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通信产业经济特征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1
通信业的产业属性产业划分理论的发展马克思两大部类理论,三次产业划分理论,四次产业划分理论(信息产业)信息产业的内容:·马克卢普1962年出版“美国知识生产和分布”,第一次提出“知识产业和信息服务”概念·波拉特出版“信息经济:定义与测量”第一次系统阐述关于信息产业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整体
框架。第一次提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
概念第一页,共三十九页。国内学者:①广义观点:一切与信息生产、流通、使用有关的产业,不仅包括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而且包括科研教育、出版、新闻、广告、金融等。②狭义观点:从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信息设备与器件的制造,以及为经济发展和公共社会需求提供信息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的基础结构。产业结构分为两大部分:信息技术和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第二页,共三十九页。·
界定产业内容和范围的基本原则:尊重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考虑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在坚持理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有利于国际交流和比较。我国信息产业的主要内容P31①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②软件业③通信和信息传播业④信息内容服务业第三页,共三十九页。2.1.3 通信业范围的界定(P32)通信业指人类依靠某种工具来解决非面对面的有距离阻隔的交往的一种活动。现代经济活动可以抽象概括为信息的制造、生产、传递和传播,以满足信息需求或附加到有形的物品上,通信业则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面临信息爆炸,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通信要求空前高涨,信息产业范围也发生不断的变化。第四页,共三十九页。·
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多样化的通信方式以及不同通信方式的融合发展,大大拓展了传统通信业的内涵。·通信业的主导行业发生转移(邮政—电信)随着通信产业范围的不断拓宽和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产业包含的企业种类和形式不断增加。作为信息产业中的基础产业,通信业和信息产业的其它产业,如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业以及信息内容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程度越来越密切。第五页,共三十九页。2.1.4通信产业的产业属性MPS体系(建国初期):通信为生产企业服务的部份和为最终消费者服务的部份分别属于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部门。SNA体系(1996年):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包括一、二、三、四四个层次),通信属于第一层次(流通、交通、通信)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第六页,共三十九页。2.2通信产业经济特征分析2.2.1生产的网络性1.通信网络是通信产业存在的基础①产业化的通信活动是一种专门的经济活动,必须依赖于一个点线相连的有效信息传输网络才能提供全社会成员间的信息沟通。②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通信网络不断拓展、延伸,互相连接,覆盖范围越来越广,触角遍及全球,但网络性生产活动的基本特征未变。③同其它网络产业相比,通信产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网络的统一性和互联互通性,要求技术兼容、标准统一、组织运行的高度合作。第七页,共三十九页。2.2.1
生产的网络性—通信方式与通信网络①邮政通信方式与邮政通信网络(信息网络、实物网络)②电信通信方式与电信通信网络(P37信息网络)③新兴通信企业(增值、虚拟)的出现,活跃了通信市场,充实了通信产业价值链,但无法改变网络运营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基础和主导地位,电信产业的主要问题为网络企业相关的经济问题。第八页,共三十九页。2.2.1
生产的网络性
—通信网络的外部性①外部性(P37)②技术外部性:纯粹由技术或其它方面关系,而不是由市场机能所产生的外部性。③货币的外部性:生产者彼此之间通过市场产业的外部性。④通信网络的外部性:任何一个在网用户,都会因为网络容量的扩充,其它用户加入该网络而获取更加方便的通信环境,因而提高了网络对于他自己的效用。a.Metcalf
Law:I=E㎡b.网络价值的实现需求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不同运营商的网络之间的互连互通。第九页,共三十九页。2.2.2产品的服务性—产品和服务①产品:人类社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最有效成果②有形产品:③无形产品(服务):由人或者人操纵一定的设备,其间还可能运用某些有形的
产品为他人提供的一种无形的效用的满
足。第十页,共三十九页。2.2.2产品的服务性—通信产品的服务性①通信企业生产活动过程:(P39)②传统的邮政、电信生产过程(P40)③通信产品(服务)概念的拓展:设备产品,个性化通信网络解决方案,信息内
容服务。第十一页,共三十九页。2.2.2产品的服务性—通信服务产品的特点①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的统一②不可存储性和不可分割性不可存储性造成通信企业不可能象有形产品企业那样做到均衡生产。不可分割性主要体现为通信服务的完整性,要求端到端的服务。③通信服务交易不可逆转性:不能退货第十二页,共三十九页。2.2.2产品的服务性—对通信服务产品质量要求的突出性和特殊性①
速度:时限、频次②
准确、安全:失真、误码、失密泄密、邮件损毁、通信事故③使用方便,服务周到:网点设置密度、服务时间、投递深度、业务受理方式、交费方式第十三页,共三十九页。2.2.2
