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连加和连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连加和连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连加和连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连加和连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连加和连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连加和连减》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孩子们,今天我们要跟随明明一起去奶奶的菜园里采摘蔬菜,去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之前学过的知识,先来完成这个小口算,我们一组一组的算,小火车开起来!4+2=3+2=7-2=9-2=6+3=5+1=5-1=7-4=请大家观察每组两个题有什么关系?(第2个题的第一个数就是第一题的得数)大家观察的真仔细,火眼金睛说得就是你。二、新课讲授大家都算的这么棒,接下来我们就和明明一起去采摘吧!(一)探究“连加”1.先来摘香甜的大南瓜吧!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摘了4个南瓜),然后呢?(又摘了3个南瓜)。现在你想帮明明解决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呢?问题: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怎样列算式?生说:4+3=7(个)明明还在继续摘,你又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说:又摘了2个南瓜,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南瓜了?生说“9个”,怎么列算式计算?生说:7+2=9(个)你能把这幅图连起来讲一讲吗?先讲给你的前后桌听一听。找生汇报。2.你们能算一算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南瓜吗?请大家把算式写到练习本上。(可能会出现两种计算方法:1.4+3=77+2=92.4+3+2=9)选择代表作业进行展示。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算式的意义以及加法的意义。3.老师想知道4+3+2=9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谁想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算法?(引导孩子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来说计算过程)。4.比较(课件出示)。大家看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之处?两种方法在计算时都是用4+3的结果7,再加2得出9的。所以两种算法都对。两个分式我们也可以写成这样的一个综合算式,像这样的算式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连加”。(板书课题)5.这个算式要怎么读呢?读作:4加3加2等于96.出个练习题考考大家,引导学生说计算过程,可以标注第一个得数。。(二)探究“连减”明明摘完了南瓜,来到丝瓜架下准备摘丝瓜。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从图上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藤上有5根丝瓜,明明第一次摘了1根丝瓜)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问题:藤上还剩几根丝瓜?怎样列算式?生说:5-1=4(根)现在藤上还剩4根丝瓜,继续看,生说:又摘了2根丝瓜,现在藤上还剩几根丝瓜?生说“2根”,怎么算?生说:4-2=2(根)你能把这幅图连起来讲一讲吗?先讲给前后桌听,再讲给大家听。2.你们能算一算现在藤上还剩多少根丝瓜吗?请大家把算式写到练习本上。选择代表作业进行展示。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算式的意义以及加法的意义。3.老师想知道5-1-2=9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引导孩子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来说计算过程)。4.比较(课件出示)。两种方法在计算时都是用5-1的结果4,再减2得出2的。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单呢?(连减),像这样的算式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连减”。(板书课题)5.这个算式要怎么读呢?读作:5减1减2等于2请大家看这两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管加法还是减法,我们发现他们的计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6.再出几个题考考大家,引导学生说计算过程,可以标注第一个得数。在明明帮奶奶采摘的过程中我们又学到了好多的数学知识,谁想说一说你都学到了什么?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微课来总结梳理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三、当堂练习明明的采摘还没有结束,接下来让我们用学到的知识继续帮明明解决问题吧!奶奶菜园里的青椒、西红柿、茄子都成熟了,明明来帮奶奶丰收了,先来统计一下明明分别采摘了多少个吧。提示孩子们要按顺序找才能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下面有一个加法算式,它的意思是要你计算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蔬菜的问题。列算式并说说算式的意义,你是怎样计算的。中午时刻,天气太热,奶奶家的小鸭子迫不及待的纷纷跳进了池塘里,请仔细看。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岸上还剩几只小鸭子?”列算式并说说算式的意义,怎样计算的。忙碌的一天结束了,明明也要乘坐3路公共汽车回家了,请看,你又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会列算式吗?说说算式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加减混合运算,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探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明明是个热爱劳动的孩子,帮助奶奶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相信我们班的孩子们也能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帮助自己的爸爸妈妈等长辈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孩子们,下课!《连加和连减》学情分析《连加和连减》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以内数的数数、组成、读写和数位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日常生活和前面的学习中,孩子们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孩子们也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某种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形成经验,但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和认知能力,对问题的解决有了一定的思维基础。前面已经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了深入的算理探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对于《连加和连减》的口算学习是有差异的。学生对于枯燥的计算并不感兴趣,外加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让不同的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不同的进步和思考。于是我用了学生感兴趣的“采摘活动”作为情景,导入本节课,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玩儿中探寻算法、理解算理,在交流探讨中,借助已有的计算经验,自主总结叙述计算过程!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无味的计算变得有趣、好玩,能理解进而能灵活运用。情景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对学生进行了学科德育教育。《连加和连减》效果分析通过情境串,设计了涵盖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第一题,继续延续采摘故事巩固连加相关的知识,并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联系。第二题,采用动画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孩子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复习巩固本节课连减相关知识。两个题重点引导孩子说说算式的意义以及计算过程。第三题,忙碌的一天结束,明明也该做公交车回家了,拓展加减混合运算的内容。整个习题的设计贯穿在了本节课的情境中,这样不仅能牢牢的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也让孩子们尽情享受了数学课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满满的收获!

