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诸子百家中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代表人物及他们的主要观点。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培养材料阅读能力,归纳思想家的主要观点。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4、知道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是为了适应汉武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具有时代特色。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观点,以及儒学在西汉成为正统思想。难点:本课涉及多位思想家的观点,不仅内容多,而且比较难以理解【教学过程】李泽厚先生曾说:“即使广大农民并不读孔子的书,甚至不知孔子其人,但沉浸和积淀在他们的行为规范、观念模式、思维方法等意识和无意识底层的,主要仍是孔子和儒家的东西。”由此看来,儒家文化已渗透到中国人思维意识的深层,体现于中国人的言谈举止之中。因此,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与儒家思想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提问: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思想?(儒家思想)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今日中国和今日世界都有深远影响。
展示图片:“奥运开幕式”和“国学热”。
本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可以说是一部儒学简史。在第1课中,我们将学习儒家思想的形成和正统地位的确立;第2课学习儒学的变异——“宋明理学”;第3课学习儒学的新发展——“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一、基础知识回顾对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材内容过渡:中国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当然也包括儒家思想的形成,都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一、“百家争鸣”
围绕“百家争鸣”,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
1.理解概念
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投影解释。
(1)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2)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驳。
(3)“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和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驳,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社会原因
教师提问:“诸子百家”为什么要争论辩驳?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原因?
提示:抓住春秋战国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和文化等方面介绍。
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日益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表现为: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各国纷纷变法图强;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文化上,私学兴起。
教师小结,要让学生明确:一定时期的思想和文化是对这一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3.主要派别代表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空前发达。学派很多。其中影响较大的都有哪些?
学生列举:儒家有孔子、孟子、荀子,道家有老子、庄子,墨家有墨子,法家有商鞅、韩非,等等。
4.意义
学生回答:不仅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而且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师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儒家思想——孔子、孟子和荀子
1.孔子——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创始人
教师提问:你对孔子知多少?
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提问:通过《论语》中孔子言论,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孔子的思想。学生列举回答后,教师讲解。
(1)创立儒家学派
思想核心——“仁”。
政治思想——“德”。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也体现了民本思想。
根本目的(也是执行标准)——“礼”,即克己复礼,维护周礼。
(2)创办私学,发展教育
首创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形成一整套教育思想;培养大批人才。
从《论语》中孔子的言论来看孔子的教育思想: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所以我们说,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创始人。
议一议:史书记载,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交界处困饿七日。动荡的年代,他的“仁”的思想也处处碰壁,不被采纳。这是为什么呢?
2.孟子和荀子对儒学的发展
学生阅读书本,归纳孟子和荀子的主要思想观点,并通过比较法了解他们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者,而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者。荀子提倡将德治和法治相结合,这是他思想的特点,也为法家思想的出现奠基。经过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的发展,儒家思想得以形成和壮大。
但是,儒家思想并不是一枝独秀,而且也没有得到诸侯国国君的重视。与儒家思想形成的同时,其他流派也在形成和发展中,他们与儒家思想相互批评,也相互渗透,对于后来的儒学独尊局面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其他流派——道家、法家和墨家
1.道家思想——老庄学说
让学生通过材料归纳老子的思想。
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②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教师讲解:哲学思想——“道”,朴素的辩证法。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的学说,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稍作了解即可。
议一议: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2.法家思想——韩非子(集大成者)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韩非子的主要观点: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教师讲解:韩非子主张建立封建君主专制集权的国家,主张厉行赏罚,以法治国,变法革新。他的思想受到秦始皇的青睐。但秦朝用法家思想治国,形成暴政,二世而亡,说明了法家思想适合夺天下而不适合治天下。
3.墨家思想——墨子(创始人)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战争使)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兼爱”和“非攻”的思想。
议一议:以上思想家们各自代表哪个阶级或阶层?