产品的服务性—通信设备产品和信息产品①通信设备产品:邮政通信设备产品,电信通信设备产品②信息产品信息:新知识、新情况或人类社会活动中一切有用的数据情报资料。信息产品:生产者开发的前所未有的新知识,及通过搜集、存储,加工和整理提供的某种专门信息。现代通信企业的任务(P44):传递信息、提供信息第十四页,共三十九页。2.2.3通信产业的基础设施性—现代通信产业的基础设施性①工业经济时代,通信产业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条件。②信息价值的凸现在于人们对信息的存储、分类、过滤、获取和传播能力或者说人们对信息的控制能力的增强,而不仅仅是信息总量的增加。通信产业则能增强人们的这种能力。③信息经济时代,通信产业已成为社会再生产和整个社会生活共同的外部条件—社会神经网络案例(P47)第十五页,共三十九页。2.2.3
通信产业的基础设施性—通信产业的对外经济性①社会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生产者经济效益+消费者经济效益②通信业的外部经济性主要表现为时间的节约和效率的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其它行业和整个社会的积极的外部性。①具体数据:苏联1卢布投资=0.57卢布(直接)+3.2卢布(间接),德国:1
0马克投资可诱发179马克总产值,日本:诱发系数2.38,我国:83年2.38④电话普及率与人均GDP增长率的关系(P51):第十六页,共三十九页。2.2.3
通信产业的基础设施性—通信业服务的普遍性①OECD关于普遍服务的定义: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能以承担得起的价格享受电信服务,而且业务质量和资费标准一视同仁。核心含义;可获得性、可购买性、非歧视性、无差异性(质量)②
在市场竞争机制下,建立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提供普遍服务。第十七页,共三十九页。2.2.4市场的可竞争性—电信业的自然垄断Samuelson
研究结论:本地电话、电力、铁路、飞机制造①规模经济性平均成本弹性ACE=((1+c%)/(1+v%)-1)*100%,规模经济系数=AC/MC规模经济的原因:巨大的固定成本②范围经济性:C(x,y)<C(x)+C(y)邮政电信混合经营还是分业经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导致许多国家历史上都将邮政、电信垄断经营。第十八页,共三十九页。2.2.4市场的可竞争性—邮政行业的政府专营①大多制定了完善的反垄断法规的发达国家,仍对邮政实行专营。②邮政专营的历史来源:提供最基本的信函服务,具有社会公益基础设施性质经营活动与一般企业不同:政府定价,网点固定,普遍服务。③专营的弊病a、效率低,服务质量差b、政府对企业干预,影响企业自主经营积极性④解决之道:立法保证其商业化经营第十九页,共三十九页。2.2.4市场的可竞争性—电信市场由垄断走向竞争①垄断经营的经济学依据(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存在一种机制,使垄断企业单独生产的成本节约完全转化为纯福利的分配。在现实经济中恰恰相反)②垄断经营的低效率—X低效率:垄断市场上,企业缺乏竞争压力,企业内部成员产生惰性,产生X非效率。表现为:内部管理松懈,对外逢迎政府,怠慢客户,服务质量低下,定价高于成本,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成本次可加性理论: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不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自然垄断是否成立还要考虑其是否满足成本的次可加性。③电信技术进步为打破垄断,促进竞争提供了可能(技术进步大大消弱了电信业自然垄断的特性,长途、移动、信息服务首先打破了垄断,用户驻地网、宽带技术影响本地网成本,技术、业务融合带动市场行业的融合—三网合一),20世纪60年代US
的MCI的成立。④技术进步使得产品和服务种类大大丰富,引起产业价值链的分化。第二十页,共三十九页。2.2.4市场的可竞争性—竞争的有限性通信业固有的产业经济特征:基础设施、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使电信业难以通过自由
市场竞争形成有效的市场格局。基础设施、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决定了电信竞争的有限
性,寡头市场结构为电信业的理性市场结构。完全垄断—自由竞争—管制下的垄断—放松管制引入全面竞争。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九页。2.3信息产业与社会信息化—2.3.1信息产业各行业之间的产业关联1、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业位于整个信息产业的上游,信息服务业位于信息产业的下游,信息
服务业中,邮电通信业位于上游,其它又位于下
游。信息产业的核心是信息网络,基础是计算机。2、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产业发展的特殊意义:产业的发展为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何发展我国的信息设备制造业和软件产业。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九页。2.3.2经济社会的信息化—信息化的含义社会各个领域生产、服务、管理、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应用各种信息技术,开发利用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资源,以促进社会、经济、科技进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从低水平到高水平,从高水平走向更高水平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不管社会经济制度或者政治制度是否相同都要经历的历史过程,是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历史阶段。从内涵来看,信息化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信息资源。信息本身以及支持信息活动的各种条件、手段的集合。信息化应制造出适宜的条件实现信息开发产业化和信息利用社会化。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人们在思想上、行动中都能自觉做到重视信息、利用信息。在信息化进程中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及娱乐方式形成新的格局,相应地生活习性、观念、道德标准产生新层次的变化。