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秀精品课件文档资料*2
专题九
人工智能、互联网
与未来社会*3本章目录第一节人工智能及其发展前景第二节网络传播及其对社会的影响*4第一节人工智能及其发展前景一、什么是人工智能二、人工智能的目标三、人工智能的表现形式四、人工智能的研究途径与方法五、人工智能的分支领域六、人类对思维机器的探索七、AI带来的哲学思考八、AI对人类观念带来的忧虑九、AI能超越人类智能吗?*5一、什么是人工智能
顾名思义,人工智能就是人造智能,其英文表示是“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AI。当然,这只是人工智能的字面解释或广义解释。目前的“人工智能”一词是指用计算机模拟或实现的智能,同时,人工智能又是一个学科名称。*6
作为学科,人工智能研究的是如何使机器(计算机)具有智能的科学和技术,特别是自然智能如何在计算机上实现或再现的科学和技术。因此,从学科角度讲,当前的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
*7
人工智能虽然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但它的研究却不仅涉及到计算机科学,而且还涉及到脑科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逻辑学、认知(思维)科学、行为科学、生命科学和数学,以及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许多学科领域。*8
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可分为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远期目标是要制造智能机器。具体来讲,就是要使计算机具有看、听、说、写等感知和交互功能,具有联想、推理、理解、学习等高级思维能力,还要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发明创造的能力。简言之,也就是使计算机像人一样具有自动发现规律和利用规律的能力,或者说具有自动获取知识和利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扩展和延伸人的智能。二、人工智能的目标*9
人工智能的近期目标是实现机器智能,即先部分地或某种程度地实现机器的智能,从而使现有的计算机更灵活、更好用和更有用,成为人类的智能化信息处理工具。
2019年深蓝打败卡世界象棋冠军斯帕罗夫。比如各种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爬壁机器人、鱼形机器人、旅游机器人、足球机器人(RoboCup)、篮球机器人等,各具特色。*10
人工智能的表现形式至少有这么几种:智能软件智能设备智能网络智能计算机智能机器人等三、人工智能的表现形式*11
智能软件的范围比较广泛,譬如:它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智能软件系统,如专家系统、知识库系统等;也可以是具有一定智能的程序模块,如推理程序、学习程序等,这种程序可以作为其它程序系统的子程序;智能软件还可以是有一定知识或智能的应用软件,如字处理软件Word就有一定的英语语法知识,所以在英文文稿的录入、编辑过程中,Word就表现出一定的智能。1、智能软件*12
智能设备包括具有一定智能的仪器、仪表、机器、设施等。如采用智能控制的机床、汽车、武器装备、家用电器等。这种设备实际上是被嵌入了某种智能软件的设备。2、智能设备*13
智能网络也就是智能化的信息网络。具体来讲,从网络的构建、管理、控制、信息传输,到网上信息发布和检索以及人机接口等,都是智能化的。智能计算机如前所述,而智能机器人则是一种拟人化的智能机器。3、智能网络和智能计算机*14四、人工智能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1、结构模拟,神经计算所谓结构模拟,就是根据人脑的生理结构和工作机理,实现计算机的智能,即人工智能。我们知道,人脑的生理结构是由大量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网络。人脑是由大约1011个神经细胞组成的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高度复杂的巨系统,以致于人们至今对它的生理结构和工作机理还未完全弄清楚。这一学派被称为连接主义学派或生理学派。*15
2、功能模拟,符号推演由于人脑的奥秘至今还未彻底揭开,所以,人们就在当前的数字计算机上,对人脑从功能上进行模拟,实现人工智能。这种途径称为功能模拟法。具体来讲,功能模拟法就是以人脑的心理模型,将问题或知识表示成某种逻辑网络,采用符号推演的方法,实现搜索、推理、学习等功能,从宏观上来模拟人脑的思维,实现机器智能。这一学派被称为符号主义学派、心理学派或逻辑学派。*16
3、行为模拟,控制进化除了上述两种研究途径和方法外,还有一种基于感知-行为模型的研究途径和方法。我们称其为行为模拟法。这种方法是模拟人在控制过程中的智能活动和行为特性,如自寻优、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等,来研究和实现人工智能。*17
基于这一方法研究人工智能的典型代表要算MIT的R.Brooks教授,他研制的六足行走机器人(亦称为人造昆虫或机器虫),曾引起人工智能界的轰动。这个机器虫可以看作是新一代的“控制论动物”,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是一个运用行为模拟即控制进化方法研究人工智能的代表作。这一学派被称为行为主义、进化主义或控制论学派。*18五、人工智能的分支领域
基于脑功能模拟的领域划分
1.机器感知:模式识别(图像识别、语音识别)
2.机器联想:“联想存储”
3.机器推理
4.机器学习
5.机器理解
6.机器行为*19
基于应用领域的领域划分1.难题求解2.自动定理证明3.自动程序设计4.自动翻译5.智能控制6.智能管理7.智能决策8.智能通信9.智能仿真10.智能CAD11.智能CAI*20六、人类对思维机器的探索
人类创造了世界万物,能不能创造能思维的机器呢?人们早就有这样的设想和尝试。
1637,笛卡尔就曾经预言:
“总有一天,人类会造出一些举止跟人一样的‘没有灵魂的机械’来”。
1950年10月,图灵首次提出检验机器智能的“图灵试验”,奠定了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
*21向人类智力水平挑战的电脑棋手2019年5月11日,经过9天的“搏杀”,历经6局紧张激战,IBM公司的一台机器“深蓝”终以3.5比2.5的总比分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逼下了世界冠军的王座。人机世纪大战终于降下了帷幕,引起了人们对人工智能问题的深思.
