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漳平大师碑铭并序》看明清时期的医药之神信仰
与中国中原对医疗神孙思菲和医疗神魏慈藏的信仰不同,漳州也有医学神的信仰。这一信仰在明清时期的福建省南部也与移民一起来到台湾。时至今日,台湾民众回大陆寻根问祖时还都要到信仰祖庙顶礼膜拜一番。于是,弄清楚漳州医药之神的造神成因是什么,始于何时,成于何时,以怎样的路线播迁,各阶段都有什么特点,就很有必要。一、漳州医学神的形成因素分析1、广济浚人,保障民生。《隋书》载漳州地区庙宇供奉的医药之神,有董奉、华佗、三平祖师、吴、清水祖师、宋道士、泗州文佛等,信众较多,影响较广的是三平祖师和保生大帝吴。从医药之神原身的生存年代看,东汉末的董奉和华佗应是最早的。闽南一带传说董奉是今厦门杏林人,常到离厦门(同安)近的长泰县采药,所以留下董奉山这一传说。又有董奉也到漳浦梁山采药的说法,“《图经序》云:‘梁山记董奉之游’。”漳州地区对董奉的信仰范围较小,长泰县岩溪镇甘寨村建于明代的皇龙宫供奉玉皇大帝、五显大帝等18尊神明,药师董奉是其中一尊,所以当地对董奉的信仰,应该出现于明代。华佗与董奉是同时代人,漳州地区只有一个地方建华佗庙,且是建于明末清初的,想来是明末中原战乱,中原人避乱前来福建并带来当地对医药之神的信仰才建的庙。平和的三平祖师公俗姓杨,称义中禅师,被尊称为“三平祖师公”。祖籍陕西高陵,因父仕闽,于唐建中二年(781年)生于福唐(今福建福清)。他十四岁出家,二十七岁受戒,之后云游拜师,先依百岩怀晖大师,后历奉西堂、百丈、石砉(鞏)、大颠大师。宝历初(约825年)回闽传法,入平和、漳浦。最后在三平山“卓庵建三平真院”。大中三年(849年),唐宣宗恢复佛教,此后漳州刺史郑薰特邀他出山主持漳州开元寺,并为国开堂讲授佛经,又将他的事迹上疏朝廷,奏请皇上赐号“广济禅师”。可见这一封号主要为“禅”而赐。咸通十三年(872年)五月,漳州刺史王讽到三平拜访他。十一月六日,义中禅师宴坐示灭,王讽为撰《漳州三平大师碑铭(并序)》(简称《碑铭》或王讽碑),该《碑铭》主要围绕义中禅师的生平及其禅说展开。有关三平大师的生平事迹的,还有保存于三平寺的《三平山广济大师行录》碑(以下简称《行录》碑)。对比王讽碑,《行录》碑多了义中禅师到三平后一段生动形象的降服山鬼、引水溉田的描写,但王讽碑和《行录》碑都未提及义中禅师在医药方面的功绩。而在民间传说中,除了有降伏山鬼的“毛侍者”传说,还有三平祖师行医的“蛇侍者”传说。“山鬼”按有些学者说法,指当地的原住民“山都木客”。史料记载,“山都木客”大都处于采集经济状态,即使少数不一样,也主要是打猎——“所事者,蒐守为生”,土地“可耕乃火田之余”。义中禅师到三平的时候(825年)距陈政、陈元光建漳州(686年)仅139年。不可否认,当时的外来移民与原住民争夺生存资源的矛盾十分尖锐。义中禅师降服山鬼即促使原住民接受外来移民,主要是通过开垦荒山、引水溉田、扩大农业生产这一途径做到的。有关“蛇侍者”的传说当成形于两宋。这里有一条明显的轨迹,即《碑铭》教化当地民众,传播佛法;《行录》提及“毛侍者”显示三平祖师协调原住民与外来移民间的关系,并指导当地民众引水溉田,发展农业。而“蛇侍者”的传说说明了当外来移民与原住民已能融洽相处“垦创田地,渐引禅流”时,共同抵抗瘴疠疫病成为众人的第一需要,因此广行施济、治病救人的三平祖师与“蛇侍者”的传说流传开来,三平祖师的神格起了变化,从保境安民扩大为医神。三平寺迄今还有药签75首,许多家有病人的善男信女到三平寺拜求药签。在漳州地区最早见的单为医药而赐号的庙是漳州圆山下奉祀康长史的庙。唐乾符中(874-879年)漳州刺史黄碣表上其事,敕封“西岳康阜王之庙”。两宋间又多次敕封。根据《(淳祐)漳州府志》的描述,有关康长史的记载可以衍化成这样一段美丽的故事:漳州圆山脚下有位康姓读书人,精于中医药,附近几村有人生病,他都乐于施治,因此在当地口碑甚好。后来,有位刺史听说他学问高深,聘请他当了长史,并带他往陕西赴任。