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斗行业市场研究报告_第1页
2023年北斗行业市场研究报告_第2页
2023年北斗行业市场研究报告_第3页
2023年北斗行业市场研究报告_第4页
2023年北斗行业市场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北斗行业市场研究报告2023年4月目录TOC\o"1-4"\h\z\u一、BDS: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PAGEREFToc373787362\h41、北斗星座系统 PAGEREFToc373787363\h42、BDS已在亚太区正式提供服务 PAGEREFToc373787364\h53、BDS的优势 PAGEREFToc373787365\h7(1)测量精度已与GPS相当 PAGEREFToc373787366\h7(2)可采用多星座导航定位 PAGEREFToc373787367\h8(3)可提供更高质量的授权服务 PAGEREFToc373787368\h9(4)CORS地基增强系统将大幅提高北斗系统性能 PAGEREFToc373787369\h9二、北斗产业链 PAGEREFToc373787370\h101、星座系统 PAGEREFToc373787371\h102、终端 PAGEREFToc373787372\h11(1)导航终端 PAGEREFToc373787373\h11(2)测量终端 PAGEREFToc373787374\h12(3)授时终端 PAGEREFToc373787375\h123、元器件 PAGEREFToc373787376\h12(1)芯片 PAGEREFToc373787377\h13(2)模块/OEM板卡 PAGEREFToc373787378\h151)导航型OEM板卡 PAGEREFToc373787379\h152)高精度测量型OEM板卡 PAGEREFToc373787380\h164、应用市场 PAGEREFToc373787381\h17(1)BDS市场空间广阔 PAGEREFToc373787382\h17三、军工市场 PAGEREFToc373787383\h18四、GNSS测量终端市场 PAGEREFToc373787384\h211、BDS为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 PAGEREFToc373787385\h212、RTK测量技术的关键在于CORS系统 PAGEREFToc373787386\h223、BDS运营将加速中国CORS系统的建成 PAGEREFToc373787387\h234、BDS将推动亚太地区测绘市场高速增长 PAGEREFToc373787388\h255、双重替代下国内一线测绘厂商将高速成长 PAGEREFToc373787389\h26五、车辆导航市场 PAGEREFToc373787390\h281、车载导航前装渐成主流,市场潜在成长空间巨大 PAGEREFToc373787391\h282、车载监控市场将成为北斗产业化的主阵地 PAGEREFToc373787392\h31(1)车载监控设备功能丰富 PAGEREFToc373787393\h31(2)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化进程 PAGEREFToc373787394\h32(3)车载监控市场大规模替代即将展开 PAGEREFToc373787395\h333、平台运营市场 PAGEREFToc373787396\h34(1)平台运营市场已在各行业逐步启动 PAGEREFToc373787397\h351)交通运输 PAGEREFToc373787398\h352)海洋渔业 PAGEREFToc373787399\h353)防灾减灾 PAGEREFToc373787400\h36六、催化剂 PAGEREFToc373787401\h37七、行业重点公司 PAGEREFToc373787402\h39一、BDS: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1、北斗星座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继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Galileo之后,全球第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既具备GPS和Galileo系统的功能,又具备短报文通信功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英文缩写为BDS,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由35颗卫星组网,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其空间段星座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27颗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组成。GEO卫星轨道高度35786千米,分别定点于东经58.75度、80度、110.5度、140度和160度;MEO卫星轨道高度21528千米,轨道倾角55度;IGSO卫星轨道高度35786千米,轨道倾角55度。2、BDS已在亚太区正式提供服务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23年前具备亚太地区区域服务能力,2023年左右建成由35颗卫星、地面段和各类用户终端构成的、覆盖全球的大型航天系统。第一步(2023-2023),完成“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为用户提供全天候、覆盖中国和周边地区的卫星定位系统。该系统由三颗“北斗”静止轨道试验导航卫星组成,已于2023年5月发射完毕,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北斗一号”01星和02星先后到期停止工作,2023年2月3日发射的最后一颗北斗-1D星意外失效,只有2023年5月25日发射的北斗-1C一颗星还在轨工作。第二步(2023-2023),在“十四五”前期完成发射12颗到14颗卫星任务,2023年形成区域无源服务能力;到2023年12月2日,共发射10颗卫星,基本建成“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开始提供定位、导航、授时等试运行服务。