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2小树有多少棵说课稿一、说教材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3页教学地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为今后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等笔算乘法打下基础。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法。教材在编排上充分的体现了数学化的过程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课程标准理念,更加关注了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化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力求使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教学目标:本节课是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我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四点: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数学思考:经历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发展归纳、概括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情感态度:经历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教学重难点: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教学难点: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依据现代认知科学理论,我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法,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思维的动机。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学相长,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动手操作,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遵循了学生的认知思维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较大的空间进行探索性的学习,让他们在具体情景中进行独立思考。三、说教学流程《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基于以上想法,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首先出示课本第2页的主题图,学校要组织植树活动,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小树。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从中您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3捆小树,每捆20棵,一共有小树多少棵?”这一环节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出发展开教学,不但拉近了数学和学生的距离,而且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向新知识转化,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设置了3个活动活动一: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有3捆小树,每捆20棵,一共有小树多少棵?”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学生可能列出算式20X3或则20+20+20,并计算得出答案是60棵。接着小组之间进行讨论算式“20X3”,让学生结合问题情景,在小组内说一说这个算式的含义,再说说计算的方法。小组派代表发言,算式20X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有3捆这样的小数,60就是表示有60棵小树。学生有可能想出以下的几种计算方法:1、20X3就是3个20相加,也就是算式:20+20+20=60;2、可以把20看成2个10,这样20X3可以变成6个10,就是60。3、2×3=6,20×3=60先不看20后面的“0”,2×3=6,乘完后再在6的后面加一个“0”,所以就等于60。比较算法:以上算法你认为哪种更简单?由于学习过乘法的意义,所以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经验排除加法,很自然地选择第三种方法。而第三种方法是本节课希望学生掌握的口算方法,所以应抓住机会及时总结、强化:在整十数的乘法算式中,在乘的时候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同样多的“0”。师生共同将题目补充完整,教师板书为学生做好示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解决问题后,继续追加问题:4捆小树有多少棵?5捆呢?运用刚刚优化口算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进一步强化口算的方法。活动二:在学生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后,独立完成课本第2页的“试一试”第2题。学生通过独立计算,得出算式的结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组题目,找一找竖列算式的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能够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的末尾依次多一个“0”,积的末尾也多一个“0”。学生已经把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迁移到整百数乘一位数,此时进行方法的强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计算的方法,既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发展学生的语言。活动三:学生在总结了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后,完成“试一试”第三题。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可以引用生活中的情景来解释算式的含义,学生在理解了算理的同时,加强了口算的方法。这一环节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比发现的学习方式,使新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更加的牢固。(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在这一环节我将分3个层次进行练习。1、基础练习完成课本第3页练一练的第2题。在这一练习中,要求学生利用口算方法进行计算,巩固核心知识。2、提高练习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3题。让学生独立看图,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列式计算。通过这一练习,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去。3、发散练习同桌之间合作完成第三页的数学游戏。选择图中3张卡片,并拼成一个正确整十数的乘法算式。学生在游戏的同时巩固口算方法,并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这一环节的三个层次的练习,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体现数学学习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既概括学生的思维,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四、总结评价,全课小结回顾这节课,评价下自己: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习的快乐吗?你还有什么疑问?以上教学流程设计,以学生的学习心里和知识起点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尝试、积极的探讨和合理的归纳,使学生学到新知识的同时,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教学会更加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方面都将得到有效的发展。小数有多少棵有3捆小树,每捆20棵,一共有小树多少棵?20X3=60(棵)1、1、20X3就是3个20相加,也就是算式:20+20+20=60;2、可以把20看成2个10,这样20X3可以变成6个10,就是60。3、2×3=6,20×3=60答:一共有小树60棵。以上就是我的板书设计,明了清晰,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对教材的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我的说课本着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倡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教育理念完成我的说课,谢谢大家《参观科技馆》说课稿一、感悟理念解读教材《参观科技馆》是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第四课时。本课内容是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以及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通过创设“参观科技馆”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探索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2、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体验数学的实用性。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难点是理解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算理。二、以学定教教为学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注重设置情境,采用探究式的教法,以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通过动手操作、分析、讨论等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三、生是主体学以致用学生是要获取知识的主体,老师是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教是为了更好的学,学是为了更好的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四、走进课堂感受精彩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孩子们都喜欢轻松愉快的环境,而课堂却是一个使他们受到约束的地方,因为知识本身是严肃的。