遗憾的是,那位刺史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解职抄家。康长史也受了连累,流落长安街头卖药为生。一天,朝中有位年轻的小官吏黄碣路过那里,见卖药的康长史相貌堂堂,遂上前搭腔,两人相见恨晚,成了忘年之交。不久,黄碣被派公干离开长安,离别前见了康长史一面,康长史流露出已准备回老家一边行医一边修道的想法。许多年后,黄碣到漳州任刺史,但此时康长史已仙逝,当地的老百姓修建了一座祠以纪念他施药治病、普济众生。后来,作为地方长官的黄碣还了解到漳州气候潮湿,蚊蝇孳生,疾病流行,为鼓励更多的人学医行医为百姓服务,黄碣附和了百姓的造神行为,上表朝廷为康长史请封。接下来是吴夲(979—1036年),关于他的事迹,笔者发表于2004第3期《福建中医学院学报》的《闽台的医药之神信仰》有专述。宋朝廷自乾道七年(1171年)封吴“大道真人”起,一发不可收拾,庆元二年(1196年)封“忠显侯”,嘉熙三年(1239年)封“正佑公”,淳祐元年(1241年)封“孚惠真君”,德祐元年(1275年)封“孚惠玄道普祐真君”。明太祖封“昊天御史灵医真君”(1372年),明仁宗封“恩主昊天金阕御史慈济灵医妙道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1425年)。漳浦赤水岩的正式名称是“清水寺”,供奉清水祖师,始建于南宋,是从安溪迎香火来此奉祀。清水祖师俗称“祖师公”,姓陈,法名普足,永春县小岵乡人。幼时落发为僧,学得医术。后来行医赠药,修路筑桥,广行施济。相传他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建清水岩,后来,安溪人为纪念他,在清水岩后他的埋骨之处筑起真宝塔,雕像祭祀。清水祖师先后被历代皇帝敕封为“昭应大师”、“昭应慈济大师”、“昭应慈济广惠大师”、“昭应慈济广惠善利大师”,并逐渐成为安溪人奉祀的主神。医术高明的宋道士云游四方来到华安县良村一带时是南宋咸淳、德祐年间,为把其留下,德祐元年(1275年)良村的庄、柯、王三姓乡民捐资在南山半山腰建了一座简易道宫供其清修。没有封号。诏安县西北13公里处的斗山岩文佛寺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所祀圣僧泗洲佛,没有封号。小结:由此可见,有封号的漳州医药之神的造神始于唐末,盛于宋明。2、赖吾公今台湾南靖县和溪镇慈济宫位于镇北侧林中、林坂两村交界处的鲤鱼山麓,主供保生大帝吴,其神像雕于宋末元初,为漳州现存最古老的吴真人雕像。该宫仿白礁慈济宫建,传说文天祥率领抗元义军自江西赣州移师漳州在龙湖村练兵,闽南籍士兵将已遭战火破坏的白礁慈济祖宫内的保生大帝祖像抬到驻军营地,并在今林中村许塘埔建慈济行宫供奉。明代中期慈济行宫失火,庙中吴真人、哪吒、伽蓝诸神像和铁香炉分别由附近林、黄、郑姓居民抢出,各自立庙供奉。明正德年间一次大水,又将吴真人神像由乐土社漂流至林中村崎圳溪中,被林姓居民捞起,于嘉靖年间在林中村白楼仔街建“万灵宫”奉祀。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当地林姓先民100余人迁至台湾,分别定居于南投、嘉义、彰化、宜兰等地,各自从祖地请灵到那里,在嘉义县大林镇建“万宁宫”(与祖地“万灵宫”同音),在南投县草屯镇月厝里建龙德庙(与祖地林坂村龙德楼同字义)供奉。平和县崎岭乡南湖村天湖堂原称庵寨庙,建于元至元五年(1339年),中殿供奉观世音菩萨,左殿奉祀保生大帝,右殿供奉三平广济祖师、侍者公、浸水佛等神像。该地每年农历正月初五是保生大帝一年一度出巡日。当天人们用大轿抬着保生大帝神像到十二牌各社巡游,家家户户备下祭品奉敬,感谢保生大帝功德,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东山县铜陵镇南门的真君宫俗称“先生公”庙,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奉祀保生大帝,香火源承龙海白礁慈济宫。