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PAGE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156-20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2158-202*福建省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ground-sourceheatpumpsystemofFujian202*—**—**发布202*—**—**实施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前言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全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复审修编项目计划的通知》(闽建科〔2020〕13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根据我省水文地质特点,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工程勘察和可行性评估;4.地表水换热系统;5.地下水换热系统;6.浅层地埋管换热系统;7.建筑物内系统;8.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9.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监测;10.地源热泵系统性能测试;附录A~附录F。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1、增加了部分术语;2、完善工程勘察和方案评估章节技术内容;3、对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进行修订,补充滞留水体取排水,海水源热泵系统等相关规定;4、完善地下水换热系统章节技术内容,增加换热井设计、布置、数量及回灌方式等相关规定;5、将“地埋管换热系统”章节名称修订为“浅层地埋管换热系统”,并对地埋管管材及管件、水力平衡等内容进行调整和增加;6、完善建筑物内系统章节技术内容;7、完善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章节技术内容,增加水泵和水源热泵机组运转与调试规定;8、增加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控制规定;9、增加地源热泵系统性能分级评价。本标准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编:350001)和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福州市高新区创业路8号万福中心3号楼,邮编:350108)。本标准主编单位:本标准参编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主要审査人:目次TOC\o"1-2"\h\z\u252871总则 1317352术语 2120783工程勘察和方案评估 5326763.1一般规定 5237123.2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 5298283.3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 647373.4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 7289203.5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评估 8122864地表水换热系统 1063064.1一般规定 1037774.2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 10308954.3地表水换热系统施工 121804.4地表水换热系统检验与验收 12223135地下水换热系统 1421625.1一般规定 1456445.2地下水换热系统设计 1427025.3地下水换热系统施工 1541005.4地下水换热系统检验与验收 15260856浅层地埋管换热系统 17173886.1一般规定 1750006.2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 1734736.3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 19130686.4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 19238806.5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 20200307建筑物内系统 22115947.1建筑物内系统设计 22142207.2建筑物内系统施工、检验与验收 23110098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 24165489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监测 26316549.1一般规定 26130769.2地表水换热系统运行监测 26324779.3地下水换热系统运行监测 277599.4地埋管换热系统运行监测 271823410地源热泵系统性能测试 281329310.1一般规定 283271610.2测试条件 282737910.3测试方法 282845210.4系统性能评价 2915315附录A福建省地表水资源分布情况 302929附录B福建省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 3730535附录C福建省地埋管资源分布情况 3928841附录D福建省地源热泵适宜性分析 429988附录E热泵机组试运转记录表 4420701附录F热泵机组性能系数和系统能效比的计算方法 453910本标准用词说明 4730749引用标准名录 482454条文说明 49PAGEPAGE391总则为规范我省地源热泵系统的技术应用,使地源热泵系统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性能安全可靠、节能环保与减排的要求,制定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我省行政辖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监测及性能测试。地源热泵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监测及性能测试,除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我省现行有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规定。