截止2023年底,“北斗二号”已发射16颗星,除2023年发射的第一颗试验卫星和2023年的一颗因轨道漂移失效之外,其他的14颗星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形成了5颗GEO+5颗IGSO+4颗MEO的部署状态。“北斗二号”星座,均使用以国内可靠性最高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总投资预计600亿元人民币。2023年1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北斗导航系统正式提供亚太区域服务。第三步(2023-2023),发射35颗卫星覆盖全球,形成全球无源服务能力,在系统项目指标上达到和超过美国GPSⅡ的水平。“北斗二号”一期已经完成亚太组网,“北斗二号”二期预计2023年实现全球组网。根据“北斗二号”一期的发射经验来看,2023年-2023年应该处于前期验证阶段,卫星发射数量在2-3颗,2023年开始进入大规模发射期。3、BDS的优势(1)测量精度已与GPS相当2023年提供试运行服务后,北斗系统又完成4箭6星发射,覆盖区域由原东经84°-160°扩展到东经55°-180°,系统定位精度由水平25米、高程30米提高到水平10米、高程10米,测速精度由0.4米每秒到0.2米每秒,性能与美国GPS相当。除了在民用方面性能相当之外,BDS还具备以下优势:1)可与其他几大导航系统兼容共用,产生更精确的定位效果;2)是国际上第一个三频实用化卫星导航系统,可为授权客户提供超高精度的服务;3)中国将建成全国性的CORS系统,本土测量精度可达到毫米级;4)支持的短报文通信,军用版容量为120个汉字,民用版49个汉字。(2)可采用多星座导航定位相比于单独依靠GPS系统进行导航定位而言,多星座导航定位可以利用丰富的导航信息,极大地提高用户的可用性、精确性、完好性和可靠性。1)“北斗二号”卫星播发的民用码伪距精度比GPS系统CA码精度高,卫星信号强度也优于GPS卫星,穿透能力更强,更适合于在城市内有遮挡或者电磁干扰环境下使用。2)GPS卫星开放授权服务仅提供L1频段信号,而“北斗二号”卫星的B1,B2频段信号均为开放授权服务,信号强度相当,数据完整性更好。3)“北斗二号”卫星的高度角普遍比GPS卫星大,在穿透电离层与对流层时受到的电离层延迟和对流层延迟影响更小,也不容易受多路径效应影响,观测数据质量更高。4)与GPS系统无缝兼容,“北斗二号”与GPS系统均采用了码分多址技术,且频率相近,方便了多频模糊度处理;“北斗二号”系统广播星历内容采用轨道参数,与GPS系统相似;时间系统与GPS系统相差固定值,坐标系统与GPS系统只存在cm级差异,容易归一化数据处理。因此,“北斗二号”数据处理流程和方法与GPS系统非常相似,无缝兼容,GPS/“北斗二号”双星组合解算的效果远远好于目前广泛使用的GPS/GLONASS双星解算效果,如GPS/“北斗二号”双系统RTK定位可以明显减少接收机对观测卫星的锁定时间、缩短RTK初始化时间、提高RTK定位精度和增加了RTK作用距离,GPS/GLONASS双系统解算则不能,GLONASS只起到辅助解算的作用。由于GPS的轨道偏低,在城市等复杂地区信号被遮挡情况比较严重,而GLONASS在信号体制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因此“北斗二号”兼容GPS将成为我国终端设备最合适的组合,两者相加的效果,要比单纯只用GPS效果更好,尤其是在城市内,在卫星信号受到遮挡的条件下,已经被许多测试证实,这也是当前北斗产业和市场机遇所在。(3)可提供更高质量的授权服务“北斗二号”是国际上第一个三频实用化卫星导航系统,目前GPS系统绝大多数卫星目前只能发送双频信号,BDS所有卫星均发送三频信号,对授权服务用户而言三频数据有利于进行更多的观测值组合解算,更有效地消除电离层延迟影响,减少RTK的初始化时间,增加RTK的作用距离。(4)CORS地基增强系统将大幅提高北斗系统性能对开放授权服务而言,如果没有地基增强系统,北斗的定位精度为10-20米,而GPS的定位精度为4-20米,北斗在竞争上不占优势。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启用的情况下,北斗定位精度可实现1米左右,完全超越GPS,大大增强北斗竞争优势。当定位精度达到米级后,车辆监控的调度就可以实现分车道监控、并可计算行车速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ORS系统等建设,为导航和位置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海北斗高精度CORS试验平台“上海北斗高精度CORS试验平台”作为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一部分,其建成将大幅度提高北斗终端的定位精度、灵敏度和定位速度等,增强北斗的位置服务能力,可以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GPS的竞争能力,从而在与GPS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经过内部评审,系统全天的时间可用性达到98.5%,满足系统设计的95%要求。系统能够得到固定解的范围已完全覆盖CORS网内,网外一定范围内仍能获得固定解并获得可靠精度。流动站平均从开机至固定解时间为43s。在观测环境较差,多路径效应、遮挡较为严重的城市道路,收敛时间和获得固定解概率比传统的单GPS系统有了很大改善和明显的提高,北方向和东方向的系统内符合值达到5mm的级别,从WGS84的外符合结果来看,系统定位外符合精度北、东方向均为1cm,高程方向约为2cm,系统已经满足RTK定位解算要求。二、北斗产业链1、星座系统星座系统和地面站是北斗导航系统的基础,“北斗二号”系统在区域内的性能已经可以与GPS抗衡,借助地面站的支持,其定位、授时和测速精度甚至能够超越GPS,到2023年完成三步走战略之后,BDS将成为在全球范围内与GPS比肩的导航系统。2、终端终端按照用途可分为导航终端、测量终端和授时终端。(1)导航终端可以实时给出运动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民用导航采用民码测量,单点实时定位精度较低,一般为±10m,价格便宜,一般在在1000-2023元之间,军用导航采用军码测量,精度高,可达毫米级别,价格昂贵,数万到几十万不等。导航终端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车载导航终端、航海导航终端、航空导航终端、星箭导航终端,其精度、技术难度、售价依次递增。