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二轮提分突破课件:专题1-第3讲-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进及科技文化成就资料_第1页
2014高考历史二轮提分突破课件:专题1-第3讲-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进及科技文化成就资料_第2页
2014高考历史二轮提分突破课件:专题1-第3讲-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进及科技文化成就资料_第3页
2014高考历史二轮提分突破课件:专题1-第3讲-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进及科技文化成就资料_第4页
2014高考历史二轮提分突破课件:专题1-第3讲-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进及科技文化成就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与辉煌I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剖析易错混点补缺知识漏洞II考场失分防范命题角度一从不同角度考察诸子百家的主见命题角度二比较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主见命题角度一董仲舒思想的特征及历史影响命题角度二理学与心学的根本主见及影响命题角度一李贽的“异端”思想命题角度二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主见及历史影响第3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进与科技文化成就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考点二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考点三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防范一对根本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防范二对主干学问生疏存在误区防范三对不同历史大事内在关系梳理不清命题角度三明清儒家活泼思想对社会演进的推动作用考点四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II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考点一【典例1】节选〔2023·江苏单科,21〕【解析】第〔1〕问,考察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概括即可;其次小问,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主见,结合所学学问可以概括出孔子的为政以德〔德治〕和孟子仁政的主见。第〔2〕问,依据材料二的关键信息“一家和谐”“宗族称孝”“乡党称悌”等不难归纳儒家伦理的根本内容。解析审题角度释解命题角度一从不同角度考察诸子百家的主见【角度释解】诸子百家的思想主见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命题主要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集中考察对道、墨、儒、法四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见的理解。要重点关注儒、墨、道、法四家的主见及各家主见的异同点,运用诸子百家的言论作为原材料,从时代特征和阶级特点上理解生疏其主见的特点。请答复:(1)依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学问,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见。(3分)(2)历代很多家训表达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依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分)点击放大/缩小标准答案(1)根本:孝悌。政治主见: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2)主要内容:家庭和谐;宗族团结;乡里和谐提21.(节选)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表达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标准。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冶!”——《论语·学而》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谐),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必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请答复:(1)依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学问,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见。(3分)(2)历代很多家训表达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分)【对点突破】【突破1】〔2023·山东青岛一模〕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见B.认为自然是不行以生疏的C.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突破2】〔2023·安阳二模〕2023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缺乏以止乱”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解析:从题干中“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道法自然”等信息可知,儒家、道家和法家都看到了自然有其规律,所以D项正确。解析:关键信息: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这风传递给世界。孔子是儒家创始人,A项是墨家尚贤思想;B项是法家思想;C项是儒家思想;D项是道家思想。故C项正确。☆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考点一【解析】结合教材内容答复,思想上,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孔子强调统治者要施行仁政。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见“克己复礼”。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见“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老子主见: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见,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抱负社会,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苏格拉底提出“生疏自我”,留意道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解析审题角度释解【典例2】〔2023·浙江文综·38〕〔节选〕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很多精彩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角度释解】近年高考命题对东西方文化差异及产生的历史渊源考察较多,横向比照同一时期的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和中国古代人文思想的异同,分析不同的缘由是常见命题方式。二者从哲学的争论对象看,都实现了从神和自然界到人和社会的转变。东方中国侧重于对社会的争论,趋向专制、集体、等级秩序;西方侧重于对人的争论,趋向个体、民主、公正。东西方哲学家都重视人的修养、道德和学问问题。中国古代思想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线,例如留意道德、礼仪、仁义;民本思想,天人合一等思想。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10分〕标准答案〔1〕孔子:仁、礼、中庸;〔3分〕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3分〕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觉察“自我”;〔2分〕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2分〕审题着眼点☆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命题角度二比较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主见【对点突破】【突破3】〔2023·吉林长春调研〕《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思想。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进展实质上表达了〔〕A.