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_第1页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_第2页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_第3页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_第4页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近多半年的学习,在语文课堂已初步掌握了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如精读、略读、速读、泛读的组合,精细、粗放的组合等来阅读文章的意识;它将有助于课内的阅读教学,也有助于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这样就有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满足学生的阅读欲望!加之七年级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问题策略与文本对话策略等多种学习方法分析理解课文。而《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感情细腻,情节朴素感人的文章,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文章内容较长,时间较短,七年级的学生学习起来也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堂课适合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二、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二)过程方法目标:精读课文,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把握鲁迅先生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品味作者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体会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以及“孺子牛”般的奉献精神。三、教学重难点(一)理解体会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以及“孺子牛”般的奉献精神。(二)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四、教学思想和基本理念新语文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首先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其次提升对阅读教学的认识,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进行由知识为本位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转移。尊重学习规律,把握阅读教学原则,坚持紧扣文章中心,联系上下文,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巧设问题,积极引发学生思考,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实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要对课文内容的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够提出自己看法和疑问,并能够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为此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感悟,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是进行学习。五、教学方法与工具结合PPT课件和相关音乐、图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我主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采用默读、精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预习任务走进鲁迅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现代中国的“民族魂”。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萧红,民国才女之一,一位传奇性人物,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中,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世俗,历经反叛、觉醒与抗争,一次次与命运搏击,一生未向命运低头。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呼兰区)的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1934年11月,萧红、萧军与作家张梅林离开青岛抵达上海。在上海,萧红、萧军经常到鲁迅家做客,向鲁迅请教。鲁迅特意将两人介绍给左翼作家。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萧红的好朋友,对她的创作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鲁迅和许广平不但在创作上指点他们,还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不久,萧红、萧军、叶紫在鲁迅的支持下结成“奴隶社”。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萧红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39年10月重庆,正值鲁迅先生去世三周年。对于这样一位深刻影响过萧红生活和命运的老师、长辈、挚友,她在回忆录里写得却很克制,没有常规回忆录的歌颂和赞美,也没有大篇幅的沉重和哀伤,甚至没有用一句话,一个字直接表达出她心底的思念和缅怀。文章选材纷繁,由片段构成,且材料与材料之间形成某种断裂,看似散漫杂乱,实则在质朴自然的叙述中,熔铸着作者对鲁迅的怀念和景仰之情,这股内在的感情潜流随着一个个细节的展开,把生活的碎片连接成了一个整体。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表现人物性格,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迅先生平凡而伟大的精神中。这些生活场景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不仅仅是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伟人,也是一个真诚热情、乐观开朗、幽默风趣、简单随和,和我们一样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鲁迅图片)大家心中的鲁迅是什么形象呢?沉着?严厉?倔强?果敢?说说你心中的鲁迅形象。(老师激情导入)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面目冷峻严肃。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因此,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鲁迅是严厉的、尖锐的,甚至是可怕的。其实,这些只是鲁迅先生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即“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方面,但这不是他的全部。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十分关心、爱护进步青年。他的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中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了解鲁迅。(二)教学目标(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1.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2.精读课文,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把握鲁迅先生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3.品味作者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体会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以及“孺子牛”般的奉献精神。(三)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预习检查走进作者萧红(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组内交流,自主了解相关内容)目标导学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完本文,鲁迅先生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明确:可敬的长者,可亲的父亲。