(2)测量终端主要用于精密大地测量和精密工程测量,这类仪器主要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相对定位,借助国家CORS系统,可以实现毫米级定位,仪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3)授时终端主要利用GPS卫星提供的高精度原子钟进行,常用于金融、天文台及无线电通讯的时间同步。3、元器件导航终端主要元器件包括天线、基带芯片、射频芯片、OEM板卡以及搭载其上的基础地图信息,测量和授时终端包含类似的元器件,但较普通导航终端专业性更高,性能更强大,测量终端测量和采集数据之后需要用GIS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形成有序信息和应用价值。(1)芯片为了让北斗导航系统走向全球,国务院2023年12月27日公布了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正式版(B1(1.0))。北斗的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nterfaceControlument/ICD)是约束、规范和定义北斗导航卫星与接收终端之间信号接口的文件,它说明了卫星导航射频信号、扩频测距码、导航电文结构、导航电文参数及算法四个方面内容,掌握了这些特征和参数,才能正确接收北斗导航卫星信号,进行定位和导航,可以说北斗ICD文件是进行北斗芯片及终端研制时的“门钥匙”。北斗信号包含B1、B2、B3三个频率,其中B1、B2是民用频率,B3是军用频率。仅接收B1信号的北斗芯片主要应用于米级精度的民用导航行业,要想精确到分米级或厘米级,北斗芯片需要同时解算B1、B2两个频率的信号,如果能接收B3信号,定位精度和效率将进一步提升。政府暂时没有公布B2和B3信息,国外厂商暂时没有办法进入高精度定位芯片领域,意在给国内北斗芯片产业以足够的成长时间,形成足以与国外大厂抗衡的芯片研制能力,构建独立的BDS系统。国内芯片厂商在国防、高精度测量等专业应用和特殊行业应用领域机会巨大,这些领域只对国内厂商开放,终端售价较高,对芯片价格不敏感,市场启动后,厂商将迎来量升价稳的良好获利局面。而对于开放的B1频段,芯片厂商需要面对国外大厂的正面竞争,成本控制是关键。芯片的成本与出货量的关联度大,由于规模效应的影响,北斗导航芯片的价格远高于GPS芯片。北斗模块的价格已逐渐下降,从数百元降到百元等级,2023年5月合众思壮推出199元模块,预计现在已经可以做到100元左右,与GPS模块几十元的价格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未来规模量产后,成本将进一步降低。B1频段对应的是民用市场,该市场对价格敏感,在成本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国内厂商只能依靠低毛利率走量的方式与国外大厂竞争,未来获利前景不佳。(2)模块/OEM板卡1)导航型OEM板卡此类产品的定位精度为米级,主要用于实时数据处理,对于GNSS定位算法的要求相对较低,国内能够生产此类产品的企业较多,但由于受量价比影响较大,相对于纯GPS定位产品价格上存在劣势。以合众思壮为例,其生产的导航模块2023年底价格降低至120元,但相对美国Sirf科技公司单价2美元左右的GPS模块而言,定价仍高出很多。相对而言具备导航芯片生产能力的公司在此类产品上更具有成本价格优势。2)高精度测量型OEM板卡此类产品定位精度在厘米级,用于测后数据处理,需要复杂的GNSS定位算法,技术难度远高于导航型板卡。目前国内厂家生产的测量型板卡在接受北斗信号产生观测数据方面已经成熟稳定,即可用于CORS(连续运行参考站)或者静态控制测量;但在作为移动站进行高精度RTK定位解算上还不成熟,与国外板卡有不小的差距。如2023年度北斗板卡比测冠军和芯星通的测量型板卡,只能实现10km以内短基线的RTK定位,不能实现中长基线RTK定位或者实现后精度不理想。此类产品而受“量价模式”影响较小,价格低于国外产品,国内产品未来有望形成替代。4、应用市场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按照使用主体大致可以分为军用市场、行业市场和消费市场,其专业性递减,进入壁垒递减,市场空间递增,竞争激烈程度递增。卫星导航系统在军用领域主要应用在人员定位,武器精确制导,部队实时调度等;在行业领域主要应用于测量、车载导航监测、农业自动化、金融通信授时等;在消费领域主要应用于导航(LBS)、PND以及前装车载导航等。(1)BDS市场空间广阔根据GSA数据,2023年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市场空间约1000亿美元,到2023年将达到约2150亿美元,复合增速约20%,到2023年市场空间达到约2400亿美元。增速较快的子市场包括LBS市场(GPS芯片及服务)、测量市场(包括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和陆地交通市场(包括消费市场中的前装/后装导航、用于导航的GPS、PND以及行业市场中的车载导航监控)。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数据,2023年全国卫星导航系统产值为约500亿元,但北斗终端仅占5%的市场份额,到2023年全国卫星导航系统产值将超过2250亿元,而至2023年将超4000亿元,复合增速达到20%,在这个过程中,北斗终端的市场占有率将迅速提升。三、军工市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面,军费开支一度维持较低的水平,1989年之后,中国军费开支开始快速增长,基本维持在两位数,前总理温家宝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表示,2023年中国军费将增长至人民币7201.68亿元,同比增长10.7%,仍维持两位数的增长,为应对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我们预计中国军费开支仍将保持较高增速。美国的军费开支占GDP的比重自1989年以来一直维持在3%以上,而中国一直在2%左右徘徊,未来增长空间仍然很大。而现代信息化战争的推动下,军费开支的重点在于军队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投资在整个军费开支中的占比将不断提高,而北斗导航系统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军民两用系统将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据有关部门统计,得益于GPS制导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美军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中空对地武器的消耗量较海湾战争减少了89%,伊拉克战争中GPS制导武器的使用量在90%以上,美国军用GPS占整体军费开支的比重也逐渐上升,2023年超过1%,出货量达到469万台,金额达到80亿美元,且单价不断上升,超过1700美元/台。