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中秋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中秋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中秋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中秋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中秋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德与法治》二《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中秋节》教学设计一、课题分析《中秋节》这一课隶属于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第一分题。这一课安排了两个分题的内容,分别是“中秋节”和“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本节课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教材第14—15页。教材中呈现了两个话题,第一个话题是“我们这样过中秋”,第二是“中秋节团圆夜”。二、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二年级三班同学一共有43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8人,大约七八周岁。这些孩子来自实验小学,大部分住在城区,有39个孩子跟着父母一起住,有4个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有34个孩子回家与老人过中秋节,有9个孩子与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有2孩子过中秋也无法与父母团圆。对于中秋节这个节日名称,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太会叫的,在我们海阳当地叫“过十五”,所以中秋这个概念孩子印象不深。孩子知道中秋节要吃月饼,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大部分人要回老家,有的还在前期购买月饼,走亲访友。但很多孩子回到农村就是吃完晚饭后直接回到自己的家,赏月风俗已经流失,没有什么仰望月亮共话中秋的仪式感。三、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感受中华民族多样的民俗风情、节日特色;体会中秋节团圆的美好和快乐。行为与习惯:让学生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学会按传统的文化仪式来庆祝传统节日,做中华传统文化的践行者。知识与技能: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理解中秋团圆的文化内涵。过程与方法:通过猜谜、回忆交流、视频、录音、许愿等活动方式展开学习,在活动中体会中秋节团圆的美好和快乐。四、图文说明“我们这样过中秋”有一个引导员,他谈的是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各地有不同的秋收节,你知道哪些?这话里隐含的是什么呢?一个是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国的农历历法所特定的,他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要让孩子们知道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所独有的,是五千年传承下来的,是一个传统节日,而且是在秋季,他叫中秋节。同时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我因为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虽然都在过中秋,但各地的方式都不一样:胶东人的中秋节和南方的中秋节完全不一样。教材中呈现了四幅画面:左上一幅图呈现的是小朋友和爸爸一起选购月饼,就是说孩子可以参与中秋节的筹备活动,选购了月饼,而且给孩子一个提示就是晚饭后摆在桌上,全家人一起在院子里赏月聊天,这是很多农村只要有平房院落的农村家庭,到了中秋儿孙满堂聚在一起,吃过晚饭后仰望明朗的星空,看那圆圆的月亮,大家在一起赏月、话丰收,分享自己的成长喜悦,感悟那份家人在一起的美好。右上画面呈现的是一个南方大家庭他们在游船上共赏月,共话中秋的一个画面,让孩子们感受到疆域不同,大家赏月话中秋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但是那份团圆和喜悦的感受是一样的。左下方的图呈现的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点圆圆的灯笼期盼团圆,它呈现的一个点是:虽然中秋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但在中国的大地上,有很多家庭无法和大家庭的所有成员在一起,在团圆的节日里,总有缺位的家人。这个画面是让孩子们知道,表达对家人的思念是可以有很多方式的,比如在团圆的日子里点灯笼,大家在一起打个电话,视频聊天,把家人在一起的方式传递给他。右下的图呈现的是一个华人即使不在中国大陆,但是他都知道中秋节是中国人独有的节日,他不管身在哪里,到了中秋这一天,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共话中秋,所以,呈现的是海外华人在一起,用中国人最传统的腰鼓的方式,来庆贺中国人的节日,即使他身居外地,身居异国他乡,他仍然会喜悦地表达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敬意。教材15页呈现的是“中秋团圆的话题”。中秋大家聚在一起,能表达思念、美好、幸福,大家聚在一起话丰收。它呈现的是中国的文化——团圆。中国人对家文化——团团圆圆在一起的文化是有独特的感受的,所以教材中呈现的是一个故事,一个家人在一起遥等远方归来的爸爸回家一起过中秋的故事。他呈现的是留守儿童,因为很多孩子会和爷爷奶奶,或者是妈妈在家里,爸爸在外面拼搏打工。到了这一天,身居外面的人会想尽一切办法回家与家人团圆,家人会在家里做美好的食物或者在外面等待,等待家人团聚。呈现的是不管身在哪里,到了这一天都要想尽一切办法回家,团圆的这样份独特的中国文化,所以呈现的正是小引导员所说的“中秋这天,天上月圆,人间团圆”。