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报不可有兵争不可无政争_第1页
《人民日报》报不可有兵争不可无政争_第2页
《人民日报》报不可有兵争不可无政争_第3页
《人民日报》报不可有兵争不可无政争_第4页
《人民日报》报不可有兵争不可无政争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日报》报不可有兵争,不可无政争

20世纪30年代初,中华民族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日本东部强大邻居的侵略威胁。在九一八事变前后时局剧变的重大时刻,如何应对这个挑战,这对于《大公报》这样一家民间报纸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考验。作为中国北方舆论重镇,发行量超三万份的《大公报》,在被誉为“中国新闻界第一支笔”的张季鸾等的主持下,以文章报国之志及对日本问题的敏锐卓识,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奋勇捍卫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走在中国人民反侵略宣传前列,以如椽之笔,写报业春秋。一、满蒙非支那—呼吁国人提高警惕日本的所谓“大陆政策”,就是以武力征服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东亚大陆。当它用铁与血巩固了在中国台湾、朝鲜的殖民统治后,即将侵略矛头指向了我国东北即所谓“满蒙”地区。从1931年春起,日本大大加快了侵略步伐,制定作战计划,增兵朝鲜,任命新的关东军司令官、朝鲜总督和满铁总裁等等。可是,当时统治中国的国民党新军阀对迫在眉睫的亡国大祸视而不见,犹热衷于窝里斗,中原大战硝烟未散,又发生了“宁粤对立”,酝酿着一场新的厮杀。对此,《大公报》主持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发表社评呼吁“不可有兵争,不可无政争”1。为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对外,引向东北,《大公报》又发表了《东北对外关系之前途》的社评。社评指出:“近来日本各报,记载所谓‘满蒙’政策,甚为热闹,颇似田中内阁时代,各报之宣传‘召集东方会议,高呼积极政策’。而一方面,内田总裁满铁,发挥外交智能。一方面,宇垣总督朝鲜,完成增兵计划。外交军事,布置周到,使人觉其办法似转较田中时代更为切实。”因此,社评明确要求中国的“中央与地方政府注意”,“速为相机因应之筹划,最好恢复边防大员,多驻军队,随时镇慑”2。可惜的是,这一及时而重要建议并未被国民党当权者们采纳。近代日本是靠对外侵略,特别是侵略中国发家致富的,所以日本军国主义盛行,日本军队里的少壮派青年军官凶残好战,野心勃勃,在他们眼里,中国已是“假死状态”,注定要成为日本侵略的对象。为使国人认清敌人的凶残面目,《大公报》发表了《日本军人的满蒙观》,该文全文翻译并连载了日本参谋本部中国课课长重藤千秋大佐于1931年6月在朝鲜龙山支那事情演讲会上的《演讲词》。重藤千秋说,日本人口密集度大,而且每年还在增加“百万之数”,所以日本要“口唱和平”,而“以武力开拓国家运命”。往哪去开拓日本的生存空间呢?他说:“打开世界地图,索其可以求活路之地,其为与日本有历史及地理关系之中国,尤其满蒙方面,乃无论如何不能否认者。”重藤千秋在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进行了一番装模作样的“考察”后,信口雌黄地说“满蒙非支那领土”3。这和《田中奏折》中的口径完全一致。其狼子野心正如《田中奏折》所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4可见,侵略“满蒙”已成为日本继续对外扩张征服的中心环节。二、合作作品报道了日本并“被净化”的生活方式1931年9月18日晚10点多钟,日本关东军自己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附近一小段路轨,后续列车安然通过,尽管如此,日军仍按原先设计,诬为中国军队所为,在现场指挥和监督爆炸的关东军大尉今田新太郎立刻挥舞军刀,率队向北大营冲击,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当时电话一度中断,消息不明确,故《大公报》在19日三版左下角发布了一个不到一百字的“最后消息”,称“昨夜11时许,有某国兵在沈阳演习夜战,城内炮声突起,居民颇不安”。这是国内对九一八事变的最早报道。19日早晨7时,张学良在北平协和医院单独接见了《大公报》记者胡政之的采访。20日,《大公报》在要闻版第三版头条报道:日军于昨晨突占沈阳,同时占领长春营口安东,同版还发表了《张学良对本报记者的谈话》。《谈话》驳斥了日本侵略者栽赃中国军队挑衅的无耻谰言。在“冤哉国殇”的标题下,有日军占领长春宽城子,中国军队死二百多人伤无数,二道沟也死了二百多中国兵的消息。21日,《大公报》发表有《沈阳被占惨状》一文,该文据逃到天津的难民说,19日凌晨,沈阳市民在睡梦中被日军的枪炮声惊醒,日军进城后见人便杀,沈阳市民死伤四五百人,另外中国警察也死了八九十名。