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宋中担自表》时间新考
毫无疑问,研究李白的生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清代王琦的《李太白全集》记载说,“在尊重前人翰林之前,李白的年龄为50岁,”这本年表。于此,近当代学术界基本上无甚异议。当然,学术界的这种一致,并不意味着对李白生年的考订所持之依据就绝对准确,近者,吕华明先生在《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写作时间考辨》(《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中,就对《为宋中丞自荐表》的作年提出了新的看法。细读,吕文虽或有发明之处,但也存在一些疑点。今且提出,庶几可为它山之石。一、《为宋中丞自发表》等官证简介,各朝未达三年之后,阶官已至其“推覆清雪”,其又在时间上又两人两次吕文说:“王琦关于李白生于长安元年的观点是建立在曾巩考辨的基础上的,是曾巩考辨的升华和发展。他们考辨的两个主要基本点是共同的:一、李白卒于宝应元年十一月。二、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作于至德二年。他们运用的推算方法也是共通的:逆向推算。其实,李白不卒于宝应元年,而卒于永泰元年;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也不作于至德二年,而是作于乾元三年二三月间。”对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作于乾元三年吕文所持之论据是《为宋中丞自荐表》之“前后经宣慰大使崔涣及臣推覆清雪,寻经奏闻”,谓“前后是指一前一后两次。第一次是崔涣为其推覆清雪。第二次是宋若思为其推覆清雪”,“至德二年,李白坐永王嶙王事下狱,崔涣为其推覆清雪。从这件事发生、发展和处理的全过程来看,宋若思都无法和无力涉足其间”;“李白两次坐永王嶙王事下寻阳狱。一次是至德二年二月,一次是乾元二年三月之后”,“至德二年李白坐永王嶙王事下寻阳狱”,“乾元二年三月之后李白会赦还寻阳以后再坐永王嶙王事入狱”,“只不过至德二年那次是入狱被判,而乾元二年的这次是坐在监狱里接受那繁琐的层层审查,以待赦免,在李白这次赦免中帮忙最大的是宋若思”。诚然,“前后”是“指一前一后两次”,但两次的时间是否就如吕文所说一次是至德二载(757)崔涣的“推覆清雪”,一次是乾元二年(759)年宋若思的“推覆清雪”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窃以为《为宋中丞自存表》中有两处措辞不宜忽略。一是“前后经宣慰大使崔涣及臣推覆清雪,寻经奏闻”的“前后”“寻经奏闻”,一是“臣所管李白,实审无辜……”的“臣所管李白”。所谓“寻经奏闻”,就是说在崔涣及宋若思“推覆清雪”之后,随即已将这件事上奏朝廷了。但是,从“奏闻”的措辞行文上看,显然只是上奏了朝廷,而朝廷并未下达批复的诏书。如果按吕文的说法,《为宋中丞自荐表》写于乾元三年,而崔涣在至德二载八月以前对李白一案就已经“推覆清雪”“奏闻”朝廷,而朝廷竟三年之久不予批复,可能么?何况至德二载李白已被流放(见安旗《李白年谱》、王琦《李太白全集·年谱》),可见朝廷是批复了的。如果按吕文所说,《为宋中丞自荐表》写于乾元三年,则《为宋中丞自荐表》就不当是“寻经奏闻”这样措辞行文;既然是这样措辞行文,就说明对崔涣和宋若思“推覆清雪”的“寻经奏闻”,朝廷尚未批复。也就是说,《为宋中丞自荐表》之写成应该是在至德二载“推覆清雪”的“寻经奏闻”之后朝廷尚未批复判李白流放时。至于《为宋中丞自荐表》所说“前后经宣慰大使崔涣及臣推覆清雪”的“前后”,虽然是“指一前一后两次。