教材的最下面呈现的是第二个脉络,期待老师引导孩子们思考,中秋的团圆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在中国古诗词里有很多咏月思亲的佳句,这既可以让老师引领孩子们来思考,也可以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发下进行创编活动,比如有的小朋友说“我也来说一句话。”小朋友可以自己来编。让孩子们在这种积极参与动脑的过程中,感受自己用文字和语言来表达自己感受团圆的那份力量。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受传统中秋节日的魅力,理解传统中秋节日的含义。(2)难点: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中秋来历录音,不能与家人团圆的人图片,全国各地中秋习俗视频,海外游子思乡视频,许愿瓶,月饼等;(2)学生准备:搜集了解中秋的传说和习俗,整理自己家是怎样过中秋的。七、教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猜谜导入课题活动一:猜谜语激发兴趣。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呀,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礼物,这些礼物:扁扁的,圆圆的,香香的,甜甜的。你们知道这个礼物是什么吗?月饼。(课件呈现)活动二:谈想法引入课题。看到月饼你们想到了什么?老师课题引入,今天我们一起上的课题是——中秋节(板书)【设计意图:品德教育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本环节组织学生进行了猜谜语活动,让学生进行猜测,最后引出本课主题,以此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思考,为本节课的教学做铺垫。】第二环节:结合资料,了解中秋知识第一节点:明确中秋节的时间活动一:找中秋节在哪一天。谈话提问:既然大家对中秋节这么熟悉,那么中秋节到底是哪一天呢?让我们一起从月历表上找一找吧,看看谁能快速找到中秋节这一天。先找2018年的中秋节在哪一天?再找一找2017年的中秋节在哪一天?小结:就像小朋友说的那样,每一年的中秋节都已经被提前标上了,这一天是我们的法定节假日。活动二:播放录音。可是为什么我们找到的2017年和2018年中秋节的日期不一样呢?老师来给你揭晓答案。你要认真听哦。(画外音——中秋的来历)小结:农历八月十五也叫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首批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的就有中秋节。第二节点:了解中秋的传说。学生播放动画视频《嫦娥奔月》,生看动画视频。小结:中国大部分传统节日都有神话传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人过中秋节的习俗不是从近几年开始,从很远很远的古代中国人就在过中秋节了,几千年过去了,中秋节这样的节日被我们中国人传承了下来,这也是一种节日文化的传承。(板书:传承)【设计意图:出示生活中的月历图片,让学生对中秋节的具体日期有直观的了解,知道中秋节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观看神话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节日文化的传承。】第三环节:展示交流,明确中秋内涵第一节点:交流自己家庭过中秋节。活动一:把课前准备的自己家过中秋的情景在小组内交流。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很重要的节日,你们家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呢?课前老师让大家做了准备,接下来请大家先在小组里交流,谁来读一读交流的要求。出示小组分享交流的小组交流要求:1.组长带领,有顺序地交流;2.交流时,音调要适中,让每个组员都能听到;3.能够按要求把每个问题都说清楚,说具体。交流的问题:中秋节时你在哪里和谁一起过的?每到中秋节,你认为最好玩最难忘的事是什么?你们一家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可以画画,可以拍照,可以描述)活动二:集体展示交流小结:中秋节餐桌上不仅有美食,还有各种各样的水果,五谷飘香。虽然大家过中秋节的形式不一样,但是听得出来中秋节大家过得都很开心,很快乐,和家人在一起,是团圆的。(板书:快乐、团圆)【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课前搜集整理资料,课堂上小组交流,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有关中秋节的知识,使其加深认识,感受人们祈盼团圆、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第二节点:中秋节里话奉献活动一:回忆节日里不能回家团圆的人。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课前老师了解到李宇霖同学的妈妈在中秋节这一天没能回家过节,而是在学校陪着学生们,李宇霖同学很是伤心,让我们听听他在这一天的故事吧。(李宇霖讲故事)出示李宇霖妈妈的视频——不能回家过节的原因。小结:李宇霖同学妈妈是令人敬佩的,他不仅爱自己的小家庭,她也更爱他的学生。过渡:其实,全国各地有许许多多像李宇霖妈妈一样的人,他们在中秋万家团圆之时,仍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舍小家为大家,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教师出示画面分层次展示,列车乘务员,医护人员,守卫边疆的解放军战士、消防员等)小结:这些人为了每个小家庭的团团圆圆,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保证了祖国大家庭的团圆。活动二:中秋节里表感谢。过渡:你想怎样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感谢呢?小结:诗人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寄托给明月,你们用诗表达感谢,这真是“明月千里寄相思”呀。