DeepblueGarryKasparov*22阿兰·图灵(1912—1954)1950年10月,图灵的论文《机器能思考吗》发表,首次提出检验机器智能的“图灵试验”,指出如果一台机器对于质问的响应与人类作出的响应完全无法区别,那么这台机器就具有智能。它奠定了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23“图灵试验”
图灵试验采用“问”与“答”模式,即观察者通过控制打字机向两个试验对象通话,其中一个是人,另一个是机器。要求观察者不断提出各种问题,从而辨别回答者是人还是机器。
图灵指出:“如果机器在某些现实的条件下,能够非常好地模仿人回答问题,以至提问者在相当长时间里误认它不是机器,那么机器就可以被认为是能够思维的。”
*自然辩证法绪论张胜光制作24
从表面上看,要使机器回答按一定范围提出的问题似乎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通过编制特殊的程序来实现。然而,如果提问者并不遵循常规标准,编制回答的程序是极其困难的事情。例如,提问与回答呈现出下列状况: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
问:请再次回答,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
你多半会想到,面前的这位是一部笨机器。如果提问与回答呈现出另一种状态:
*25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我不是已经说过了吗?
问:请再次回答,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你烦不烦,干嘛老提同样的问题。
那么,你面前的这位,大概是人而不是机器。上述两种对话的区别在于,第一种可明显地感到回答者是从知识库里提取简单的答案,第二种则具有分析综合的能力,回答者知道观察者在反复提出同样的问题。*26
“图林试验”没有规定问题的范围和提问的标准,如果想要制造出能通过试验的机器,以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必须在电脑中储存人类所有可以想到的问题,储存对这些问题的所有合乎常理的回答,并且还需要理智地作出选择。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图林曾预言,随着电脑科学和机器智能的发展,20世纪末将会出现这样的机器。在这点上,图林也过于乐观。但是,“图林试验”大胆地提出“机器思维”的概念,为人工智能确定了奋斗的目标,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71993年的图灵试验
通过人工智能专家几十年来不懈的努力,能思考的计算机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1993年11月8日,在美国波士顿电脑博物馆举行了一次公开性的图灵试验,一时引起广泛的关注。*28
这次试验,有10位波士顿人被选为评判员,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经历和兴趣均不相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没有受过计算机专业知识训练,他们将与密室中的计算机或人进行15分钟的对答交谈,然后根据交谈的情况写出各自的评判结果,即对方是人还是计算机。参加测试的计算机程序来自美国各地的人工智能研究者,可以说是代表着当今世界人工智能发展的大体水平,在某个特定话题上能瞒天过海,与人相比有之过而无不及。*29
3个小时的测试时间过去了,好几套计算机系统临场发挥正常,搏得了一片赞誉。其中“
PC理疗三号”过关斩将,居然使5
位评判员认为它是人而不是计算机,它轻松而幽默的回答,可称得上是一位乱弹山海经的高手。
*30试验中有趣的人机对话
评判员:“你怎么知道我不是狗?”
计算机:“狗的最大乐趣是你和他一起愚弄你自己。嗯……你觉得这个问题有趣吗?”
评判员:“很有趣。请你把对狗的看法延伸一下,你刚才说起乐趣,指的是谁的乐趣,您的、我的、还是狗的?”
