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d18342c670aeeb66b9fc948b4709bf7/4d18342c670aeeb66b9fc948b4709bf71.gif)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d18342c670aeeb66b9fc948b4709bf7/4d18342c670aeeb66b9fc948b4709bf72.gif)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d18342c670aeeb66b9fc948b4709bf7/4d18342c670aeeb66b9fc948b4709bf73.gif)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d18342c670aeeb66b9fc948b4709bf7/4d18342c670aeeb66b9fc948b4709bf74.gif)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d18342c670aeeb66b9fc948b4709bf7/4d18342c670aeeb66b9fc948b4709bf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个性之歌“感志士之慨、隐士之情"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示范研读,揣摩语言,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默写这首诗,把握诗人情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短歌行的特色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曹操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探究曹操忧患意识中表现出来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曹操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诗句,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短歌行的语言,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比兴、典故等表达技巧。
【教学方法】示范研读法、合作探究法、问答法。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
有人说,曹操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有人说,曹操“黠如鬼,嗜杀犹虎狼";有人说,曹操“是一个有优点,有缺点,功劳很大,罪孽也不小的历史人物”。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看到的曹操是一个奸诈、虚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臣形象。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陈寿《三国志》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汝南名士许劭
他“外定武功",统一中国北方,“内兴文学”,开创建安文学。他的诗有文气,有才气,难得的是大气,大气之中有英雄豪气,更有王者霸气,诗中有这样大气魄的人并不多,清代诗论家袁枚说过“有天下第一等真情,方有天下第一等好诗"。今天,我们来认真学习曹操的短歌行。
(另:请问: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是谁?(脑筋急转弯)
是曹操,因为“说曹操,曹操到”。
这句俗语的出处有同学知道吗?
东汉末年,挟天子把持朝政的李傕[jué]和郭巳二人合兵一处,共同来追击汉献帝。汉献帝的部下建议汉献帝去找曹操救驾。而汉献帝派去送信的人还在半路上时,曹操就带着夏侯惇【dūn】前来救驾了。因此也就有了“说曹操,曹操到"的说法。
你了解的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
(或:曹嵩是东汉宦官曹腾从隔壁夏侯家过继而来的养子,曹嵩的长子名叫曹操。为了长子魂魄不被阎王勾去,曹嵩给长子曹操起了个小名叫做“吉利”,为了长子不被夏侯家认回去,曹操又有了另外一个可爱的称呼叫“阿瞒",就是这样一个被“瞒”下来只求不改“曹"姓、顺利长大的孩子,一不小心降了吕布,灭了袁术,胜了官渡,“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滚滚的骂名和赞誉。这一节课我们把历史的毁誉暂放一边,看一下文学广角镜下的曹操是个怎样的人物,曹操笔下的“阿瞒”有着怎样的品格、性情。)
二、诗题解读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这是一首乐府诗。
汉乐府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
乐府诗有长歌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烈,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乐府诗集·长歌行》);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苦闷和胸怀抱负,是一种多用于宴会的歌辞,较好地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及表现手法。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同是乐府诗歌体裁的还有:
歌:《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
行:《兵车行》《丽人行》《十五从军行》
吟:《秦中吟》《白头吟》
引:《李凭箜篌引》
曲:《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此外还有辞、谣等别称。
词意
一边饮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豪饮美酒方可解脱。
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思虑连绵。
只是因为你们的缘故,让我沉思吟味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心中深深的忧思,一直不曾断绝。
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个枝头才是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四、朗读
朗读点拨:1.节拍:二二节拍,2.语调(句式)。(配乐:空山鸟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教师范读
五、品析
学生朗读并思考讨论
(一)何为诗眼?——“字句关情”
提问: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要点提示:诗眼,是诗歌精神的凝聚点,是观照全诗情感的所在。发现诗歌思想的凝聚点,即揭示诗的主旨。通过分析诗歌中精炼传神的字,就能找到“诗眼”。
【明确】“忧"———“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等诗句以情感贯穿全诗,因此,“忧"是“诗眼”。
钟嵘诗品评价曹操说:“曹公古直(古拙质直),甚有悲凉之句。"
(二)忧在何处?——“意象载情”(喜、怒、哀、乐,悲、恐、惊、忧)