2术语地源热泵系统ground-sourceheatpumpsystem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水源热泵机组water-sourceheatpumpunit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低位热源的热泵。通常有水/水热泵、水/空气热泵等形式。地热能交换系统geothermalexchangesystem将浅层地热能资源加以利用的热交换系统。浅层地热能资源shallowgeothermalresources蕴藏在浅层(一般为恒温带至地下200m范围)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中的热能资源。传热介质heat-transferfluid地源热泵系统中,通过换热管与岩土体、地表水或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一种液体。一般为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地表水换热系统surfacewatersystem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和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open-loopsurfacewatersystem地表水在循环泵的驱动下,经处理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或通过中间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系统。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closed-loopsurfacewatersystem将封闭的换热盘管按照特定的排列方法放入具有一定深度的地表水体中,传热介质通过换热管管壁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系统。地下水换热系统groundwatersystem与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和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直接式地下水换热系统directgroundwatersystem抽取的地下水经处理后直接进入水源热泵机组进行热交换并返回到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间接式地下水换热系统indirectgroundwatersystem抽取的地下水进入中间换热器热交换后返回到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地埋管换热系统groundheatexchangersystem传热介质通过垂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又称土壤热交换系统。分为浅层地埋管换热系统和中深层地埋管换热系统。浅层地埋管换热系统shallowgroundheatexchangesystem采用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浅层岩土体进行热交换,可通过热泵供冷、供热的换热系统。地埋管换热器groundheatexchanger供传热介质与岩土体换热用的,由埋于地下的密闭循环管组构成的换热器,又称土壤热交换器。根据管路埋置方式不同,分为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和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水平地埋管换热器horizontalgroundheatexchanger换热管路埋置在水平管沟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水平土壤热交换器。竖直地埋管换热器verticalgroundheatexchanger换热管路埋置在垂直钻孔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垂直土壤热交换器。环路集管circuitheader连接各并联环路的集合管,通常用来保证各并联环路流量相等。含水层aquifer导水的饱和岩土层。岩土体rock-soilbody岩石和松散沉积物的集合体,如砂岩、砂砾石、土壤等。井身结构wellstructure构成钻孔柱状剖面技术要素的总称,包括钻孔结构、井壁管、过滤管、沉淀管、管外滤料及止水封井段的位置等。抽水井productionwell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的井。回灌井injectionwell用于向地下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换热井heatsourcewell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或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是抽水井和回灌井的统称。抽水试验pumpingtest一种在井中进行计时计量抽取地下水,并测量水位变化的过程,目的是了解含水层富水性,并获取水文地质参数。回灌试验injectiontest一种向井中连续注水,使井内保持一定水位,或计量注水、记录水位变化来测定含水层渗透性、注水量和水文地质参数的试验。岩土热响应试验rock-soilthermalresponsetest通过测试仪器,对项目所在场区的测试孔进行一定时间的连续加热,获得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及岩土初始平均温度的测试。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parameteroftherock-soilthermalproperties是指不含回填材料在内的,地埋管换热器深度范围内,岩土的综合导热系数、综合比热容。岩土初始平均温度initialaveragetemperatureoftherock-soil从自然地表下10~20m至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设深度范围内,岩土常年恒定的平均温度。监测井monitoringwell用钻孔法完成的监测地下土壤温度,或者地下水水温、水位、水质变化情况的专用井。回扬returnpumpwater回灌管井堵塞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回灌,而改为抽水,将堵塞物抽出,并将浑水排放的过程。热泵机组制热/制冷性能系数heating(refrigeration)coefficientofperformanceofheatpumpunits热泵机组的制热/制冷量与输入功率之比。系统能效比energyefficiencyratioofpumpsystem地源热泵系统的制热/制冷量与输入功率之比。