计算机:“您对我真讲礼貌。您对这个问题怎么想?为什么关心我对狗的看法。”
*31试验中有趣的人机对话还有3个计算机程序也骗过了至少一位评判员,它们擅长的话题是人际关系、大学生活和家常闲话。在旁边观战的人工智能专家们当然能很快地分辨出是计算机在回答还是人在回答,因为是他们编制程序,教给计算机如何在数据库中寻找和使用对应于人们提问的答案,他们还教给计算机故意卖破绽,好让你相信是人在发生过失,或者是把发问者用过的单词、短语、句型巧妙地重新组合再回答给发问者。*32
在这次测试中,主题是让评判员相信回答问题的不是计算机而是人,但是居然有两位评判员在问答过程中认定回答问题的克莱小姐是一部电脑,成为这次测试中的一个有趣的插曲。原因是这位小姐对评判员提出的莎士比亚有关问题对答如流,而评判员认为人不可能具有如此丰富的莎士比亚知识,只有电脑才能无一遗漏地圆满回答这些问题,事实上克莱小姐是一位真正的“莎翁专家”。*33
有人不解地问道:难道图灵的预言已经实现了?一位程序编制者解释说:参赛的软件都是围绕特定的话题,先存入了许多问题和答案,机器根据裁判提问中的关键词对号入座,无非故意摹仿人作答时的语气来“欺骗”裁判。科学家们认为,如果不规定特定话题而想让计算机通过“图灵试验”,科学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台机器能够通过这种测试。为此组委会特别悬赏10万美金,来激励能通过不规定话题“图灵试验”的软件开发者。*自然辩证法绪论张胜光制作34国际上人工智能研究十分活跃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了实际条件,国际上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英国的阿维尔计划,西欧的尤里卡计划、美国的STARS计划和NCC计划及我国的863计划等新技术规划的核心部分都是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的快速进展,必然引起人们对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关系问题的思考.*35
智能的模拟经历了从酝酿到突破、掀起热潮,从遇到困难、停滞不前,进而又开始新的突破的发展过程.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从最初的下棋、定理证明这些“问题求解’类型,进到实用知识系统的研究,开发出了专家系统,并正在开展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36
目前的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热潮,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和优点:
第一,具有自学习功能;第二,具有联想存储功能,人工神经网络的反馈网络可以实现联想,第三,具有高速寻找优化解的能力.这在模拟人类智能上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37七、AI带来的哲学思考
1、AI对意识论的冲击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思维?这是自古以来哲学探索的一个主题。AI的产生,以其仿佛人类智能的功能,井以相对独立的完成诸如计算、记忆、推理、图形识别、适应环境、人—机对话等活动,重新把什么是意识这一古老的课题严肃地提了出来,迫使科学和哲学不能不就如下问题进行郑重地思考:*38
意识现象是否为人类所独有?
非生命物质有没有意识?AI为什么会具有仿佛人类主体的功能?
人类智能为什么能够向非生命构质进行转移?
人类意识是否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顶峰或终极?
思维与物质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思维的内在规定性和内在机制到底是什么?
一言以蔽之,AI的产生,再次对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提出了质疑、冲击和挑战。*39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认为,意识现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高度发展了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确认物质具有根源性,意识具有派生性、依赖性,即在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性的界限内,二者拥有绝对的对立性。但同时认为,超出此界限,物质和意识则具有同一性。*40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意识沦,意识之所以是人脑的机能,是因为人脑兼具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本质,是迄今一切其他物质形式都未曾达到的高度。但需着重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并没有因此而排除其他物质运动形式因其相互转化由低级向高级无限发展的可能。因此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的命题中得不出人脑物质不可超越或意识顶峰论的结论。AI向意识论的冲击,从实质上说不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的冲击(这里不谈丰富和深化问题),而是向人脑物质终极论或意识顶峰论谬解的质疑和挑战。AI之所以具有仿佛人类主体的功能,为物质和意识、主体和客体对立统一的本质所使然。*41
2、AI对认识论的推动人类认识活动的本质,就是主体利用工具作中介反映客体的活动。主体、工具和客体是组成人的认识结构的三大要素。三大要素本身及其相互关系的任何变化,都将带采认识结构的变化。
AI深化和强化了认识的结构。具体表现在它使认识结构的三大要素及其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42
首先,从认识的对象看,丰富了客体的类型和内涵,与以往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上的客体相区别,增添了以相对独立的自主性为鲜明特点的“思维客体”的崭新领域;其次,从工具的中介作用看,AI以兼具主客体的双重功能强化了中介环节的作用。例如,它一改以往机器体系的三个环节为包括控制系统在内的四个环节,以相对独立的自主能力实现了机器自行处理信息、自动控制与运转,从而使实践过程达到无人化。*43
再次,AI突出了认识主体的地位。一方面,AI自主能力的产生,开创了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双向过程的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电子计算机和AI带来的信息革命,使人类活动日益具有全球总体的性质。有力地推动了主体活动形式由个人主体到社会主体的历史演进。两个方面的实质归于一点,就是对人类主体思维在变革接收、贮存、处理信息和创造性方面,提出了向快速化、多样化、高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要求。*44