(板书:思念祝福)【设计意图:当学生感受到团团圆圆过中秋带来的愉悦和幸福的时候,引出“节日里不能回家团圆的人”,明显的对比,有助于学生体会无法团聚的思念之情,自然而然地激起学生送祝福的心愿,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第四环节:拓展延伸,了解中秋习俗活动一:看视频。过渡:刚才大家说的是我们胶东半岛的中秋节。中国那么大,全国各地的中秋节可不一样啊,你想知道全国其他地方的小朋友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吗?(出示视频,让学生了解祖国各地,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中秋习俗。)活动二:谈感想。你觉得哪个地方的形式你也很喜欢?为什么喜欢呢?小结:丰富多彩的各地中秋文化令人眼花缭乱,虽然各地庆祝方式不同,但是人们追求美好的心愿是一致的,他们的状态是一样的,都很高兴,都是幸福和喜悦的,在祖国繁荣富强的大家庭里,每个家庭都会越来越美好。(渗透我们是个和谐的大家庭)【设计意图:在了解当地习俗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欣赏祖国各地、各民族欢庆中秋的场景,使学生不仅感受中秋节的热闹、团圆和快乐的氛围,还愿意亲近、认同和传承我国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体会虽然方式不同,但是人们追求美好的心愿是一致的。】第五环节:展望未来,遥寄思念祝福过渡:在祖国繁荣富强的大家庭里,每个小家庭都渴望幸福与团圆,我们祖国的大家庭也渴望团圆与幸福。活动一:观看海外游子思念祖国亲人的视频,感受浓浓过的中国情。活动二:许愿瓶遥寄心愿谈话过渡:那2019年的中秋,你期待要怎么过呢?你会把你的思念与祝福送给谁?你要不要把你的心愿写下来。课件出示:活动规则许个心愿,遥寄中秋(期盼新中秋)1.每个同学先闭目许愿,2019年的中秋你有什么新的期盼?2.全班止语,静静地写出你的心愿。3.慢慢地折叠好,放到许愿瓶里。活动三:上交封存许愿瓶。过渡:老师不知道你的心愿是什么,相信你的心愿的实现都需要你的努力。为了实现你的心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你会做些什么?小结:听了你们的话,我知道你们不仅有想法,还有行动。让我们共同期待2019年的中秋,等到这一天,我们打开许愿瓶,看看你的愿望实现了没有。【设计意图:本环节观看视频在感受到所有的中国人都渴望团圆的心愿后,让学生的情感回归到生活中,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将思念与祝福送给家人,送给需要的人,送给祖国,充分聚焦中国人的文化情结——团圆。】第六个环节:总结课堂,布置作业第一节点:总结课堂。八月十五中秋的月亮是圆的,团圆是中国人追求的最大梦想,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睦的美好追求,更蕴含着浓浓的故乡、家国情怀。只要你有和家人在一起的心情和想法,只要你想着家的团圆,祖国的团圆,不管你在哪里,你都是一个心中有爱的人。第二节点:布置作业。把你的心愿想办法再藏在家里,让它时刻提醒你你要做什么。最后,老师把课前给大家准备的礼物委托给班长,请你带回教室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起回味中秋的快乐、团圆与幸福。【设计意图:引用习总书记的话语将本课的期望深深植根于孩子们的脑海中,升华课堂情感。】八、板书设计中秋节思念祝福传承团圆快乐【设计意图:板书是一节课重、难点的引领,既简单清晰又突出了而本课的重点,体现了中秋节日的文化内涵。】《道德与法治》二《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中秋节》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二年级三班同学一共有43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8人,大约七八周岁。这些孩子来自实验小学,大部分住在城区,有39个孩子跟着父母一起住,有4个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有34个孩子回家与老人过中秋节,有9个孩子与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有2孩子过中秋也无法与父母团圆;还有一个孩子中秋节时唯独不能与妈妈团聚,是因为妈妈是中英文学校高三的班主任,过节时要在学校陪着那些离家远的学生,于是孩子在中秋节那天的晚上和爸爸一起到学校和妈妈还有那些回不了家的学生一起过节。对中秋节,孩子们了解八月十五,中秋这个概念,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太会叫的,在我们海阳当地叫“过十五”,所以中秋这个概念孩子没有印象。孩子知道中秋节要吃月饼,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大部分人要回老家,有的还在前期购买月饼,走亲访友。但很多孩子回到农村就是吃完晚饭后直接回到自己的家,赏月风俗已经流失,没有什么仰望月亮共话中秋的仪式感。经由这样的情况,这节课我设计的思路是:创设情境,猜谜导入课题——结合资料,了解中秋知识——展示交流,明确中秋内涵——拓展延伸,了解中秋习俗——展望未来,遥寄思念祝福——总结课堂,布置作业。《道德与法治》二《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中秋节》效果分析《中秋节》这一课隶属于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第一分题。这一课主要想通过中秋节向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中秋节的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明白中秋团圆之意义,感受中华民族多样的民俗风情、节日特色;体会家庭的和谐、欢乐和生活的甜美。从课堂测评结果,不难看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能够明确中秋节的时间,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以及美好的传说,同时深刻感受到中秋节团圆幸福思亲的深刻内涵,更加懂得在这个中秋团圆的节日里,不仅每一个小家渴望团圆,祖国的大家庭同样渴望团圆,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从整堂课来看,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感受中秋节的习俗与内涵,学生的参与也是非常积极的。