试分析诗中“酒"“朝露”“月"“乌鹊”“山"“海”等意象寄寓的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用朝露喻人生短暂。赤壁大战之前,曹操已年过半百,有待才之恒心,无待才之恒岁。此时曹操麾下正缺人才,而且时不为我待。
②文中月亮有两层寓意:月亮喻贤才——月亮,唯一,皎洁,美好;贤才稀有,品德高尚,能力非凡;月亮喻自己——自己昭质如月,是贤主明君。而身边的人才如星,不够璀璨,不够繁密。
③用乌鹊喻贤才犹豫不定。三国鼎立、战乱频仍。天下贤士犹豫不定,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此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良禽择木而栖,曹操通过这样一种类比,把贤士惴惴不安,凄惶孤独,顾影自怜,犹豫不定的心境刻画的惟妙惟肖。特别能引起贤士心灵和情感上的共鸣。
④以酒解忧:《短歌行》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夕酒宴上,即兴发挥的一首对酒当歌。而且文章也提到了酒。并成全了“杜康"这一著名白酒品牌。所以说,酒是一个很多人感兴趣的话题,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文名句:红酥手,黄藤酒——陆游与妻子被母亲分开,他无奈,愤恨;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思乡;举杯浇愁愁更愁——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达了作者此时心情的孤单;琵琶美酒夜光杯――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1、三忧
(1)忧人生短暂。(人生之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诗人将人生比作“朝露",一会儿就干了,极言人生短促,感叹时光易逝。
(2)忧求贤难得。(贤才之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诗人借用诗经·郑风·子衿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原文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意思是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地萦回在我的心里,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回音这里用来抒发自己对贤士的思念之情,提醒人才主动投靠自己。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将贤才比作碧空中的皓月,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表现了诗人求贤不得的心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诗人将贤才比作“乌鹊”,写出他们徘徊犹豫、不知投靠谁的心态。也写出了当时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割据一方的诸侯都在想尽办法招揽人才。抒发自己担忧人才投靠他人的愁情。
(3)忧功业未就。(天下之忧)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借用《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史记·周鲁公世家》中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周公热切殷勤接待贤才的故事,表明自己招纳贤才的热诚。诗人想要建功立业、统一天下就必须招揽天下的贤才。
2、三态度
诗中还有哪三处表明了诗人招纳人才的态度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求贤若渴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礼贤下士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尽入吾彀,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三)忧从何来?——“知人论世"
最早由孟子提出,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魏武帝"。
作为政治家: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曾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实行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他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在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他们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他们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慷慨激昂的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也称“魏晋风骨”。
(1)第一首“对酒"篇的诗意主题向来多解:一种观点认为这首《短歌行》作于赤壁之战前夕,主要表达了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苏轼,其后被《三国演义》吸收并渲染铺排,影响深远。(《短歌行》有两个流行版本,其中文字有一定出入。《曹操集》收录版本曰“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山不厌高,海不厌深"。通行本《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收录的《短歌行》则云“皎皎如月,何时可辍”“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见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397页)。本文研究的是《曹操集》中收录的《短歌行》。)《三国演义》第四回有段曹操横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皎洁,他在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操取(长)于船头,慷慨歌。
曹操平定了北割据势,控制了朝政。他亲率三万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统全中国。建安三年(公元208年),冬五,天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到了晚上,天空的亮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条素带。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绣袄,好不威风。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现在只有南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统中国同协,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常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杯。并横告诉众将说:我拿此破黄,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丈夫之志,在这良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接着,他唱:"对酒当歌,何……绕树三匝,树可依,不厌,不厌深,周公吐,天下归。"
