庆节以后往往赶时早播或趁墒早播,小麦冬前旺长,如果遇急剧降温,即造成严重冻害。如2000年以来,6年中,大面积生产上出现了2次严重的冬季冻害(2002年和2004年早播,冬季冻害重),5次倒春寒冻害(2001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春季),其中2001年、2004年和2005年春季冻害较重。3年未发生冻害的年份,2000年冬季、2003年冬季和2005年冬季均因为秋季雨水较多,秋作物无法及时收获,小麦整地播种晚,所以冬季冻害轻,但2005年冬季在豫中东部和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出现了个别晚播半冬性品种弱苗冻害和偏早播的弱春性品种的严重冻害。1.3应使用小麦品种来解决这些问题1.3.1冬性和弱春性黄淮南片麦区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主要是半冬性和弱春性,引起冻害的主要原因一是弱春性品种早播,二是整地质量差造成的弱苗冻害。只要按品种弹性适期播种,冻害基本可以避免。1.3.2高基肥地的抗倒性盐碱如表4所示品种的抗倒性是相对的。任何一个品种都有可能出现倒伏,但通过人为措施,可避免或减轻倒伏的损失。合理密植,配以肥水调控措施(如前氮后移技术)可明显减轻倒伏,高水肥地一定要选用抗倒力强或较好的品种。一些产量水平很高,抗倒力中等的品种可以在中高产区结合防倒伏措施(如降低基本苗、在拔节前喷多效唑等)推广。1.3.3条锈病、行业病品种的出现2005年和2006年黄淮南片麦区大面积生产上没有出现严重的病虫害,只是局部有条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叶枯病危害。但绝对不能麻痹大意,历史上黄淮麦区曾经因条锈病大流行和白粉病大发生给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局部的赤霉病、纹枯病、叶枯病重发也曾导致小麦严重减产,给农民造成损失。所以,该区大面积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必须对条锈病、白粉病、叶枯病、纹枯病、赤霉病等病害有一定抗病或耐病能力,起码不能高感。同时,对赤霉病、吸浆虫等育种不易解决的病虫害问题要注意及时防治。1.3.4种植密度在扩大的同时进行种植面积和产量变化2004年、2005年和2006年连续3年小麦生育后期天气正常,没有出现干热风、雨后猛晴高温以及收获期连续阴雨等天气,晚熟品种无论是在中间试验或是在生产上均表现产量相对较高,晚熟品种的种植面积也在扩大,特别是苏北、皖北等地一些偏冬性晚熟品种的面积正迅速上升。但从黄淮南片麦区的气候和生产特点来看,成熟期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性状,早中熟品种不但可以躲避后期的干热风、雨涝等自然灾害,对提高产量和商品性有利,而且可以为下茬作物早腾茬,利于一年两季夺高产,因此大面积生产上的主导品种成熟期还应以中早熟为好。1.4安徽省5所河南省近2年已经调整了品种结构,抗寒性弱的弱春性品种的种植面积比例有所下降,抗寒性好的半冬性品种和弱春性品种的比例正逐步上升(如新麦18、周麦16、周18、豫麦69号、豫麦49号、太空6号、中原98-68、周麦18、百农矮抗58、豫麦70号、偃展4110、豫麦57号、济麦20等),安徽和江苏北部抗寒性好的偏冬性中熟或晚熟品种(如烟农19、皖麦19、淮麦20、皖宿9908等)和抗寒性好的弱春性品种(如偃展4110)的种植面积正迅速上升,提高了黄淮麦区品种的抗寒性。弱春性品种一般具有晚播早熟的特性,弱春性品种的利用对调节茬口,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具有特殊作用,只要合理选用品种,不但不会产生冻害,而且能躲避后期的干热风、收获季节雨涝和穗发芽等灾害。220降雨后对中熟品种的影响2005~2006年度气候整体对小麦生产有利,主要的特点是:①秋播前降雨多,墒情好,播期推迟,出苗较好。②冬前分蘖少,但大分蘖比例增大。③冬季降温幅度大,但由于播期推迟,冬季冻害不重。④灌浆期温度平稳、光照充足、降水适中,灌浆正常。5月26~27日降雨后的猛晴,对部分早中熟品种的灌浆产生了不利影响,但降雨对晚熟品种灌浆有利,晚熟品种产量相对较高。倒伏较轻。⑤病虫害发生较轻,危害程度小。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相对发生较轻。赤霉病中南部中度偏重发生,在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受害程度不同,在河南省中南部、东部和安徽省北部,晚熟品种发病重,在江苏省北部是中熟品种发病重,早熟和晚熟品种发病较轻。2005~2006年度生产形势总体是增产,从环境因素分析,这主要得益于降水适宜,倒伏轻、病害轻,灌浆相对充分,但也要认识到,晚播是无奈的办法,适期播种仍是高产措施,倒伏轻跟环境关系很大,播种量无限增加会增加倒伏的危险,病害发生较轻不是生产用种都抗病,在品种利用过程中仍要坚持根据茬口定种性,根据肥力定品种,根据苗情定管理,病害要以防为主。3添加量创特色品种近3年经黄淮南片麦区区试鉴定,通过国家审定的品种淮麦20、邯郸6172、郑麦9023、新麦18、周麦16、周麦18、偃展4110、豫麦70号、周麦17、郑麦004、皖宿9908、中原98-68等已经在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大面积种植,大部分品种2006年在几个省表现仍比较优异。周麦18和新麦18等半冬性品种虽然2005年冬季在皖北等地区个别整地质量差的地块出现弱苗冻害,但恢复较好,对产量影响不大,收获后仍表现高产稳产。去年通过国审的百农矮抗58、新麦208、豫农949、濮麦9号、泛麦5号、郑麦366、西农979等在几个省大面积示范表现突出。这些品种在黄淮南片麦区生产上推广势头强劲,预计会有较大幅度上升。3.1半冬性品种3.1.1黑胚率低,生长特性好2003年9月通过国家审定。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抗寒性好,籽粒偏角质,黑胚率低,外观商品性好。综合抗性较好(中至高抗条锈病,中抗叶枯、纹枯病,中感白粉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稳产性较优。