以“人—机”接口设想为例,繁重的运演和记忆由埋于人脑中的“微电脑’充任,人脑专事判断和创造。问题是人脑中枢神经怎样与电脑对接?如何实现匹配?进入电脑的意识流如伺储存、加工和提取?提取出来后究竟是人的意识还是“机器的意识”?只能完成二值逻辑运演的电脑如何解决例如情感、意志、个性、抽象、直觉等多值逻辑和非逻辑问题?如此等等,无不需要人类智力的高度发展。*45AI的产生,一方面使得人类主体既是认识主体又是被认识的对象,另一方面使得客体既是被认识的对象同时又兼具主体的功能,从而结束了主客体绝对对立的历史,进一步揭示了主客体对立统一的本质,使认识论进入了一个新质阶段。*46
3、AI对传统方法论的诘难虽然电子计算机标志人类智力的解放,但它一方面,要靠人提供的高精度程序来运行,另一方面,由于对象的复杂性人们又难以实现高精度程序的编制,于是电子计算机重新陷入复杂性与精确性矛盾的“二难困境”中。以“电脑”为核心基础的AI更是面临一系列困难,诸如模糊信息的处理问题、随机概念思维过程的再现问题、第二信号系统的理解问题、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的形式化问题、价值意识及社会文化背景对思维活动的影响及选择问题等,电脑本身是无力解决的。*47
上述问题迫使人们作出如下思考:人脑为什么能够以二至三位十进制数字的准确度,以与电脑相差七、八个数量级的千分之几秒的低速运行,却能够得到有意义和可靠的运算与推理?合理的解释可能是:人脑思维不仅具有间断性,同时具有连续性,其本质不是建立在形式化基础上去追求所谓的精确性,而是建立在模糊思维基础上力求达到定性的近似解,也就是说,模糊思维也许就是人脑智能的一个本质特征。*48
关于模糊思维的意义已为众多学者所肯定。例如查德认为:减少对数学的严格性和精确性,关注问题的定性和近似解发展的理论,可能比控制论更加丰富诱人。丢列姆指出:同一般认识的模糊性相比,物理学家描述的情况因为过于精确反而不确定。波普尔更认为:追求精确性可能是一种错误的理想。*49
从辩证法观点来看,精确性和模糊性是辩证互补的,一切差异都在中间环节内融合,而过渡,不存在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界限。如所谓严格数学的π值及一切自然常数,最终都以模糊性而告终就是证明。由追求确定不移的量的精度向质的活性、模糊的然而是富有创造性思维的重心转移,已成为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变革的总趋势,机械观的衰落和系统观的兴起更是大势所趋,AI从“二难困境”矛盾的侧面揭示了这一趋势的历史必然性。*50
机器人工程学,人造器官工程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崭新学科的兴起,向人类生命观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例如,机器人以其相对独立的自主性可以完成人的部分功能,人造器官可以取人体器官诸如四肢,内脏乃至大脑而代之,并与人体构成一个新的统一体而共存;人工细胞繁殖技术,不同物种的细胞组合技术、DNA合成技术等,不仅可以造成嵌合体怪物,还可以创造出新的物种,从而模糊了机器与生物乃至与人的界限。八、AI对人类观念带来的忧虑*51
这就提出了如下的问题:机器人究竟是生命还是非生命?当人的器官尤其是将人脑用人造脑置换后,人究竟是生命还是机器?机器有无死亡?如何理解死亡的概念?允不允许制造和置换人脑?人与其他生物的基因相杂,产生出的嵌合体怪物有害于人类如何处置?机器人自身生产能否视为自我繁殖?机器人拥有人类数量时能否形成一个机器人的社会?机器人社会与人类社会怎样交流和相处?一言以蔽之,什么是机器?什么是人?什么是人的尊严?面对如此根本性的课题,不能不迫使科学和哲学在严肃地思考中作出郑重地回答。*52
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是“滞后说”,即AI永远落后于人类智能;二是“超越说”,即AI可以超过人类智能,机器比人会更聪明,并且认为人造的理智生命将统治人类;三是“共存说”,即AI与人类相互依存、和谐共处。机器固然可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活动,但与人类思维是截然不同的,智能模拟既有其可能性的一面,也有其局限性的一面。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就是这种主导思想。
九、AI能超越人类智能吗?*53滞后说缺乏根据
我个人认为,滞后说即AI永远落后于人类智能,缺乏足够的根据,历史一再证明科学划定界限得到的总是悲剧,人工智能近年来取得的飞速进展也说明了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可以逼近甚至超越人类智能。DeepblueGarryKasparov*54超越说亦不可能
超越说即认为AI可以超过人类智能,机器比人会更聪明,并且认为人造的理智生命将统治人类,无论从理伦上与实践上都不可能。
第一,腾飞发展着的人类智力决不会轻易允许机器人统治人类。*55机器人学三大法则
早在1941年,电子计算机尚未问世之际,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在他的科幻小说中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
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二、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三、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56“碳文明”与“钢铁文明”
有了“三大法则”,阿西莫夫笔下的机器人就不再是“欺师灭祖”、“犯上作乱”的反面角色,而是人类忠实的奴仆和朋友。不过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还是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需要人类协助解决,这正是机器人故事的基础。阿西莫夫所向往的,是人类为代表的“碳文明”与机器人为代表的“钢铁文明”的共存共生。*57“机器人学的金科玉律”
在阿西莫夫创作一系列机器人短篇科幻小说并提出“机器人学三大法则”时,世界上还没有机器人,当然也没有机器人学和机器人公司。一九五九年,美国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宣告机器人从科学幻想变为现实。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机器人的用途日益广泛,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越来越显示智者的光辉,以至有人称之为“机器人学的金科玉律”。*58第二,AI不可能超越人类情感和意志意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无意识意识梦、灵感无意识知:认识、认知情:情绪、情感意:意志、意向心理学上的意识概念:人能自己觉察到的心理体验人类的心理活动*59