同时,课堂也是一门艺术,能够带着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会极大的激发他们的热情。我通过谈话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领他们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之中。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课件呈现出了“乘车”的问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再让他们独立思考,探索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因为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学生可能用摆小棒的方法,有的可能习惯画图,有的会做除法想乘法,也有的可能直接用算式比较推理得出答案。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各自的想法。通过比较算法的不同,选出适合自己的方法。3、解决问题巩固新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数的四则运算是很枯燥的,学生常常觉得乏味。我设计了“芝麻开门、迎客松、小火车、分糖果、小书虫、夺红旗”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原本枯燥的四则运算充满了生气,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为了深化学生对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算法的理解,在“迎客松”的环节上我安排了不同类型的算式:被除数最高位比除数大、被除数最高位比除数小、商末尾的0比被除数末尾的0少,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思维的平台。当学生的思维刚刚获得平衡时,我又出示了一种情况,就是被除数最高位和除数一样大,并且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方法续写两道算式。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思维很快又被调动起来,我再次组织他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得出方法。总结全课以后,我布置了一篇故事类的数学日记,把课堂知识延伸到了课外。五、浓缩课堂呈现板书一节好课离不开板书设计,好的板书设计便于学生快速的掌握课堂知识,最大限度的强化记忆。我的板书设计是和学生共同完成的。
《植树》说课稿说教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时,“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
纵观全部教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表内的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为本课教学提供了知识铺垫的思路,而本课教学又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奠定基础,因而本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教材创设了同学们植树的情境,图上的数学信息是3人分成一组36个同学,可以分成几组,这题中十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除得的商写在算式商的十位上,在这里主要介绍口算除法每一步运算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的计算方法与算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而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又较少,在教学中,应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口算的计算方法。说学生:小学三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和对数学学习的激情,但他们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经验的缺乏,很难只通过课本和教师的直接讲授来学习,他们天生好动,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多通过直接体验、亲身实践来积累经验,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全身心投入,他们是由兴趣而进入学习过程的。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中心任务,所有教学环节都是为此服务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根据这一要求和本节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①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力。②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说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方法应由学生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做数学”,本节课教学中力求体现:1、建立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教师角色转变;2、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由“学会”变为“会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紧密联系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与生活实际,使数学生活化、活动化,重视学生学习经历与体验,强调在过程中理解与发现。说教学方法: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了更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上述三条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谈活法、讨论法、练习法、发现法等多种方法交叉进行,并灵活恰当地运用电教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多种感知觉都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只是在学生探究知识的本质处适当给予点拨启发。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采用设疑问难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积极而有效地投入学习活动。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是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的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第一次上课时,我利用多幅沙漠的图片来引出要植树保护环境,然后再出示主题图,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解决“36人每3人分成组,可以分成几组?”的问题上来。效果并不好,第二次我把导入改成了,用上节课学过的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的口算题引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对旧知识进行了复习巩固,再出示主题图时,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从而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二、自主探究、理解算法36÷3=?的问题提出后,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看到这样一个课题,你打算怎样计算呢?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确定,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探究算法时,先让学生用自己想用的方法进行尝试计算,刚进入这样不是表内除法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探索性,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这时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在个别思考之后进行小组合作,并注意加强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交流反馈后,有的同学用的是算除法想乘法的方法,有的同学用的是数小棒的方法,面对多种算法,这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最喜欢用哪种算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种算法的优点,进行算法优化,从中抽象出口算的具体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会有与众不同的想法与做法,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往往正是创新思维的萌芽。
三、巩固提高,合理迁移练习既是信息反馈的手段,又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措施。为此本环节安排了练习说算理的三道计算题,并在第一个题目中着重强调了,商的书写要注意数位,接着我把书上的试一试的第一题,拿出来让学生练习,既巩固了算法,以让学生在算题中发现数学运算的规律,随后我又把教材中的练一练设计成了一个夺红旗的活动,把男女生分成两组来比赛做题,适当强度的练习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了深刻的印象、为后面合理迁移到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本环节,我注重把教材上的练一练的第二题和第三题按梯度引入练习中来,引导学生发现今天所学内容在生活中的用处,把数学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价值,并启发学生从数学角度思考他们生活的世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特别是在第三题的第三问上我把它设计成了,提问题:(1)对照题目的图片,提一步就能解决的问题;(2)提两步能解决的问题;(3)提三步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极大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得到了不同的收获,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整节课贯彻愉快教育精神,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还产生了积极的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师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多重》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多重》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有多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内容。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有关质量的知识,它是学生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而本节课又是学习较大质量单位“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相关内容的基础。2.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
