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柴胡的现代应用与发展
柴胡是波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和窄叶柴胡(南柴胡)的根。其性味苦、辛,微寒;主归肺、脾、肝、胆经。现代中药学将其功效概括为3点:发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这3点功效是历代医家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渐总结出来的。早在秦汉时代,柴胡已被广泛地用于临床。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即有单味柴胡治疗头痛的记载。仲景《伤寒杂病论》用柴胡方有10余首,如小柴胡汤治疗伤寒发热,疟疾,黄疸;四逆散治疗少阴病,四逆之证;鳖甲煎丸治疗疟母;四时加减柴胡饮子治五脏虚热等,对柴胡的运用已有较高水平。这些应用主要体现了柴胡解表透邪退热解郁的功效神农本草经对汉以前认识到的柴胡功效进行了总结,谓其“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与本时期临床上对柴胡的功用的认识比较接近,亦主要集中在解表、退热、解郁方面。南北朝时期,《名医别录》总结了张仲景等医家用药经验,称其能“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对柴胡功效的认识仍是以解表、退热、解郁为主。初唐孙思邈《千金方》以柴胡为主药辑方众多,此时应用已不仅限于内科、妇科,在小儿、眼科亦有广泛使用。如柴胡汤治产后寒热往来,恶露不尽;龙胆汤治婴儿壮热,变蒸,惊痫。泻肝汤治火热,眼睛红肿,视物不清。皆体现柴胡发表退热之功用而对其退热之功尤为重视临床应用更加广泛。中唐《外台秘要》以柴胡为主药所制的方剂亦不在少数。较典型的如柴胡汤治天行热气,头痛,骨肉酸痛,壮热口渴;柴胡厚朴汤治心腹胀满;柴胡汤治胸膈满塞,心背撮痛,走注气闷;柴胡汤治胸膈间伏气不下食,脐下满。反映出唐时对柴胡行气解郁的功效已有较多的认识,临床中应用广泛。唐代本草对柴胡的功用的认识与临床应用同步发展,对柴胡退热之功的认识已不限于伤寒、外感。如《药性论》(摘自《中医百家药论荟萃》)提出本品主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劳乏羸瘦”,“时疾内外不解”;《日华子诸家本草》(摘自《本草纲目》)言柴胡主治“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此外,《药性论》亦总结出柴胡可“宣畅血气”,“下气消食”,对柴胡行气疏肝功用的应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宋代,柴胡尤多应用于外感病的治疗,临床多有发展。如《太平圣惠方》以柴胡散治妊娠热病,头痛壮热,脊背酸痛;《普济本事方》柴胡散治“时疾中伏暑”,伤寒之后“邪入经络,体瘦肌热”,言其有“推陈致新,解利伤寒”之效;川芎散以柴胡与川芎、菊花、防风等同用,治风热上壅,鼻塞清涕,眼多眵泪,半边头痛。此时对柴胡解表的应用,已不限于伤寒表邪未解入里发热,治疗风热表证亦开始加以使用。在治疟方面,宋代亦有发展,如《杨氏家藏方》鳖甲白术散、《校注妇人良方》清脾饮等。《和剂局方》以逍遥散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原方对柴胡的应用仍较重视其退热之功。然此方后人发挥于治疗肝郁脾虚之头痛目眩,心烦口干,胸胁胀痛,神疲食少,则是在退热的基础上更为重视其疏肝解郁的功用。金元时代对柴胡功效的认识,在继承前代经验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发表沿袭宋代经验,在风热外感中的使用更为常见,如《内外伤辨》通气防风汤治风热乘肺之肩背痛,汗出,小便数而少等。此外,本时代在不少方面产生了独到见解和创新。首先,张元素总结其临床经验,于《医学启源》(摘自《中药大辞典》)中称:“柴胡,此少阳、厥阴引经药也。妇人产前产后必用之药也。善除本经头痛,非此药不能止。治心下痞,胸膈中痛,……引胃气上升,以发散表热。”明确言及柴胡可“引胃气上升”。其后,李东垣师古而不泥,创制多首补气升阳方剂,如补中益气汤治劳倦内伤始病热中之内伤发热,称柴胡可“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并谓全方“补其中而升其阳”;实为对柴胡退热功用的一大发展。又如以升阳补气汤治饥饱劳役,胃气不足,脾气下溜之气短无力,不耐寒热,饭后昏闷,怠惰困倦及五心烦热。