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安徽北部、江苏省北部、河南省中部高水肥地早茬种植。3.1.2产量、品质及病害2003年9月通过国家审定。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越冬抗寒性好,株型紧凑,长相清秀,落黄好。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稳产性较好。慢条锈病,中抗叶枯病、中感赤霉病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白粉病。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安徽北部、河南省中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高水肥地早茬种植。3.1.3小麦品质指标2004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耐寒性和抗倒性较好。籽粒半角质至角质,外观商品性好。耐高温、抗干热风、落黄好。条锈病免疫,中抗秆锈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和叶锈病。国家黄淮南片区试抽混合样化验,达到国家强筋小麦品质标准。产量三要素协调,高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及陕西关中地区高中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3.1.4生长状况适宜2003年9月通过国家审定。属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种。冬季抗寒性较好,耐倒春寒能力偏弱。株型紧凑,半矮杆、抗倒性好。耐高温,熟相好。产量三要素协调,高产潜力大。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感叶枯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籽粒半角质,千粒重较高,籽粒饱满度一般,黑胚率稍偏高。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水肥地早茬种植。3.1.5抗性和抗性2005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中高秆,抗倒力较强;产量三要素协调,综合抗性好,耐旱、耐渍,抗干热风,耐后期高温,落黄好。中抗条锈病,高抗秆锈病,中感白粉病,慢叶锈病,高感纹枯病和赤霉病。高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及山东菏泽等地高中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3.1.6产量、品质及适应性2004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抗寒性和抗倒性较好。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产量三要素较协调,优质(弱筋)、高产、稳产、适应性较广。中抗至高抗条锈病,中抗纹枯病,中感秆锈病、白粉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北部及陕西关中地区高中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3.1.7穗层整地表现2004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抗寒性较好,中高秆,较抗倒伏。株型紧凑,穗层整齐。产量三要素协调,中抗至中感条锈病、慢秆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丰产、稳产性好。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及陕西关中地区高中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3.1.8产量、品质及丰产性2005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株型较紧凑,中高秆,抗倒性较好,产量三要素协调,后期耐湿、耐高温,成熟落黄好。中抗条锈病和秆锈病,高抗叶枯病,中感白粉病,高感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及山东菏泽等地高中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3.1.9产量、品质及丰产2005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抗寒性好。秆矮、高抗倒伏,株型紧凑,穗层整齐。籽粒角质,容重高,外观商品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综合抗性好,后期耐湿、耐高温,抗干热风,落黄好,高抗条锈病、白粉病和秆锈病,中抗叶枯病,中感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丰产性、稳产性较好。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及山东菏泽等地高中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3.1.1黑胚率高、果粒东南角2005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属半冬性中熟品种。中高秆,较抗倒伏。株型松紧适中,穗层整齐;籽粒角质,千粒重中等,容重高,黑胚率低。产量三要素较协调,中感条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中抗秆锈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丰产、稳产性较好。后期不抗干热风,有早衰现象。