如果中国军队北斗导航设备装配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则每年可贡献70亿元的市场空间,随着军费开支的增长、北斗导航设备装配率和单价的提升,预计未来每年可贡献100亿元的市场空间。由于“北斗一号”导航系统只能二维主动式定位,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100ns,且需提供用户高程数据,不能满足高动态和保密的军事用户要求,北斗国防市场规模一直不大,维持在数亿的规模,近两年,导航系统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二号”切换,“北斗一号”产品招标减少,“北斗二号”产品招标迟迟未规模启动,市场处于停滞状态,随着“北斗二号”正式提供亚太区域服务,“北斗二号”产品招标将加速,市场高成长值得期待。北斗军用市场是相对封闭的供应体系,厂商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资格认证才能进入,由于国防的需要,外资厂商无法进入,有着深厚的护城河。目前上市公司中能进入该体系的企业有国腾电子、北斗星通、华力创通、海格通信。四、GNSS测量终端市场1、BDS为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测绘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广泛应用于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尤其是涉密测绘地理信息,直接关系国家安全,一旦泄露,危害深远。国家199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2023年进行修订,加强了测绘管理,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地理信息安全隐患尤为突出,2023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保密局部署开展了全国涉密测绘成果保密检查,在检查中发现大量违法违规保管和使用涉密测绘成果的问题,有的甚至已经构成失泄密案件,给国家地理信息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对此,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23年发布《关于加强涉密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德明接受法制日报专访时表示,推进测绘法修订迫在眉睫,未来将着重加强测绘统一监督管理,强化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完善地理国情监测体系。BDS在地理信息的初始生产阶段就已介入,为国家地理信息测绘提供了强有力手段的同时,也从根源上降低了信息泄露的可能性,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诉求。2、RTK测量技术的关键在于CORS系统RTK(Real-timekinematic)测量技术是国际通行的高精度测量技术,它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卫星测量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在基准站上设置一台接收机,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在用户流动站上,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原理,实时地解算整周模糊度未知数并计算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RTK测量的关键在于基准站的建设,目前世界上较发达的国家都建立或正在建立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美国作为GPS的发源地,其CORS系统已经日趋完善,这使得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陆地测量市场,2023年占比超过60%。建立永久性的参考站可省去测量标志保护与修复的费用,提高测量效率,节省各项测绘工程实施过程中约30%的控制测量费用,这也是各国大力建设CORS系统的主要原因,其优势体现在:1)改进了初始化时间、扩大了有效工作的范围;2)采用连续基站,用户随时可以观测,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3)拥有完善的数据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地消除系统误差和周跳,增强差分作业的可靠性;4)用户不需架设参考站,真正实现单机作业,减少了费用;5)使用固定可靠的数据链通讯方式,减少了噪声干扰;6)提供远程INTERNET服务,实现了数据的共享;3、BDS运营将加速中国CORS系统的建成过去由于没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国的CORS系统建设一直相对滞后,目前中国的CGCS2023网由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在我国建立了27个连续运行基准站)、国家测绘局GPSA、B级网、总参测绘局GPS一、二级网和全国天文大地网组成。由于网点精度不均匀,有的观测站精度很低,甚至不能直接作为区域CORS网的参考基准和较高精度的大地或工程测量的起算依据,而且CGCS2023只是一个静态参考框架,大部分测站只有位置信息,只有27个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及部分A级网点有速度信息,而且这些站点分布也不均匀,无法建立全国统一的速度场模型。中国急需建立一个覆盖我国海陆领土的CORS来表达、更新并升级CGCS2023参考框架,目前,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已建成了省/市级CORS,全国还有一些专业CORS网,但这些网彼此独立,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管理,还不能用于建立和维持基于CORS的CGCS2023网络,因此,亟需早日启动全国性CORS的规划和建设。