狡猾的日寇一方面派领事访南京外交部,声称“不扩大”以麻痹中国5,同时在国际联盟宣称日军“已渐次回归原驻地”6,以欺骗世界,而实际上,日军却趁机大肆攻占战略要地!几天内就占据了中国辽宁吉林两省的重要城镇和据点。在日军占领地,真是人间地狱。《大公报》报道了中外记者团一行19人在沈阳、新民、皇姑屯的亲眼所见证,日寇断绝交通、随意杀人,大肆抢劫公私财物及用飞机上的机关枪扫射中国平民,犯下了滔天罪行7。《大公报》不仅用大量文字报道侵略者的罪行,从9月26日—28日,《大公报》在第四版连载了三组共7张“日军占沈阳写真”。即:1.被日军占领之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2.沈阳兵工厂前之难民;3.沈阳总商会前被俘之中国兵士;4.高悬日旗之北大营;5.被日军占领之张副司令私邸;6.日军守备大东门,门旁贴有“除日本军队外,禁止出入,擅自进入者,射杀勿看”告示;7.东三省官银号大金库被占,库门贴有“日军占领,犯者死刑”封条。29日,《大公报》又发表了“日军占宽城子写真”一组两张。上图为“中国兵营前死亡之中国兵士”,下图为“中国兵营前被俘之中国兵,左方有表示不战之白旗”。10月1日,《大公报》又发表了“日军占吉林写真”一组两张,上图为“吉垣新开门之日军哨兵”,下图为“吉林东大营所缴之中国军械”。这些图片,既是控诉,同时又带给人们以震憾,以愤怒,以思索。1931年11月初,日寇又把魔爪伸向北满黑龙江省,对此,《大公报》发表了《黑龙江与日本何干?》的社评,指出,日军侵略我辽吉两省还有其“唯一藉口者,不外夫维持条约上权利耳”,现在又入侵我黑龙江,“无丝毫理由”8。至此,《大公报》撕去了日寇最后一块遮羞布,使侵略者赤裸裸地暴露了其狰狞面目。三、对“不抵抗”的态度不抵抗主义的始作俑者是蒋介石,这不仅有丰富的史料作证,而且从蒋介石的为人道德看,只有他才会这样做,因为他所奉行的准则向来是:私家利益大于党派利益,党派利益大于国家民族利益。另外,也只有他才能这样做,事实上他就是这样做的。至于张学良晚年所说的“没想到……”恐怕不可信,难道他不是最早见到《田中奏折》的中国人吗?难道他没有看到《大公报》的警告吗?不抵抗的结果,东北军劲旅王以哲第七旅近万人竟被日军区区500人赶出北大营,日军仅以死2人伤22人的代价打死中国兵320多人,打伤20多人。仅一万多人的日军在数天内驱散了二十多万东北军,使辽吉两省尽失重地,反之,马占山孤军江桥抗战半月,以简陋武器与强敌对抗,虽然付出1100人伤亡的代价,日军也同样伤亡了1100多人。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沈阳,全国最大的兵工厂落入日军手中,那儿有长短枪十万支、机枪二千五百挺、各种炮三千门及大量弹药均成日军战利品,此外还有二百多架飞机及大量物资、器械、银行金库等等均换了主人,一夜之间,在沈阳就损失了十八亿元之多!1931年9月22日上午,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党员大会上说,我们要“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9。尽管不抵抗是来自国民党最高当局,《大公报》还是表示了自己的强烈不满,说:“中国年费一两万万,养兵百余万,一旦祸作,数日而失两省,而称曰不抵抗,曰镇静,而以诉诸国际联盟与不战公约为目前唯一之表现,此在中国本身,可谓愚钝无聊,无以复加者矣。”针对国联所谓中日双方退兵的决议,《大公报》说:“双方退兵之语,本极可笑,凡日军欲占之地,华军无不退,退不及者,辄遭俘杀。一退再退,已失其两省,遗其二千万人民,不能保护。试问再如何退?华军不得居本国,岂可退往星球乎?”10《大公报》还把《国联盟约(节选)》、《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刊登出来,并对国际联盟、《非战公约》、《九国公约》的性质、作用进行了较为公正适当的评价。《大公报》指出:“国联组织,本来仅有国际道义的权威,原无强制执行的实力。”它最多不过使冥顽不灵的侵略者“稍稍顾虑”,“过此更有奢望,是为不明国际之地位,且轻视自己国家之独立性,此大不可也。”至于《非战公约》,《大公报》指出它“尤无丝毫强制力”,而《九国公约》也只能“发生道义上的警告作用,过此强度,谁能为他国更负责任?”11《大公报》还及时开辟了“读者论坛”让读者们自由评论,许多读者都对“不抵抗”表示强烈反对。有位读者说:“中国解决外患的方法,就是尽量来道苦国联,乞国联的同情,在旁替说几句壮胆话。实际上这种计划太幼稚了,因为所谓国联也者,还不是几个强国的侵略工具,他们压根儿就赞成弱肉强食,焉能愿意说他们所不愿意说的话呢?所以乞怜国联的结果,也不过得人家睥睨的一声冷笑而已,外交当局们,还是另谋他途吧!”12《大公报》发表了一个署名“汉”的文章,对“不抵抗主义”进行了一番有趣的调侃和严厉的督责。汉说,“无抵抗”,是一种“主义”,一种“态度”,或一种“手段”。在“本无抵抗能力或预备”者也可以是一种“出路”。有“智略”派的无抵抗,中国的老子近之。有“感化”派的无抵抗,印度之甘地是也。其性质皆不纯属消极,而事实上“根本就不预备何等抵抗之工具,所以,能完成其整个的意义”。汉说,中国二三十年来,各门各户各派各口岸,自外买进之“工具”,以千万亿计,不能说不预备,自己家里的战争,倒、打不能说无能力,然而一有外祸则委之“无抵抗”。“无抵抗”在低能者诚然可以认为较有意义,所不解者平日之预备,徒然劳民伤财,反而授人以柄。