《连加和连减》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解读本节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7《连加和连减》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认知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得重要基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结合创设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能够通过对生活中的实例或图意的描述与交流,解决简单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数学问题。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帮助学生建构加法、减法数学模型,并认识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选取了充满童趣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单元的素材的选取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熟悉、有趣、生动的场景,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2.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学生在入学前对10以内的加减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不同的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如说,在信息1加法计算中,有的学生可能借助学具用数的方法得出结果,有的学生可能会借助数的组成来得出结果,承认学生间的这种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学习10以内的加减是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另一个重要特点。3.体现学习方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单元的“你说我讲”板块,信息窗1、2、3是以几个人围坐合作探究的方式呈现的,信息窗4、5、6、7是以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方式呈现的,其编排目的是引导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广阔空间,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逐步的学会学习。4.重视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体现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教材中有序的安排了“一图一式”,“一图二式”和“一图四式”的内容,其目的是逐步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认识,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5.注重设计多样化的练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练习”中为学生提供的练习形式多样,除常规的计算题外,还设计了游戏、连线、走迷宫、讲数学故事等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样的练习,减少了单纯技能训练的枯燥。在练习安排中还注重了前后知识的练习。比如,在加法、减法练习中都使用了饼干图的情境,向学生渗透加减计算之间的联系。而小青蛙跳远,看数轴填算式等练习,很好的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总之,多样化的习题编排有利于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6.重视知识的系统化,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知识的整理和复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单元是本册教材中出现的第一个较大的单元,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长。因此,教材在本单元末专门设置了一个“回顾整理”和“综合练习”,目的是引导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二、教学策略1.创设有趣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生动有趣、利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提高学习能力。2.关注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和形式多样的练习,给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在算法探究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进行探究;通过讲数学故事的习题,指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让每个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体验,从而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练习题提高口算能力。3.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在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时,应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1)能否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加减发,正确叙述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2)能否在解决向题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参与提出向题、合作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抽象、概括、推理能力,体会算法多样化,合理进行算法优化。(3)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连加和连减》当堂评测练习“当堂检测”,就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查测试,它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设计了本节课的练习。1.看图讲故事,解决问题(连加计算)奶奶菜园里的青椒、西红柿、茄子都成熟了,明明来帮奶奶丰收了,先来统计一下明明分别采摘了多少个,然后计算明明一共采摘了多少个蔬菜。(统计时引导学生回顾数数的知识,要按顺序数并做标记,才能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重点让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2.看图讲故事,解决问题(连减计算)中午时刻,天气太热,奶奶家的小鸭子迫不及待的纷纷跳进了池塘里,请仔细看。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重点让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3.拓展加减混合运算(上下车问题)忙碌的一天结束了,明明也要乘坐3路公共汽车回家了,请看,你又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会列算式吗?说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通过情境串,设计了涵盖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第一题,继续延续采摘故事巩固连加相关的知识,并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联系。第二题,采用动画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孩子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复习巩固本节课连减相关知识。两个题重点引导孩子说说算式的意义以及计算过程。第三题,忙碌的一天结束,明明也该做公交车回家了,拓展加减混合运算的内容。整个习题的设计贯穿在了本节课的情境中,这样不仅能牢牢的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也让孩子们尽情享受了数学课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满满的收获!玩转数学《连加和连减》教学反思《连加和连减》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以内数的数数、组成、读写和数位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日常生活和前面的学习中,孩子们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孩子们也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某种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形成经验,但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和认知能力,对问题的解决有了一定的思维基础。前面已经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了深入的算理探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对于《连加和连减》的口算学习是有差异的。学生对于枯燥的计算并不感兴趣,外加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让不同的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不同的进步和思考。于是我用了学生感兴趣的“采摘活动”作为情景,导入本节课,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玩儿中探寻算法、理解算理,在交流探讨中,借助已有的计算经验,自主总结叙述计算过程!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无味的计算变得有趣、好玩,能理解进而能灵活运用。在本节课的开始,先对学生进行口算检验,唤起学生的知识经验,并渗透与本节课知识的联系,用“采摘活动”的情景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能全神贯注的认真听讲,能紧紧围绕问题的解决进行算法的探究,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尝试学习。在学生汇报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提出自己的疑问,先让学生解答,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再由老师解答,对于学生没能提出的疑问,教师及时引导,让学生充分思考,进行算法的研究。之后通过趣味性的情境问题,让学生参与实践,消化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适当地进行拓展延伸和德育渗透,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1.如何让孩子在短短的35分钟内收获更多?2.如何表扬和鼓励孩子,让孩子的注意力更持久?5.如何实现学生参与最大化?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还有很多的教学问题需要继续实践创新,一直在路上!《连加和连减》课标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