政权奇异化颜色不断加强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认D.确定程度的理性颜色【突破4】〔2023·广东汕头模拟〕英国学者罗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区分于西方传统文化有三个显著特征。以下表述错误的选项是〔〕A.用表意符号书写而非拼音文字B.崇尚道德伦理而非宗教信仰C.用科举文士理政而非世袭贵族D.崇尚通俗艺术而非高雅艺术解析:从材料可知是考察古代礼法制度的进展,古人由敬鬼神、自然到关注人类社会,渐渐呈现理性颜色,因此选D项。解析:结合中国汉字和儒家思想等影响,可知A、B、C都正确。☆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考点提升】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春秋战国时期,消逝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进展的源头,对社会进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抱负和道德准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宝。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的理论武器,道家思想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中的哲学思想。II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

考点二【典例1】〔2023·福建文综,1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尽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解析】董仲舒把儒家思想和道家、法家及阴阳家思想加以发挥,在适应君主专制统治的同时,沿袭了儒家一贯的“仁”“仁政”主见,主见“轻徭薄赋”,以缓和阶级冲突。“强制去富”、尽力济贫及劫富济贫都不是其理念。应选A选项。解析审题角度释解命题角度一董仲舒思想的特征及历史影响

【角度释解】董仲舒主见“大一统”,进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分析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内容、特点和影响,特殊要留意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异同点的比较,对其进展全面评价是历年高考命题的主要切入点。关键信息【对点突破】【突破1】〔2023·广东六校联考〕《汉书·董仲舒传》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突破2】2023•天津文综,12,节选〕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学问,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解析:依据关键信息“道、教化、正法度”可知,董仲舒新儒学糅合了道家、法家等思想,B项正确;A项虽是董仲舒的思想主见,但题干并没有反映;C项说法错误,“三教合一”是指儒道佛三家;D项说法错误,董仲舒是在传统儒家学说的根底上,吸取道、法、阴阳五行家的学说,加以改造。答案:〔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角度归纳】理解董仲舒新儒学(1)既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见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的需要,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3)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它的生命力。(4)宣扬“天人感应”,为儒学披上了神学外衣。儒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皇权,因此受到统治阶级重视,成为正统思想。☆高考命题视觉——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考点二【解析】此题考察的学问点比较多,涉及的主要考点是儒学及其演化、周孔之道与孔孟之道、宗法制、仁政、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其中周孔之道是命题者为学生供给的新考点,它的根本含义隐含在汉唐以前的儒学进展的史实当中。题干设定了汉唐儒学进展为宋代以后儒学变化的场景,要求我们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孟子思想中的道德观〔人性观〕被程朱演绎成“天理”而大加推崇,从而使理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成为统治思想,而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包含对《孟子》的解释,因此C选项正确命题角度二理学与心学的根本主见及影响解析审题角度释解【典例2】〔2023·课标全国Ⅰ,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角度释解】宋明理学是中国传统儒学的成熟和定型的标志。主要是从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宋明理学的影响等内容进展命题考察。复习备考时可以适当拓展一些课外学问,搜集一些关于理学和心学的名言、典故、后世的遗存等,加深对理学和心学异同的比较生疏。☆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实际是“促……变化”因素是说明儒学的一脉相承的连续性,而非变化在整个封建社会都是维系统治的主要纽带兴起于明朝,时间不符【对点突破】【突破1】(2023·济宁月考)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留意道德文化修养,留意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教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推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宋明理学对儒学的进展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D.明末清初思想活泼局面的消逝【突破2】〔2023·广东汕头模拟〕某思想家曾作诗咏《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聚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该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解析:从题干信息“留意道德文化修养,留意气节”及条件二中三纲五常思想,可以推断这是宋明理学的主见,故答案为A.解析:留意题干关键词“吾心”“赏心”,作者认为明月、山河等一切都在心中,可知是心学的思想,选择D项。☆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典题1】〔2023·山东文综·16〕以下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进展的产物C.都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共性自由和解放II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考点三【解析】李贽的思想虽然具有反对封建伦路道德的内容,但照旧是属于封建士大夫的范畴,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并未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应选C。李贽的思想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都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都建立在商品经济进展的根底上,都宣扬了共性解放和自由。解析审题角度释解命题角度一李贽的“异端”思想