现阶段,CGCS2023主要由GPS技术实现,基于其作为BDS标系的基础并进行导航和定位,将不可避免地引入GPS的系统性误差。因此,有必要早日启动并实现国家CORS站BDS/GPS多模接收机的更新,分别实现基于BDS、BDS/GPS共同维持的CGCS2023(CORSyy),解决目前CGCS2023的维持和精化依赖于GPS的现状,建立我国独立自主的、高精度的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23(GNSS-CORSyy),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单频米级、双频分米级的实时单点定位服务和事后在线厘米级定位服务。我们预计,随着BDS亚太区运营的成熟,各地CORS网络的完善,全国性CORS发展规划将很快出台,对现有网络进行整合,融合BDS/GPS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提供高精度的测量服务。4、BDS将推动亚太地区测绘市场高速增长根据GSA数据,2023年全球GNSS测量终端市场空间约25亿美元,到2023年将达将超过40亿美元,复合增速约14%,到2023年将超过50亿美元,2023年全球GNSS测量终端出货量为20万台,到2023年将超过40万台,到2023年将超过50万台。其中增速最快的是亚太新兴地区、欧洲地区等新兴市场,其占比将分别从2023年的26%和11%提升到2023年的44%和21%。而工程建设是推动测量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2023年,全球测量终端中用于工程建设的占比为58%,到2023年该比例将上升到85%。我们认为,BDS、Galileo的运营是推动亚太、欧洲等新兴区域测绘市场膨胀的主要原因。BDS、Galileo的运营将推动中国、东盟乃至亚太地区、欧洲地区CORS网络的建立和完善,为该地区提供高精度的测量服务,运用该系统进行高精度的工程测量变得可行且经济,该市场将迅速启动。5、双重替代下国内一线测绘厂商将高速成长目前国内GNSS测量终端市场规模约20亿元,约占整体测量仪器市场的4成,BDS的正式运营,将催生海量工程测量需求,我们预计GNSS测量终端对常规测量仪器的替代会加速,未来GNSS测量终端市场将保持30%以上的增速。国内GNSS测量市场2023年开始进入RTK时代,国内品牌迅速崛起,以南方测绘、中海达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凭借较低的成本从中低端产品切入,快速替代国外厂商,目前国内厂商销量占据总体市场份额的8成左右,产值与国外厂商相当,国外厂商退守高端市场。未来在成本和安全双重考量下,国内厂商对国外厂商的替代是大势所趋,随着BDS的正式运营,GNSS工程测量终端将加速替代传统测绘仪器,而南方测绘、中海达等国内一线厂商将是双重替代的主要受益者。五、车辆导航市场车辆导航在北斗导航系统陆地交通应用领域占主导地位,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提供:个人导航设备(PND)、车载设备(IVD)、智能。智能导航市场国内厂商没法进入,PND市场在智能的替代下已经陷入衰退,所以我们重点梳理了车载设备及其运营市场。车载设备市场可分为车载导航市场和车载监控市场,车载导航市场主要面对个人消费者,车载监控市场主要面对营运车辆。1、车载导航前装渐成主流,市场潜在成长空间巨大前装车载导航设备是在汽车出厂前由车厂安装的导航设备。由于车厂在设计前装导航设备时与汽车本身结合紧密,因此除具备基本的导航功能外,还能作为车上设备的控制中心和信息中心,可以将导航系统与车内系统完整地统一起来,具备很高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能迅速可靠地侦测到车辆警示信号、碰撞、非法启动等,并对车采取措施,如气囊释放后自动向呼叫中心告警,并提供车辆位置和车主身份信息,同时打开车门自动锁,方便救援。iSuppli数据显示,全球车载导航设备2023年出货量为1930万台,预计到2023年出货量将达到8440万台。其中,前装车载导航设备2023年出货量1430万台,2023年预计可达6840万台,前装车载导航设备将成为绝对的主流。后装车载导航设备是车主购车后自行安装的第三方设备,外形与前装设备类似。这类设备的优势在于价格便宜,但由于无法与车辆深度整合,不能提供车况信息,在准确性和全面性上具有先天缺陷。此外,后装设备所提供的功能通过智能基本都能实现,因此与PND一样面临着智能的激烈竞争。根据诺达咨询的数据,北美2023年前装车载导航设备装配量为520万台,渗透率为27%,2023年出货量将达700万台,渗透率稳步提高到34%。而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前装车载导航设备装配量为131万台,对应我国2023年乘用车销量1549万辆,渗透率仅有8.4%,今后几年成长空间巨大,将为北斗车载导航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自主品牌车型将是北斗系统的主要配套目标。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常务副会长苗前军透露,目前正在与江淮、奇瑞、吉利等公司围绕配装北斗系统的相关事宜展开谈判。与此同时,中汽协信息服务系统委员会正式成立,将推进车载导航设备相关标准法规和检测认证体系的建设,构建服务平台,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从2023年8月开始,航盛电子将为某国内知名的汽车企业提供10万台汽车前装北斗导航终端。我们在如下假设下对前装市场做了测试:假设1:到2023年我国乘用车前端车载导航设备装配率达到15%。假设2:乘用车销量每年以6%的增速递增(2023年、2023年我国乘用车销量下滑明显,分别仅有5.45%和6.87%的增速,因此我们保守假设未来乘用车销量增速6%)。则我国乘用车前端车载导航设备装配量年增长率为30%,到2023年装配辆将达287.6万辆。假设3:前端车载导航设备价格每年下降10%。则到2023年,我国前端车载导航市场规模为128.8亿元。2、车载监控市场将成为北斗产业化的主阵地(1)车载监控设备功能丰富车载监控设备通过内置定位芯片获取车辆位置、速度信息,及车内各种传感器获取温度、湿度、重量、流量、开关门等信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所获取的信息实时上传至服务器,从而协助车辆运营企业、车辆管理人员或公安部门及时掌握车辆、驾驶员或货物的状态。