现存有明代吴真人神像与清代吴真人乩文刻版及《保生大帝药签》228首,其中内科120首,外科、眼科、儿科各36首,并配置药品济世。岛上士农渔商与驻军官兵对保生大帝顶礼膜拜,来真君宫祈求药签治病疗伤者络绎不绝。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的龙海海澄镇“红滚庙”,主祀保生大帝。庙中有乾隆间住持僧寿华整理的吴真人药签手抄本,其中内科120首、儿科64首、外科52首。南靖县山城镇碧阳宫主祀明万历间(1573—1619年)太史公林偕春和大众爷公,其左侧有两个小巧玲珑的宫庙,“水潮宫”奉祀吴真人,“南兴庙”奉祀屈原。诏安县城北关的真君庙始建于明代,旧称慈济宫,祀保生大帝吴真人。平和县城西南十公里处坂仔镇心田村心田宫主祀的保生大帝神像是心田村赖氏始祖卜隆公从诏安官陂霞葛心田带来的,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心田赖氏十世祖起有人到台湾谋生,从老家请了保生大帝香火至台湾。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至台谋生的赖氏族人已发展到十七个村,大家齐心合力在台中市赖厝部村建了奉祀保生大帝的“元保宫”,取追念元始、安居乐业之意。小结:漳州医药之神信仰于元明间从造神之地传播开来,迁至漳州各地乡间,更在明清两代闽南大规模移民台湾时播迁至台。二、漳州医学神的环境因素分析1、地方造神的可能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永平十年(67年)明帝在洛阳建白马寺为印度僧人迦叶摩腾、竺法兰译经传教之所,标志着佛教正式在中国传播。西晋,佛教在中国得到发展,福建约于此时始建寺院。南北朝萧梁时期是南朝佛教的全盛时期,佛教借助中央集权的行政力量在南方迅速推开。由于佛教一系有众多的神,如龙王,《妙法莲花经》载龙王有八,《华严经》载有十大龙王,如此,神的位数的不限定性使得民间的造神有了可能。而漳州“旧号佛国,男女聚僧庐为传经会”,说明漳州地区的造神有深厚的佛教信仰基础。福建虽建郡于西汉初,但从汉至隋,中央的统治能达到的地方始终在闽北、闽东一带,这才有了唐总章二年(669年)左卫翊府左郎将陈政父子率府兵3600名开辟漳州的事。外来的官军不但带来了统治,带来了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也带来了中原的造神倾向。于是在漳州,造神有了现实的可能。最初的神是安民保境的神,因为人们需要有一个安定的、民族融合的政局。这表现为当时的漳州到处都有奉祀陈元光的威惠王庙,也表现在有关三平祖师公的“毛侍者”的传说上。小结:在唐宋间,漳州具有造医药之神的信仰基础和现实可能。2、外来移民的信仰随陈政父子到漳州的中原人终究只有3600人,尽管可能还有一些部将士兵的亲友在漳州安定后也从中原迁到漳州,然而,唐朝的漳州虽拥有现在的整个漳州及永定、龙岩,却仅有5846户,17940人,陈元光部将士兵仅占五分之一。因此漳州的信仰主体应是漳州原住民,他们自然会排斥来自中原的神而造出自己心中的神。此外,由于外来移民所占比例较小,外来移民与原住民融合的结果是外来移民的信仰被原住民的信仰影响了,如诏安县城北关的真君庙始建于明代,前殿祀吴真人,俗称“先生公”,设药签供拜求。虽然此吴真人是吴夲还是晋代河南濮阳的吴猛(附证为潮阳真君庙,不过《中国人名大辞典》中的吴猛是江西豫章人)还有争议,但当地老百姓认定庙里的吴真人就是保生大帝吴,也因此称真君庙为慈济宫。这说明在信仰上原住民是占有较大优势的。诏安县西北13公里处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的斗山岩文佛寺祀圣僧泗洲佛,当地的百姓传该泗洲佛原为泉州秀才,精通天文、地理、医药、佛学,曾与诏安湖美吴明德结为兄弟,相携往福州应试,不第后随吴明德至诏安游玩,见斗山景色灵异,便隐姓埋名建庵为僧,在当地医病施药,普济四方。