3工程勘察和方案评估3.1一般规定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之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并对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对已具备水文地质资料的地区,应通过调查获取初步的水文地质资料。我省浅层地热能资源分布情况及地源热泵适宜性分析见附录A~附录D。工程勘察应由具有勘察资质的专业队伍承担。工程勘察完成后,应编写工程勘察报告,并对资源可利用情况提出建议。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场地内及场地周边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场地内已有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及架空输电线、电信电缆的分布;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及其埋深;场地内已有水井的位置、结构、井深、出水量、水温、水质、动静水位等;场地的气温气象资料调查。在完成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和勘察后,应进行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与评估。方案评估通过后,方可进行地源热泵系统设计。3.2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地表水资源的水文状况进行勘察。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地表水水源性质、水面用途、面积、深度、库容量及其分布,水体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同深度的地表水水温、水位动态变化;地表水流速和流量动态变化;地表水水质及其动态变化;地表水利用现状与规划,特别是上游热利用现状、规划与影响;航运情况、附近取排水构筑物情况;地表水取水和排水的适宜地点及路线,或地表水换热器布置适宜区域。河床或湖底的岩性、淤塞和淤垫情况,以及河岸的稳定性。蓄水电站等地表水体应以蓄水后的水温、水质和水文勘探部门所提供的水位变化数据作为方案设计基础数据。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项目概况;勘察工作概况;拟建工程场地条件;地表水资源条件;水工构筑物地基基础分析与评价;结论与建议。3.3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根据地源热泵系统对水量、水温和水质的要求,对工程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地下水保护条件与情况;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岩性、分布、埋深及厚度以及含水层相互之间的水力联系;含水层的富水性和渗透性;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和水力坡度,地下水补给条件;地下水水温及其分布;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应进行水文地质试验。试验应包括下列内容:抽水试验;回灌试验;测量出水水温;取分层水样并化验分析分层水质;水流方向试验;渗透系数计算。当地下水换热系统的勘察结果符合地源热泵系统要求时,应采用成井技术将水文地质勘探孔完善成热源井加以利用,成井过程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监理。勘查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抽水试验及回灌试验可利用已建井,不具备合适水井的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的要求设置勘探孔;应根据浅层地热能工程应用的建筑面积,按表3.3.5设置勘探孔的数量;勘探孔的深度,应根据含水层或含水构造带埋藏条件确定,宜小于200m;抽水试验及回灌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的要求;岩溶发育地区应对可能引起的地面塌陷等情况进行重点评述。表3.3.5勘探孔设置数量系统应用建筑面积A(m2)勘探孔数量(个)A<100001~210000≤A≥2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项目概况;勘察工作概况;拟建工程场地条件;目标含水层分析评价;换热井抽、灌能力分析评价;地质环境影响与评价;结论与建议。3.4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内岩土体地质条件进行勘察。浅层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岩土层的岩性、结构及分布;岩土体热物性(各岩土处的比热容、导热系数、密度、含水率、孔隙率);岩土体温度分布;地下水静水位、水温、水质及分布;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场地内及周边地下空间构筑物。浅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勘察工作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水平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场地勘察应采用槽探、坑探或钎探,槽探位置和长度应根据场地形状确定,槽探的深度宜超过埋管深度1m以上,钎探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的规定执行;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场地勘察应采用钻探,勘探孔的深度宜超过钻孔深度2m以上,勘探孔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工程场地内地层岩性差异较小时,应根据浅层地热能工程应用的建筑面积,按表3.4.3确定勘察工作量。工程场地地层岩性差异较大时,宜根据场地内地质条件增加勘探孔数量;勘探孔布设应充分考虑工程场地内地质条件差异和换热孔分布情况,宜分散布设于换热孔区域;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勘探孔宜进行岩心编录、地球物理测井,划分地层结构,岩土层单层厚度大于1m的,每层宜取代表性的原状样品(砂、砾石层除外),细砂粒径以上应取扰动样;勘探孔的地埋管换热器设置方式和回填方式应与拟建设的工程换热孔一致。表3.4.3槽探和勘探孔数量埋管方式系统应用建筑面积A(m2)槽探、勘探孔数量(个)水平A<5001(探槽)500≤A≥2(探槽)竖直A<100001~2(孔)10000≤A<50000≥2(孔)50000≤A≥4(孔)浅层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项目概况;2勘察工作概况;3拟建工程场区场地条件;4岩土热物性特征;5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分析评价;6结论与建议。当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在3000m2~5000m2范围时,宜进行岩土热响应试验;当应用建筑面积大于等于5000m2时,应进行岩土热响应试验。