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俞穴治疗小儿哮喘外感风寒_第1页
背俞穴治疗小儿哮喘外感风寒_第2页
背俞穴治疗小儿哮喘外感风寒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背俞穴治疗小儿哮喘外感风寒

14经中的特定穴位背玉穴是针灸中常用的穴位之一。最早见于《灵枢·背腧》篇,其曰:“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肝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背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现在针灸学所说的背俞穴,是以脏腑命名的十二个,即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已成为针灸临床上重要而常用的特定穴。笔者在多年的针灸临床实践中,应用背俞穴或以背俞穴为主治疗脏腑病,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整理介绍如下:1已结已由三和三治三治,且因感冒风气用病刘某某,男,35岁。1995年3月14日就诊。因受寒而引起喉痒、咳嗽,已有2天。现痰液稀薄色白,量不多,无畏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紧。诊断为咳嗽(外感风寒)。治宜宣肺止咳。取穴肺俞,针刺用泻法,施术后留针30min,出针后在肺俞穴再拔火罐,留罐10min。每日1次。经治疗2次,咳止病愈。按:肺合皮毛,肺卫受风寒之邪侵袭,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导致咳嗽。针刺肺俞施用泻法并结合拔火罐,以达到宣肺解表祛寒的作用,使肺气通调、清肃有权,肺之功能得以恢复,咳自速愈。2肺认治感冒—哮喘邓某某,男,56岁。1999年3月2日就诊。昨日起咳嗽,咯吐稀痰,胸闷。现呼吸急促,喉间有哮鸣声,苔薄白,脉浮紧。既往有哮喘病史,受寒即复发。诊断为哮喘(风寒实证)。治宜宣肺平喘、温肺化痰止咳。取穴肺俞,采用温针灸,留针30min,同时配合艾灸膻中穴,每日1次。经治疗2次,病情明显好转;治疗4次,诸症状消失,病愈。经随访至今,未复发。按:风寒外邪袭肺,使肺经蕴伏之痰饮阻塞气道,肺气升降失调,发为哮喘。肺俞穴属足太阳经而位近肺脏,有宣肺祛风之效。采取温针灸肺俞穴,可加强宣肺平喘、温肺化痰止咳之效果。膻中穴为气之会穴,灸之能起到顺气化痰的作用。二穴合用提高疗效,使病速愈。3中阳素虚,内寒而发病陈某某,男,40岁。1995年5月20日就诊。胃脘隐痛已2天。现泛吐清水,喜暖恶寒,按之痛减,神疲乏力,苔白,脉弱。诊断为胃痛(脾胃虚寒)。治宜温胃健脾、祛寒止痛。取穴胃俞、脾俞,针刺用补法,留针30min,出针后再艾灸这两个穴位,使之局部皮肤出现红润为止。经治疗1次,胃痛即止;翌日治疗后,诸症状消失而病愈。按:中阳素虚,内寒滋生,触及寒邪而发病。根据中医学的“虚则补之,寒则温之”之理,针刺脾俞、胃俞,施用补法,结合艾灸,使脾胃得到温补,而胃痛速愈。4胃痛胃痛周某某,女,32岁。1992年4月8日就诊。昨天因家中小事与爱人发生争吵,事后感觉胃脘胀痛,攻痛连胁,嗳气频频不欲饮食,兼有呕逆吐酸苦,苔薄黄,脉沉弦。诊断为胃痛(肝气犯胃)。治宜疏肝平气、和胃止痛。取穴肝俞、胆俞,针刺用泻法;脾俞、胃俞,针刺用补法。留针30min。出针后上述症状消失,患者颜笑而去。按:恼怒气郁伤肝,肝气失其条达,横逆犯胃,气机阻塞,发生胃痛。因是肝木克脾土造成的病机,故针刺采用泻肝俞、胆俞,而补脾俞、胃俞,既疏泄过亢的肝胆之气,又能培补被抑压之脾胃,使肝气平而胃气和降,病速愈。5肝、胆认血泻法张某某,女,45岁。1993年6月7日就诊。昨晚,食猪肉数块后,自觉右胁疼痛,并向右肩胛放射,伴有恶心欲吐。体温37.8℃腹软,右上腹有明显压痛感,苔薄黄,脉弦。既往有慢性胆囊炎病史,时常发作。