第一环节组织学生进行了猜谜语活动,让学生进行猜测,引出本课课题,以此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思考。第二环节出示生活中的月历图片,让学生对中秋节的具体日期有直观的了解,知道中秋节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一个法定节假日。第三环节通过让学生课前搜集整理资料,课堂上小组交流,学生深入地了解了有关中秋节的知识,感受了人们祈盼团圆、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通过回忆“节日里不能回家团圆的人”,学生触景生情体会了无法团聚之人的思念之情,自然而然地激起了学生表达谢意的心愿。第四环节引领学生欣赏祖国各地、各民族欢庆中秋的场景,使学生不仅感受了中秋节的热闹、团圆和快乐的氛围,还愿意亲近、认同和传承我国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体会到了虽然节日庆祝方式不同,但是人们追求美好的心愿是一致的。最后学生遥寄心愿,送出祝福,让学生的情感回归到生活中,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将思念与祝福送给家人,送给需要的人,送给祖国,充分聚焦中国人的文化情结——团圆,情感升华。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道德与法治》二《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中秋节》教材分析《中秋节》这一课隶属于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第一分题。这一课安排了两个分题的内容,分别是“中秋节”和“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本节课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教材第14—15页。教材中呈现了两个话题,第一个话题是“我们这样过中秋”,第二个话题是“中秋节团圆夜”。“我们这样过中秋”有一个引导员,他谈的是“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各地有不同的秋收节,你知道哪些?”这话里隐含的是什么呢?一个是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国的农历历法所特定的,他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要让孩子们知道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所独有的,是五千年传承下来的,是一个传统节日,而且是在秋季,他叫中秋节。同时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我因为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虽然都在过中秋,但各地的方式都不一样:胶东人的中秋节和南方的中秋节完全不一样。教材中呈现了四幅画面:左上一幅图呈现的是小朋友和爸爸一起选购月饼,就是说孩子可以参与中秋节的筹备活动,选购了月饼,而且给孩子一个提示就是晚饭后摆在桌上,全家人一起在院子里赏月聊天,这是很多农村只要有平房院落的农村家庭,到了中秋儿孙满堂聚在一起,吃过晚饭后仰望明朗的星空,看那圆圆的月亮,大家在一起赏月、话丰收,分享自己的成长喜悦,感悟那份家人在一起的美好。右上画面呈现的是一个南方大家庭他们在游船上共赏月,共话中秋的一个画面,让孩子们感受到疆域不同,大家赏月话中秋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但是那份团圆和喜悦的感受是一样的。左下方的图呈现的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点圆圆的灯笼期盼团圆,它呈现的一个点是:虽然中秋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但在中国的大地上,有很多家庭无法和大家庭的所有成员连接在一起,在团圆的节日里,总有缺位的家人。这个画面是让孩子们知道,表达对家人的思念是可以有很多方式的,比如在团圆的日子里点灯笼,大家在一起打个电话,视频聊天,把家人在一起的方式传递给他。右下的图呈现的是一个华人即使不在中国大陆,但是他都知道中秋节是中国人独有的节日,他不管身在哪里,到了中秋这一天,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共话中秋,所以,呈现的是海外华人在一起,用中国人最传统的腰鼓的方式,来庆贺中国人的节日,即使他身居外地,身居异国他乡,他仍然会喜悦地表达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敬意。教材15页呈现的是“中秋团圆的话题”。中秋大家聚在一起,能表达思念、美好、幸福,大家聚在一起话丰收。它呈现的是中国的文化——团圆。中国人对家文化——团团圆圆在一起的文化是有独特的感受的,所以教材中呈现的是一个故事,一个家人在一起遥等远方归来的爸爸回家一起过中秋的故事。他呈现的是留守儿童,因为很多孩子会和爷爷奶奶,或者是妈妈在家里,爸爸在外面拼搏打工。到了这一天,身居外面的人会想尽一切办法回家与家人团圆,家人会在家里做美好的食物或者在外面等待,等待家人团聚。呈现的是不管身在哪里,到了这一天都要想尽一切办法回家,团圆的这样份独特的中国文化,所以呈现的正是小引导员所说的“中秋这天,天上月圆,人间团圆”。教材的最下面呈现的是第二个脉络,期待老师引导孩子们思考,中秋的团圆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在中国古诗词里有很多咏月思亲的佳句,这既可以让老师引领孩子们来思考,也可以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发下进行创编活动,比如有的小朋友说“我也来说一句话。”小朋友可以自己来编。让孩子们在这种积极参与动脑的过程中,感受自己用文字和语言来表达自己感受团圆的那份力量。经由这样的教材分析,所以本节课的主要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猜谜导入课题——结合资料,了解中秋知识——展示交流,明确中秋内涵——拓展延伸,了解中秋习俗——展望未来,遥寄思念祝福——总结课堂,布置作业。这一思路主要想通过中秋节向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中秋节的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明白中秋团圆之意义,感受中华民族多样的民俗风情、节日特色;体会家庭的和谐、欢乐和生活的甜美。