目前的人工智能,仅停留在对人类认知能力的模拟上,而对人类精神活动中的情感、意志领域则完全没有涉及。我们现在不能设想某台机器会爱或恨另一台机器,我们也不可能设想某个机器人可以独立充当国家领袖。*60
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的思维的社会性,不能参加人类的社会实践,不能模拟人的社会意识,也不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机器人在人事先没给它安排程序的情况下,不能主动地提出问题和科学预见;不能有目的地改造客观外界;更不具有主观世界,如世界观、个人的意志、情感、兴趣、爱好以及其他心理活动和自我意识等。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这种根本区别在于它们是属于两种不同的进化系统。人工智能不等于人类智能。所以,认为人造的理智生命将统治人类,无论从理伦上与实践上都不可能。*61AI的前景:人—机共存
具有最大可能性的是“人一机”共存。共存有两种含义:一是个体共存,系指除人脑外置换了器官的“机脏人”
(业已实现),二是群体共存,系指“智能机家族”与人类整体共存。这是一个想象中的奇特的共存。*自然辩证法绪论张胜光制作62
当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它把自己的一部分工作交给机器来完成,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人工智能在不同范围、不同程度上,把人类思维模拟出来,再现出来,使思维物化,表明了意识不是神秘的不可捉摸的东西。它既不是寄居在肉体之中脱离人脑的灵魂,也不是人脑分泌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物质,而是人脑的机能。*63
人工智能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智能(意识)已经发展到能够把智能活动部分地从人脑这个原来唯一的意识器官中分化出来,物化为机械的物理的运动.它是人脑的延伸,是对人脑的一种巨大的反作用。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脑的部分意识活动,在某些功能上还优于人脑,突破了人体器官的许多限制,弥补和克服了人类思维的某些不足,如人脑处理信息速度慢,记忆和动作准确性差等。因此说,在现代科学认识活动中,没有人工智能,就不会有人类认识能力的突破性发展和认识领域的不断扩大。*自然辩证法绪论张胜光制作64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各种矛盾会不断地得到解决,电脑会更近似地模拟人脑,更好地发挥人的创造力。人利用电脑所长,增强自身能力,获得许多新知识,然后又把这些智能传给智能机器,使机器更聪明起来,这样人机相长,机器会不断进步,而人则进步更快。正如客规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一样,人脑也是可以认识的.可以相信,现在人类具有的智能,电脑总有一天能够实现。而到那时,人类思维又将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井显示出更高的智能。*65数学机械化
2019年2月19日,81岁高龄的数学家吴文俊从江泽民主席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奖的证书。他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数学机械化思想的提出和成果。
*66数学机械化1977年,吴文俊证明初等几何主要一类定理的证明可以机械化(即刻板化、程序化、算法化)。1978年,吴文俊又证明初等微分几何中的一些主要定理的证明也可以机械化。其后,他把机器定理证明的范围推广到非欧几何、仿射几何、圆几何、线几何、球几何等领域。*67
继机器定理证明之后,吴文俊把研究重点转移到数学机械化的核心问题———方程求解上来,得出了作为机械化数学基础的整序原理及零点结构原理,它不仅可用于代数方程组,还可以解代数偏微分方程组,开创了机器定理证明的时代,国际上称为“吴文俊方法”和“吴消元法”。
*681984年,年轻的中国数学家周咸青去美国丹佛参加“全美定理机器学术会议”,在会上他提交了一篇《用吴方法证明几何定理》的论文,同时在现场用电脑进行演示,短短的十几分钟证明了几百条几何定理,整个会场顿时哗然。
*69
“吴方法”的神奇之处在于,可以让电脑代替人脑去进行几何定理的证明,这样对于人脑来说,原本很复杂和繁琐甚至不太可能的计算和推理就变得轻而易举了。把这一方法运用到各种科研和技术领域中,就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自然辩证法绪论张胜光制作70吴文俊的观点
吴文俊:“我说数学应该适合于笨人做的,我是很笨的,脑筋反应比较慢。笨人就应当把很多工作交给计算机去做,这样,数学家就可以把自己的精力从繁琐的数学运算和定理证明中解放出来,而更多地去关注那些应当更深入思考的数学问题。”*71电脑的杰作——《这就是爱情》
我所有关于爱情和它无止境的悲痛与永恒的欢乐的文章及演讲,在你们对忧虑的朋友或胆小的敌人朗读、谈论或者唱歌、赞美它之后,将会得到理解。爱情就是问题,就是此文的主题。我们要提出问题,就是此文的主题。我们要提出问题:牛排爱莴苣吗?这个问题异常地尖锐,回答它有不可避免的困难。还有个问题:电子爱质子吗?或者电子爱原子吗?再提个问题:男人爱女人吗或者说,这个问题既具体又明确:比尔爱黛安娜吗?对这个问题风趣又关键的回答是:不!他被她缠住,为她着迷,那不是牛排与莴苣的爱情,也不是电子和质子、原子的爱情。我的演讲表明,一个男人和女人的爱情不是牛排与莴巨授情。爱情对我有趣对你销魂,它对比尔和黛安娜是痛苦。这就是爱情。
*72AI作为一个学科正式诞生只有32个年头,虽有长足进步,但却尚存一系列困难。AI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这是目前难以估量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将来达到何种目标,都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项最激动人心的探索事业;为推动这一事业卓有成效地发展,坚持在AI问题上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可知论是绝对必须的。AI有无限的发展前景*73第二节网络传播及其
对社会的影响一、一组统计图表的启示二、什么是传播和传播媒介?三、影响第五次“信息革命”的传播技术四、网络传播带来的传播方式变革*74一、一组