【角度释解】明清社会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经济因素的消逝,诞生了李贽对孔子偶像和儒家经典的抨击,对“道统”论的反对,表现了反对封建权威、反教条、反传统的精神。近几年高考多考察李贽的反理学内容及其不畏权贵敢于斗争的珍贵精神,同时与同时代的思想家进展比较也较多涉及。审题:两种思想的比较逆向选择【对点突破】【突破1】〔2023•天津文综,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提倡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进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突破2】〔2023·苏锡常镇徐连六市调研〕李贽曾评论先秦诸家:“申〔不害〕、韩〔非〕何如人也?彼等原与儒家分而为六。既分为六,则各自成家;各自成家,则各各有确定之学术,各各有必至之事功。举而措之,如印印泥,走作一点不得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A.李贽认为诸家之间曾是公正的B.李贽认为诸家都曾发挥奉献C.李贽放弃传统儒学的价值取向D.李贽否认了儒家的独尊地位解析:从材料看,儒学长期被士大夫阶层垄断,而李贽认为一般百姓占据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思想学说要为大多人效劳,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现状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应选C。解析:李贽属于地主阶级的儒学思想家,是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抨击,而非放弃,所以C项明显错误。。☆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典题2】〔2023·浙江文综,38,节选〕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9分〕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考点三【解析】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行侵害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应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状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王夫之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进展变化有规律可循。解析审题角度释解命题角度二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主见及历史影响【角度释解】明清时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主见、特点及影响是高考命题考察的重点。复习时,应留意从时代背景角度理解主要思想主见及特点,留意区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主见的异同,同时将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西方的启蒙思想进展分析比较。☆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核心信息标准答案〔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推断是非的标准;〔3分〕顾炎武:留意实学,经世致用;〔3分〕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敬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3分〕【对点突破】【突破1】(2023·课标全国,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突破2】〔2023•平顶山模拟〕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同,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总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解析:结合黄宗羲的思想主见和时代背景理解分析材料大意,其主见建立特地机构限制君权,实行开明君主统治,具有鲜亮民主启蒙颜色。天下为公表达了确定的民主颜色。解析:材料观点是顾炎武批驳明末学问分子不切合实际的学风,即“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他主见“经世致用”。“明心见性”是宋明理学的主见。由此选择D项☆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典题3】〔2023•山东文综,2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考点三【解析】第〔1〕问,“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是从黄宗羲的阶级属性及儒家思想传统角度而言;“新见”是指其民主启蒙思想中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第〔2〕问,评价历史人物及其思想的特定方法有两个:历史的方法、辩证的方法。即把他们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进展一分为二的评价。对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用历史的方法即可以从时代需要及阶级利益角度评价。第〔3〕问,按材料三的观点,中国民主革命思想应当既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又受外来思想启迪,二者共国推动中国社会的进展进步。解析审题角度释解命题角度三明清儒家活泼思想对社会演进的推动作用【角度释解】明清时期反封建民主思想带有反封建的民主颜色,未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未提出抱负社会的政治设想,也没形成强大的社会思潮并转化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对近代民主革命起到了启迪作用。近年高考中多有涉及☆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标准答案答案〔1〕“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存君主制。“新见”: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公正。〔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展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评价:否认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供给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进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哪些又表达了“新见”?〔2〕材料二主见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生疏。点击放大/缩小〔3〕考生应作以下三个方面作答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局部,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见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供给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供给了借鉴。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展与进步。【典例】〔2023•山东文综,27〕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消逝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机器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史料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工之群工。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矣。——摘自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材料二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假设以为其所定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确定尺度。——赵绎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纬度》材料三史观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承”和“沟通”——的争论,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进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他们可以对人类进展的缘由做解释。——【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沟通》〔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哪些又表达了“新见”?〔2〕材料二主见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生疏。【对点突破】【突破1〔2023•岳阳二模〕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制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制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说明王夫之主见〔〕A.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B.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突破2】〔2023·徐州、宿迁三模〕张载曾庄重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一样点是〔〕A.强调社会责任感B.提倡知行合一C.构建新儒学体系D.重建伦理秩序解析:依据题干供给信息“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和”所学史实说明要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应选A。