圆寂后众弟子把旧僧房改建为寺,奉祀其为“文佛”。后有人见文佛显灵于泗洲(今安徽泗县)拯救疫区灾民,所以又成为“泗洲文佛”。但其实泗州文佛“本是西域僧人,唐初至中原行化,后定居泗洲,唐、宋奉之甚虔。”可见外来的泗洲文佛到了诏安成了泉州秀才,被本地化了。小结:即使是外来的神在漳州也要被本地化,不过,漳州地区的百姓更信仰自己造出来的神。3、天灾人祸,有关民神漳州自唐中叶建郡,至明代民间信仰形成并大范围播迁止,历唐至五代、五代至宋、宋至元、元至明四次朝代变更。五代先是陈宝应在福州割据,漳州未遇战火;后是王审知建闽,王潮、王审知的河南军队入闽时只从漳州的边境过,取泉州,北上攻福州,这一过程中,漳州亦未遇战火;其后刘从效、陈洪进先后割据泉漳,但政变多在泉州进行,漳州还算安定。陈洪进以泉漳献给宋太祖,漳州“和平解放”。宋末,文天祥、陈文龙先后至漳州领导抗元斗争,许夫人、陈吊眼的畲族抗元军队则以漳州为根据地,漳州经历了惨烈的兵燹。所以元朝漳州路只有户31695,口101306。元末陈有定割据福建,明统一福建的战斗主要发生在闽东、闽北,漳州未多波及,所以明中叶漳州的人口有户49335,口266561,口比元朝多了165255。相比这四个朝代更迭时期中原遭受的天灾人祸,漳州真可讲是“桃花源”了。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下,对保境安民的神,人们更多地从纪念意义上来敬仰。诏安县城北关的真君庙前殿祀保生大帝吴真人,中殿奉祀的是随陈元光开漳的将军沈世纪。后来随着和平时期的到来,保境安民的将军香火盛不过治病疗疾的医生,所以该庙又改称“真君庙”。小结:当社会政治环境安定时,人们对保境安民的神的信仰就趋淡,转而信仰治病疗疾的医药之神。4、“国物理”水台地区的野象唐宋时的漳州,虽然已经纳入中央政府治下,但唐宋时的漳州还相当荒凉、僻远。有书为证:《祥符图经序》载唐垂拱二年(686年)置漳州府,辖漳浦、怀恩二县。“后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怀恩)以户口逃亡,废之,并入漳浦。”《宋淳熙临漳志》说:“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赵公绸知漳州时,岩栖谷饮之民,耕植多蹂哺于象。有能以机阱弓矢毙之者,方喜害去,而官责输蹄齿,则又甚焉。故民宁忍于象毒,而不敢杀。近有献象齿者。公(赵公绸)以还之民,且令自今毙象之家,得自有其齿。民知毙象之有获无祸也,深林巨麓,将见其变而禾黍矣!”漳州地处亚热带,且“依山涉阜,林麓荒焉,杂以海斥卤,溪涧流潦,决塞靡常。称平野可田者,十之二三而已。”小结:南宋时漳州野象出没糟蹋庄稼,说明那时的漳州林木广布、沼泽处处、蚊蝇孳生、瘟疫流行。在这种情况下,当政局稳定后,老百姓第一要担心的自然就是疾病。5、保生上帝信仰唐垂拱二年(686年)置漳州府,领二县:漳浦、怀恩,后省怀恩,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以泉州龙溪县来属,唐大历十二年(777年)析汀州龙岩来属,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析泉州长泰县来属,即一州领四县,这就是自唐至南宋间漳州的行政区划沿革。南宋淳祐间,漳州有人口160566,是初置府时的10倍左右。农业社会里16万人四个城市,当然大部分住在乡间。毋须讳言,城市的医疗条件比乡下好,城市居民对中医药的了解一定比农民多,因此在缺医少药的农村产生对医药之神的信仰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事实就是如此。三平寺距漳州府城110里,处于平和与漳浦两县交界处,但平和县在明朝还属南靖县,而南靖县是元朝时从龙溪、漳浦、龙岩三县析出的,所以当时三平的荒僻可想而知。产生“保生大帝”信仰的龙海白礁、青礁距海不远,距漳州府城却有80里。