最后,汉说,往者已矣,只希望现在“一切的”手有“工具”惯闹“家务”者,想一想各自的将来,决不可重蹈“资寇兵而赉盗粮”的覆辙13。四、军事科学考察未收从1931年12月4日开始,《大公报》连载熊佛西编写的三幕话剧《卧薪尝胆》,并特意安排在二、三版的重要位置,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国人学习中国古代越王勾践君臣卧薪尝胆的精神,报国仇,雪国耻。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张季鸾、胡政之召集全体编辑开会,会上张季鸾宣布了他们商定的编辑大计是明耻教战14。所谓“明耻”就是由张季鸾得意门生王芸生编辑1871———1931间的中日关系史,把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侵华史实原原本本整理出来,向国人介绍,使大家能够明了这些国耻的由来。1932年1月11日,《大公报》在第三版正式推出“本报特辑”,即《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开头是:“从同治十年中日始订条约到民国廿年九一八新祸,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国耻认明,国难可救!”每天一辑,连载数百辑,是《大公报》史上连载时间最长的著作。1932年4月底,《大公报》将已发表的《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数十辑结集成书,出版第一卷一万册,结果在预订中竟超过一半,于是当即决定再版一万册,当年10月又出第三版,一时洛阳纸贵!《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一面在《大公报》连载,一面又陆续隔一段时间结集出书。第二卷(1932年7月1日)、第三卷(1932年8月30日)、第四卷(1932年11月16日)、第五卷(1933年5月1日)、第六卷(1933年8月10日)、第七卷(1934年5月4日)共二百余万字。一二三四卷出版后,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蒋廷黻教授作了高度评价。他对前三卷的评价是:“搜罗史料之勤及选择史料之精,实在令人佩服之至。各章节的介绍词及衔接词,除爱国心太显露外,大都极有斟酌。我们倘记得中国外交史的科学研究尚在起始之期,我们不能不承认,‘中国与日本’为上等佳作。”他对第四卷的评价是:“这一卷的体载完全与前三卷相同。其叙事之有条理及立论之精确,比前三卷,只有过而无不及。在四卷之中,第四卷没有问题,是最有价值的。”151980年,我国著名近代史研究专家刘大年说:“《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从第一卷出书到现在,时间过去了近五十年,仍有修订再版的必要,说明它自身有足以流传下去的生命力。这是最好、最有力的评价。分别来说,第一,此书在当时动员抗日斗争的舆论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明显的。虽有若干缺陷,并没有妨害它激发读者的爱国思想、民族感情。第二,它是那个时代的一部代表作。无论从思想、风格来说,都是这样。”16所谓“教战”就是在《大公报》开辟《军事周刊》,请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先生主持该刊。1932年1月8日,《军事周刊》正式创刊,到第六十期改为双周刊、第七十四期恢复周刊,到第八十九期停刊。位置版面前半期安排在星期五第八版,后半期在星期六第十一版,版面有时占三分之二版,有时为整版。在创刊号《本刊的旨趣》中说,军事,“当然是国民必须努力的一个方面”,“我们这个周刊,就是想讨论研究关系军事的一些问题。介绍各国的情形,讨论本国的建设”,使“各界人士,很容易得到军事常识,感觉国防的必要,好一齐向光明的出路迈进”。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满足国人对日本军备情况的了解,《军事周刊》广泛介绍世界各大强国美、苏、英、德、法、意等国家军备状况的同时,尤其着力介绍日本的军备状况,第十期、第十一期均为日本军备专号。第十期的开头语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寇入已深!国民速醒!接着以整版来介绍日本的人口与兵役制度,日本陆军的沿革及兵力,日本陆军编制系统及装备情况、军费情况17。第十一期介绍了日本海军的历史沿革,日本海军的实力及日本各舰艇实力,包括日本各主力舰的吨位、航速和火力18。第六十期,主要介绍日本空军实力,介绍日本陆军航空部队、海军航空部队、日本现有空军飞机架数、性能及日本正在秘密研制重型轰炸飞机的情况。《军事周刊》非常重视中国的军事改革,主张裁去冗兵一半,实行精兵主义,发展国防交通,认为这是“中国存亡关键”19。关于建设国防中心区问题,即在未来强敌进攻时为坚持长期抗战,在我方军事内线内,具有有险可守,军事交通便利,经济上有一定的支持条件,便于安置中国的政权中心和军事指挥中心,进行政治动员等等,应有预先的谋划和建设的重心地区。当时有东南中心说,西南中心说,西北中心说,洛阳中心说,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