解析:从“为生民立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可以看出,张载和顾炎武都主见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此题选择A项。☆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考点提升】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宝。春秋战国时期,消逝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进展的源头。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提倡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泼的新局面。【典题1】〔2023·北京文综,16〕以下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规律关系正确的选项是II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古代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考点四【解析】C选项以明确的进出口数据为史实,得出外向型经济特征,具有明显的因果关系。A选项活字印刷术制造后,雕版印刷术不愿定不用;同理B选项觉察坊墙,不愿定“普遍”实行坊市制;D选项农业投资增长也不愿定说明农业失衡局面的转变。应选C选项。解析审题角度释解命题角度一古代科技的制造与传播【角度释解】考纲要求概述古代科技成就,生疏中国科技制造对世界文明进展的影响。近几年高考主要考察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成就及制造、外传等。史实结论A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B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C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D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典题2】〔2023·四川文综,1〕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以下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II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古代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考点四角度释解命题角度二古代书法的演化与绘画特色【角度释解】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有着“书画同源”的说法,而戏曲艺术具有虚拟性、程式化、写意性的特点。高考命题特殊留意对古代书画戏曲艺术特征及其成就的考察。复习时应留意分清书画艺术的特点、书画戏曲艺术成就的时代特征,理解书画戏曲艺术所反映出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解析审题ABCD草书【典题3】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看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生疏是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飘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行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解析】此题考察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依据所学学问,草书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抒发感情。四项作品分别为行书、隶书、篆书和草书。故D项符合题意。【对点突破】【突破1】〔2023·广东六校联考〕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阅历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唐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科技A.缺乏理性精神B.求善而不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D.落后于西方国家【突破2】(原创题)《中国全史》写道:“从公元960年到1278年,是我国历史上宋、辽、金、夏几个政权同时并立的时代。虽然这一时期各政权之间战事频繁,但却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进展的顶峰时期。”以下成就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解析:据关键信息:阅历工工艺的水平上、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大量的荒唐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突出,但轻视理化构建,A项正确。解析:司南是战国时期的,排解A项;简仪是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制造的,排解B项;胶泥活字是北宋毕升制造的,应选C项;蔡侯纸消逝于东汉,排解D项。☆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对点突破】【突破3】(2023·安徽文综,15)2023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善结合,彰显了宣纸“纸寿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图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突破4】(2023·常州调研)我国古代的书法理论讲究“意在笔先”。能表达这一理论的是()

A.“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B.“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

C.“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D.“势来不行止,势去不行遏,惟笔软则惊异生焉。”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把握行书的特点。解析:据题干意思是书法艺术讲究意境,抒发作者情感.A项反映了书法抒情的意境,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都是对书写手法的描述,但与题干无关.☆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剖析易错混点补缺知识漏洞II考场失分防范防范一对根本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典例2】韩非子“法治”的实质是“人治”【典例1】孔子的“仁”不属于政治范畴儒家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学习要求:依据教辅掌握详细分析。维护君主的最高权威,实质是严刑峻法下的“人治”

【应用训练1】〔2023·浙江五校联考〕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孔子释‘礼’为‘仁’,把这种外在的礼仪改造为文化——心理构造,使之成为人的族类自觉即自我意识,使人意识到他的个体的位置、价值和意义,就存在于与他人的一般交往之中即现实世间生活之中;在这种日常现实世间生活的人群关系之中,便可以到达社会抱负的实现、个体人格的完成、心灵的满足或慰安。”据此对儒家思想分析正确的有〔〕①“礼”与“仁”两者相辅相成,要把外在形式的“礼”内化为人的精神自觉②留意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③教育人不仅要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有社会责任感④其主见贯穿讲求实际功利精神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应用训练2】〔2023•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见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气予以去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行宽容待之。”以下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A.治之经,礼与刑B.唯同乎天和者为然C.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D.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考场失分防范——剖析易错混点补缺学问漏洞防范一对根本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应用训练】防范二对主干学问的生疏存在误区【典例3】诸子百家思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