总结出柴胡具升阳举陷之功,可用于清阳不升或清阳下陷诸证。此外,李东垣尚根据肝藏血,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提出了瘀血从肝而治的理论,以柴胡配伍活血之品治疗瘀血证,取其疏肝行气之功。如《医学发明》复元活血汤治从高坠下,恶血留于胁下,及疼痛不可忍。至明代本草学对柴胡治疗外感、发热的认识更臻全面,对其在疏肝解郁、升阳举陷方面的应用亦有总结。如《滇南本草》言柴胡为“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说明柴胡可用于一切外感发热,故明后,柴胡被用于各种外感发热如伤寒六书柴葛解肌汤又如景岳全书》正柴胡饮,以柴胡与防风、生姜、芍药等配伍,治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疼身痛。《滇南本草》总结柴胡可“行肝经逆结之气”,“故止左胁肝气疼痛”。故明代以降,柴胡被视为疏肝解郁之主药。代表方如《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本草纲目》言柴胡:“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治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在沿袭对柴胡发表、退热、解郁功效的传统认识的基础上,亦肯定了其升阳举陷的功效。此时,对柴胡功效的认识已较全面。柴胡各种功效在清代以后的临床运用更为丰富。如《傅青主女科》以通肝生乳汤治产后肝郁,乳汁不通。《杂病源流犀烛》以达郁汤治抑郁伤肝,胆酸胁痛,阳痿不起者。《医林改错》取其疏肝行气活血之功效以通气散治气滞血瘀之久年耳聋。《症因脉治》柴胡清肝饮配白芍、栀子、黄芩,治肝经郁火,内伤胁痛。《古今医鉴》升阳除湿汤,以之配防风、茯苓、苍术等,治湿郁在下者。《重订通络伤寒论》柴胡陷胸汤治少阳证兼痰热结胸,等等。清代诸家本草在这些临床应用的基础上对柴胡的功效认识各加总结发挥。《本草丛新》言柴胡“味薄气升为阳,主阳气下陷,能引清气上行,而平少阳、厥阴之邪热,宣畅气机,散结调经。为足少阳胆经表药。治伤寒邪热,痰热结实,心下烦热,诸疟寒热,头眩呕吐,目赤,胸痞胁痛,口苦耳聋,热入血室,胎前产后诸热,小儿痘证。能散十二经疮疽,血凝气滞,功同连翘。阴虚火炎气升者禁用。”《本草正义》(摘自《中医百家药论荟萃》)亦说:“柴胡主治,止有二层:一为邪实,则外邪之在半表半里者,引而出之,使还于表,而外邪自散;一为正虚,则表气之陷于阴气者,举而升之,使返其宅,而中气自振。此外,则有肝络不疏之症,在上为胁肋诸痛,在下为脐腹胀,实皆阳气不宣,木失调达所致,于应用药中,少入柴胡,以为佐使而作向导,奏效甚捷。”亦即柴胡的功效有三:解表、升阳、疏肝。至此,柴胡的主要功效已非常明朗。清末民初,《医学衷中参西录》据柴胡疏肝解郁之功制鸡月至汤,主治气郁臌胀,或脾虚气郁,饮食不化等;综东垣补中益气汤之意,创升陷汤,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深呼吸似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流动酒席出售合同范本
- 乡下洋房售卖合同范本
- 简单租场地合同范本
- 拆活动板房合同范本
- 共同买店面合同范本
- 玉米批发合同范本
- 畜禽疫苗销售合同范本
- 建筑木工包工合同范本
- 小切口历史-中国古代历代货币考点汇编
- 老人赠送地基合同范本
- 外研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英语期中复习:Unit 1~3+期中共4套学情调研测试卷(含答案)
- 幼儿园教学课件闪闪的红星
- 内蒙古自治区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集中采购购销合同
- 腾冲县西山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课件
- 欧洲法国意大利签证行程单
- C语言程序设计第5章--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芦花荡》课文原文
- 超星尔雅学习通《婚恋职场人格(武汉理工大学)》章节测试附答案
-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共60页).ppt
- 商业票据与核算
- (完整版)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