诊断为胁痛(胆道感染)。治宜疏肝理气、清热利胆。取穴肝俞、胆俞,配穴太冲、阳陵泉,针刺用泻法,留针30min,每日1次。经治疗1次,胁痛大减;治疗3次,诸症状消失,病愈。经随访,至今未复发。按:肝、胆位于胁部,其脉分布两胁,若络脉受阻,经气运行不畅,发为胁痛。针刺肝俞、胆俞,施用泻法,以疏泄肝胆之湿热。根据《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曰:“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故配肝的原穴太冲、胆的合穴阳陵泉,以加强疏泄肝胆经气,使气血通畅,理气止痛之功,使胁痛速愈。6肾司固藏,主气化赵某某,男,10岁,学生。1993年3月9日就诊。近2年来每晚遗尿1~2次,从未间断。经多方治疗,均无好转。现形体消瘦,面色不华,手足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诊断为遗尿。治宜温补肾气、固摄膀胱。取穴肾俞、膀胱俞、中极,针刺用补法,留针30min,出针后再艾灸以上诸穴,使之局部皮肤出现红润为止,每日1次。经治疗2次,病情明显好转;治疗5次,病愈。经随访,至今未复发。按:肾司固藏,主气化;膀胱有贮藏与排泄小便的功能。若肾气不足、下元不能固摄,致膀胱约束无权,而发生遗尿。针刺肾俞,以补益肾气,固摄下元。因其病变部位在膀胱,故取穴膀胱俞与中极,属俞募配穴,以振奋膀胱的约束机能。再结合艾灸的温补作用,使其疗效令人满意。7舌淡苔藓、脉弱陈某某,女,48岁。1993年5月20日就诊。近半月来每天排便2~3次,且稀薄,神疲肢软,面色萎黄,不思饮食,喜暖畏寒,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弱。诊断为慢性泄泻(脾胃虚寒)。治宜健脾益胃、温中止泻。取穴脾俞、胃俞、足三里,针刺用补法,留针30min,出针后再艾灸以上诸穴,侵之局部皮肤出现红润为止,每日1次。经治疗3次,大便转正常,病愈。按:脾胃素弱,中焦健运衰退,食物难以消磨,不能腐熟水谷,导致慢性泄泻。针灸脾俞、胃俞及胃经合穴足三里,施以针补艾灸,使脾阳得神、运化有权、水精四布、小溲通利,则湿滞化而大便转正常,泄泻止。8针刺背认穴的深意反应8.1关于背俞穴是否能针刺,有不同的说法。如《灵枢·背腧》篇曰:“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因此,不少医者在临床很少针刺背俞穴,甚至根本不用。但《素问·长刺节论》篇曰:“迫脏刺背,背俞也”,说明脏腑有病可针刺背俞穴。古人将背俞穴列为禁针穴,主要是由于背俞穴邻近内脏重要器官,针刺有一定危险性。笔者认为,背俞穴可以针刺;只要针刺时做到谨慎小心,就可完全避免刺伤内脏的。8.2据古代文献记载,针刺背俞穴都较浅,均刺三分深左右。现今医者都较熟悉人体解剖学知识,加上针具制作精细,故笔者认为针刺背俞穴可深一些,以便提高疗效。一般在十二胸椎以上的背俞穴,可斜刺5分~1寸深;在十二胸椎以下的背俞穴,可斜刺1~1.5寸深。进针的方向是朝脊椎一侧;这样既安全,疗效又好。8.3针刺背俞穴时,医者要精神集中,做到“治神”,正如《标幽赋》指出“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之: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这样就能万无一失。8.4针刺背俞穴时,其手法操作应不同于四肢部穴位。笔者认为,不宜使用大幅度提插、捻转,以免刺伤内脏,造成不良后果。8.5关于灸法在背俞穴上的应用,《灵枢·背腧》篇记载,其曰:“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此后,历代针灸医家都强调灸法治病的重要作用。笔者在针刺背俞穴治疗脏腑病时,一般都结合艾灸或拔火罐(其作用与艾灸相似),这样可加强背俞穴的治病作用,提高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