第一次是崔涣为其推覆清雪。第二次是宋若思为其推覆清雪”,但却并非一是在至德二载,一是在乾元二年的两次。因为从“前后经宣慰大使崔涣及臣推覆清雪,寻经奏闻”的行文看,“寻经奏闻”是说将崔涣与宋若思“前后”对李白的“推覆清雪”上奏了朝廷,并非只是指宋若思“推覆清雪”的“奏闻”,而且是“寻”(立即)经奏闻。既然是“前后”“寻”经奏闻,则“前”与“后”之间的时间距离不会很远,更不会远到李白赦还之后的乾元二年至达三年之久。如果“寻经奏闻”只是单指宋若思的“推覆清雪”,则行文不当如“前后……寻经奏闻”。因为,第一,远在三年前至德二载崔涣的“推覆清雪”不当是三年后才“寻”经奏闻;第二,即使是至德二载只是崔涣的“推覆清雪”,朝廷即已判了李白长流夜郎,不当只是“奏闻”。既然已判流放,朝廷当然是下了批复诏的。所以,《为宋中丞自荐表》既然是“前后……寻经奏闻”这样的行文,这就意味着“前后……推覆清雪”是同一期间在时间上相差无几的前后两人(两次)的行为。笔者认为,宰相崔涣至德元载十一月奉诏巡抚江南,次年至寻阳,遇上李白坐永王事系寻阳狱中。作为巡抚,案察刑狱是其职责之一,因而他有权甄别李白一案,为其“推覆清雪”。但是,一则巡抚并非专司案察刑狱,案察刑狱只是代朝廷巡察安抚的职责之一,且江南之大,崔涣不可能为李白一案的“推覆清雪”羁留甚久;再则,据《旧唐书·肃宗纪》,至德二载八月崔涣罢相,自然也不能作巡抚了,因而未竟李白一案(从“前后经宣慰大使崔涣及臣推覆清雪,寻经奏闻”的行文看,“寻经奏闻”的不是崔涣,而是“臣”宋若思将崔涣与他的“推覆清雪”一起“奏闻”了。也即是说李白一案崔涣尚未了结),适逢以御史中丞领江南西道采访使兼宣城太守的宋若思“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便将“推覆清雪”未竟的李白一案移之在采访处置使“所管”之内又是专司弹劾、纠察的御史中丞宋若思,因此便有了《为宋中丞自荐表》中的“前后”两次“经宣慰大使及臣推覆清雪”之说。再说“臣所管李白”。宋若思其人,《太平寰宇记》卷105建德县载:“唐至德二年,采访使宣城郡太守宋若思奏以此地山水遥远,因置县邑,仍以年号为名,属寻阳郡。”又《旧唐书·地理志》载:江州至德县,“至德二年九月中丞宋若思奏置”。以此可知,宋若思至德二载是以江南西道采访使兼宣城太守。而且,不仅李白诗文中凡涉及宋若思者皆称之为“中丞”,诸如《为宋中丞自荐表》、《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为宋中丞祭九江文》、《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等,就连正史的《新唐书》也称为“中丞宋若思”。如果说文人诗作可以随意地以原职不以现职称,而正史却是万万不可能的。因此,宋若思至德二载不仅是以江南西道采访使兼宣城太守,而且是以御史中丞领江南西道采访使兼宣城太守。正因其如此,宋若思为李白“推覆清雪”“脱余之囚”不是因为他在宣城太守任上,因为宣城太守管不着李白其时系狱的寻阳郡内的事,也不只是因为他是江南西道采访使,因为寻阳郡虽属江南西道(采访处置使治洪州,即南昌),但采访处置使自唐天宝九年以后不再负有掌管检查刑狱和监察州县官吏的职权,而只有考课官吏的责任,不得干预他政(参见《通典·职官十四》、《文献通考·职官十五》),而是因为他是御史中丞。御史中丞乃御史大夫之佐——御史台副长官,负有弹劾、纠察的职权(参见《通典·职官六》)。因为宋若思是御史中丞,所以他可以为李白“推覆清雪”“脱余之囚”;因为宋若思是江南西道采访处置使,所以系狱寻阳的李白是其“所管”。否则,无论李白与宋若思的父亲宋之悌有多深的旧交,即或是和宋若思本人有至交,宋若思于李白之系狱都是无可奈何的。