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浙教版科学(真题重组)选择题题型训练:16物质及其变化_第1页
2021年中考浙教版科学(真题重组)选择题题型训练:16物质及其变化_第2页
2021年中考浙教版科学(真题重组)选择题题型训练:16物质及其变化_第3页
2021年中考浙教版科学(真题重组)选择题题型训练:16物质及其变化_第4页
2021年中考浙教版科学(真题重组)选择题题型训练:16物质及其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训练:16物质及其变化

一、单选题

1.(2020•温州)新鲜果汁是常见的饮料,下列四种饮料呈弱碱性的是()

3.(2019•温州)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

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

A.银白色B.密度较大C.导电性良好D.能被氧化

4.(2019•绍兴)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的物质生成。下列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铁丝

A.比较金属活动性B.水的电解

CuS04

溶液+

C.过滤泥浆水D.食物霉变

5.(2019・金华)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加热液体

C.气密性检查D.稀释浓硫酸

6.(2018•杭州)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

原理的是()

A.用天平测出某物体的质量B.用弹簧秤测出测出某物体的重力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D.用pH试纸测出某溶液的pH

7.(2020•台州)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存放久了,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膜,除去这层白膜最合适的试剂是()

A.蒸储水B,稀盐酸C.硫酸铜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

8.(2020,台州)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B.滴加液体

D.稀释浓硫酸

9.(2020•宁波)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

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mi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至A点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40g

B.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uCL和NaCI

C.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280.4g

D.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I的质量为23.4g

10.(2020•金华•丽水)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人们找到物质变化的证据。下列四组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

对比实验中,各组所用溶液浓度相同且适宜、所用固体表面积相同,其中现象最不明显的一组是()

11.(2020・嘉兴)学习了物质分类与转化规律后,某同学绘制了部分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图。图中阴影

部分表示相邻两类物质的反应,其中不能用于制取ZnCL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2.(2020・杭州)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加一定量的J加一定量的

,稀盐酸碳酸钠溶液

将实验①②试管

中所得混合物倒

入同一洁净的烧

杯中,最终得到

无色澄清溶液

A.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B.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

C.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D.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和NaCI

13.(2019•湖州)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则()

A.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

C.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D.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

14.(2019•衢州)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得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

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所得溶液能使酚酰试液变红色

15.(2018•宁波)向盛有20gl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

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溶液忌质时

20a根的展过心

16.(2018•杭州)下列广告语中,有明显科学性错误的是()

A.本化肥含磷元素,可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B.本洗衣粉含能高效分解油污的蛋白酶,洗涤效果佳

C.本酸奶含乳酸菌,适量饮用有益于人体健康D.本药品含抗生素,可以治疗细菌性感冒

17.(2018•杭州)一种用软镒矿(主要成分是MnCh)制备KMnCU的工艺中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①2MnO2+O2+4KOH2K2MnO4+2H2O

4

@2K2MnO4+2H2O2KMnO4+2KOH+H2

通电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中镒元素显价属于盐类物质

A.LMnCM+7B.KMnO4

C.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D.该制法中GMnOd是主要原料

18.(2018•台州)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FeFe2O3FeOH3B.CuOC11SO4CuCh

0H0Hs0,稀HCl

—22T2TT

C.SSO2H2SO4D.CO2Na2cO3NaOH

0H0

22Na一OHCa(0TH)z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D

分析:酸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据此判断。

解答:A.柠檬汁(pH:2〜3)<7,呈酸性,故A错误;

B.苹果汁(pH:3〜4)<7,呈酸性,故B错误;

C.西瓜汁(pH:5〜6)<7,呈酸性,故C错误;

D.玉米汁(pH:7〜8)>7,呈碱性,故D正确。

故选D。

2.B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实验操作规范;

解答:A、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A错误;

B、闻气味时,为了操作人员的安全,要扇闻,防止吸入过量的气体;故B正确;

C、测定溶液的pH时,如图的操作则会污染烧杯中的溶液: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应浓硫酸缓慢加入到水中;故D错误;

故答案为:Bo

3.D

分析: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光泽、溶解

性、挥发性、导电性、延展性等、熔点、沸点等。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

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腐蚀性等。

解答:"银白色"、"密度大"和"导电性"都是银的物理性质,而"能被氧化”是指银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

氧化银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

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铁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新物质铜和硫酸亚铁,发生了化学变化,错误;

B、电解水时有新物质氧气和氢气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错误;

C、过滤只是将液体和固体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只有物理变化,正确;

D、食物霉变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错误。

故答案为:Co

5.C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常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解答:A、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不可以超过试管总体积的三分之一;故A错误;

B、测溶液pH值时,pH试纸不可以直接伸入溶液中,会造成污染;故B错误;

C、气密性检查,双手紧握试管,一端放入液体中,液体中出现气泡,则气密性良好;故C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应是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C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观察和测量的理解;

解答:A、用天平测出某物体的质量,物体是待测量,最后得出的数据是与公认标准比较的过程;故A正

确;

B、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物体的重力是待测量,得出物体重多少N,是标准量比较后的结果;

故B正确;

C、显微镜观察血液流动,仅仅是观察而已,并没有得出相关与标准量有关的数据;故C错误:

D、测溶液的pH,需要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7.B

分析:根据石灰水的成分推断白膜的物质种类,然后根据它的化学性质确定除去方法。

解答: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这层白膜

就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因此白膜会变成另外一种物质溶解在水

中,因此去除这层白膜的最合适的物质是稀盐酸,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o

8.B

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判断。

解答:A.在闻气味时,不能将鼻子直接凑近瓶口,而是要用手轻轻扇动,再去闻,这样可以减小有害气体

对人体的伤害,故A错误;

B.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悬停在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深入试管内,以免污染试剂,故B正确;

C.倾倒液体时,试管要略微倾斜,并且与试剂瓶口紧挨,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发生飞溅,故D错误。

故选Bo

9.D

分析:根据向盐酸和氯化铜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及参加

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代入方程式计算生成氢氧化铜质量、生成氯化钠中钠元素质量与氢氧化钠中钠元

素质量相等分析。

解答:A、向盐酸和氯化铜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由图

像可知,A点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反应后溶液质量为140克,则所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40

克,不符合题意;

B、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盐酸完全反应,溶质为氯化铜和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C、反应至B点时,氯化铜完全反应,所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200g-40g=160g,则氢氧化钠质量为160gxlO%

=16g,设产生氢氧化铜质量为x

2NaOH4-CuCl2=2NaCI+Cu(OH)2xk

8098

16gx

80:98=16g:x

x=19.6g,则锥形瓶中溶液质量为100g+200g-19.6g=280.4g,不符合题意:

D、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I的质量为200g反应至B点时,根据生成氯化钠中钠元素质量

与氢氧化钠中钠元素质量相等,可知锥形瓶内溶液中NaCI的质量为200gxi0%x条会=29.25g,符合题

4058.5

忌;

故答案为:Do

10.D

分析:对各组中反应的现象进行描述,哪组中现象最不明显,哪组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镁的活动性比铁强,因此在相同时间内,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气泡比铁生成的气泡要多,故A

不合题意;

B.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行;而大理石和稀盐酸的

反应能够持续进行,因此相同时间内,后者产生的气泡多,剩余的固体少,故B不合题意;

C.在相同时间内,有二氧化镒做催化剂的过氧化氢溶液中,生成氧气的气泡明显比没有二氧化镐的多,故

C不合题意;

D.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与氢氧化钢反应,生成氯化钢和水,由于没有气泡和

沉淀生成,也没有颜色变化,所以现象最不明显,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C

分析:根据酸和碱的通性进行判断。

解答:A.氢氧化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故A不合题意;

B.锌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B不合题意;

C.碱和盐反应时,必须是可溶性碱,而氢氧化锌不溶于水,所以不能制取氯化锌,故C符合题意;

D.锌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单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Co

12.D

分析:(1)实验②中有沉淀碳酸钙产生,而③中混合后,沉淀碳酸钙消失了,据此分析①中的剩余;

(2)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产物分析;

(3)注意原来的白色沉淀消失了;

(4)根据三个反应中的现象判断最终溶液中的溶质种类。

解答:A.实验②中有沉淀碳酸钙产生,而③中混合后,沉淀碳酸钙消失了,肯定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了,因此实验①中剩余的是稀盐酸,故A错误;

B.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没有气体生成,故B错误;

C.在实验③中,原来的碳酸钙沉淀消失了,现象非常明显,故C错误;

D.在实验③中,肯定有实验①的反应产物CaC也由于①中剩余了稀盐酸,因此②中的反应产物先与稀

盐酸反应生成NaCI,然后沉淀碳酸钠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NaCI、水和二氧化碳,因此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

NaCI和CaCb,故D正确。

故选D。

13.B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及反应中二者的质量关系分析。

解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质量比为40:36.5,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

pH=7,则

A、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错误;

B、混合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正确;

C、混合后有水分子生成,总数变大,错误;

D、混合前阳离子有氢离子,混合物氢离子变成水分子,阳离子总数减少,错误;

故答案为:Bo

14.B

分析:酸碱中和反应指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0H-结合生成水,

或者是酸+碱好盐+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所以只要酸碱发生了反应就叫中和,

不管进行到何种程度,判断是完全中和是以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作为标准的。

解答:A、由图可知,溶液的pH增大的过程是曲线,所以其变化是不均匀的;故A正确;

B、由图可知,溶液的pH是从小于7开始逐渐变大的,所以溶液刚开始是酸性,则是NaOH溶液加入到

盐酸中;故B错误;

C、由图可知,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溶液pH值约为2,所以溶液中一定存在HCI,而

NaOH+HCI=NaCI+H2O,则溶液中一定存在NaCI;故C正确;

D、由图可知,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溶液pH值约为14,溶液呈碱性,加入无色酚醐会变红色;故

D正确;

故答案为:Bo

15.B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溶液pH>7,稀盐酸是酸pH<7。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产物是氯化

钠和水,氯化钠显中性。据此可判断反应时溶液总质量与pH的变化。

解答:向盛有20gl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溶液反应生

成氯化钠和水,所以溶液的增加量为加入的稀盐酸溶液的质量。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需要的稀盐酸的

质量为:

NaOH+HCI=NaCI+H20

4036.5

20x10%xx7.3%

解得x=25g

所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需要25g稀盐酸溶液,B选项正确。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当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后溶液的pH逐渐减小,当Q点时两者恰好完

全反应,溶液的pH=7,之后稀盐酸过量溶液pH<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