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徐氏家变_第1页
《红楼梦》中的徐氏家变_第2页
《红楼梦》中的徐氏家变_第3页
《红楼梦》中的徐氏家变_第4页
《红楼梦》中的徐氏家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楼梦》中的徐氏家变

徐先生去世后的第五年,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熊阴影去世,这是前所未有的。在这场劫难中,徐霞客长子徐屺、侄子徐亮工等徐氏一门二十多人被杀,徐家宅园被毁。对于徐屺、徐亮工等的死因,徐学研究的奠基者丁文江先生认为,徐氏参加江阴抗清斗争,城破后被清兵屠杀:“先生(指徐霞客)之长子屺卒于顺治二年七月十五日,盖江阴被屠之日。先生兄子亮工,以进士官吴堡令,致仕家居。同守县城,城破,阖门五口殉难,从祀忠义祠。李兆洛为之作传,疑屺与之同死”。丁先生徐氏“抗清殉难”之说,在徐学领域里长期以来没有异议,即使是对《年谱》进行详细考订的方豪、王成祖二位先生也没有在此问题上进行仔细考察。王成祖先生说:“清兵南下,徐氏家乡江阴惨道屠城之劫,(徐霞客)长子屺罹难。”80年代末,吕锡生、周宁霞二位徐学专家对丁先生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徐屺等是“为盗所杀”或“被奴佃焚劫”而死。作者认为丁先生之说是错误的,吕、周二先生的观点是值得重视的。徐屺、徐亮工等卒于家变——佃农奴仆暴动(奴变),徐氏家变是徐氏家族走向破落的关键,这在明清之交江南大族由盛到衰的变化中具有典型性。我们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人的研究和探讨。1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释“抗清殉难”的结论《缅学习》卷二四《刑法》第42页著录“徐亮工”,据其为“家难”笔者认为徐亮工、徐屺并没死在江阴城,而是死在家里,徐亮工等不可能参加江阴抗清斗争,不是死于抗清后的江阴屠城。最先整理《徐霞客游记》的徐霞客好友、其时在徐家坐馆的季会明谈及《游记》原稿本被毁和其中《滇游日记一》缺失时说:“乙酉七月,余宗人季扬之避难于舅氏徐虞卿(徐亮工字虞钦或虞卿)处,顾余于馆,见《霞客游记》携《滇游》一册去。不两日,虞卿为盗所杀,火其庐,记付祖龙”。这里季会明说得很清楚:《滇游一》因被季扬之拿去而散失;而《游记》原稿是乙酉年七月在徐亮工被杀时焚毁的;徐亮工是在家“为盗所杀”,不是被清兵所杀。民国《梧膛徐氏宗谱》(以下简称《宗谱》)说:徐亮工家“因国变,一门五人同日遇家难”,徐亮工等所遇者为“家难”这也就从侧面说明徐亮工等并非死于抗清事。徐亮工七月在家,是否参加当地的抗清斗争不得而知,但绝对不可能参加江阴守城斗争。原因有二:一是七月的江阴城已被清兵重重包围,城内外的交道断绝,外人无法入城,城里的人也无法出城,亮工等当然不可能入城抗清。二是有关江阴抗清的资料,都没有徐亮工等参加抗清的记载。如徐亮工参加抗清,以其祟祯庚辰(1640年)的进士和陕西吴堡县令的身份,地位比领导江阴抗清的阎应元、陈明遇二典史要高得多,应该有所反映,不会被遗漏的。所以,丁先生所谓徐亮工“抗清殉难”之说是很难讲得通的。