掌握千克、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简单问题。(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重视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设计理念)1.教法分析: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为了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情境教学为主,采用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以及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着眼于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熟悉的情境中独立思考,动手操作,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组织学生合作交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探索,获取新知,发展能力。同时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建立的质量观念,启发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2.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年龄较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认知能力也已有一定的发展,但水平有限,形象思维仍占优势,且注意力不够稳定。根据以上特征,为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学习新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在学法上采用让学生进行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猜测中生成兴趣,在探究中生成概念,在体验中生成新知。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设计理念:3、设计理念:⑴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为此在组织的数学活动,都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的。如:课前,让学生为家里购一次物;课中,学生称盐、苹果、硬币、铅笔等自带物品的重量;课后,布置学生调查、测量家中物品的重量,这些活动的设计理念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⑵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在每一环节设计中都非常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从导入、新课到巩固,从称1克或几克物品的重量到称1千克物品的重量,都采取了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口、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全方位地让学生反复感知,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充分体现了“做数学”的思想。⑶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在学生建立了1克和1千克观念之后,我有意安排了以下练习:①让学生把自带物品估一估再称。②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克、1千克。③请学生掂一掂,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再称一称,看谁估得比较准。④学生估计各自有多重,然后利用体重秤称一称。这些练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而且学生在先估后测的过程中自己找到了差距,修正了自己的估测策略。⑷注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设计中,学生有很大的学习空间,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地参与活动,而教师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合作者,教师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聆听学生的感受,并给学生活动中的帮助,使学生完全在一种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三、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交流。教师:前几天老师叫大家去超市帮爸爸妈妈买东西。你们都去了吗?学生:买了。教师:同学们真棒,已经可以帮爸爸妈妈做这么多事情。老师昨天也去买东西了,你们想知道老师买了什么吗?教师展示准备好的物品:这些都是老师买来的东西,提起来好重啊。谁来掂一掂,看哪些物品比较重,哪些物品比较轻呢?学生派代表上台拎一拎,比一比,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说一说。教师再请学生小组内掂一掂桌上的或带来的物体的轻重,互相说一说。2、揭示课题。教师:通过掂一掂,我们发现物体有轻有重。但它们到底有多重,怎样才能确切地知道它们的质量(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有多重。(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1、交流购物心得,奠定学习基础。教师:同学们能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购物时都发现了哪些和今天的课题有关的知识呢?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师予以一定的归纳整理。生汇报的内容可能有这些:超市里都是用秤来测量物品的质量;包装好的物品也都标明了质量;有些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有些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教师:同学们真是有心人,发现了很多新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秤。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各种秤的图片,介绍本节课要用的台秤、天平和体重秤。让学生掌握这几种秤的单位、刻度以及称量方法。教师:今天我们来自己称一称物品的质量,好吗?2、动手操作,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1)称一称,掂一掂。请学生称一称两袋盐的质量,知道两袋盐正好重1千克。再用手掂一掂,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2)明确千克的表示方法:1千克可以记作1kg。(3)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请学生掂一掂、估一估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再称一称,看谁估计得比较准。(4)找一找,说一说。请学生在小组内或讲台上找找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并称一称,掂一掂。说一说,购物时哪些物品经常用千克作单位。3、动手操作,建立克的质量概念。(1)通过比较,感受建立“克”的质量概念的必要性。教师请学生称一称5枚1角钱硬币的质量,让学生了解用千克表示质量比较轻的物品很不方便,需要建立比千克更小的质量单位,从而引出“克”的概念:称量比较轻的物品,一般用“克”作单位。克可以记作“g”。(2)称一称,掂一掂。教师帮助学生用天平称一称5枚硬币的质量,知道1枚硬币重1克。再用手掂一掂感受1克到底有多重。举例说说重约1克的物品还有哪些。(3)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请学生掂一掂,估一估1枝铅笔大约有多重,再称一称,看谁估计得比较准。(4)称一称,说一说。请学生称一些常见小物品的质量,并说一说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以克为单位的物品。4、单位换算。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1000克(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活动)。四、巩固练习,实践活动。1、练一练第1、2题(教材第20页)。2、使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让学生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一个乒乓球重1()。一袋洗衣粉重1()。一枝牙膏重100()。一个小朋友重23()。3、实践活动(教材第20页)。让学生估一估物体的质量(如自己的体重、一个土豆、书包),再利用台秤或教师准备的人体秤、小磅秤称一下。板书设计:有多重(认识千克、克)千克,也可以记作“kg”克,也可以记作“g”1千克=1000克1kg=1000g六、预设实施的效果。1、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活动所需的台秤、天平等工具以及更多的实物,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了充分的条件,给学生提供自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体验。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拎一拎,找一找,估一估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和体验1千克和1克有多重,并感受了几千克和几克的质量,同时,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并掌握千克、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估计能力也得到较大的培养。