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塔水电站上下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_第1页
松塔水电站上下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_第2页
松塔水电站上下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_第3页
松塔水电站上下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松塔水电站上下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水保人工5m处世界自然松塔水电站枢纽工程位于山西省寿阳县杨头雅市西曹庄村以东500米的迎河线路上。水库遗址位于寿阳县约20公里处,晋中市约44公里处。该枢纽工程大坝主选坝型为碾压式均质土坝,比选坝型为面板堆石坝,其主要设计指标见表1。2坝工程的地质量2.1表现结果层序地层格架上游围堰位于大坝上游约250m、导流泄洪洞进口引渠下游约30m处的潇河干流上。围堰长111m,堰顶高程980.8m,围堰顶宽7.0m,最大堰高10.8m,上游边坡1∶2.0,下游边坡1∶1.5。围堰处潇河河床及河漫滩宽85m,其中河床宽约20m,地面高程972.5~977.5m。围堰右岸为堆积岸,呈凸岸,岸坡较缓,地面高程在980m以上。左岸为侵蚀岸,呈凹岸,岸壁较陡,基岩出露,地面高程在980m以上。围堰左右岸发育Ⅰ,Ⅱ级堆积阶地,Ⅰ级堆积阶地高出河床7~8m,阶面高程980~983m,阶面宽10~30m;Ⅱ级堆积阶地高出河床10~15m,阶面高程983~988m,阶面宽10~50m。围堰左岸(剖面平距0~51m):平距0~33m地表基岩出露,地层岩性为T1l-11~T1l-9岩组细砂岩、粉砂岩互层夹泥岩,岩层倾向左岸偏下游,倾角6°~7°,节理裂隙较发育,强风化层厚1~3m;平距33~51m为Q41pal地层,上部为厚1.7~3.2m的低液限粉土,下部为卵石混合土层,总厚度4~6m。围堰堰基(剖面平距51~162m):该段属潇河Ⅰ级堆积阶地、河床及河漫滩,局部基岩裸露,基岩为T1l-7、T1l-8岩组细砂岩、粉砂岩夹泥岩,基岩面高程972~980m,由河床向两岸基岩面逐渐升高。该段覆盖层为Q41pal和Q42pal地层,上部为厚0~2m的低液限粉土,下部为卵石混合土层,总厚度0~4.5m。围堰右岸(剖面平距162~200m):该段属潇河Ⅰ,Ⅱ级堆积阶地,覆盖层为Q41pal,Q3pal地层,上部为厚1~3.5m的淡黄色低液限粉土,下部为卵石混合土层,总厚度2~5m。根据围堰附近钻孔资料推测,围堰处地下水水位高程956~957m。2.2上游污水处理厂的地质评价2.2.1面元高聚物混合土层承载力根据围堰地基特性,建议基岩强风化层承载力标准值为600~700kPa,卵石混合土层承载力标准值为180~200kPa,低液限粉土承载力标准值为90~100kPa。2.2.2渗流带宽度及渗透系数堰基覆盖层上部为低液限粉土,下部为卵石混合土层,存在堰基渗漏问题。覆盖层平均渗透系数参照坝基取渗水试验平均值23.4m/d,属强透水带。覆盖层渗漏量采用下式进行估算:式中:Q———渗漏量,m3/d;B———渗漏带宽度,m;q———堰基单宽渗漏量,m3/(d·m);kcp———渗透带平均渗透系数,m/d;H———堰前堰后水位差,m;2b———堰基宽,m;T———渗透层厚度,m。