月日:六月东北部,至八代城陷失败丁先生将徐屺、徐亮工的卒日——顺治乙酉七月十五日这天说成是“江阴屠城之日”,也是错误的。据韩《江阴守城记》、许重熙《江阴城守后记》、沈涛《江上遗闻》等记江阴抗清的著作,七月十五,并非江阴屠城日。江阴抗清斗争,始于乙酉年闰六月初一,直到八月二十一城陷失败,前后共81天。其中以闰六月二十一为界,前是江阴城外围抗清时期,后是激烈的守城时期。乙酉七月的确是江阴守城最艰苦、最激烈的日子,清兵一方面加紧劝降,另一方面又从外地调来兵力,但十五日并非江阴被屠日。江阴被屠,是在八月二十一江阴城被攻陷以后开始的,前后共三天。清军攻陷江阴后宣布要将“满城杀尽,然后封刀”,“清兵屠城三日,晨出杀人,暮则归营”,不论抗清将士,也不论男女老少,最后江阴被屠杀及在抗清守城而亡的共达十五万,整个江阴城仅存五十三人。由此可见,丁先生将“七月十五日”这个徐屺、徐亮工卒日,与江阴激烈的抗清斗争相联系,且说成是“江阴屠城之日”,进而推断徐亮工等卒于抗清斗争,这是不切实际的。加附祀之事,是否为“抗清至公祠”丁先生谓徐亮工等“抗清殉难”,其史料来源是李兆洛的《徐亮工传》,而李兆洛的传文本身却是不可靠的。李兆洛(1769—1841),江苏阳湖(今武进县)人,他是嘉道年间著名的学者,主修过《江阴县志》、《风台县志》等名方志,有《养一斋诗文集》。李兆洛为徐亮工作传是在道光年间主讲江阴暨阳书院和修《江阴县志》时,此传不见收录其文集,但被辑入《徐氏宗谱》,传文名为《忠义亮工公传》,仅二百多字,讲徐亮工生卒,行谊履历,对其卒事说:“顺治乙酉没于江邑守城之难”,且谓:道光乙酉(1825年),江苏巡抚陶澍等“请旌江邑死事诸人,纶音褒美。以公祟祀忠义祠”。由此可知,丁先生徐氏“抗清殉难”实从李兆洛之说,而李兆洛之说所凭依的乃是在其作传前,徐亮工入江阴忠义祠附祀。那么徐亮工入祀江阴忠义祠,就一定是“抗清殉难”的“忠义”吗?徐亮工是如何得以入祀的从祀呢?这便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了。光绪《江阴县志》对附祀忠义祠之事给我们留下了记载。原来,在江阴抗清的三位主要领导人典史阎应元、陈明遇和训导冯厚敦以及江阴十五万绅民在抗清斗争遇难后,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分别给阎、陈、冯三人以忠烈、烈憨、节憨的谥号,褒他们为“忠义”人物;在江阴城东栖霞庵址建了“忠义祠”,时人称“三公祠”,让江阴人岁岁奉祀。同时抗清名士戚勋、许用、黄毓祺等八人入祠祀。以后便有更多的人附祀于忠义祠:道光七年(1825年)在抗清斗争的一百八十周年之际便有二百十三人入祠附祀,徐亮工和季会明即名列其中;道光十七年(1835年)又增九十七人附祀,徐亮工三子徐汝义、汝为、汝明也名列其中。这样忠义祠除“三公”外,共有三百十八人附祀。这些附祀者,有的确实参加或领导江阴抗清斗争,且在《明史》及地方志、其他私人笔记野史有事迹记载,如戚勋、许用等人;有的则没有参加抗清斗争,如季会明,上文已提到,当江阴抗清时,他还在徐家坐馆和整理《游记》,怎么会死在江阴抗清中呢?徐亮工及其三子也是如此。不是死于抗清事,而得以附祀“忠义祀”,问题主要出在大规模附祀忠义祀,是在抗清斗争后的一百八十年后朝廷追认的。其入祀,原为地方大臣陶澍等“允民之请”“上其事于朝”而做成的。入祀的条件,开头要严格一些,后来只要“散见家乘经后嗣举报”申请,便可以了。