对于车辆运营企业和车辆管理人员而言,车载监控设备所提供的车辆信息,在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可以极大地方便其进行运营管理,及时实现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超区域等违规行为的报警提醒,提高行车安全系数,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对于公安交通部门而言,及时获取特种车辆的状态信息能够迅速发现车辆异常情况,更好地维护公共交通运输安全。(2)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化进程交通部“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要求9个示范省份自2023年1月1日起,在用的“两客一危”车辆需要更新车载终端的,应安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所有新进入运输市场的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应加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并接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鼓励农村客运车辆安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自2023年6月1日起,所有新进入示范省份运输市场的“两客一危”车辆及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在车辆出厂前应安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应接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我们预计这个政策近期将会扩大到全国范围内,一方面可以提高营运车辆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会加快推动北斗产业化进程。车载监控设备市场还处于成长期,进入壁垒较低、参与企业众多、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激烈。因此,在政策启动的最初阶段,能够在招标中取得领先优势将成为关键,通过摊销前期的研发成本获得后期销售中成本与技术方面的优势,将会较后进入者形成良性循环,在竞争中胜出。(3)车载监控市场大规模替代即将展开我们在如下假设下对车载监控市场做了测试:假设1:我国营运机动车保有量每年以7%的速度增加(2023-2023年营运机动车保有量增速均在10%以上,2023年有所下滑,为7.47%,因此我们保守假设未来增速为7%)。根据公安部的数据,2023年末我国营运机动车保有量为2195.1万辆,那么到2023年,我国营运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2877.3万辆。假设2:北斗车载监控设备的价格下降10%。假设3:2023、2023、2023年我国营运机动车,北斗车载监控设备装配比率分别为1%、15%和35%。则到2023年我国营运机动车北斗车载监控设备市场规模为83.9亿元。3、平台运营市场对于交通运输、环境监测、水利监测、海洋渔业、防灾减灾等领域的用户而言,除了需要安装相应的监控或监测设备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核心数据系统或接入一个统一的服务平台,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管理。这种客户需求催生了平台运营市场。以车辆远程管理系统为例,用户如果要自己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北斗导航系统集成企业需要向用户交付车载监控设备、数据存储服务器、车辆远程管理服务器、车辆远程管理软件、租用电子地图、租用移动通信网络、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服务。从使用的便捷性和投入成本的角度考虑,用户自己建立车辆远程管理系统,不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组建硬件系统,还需要配备专门的人员对系统进行维护。因此,导航运营商会建立运营平台,或由政府牵头组建公共运营平台,向有需求的用户提供导航定位服务、短报文通信服务、授时服务,收取服务费。云计算的应用使这种商业模式成为可能。(1)平台运营市场已在各行业逐步启动1)交通运输车辆远程管理可以通过卫星实时监控车辆车况、维修状况、行驶路线及时间、驾驶员等信息,当有不安全因素如车辆超速、偏离路线等情况出现时,系统会自动报警提醒司机。交通部“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之一的“湖南省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平台建设及运营服务,采购北斗车载终端1万台,中标价格分别为1700元/台和2100元/台,每台补贴700元,中标企业为北京中交兴路,每台终端每月收取38元服务费。“珠三角卫星导航应用示范系统工程”之一的“广州市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租用车载终端1万台,中标企业是海格通信,每台终端每年收取1496元终端租赁费和480元服务费。2)海洋渔业渔业是北斗应用的重要领域,基于北斗系统的海洋渔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可以提供船位监控、紧急求援、信息发布、渔船出入港管理等服务。根据农业部披露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北斗终端数量已发展到近3万台。船用北斗终端每台采购价格为1万元,政府补贴8000元,渔民自己负担2023元,可以用来发送短信,每条短信向渔民收取0.3元。3)防灾减灾通过北斗系统的导航、通信功能,可以实现灾害预警速报、救灾指挥调度、快速应急通信等,极大地提高灾害应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全生产管理保障系统采购北斗个人、车载和指挥终端,设备中标的企业有国腾电子子公司国星通信、星地恒通、北斗星通等;北斗运营项目中标企业为国腾电子,每台终端每年缴纳225元服务费。行业整合在即,市场集中度增加,对具备一定项目经验和项目资源的企业构成利好。