假如按吕文的说法,《为宋中丞自荐表》作于乾元三年二三月间,而其时之宋若思既非御史中丞,也非江南西道采访使,就连宣城太守也不是(吕文考之《唐方镇年表》乾元元年“中丞郑炅之拥旄济江”,“乾元元年改郡为州,改太守为刺史,这时候宋若思已经调离宣州了,而接任的就是郑炅之。从乾元元年到上元元年,宣歙观察使都是郑炅之”),仅仅是“调离宣州之后,他依然在吴地任职”(见吕文),他怎么能越权越职去处理寻阳的刑狱,为李白“推覆清雪”,脱李白之囚,且聘入幕府呢?因此,《为宋中丞自荐表》之“臣所管李白”云云,必是指宋若思以御史中丞领江南西道采访使兼宣城太守任上,也即是至德二载。《为宋中丞自荐表》之作当然是在其时。二、朝内任“军次寻阳”,一般在“治”字上“在”吕文认为,“李白这首诗题中有一个字很有意思:‘次’。‘次’在这个标题中是作为临时驻扎的意思。如果说这首诗作于至德二年,那时候宋若思还是太守,作为太守,在自己境内驻兵,何需用‘次’?”笔者认为,这里首先要明确的是,如果这时的宋若思仅仅是宣城太守“军次”寻阳就不是“在自己境内”;如果要说他是在“自己境内驻兵”的话,是因为他是江南西道采访处置使,寻阳便在他“自己境内”。其次,“在自己境内驻兵”,怎么就不可以用“次”呢?因为宋若思是以“吴兵”“赴河南”途中“军次寻阳”,而不是在寻阳屯兵,当然是“临时驻扎”了。既然宋若思是以御史中丞领江南西道采访使兼宣城太守的身份“以吴兵三千赴河南”,那么,“至德二年九月中丞宋若思奏置”(《旧唐书·地理志》)江州至德县的奏章就不必一定要在他任太守的宣州拟呈。奏章不仅可以在寻阳拟呈,就是江南西道他辖内的任何一州郡都是可以拟呈的。并且,难道说有规定奏章的拟呈只能是在官员的任所么?因此,吕文“如果说宋若思‘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在至德二年八月之前,那么旅程往返,他就很难在九月分赶回宣州来奏置至德县了。如果说是在八月之后,那么与李白坐永王璘事的处理,在时间上又无法吻合”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再说,宋若思是率吴兵赴河南途中临时驻扎寻阳时为李白“推覆清雪”脱李白之囚并召李白“参谋幕府”的,而这些都是以御史中丞领江南西道采访处置使的身份施为的。据王琦注引《元和郡县志》:“鄂州江夏郡有武昌县。西至州一百七十里。”宋若思脱李白之囚召之“参谋幕府”后,即向武昌进发“赴河南”,所以李白才有《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一诗。从诗题所称之“宋中丞”,便可知其作于宋若思以御史中丞领江南西道采访使兼宣城太守时无疑。此诗所云“庾公爱秋月,乘兴坐胡床,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当然是深秋,这正与结束了李白一案的中秋八月(或八九月)相吻合。不知吕文何以“就看到李白与宋若思交往的时间远远超过于八月之前”了?如此,也证明了《为宋中丞自荐表》之作是在李白“陪宋中丞武昌夜饮”之前的八九月间,因为只有了结“奏闻”了李白寻阳狱一案,宋若思才有可能离开寻阳去武昌,也才好召李白入幕府随行武昌。三、《避地政治》作于乾元元年春《避地司空原言怀》一诗,詹钉英《李白诗文系年》系于乾元元年,谓“《太平寰宇记》:司空山在舒州太湖县东北一百三十里’。诗云:‘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俟乎太阶平,然后托微身。’当是初春之作。司空山去宿松不远,太白所以避地该处者,盖亦为永王事所累,其后则终不免于长流夜郎耳”。吕文申言詹说,谓“这首诗很明显作于初春。至德二年初春李白尚坐永王璘事于狱中。乾元元年初春李白早已离开寻阳到了流放之地。因此,这首诗只能是乾元元年初春所作”。《詹系》、吕文都认为李白至德二年初春系于寻阳狱中,不可能“避地司空原”(只是吕文说得更明确一些),所以系此诗于李白出寻阳狱后流放前的乾元元年。