统计图表的启示*75第1题.你的网龄是(79人)*76第2题.你目前接触信息的渠道主要是(121人)*77第3题.目前你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79人)*78第4题.你上网最常做的事情是(最多可选4个)*79第5题.你觉得网络的发展对你的生活有没有影响(79人)*80第6题.当你无意中看到反动的宣传文章或讨论时,你一般是(79人)*81第7题.与传统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相比,你觉得网络是(79人)*82第8题.你在网上聊天或发表看法时,是否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79人)*自然辩证法绪论张胜光制作83第9题.你使用不文明语言的动机是(79人)*84第10题.你对现在语音聊天室、论坛、贴吧存在的骂人现象怎么看*85第11题你会相信发布在网上的那些公共信息吗*86第12题.你写博客的主要目的是66人*87第13题.你不写博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9人*88第14题.你对现代网络文化的看法是*89第15题.你觉得自己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规范吗?79人*90第16题.您认为网络文化的主要功能是*91第17题.您最常去的网络社区类型是*92第18题.你参与过网上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吗?60人*93第19题.你参与网上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的原因是*94第20题.你参加网上社会热点问题讨论主要采取哪种渠道?*95第21题.你不参与网上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的原因是:*96二、什么是传播和传播媒介?*97
传播一词是英语communication的汉译,在一般英汉词典中传播还有通信、交流、通讯、传达、交往、交通等意思。关于传播的定义,有代表性的是:
“传播是个人或团体主要通过符号向其他个人或团体传递信息、观念、态度或情感。”
“传播是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98人类传播的四种方式自我(人内)传播。主要指每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如独立思考、内心冲突、自我发泄等人际传播。即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这里包括面对面进行的亲身传播。群体(组织)传播。这是指在社会某一群体范围内,有组织地进行的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传播。这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面对着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大量的、连续的、有目的的信息传播活动。*99大众传播与其他传播方式的显著区别
大众传播与其他传播方式的显著区别是,必须有专门的传播机构(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必须有专职的工作人员(记者、编辑、主持人、节目制作人等),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技术手段(编排、录制、剪辑、合成、印刷等)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处理。毫无疑问,在这四种传播方式中,大众传播是一种辐射面最宽、影响力最大的传播方式。*100传播与传播媒介
无论何种方式的传播,都离不开一定的传播媒介即传播工具。人类传播的历史,就是人类创造和使用传播媒介的历史,也是传播媒介不断从简单到复杂发展的历史。总之,媒介的功能就是延伸人类传播和接收信息的能力。*101传播媒介的五次演进口头传播(口才)文字传播(笔才)印刷传播(作家)电子传播(影视明星)网络传播(网友和版主)*1021、口头传播(口才)
口头传播是人类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传播方式。口头传播以有声语言为媒介。不管语言怎么发展,口头传播始终是人类信息传播的一种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方式。即使在大众传播工具十分发达的现代社会,口头传播仍然是人类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除人际传播依赖于口头传播外,在群体(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中,诸如集会、报告、讲演、广播、电视等,口头传播的运用也非常普遍。“口才”*1032、文字传播(笔才)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语言诞生的几十万年之后,树立起了传播史上的另一个里程碑:文字。文字是社会信息传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字传播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次革命。文字的发展,书写工具和材料的改善以及书籍的出现,使古代传播活动进入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笔才)*1043、印刷传播(作家)
在人类传播史上有两件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智慧,并使炎黄子孙引以为骄傲的创举,那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北宋末年(公元11~12世纪),中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报纸;世界近代最早的定期印刷报纸是德国在1609年出版的《报道与新闻报》。今天,印刷传播仍然是大众传播最主要的方式。(作家)
*1054、电子传播(明星)
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的发明和运用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也是信息传播媒介的第四次伟大的变革。比起印刷传播悠久的历史来说,电子传播的历史十分短暂,广播的发明距今不过80年,而电视只有74年,但是,作为最先进的现代化的电子媒介,广播电视却有着印刷媒介如书籍、报刊所不具备的显著特点。(明星)*1065、网络传播(网友、版主)
如果说人类传播史上的前四次革命即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统归为传统媒体革命,那么网络传播则是从根本意义上对传统媒体的优势整合。它对人类传播所带来的影响,正如韩国21世纪委员会所认为的那样,是“人类文明以来首次遇到的本质上的转换”。(网友、版主)*107传播历史的回眸人类运用有声语言传播,距今已有20万年。人类运用文字传播距今不超过5000年。人类发明并运用印刷传播距今只有1000年。人类进入电子传播的时代只有80年。人类进入网络传播的时代只有不到40年。*108
三、影响第五次“信息革命”
的传播技术1、数字化:并不只是与计算有关2、多媒体:一个多彩的世界3、因特网:走进网络时代*1091、数字化:并不只是与计算有关