《1吨有多重》说课稿一、说教材《1吨有多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吨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质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教材先通过猜测大象大约三吨重的场景,导入课题并突出本课重难点,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吨”的应用,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3头牛、10桶油、20袋大米等物体的重量,帮助学生学习并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接着,结合实际中的例子进一步学习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吨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及质量单位的合理运用。基于以上我对本课的认识和教材设计意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及其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感知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3、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巩固千克、克、吨质量概念之间的关系4、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二)教学重点难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吨,知道1吨=1000千克并进行换算初步形成吨的质量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二、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理解数学的抽象性,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设计教案时拟体现以下几点:1、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应用,吨又是生活中常常会见到、用到的单位。这样的内容决定了这节课的教学应该从生活中来,再走到生活中去。2、启发式教学由教师创设生动情景故事,让学生主动探索,在活动中去感知、发现,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能力。吨虽然在生活中常见,但对孩子来说,依然显得抽象。为了能让孩子对1吨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课堂上要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在亲身感受中去想像,去推算。3、情景教学法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通过现代版《曹冲称象》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生、探究中。课堂接近尾声,考虑到比较难调动学生情绪,因此又设计了《小“糊涂”日记》一情景,学习和运用“克、千克、吨“三个质量单位,并且能很好的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又突出重难点。学生情绪激昂。(二)说学法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些都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对于吨这个质量单位,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平时学生接触较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略有所闻,但接触并不多。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努力为学生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的材料与环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动力。教师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借助这些手段使情节更生动,并突出重点,提高效率。《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搭配中的学问》。2、教材分析:《搭配中的学问》是第三单元“千克、克、吨”中最后一课的内容,是一节实践课。这个主题实践活动主要目的是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训练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配菜、握手、衣服的搭配、路线、乒乓球的比赛场次,彩票的中奖号码等等,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3、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确定如下教学目标:⑴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⑵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最简单、最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并且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联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初步学会解决最简单、最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并且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二、说教法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未来的社会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把静态知识转化成动态,把抽象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同时也注重动静结合,让学生经历:“猜想—独立思考—讨论—合作探究—验证”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三、说教学流程:㈠握手导入,渗透有序听说我们班同学都很会思考,会说话,很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很想和每位聪明的同学每人握一次手,大家愿意吗?谁能帮老师想一个办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设计意图:创设无序的握手情景切入,拉近了师生情感,同时在和谐的氛围中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思考有序的握手方法,为学生进一步研究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搭配提供了丰富的经验。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活动一:配菜(只限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荤菜:肉丸子牛排素菜:白菜冬瓜让学生在仔细读题的基础上,请他们自己试着配菜,可以用学具摆一摆、搭一搭,然后把你的配菜方法说给大家听,看看你们小组有几种配菜方法。通过讨论,有序地总结出四种不同的配菜方式。设计意图: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找到搭配的规律和方法: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验搭配的有序性。并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探究开拓的意识。活动二:搭配路线从学校到动物园要经过少年宫,从学校到少年宫有两条路,从少年宫到动物园有三条路,问:共有几条路可以走?学生自主搭配,小组交流。设计意图: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自主探索,大胆猜想,发现并找到较好较快的获得搭配结果的规律,能应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搭配的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应多样化,并且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活动三:搭配衣服2件上衣,2条裤子,1条裙子。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让学生试着搭配,然后把你的搭配方法说给同桌听,然后请一生上台边连线边介绍,说出有几种搭配方法,让学生用有序思考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㈢巩固新知,建立模型握手游戏我先和一个学生握手,并用甲--乙表示我和刚才那个学生,中间用连线的方式数出我们握了一次手。随后,问题提升:假如有三个小朋友,每两人只握一次手,共握几次手?我先让学生猜想会有几次?然后请三个小朋友上台操作验证,并用数学符号代表三个小朋友,请一个小朋友用连线的方式数。最后提问:同样是3,为什么3个数字可以摆6个两位数,而三个人却只能握三次手?让小朋友通过感悟握手是两个人完成的行为,与位置无关,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想—独立思考—讨论—合作探究—验证”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从而提炼出学生中的有序思考,让学生自己说出有怎样的顺序,有序思考有什么好处等等。最后在有序思考的指引下修改自己的方案,力求做到人人有序。㈣全课总结,课后延伸:谁能把自己的收获和大家说一说?小结:按一定的顺序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作业: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搭配现象。设计意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既巩固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购物》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任教的科目是小学数学,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购物》。
一、说教材。
《购物》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主要内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它是在学习了口算百以内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首先创设了“购物”的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提出各种问题,并选择相对应的条件列出算式,引导学生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的过程,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努力探索新知;也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我采用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研究式的学习方法。