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及山东菏泽等地高中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3.1.1小麦品种的选择2005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属半冬性多穗型早熟品种。冬季抗寒性好,不抗倒春寒。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矮秆、抗倒伏,产量三要素较协调,丰产性较好。高抗条锈病和秆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感赤霉病,高感叶锈病和纹枯病。籽粒角质,较饱满,外观商品性好,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东菏泽等地高中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3.1.1穗层整粒的品质2005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属半冬性多穗型早中熟品种。越冬抗寒性好,抗倒春寒能力稍差。半矮秆、抗倒性较好。株型略松,穗层整齐,产量三要素较协调,中抗至高抗条锈病,慢秆锈病,中感赤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白粉病。不耐后期高温,有早衰现象。籽粒角质,较饱满,色泽光亮,容重高,黑胚率低,外观商品性好,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及山东菏泽等地优质麦适宜区高中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3.2弱春性品种3.2.1穗砂砂粒含砂株2003年9月通过国家审定。弱春性多穗型早熟品种。幼苗长势旺,冬春抗寒力弱。白粒,籽粒角质,粒大、容重较高、外观商品性好。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长相清秀,株高适中,抗倒力中等。耐高温,落黄好,成熟早。中至高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丰产性较好,品质优(强筋)。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安徽北部、河南省中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高水肥地晚茬种植。3.2.2生长、品质及品种2003年9月通过国家审定。属弱春性多穗型早熟品种。综合性状好,耐寒、抗倒、耐旱、抗高温、灌浆快、落黄好。产量三要素协调,籽粒外观商品性好。中至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叶枯病和纹枯病,中感赤霉病,高感叶锈病。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肥中晚茬种植。3.2.3产品品质和产量2003年9月通过国家审定。属弱春性中早熟品种。冬季较耐寒,抗倒春寒能力稍弱。籽粒半角质,外观商品性比较好。中高杆,抗倒性中等。高抗条锈病、中感赤霉病、高感叶锈病和白粉病。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安徽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水肥地中茬种植。3.2.4抗排汗基因2004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属弱春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耐寒性好,矮秆、抗倒力强。籽粒粉质,外观商品性好。产量三要素较协调,丰产性较好。条锈病免疫,高抗秆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及陕西关中地区高中产水肥地中晚茬种植。3.2.5黑胚粉的制备2005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属弱春偏半冬性多穗型早熟品种。综合抗性优,抗寒性和抗倒性较好。耐旱、抗干热风,灌浆快,成熟落黄好。抗白粉病、条锈病、纹枯病和叶枯病,中感赤霉病,高感叶锈病。籽粒粉质,均匀饱满,色泽亮,千粒重和容重高,黑胚率低,外观商品性好。产量三要素较协调,丰产性、稳产性较好、适应性广。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及山东菏泽等地高中产水肥地中晚茬种植。3.2.6生长和产量习性病2005年8月通过国际审定。弱春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冬季抗寒性较好,抗倒春寒能力偏弱;中高杆、抗倒力较强;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纹枯病轻,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产量三要素较协调,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及山东菏泽等地高中产水肥地中晚茬种植。3.2.7中感染色病2005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属弱春性中熟品种。抗寒性中等,中高秆,抗倒力中等。中抗至高抗秆锈病,中感条锈病、白粉病,慢叶锈病,高感赤霉病和纹枯病。丰产性突出,稳产性较好。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及山东菏泽等地中高产水肥地中晚茬种植。4河南省各品种特性目前正参加黄淮南片生产试验,表现较好的苗头新品系有新麦19(9409)、衡观35、豫同M023、开麦18、花培5号、郑育麦031、同舟麦916、南阳996、西农9718等,河南省中间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品系有洛麦21、04中36、项麦9609、花培3号、天宁2001、周9823、9987等,现将这些品种的特征特性简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4.1黄淮南片中间试验4.1.1半冬性系4.1.1.