可是,《避地司空原言怀》一诗却告诉我们并不是这样的,而是作于李白脱永王军后入寻阳狱之前的至德二载初春。诗题称“避地司空原”,是指李白逃避到司空原这个地方。李白逃避到司空原这个地方干什么呢?诗中说“潜光皖水滨”“卜筑司空原”,原来,李白是要在司空原择地建屋(即“卜筑”)“潜光”隐居起来。如果李白在司空原“卜筑”“潜光”隐居是其流放之前的乾元元年初春,此时就算李白尚未悉被判流放,而李白其时也应该在等待经崔涣与宋若思的“推覆清雪”“奏闻”朝廷后的批复吧,以待罪之身要却“卜筑”“潜光”隐居,可能吗?再说,如果李白此诗真是作于出狱后流放前,则应该与《赠张相镐二首》之作差无几时。《赠张相镐二首》作于至德二载八九月间,其时之李白,也是脱寻阳之囚出宋若思幕府后等待“推覆清雪”“奏闻”朝廷后的批复,可是李白的自注却是“时逃难病在宿松山作”。“避地”与“逃难”是绝然不同的。时间上相差无几,处境同一,而且又都是在等待“推覆清雪”“奏闻”朝廷后的批复,而用语却大不相同,就已经足能说明问题了,何况两诗所表现的精神面貌也是迥异的。且看《赠张相镐二首》:金浚国中书神器难窃弄,天狼窥紫宸。六龙迁白日,四海暗胡尘。昊穹降元宰,君子方经纶。澹然养浩气,焱欠起持大钧。秀骨象山岳,英谋合鬼神。佐汉解公门,生唐为后身。拥旄秉金钺,伐鼓乘朱轮。虎将如雷霆,总戎向东巡。诸侯拜马首,猛士骑鲸鳞。泽被鱼鸟悦,令行草木春。圣智不失时,建功及良辰。丑虏安足纪,可贻帼与巾。倒泻溟海珠,尽为入幕珍。冯异献赤伏,邓生焱欠来臻。庶同昆阳举,再睹汉仪新。昔为管将鲍,中奔吴隔秦。一生欲报主,百代期荣亲。其事竟不就,哀哉难重陈。卧病宿松山,苍茫空四邻。风云激壮志,枯槁惊常伦。闻君自天来,目张气益振。亚夫得孟剧,敌国空无人。扪虱对桓公,愿得论悲辛。大块方噫气,何辞鼓青艹频。斯言倘不合,归老汉江滨。白入幕“避地”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益天地,名飞青云上。苦战竟不候,当年颇惆怅。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英烈遗厥孙,百代神犹王。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龙颜惠殊宠,麟阁凭天居。晚途未云已,蹭蹬遭谗毁。想象晋末时,崩腾胡尘起。衣冠陷锋镝,戎虏盈朝市。石勒窥神州,刘聪劫天子。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六合洒霖雨,万物无凋枯。我挥一杯水,自笑何区区。因人耻成事,贵欲决良图。灭虏不言功,飘然陟方壶。唯有安期写,留之沧海隅。这两首诗,第一首,前半篇叙安禄山叛乱及张镐肩负平叛重任;后半篇表示欲投张镐麾下建功立业。第二首,张镐此行调度军事,李白视为已之替国出力之良机,故一再赠诗,畅述心迹,抒发光复壮志功成身退之情。而《避地司空原言怀》却是“卜筑”“潜光”隐居,而且还要“倾家事金鼎”,“弄景奔日驭,攀星戏河津。一随王乔去,常年玉天宾”。可见《避地司空原言怀》与《赠张相镐二首》不作于处境同一时间上又相差无几的出狱后流放前。《赠张相镐二首》,王琦《年谱》、詹钉英《李白诗文系年》、安旗《李白年谱》皆系于至德二载。因为据两《唐书》、《通鉴》之载,至德二载八月,以张镐为河南节度、采访等使都督淮南诸军事;而且,其诗的精神面貌与至德二载八九月所写的《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当浔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自怜非孟剧,何以佐良图”的精神面貌是一致的。因此,在张镐军次宿松之时(八月以后),李白写下了这两首赠诗是可以肯定的。