数字化技术又称计算机技术,它主要是有关信息的存贮、分析和控制的技术,是当代传播科学技术中最核心的技术。由于它对传统的媒体来说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因而常常被称为“媒体数字革命”。*110
数字化是相对模拟化而言的,我们面对着的世界其实是非常“模拟化”的,就拿广播、电视等媒介来说,其信号原本都是连续变化的,所谓数字化就是将各种模拟信号都变成数字信号,只有两种不连续固定值(1和0)。如果说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原子的话,那么数字信息的“基本粒子”就是比特(bit,二进位数字的缩写)。传统的大众传媒如报纸、杂志、书籍传播的是原子,而新的传播工具传播的,却是比特。比特,作为“信息的DNA”
正迅速取代原子成为人类传播的基本要素。*111
数字化的优点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是,数字信息具有可供数据压缩和纠错的特性,从而带来增加信息存储容量、提高传输速度、改善通信质量、方便信息处理等许多好处。信息时代,也就是电脑时代,所有用于传播的声音、影像和文字都可压缩成比特来传输。在信息时代,媒体世界将改头换面,“大众传媒将被重新定义为发送和接收个人化信息和娱乐的系统”。*112
未来“传送信息的传播业者根本不知道传送出去的比特最终会以何种面目——影像、声音还是印刷品——在接收端出现”。因为“比特离开传播源之后,你可以把它们转换成各种不同的形式,用不同的方法来使用,凭借不同的电脑程序使之个人化,可以存档,也可以不存档”。——这一切都取决于信息的接收者。信息不再被“推给”接收者,相反接收者(或者他们的电脑)将把所需要的信息“拉出来”,并参与到创造信息的活动中。*1132、多媒体:一个多彩的世界
从大众传播转向网络传播的另一重要标志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多媒体”一词,最早出自于一个名叫平克·弗洛伊德的美国摇滚歌星,他在自己的音乐录像中加入了多种变幻的背景音乐影像,使观众有多种感受。人们把这种新鲜玩意儿称为“多媒体”。后来,多媒体演变成了信息行业的一个专用名词,它在不同的领域里有不同的含义。*114
所谓多媒体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声音、图形、静态图像、视频动态图像、动画等多媒体综合一体化,使之建立起逻辑连接,并能对它们获取、压缩、编码、编辑、加工处理、存储和展示。换句形象的话说,也就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把过去需要通过不同“通道”的文字、图形、声音、图像等信息在同一通道上进行处理。*115
如果以往的文字信息通道假设是人行道、声音信息通道假设是自行车道、图像信息通道假设是汽车道,而现在让这些信息通道都合到了多媒体这条高速公路上。*116多媒体技术的特征:一是集成性。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不同的媒体信息,如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有机地进行同步组合,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多媒体信息。二是实时性。即多媒体技术在信息的处理和传递方面具有很强的时间性。三是交互性。多媒体技术甚至可以通过摄像机把用户本身介入到屏幕中去,实现双向互动。*117
同传统的媒介相比较,多媒体传播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的贮存和提取。对接受者而言,广播电视媒介基本不具有贮存功能,印刷媒介具有有限的贮存功能,而多媒体则具有无限的贮存功能。在信息提取方面,印刷媒介和广播电视媒介都不具有提取功能,只有多媒体能帮助人们随心所欲地提取所需用的信息。多媒体中的信息提取主要是通过“超媒体”来实现的。*118
由于多媒体集中了所有传统媒介的长处,又具备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而被视为传播媒介未来发展的方向而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各种大众传媒已经出现向多媒体整合的趋势。现在通过电脑和网络不仅可以看到电子图书、电子报刊,还可以听到高保真的音乐和看到高清晰度的电视。多媒体使我们随心所欲地从一种媒介转换到另一种媒介*1193、因特网:走进网络时代1969年是人类传播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这一年,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与此同时,世界上大约有47个国家近10亿人通过通讯卫星的转播,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离我们万英里以外的宇航员登月的实况转播。这次实况转播,使人们惊叹科技的造化,也确立了电视在大众传播中的霸主地位。*120
同一年,同在美国,同样在传播领域,也发生了一件日后将改变世界的大事:1969年9月2日,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克莱恩洛克教授的实验室里,克莱恩洛克和他的学生用一根15英尺长的灰色电缆将两台庞大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让一串串毫无意义的测试数据静静地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这一天标记着世界第一个日后成为互联网主干的计算机网络的诞生。而当时此事却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21
自1963年起就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教授的克莱恩洛克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我们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具有任何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当时我们甚至没有找一台照相机来拍照。”*122“第四媒体”
有研究者对每一种电子传播媒介从它投入商用到达到5000万户所花费的时间作了一番比较后得出结论: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5年,而因特网仅用了5年。因特网诞生前的计算机网络,一直是作为一个在国防、科技、教育领域内使用的内部通信交流工具而存在的。而因特网出现后很快地“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被越来越多的人掌握的新的传播媒介。*1232019年的法国世界杯赛、克林顿绯闻案,互联网以其特有的交互性,第一次获得了压倒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受众,确立了“第四媒体”的地位。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于2019年5月举行的年会上正式提出了第四媒体的概念。*124信息高速公路