产量、品质及菌株的筛选已经完成黄淮南片2年区试和1年生产试验程序。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抗寒性较好。株高适中,抗倒性中等。耐旱,熟相较好。综合抗病性较好,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中感赤霉病和纹枯病,慢叶锈病,中抗秆锈病。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性稳产性较好,适应性广,品质优,2005年国家黄淮南片区试抽混合样化验,达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中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菏泽地区高中肥力地早中茬种植。4.1.1.抗倒春寒能力已经完成黄淮南片2年区试和一年生产试验程序。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冬季抗寒性中等,抗倒春寒能力稍差。秆偏高,抗倒性一般。高抗秆锈病,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产量三要素较协调,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中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菏泽地区高中肥力地早中茬种植。4.1.1.生长结果习性已经完成黄淮南片2年区试和1年生产试验程序。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冬季抗寒力中等,对春季低温干旱敏感。株高适中,抗倒性较好,株型紧凑,穗层整齐,长相清秀。耐后期高温,成熟早,熟相较好。中抗秆锈病,中感白粉病、纹枯病,中感至感条锈病,高感叶锈病,感赤霉病。丰产性和稳产性好。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菏泽地区高中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4.1.1.穗大穗匀,生长特性已经完成黄淮南片2年区试和1年生产试验程序。半冬性大穗型中晚熟品种。冬季抗寒性中等,对春季低温敏感。株高75cm上下,抗倒性较差。穗大穗匀,产量三要素较协调,高产潜力大。中抗纹枯病,高感赤霉病和白粉病,慢条锈病和叶锈病,中抗至中感秆锈病。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菏泽地区中高肥力地块早中茬种植。4.1.2弱春性系4.1.2.抗性强,生长特性好已经完成黄淮南片2年区试和1年生产试验程序。属弱春偏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抗寒性较强,耐后期高温,落黄好。高抗条锈病、赤霉病和秆锈病,中抗纹枯病,中感白粉病,高感叶锈病。株高78cm上下,抗倒性偏弱。籽粒半角质,商品外观较好。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中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菏泽地区高中肥力地中晚茬种植。4.1.2.抗性好,生长广泛已经完成黄淮南片2年区试和1年生产试验程序。属弱春性多穗型早中熟品种。抗寒性较好。综合抗病性较好,高抗叶枯、白粉病、条锈病,中抗叶锈病、秆锈病,中感纹枯病,赤霉病轻。株型紧凑,长相清秀。株高适中,抗倒力强;粒大,半角质,千粒重和容重高。成熟早,熟相较好。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广。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安徽省中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菏泽地区高中肥力地中晚茬种植。4.1.2.抗性好,适应性广已经完成黄淮南片2年区试和1年生产试验程序。抗寒力强,株高78cm左右,抗倒性中等。籽粒粉质,千粒重和容重较高,黑胚率低,商品性较好。综合抗性较好,耐后期高温,中熟,落黄较好。中抗叶枯、纹枯病,中感白粉和条锈病,感叶锈、赤霉病。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广。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中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菏泽地区高中肥力地中晚茬种植。4.1.2.理化性质和品质已经完成黄淮南片2年区试和1年生产试验程序。属弱春性中早熟品系。株型紧凑,长相清秀。耐寒性和抗倒性较好,耐后期高温,落黄好。中抗至高抗条锈病,中抗至慢叶锈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感赤霉病。籽粒角质,千粒重中等,外观商品性较好。丰产性、稳产性较好。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中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菏泽地区高中肥力地中晚茬种植。4.1.2.注意三要素的协调已经完成黄淮南片2年区试和1年生产试验程序。属弱春性中早熟品系。抗寒性好,半矮秆,抗倒性较好,高抗条锈病和秆锈病,中抗纹枯病,中感白粉病,慢叶锈病,高感赤霉病。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性较好,品质优,籽粒角质,商品性较好,2005年国家黄淮南片区试抽混合样化验,达国家优质强筋标准。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中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菏泽地区高中肥力地中晚茬种植。4.2河南省中央试验组4.2.1葡萄品种的特性已经完成河南省区试和生产试验程序。属半冬性大穗型中晚熟品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