新南小学是一所教学设备比较齐全、学生生源比较好的学校。我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愿意发表独立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2、在具体的情况中,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并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⑴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及其算理。
⑵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等。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在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直观演示、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自主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已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一环节我通过情境导入,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从而引出课题:购物。
要住进新家的小明可高兴啦,他正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家俱城选购家具呢!(出图:书柜213元;桌子42元;椅子12元;沙发680元等。)(这种导入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第二环节:主动探索,掌握新知
这一环节我分三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提出问题。我先请一个学生向大家介绍这里有哪些家具,分别是多少元,然后请同学们给小明作参谋,帮小明选一选要买哪种家具,每种可以买几个,大约要用多少钱。
第二层次:选择方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请学生进行汇报。学生马上投入到讨论中,设计出许多方案,我巡视并选出需要的方案,请学生汇报。
第三层次:互相交流,比较分析,进行小结。汇报过程中,我肯定学生的想法与估算方法的合理,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探索:买4把椅子的价钱是多少?12×4=?的计算方法。
在求出12×4=
的计算方法后,引导学生选择简便的算法。
在以上基础上,我出示: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钱?让学生自己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归纳出用竖式计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这样的设计,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落脚点,让学生经历主动的观察,猜测,推理,实验,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和感染,从而进一步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在分析比较中,感悟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第三环节: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结合书中练习,分三个层次进行巩固。
1、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题:14×2、31×3、123×3、214×2学生完成答题卡,并进行订正,再一次小结计算法则。
2、解决实际问题
今年是我们国家六十周年的大庆,学校要组织同学们开展一次“爱地球”普宁一日游活动,你们想参加吗?学生的兴趣很高。我紧接着请学生想想要组织这次活动,学校都应做哪些准备。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地说出,如:路线、车辆、参加人数……
我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出示课本第29页第3题图,请学生介绍图中的信息:大车每辆限乘30人,小车每辆限乘10人。帮助学生理解图表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3、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兄弟学校的师生,下个月要来我们这里参观,你们高兴吗?学生听到这个消息特别兴奋。我们是不是应该给小伙伴们准备一些礼物?
出示一组图片,请学生介绍:铅笔1元,笔记本4元,铅笔盒31元,书包123元,字典42元,橡皮2元,水壶22元,百科全书114元。
师:每个同学只能先购一种物品,想一想你要送哪件礼物,要送多少,需要多少钱?
(小组活动)
(在这些多层次的练习中,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是对知识的巩固,又是对思维的又一次拓展,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第四环节:总结提炼
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
(通过总结,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并把学习的触角向外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在板书设计上我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整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1、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触摸”数学。
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运动场。
3、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数学学习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与实际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评价,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形成的发展,让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成为学生们态度,情感,价值观及学习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让问题解决的过程,成为学生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的过程。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充满人文气息,充满师生的灵性与共性。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有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去游乐场》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讲的这课是北师版三年级上册《去游乐场》,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学习的新知识.导入新课是旧中引新。讲授新课时,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轻松地获得了新知识.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计算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1、经历算法探究过程,体验乘法计算过程和方法。2、运用迁移、类比和推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二、说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学法:根据教材内容及本班学生特点,坚持新课程改革的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辅”这一基本原则,以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为主,小组探讨学习的方法解决本课内容。三、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学习新课1.情境导入教学例1:引导学生看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说明图意.2、老师提出问题:16个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应该怎样列式?请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再说一说怎样列算式,为什么,教师板书3、得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并说一说计算方法。总结方法,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请学生说一说那种方法更好。引导学生观察强调说明用一个竖式计算比较简便.4、学生提出问题,其余学生练习5、小结学习内容,板书课题小组讨论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三)巩固反馈做试一试:第1题由学生板演完成,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第2题先找学生说一说,再板演完成,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四)小结学生说收获,教师总结,布置作业,下课。《乘火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乘火车》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这是一堂计算课。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内容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扩展,又是学习后继知识“有关0的乘法”的重要基础。二、学生状况分析:
在新课程沐浴下成长的三年级学生,在灵活开放的课堂中,已基本养成了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能够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且在计算的灵活性、策略性上能有明显的提高。学生们的好奇、好胜是教学的大好契机。三、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目标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目标的培养和情感目标的落实。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四、教法和学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本节课我将以探究式教法为主,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并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创新教学方式,构建"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合作)探索--鼓励多项交流(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注重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达到锻炼意志,树立信心的目的。五、教学设计流程:(一)、温故知新,做好铺垫。
因为本节课知识是上节课进位乘法的延伸,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在新授之前我复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与不进位的乘法,通过学生做题与讲题即对计算法则进行了回顾,又为这节课的新授做好了有利的铺垫。(二)、创设情境,激趣促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创设了“乘火车旅游”这个情境,从而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主动学习。(三)、看主题图提出问题。
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孩子的选择,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就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培养学生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自主探究,实现再创造。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自己的探索而获得新知,就是一种"再创造",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我将从如下几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独立探究。
在学生明确了数学问题之后,就放手叫学生自己来列式并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寻找答案。这一层次的教学,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思考,让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激发学生再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从亲身体验中探索出计算方法与计算理由,形成探究的感性认识。
第二层次:合作探究。
在学生尝试计算出结果后,再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这时,教师因势利导,通过几个问题的点拨——“十位上为什么是6”“百位上的8是怎么来的?”等,着重引导学生突破“连续进位”这一教学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我抓住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口述算理,促进全班同学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自我分析、调整的能力,即既突出学的主体性,又强调教的主导性。
第三层次:比较异同,归纳法则。结合两道例题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不仅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还有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再通过与复习题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这一层次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异同由学生发现,结论让学生总结,不仅加深对法则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第四层次:质疑问难,回顾32页知识。组织学生一边把书上的空填全,一边思考自己还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练习题的设计要把抓基础知识与发展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发展思维,形成技能的目的,于是,我设计了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提高练习等多层次的练习,并通过以上练习,促使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认知结构中,以利于更好地迁移和运用。
(六)、全课总结,促进建构。以学生回顾的形式出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善抓实质、整理知识的能力。总之,在整个的教学教程中,我将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贯穿始终,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现和形成的过程中,切实把学生推向学习探索的第一线,体现素质教育对当代课堂教学的要求,同时也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意识,为其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数学上册《买矿泉水》说课稿说教学目标
1.应用连乘计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理解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爱校护校的主人翁情感。
说教材分析
在二年级时学生对连乘的运算顺序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运用连乘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并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本节课的原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买矿泉水”,在“试一试”中有一道题“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本节课的实际教学内容正是因此所得到的灵感。备课时我考虑到估计学校约有学生多少人,必须基于学生对学校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恰逢我校正在开展“我爱我校”的活动,于是我灵机一动,将教学的具体内容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题材,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爱校护校的情感。
说教学重难点
征对具体题目进行正确估算,哪种类型的题目要用连乘来计算。
说教学关键
找关键字句解决连乘问题。估算找类型。(看哪个数最接近哪个整十整百:一类要多估,如:带钱买东西,买布做衣服等;另一类可少估,如:计算题。)
说教法
分析法、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讲解鼓励等教学方法。
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倾听等学习方式
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目的以“了解学校”为主线,使学生被熟悉的校园景象所吸引,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发现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习中。)
师:孩子们,你们已经在杭西小学学习生活了两年多的时间,你们对我们学校都有哪些基本了解?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我们的学校很大。
生2:学校有两栋教学楼,旧楼有3层,每层有4间教室,还有一栋“逸夫楼”,里面有专用多媒体教室和老师办公室、校长室以及学生教室。
师:同学们对学校的建筑了解得真清楚,旧楼就是我们的教室所在的教学楼。(小黑板出示:旧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间教室,每间教室有4盏灯。)
师:看了这段话,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那些数学问题?
生1旧教学楼一共有48盏灯,我是用乘法算出来的。
……教师将学生回答的相关信息板书)
(继续出示小黑板:三(2)班教室,老师说道:“欢迎参观三(2)班教室,我们的教室里有4组,每组有5套课桌椅,每套课桌椅148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问题“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展示出来。)
师:估计一下,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
(评析“了解班级”的教学情境一下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板书学生对自己班级所在教学楼进行了解所发现的数学信息,启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目的解决“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的问题要用连乘的方法,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新知识,对此结果进行估算是给孩子们提出的一个更高的要求,此处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一方面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和进行估算的方法,另一方面也给每一个孩子提供交流的机会。)
1.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怎样估算“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让每个孩子都有交流的机会。
2.全班交流,请代表说说自己小组的估算方法。
生1:我们组是这样估算的,一组有5套课桌椅,4组就有20套课桌椅,我们把每套课桌椅148元看作150元,20×150=3000元。
生2:我们组是这样估计的,一个组有5套,1套148元(看作150元),1组就是750元,4组就是750×4=3000元。师:大家的方法都很好,看来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估计教室里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可以先估计一组花多少钱,再估算4组花多少钱;还可以先算出本班4组共有多少套课桌椅?,再估算本班一共要花多少钱?