经估算,堰基覆盖层渗漏量为1461m3/d。围堰左右岸存在沿覆盖层的绕坝渗漏问题,渗透层主要为卵石混合土层。两岸下伏基岩视为相对隔水层,绕坝渗漏宽度取堰顶线与地形线交点至左岸或右岸堰顶线与基岩面交点之间的距离,左右岸绕坝渗漏宽各约30m,运用公式(1)并参照表3有关数据计算,绕坝渗漏最小半圆半径r0取堰基底宽的1/2,即22.5m,估算得左、右岸绕坝渗漏量分别为34m3/d,24m3/d。2.2.3水力比降参照坝基覆盖层渗漏稳定性分析,堰基粗粒土及含巨粒土层可能产生的渗透变形类型为管涌,建议产生管涌的临界水力比降总体按0.24考虑,允许水力比降总体按0.12考虑。堰基上部低液限粉土可能产生的渗透变形类型为流土,据工程类比建议,其允许水力比降总体按0.5考虑。由于堰基卵石混合土层存在渗漏及渗透破坏问题,建议对堰基卵石混合土层进行防渗处理,对上部低液限粉土层进行加固处理或挖除。2.3围堰景观段地质特征下游围堰位于大坝下游约300m、导流泄洪洞出口上游附近的潇河干流上。围堰长107m,堰顶高程972.5m,围堰顶宽4.0m,最大堰高5.5m,上游边坡1∶2.0,下游边坡1∶1.5。围堰处潇河河床及河漫滩宽105m,其中河床宽约20m,地面高程967.0~971.7m。围堰右岸为堆积岸,呈凸岸,岸坡较缓,地面高程在974m以上。左岸为侵蚀岸,呈凹岸,岸壁较陡,基岩出露,地面高程在968m以上。围堰左右岸发育Ⅰ,Ⅱ级堆积阶地,Ⅰ级堆积阶地高出河床7~8m,阶面高程974~979m,阶面宽0~100m,Ⅱ级堆积阶地高出河床13~15m,阶面高程980~988m,阶面宽20~50m。围堰左岸(剖面平距0~49m):岸坡陡壁基岩裸露,地层岩性为T1l-11~T1l-10岩组细砂岩、粉砂岩夹泥岩,岩层倾向下游偏左岸,倾角2°~5°,节理裂隙较发育,强风化层厚1~3m;上覆地层岩性为Q2pl和Q3pal低液限黏(粉)土,底部有一层厚1~2m的卵石混合土层,总厚度0~13.5m。围堰堰基(剖面平距49~156m):该段属潇河河床、河漫滩,地表出露的地层岩性为Q42pal卵石混合土层,表层有0~0.5m厚的低液限粉土层,总厚度0.5~2.5m;下伏基岩为T1l-10、T1l-9岩组粉砂岩、细砂岩夹泥岩。围堰右岸(剖面平距156~200m):该段属潇河Ⅰ级堆积阶地,地表出露的地层岩性为Q41pal低液限粉土,厚2.5~3.5m,下部为卵石混合土层,厚度4.5~5.1m。根据围堰附近钻孔资料推测,围堰处地下水水位高程951~953m。2.4下游尾坝工程的地质评价2.4.1地层承载力标准值围堰地基上部为Q42pal低液限粉土、卵石混合土层,下部为T1l-10、T1l-9岩组粉砂岩、细砂岩夹泥岩,建议低液限粉土承载力标准值为60~80kPa,卵石混合土层承载力标准值为180~200kPa,基岩强风化层承载力标准值为500~600kPa。2.4.2渗流量及渗流方案堰基覆盖层主要为卵石混合土层,存在堰基渗漏问题。覆盖层平均渗透系数参照坝基取23.4m/d,属强透水带。堰基覆盖层渗漏量采用公式(1)进行估算。经估算,堰基覆盖层渗漏量为1002m3/d。围堰左岸堰顶高程以下为基岩,岸坡稳定性较好。围堰右岸存在沿覆盖层的绕坝渗漏问题,渗透层主要为卵石混合土层。右岸下伏基岩视为相对隔水层,绕坝渗漏宽度取堰顶线与地形线交点至右岸堰顶线与基岩面交点间的距离,右岸绕坝渗漏宽约45m,绕坝渗漏最小半圆半径r0取堰基底宽的1/2,即11.5m,采用公式(1)并参照表5有关数据进行计算,估算得右岸绕坝渗漏量为76m3/d。2.4.3大坝防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