“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这是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的名言。互联网的发展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提供了技术准备。
“信息高速公路”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3年提出。同年,美国政府制定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国不仅已经开始着手建设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而且正积极与全球的因特网接轨。*125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126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最早于2019年提出,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2019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19: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127
在浦东国际机场围栏的外有一道无形的网,这个网由埋设在地下的传感器组成,这些传感器不仅能够分辨出是人还是动物在靠近栅栏,而且能够精确地进行定位,一旦有人靠近栅栏,系统就会自动发出善意提醒。*128
记者刚刚接近浦东国际机场的围栏时,栏杆上的高音喇叭就提醒记者迅速离开。浦东国际机场周界防入侵项目高级项目经理谭小军:“这是个预警区,在预警区里人走动的话,它那边就会通知你,友善的提醒你,这个是禁区,你不要进来。”原来在机场围栏的外面有一道无形的网,这个网由埋设在地下的传感器组成,这些传感器不仅能够分辨出是人还是动物在靠近栅栏,而且能够精确地进行定位,一旦有人靠近栅栏,系统就会自动发出善意提醒。如果来者不听警告,继续靠近栅栏,那么第二道防线就会报警。物联网实例*129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刘海涛:“这个系统应用以后,它最大特点在什么地方,它能告诉你目标是什么,在哪里、干什么,那么再报警,它不仅是识别目标是什么,同时识别出你的行为方式,你比如说接近栅栏的时候,你是人还是车辆,那么我能知道你是人在爬栅栏,还是风在吹栅栏,还是鸟停在上面的晃动,把它加以区分。”*130
物联网时代的冰箱、彩电,都可以用手机控制,就连超市里的一块羊肉,也会被手机轻轻一扫之后,报上自家出自哪只绵羊的哪个部位,生前吃过那些草、喝过哪儿的水。业内专家表示,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TheInternetof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可以说,物联网描绘的是充满智能化的世界。在物联网的世界里,物物相连、天罗地网。*131四、网络传播带来的
传播方式变革1、网络传播的方式:“点对点”的回归2、网络传播的过程:从单向到双向3、网络传播的受传者:分化了的“大众”*132
网络传播是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它汇集了人类传播史上出现过的所有传播方式,既有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也有大众传播。各种传统的传播方式在网络中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经过整合而互相渗透、包容、转化,形成新的传播方式。网络传播是对各种传统传播方式的整合*133因特网的传播方式1、个人对个人的异步传播,例如电子邮件;2、多人对多人的异步传播,例如电子公告牌;3、个人对个人,或对不确定的多人(包括团体)对多人的同步传播,例如在线闲谈;4、个人、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多人的异步传播,例如各种搜索接收信息的活动。*1341、“点对点”传播方式的回归
网络传播实现了个人传播即“点对点”传播方式的回归,传播再次成为个人化的传播。但这种回归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简单重复,而是沿着人际传播点对点——群体传播、大众传播面对面——网络传播点对点的否定之否定道路的螺旋型上升,是一种更高级、更完善的个人化传播,是利用先进的传播媒介,超越时空限制的个人化传播。*135新型点对点传播方式的特征1、传播者和受传者意义互换。传播者不再仅仅是专业化的媒介或者是被规范的群体和组织,它可以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受传者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传播者也可以从受传者那里接受信息,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身份开始模糊。*1362、受传者的地位增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场地租赁安全协议书与场地设备租赁合同
- 内容创作与编辑服务合同
- 应用文写作(2022-2023-1)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便携式数字地震仪合作协议书
- 2024年铜基记忆合金材料项目合作计划书
- 一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周记10篇
- 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二单元《位置》单元测试
- Unit 9 Section B (Writing)课堂测试试卷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Tambjamine-LY2-生命科学试剂-MCE
- Sudan-I-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新人成功起步(模板)课件
- 加油站营销技巧培训课件
- 酒店卫生管理档案
- 智慧社区建设总体介绍课件
- 快乐运动健康成长主题班会
- 颜真卿书法艺术 完整版课件
- SPECTRO直读光谱仪使用课件
- 2021年盘锦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小学道德与法治 五年级上册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教学设计
- 国开作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形考任务4:撰写课程学习总结(第1-9章权重25%)参考882
- 晕厥护理查房(与“晕厥”相关共28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