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九页。2.3.2经济社会的信息化—信息化的含义教育水平。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全民族信息化意识的提高,有赖于人口素质的提高,而发达的教育则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信息系统建设—资源共享。为生产满足各种需求的信息产品及信息服务,各种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信息网络处理系统的建设是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方面。信息技术。为支持信息资源开发及信息系统工作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有关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成熟。信息技术对其它生产要素(能源与物质资源)效能的发挥,将起到催化和倍增效用。信息法规建设。与上述经济生活的变化相适应的信息法规、制度建设与不断完善是信息化进程中应先行一步的重要工作。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九页。2.3.2经济社会的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信息基础网络是指数据通信骨干网,相应的数据交换标准,以及一些基础软件。信息资源设施是指高度组织的信息提供系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内容的开发、提供、信息处理方法、应用软件和一套应用服务体
系,另一是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即信息工程建设。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宏观管理体制,主要包括国家政策法规、管理机构和决策过程。信息基础理论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战略理论,信息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律、各领域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规律等理论研究。人是信息化关键要素。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九页。2.3.2经济社会的信息化—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结构的软化作用。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生产要素的催化作用。信息产业发展对社会基本经济资源的替代作用。法国总统密特朗曾写到:发展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在短期内使全国石油开发节省110亿—120亿法郎。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有倍增作用。据测算,企业每增加一单位的信息通信成本,可以获得14单位的收入增长,我国80年代初,每投资1元于电话建设,给社会带来
宏观经济效益为7.78元。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趋势的先导作用。资源结构: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产业结构:轻工业—原材料工业—高度加工工业—信息工业产业类型次序: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信息产业的发展将使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信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九页。2.3.2经济社会的信息化—信息化对经济发展贡献的主要表现国民经济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应用于经济各个领域的产业信息化和信息自身产业化的过程。其结果是信息技术成为大众使用的工具,使散布在各处的信息资源汇集起来为大众所享用,使传统的产业现代,使信息产业成为现代经济的主导经济。其主要表现为:A、农业的节约化
B、制造业的集成化
C、金融电子化D、电子商务
E、管理现代化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九页。2.3.3信息化的层次1、企业信息化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广泛地应用信息及信息通信技术,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活动效率的过程。2、产业信息化:P63a、传统产业的生产、管理各环节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立各种类型的行业信息库和网络,实现产业内各种资源的优化与重组,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并逐步向高级化的产业结构迈进,从而实现产业升级换代的过程,农业—高科技农业。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九页。2.3.3信息化的层次b、信息化是传统工业、服务业向现代化的助推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P63江泽民讲话3、国民经济信息化:国民经济大系统内统一的信息利用,信息沟通和信息流动。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4、社会信息化:人在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建立起各种各样的信息网络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生活质量的过程。5、中国社会信息化“三部曲”(P64)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九页。2.3.4社会信息化的测度1、信息化指数模型P672、波拉特方法一级信息部门: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包括计算机制造、电信、印刷,大众传播媒体,广告宣传,教育等。二级信息部门:信息生产和服务仅供自身消费的大部分政府公共部门和一切私人企业的管理部门,其信息产品或信息服务,不进入市场交换。