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安装施工方法_第1页
仪表安装施工方法_第2页
仪表安装施工方法_第3页
仪表安装施工方法_第4页
仪表安装施工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仪表安装施工办法1普通规定1.1仪表设备、主材经校验标定合格,报验已经同意,现场含有安装条件。1.2仪表校验应在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或有良好的工作照明的室内进行,尽量避免高温、潮湿、强腐蚀、强电磁及温度变化激烈、震动较大的场合。校验用原则仪器、仪表应含有有效的鉴定合格证书,其基本误差的绝对值不适宜超出被测仪表基本误差绝对值的1/3。1.3安装材料严格按照设计图纸选用,管件压力等级、垫片型号、螺纹制式、介质温度、压力、腐蚀性影响必须认真核对,形成统计。1.4用于批示的仪表普通距地面1.2-1.5米为宜,其它仪表应符合具体规定。1.5需要脱脂的仪表应先进行脱脂,待脱脂检查合格后再进行安装。1.6仪表检定必须获得含有社会法定公证效力的计量检定(测试)证书。2校验2.1热偶(阻)、双金属温度计、压力仪表、孔板、流量仪表等计量仪表需经业主委托送至省技术监督局授权的法定计量检定单位进行标定。2.2调节阀要进行气密和耐压强度实验(1)气密实验:将0.1MPa的仪表风输入薄膜气室切断气源后5分钟内,气室压力不得下降。(2)耐压强度实验:在阀门全开状态下用干净水进行,实验压力为调节阀公称压力的1.5倍,全部在工作中承受压力的阀腔应同时承压不少于3分钟,且不应有可见的泄漏现象。2.3差压液位变送器校验时应水平放置,零点校验时应使正压室通大气,其它各点校验时用压力发生器向正压室输入对应压力信号。带正负迁移的差压变送器应先进行零点和量程校验,然后进行迁移量校验,正迁移在正压室加迁移量所对应压力使输出为0%,负迁移在负压室加迁移量所对应压力使输出为0%。2.4浮筒液位变送器宜用水校法校验。校验时应确保零点液面精确,输出和输入信号应按介质密度进行换算。当测量介质的密度不大于1g/cm3时,应将各测量点的液面按下式换算成水的液面:hs=hjρj/ρs式中:hs、hj---分别为介质和水的液面(mm);ρs、ρj---分别为介质和水的密度(g/cm3)。当测量两种介质的界面时,密度应定于两介质的密度差处,零点和上限水位分别按下式计算:零点水位高度:hs=HρQ/ρs满度水位高度:hs=HρZ/ρs水位变化范畴:Δhs=H(ρZ-ρQ)/ρs式中:ρZ---重介质密度;ρQ---轻介质密度;H----最大液位。2.5音叉物位开关检查时,将音叉股向上放置,通电后用手指按压音叉端部强迫停振,输出继电器应动作。2.6智能变送器。采用智能编程器对其进行检查和组态,具体办法以下:(1)为变送器供24VDC电源,连接变送器和编程器,打开编程器电源,这时编程器进行自检,然后检查编程器和变送器的通讯状态。(2)选择“save”保存变送器的出厂组态信息到编程器的寄存器,避免因误操作丢失数据。(3)检查变送器的组态参数:公称单位、输入输出方式、测量上限和下限、阻尼时间、位号等组态参数,如果制造厂已经组态完毕,则检查无误后退出,如果制造厂没有组态,必须按照仪表规格书进行组态。(4)选择零点回路测试,查看输出与否为4mA,选择满量程回路测试,查看输出与否为20mA。(5)检查合格后,做好组态参数统计。(6)采用压力校验设备DPI610PC,为变送器输入压力信号进行精度校验。办法为按照仪表量程,分别输入满量程压力信号的0%、25%、50%、75%、100%,检查其精度和敏捷度。2.7浮球液位开关检查时,应用手平缓操作平衡杆或浮球,使其上下移动,带动瓷缸使微动开关动作。2.8浮球液位计、多个阀门必须进行打压和性能实验。2.9流量计精度在1.5以上必须送黑龙江省石化计量检定站检定,精度在2.0下列可根据阐明书进行校验。2.10玻璃板液位计必须进行泄露性实验和打压测试。2.11分析仪表安装完毕后由厂家协助校验。2.12可燃气体、火灾报警器安装完毕后由大庆远东消防设施检测公司进行测试。2.13其它仪表可根据阐明书进行校验。3施工工艺仪表安装应当严格按照仪表安装图进行,当设计无明确规定时,应当按下述规定进行。1温度仪表△温度仪表必须安装在能精确反映介质温度的位置。△安装在工艺管道上的测温元件应与管道中心线垂直或倾斜45度,插深应符合设计规定或处在管道中心,插入方向宜与被测介质逆向或垂直,工艺管道公称直径不大于80毫米时可安装在弯头处或加扩大管。△双金属温度计安装时,刻度盘面应便于观察。△安装在含固体颗粒介质中的测温元件,应采用防磨损保护方法。△测温元件用接头应与测温元件螺纹相匹配。2压力仪表△压力仪表不适宜安装在震动较大的设备和管线上。△被测介质压力波动较大时,压力仪表应采用缓冲方法。△在安装测量低压的压力表时,应避免液柱对测量引发的误差,应尽量使仪表与取压点处在同一高度。测量高压的压力表安装在操作岗位附近时,宜距地面1.8米以上或在仪表正面加保护罩。△压力取源部件应安装在介质流束稳定的地方;当与温度仪表安装在同一管线上时,应位于温度仪表的上游。△压力取源部件的端部不应超出工艺设备或管道的内壁。3流量仪表(1)孔板安装△孔板、喷嘴和文丘里管上、下游直管段应符合《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的规定。△孔板的锐边或喷嘴曲面侧应迎着被测介质的流向;△在水平和倾斜的工艺管道上安装的孔板或喷嘴,若有排泄孔时,排泄孔的位置对液体介质应在正上方,对气体及蒸汽介质应在正下方。