全班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然后请不同方法的同学介绍自己的算法并阐述理由。
师小结:虽然同学们思考问题的过程各不相同,有的同学列的是分步算式,有的同学是一个综合算式,但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生:都是用连乘的方法。
(评析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给每一个孩子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教师在新的问题出现时,没有直接灌输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在小组中探索交流、合作学习,这是“以人为本”的表现。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因希望对自己的学校有更深入的了解,热情很高。值得提出的是,教师在学生全班交流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方法的共同之处,增进了学生深层的思考,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目的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进一步拓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感受幸福舒适的学习条件来之不易,感受学校对自己的关怀,对学生进行爱校护校的品德教育。)
1.课桌椅问题。
师:同学们“学校为我们准备舒适的课桌椅一个班大约要花3000元钱。”(桌上乱涂乱刻的痕迹。)那全年级2个班呢?全校呢?那该要花多少钱啊。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同学们,现在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生:这是不爱护学校财产的行为。我们发现这种行为要阻止他。
……
2..估计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
师:现在你们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多幸福啊。每个星期一,我们全校同学都要聚集在操场举行升旗仪式。(每个年级2个班,有6个年级。)
师:你能估计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吗?
生1:我们不知道每个班有多少人?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怎么办呢?
生2:可以根据我们班的人数来估计。
师:这个建议不错。下面我们分小组估算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
学生分小组讨论,再组织汇报。
生1:1个班大约有40人,1个年级2个班大约有80人,6个年级大约有480名同学。
生2:我们是先算出全校6个年级有12个班,再按每班40人估算全校大约有480名同学。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估计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但尽可能地准确一点,要不估算结果会和实际数目相差太大。
(评析教师在前两部分对校本课程资源素材的挖掘和利用起到了激趣和激智的作用,这一环节则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升华。“课桌椅问题”“灯泡问题”和“估计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均源于校园生活又与本课的教学目标紧密相扣,“爱护学校财产”“珍惜幸福的学习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等品德教育目标都蕴涵在这一个个数学问题之中。“润物细无声”正是校本课程资源利用起到的特殊效果。)
(四)说回顾与总结
(目的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1.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怎样估计学校有多少同学了。
生2:我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了。
生3:我知道了学校为了让我们安心学习花了好多钱,我们要爱护学校财产。
生4:学校这么多同学,如果上下楼瞎疯瞎跑该多危险呀!
生5:要靠右行。
生6:我对我们学校了解更多了。
……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和计算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并且对我们的学校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2.课后作业(书上)
我们学校马上要召开校运会了,校运会上也有许多数学问题,如:买矿泉水问题,请你们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这类问题《什么是周长》说课稿《什么是周长》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平面图形周长的学习。是后面学习计算“几何图形周长”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说目标】根据以上分析,联系学生实际,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掌握测量图形的基本方法;感受周长与生活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说教法、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置教学情境:猜、说、摸、画、量、用周长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说一说、摸一摸、画一画、猜一猜、量一量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在体验交流中升华为理性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操作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等方法,,注意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说教学过程】一、说周长首先问:通过预习,你认为什么是周长?(学生自由说)然后通过观察课件引出,树叶外部边线的一周长度就是周长,(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再次请学生说说(以身边的物体为例边摸边说什么是周长?)如:当学生拿起文具盒,边摸边说这是文具盒的周长后。师问:你指的是文具盒哪个面的周长?师: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边摸边说文具盒上面、前面、左面的周长。师:你们摸了文具盒不同的面的周长,有什么发现?[这样设计的目的]让学生根据“周长”的字面意义,大胆猜想什么是周长,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摸一摸实物的周长,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了丰富的表象。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操作和语言同步发展。二、描一描师:刚才我们找到的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那么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你能描出他们的边线吗?试试看学生描好后,取几名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再对其中错误的描法进行纠正.然后请学生说说平面图形的特点(板书:曲真)师: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图形内部边形是否也为周长(出示课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是指哪部分)[设计的目的]通过描边线的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因此,他们自己悟出边线即周长。这一活动的设计,能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与认识。这样注重教学信息反馈,能体现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三、周长的计算师:三角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三条边之和)正/长方形呢?从四个图形中,任选两个并计算它们的周长.(生独立计算,师巡视做个别指导)汇报计算方法和结果.师:大家怎么没选圆形呢?难道我们就没有办法知道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吗?[设计的目的]让学生自主探究测量的方法,事先教师既不给任何提示,也不直接提供任何帮助测量的工具,一切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比较。这一活动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挑战,因而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四、练习口算比较大小[设计的目的]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周长的进一步认识.课堂中生命的意义,在于使每一个生命都有新的成长和发展。让学生主动地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生成,在生成中感悟,在感悟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这才是真正的生命和生态的课堂。