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笔记的主题探索东方滞后国家发展道路和未来前景问题_第1页
人类学笔记的主题探索东方滞后国家发展道路和未来前景问题_第2页
人类学笔记的主题探索东方滞后国家发展道路和未来前景问题_第3页
人类学笔记的主题探索东方滞后国家发展道路和未来前景问题_第4页
人类学笔记的主题探索东方滞后国家发展道路和未来前景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学笔记的主题探索东方滞后国家发展道路和未来前景问题

在马克思晚年(1879-1882年),他写了关于莫尔根、科瓦列夫、梅恩、拉伯克、菲尔等人和民族学家作品的详细阅读笔记。主要有《酋长哈里摩尔根》一书的摘要、《马尔根摩尔根的社会角色、解体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一书的摘要,《古代法律史萨米娜梅恩》一书的摘要,《拉伯克文明的起源和人类的原始状态》一书的摘要,《印度和西兰人雅莉安人村社区》一书的摘要,以及《印度和西兰人雅莉安人村社区》。对于这些笔记,我国学界中广泛流行的一种称谓是“人类学笔记”。长期以来,前苏联和我国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这些笔记的主题是探索所谓“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和未来前景问题”;笔记与大致写于同一时期的晚年马克思的《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其草稿、《给<祖国记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等书信、手稿有共同的理论主题,它们都是晚年马克思思考和探讨东方落后国家发展道路、未来前景问题的重要文献。在本文中,笔者力图阐明一种关于笔记主题的不同看法,即认为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真实主题并非探讨所谓“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未来前景问题”,而是探索人类历史的“原生形态”(即原始社会)以及“派生形态”(文明时代)的历史起源。简明地说,“原始社会与文明起源研究”,就是笔记的主题(1)。为了充分论证上述观点,笔者采取循序渐进的论证思路,依次阐明马克思上述五个笔记的有机整体性、摩尔根笔记在五个笔记中的核心地位及其主题、五个笔记的内在逻辑联系及其他四个笔记的主题,在此基础上系统、详尽地说明,何以“原始社会与文明起源研究”构成了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真正主题。一马克思、摩尔根柏拉图的图条经过仔细辨认和考察,研究者不难发现,晚年马克思所作的上述五个笔记之间并不是孤立自存、互不相干的,而是紧密联系、内在关联的,构成了一个“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共同服务于他晚年制定的某一研究计划。说这五个笔记构成了一个“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是有充分的事实根据的:第一,从摘录对象来看,各笔记摘录的都是当时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类学家及其追随者的主要著作;第二,在写作时间上,除拉伯克笔记外,其他四个笔记之间几乎是紧密衔接的;第三,各笔记在所关注的具体问题上存在着重叠性、相似性;第四,各笔记在具体内容上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在把握共同问题时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的。不难看出,这几个笔记之间存在紧密的思想联系,它们是写于马克思晚年最后时期的同一序列的著作,并极可能与他晚年的某一研究计划有关。另外,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五个笔记之间并不是平行并列、不分主次的关系,而是“一个核心笔记、四个辅助性笔记”的关系。摩尔根笔记是晚年马克思所作的这组笔记中的核心笔记、首要笔记,其基本依据是:第一,摩尔根的人类学研究成果是马克思晚年笔记的最重要的科学基础、科学依据;第二,马克思在其他笔记中经常以摩尔根科学成果、摩尔根笔记的基本思想为主要依据,批评、修正其它人类学家关于原始社会史的错误观点,或引用摩尔根成果对他们的论证进行重要补充;第三,从马克思对摩尔根、梅恩、拉伯克、菲尔等人类学家及其著作的截然不同的态度、评价,也可以清楚地发现摩尔根笔记的核心地位和它对其他笔记的影响力;第四,从恩格斯对摩尔根笔记的高度重视,以及他的相关说明和晚年的理论活动,也可以找到关于摩尔根笔记的核心地位的有力佐证(2)。