有血有肉的伟人,幽默风趣的智者。2.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几件小事?请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可以用文中的语句,也可自己概括,学生思考、自拟标题、分组讨论并概括,看看谁的小标题更恰当。)教师点拨:共有十五件小事。小标题可以概括为:1.明朗的笑;2.走路的姿态;3.深夜送客;4.饮食爱好;5.待人风趣;6.会心的笑;7.谈青年来信;8.处理校样的随便;9.工作忙碌;10.看电影;11.别样的休息;12.日常起居;13.吃鱼丸;14.亲自包书;15.忘我工作。目标导学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让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自主的讨论,组内的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然后在班内交流,明确。使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而是要让他们在阅读、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去感受的鲁迅先生睿智的头脑,开阔的胸襟、乐观的精神等个性品质。)1.作者通过生活细节给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鲁迅先生?(本文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细节。请找出你认为最受感动或最受启发的细节或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分析每一件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点拨:鲁迅先生明朗的笑。(真诚、乐观开朗、平易近人。)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一往直前、义无反顾的果敢精神。)鲁迅先生和夫人热情留客,包车送客人。(热情、真诚。)鲁迅先生喜欢吃北方饭。(刚硬的性格。)我在鲁迅先生家包饺子、做韭菜合子和荷叶饼,得到先生的赞成。(对妻子敬重与依赖,对小辈的体恤。)鲁迅先生与作者开玩笑。(幽默。)鲁迅先生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仍认真展读每封青年的信。(对待青年的赤诚之心。)鲁迅先生对原稿与校样不珍惜。(不拘小节。)鲁迅先生夜里要坐车去看电影时的谦让、礼让。(表现出他对他人、对亲人的爱。)鲁迅先生以“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的方式当作休息。(好学,孜孜不倦。)鲁迅先生陪客人到深夜。(待人热情、耐心。)鲁迅先生在深夜工作,直到人家都起来了才睡下。(工作勤奋。)鲁迅先生检查海婴的丸子。(尊重孩子,理智,实事求是。)鲁迅先生包纸包很细致。(做事严肃认真。)鲁迅先生生病了,但工作不止。(工作投入、忘我。)2.文中寄寓了萧红对鲁迅怎样的情感?明确:虽然本文看似杂乱,但有一个情感上的线索。全文除了许广平先生的一句极为朴实的感叹,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美,却处处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赞美和景仰。同样的,没有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沉重的悲伤。3.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作用一样吗?明确:还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许广平。写他们的作用,是从侧面衬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的表达效果。写“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有感人的力量(抒情的张力)。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写许广平主要通过她的言行,反映鲁迅先生的辛劳、乐观、刚毅。目标导学四:讨论总结,探究写法选材视角独特。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捕捉细节。(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篇散文萧红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表现人物性格,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迅先生平凡而伟大的精神中。这些生活场景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不仅仅是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伟人,也是一个真诚热情、乐观开朗、幽默风趣、简单随和,和我们一样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和怀念之情。希望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表现人物性格,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五)课后作业1.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赏析,并写在笔记本上。2.课后查找鲁迅先生作品,摘抄鲁迅先生经典语录,体悟鲁迅先生精神。(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的积累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作业设计正是把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九、板书设计:十、教学评价《回忆鲁迅先生》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是人物传记单元,选择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的杰出人物,如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孙权。他们都为人类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单元就是要我们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学习本单元,要求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文章内容,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感情。萧红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39年10月重庆,正值鲁迅先生去世三周年。对于这样一位深刻影响过萧红生活和命运的老师、长辈、挚友,她在回忆录里写得却很克制,没有常规回忆录的歌颂和赞美,也没有大篇幅的沉重和哀伤,甚至没有用一句话,一个字直接表达出她心底的思念和缅怀。文章选材纷繁,由片段构成,且材料与材料之间形成某种断裂,看似散漫杂乱,实则在质朴自然的叙述中,熔铸着作者对鲁迅的怀念和景仰之情,这股内在的感情潜流随着一个个细节的展开,把生活的碎片连接成了一个整体。结合本文的教学分析如下:(一)文章的教学目标设定符合教材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落实重点和难点。(二)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本课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的兴趣。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较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三)语文学习需要沉浸,要给学生思考活动的时空、让他们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表达各自见解,不断提升能力。但农村七年级的学生由于接触的事物较少,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到这种风格的文章,对文章的写法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此我把教学难点定为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同时依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把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作为教学重点。(四)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课件制作是为上课的主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