●孔板采使用方法兰取压时,应确保上、下游取压孔的轴线相距孔板上、下游表面为25.4±0.8mm。△垫片的内径不应不大于工艺管道的内径。(2)差压流量测量变送器安装位置和引压管应满足下列规定:△介质为气体时,变送器应高于取压点安装,引压管的水平段应向取压点方向倾斜,坡度为1:10~1:100;△介质为液体时,变送器应低于取压点安装,引压管的水平段应向变送器方向倾斜,坡度为1:10~1:100;△介质为蒸汽时,变送器应低于取压点安装,引压管的水平段应向变送器方向倾斜,坡度为1:10~1:100;△当不能满足上述规定时,应在引压管最低处安装集液罐或在最高处安装集气罐。△两导压管应在同一高度,若有伴热,伴热量应相等。△测量蒸汽流量时,应安装两只平衡容器。平衡容器安装时,必须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平衡容器入口管水平偏差不得超出2mm;△垂直管道上的流量导压管敷设方式见图15-12。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介质为液体时,负压管应向下倾斜;b)介质为蒸汽时,正压管向下倾斜;(3)靶式流量计安装:△靶式流量计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其直管段应符合仪表阐明书的规定或设计规定。△靶式流量计的靶板中心应安装在管道中心轴线上,并与轴线垂直,靶面应迎着介质流向。△靶式流量计应垂直安装在管道上。(4)质量流量计安装:△质量流量计的流向应与介质流向相似,流量计在水平管线上安装时,矩形箱体管或U型箱体应处在垂直平面内。介质为气体时,箱体管应处在工艺管道上方,介质为液体时,箱体管应处在管道下方,表体应固定在金属支架上。当在垂直管道上安装时,介质流向应由下向上,流量计后应能保持一定背压。△质量流量计安装在振动的管道上时,应采用方法消除振动的影响。△质量流量计不应承受管道应力,必要时应加支撑。(5)电磁流量计的安装△电磁流量计在垂直管道上安装时介质应自下而上流动,上游直管段应不不大于5倍管道内径,下游直管段可为2--3倍管道内径。△电磁流量计在水平管道上安装时两个电极应位于水平方向,以免电极被沉淀物覆盖而影响测量精度。△电磁流量计安装完应用导体将表体法兰和管道法兰连在一起,以使被测介质、流量计和管道三者同电位,并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应不不不大于10Ω。△变送器与转换器之间的信号线必须采用专用屏蔽导线,并应单独穿在接地钢管内,严禁信号线与电源线穿在同一钢管内。(5)转子流量计安装△转子流量计表体必须垂直安装,垂直度允许偏差为2/1000。△介质流向为由下向上流动,上游直管段应不不大于5倍管道内径。△为了避免转子下部的导向杆拆装时被碰弯,金属转子流量计下面不应有能够和仪表同时拆装的直管段。(6)涡轮流量计安装△涡轮流量计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上游直管段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涡轮流量计应安装在无振动的水平管道上。△涡轮流量计的上游应安装过滤器,当与温度和压力仪表安装在同一管道时,测压点应在其下游侧5—5.5D的位置,测温点应在其下游侧6—8D的位置。4物位仪表(1)玻璃板液面计安装玻璃板液面计应安装在便于观察和检修拆卸的位置,如果和浮筒液面计并用,安装时应使两者的液位批示同时处在便于观察的方向。液面计安装应垂直,其垂直度允许偏差为5/1000。(2)浮筒液面计安装△浮筒液面计安装前应检查设备上的安装法兰的法兰间距和垂直度,两法兰面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垂直度允许误差为2/1000。△浮筒液面计的表头应位于便于观察和维护的方位。(3)差压液面变送器安装△差压液面变送器安装高度应不高于液面下部取压口,但是双法兰式差压变送器可不受此限制。△双法兰式液位变送器毛细管敷设时应加保护方法,弯曲半径应不不大于50毫米,安装地点的环境温度变化不得过大,否则应采用隔热方法。(4)雷达液位计安装△雷达液位计安装时,其法兰面应平行于被测液面,探测器及保护管应按设计和制造厂规定进行安装,普通插入罐体3~5厘米。△雷达液面计的天线必须伸出容器上的安装接管,必要时使用天线延长器。△针状天线的安装接管直径和长度应符合阐明书规定。△天线轴心与罐壁的安装距离应应符合阐明书规定。△雷达液面计不要安装在容器中心或人孔中心,以防多重反射;不要安装在下部有干扰物体的地方,以防干扰反射。(5)料位计安装△料位计的探测器应安装在便于维修位置,并应远离下落物料或加保护罩。探测器与转换器之间的接线应采用屏蔽导线。△音叉料位计水平安装时应使两个差股水平放置,电缆出口应位于下方。△安装位置应符合工艺料位极限位置的规定,同时考虑到物料的安息角和进料口位置,避免进料速度的直接冲击,也要避免装在料位变化极小的死角中。△若不可避免落料的影响,可在音叉上部焊一角铁保护檐,保护檐有效宽度应不不大于叉端宽度(建议不不大于45mm),其长度应不不大于音叉伸进容器内的长度,焊接位置应比叉股安装孔高出大概100mm。5调节阀安装△调节阀安装应垂直,底座离地面应不不大于200毫米,阀体周边应有足够空间便于维护。△带定位器的调节阀,应将定位器固定在调节阀支架上,并便于操作维修,定位器的反馈连杆与调节阀连杆应紧密牢固。