辨认核心笔记的主题,对于正确界定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主题进而科学评价笔记的历史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从逻辑上说,“人类学笔记”的主题必定与其核心笔记的主题相一致。而研究者很容易发现,对原始社会、文明起源问题的探讨,就是摩尔根笔记的主题。关于这一点,仅从该笔记摘录的摩尔根原著(即《古代社会》)的副标题中就不难看出来。《古代社会》一书的副标题是“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的研究”,它清楚地表明了:该书的研究对象不是别的,正是人类原始社会(包括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的发展历程及文明时代的起源、形成过程。就具体内容而言,摩尔根笔记系统而透彻地说明了原始社会的具体发展阶段、内在发展动力、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原则、血缘亲属制度,描述了作为文明时代基本特征的专偶制家庭、私有制、国家从起源到形成的历史过程,揭示了导致氏族制度解体、文明时代形成的根本原因、内外部因素、主客观因素,覆盖了原始社会、文明起源研究所应涉及的绝大多数问题,堪称为晚年马克思叙述原始社会史、文明起源史的“百科全书”。二摩尔根典型典型改变马克思的这五个笔记之间,构成了以摩尔根笔记为核心、其他四个笔记为辅助和补充的内在逻辑联系。在五个笔记中,摩尔根笔记是专门、系统探讨原始社会、文明起源问题的笔记,也是这组笔记的核心笔记;其他四个笔记分别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摩尔根笔记的原始社会、文明起源研究作了重要补充,提供了该笔记之外关于原始社会、文明起源问题的大量新的材料、事实和观点。(一)视角内各研究章与社会文明起源研究经过仔细考察,我们可以发现,梅恩笔记的主题思想、核心内容,同样是对原始社会、文明起源问题的探讨。不过,与摩尔根笔记的正面、系统阐述不同的是,梅恩笔记主要是以摩尔根笔记关于原始社会、文明起源问题的基本观点为依据,围绕上述主题,对梅恩的人类学相关观点和材料进行批判性考察的。马克思写作梅恩笔记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批判梅恩在原始社会、文明起源问题(主要包括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家庭形式、部落首领的社会管理职能、原始社会向文明时代演变的实质等问题)上的错误观点,来进一步阐明摩尔根笔记关于上述问题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并补充一些与原始社会、文明起源研究相关的科学材料、事实和观点,完善和深化摩尔根笔记的原始社会、文明起源研究。关于“梅恩笔记的主题是探讨原始社会、文明起源问题”的说法,我们可以从该笔记的具体内容中找到根据:一方面,从笔记对梅恩原著的摘录情况来看,马克思对梅恩的《古代法制史讲演录》一书,一共摘录了其中的11章,分别是:第2章“古爱尔兰法”;第3章“作为社会基础的血缘关系”;第4章“部落和土地”;第5章“首领及其等级”;第6章“首领和土地”;第7章“家族的古代划分”;第8章“原始观念的发展和传播”;第10章“原始法律的权利维护手段”;第11章“已婚妇女的固定财产的早期历史”;第12章“统治权”;第13章“统治权和帝国”。在以上内容结构中,多数章(包括第3、4、5、6、7、8、10、11章)是与原始社会、文明起源研究直接相关的。此外,第12、13章与国家起源研究也有较大的关联性。这11章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大多属于原始社会、文明起源研究的范围,并与摩尔根笔记探讨的问题有不少相似或重叠之处。比如,“作为社会基础的血缘关系”,同样也是摩尔根笔记的基本内容;对氏族或部落首领的权力与职责、部落的土地所有制、原始家族的探讨,也是摩尔根笔记的重要内容;“已婚妇女的固定财产的早期历史”这一章与原始社会女系财产继承制度研究有很大的关联性,而后者正是摩尔根笔记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从他摘录梅恩著作时所作的评论来看,大部分评论是用来批判、纠正梅恩的错误观点和阐明自己的立场的,其中又以批判、纠正梅恩在原始社会、文明起源方面的错误观点,阐明摩尔根、自己在这些问题上的基本观点为核心内容、主体部分。