(2)建安十三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短歌行》。
(3)再有观点认为该诗是配合建安十五年(210)曹操所发布的《求贤令》而写就的求贤之作。张可礼先生在《三曹年谱》中说道:“(短歌行)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
(4)另有观点认为该诗是一篇宾主唱和之作,万绳楠先生在《解开千年之谜〈短歌行·对酒当歌〉》一文中提出,此诗应作于建安元年(196)曹操迁都之后不久,当时曹操召集了许都的一批文人互相唱和,本篇便是由所有人的唱和之句集合而成。
(5)还有学者认为本诗最有可能是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为了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而作。由于是针对不同的客人分别祝酒,因此全诗显得语意断续而不联贯”。
战前、战后、求贤、唱和、祝酒
(天下未统,混乱动荡——先天下之忧→志:天下归一)
(四)何以写忧?——“情蕴典中"
提问:诗人是通过什么手法表达忧愁和志向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明确】
1.巧用典故。
典故是诗文中经常引用的、有来历出处又为人们所公认的故事或词语。诗中使用典故叫“用典”,好处在于能用极精简的语言,丰富诗歌的内容,强化诗歌的内涵,耐人寻味。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子衿,比喻渴望得到贤才。本义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语出诗经小雅鹿鸣,诗人表明贤才若来投奔自己,自己必将极尽礼节来招待他。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海纳百川,诚心接纳英才,诗人希望自己接纳的人才越多越好。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语出韩诗外传,诗人以周公自比,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2.巧用比兴。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连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美好的时光何其短暂。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得不到贤才,忧思不可绝。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贤士们还没有选好归宿。“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还在徘徊,并急于找到可依托的明主。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山高、海深来比喻招纳人才的博大胸怀,用周公来自比,表示自己一定会像周公那样厚遇贤士,让天下英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自己。
六、总结
从秦朝建立到东汉末年这600年间,在中国没有涌现出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诗人,汉末魏初的建安时期,三曹和建安七子的出现才算是打破了中国古典诗歌这种尴尬沉寂的局面。
在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是比较反面的,阴险、奸诈、狠毒、多疑。曹操为了自保,杀害了无辜的恩人吕伯奢,并留下了“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话。但是在中国帝王级的人物中间,真正称得上为诗人、文学家的,曹操是第一个。而且曹孟德的诗文,绝非那些附庸风雅的帝王可比。他是建安文学的领航人物,他的诗文有气概,有声势,有深度,有文采,刚健清新。李白诗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之盛赞,“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出自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从他的诗作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担忧天下,渴慕贤才,关心民生疾苦,期望统一太平的曹操。我并不否认曹操是奸雄。但再完美的苍蝇也只是苍蝇,有缺点的英雄仍是英雄。奸雄曹操身上的奸和雄更本质的是雄,在他身上有一种雄霸天下的大气,这种大气使他真实、真诚,因而可爱!因此有人说:“没有一个光辉英勇(圣洁)的英雄身上不存在缺点。”
七、作业
从1978年开始,我国走出国门的高端人才已达150万,回来的不到50万。清华、北大几乎成了美国哈佛、英国剑桥的培训班,美国科学杂志把中国称为“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再来读这首短歌行,你有何感慨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2富起来到强起来 第一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 13《猫》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 Unit 4 Customs and Traditions:Review of Passives 语法衔接活动案例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沪外版必修第一册
- 8 安全记心上《平安出行》(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 西藏小区变压器施工方案
- 27《巨人的花园》(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3 我的本领大-循环模块与执行器模块组合应用》说课稿-2023-2024学年清华版(2012)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001
- 9元日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Unit 3 Seasons Lesson 2(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新起点版英语二年级下册
- 倒卖人口合同范例
- 邵阳市职工劳动能力鉴定表
- 稀土配合物和量子点共掺杂构筑发光软材料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 卫生部手术分级目录(2023年1月份修订)
- JJG 921-2021环境振动分析仪
- 中药炮制学-第五、六章
- 中国风军令状誓师大会PPT模板
- 小儿高热惊厥精品课件
- 2023机械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2年电拖实验报告伍宏淳
- 丰田汽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体系研究(2021)
- 即兴口语(姜燕)-课件-即兴口语第一章PPT-中国传媒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