《道德与法治》二《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中秋节》评测练习一、知识问题1.中秋节是农历几月几号?()A八月十六B八月十五C七月十五2.中秋是人们对美好向往的一种寄托,表达的是()A对爱情的向往B对亲人的思念,向往团聚C对未来的祝福二、情感问题1.2019年的中秋节,你有怎样的心愿?你想怎样实现自己的心愿?2.2019年的中秋节,你想怎样过?你会用什么方式祝福家人?《道德与法治》二《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中秋节》课后反思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开发有效资源,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形式多样,促进传统文化情感教育目标的达成课标指出“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情感,引导他们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以情促悟,以悟促行,促进目标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中秋节向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中秋节的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明白中秋团圆之意义,感受中华民族多样的民俗风情、节日特色。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让学生从了解中秋知识、明确中秋内涵、了解中秋习俗遥寄思念祝福等四个方面来感受,课堂上我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形式展开教学,效果很好。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猜谜导入课题”,我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起印象比较深刻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一方面拉近品德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另一方面引领学生快速融入本课,为整节课奠定基调。第二环节“结合资料,了解中秋知识”,我出示生活中的月历图片,让学生对中秋节的具体日期有直观的了解,知道中秋节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一个法定节假日。学生播放《嫦娥奔月》的视频,又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传承。第三环节“展示交流,明确中秋内涵”,通过让学生课前搜集整理“自己家是怎样过节的”资料,课堂上小组交流,学生深入地了解了有关中秋节的习俗,感受了人们祈盼团圆、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在“展望未来,遥寄思念祝福”,学生遥寄心愿,送出祝福,让学生的情感回归到生活中,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将思念与祝福送给家人,送给需要的人,送给祖国,充分聚焦了中国人的文化情结——团圆,情感得到升华,传统文化情感教育的目标基本达成。二、挖掘资源,提升传统文化情感教育的着力点标准中提出,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课教材我充分利用谜语、动漫、视频、录音等教学资源,用来补充和提升课堂教学。这些学生熟悉且容易忽略的教育资源引进课堂后,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课堂变得充实而又丰富的同时,带给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发了学生情感,促进了传统文化情感教学目标的达成。三、教学拓展,体现品德课堂的开放性德育教育不应仅仅局限在某一个点上的,它应该是开放的,它所传递和表达的情感也是多元的、宽广的,从课堂到家庭、到社区、到国家无一不可。在第四环节“拓展延伸,了解中秋习俗”,引领学生欣赏祖国各地、各民族欢庆中秋的场景,使学生不仅感受了中秋节的热闹、团圆和快乐的氛围,还愿意亲近、认同和传承我国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体会到了虽然节日庆祝方式不同,但是人们追求美好的心愿是一致的。在领略了各地中秋节日风俗之后,进而拓展到海外游子思家乡、台湾人民盼统一,将本课的格局、内涵放大,让学生既受到传统文化熏陶,又激发对家人,对社会劳动者的爱戴,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总之,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路人,要想将孩子引向预想的目的地,没有了解,没有准备,没有方法,是不能引领孩子找到正确的道路的,甚至会偏离方向。所以只有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关注孩子的成长历程与学习能力,才能帮助孩子们拥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成为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道德与法治》二《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中秋节》课标分析《中秋节》这一课隶属于五四学制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第一分题。这一课安排了两个分题的内容,分别是“中秋节”和“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中秋节》这一课在课标里隶属于“愉快、积极地生活”和“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两个领域,也包含了“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过节日的方式有了很多的创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