建江阴忠义祠及附祀之事,对朝廷和地方官员说来,为的是笼络绅士和百姓,消除满汉畛域,以示皇恩浩大和满汉合一;而对得入祀绅民的后代说来,也算祖上荣耀光彩之事。徐亮工及三子得以附祀忠义祠,便是后代举报审请的结果。由此,入祀忠义祠并不一定全是抗清殉难者;李兆洛据徐亮工等人祠附祀便说徐亮工为死事抗清斗争的“忠义”是错误的,因此据此而来的丁先生之说,便是以讹传讹了。2徐亮工家奴变相关说关于徐氏的奴变,计六奇在《明季南略》中有一段较韩更详细的记戴:“当攻城急时,乡民为奴仆者,勾结数百千人,问本主索文书,稍迟则杀之,焚其室庐。凡祝塘、琉瑭、阳祁等处莫不皆然,人人危以惧。阳祁徐亮工,祟祯庚辰进士,被仆杀死,妻与三子诸生俱遇害,独季子汝聪遁免。未几事平,为主者亦多擒仆甘心也……”。计六奇这段文字是当地人记当时事,故计六奇的记载是可靠的,计六奇的记载没有将反抗主人的奴仆称为“逆奴”、“叛奴”,而称为“乡民为奴仆者”,其态度也是较容观的;因徐亮工的身份和地位,计六奇便以徐氏奴变作为江阴奴变的典型例子。计六奇所言徐亮工“被仆杀死”,这便说明季会明所言徐亮工“为盗所杀”之“盗”,实指奴仆;徐亮工和“妻与三子诸生俱遇害,独季子汝聪遁免”,这与《宗谱》称“因国变一门五口遇家难”的记载吻合。查《宗谱》徐亮工共有四子二女。其妻苏氏,与长子汝翼、次子汝为、三子汝明同时死难;时二女已嫁,得免于难,四子汝聪(字在音)逃脱,后来与堂兄徐升一道,经过十年周旋,杀了奴变的奴仆,最后还中了康熙时的举人。由此可知,徐亮工等确实死于奴变,其与三子入祀忠义祠确不能说成是“抗清殉难”。徐氏奴变不仅发生于徐亮工家,徐亮工兄徐亮采(县庠士)家也同时发生。据康熙时江阴薛云蒸为徐亮采次子徐升(字君铨、号豫止,县庠士)撰写的传文说:“鼎革之秋,甲申告变,奴佃夜半围基焚劫……骨肉之陷于烬者十六人矣……此斯时回顾居宇无片瓦只椽,不得已窜徒江城……语堂弟在音曰:不共之仇不复,非夫也……挟写控冤当道,羁迟十载,始得尽碟群凶”。徐升自述则说:“迨及甲申,适逢国变、悔叠乘家,俗鹗构祸……;乙酉端午,清兵南临,江邑抗顺,城乡起兵。中元夜半,奴佃造乱围基,惨杀焚劫殆尽,十六骨肉灰烬……我同寡母城乡窜徒……而已控冤江庭,惟偕在音奔驰十载,擒获群凶,分别碟斩……”。上述两段记载徐升家变事的时间,一为甲申年(1644年),一为乙酉年(1645年)中元(七月十五日)。我们显然以后者为可靠,原因是后者是当事人徐升的自述,而前者是徐升死三十年后据徐升自述作的,薛云蒸将徐升家奴变的时间弄错了。周先生大概因为没有看到徐升的自述,也没有看到计六奇《明季南略》等记载,仅据薛云蒸的传文,也错误地将徐升家奴变说成是甲申年。徐霞客的长子徐屺(字子依、县庠士)同样也遭奴变打击,徐屺也被奴仆杀死。缪芄在给徐屺长子徐建极(号范中,县庠士)作的传中提到此事:“先生(指徐露客)殁未几,丁鼎革变,子依遭闵凶。余祖姑芄然抚两藐孤,为未亡之人,门衰祚冷,零丁孤苦,抑且外讧内忧,伺而交攻,有不忍言者。然公稍长,虽颠沛之余,而意激昂,不自沮废。既发愤复仇,斩诸逆奴首,遂率其弟刻苦力学不休。”上述所言徐屺所遭“闵凶”与亮工所遭“家难”的性质一样;徐屺既为奴仆杀死,两个儿子建极和建枢尚幼,由遗媳缪氏培养成长,徐建极兄弟最后发愤复仇,斩了众逆奴。此传作者缪诜,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是缪昌期的四世孙。