保生大帝信仰于明代传至漳浦、平和、南靖、诏安、东山诸县,也都是传往当地农村:龙海海澄镇“红滚庙”,距漳州府城(也即龙溪县城)40多里;南靖县山城镇碧阳宫旁的“水潮宫”奉祀吴真人,山城现在是县城,但南靖县城原在靖城,所以当时的山城镇是乡下;南靖县和溪镇慈济宫建于林中、林坂两村交界处的鲤鱼山麓,距当时(南宋)的县城与府城都甚远;平和县城西南十公里处坂仔镇心田村心田宫是离今县城较近,但平和县在明代还隶属南靖县,今县城在当时还是乡下;东山县铜陵镇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的真君宫在上世纪中叶的东山县城,但东山县明朝时隶属漳浦县,离当时的漳浦县城相当远。小结:农村的缺医少药使得农民们要转而寻求神的庇护,这是漳州地区医药之神信仰能广泛播迁的主要原因。三、材料上的职业构成(1)统治阶级的推波助澜作用在漳州地区医药诸神中,三平祖师被封一次,号“广济禅师”;康长史被封5次,唐时封“西岳康阜王”,宋熙宁七年(1074年)改封康长史“通应侯”。宣和四年(1122年)赐“昭仁庙”。绍兴十二年(1142年)封“康济侯”。庆元六年(1200年)封“昭护侯”;吴夲被封14次,最高级别为“保生大帝”。统治阶级的推波助澜加快了医药之神信仰的播迁速度,如宋乾道间泉州学录宋英“患背疡,祷之于漳之石礁神祠,有灵验。”宋英为感恩而在泉州育材坊建慈济宫。小结:统治阶级热衷于为医药之神封神是因为他们心里明白,当政治局面稳定下来后疾病就成了危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对付疾病,当统治阶级无法动用社会力量建立一个全面完善的社会医疗保健网时,鼓励老百姓转而求助医药之神的成本最低廉。(2)造神对象的职业差别漳州医药之神的职业构成,三平祖师是禅师;康长史、泗州文佛先是读书人,后来一个修道一个人禅;董奉、吴夲是医生;宋道士是道士;从安溪传过来的清水祖师则是僧人。可见,漳州医药之神的职业构成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和尚、道士,另一种是医生。按现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跆拳道道鞋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可调倾斜仰卧板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减速器销套轴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酒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杨木水泥模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拖拉机悬挂总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一年期劳动合同三篇
- 个体经营服务的劳动合同三篇
- 装饰装修工程监理工作总结范文
- 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方案及措施
- 03古希腊戏剧PPT课件
- 六年级上册数学求百分率《分数、小数化百分数》
- 材料热力学--二组元相与二组元材料热力学
-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 木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和解协议书
- 不锈钢的车削加工
- 双电源自动切换试验记录
- PCM用户手册解析
- 北京市甲级设计院
- 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