美国1967年国民生产总值测算结果:25.1%来自一级信息部门,21.1%来自二级信息部门。自1955年以来,美国从事同“信息服务”有关的劳动力比例不断提高,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比例达到5%。第三十页,共三十九页。2.3.4社会信息化的测度其它方法(P68-69)①国际电信联盟的测度方法:a、信息产业:电信服务与设备,计算机服务与设备,声音与广播电视和设备,声像娱乐四大部分。(信息产业增长超过了全球经济增长的速度,且不受经济下降趋势的影响。1991年全球经济-2.8%,信息产业+5.9%)b、“六组指标”体系:电话主线、蜂窝式电话、ISDN、有线电视、计算机、光纤。②国际数据通信公司(IDC)的测度方法:“信息社会指数”—三组共20个指标:社会基础结构、信息基础结构、计算机基础结构: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九页。2.3.4社会信息化的测度—我国国社会信息化测度研究1、社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进程2、指标选择面临的问题:①固定指标体系难以反映不断发展的信息化进程。②不断更新、完善的指标体系难以形成一种明确的衡量标准
从而进行横、纵向比较。3、①指标体系:20项指标(P70),2000年中国信息化指数测算结果(表2.1,表2.2
P71)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九页。2.3.5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特点(P71)a、信息技术应用得到较快的发展。b、信息产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产业。
c、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一定的发展。d、信息网络建设高速增长,但存在重复建设。
e、信息化发展的环境需要加快完善。f、信息化人才不足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第三十三页,共三十九页。2.3.6
通信业与社会信息化1、电信业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现代化通信网络是全社会信息网络运行基础,为信息时代人们的纵模驰骋提供了一个大平台。社会信息化发展对各种通信产品提出了更多的要求。2、电信业是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过去10年,全球信息产业增长率为GDP增长率的2倍;
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信息产业增加值已超过自身GDP的50%;1999年,全球信息产
业12000亿$,全球电信业收入8430亿$。第三十四页,共三十九页。2.3.6
通信业与社会信息化3、邮政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服务①邮政担负着传递国家政令、公文和沟通各级党政机关之间联系的重任。②邮政是市场经济信息流动的大动脉。③邮政是商品流通的重要通道。④邮政是货币流通的重要通道。⑤邮政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的积累。⑥邮政是人们沟通信息,联络事情最普遍使用的一种通信方法。第三十五页,共三十九页。2.4邮政电信通信方式的比较—两种通信方式的区别1、生产技术特征:邮政通过对实物的空间转移实现通信目的,传递速度较慢,每一次中转中有搁置时间,对交通运输业的依赖性。电信传输的是光电信号,速度快,每秒30千米,电信网的每个结点无存储,仅依赖于电信网本身的技术可靠性和联通特点。2、生产要素密集程度特征:邮政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近年来采用了大量的计算机和先进的运输处理设备,但实物形式的通信特点必然要求全过程始终伴随着人的劳动,而且以人的劳动为主。美国邮政1998年有职工90万人,中国约60万人,中国邮政人均占用固定资产10万元,人员工资占第一位。中国电信人均占用固定资产100万元。问题:邮政是否应该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第三十六页,共三十九页。2.4.2邮政电信通信方式的特点1、电信通信:速度快,每秒30千米,使用方便,即时交互性,保密性差,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 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礼记》二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3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二十章 电与磁第4节 电动机第1课时 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2023四年级数学上册 6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13课时 用商不变的规律简便计算(练习十七)配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8 人之初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下册统编版
- 蒙药浴足疗法课件
- 《玩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
- 框架完整·论文答辩
-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人口和民族 单元教学设计
- 老地基转让协议合同样本6篇
- 2025年龙江森工集团权属林业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生猪购买合同范文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完整版
- (二模)温州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听力音频+听力原文
- DeepSeek+AI组合精准赋能教师教学能力进阶实战 课件 (图片版)
-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培训
- 6.1.2化学反应与电能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流程
- 河池市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区域科目考试题库(含答案)
- 淘汰赛赛对阵表
- 医疗纠纷中的病历伪造篡改问题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