缪昌期与徐霞客为挚友,缪徐两家几代联姻。缪昌期孙女嫁徐霞客长子徐屺,徐屺之孙徐曾起又娶缪诜之姐,故缪诜知徐氏“始末事特详近”。故徐屺在奴变中被杀无疑。徐霞客次子徐岘,生卒失考,疑也在奴变中被杀。3东北部主、主奴间的斗争,是造成徐氏奴变的最主要原因明末清初,特别是明清鼎革之际,江南地区的封建地主,绍绅之家,不断发生了家内奴仆、佃户反抗主人要求获得人身解放的声势浩大暴动,这在历史上被称为“奴变”或“奴变事件”。1644年川沙乔氏世仆顾六领导了奴变斗争,“(顾)六一呼百应,统领千人”,“不论乡村城市,士夫富室,凡有家人立刻要还文契”,“稍有避而不还契者,千人围拥,烧杀立尽”;在嘉定华氏领导了奴变,“华氏家奴……合他姓奴客,同时起缚其主杖之,踞坐索身契所致数万人”;在太仓,则有“乌龙会”的奴仆组织,奴仆们被“一呼千应,各至主门,立逼身契,主人捧纸以侍。稍后时,即举火焚屋,间有缚主人者”;1644年和1645年间,在常、镇、宁一带则有发起于金坛、漂阳的奴仆“削鼻班”组织领导的“缚故主、其囊箧、索身契”的斗争。常州府属江阴县的富家大族在抗清斗争期间也发生了奴变事件。江阴“兵敌既久,政令不能出城,远乡叛奴,乘衅索券,焚杀主者,络绎而起,烟光烽火,相杂蔽天,大家救死不暇”。江阴奴变与邻县奴变发生的主要地区不同,江阴奴变在“远乡”发生,县城则没有发生。世居江阴南乡的徐氏奴变便在这时暴发。所以,促成江阴奴变和徐氏奴变的原因之一,便是江南的奴变大风潮。其次,江阴抗清斗争是江阴徐氏奴变促成的另一因素。江阴奴变和徐氏奴变都发生在抗清斗争激烈之时,当时地方政权已跨台、县城被清兵围困,社会极为混乱,“兵乱既久,政令不能出城”,远乡奴仆才得以“乘衅”进行“索券”讨还卖身契的斗争;且当时由于激烈的抗清斗争,地主、镨绅的注意力都集中于此,并没料到其家奴会突然发难,所以当奴变“络绎而起”,士夫大家便“救死不暇”。再次,徐氏奴变也与徐氏大族势力的哀落相关联。农民起义及明政府的推翻,徐亮工的县令做不成了,徐亮工便南下到南京;在南京弘光朝,又受打击,被迫家居。此时徐家讼诉不停,正值“外讧、内忧,伺而交攻”、“俗鹗构祸,倾巢破卵,(徐氏)一旬数讼县府道院”之际,徐氏遭打击,奴仆便趁机而起。与上述有关,在今日江阴徐霞客的故乡马镇一带,民间尚有“火烧三阳歧”的传说。徐氏与薛氏为仇,讼诉多次不决,薛氏便煽动徐氏家奴放火烧了徐氏住宅。当然,徐氏奴变与江南其他奴变一样,最根本的是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必然结果。破产的自耕农,手工业者一旦为奴,便丧失人身自由,为卖身契束缚;且世代为奴,永远不能摆脱被奴役的地位;“男子入富为奴,即立身契,终身不敢雁行立,有呼之,不敢失分寸,而子孙累世不能脱籍”。他们受尽了主人的人身摧残和折磨,“江南惨檄之主,或有苛使盲驱。……奴多腹无坎食,膝无完裸,臂背无完肌肤。”主与奴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昔日忍气吞声的奴仆,一有时机,便对主人实行激烈的阶级报复,发泄其数世冤气,名为“报冤”。明清政权的变更,奴仆们也想乘机一变。他们普遍感到,“以鼎革故,奴例何得如初?”,“国步既改,诸勋戚与国同体者咸已休废,若我辈奴籍不脱,奴将与天地同休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