《游园》说课稿教学设计意图:我在设计这篇教案时,首先浏览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包括:周长的认识,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交通与数学。教科书先结合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周长;然后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最后安排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在小学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在这里对周长也没有下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科书也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长+宽)×2和边长×4。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一、说教材㈠、教材分析:《游园》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摸身边的物体的面的边线等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并能正确算出规则多边形的周长。㈡、学生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和对数学学习的激情,但他们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经验的缺乏,很难只通过课本和教师的直接讲授来学习,他们天生好动,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多通过直接体验、亲身实践来积累经验,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全身心投入,他们是由兴趣而进入学习过程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通过游园,算出多边形周长。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方法应由学生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教学设计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理念。㈢、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进一步认识周长的含义。(2)探索并掌握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多边形的周长。(3)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㈣、教学重难点:
1、数据若特殊可以选择计算周长的不同解法;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㈥、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二、说教法1、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应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通过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探究,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多者之间的沟通,也较易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猜想,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来为自己的观点提供强有力的说明,从而也可以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3、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并能通过已学知识,试着去解决,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多的,应该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三、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民乐有哪些公园吗?十一期间小玲去了一趟民乐公园,在公园里,她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老师今天也带你们去一趟公园,看看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引导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方法一:240+200+560+190+200+410=1800(米)方法二:240+560=800(米)
410+190=600(米)
200+200=400(米)
800+600+400=1800(米)学生讲解计算过程,以及这样计算的原因。老师展示课件,进一步讲解计算过程。主要说明第二种解法的特殊性,强调在出现多个数据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数据之间有何特征,能“凑整”的“凑整”,以求简便。小结:求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将每一边的长度全部加起来。引导学生求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等规则图形的周长。(出示课件,教师巡视,请学生板演,着重对错例进行讲解,对学生给予鼓励性评价)小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求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将围成多边形的所有边的长度加起来。四.拓展练习(1)课件展示,教师巡视,请学生讲解计算过程,并对最后一道题进行重点讲解,演示错例,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说出原因。(2)回忆一下今天学的知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怎样计算多边形的周长,多边形的周长是围成多边形所有边的长度之和。(3)小结:周长是图形边线一周的长度,所以计算周长时图形内部线条的长度是不需要相加的。
《花边有多长》说课稿一、说教材。《花边有多长》是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平面图形”
以及“周长”
,并会计算“简单图形周长”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将为他们今后深入学习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良好基础。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三点: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情感目标: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为: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探究,得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二、说教法。基于以上认识,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分层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大胆猜测、操作验证、分析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逐步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具体做法主要通过以下教学环节来体现。1、创。创设了现实的生活情境。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既符合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根据这一理念,在引入新课时,我精中求简、返璞归真,利用贴照片在墙上做纪念这一教学资源来创设教学情境,让他们跟老师一起动手为照片装饰花边,激发了他们的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725-2024盲文出版物版式
- 挂名法人与实际控制人协议书范本版3篇
- 2024年度企业间版权转让保密协议3篇
- 2024年度租赁合同中租赁物的描述与租赁期限的具体规定3篇
- 二零二四年环保设施设计与施工合同
- 乘法课件教学课件
- 无产证房屋买卖合同书
- 2024年度设备租赁合同租赁设备及租赁期限详细规定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3水的组成教学课件
- 顾问合作协议书范本
- DB37T 5235-2022 建筑施工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技术管理规程
- 一国两制课件
- 2024年蜀道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量子随机数生成器
- 小沟小学 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图
- 家政公司和社区合作协议
- 第39课+眼鏡をかけて本を読みます+-高中日语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下册
- 酒类风味化学-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西安美食小吃
- 婴幼儿生活照护(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外请专家会诊与手术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