盖李白系狱浔阳经宣慰大使崔涣与御史中丞宋若思先后“推覆清雪”“脱余之囚”,又参谋宋若思幕府,随至武昌,但宋若思毕竟是“以吴兵三千赴河南”的,他要赴河南,而其时李白一案,虽经“推覆清雪”“奏闻”朝廷,但朝廷的批复未下达,宋若思不可能让尚是囚犯身份的李白随军赴河南。因而,李白不得不离开宋若思的幕府,到宿松去暂住。其所以言“逃难”者,因为永王事系浔阳狱虽经“推覆清雪”“奏闻”朝廷,但朝廷批复未下,虽释之囚牢,但尚是囚犯身份,以囚犯的身份到宿松暂住,能不算是“逃难”么!那么,李白是什么时候“避地司空原”,而“避”的又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李白“避地司空原”是在至德二载“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的初春,“避”的是永王之乱。据两《唐书》、《通鉴》载,至德元载十二月,“永王嶙王擅引兵东巡,沿江而下,军容甚盛,然犹未露割据之谋”(《通鉴·唐纪三十五》),至德二载“正月永王嶙王陷鄱阳郡”(《新唐书·肃宗纪》),至德二载二月“永王嶙王兵败,奔于岭外,至大庾岭,为洪州刺史皇甫仨先所杀”(《旧唐书·肃宗纪》)。可见,永王嶙王起兵谋反是在至德二载的正月。李白入幕永王府是在至德元载十二月永王璘“擅引兵东巡,沿江而下”经庐山时。其入幕虽然是自愿的,但其目的却是要以“绵疾艹尔疲”之身救之“中原横溃”,怀抱一腔平乱报国之志(上详见拙著《李白生平研究匡补·〈与贾少公书〉杂谈》)。入幕之后,他在《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一诗中写道:“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篇。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虽然他在入幕之初也写了《永王东巡歌》那样的的颂扬之作,但那是在永王“犹未露割据之谋”的时候。以李白入幕永王府的目的怀抱的理想,一旦永王起兵谋反,李白还会追随直到最后的兵败永王被杀么!据《新唐书·永王嶙王》载,永王从将季广琛“知事不集,谓诸将曰:‘与公等从王,岂欲反邪?上皇播迁,道路不通,而诸子无贤于王者,如总江淮锐兵,长驱雍洛,大功可成。今乃不然,使吾等名挂叛逆,如后世何!’众将许诺,遂割臂盟。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健康就是财富》课件
- 月工作详细计划例文本月工作计划范文
- 《旅游安全学复习》课件
- 2024社区市民学校工作计划社区市民教育工作计划
- 0某年市委半年计划致辞稿
- 幼儿园小班十一月计划 幼儿园小班十一月工作总结报告
- XX物业公司年度工作计划
-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前班数学教学计划
- 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2024年度销售工作总结与2024年销售计划打算
- XX医院体检系统设计方案
- 国家开放大学本科《人文英语3》一平台机考真题及答案(第一套)
- 10000字万能检讨书【九篇】
- 个人和企业间资金拆借合同
- 范进中举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电视节目策划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传媒学院
- 长塘水库工程环评报告书
- 年天津市房管局手房买卖协议
- JBT 14716-2023 增材制造装备 面曝光光固化三维打印机 (正式版)
- 心脑血管疾病-课件
- 国有企业问责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