△调节阀安装方向应与工艺管道介质流向一致。6在线分析仪表安装技术方案(1)分析仪表取样点的位置应根据设计规定设在无层流、无涡流、无空气渗入、无化学反映过程的位置。(2)分析仪表取样系统安装时,应检查样品的除尘、除湿、减压以及对有害和干扰成分的解决系统与否完善。(3)分析尾气回收和样品回收应符合设计规定。(4)大型分析仪表应在厂家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安装。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方案7.1普通规定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施工应按设计图纸进行,不得随意更改。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前应当含有设备布置平面图、接线图、安装图、系统图及其它必要的技术文献。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竣工时,施工单位应当提交下列文献:△竣工图;△设计变更文字统计;△施工统计(涉及隐蔽工程统计);△竣工统计(涉及绝缘电阻、接地电阻的测试统计)△竣工报告7.2施工办法1)布线a)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布线,应符合现行国标《电器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b)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布线时,应根据现行国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对导线的种类、电压等级进行检查。c)在管内或线槽内的穿线,应当在建筑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穿线前应当将管内或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去除干净。d)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孔内。e)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f)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合管路的管口和管子连接处,均应做密封解决。g)管路超出下列长度时,应在便于接线处装设接线盒:△管子长度每超出45米,无弯曲时。△管子长度每超出30米,有一种弯曲时;△管子长度每超出20米,有两个弯曲时;△管子长度每超出12米,有两三个弯曲时;h)管子入盒时,盒外侧应套锁紧螺母,内侧应加护口,在吊顶内敷设时,盒的内外侧均应套锁母。i)管线通过建筑物的变形缝时,应采用赔偿方法,导线跨越变形逢的两侧应固定并留有余量。j)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导线敷设后,应对每回路的导线用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应不大于20兆欧。2)火灾探测器的安装a)点形火灾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不大于0.5米;△探测器周边0.5米内,不应有遮挡物;△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不大于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不大于0.5;△在宽度不大于3米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立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出10米;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出15米;探测器距墙的距离,不应不不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二分之一。△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不不大于45°b)线型火灾探测器和可燃气体探测器等有特殊安装规定的探测器,应符合现行有关国标的规定.c)探测器的底座应固定牢固,其导线连接必须可靠压接。当采用焊接时,不得使用带有腐蚀性的焊剂。d)探测器的“+”线应为红色,“-”线应为蓝色,其它线应根据不同用途加以分辨。但同一工程中相似用途的导线颜色应一致。e)探测器底座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不大于15厘米的余量,入端处应有明显标志。f)探测器底座的穿线孔宜封堵,安装完毕的探测器底座应采用保护方法。g)探测器确实认灯,应面对便于人员观察的重要入口方向。h)探测器在即将调试时方可安装,在安装前应妥善保管,并应采用防尘、防潮、防腐蚀方法。3)手动火灾报警按扭的安装a)手动火灾报警按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