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瓦解 B.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局面形成C.礼崩乐坏,需要重建社会秩序 D.私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2.《吕氏春秋》载:“今周室既灭,天子既废,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由此可知,战国时期A.百姓期盼恢复西周秩序 B.战乱导致社会倒退C.各派思想开始交流融合 D.统一已成时代要求3.据《管子》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城市布局是“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考古资料也显示,洛阳东周故城内还有大量农业用地。这说明当时A.城市严格依据职业规划布局 B.农业仍是城市重要经济部门C.出现了后世坊市制度的雏形 D.城市职能以工商业经济为主4.当今世界,树欲静而风不止,美国正在中美脱钩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试图再回到“老死不相往来”的人类生存状态。美国这种做法体现了A.儒家学说内涵 B.道家思想观念C.法家学说思想 D.墨家思想理念5.如表所示是战国晚期至秦朝末年秦人墓葬规制的考古统计情况。此表可以说明,这一时期秦国(朝)(

)A.专制集权体制正式确立 B.大型墓葬规模普遍较小C.屈肢殉葬模式占据主导 D.社会等级关系不断推广6.韩愈《原道》中记载,“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这反映了春秋时期A.中央集权观念不断强化 B.华夏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传统政治制度渐趋瓦解 D.民族交融现象比较普遍7.马基雅维利在《论李维》第一篇里说:“人们从来不会按照自己的利益做任何善事,除非是某种强制性的力量驱使他们去这么做。”还说:“饥饿和贫困使人勤劳,暴力的惩戒使人善良,使得人们达到善和正义的,正是强制的力量。”与其在人性论观点方面最相似的是A.孔子B.孟子C.李斯D.苏格拉底8.楚国贵族认可其祖先来自华夏,按照华夏制度,只有周天子才可以称王并分封诸侯;然而,楚君熊渠时,楚国与西周王朝对立严重,熊渠宣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进而分封诸子为王。这说明当时A.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B.文化认同背后有较强政治因素影响C.楚国内部并没有实行华夏制度D.周边民族已经广泛认同了华夏文化9.《明史·太祖本纪》记载:朱元璋读《孟子》,对某些语句不满,下令撤去孔庙中孟子的牌位。孟子以下言论中,可能招致朱元璋不满的是:A.王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0.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大教育家,他首创私人讲学,其办学理念也很进步。而现在有的地方办起私立学校,学费收得很高,富者趋之若鹜,但普通百姓只能望而却步被称为“贵族学校”。严格地说,这种办学理念不符合孔子教育思想中的(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当仁不让于师 D.温故而知新1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到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全国的500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苦难的群雄战乱。同时,也孕育了一场漫长的“除旧立新”。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在动荡中渐变,在渐变中发展的社会转型期。提出这种看法的着眼点是A.井田制渐趋瓦解,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B.国家形态从封邦建国制走向大一统帝国C.完成了一次结构性和全方位的社会变革D.礼乐文化经历了战乱后在思想领域消失12.商代及周初的神话动物往往以高贵且有力的形象出现,人形较为罕见且展示出明显的隶属性;战国时期的神话中动物的神性则几乎完全消失,人类猎杀动物的图案开始出现并日渐增多。这一变化A.反映出君权神授理念的淡化 B.表明战国时期族权色彩浓厚C.折射了战国时期的政治变迁 D.反映了人神关系的密切结合13.《战国策书录》载: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战国时期(

)A.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 B.华夏文化政治实体被周边民族认同C.上层建筑变革成为社会潮流 D.出现首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14.韩非子认为:“赏罚者,邦之利器也,在君则制臣,在臣则胜君”。这一主张A.说明了君臣矛盾的激化 B.体现了严刑峻法的思想C.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D.迎合了专制集权的需要15.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杨氏(杨朱,战国初期道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韩非子指出:“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这反映出当时(

)A.正统思想的竞流并逐 B.各学派最高权威被质疑C.自由争鸣的世风盛行 D.士人的入仕途径多样化16.帝国的抉择(1)图片场景涉及到哪两种制度的争论?(2)这两种制度分别得到哪家学派的支持?为什么?(3)秦始皇作出了怎样的抉择?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孟子·公孙丑上》材料二

人物观点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摘编自人民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孟子的主要观点及他们所属的思想派别。(2)材料二中人物的主张体现了什么精神?(3)指出上述思想家的共同关注点。参考答案:1.C2.D3.C4.B5.D6.B7.C8.B9.B10.B11.C12.C13.A14.D15.C16.(1)水平1: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正确概括封邦建国制度(或分封制度)和郡县制度水平2:仅复述、摘抄材料中的信息或回答与问题指向不符如封立诸侯、将军和大臣;中央集权制度等。(2)水平1: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概括。儒家:主张重建周礼权威,恢复身份等级秩序,支持分封。法家:主张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反对贵族特权,支持郡县。水平2: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概括不完整。按点给分水平3:回答与史实不符(3)水平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合理的解释秦始皇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