作为一个以批判为基调的笔记,梅恩笔记中马克思写下的评论是五个笔记中最多的,达到140多处,其中针对梅恩观点的批判性评论占大多数。在该笔记的所有评论中,马克思用以批判、纠正梅恩在原始社会、文明起源方面的错误观点、阐明摩尔根和自己在这些问题上的基本观点的评论占有最突出、最重要的地位,所耗费的笔墨也是最多的。在笔记中,马克思为了表明自己“批判梅恩在原始社会、文明起源问题上的错误观点、阐明摩尔根和自己关于这些问题的基本观点”的思想主旨,有时还特意在摘录梅恩原著的具体章节前,先开宗明义地说明自己对梅恩及其观点的看法、态度。比如,他在摘录梅恩原著第11章“已婚妇女的固定财产的早期历史”的具体内容前,就首先指出,“在第11章《已婚妇女的固定财产的早期历史》中,诸事如意的梅恩还不知道母权制(巴霍芬等)为何物,也还没有摩尔根的著作作为‘精美的’家具摆在自己的周围”(3)。他在摘录第3章“作为社会基础的血缘关系”的具体内容前也首先指出,“以下的‘摘录’表明,一方面,梅恩先生还没有能够剽窃摩尔根尚未发表的东西,另一方面,他又企图把尼布尔著作中已有的东西说成是他亨利·萨梅纳·梅恩‘指出的’!”(4)梅恩笔记除了批判梅恩在原始社会、文明起源问题上的错误观点,进一步阐明摩尔根、马克思在相关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外,还对摩尔根笔记的原始社会、文明起源研究作了重要补充:该笔记进一步探索了原始公社的历史发展阶段、私有财产与土地私有制的起源、原始部落的土地所有制、原始社会的财产继承制度、国家的起源等原始社会、文明起源问题,补充了大量新的材料、事实和观点。(二)从理论的角度谈社会拉伯克笔记的主题是对原始社会问题的探讨。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该笔记的内容结构中找到相当充分的根据。笔记主要探讨了五个基本问题:原始婚姻制度的起源和历史发展阶段、原始部落的女系亲属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女系财产继承制度、原始宗教的起源和历史发展阶段、原始部落的土地所有制、原始人的复仇观念。显然,这五个问题全都属于原始社会研究的范围。另外,从该笔记所摘录的拉伯克原著的副标题(“蒙昧民族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状态”)中,我们也不难理解,拉伯克、马克思的主要理论兴趣,就是探讨原始社会问题。或者说,探索原始社会问题,就是二者著作的理论主题。与梅恩笔记相似,在拉伯克笔记中,马克思以摩尔根笔记关于原始社会的基本观点为依据,批判和纠正了拉伯克、麦克伦南等人在原始社会问题(其中主要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蒙昧人的群婚现象的性质、原始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发展轨迹等问题)上的错误观点,重申了摩尔根和自己在上述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他指出,拉伯克与麦克伦南一样,不恰当地将蒙昧人的群婚与所谓“淫乱”混为一谈,“实际上清楚得很,淫乱是一种以卖淫为前提的形式”,而“卖淫只是作为婚姻———不论是群婚之类的婚姻还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之对立物而存在的”(5);拉伯克还深受麦克伦南关于“外婚制”、“内婚制”的错误理论的影响,对原始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发展轨迹作了不正确的描述;他和麦克伦南一样,“对基础即存在于部落之内的氏族一点也不了解,尽管他也援引了某些清楚地说明这一问题的事实,并且这些事实也的确曾对他有所触动”(6)。此外,马克思还利用拉伯克提供的一些有价值的人类学科学材料、事实,对摩尔根笔记的原始社会研究作了重要补充:在该笔记中,他进一步探索了原始社会早期的女系亲属制度、财产继承制度、原始宗教的起源和历史发展阶段、原始部落的土地所有制、原始人的复仇观念等原始社会问题,补充了一些新的科学材料、事实。在该笔记对摩尔根笔记所作的上述补充中,对原始宗教的起源和历史发展问题的探讨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占据了该笔记的大部分内容篇幅。(三)原生谱图与马克思文明起源研究相结合柯瓦列夫斯基笔记的主题与摩尔根笔记、梅恩笔记相同,也是探索原始社会、文明起源问题的。