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小结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
过渡: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中形成了,那么它是怎样从百花齐放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枝独秀的呢?三、董仲舒的新儒学和“罢黜百家”1.介绍董仲舒2.通过材料归纳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观点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材料三: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就是“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尊卑秩序是永恒不变的。教师讲解: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观点有:(1)“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实行仁政。(2)“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三纲五常”。议一议:如何理解新儒学是适应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需要?3.正统地位的确立教师讲解: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儒学从此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课堂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思想家的思想观点,这些思想闪烁着光芒,对后世乃至今日的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这些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2课时)知识导图引入(略)课标、考纲、学习目标、考情分析明备考方向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先秦儒学与董仲舒新儒学的联系与区别。(难点)2、认识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难点)3、儒学的现代价值在哪,我们应如何对待儒学?(难点)考纲要求汉代儒学成为正统考情分析2017无无无命题规律1.知识角度(1)紧扣主干知识或核心概念。如:董仲舒新儒学的概念,儒学成为正统的表现。2.史观角度凸显新史观或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3.热点角度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2016全国I卷选择题儒学的发展历程2015全国II卷全国I卷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古代儒学思想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2014江苏全国II卷选择题董仲舒的思想儒学的发展2013重庆福建选择题董仲舒新儒学的概念董仲舒的思想重难点突破【自主学习】梳理儒学自诞生到西汉期间发展演变的轨迹。春秋时期——应运而生(不受重视)战国后期——蔚然大宗(不受重视)秦朝时期——遭到打击P8(课文引言)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无为而治)汉武帝后——居于正统思考:儒学在春秋战国至汉武帝时期的发展状况及地位不同,为何会有这种变化?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是为政治服务的。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董仲舒新儒学在汉代满足了汉武帝统治的需要。【合作探究一】分析秦始皇进行“焚书坑儒”的原因和影响,并指出其实质?对比分析汉代新儒学的特征,并指出其实质?原因:根本原因:维护专制统治。完成统一后,政治的一元化不允许思想文化多元化存在主要原因:秦以法家思想治国,儒生引用古圣先贤言论批评时政,是古非今,进行“非官方意识形态”传播,威胁到统治。影响:积极:在当时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统治。消极: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征: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实质: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合作探究二】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异同。同:都主张统治者实施“仁政”。异:(1)来源:改造后的新儒学以传统儒学为基础,融合了阴阳家、道家以及法家等思想而形成。(2)天人观:传统儒学持怀疑态度,主张敬而远之,而新儒学持肯定态度,提出“天人感应”学说。(3)政治主张:君臣观念:从“民贵君轻”到“尊君卑臣”;传统的“仁政”建立在民本思想上,而新儒学“仁政”建立在“天人感应”学说上,以天来限制君主的权力过度膨胀。(4)地位:传统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被重视;而新儒学确立了正统地位,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四、高考链接(一)选择题1、(2016全国一卷)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五经是孔子编订的奠基,而《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不是孔子编订,所以《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故选C。2、(2014·江苏卷)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知,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这是民本思想的体现,而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即臣民要绝对服从于君主,这是对民本思想的背离,故本题应选B。其他几项与事实不符。3、(2013·福建卷)《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主张【解析】本题以《春秋繁露》的新材料为切入点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春秋繁露》是董仲舒改造儒的经典著作,核心内容是意在要求富不可骄、贫不至于忧生存,且由“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可知其治国理念是上下相安利国益民,因此A符合题意。与“强制去富”“劫富”无关,故排除B、D;材料内容从两方面阐释,不仅仅是济贫问题,故排除C。故选A。4、(2015·全国二卷)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是符合现实政治需要的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儒学家反对社会变革,故B项错误;从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向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故C项正确;儒者称颂“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是希望统治者实现仁政、德治,实现儒学的治国理念,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聚焦热点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生态文明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是①天人合一②与民休息③兼爱尚贤④道法自然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考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以习总书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媒介,考查汉代儒学所蕴含的生态文明史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故答案选A。(二)材料解析题(2015年新课标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节选)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于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6分)(2)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正确对待传统儒家文化【解析】第一小问不同点,分别归纳孔孟的儒学思想和汉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孔孟思想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以民为本,以道德教化民众;汉代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理论依据.(2)对待孔子与儒学的态度,应该历史的、辩证的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答案:
(1)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2)态度: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五、感悟历史梁启超曾经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儒学统一时代》一文中专门讲述了中国学术思想与政治的关系与西方之大不相同,其意义之深刻至今可鉴。
原文:泰西之政治,常随学术思想为转移。中国之学术思想,常随政治为转移,此不可谓非学界之一缺点也。是故政界各国并立,则学界亦各派并立;政界共主一统,则学界亦宗师一统。当战国之末,虽有标新领异,如锦如荼之学派,不数十年,摧灭以尽;岿然独存者,惟一儒术,而学术思想进步之迹,亦自兹凝滞矣。夫进化之与竞争相缘者也,竞争绝则进化亦将与之俱绝。中国政治之所以不进化,曰惟共主一统故;中国学术所以不进化,曰惟宗师一统故……抑泰西学术,亦何尝不由分而合,由合而分,递衍递嬗。然其凝滞不若中国之甚者,彼其统一以自力,此其统一以他力。所谓自力者何?学者各出所见,互相辩诘,互相折衷,竞争淘汰,优胜劣汰;其最后合于真理最适于民用者,则相率而从之,哀于至当,异论自熄。泰西近日学界所谓定义公例者,皆自此来也。所谓他力者何?有上位握权力者,从其所好,而提倡之,而左右之,有所奖励于此,则有所窒抑于彼。其出入者,谓之邪说异端,谓之非圣非法,风行草偃,民遂移风。泰西中古时代之景教,及吾中国数千年之孔学,皆自此来也。由前之道,则学必日进;由后之道,则学必日退。徵诸前事,有明验矣。故儒学统一者,非中国学界之大幸,而实中国学界之大不幸也。翻译:中西学术与政治的关系的确大有不同。西方政治常随学术思想而转移,而中国学术思想常随政治为转移,这是中国学术界的一大缺陷。政界派系林立,则学界也各派林立;政界共保一个天子,天下一统,则学术界也是共尊一个宗师,学界一统。进化与竞争紧密相连,缺乏竞争就不会产生进化。中国政治之所以不进化,就是因为只保一个天子,天下一统的缘故;而中国学术不进化,是因为只尊一派宗师的缘故。西方学术虽然也经历了由分到合,由合到分的过程,演化递嬗,但是西方学术停滞不前的状态却不象中国一样显著,原因在于西方是以“自力”统一,而中国是以“他力”统一。所谓“自力”,就是学术界自然发展的力量、规律,学者们各抒己见,互相辩诘,互相折衷,竞争淘汰,优胜劣汰,最后最符合真理和民众的需要的,人们都会信服,到一定程度,不同的意见自然就消失了。西方近代学界所称的定义公理等等,都是这样形成的。所谓“他力”,就是指掌握政权的位高权重的人物,按照自己的嗜好,提倡某种思想,左右学术的发展,奖励投其所好的人,而抑制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如果有持不同意见的,就被称为“邪说异端”,被称为“无视圣人,没有王法”,因此,“风行草偃,民遂移风”,学术界一片统一之声。几千年来儒家学说一统天下,就是由于当权者的作用。如果使用前一种方法,学术界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依照自己的力量发展,那么学术会不断进化;而用后一种方法,用当权者的嗜好来左右学术的发展,那么学术必然倒退。儒家学说的统一,不是中国学术界的一大幸事,而实在是中国学术界的大不幸。
正如梁启超所分析,学术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学术自由,是当今发展的主题。近代西方,是由学术引领政治发展,学术为政治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如法国先有了启蒙运动,在其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平等和自由思想。历史也已证明,如果没有学术自由,没有学术独立,没有学术争鸣,没有学派林立,就没有学术的真正繁荣。六、课后反思《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讲解课文题目本人教会了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角度看待问题。第一步:导课,进一步夯实双基,师生共同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回顾必修三第一课的基础知识。这一知识串讲也是比较成功的,教会了学生演绎历史的能力。第二步:根据课标、考纲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根据近五年的高考题进行考情分析,据分析:本部分内容在高考考题中材料解析题和选择题都有涉猎;同时得出命题规律,从三个维度进行考查:第一:知识角度——紧扣主干知识或核心概念。如:董仲舒新儒学的概念,儒学成为正统的表现。第二:史观角度——凸显新史观或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第三:热点角度——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第三步:重难点突破。共计三个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详见[导学案])。“合作探究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探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分工、合作、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形式,获得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合作与交流中不断锤炼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第一个问题自主学习:梳理儒学自诞生到西汉期间发展演变的轨迹。思考:儒学在春秋战国至汉武帝时期的发展状况及地位不同,为何会有这种变化?学生可以自主完成,效果良好。第二个问题:合作探究:根据课文引言(P8)分析秦始皇进行“焚书坑儒”的原因和影响,并指出其实质?结合课本知识及导学案标题二下的材料一、二、三、四对比分析汉代新儒学的特征,并指出其实质?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影响——运用辩证法——一分为二。通过比较得出秦始皇、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不同,手段不同,目的却相同,由此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理性对待,认真思考。效果良好。第三个问题:合作探究:结合所学,探讨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异同。(从目的、形成、民本思想、地位四个方面思考)通过教学,自己发现了问题,比较类的题目,角度是最难选择的,自己给学生设计了四个角度,恰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易误导学生,这是设计的失误,当引以为戒。这三个问题,自己应将第一个问题大胆舍弃,只探究第二、第三个问题,上课时间会更宽裕。第四步:链接高考以及聚焦热点话题。由于时间仓促,题目没有讲好。以后应该这样讲,选取两三道经典试题按如下步骤进行讲解:(1)明确考点(2)回归课本,找到课本对应的知识(3)剖析题干,明确时空观念,找关键信息(4)分析选项。总之,历史选择题通常为最佳选择题,多数题目的材料远离教材,选项的表述专业性强,因而试题难度较大,不少试题往往只能靠猜答案碰运气。但是如果我们熟悉了选择题一些简单方法,也就能够掌握猜答案的技巧,大大提高选对答案的几率。近年全国卷选择题的一个共特征是,就是正确选项必然和试题材料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有所学知识的支撑或有一定关联。这就可以先把与材料无任何关联的选项排除掉,再把与所学知识相悖的选项排除;剩下的再看是那种选择题类型。另外,应注意甄别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的不同表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运载工具用顶部行李箱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外墙保温工程质量保修合同
- 纸制杯垫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特色食材供应合同
- 探测器用接口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建筑质量保证合同
- 2024年度技术合同:便利店智能化系统开发与实施
- 蛋白质补充剂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化妆品销售代理合同
- 2024年度建筑行业材料采购合同
- 小学各年级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共同成长主题班会
- 普外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自查总结报告
- “双减”与“五项管理”(课件)主题班会
- 新课标高中生物教学仪器配备目录
- 起亚福瑞迪发动机维修手册
- 铁路行车规章
- 23秋国家开放大学《广告设计》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使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 被动语态课件人教版英语九年级全册
- 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发展
- 2024年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比较阅读专练(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