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人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林草覆被的合理利用_第1页
石人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林草覆被的合理利用_第2页
石人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林草覆被的合理利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人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林草覆被的合理利用

1流域内生态林资源量和生产力资源石仁沟小流域位于黑龙江省西郊,阿什河支流,黑龙江省东南部。行政区划为对外团结市。流域内原始地貌侵蚀发育,沟壑纵横,垦殖指数高,生态环境脆弱,森林覆盖率低,地表裸露,水土流失严重。属黑土丘陵漫岗侵蚀区。流域总面积为8.39km2,属中纬度丘陵台地地貌类型区,流域内共有大小侵蚀沟26条,沟系长度为8.01km,沟壑密度为0.95km/km2;流域内耕作土壤主要有黑土、草甸土,土体抗蚀性能弱;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55mm,雨量多集中在7~9月;多年平均气温1.09℃,无霜期121d左右,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流域内植被:乔木主要以人工林和经济林为主,品种主要有杨树、海棠、大秋等品种,次生林面积小,郁闭度在45%~60%,主要品种为栎、椴等亚乔木,经济价值低,草本植被以大、小叶樟、三棱草、水蒿等草种居多,草地退化,利用价值低。流域内辖石人沟村,现有户数89户,人口444人,农业人口289人,农业劳动力116人。现有农地面积576.95hm2,多年平均粮食总产432.71×104kg,流域内现有经济林面积162.79hm2,年创经济效益数万元。流域内年均总产值105.63万元,人均纯收入1133元。2治理水土流失流域内的水土流失类型以水蚀为主,其中以面蚀发生范围最广,沟蚀发生强度最高。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731.07hm2,占流域总面积的87.1%,1km2各强度级别为:轻度侵蚀525.48hm2;中度侵蚀168.92hm2;强度侵蚀36.67hm2。现有20条侵蚀沟中有8条发展沟,13条半稳定沟,5条稳定沟,沟壑面积30.6hm2,沟壑密度0.95km/km2。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受到严重的影响。在严峻的生态形势面前,上世纪80年代地方政府组织流域群众,矢志不渝地开展了整治家园,治山治水运动,截至2006年底,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3.06hm2,治理程度27.8%。其中修水平梯田19.36hm2,改垄10.3hm2,围绕沟壑治理,栽植水保防护林11.15hm2,营造经济林、果树林162.79hm2,修筑治沟工程2座。目前,治理成果已初见成效,生态环境有所改善。3石沟小盆地生态水草建设的重点3.1以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科学制定生态保护规划根据资源优势,结合区域经济特点与市场、投资等诸多因素,确定本流域的发展方向,是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首先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以流域水土资源集约经营和高效开发利用为主线,建成融生产、旅游观光、渡假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和水土保持产业园,实现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石人沟小流域的发展方向。规划设计要遵循水土保持学、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学原理,依据流域的发展方向,科学的、系统的、高标准的设计出一套符合流域资源与经济实际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使得流域内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2合理开发和利用水土资源流域内的水、土资源是流域的发展基础,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2.1建设抗风险型土地,打造“同养结合”的基本农田流域内有耕地576.95hm2,其中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92.6%。开发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将部分土地条件好,坡度小的平耕地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把部分适宜建设成梯田的坡耕地,修筑成水平梯田,改造成为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完善灌溉等配套设施,集约化经营,发展农业生产和种植蔬菜。(2)结合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改造部分耕地为高产水田。(3)对部分坡度大,土层薄,较贫瘠的土地退耕,栽植果树与防护林,增强防护能力,同时提高流域内的植被覆被率,改善生态环境。3.2.2灌溉方法的灌溉流域内的水资源利用率极低,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基本停留在“雨养农业”水平,缺乏有效的灌溉方法,降雨大多白白的流走。一遇大雨,又极易造成山洪泛滥,危害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又由于流域沟道上游的集雨面积大,区间来水多,修建一座小型水库,既可有效的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养鱼,发展旅游,又可解决防洪问题,兴利除害,有效的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3.3改善流域林分环境,增设水土流失流域内有林地185.08hm2,其中果树林面积162.79hm2,占有林地面积的80%。应对其逐步加以改造,更新改良果树品种,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同时须完善果树地的水土保持措施,修筑果树台田与窄梯田,增加果树林地的防护功能。利用林间空地,进行立体种植和种植绿肥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地面的覆盖度,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对流域内的林分进行改造,将流域内的22.29hm2人工纯林,改造成混交林分,增强林分的防护功能和生态效益。对次生林加以改造,补植苗木,封禁治理。根据“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流域内的水土流失构建防护体系。同时,从生态学、景观学和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提高流域的生态品位,把风景园林的建设与水土保持治理结合起来,增强流域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和可观赏性。4可持续发展的对策4.1吸引资源、、发展旅游流域内的果园、水库和古代“石人”的人文景观,使得流域春夏二期,桃李芳菲,金秋时节,花果飘香,山青水碧,美不胜收。加之“石人”的悠久历史,又使区内增加了一些神秘色彩。发展观光旅游既要把游客吸引来,又要把游客留住,吃、住、行、玩产业化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对旅游项目,基础设施等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管理,采取多种经营形式吸引资金,开发可利用资源。以自身资源为依托,准确定位旅游项目,要有自身的特色,可发展果品采摘,生态农业观光等特色项目。4.2建设生态产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石人沟小流域毗邻大都市,市场广阔,交通方便,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蔬菜种植业,将流域内的基本农田进一步改造成菜田,朝阳坡面建起蔬菜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与果品生产一起,工厂化深加工,集约经营,走绿色品牌之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产、供、销专业化发展,走产业化发展道路。4.3生态经济系统的管理流域生态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造高效的生态经济系统,使系统中生物成员与环境之间具有内在的和谐性,人既是系统中的消费者,又是生态经济系统的精心管理者。人类的经济行为直接制约着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流域生态系统应实行统一、科学的管理,流域的管理者应着眼于系统具有最大的稳定性和最少的人工投入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