关于这一点,笔者曾在《柯瓦列夫斯基笔记主题新探》(载《人文杂志》2008年第1期)一文中作了详细论证,其主要依据是:第一,柯瓦列夫斯基和马克思研究印度、阿尔及利亚、墨西哥、秘鲁等国公社及其土地所有制问题的主要动机,是试图以印度等国公社及其土地所有制形式中大量残存的原生公社、原始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痕迹为线索,揭示和还原人类原生公社及其土地所有制、原始社会的本来面目和基本特征,并通过对各国公社及其土地所有制的不同类型、不同形式之间的比较研究,来说明人类原生公社及其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在人类历史上究竟是如何覆灭,并为新的公社形式、土地所有制形式、社会形式所替代的;第二,对“公社及其土地所有制问题”的集中考察是马克思的原始社会、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探索原始社会、文明起源问题的思想历程中所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第三,该笔记与摩尔根笔记、梅恩笔记、拉伯克笔记等晚年马克思集中探索原始社会、文明起源问题的笔记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的理论联系。该笔记对摩尔根笔记的原始社会、文明起源研究所作的重要补充在于:它探索了原生公社在人类历史上的演进轨迹与解体过程、原始社会的共产制生产、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土地私有制与私有财产的起源、蒙昧时代人类由不定居的渔猎生活向定居生活方式的演变、原始农业、畜牧业的起源等原始社会、文明起源问题,提供了关于原始社会、文明起源问题的一些重要的科学材料、事实和观点。(四)从人类社会历史原生形态和基本特征的视角,看社会与原生社会的关系菲尔笔记的主题则是探索原始社会问题。在该笔记中,马克思考察孟加拉、锡兰村社问题的主要动机,并非从现象层面上简单描述孟加拉、锡兰村社的具体状况,而是试图以孟加拉、锡兰村社中大量遗存的原生公社、原始社会痕迹、特征为线索和根据,来揭示和复原人类原生公社、原始社会的本来面目和基本特征。在研究动机和思想主旨上,菲尔笔记与柯瓦列夫斯基笔记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它们都是马克思用以探索人类历史原生形态(原始社会)问题的重要辅助性材料(7)。关于菲尔笔记探索原始社会的上述理论动机和主题思想,我们可以从该笔记本身中找到根据。事实上,孟加拉、锡兰的村社之所以进入马克思的理论视域,引起他的关注和重视,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地区的村社中残存着大量原生公社、原始社会的痕迹,对这些痕迹的仔细考察和辨认,有助于揭示和复原人类原生公社、原始社会的本来面目和基本特征。他注意到,“在孟加拉,在所有各阶级中都普遍盛行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和共同享有财产收益的习惯”(8);“不分居家庭制度在锡兰也像在孟加拉一样突出……锡兰的不分居家庭制度的独特之点是:弟兄两个也可能弟兄几个,共住一室,共娶一妻;这种做法受到英国立法的阻止,但无法绝迹;至今仍作为一个奇异成分包含在民事法庭所应管的继承法中”(9)。菲尔笔记对摩尔根笔记的原始社会研究所作的重要补充在于:它探索了原始社会的共产制生产、生活方式、财产继承制度、土地所有制、父权制联合家庭的基本特征等原始社会问题,补充了关于原始社会问题的一些科学材料、事实。三配方的理论兴趣和目通过以上的详细分析,我们已经得出了几个基本结论:第一,上述五个笔记构成了一个“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第二,摩尔根笔记是五个笔记构成的“思想整体”的核心部分;第三,其他四个笔记分别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摩尔根笔记的原始社会、文明起源研究作了重要补充;第四,其他笔记的主题要么与摩尔根笔记一致(如梅恩笔记、柯瓦列夫斯基笔记),要么以“原始社会研究”为主题(如拉伯克笔记、菲尔笔记)。将这几个结论加以有机综合,我们可以有把握地对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主题做一个明确判断:“人类学笔记”的主题不是别的,正是探索“原始社会、文明起源问题”,或者说,“原始社会与文明起源研究”,就是笔记的主题(10)。最后,在对“人类学笔记”的主题作了深入考察的基础上,我们来辨析一下本文开篇之处提到的前苏联、我国学界流行观点的可信度。之所以选择在文末进行这项理论工作,为的是让本文对上述流行观点所作的评论具有充分的文本依据和较强的说服力。笔者认为,上述流行观点是严重缺乏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