根据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化联盟的数据,我国目前有3000多家导航运营商,市场非常分散,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借助政策推动北斗运营平台的契机,行业将加速整合,由小的平台运营商向统一的平台运营商整合。我们在如下假设下对平台运营市场做了测试:假设1:我国营运机动车保有量每年以7%的速度增加。假设2:2023、2023、2023年我国营运机动车,北斗车载监控设备装配比率分别为1%、15%和35%。假设3:每台终端每年需要缴纳400远的基本服务费。则到2023年平台运营市场规模可达40.3亿元。六、催化剂2023年国务院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提出要建立自主卫星导航系统,2023年“北斗一号”导航系统建成,并在汶川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将“北斗二号”定位为16项具有战略性、标志性和带动性的科技重大专项之一,2023年“北斗二号”正式提供亚太区域服务,目标2023年形成全球无源服务能力。为了提升北斗导航系统的影响力,2023年各项政策密集出台,北京、上海、深圳、广东等地相继出台地方性的推动方案,由北斗办组织启动了包括20个部门共42个应用示范工程。2023年底,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强制高危车辆安装北斗导航终端,不排除该强装政策扩展到整体运输车辆(贵州已要求运输车辆必须装北斗系统),也不排除国家其他部门发布类似强装政策。我们预计北斗板块的股价催化剂如下:1)“北斗二号”终端大规模招标;2)强装政策的适用范围在营运车辆领域进一步扩展(贵州省的强装范围已经扩大到整体营运车辆);3)国家其他行业部门发布类似强装政策;4)民用终端补贴政策出台;5)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出台统一标准;6)《北斗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关于促进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发布。七、行业重点公司北斗军用市场首先启动。国防安全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核心利益,“北斗二号”走完两步,实现亚太地区的覆盖,区域内性能已经不亚于GPS系统,如采用军码,借助地面站性定位精度可达毫米级别,性能远远超过GPS系统,军队当局当务之急是配备BDS,增强军队信息化战争能力,我们判断北斗军用市场将首先启动。首推业绩弹性较大的“北斗一代”终端龙头国腾电子,北斗星通、海格通信具备较强的军方背景,也将受益于北斗军用市场的启动。其次是行业市场。今年初交通运输部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9示范省份“两客一危”车辆(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危险品运输车)安装北斗导航终端,违者不准上路,北斗作为一项国家层面的战略系统,政府部门将不遗余力的推广其应用领域,不难想象民航局、海洋局等强力部门也可以以类似行政命令的方式对BDS加以推广;测量市场上,BDS结合CORS系统可达到更高的测量精度,在成本和安全的双重考量下,进口替代和对传统测绘仪器的替代是大势所趋。推荐国内专业GNSS测量领域一线厂商中海达和具有互联网想象空间的四维图新。

2023年电子行业智能化分析报告2023年9月目录一、消费电子发展趋势:智能性和便携性 3二、谷歌眼镜开创可穿戴设备先河 4三、智能手表将续写可穿戴设备辉煌 51、第一代智能手表缺乏外观设计和生态系统支持 52、第二代智能手表侧重运动和健康监测 53、即将出现的第三代智能手表功能更强大 6(1)苹果iWatch有望年底亮相 7(2)三星有望发布多款产品 7四、智能手表+眼镜解放双手,埋葬智能手机 8五、硬件变革大,投资机会多 91、水晶光电:光学龙头,智能眼镜最显著受易标的 102、环旭电子:设备连接的无线纽带,微小化贴片工艺先锋 113、歌尔声学:声学龙头,小空间实现高音质 114、共达电声 12六、附录—可穿戴设备近期新闻汇总 121、屏幕有点小苹果智能手表iWatch要来了 122、Google智慧手錶具雙觸控板、能無線上網 133、三星ProjectJ计划曝光:智能手表不让苹果专美 14一、消费电子发展趋势:智能性和便携性消费电子沿着智能性和便携性两个维度发展。在过去几年,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智能性维度,即设备从功能型向智能型的演变;直至最近,谷歌眼镜才引发了市场对便携性维度的关注。在便携性的维度,我们把电子产品分为四种类型:固定型、可携带型、可穿戴型和嵌入人体型。我们认为,消费电子产品从可携带型向可穿戴型的演变刚刚开始,未来甚至会向可嵌入型演变,投资机会将非常丰富。JuniperResearch预计:至2023年,整个可穿戴电子设备市场将会超过150亿美元,比2021年将近翻一倍,可穿戴智能设备的销量至2022年预计将达到7000万台。正如应用的成长促进了智能手机市场的兴盛,可穿戴技术领域也会出现类似的成长:做到应用生态系统与可穿戴设备同步增长,各种新功能的产品将层出不穷。谷歌、苹果、三星等大厂商均已在可穿戴电子设备领域有所布局,期望能把握下一轮移动技术变革的行情。当前各大厂商关注度较高的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主要是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二、谷歌眼镜开创可穿戴设备先河谷歌眼镜给硬件行业带来了重大变革和机遇,其对硬件的要求体现在四个方面:1)人机互动友好性(包括信息输入和输出);2)续航时间长;3)连接性;4)轻薄微型化。谷歌眼镜在硬件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信息输出和续航时间上,信息输出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微投和反射显示屏的图像输出方案以及骨传导耳机的声音输出方案,通常的微投具有功耗高的问题,谷歌的创新能够大大降低功耗,延长续航时间。谷歌眼镜硬件的创新关键在于微投和反射显示屏。关于谷歌眼镜的详细论述请参见我们3月25日专题报告《谷歌眼镜--无边界创新时代的开启》。三、智能手表将续写可穿戴设备辉煌1、第一代智能手表缺乏外观设计和生态系统支持最早面市的智能手表是精工Ruputer在1998年推出的一款兼容Win95、售价达330美元的智能手表,其后陆续有其他公司推出智能手表,但均未引起普通消费者的关注。我们认为,在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时期,消费者对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认知度低,创新跨度过大的智能手表不可能取得胜利。此外,第一代智能手表在外观设计和生态系统支持等方面都较为薄弱。2、第二代智能手表侧重运动和健康监测摩托罗拉在2020年发布了MotoActv智能手表,主打运动监测功能。产品内臵8GB空间,配有1.6寸彩色触控屏幕,采用强化玻璃,可以防汗、防雨及防刮;可与Android2.1系统或以上的智能手机同步;采用了MotorolaAccuSense技术,也内臵了GPS系统,可以让用户在运动时可以准确追踪所在位臵及记录时间、距离、速度、心跳及热量消耗;内臵258mAh锂电池,不够非常理想,运动时可连续使用5至10小时。2022年面市的Pebble智能手表是第一款完全支持iOS功能的智能手表。产品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运行,搭载iOS或Android2.3以上系统。配有分辨率为144x168的1.26寸黑白背光屏幕,采用e-paper电子纸技术,可以通过蓝牙2.1+EDR与其他设备连接;内臵震动马达和三轴加速度计,可安装位运动专门设计的程序。3、即将出现的第三代智能手表功能更强大第二代智能手表在功能上还无法与智能手机相媲美,但苹果、三星、谷歌等巨头的动向让我们坚信第三代智能手表功能将更为强大,有望与智能手机相当。(1)苹果iWatch有望年底亮相消息称,苹果已经建立了一支100的团队来研制智能手表iWatch,已经开始试产,富士康已经收到了苹果的订单,并有望在年底面市。苹果的iWatch智能手表具有步程计和健康指标传感器等第二代智能手表的功能,也能通过连接智能手机来显示电子邮件、IM和其他数据,此外,还能够实现手机的通话功能,并通过内臵地图实现导航。在硬件配臵方面,iWatch将采用1.5寸OLED屏幕(台湾铼宝科技RiTdisplay)和OGS触摸屏,内臵的电池仅可续航1-2天(苹果的目标是续航4天至5天)。(2)三星有望发布多款产品科技网站SamMobile报道:三星的ProjectJActiveFortius的智能手表有以下配件:针对Fortius开发的臂带、固定在自行车上的装臵以及囊状态。三星也设计了健康软件SHealth,预示着运动和健康监测将是三星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重要卖点。媒体也传出三星智能手表将命名为GALAXYAltius,屏幕分辨率为500x500。四、智能手表+眼镜解放双手,埋葬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在功能手机通话和短信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上网、安装应用程序、收发邮件等功能。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便携性较差的电脑,我们判断,便携性更强的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眼镜将埋葬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三种设备各有优缺点:1.智能手机是最成熟产品,功能丰富,但屏幕较小,并需要手持操作,约束了在驾车等场合的使用;2.智能眼镜输出画面大,视觉效果较好,但装在镜脚的触摸屏面积小,仅仅具有简单动作识别功能,信息输入不方便,不适合复杂的操作;3.智能手表具有合适输入的触摸屏,操作方便,可以完成复杂的信息输入,但屏幕太小,不适合人眼长时间观看。我们认为,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具有信息输入和输出优势互补的特点,两者的结合将兼具各自优势,能够实现在手表上输入复杂内容,在眼镜上观看大的画面,从而实现较好的视觉体验。智能眼镜+手表的硬件组合也具有智能手机所不具备的优点:一方面,眼镜和手表持续与人体接触,并可以通过传感器自然地获得人体信息,从而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另一方面,眼镜和手表都不需要手持操作,解放了双手,适合在各种不同场合的应用,更胜于必须手持操作的智能手机,有望替代智能手机,从而带来消费电子的革命性变化。五、硬件变革大,投资机会多可穿戴设备的外在形态完全不同于智能手机等传统硬件产品,这些产品在硬件方面的变革很大,其中,智能眼镜侧重于光学方面的创新,智能手表是智能手机的缩小版,并加入更多传感器以读取人体脉搏等信息,部分厂商也可能在腕带处采用柔性化硬件设计。此外,智能眼镜+手表的硬件组合也需要两个产品之间频繁的信号互联,势必增加对无线模组的需求。我们认为,水晶光电、环旭电子、歌尔声学等公司将显著受益于可穿戴设备的高速发展。1、水晶光电:光学龙头,智能眼镜最显著受易标的公司是手机镜头用红外截止滤光片和数码相机用光学低通滤波器的领先厂商。公司在产品升级和新产品拓展两个维度实现增长。光学低通滤波器的单价随着从卡片机升级为单反微单而增长10倍以上,随着摄像模组对像素和成像质量要求的提高,红外截至滤光片材质从普通光学玻璃升级为蓝玻璃,单价和市场空间有10倍的提高。公司不断拓展微投、Kinect产业链相关产品等新产品。我们在3月25日专题报告《谷歌眼镜--无边界创新时代的开启》中讨论到,谷歌眼镜硬件的创新关键在于微投和反射显示屏,而微投的核心技术是光学加工、光引擎设计和镀膜。水晶光电在这三方面均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在光学加工方面,水晶光电具有十来年的经验积累;在光引擎设计方面,水晶光电与芯片设计商奇景及LCOS专利持有人合作;镀膜更是水晶光电的核心优势,其光学镀膜的产能规模位居全球第一。水晶光电当前已进入某海外客户的智能眼镜产业链,踏上了智能眼镜技术创新的第一波浪潮。2、环旭电子:设备连接的无线纽带,微小化贴片工艺先锋环旭电子是苹果无线模组的两大供应商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MacBook、iPhone和iPad上。如我们在3月25日专题报告《谷歌眼镜--无边界创新时代的开启》讨论,智能眼镜的重量是一般智能手机的1/3,轻薄化要求远远超过绝大多数手机,智能手表的面积和体积也大约是智能手机的1/6至1/8,但功能上却相差不大,这就对元器件和组装工艺的微小化提出较高要求,公司必将凭借微小化贴片工艺的核心技术优势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