热响应试验测试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的相关规定。3.5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评估应根据地源热泵系统的水文地质勘察资料,进行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和评估。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评估内容包括:1工程概况;2拟利用水体的水文资料概况;3室外换热系统方案,宜包括取排水设计方案(开式系统)、室外换热盘管设计方案(闭式系统)、水处理技术集成方案等;4室外换热系统对水体环境的影响;5热泵系统节省的运行费用及增量投资回收周期。6应综合分析取水温度和取水能耗,保证系统的节能率,应根据地表水的流动状态,水面用途,地表水深度、面积,地表水水质、全年动态水位、水温、水体与建筑之间的地质情况等,综合确定地表水换热系统方案以及取水方案。7对于采用干式取水泵房的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应考虑50年一遇的洪水位标高对水泵房的影响。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评估内容包括:1工程概况;2工程场区的水文地质概况;3室外换热系统方案,包括热源井设计方案、井群设计方案、回灌技术方案、水处理技术集成方案等;4室外换热系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5抽取地下水对建筑的安全性影响分析;6热泵系统节省的运行费用及增量投资回收周期。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评估内容包括:1工程概况;2工程场区的水文地质概况;3室外换热系统方案,包括地埋管设计方案、土壤热平衡分析及不平衡解决方案等;4室外换热系统对土壤环境的影响;5热泵系统节省的运行费用及增量投资回收周期。建筑物内系统方案应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条件、建筑空调与供热技术要求与负荷特点,通过技术、节能与经济比较后合理确定。
4地表水换热系统4.1一般规定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前,应进行水资源论证,并对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对水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取用地表水应向当地水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获得许可后进行设计和施工。当江河湖为航运通道时,取水口和排水口的设置位置应取得航运主管部门的批准。应根据工程勘察资料,结合地表水体条件、水质与水环境保护要求、系统节能效果、投入与维护的经济性等因素,确定地表水换热系统实施方案。地表水换热系统的换热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最大释热量或取热量的要求,同时应满足水体的热承载能力,计算周期宜为1年。4.2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夏季工况地表水换热系统最大释热量应按下式计算。(4.2.1)式中:——地表水换热系统最大释热量(kW);——由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承担的建筑设计冷负荷(kW);——地表水输送过程得热量(kW);——水泵释放热量(kW);——热泵机组制冷性能系数。冬季工况地表水换热系统最大取热量应按下式计算。(4.2.2)式中:——地表水换热系统最大取热量(kW);——由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承担的建筑设计热负荷(kW);——地表水输送过程失热量(kW);——水泵释放热量(kW);——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取排水口位置宜按照深取浅排,近取远排的原则布置。取水口应远离排水口,并宜位于排水口上游。取水口应设置污物过滤装置。污水源热泵系统中的原生污水取水口应设置反冲洗防堵装置。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应根据水质条件设置物理方式除泥、除砂、除藻等水处理措施,使水质符合热泵机组使用要求,且热泵机组宜设有自动清洁防垢措施。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中间换热器或热泵机组地表水侧宜设反冲洗装置。闭式地表水换热器的单元形式应根据设计换热量、河道、水库、湖泊的形状深度,可利用的地表水面积等比较确定。水体面积较大时,可选用U形等舒展性好的换热器单元形式。当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有低于0℃运行的可能性时,应采用防冻措施。地表水换热盘管应牢固地安装在水体底部,地表水的最低设计水位与换热器盘管距离不小于1.5m。换热器单元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宜为同程系统。每个环路集管内的换热环路宜相同,且并联连接。供、回水管应分开布置,水中间距不小于1.5米,土壤中间距不小于1.0米。水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变流量范围应与水源热泵机组相适应。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时应考虑换热器的承压能力。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应有排气、定压、膨胀、自动补水、泄水及清洁装置,补水管宜设计量水表与漏水报警装置。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在滞留水体中宜采用同温层排水。在地表水体表层排水时,应在满足当地环保部门对排水温升要求前提下,以大温差设计确定排水温度。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在滞留水体中取水宜采用多点取水的方式。取水构筑物的型式,应根据取水量和水质要求,结合河床地形及地质、河床冲淤、水深及水位变幅、泥沙及漂浮物和航运等因素以及施工条件,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取排水量应充分考虑地表水体的热容量,排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中有关规定;2取水宜采用重力流或虹吸的取水方式,当能源站与取水泵房的高差大于40m时,应设置间接换热器或势能回收装置;3排水宜与城市绿化、景观等相结合,实现一水多用;4取水泵房距离能源站宜在1km内,地表水夏季换热量与水泵输送功率之比宜控制在40以上,冬季换热量与水泵输送功率之比宜控制在30以上。海水源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海水换热系统应根据海水水文状况、温度变化规律等进行设计;2海水设计温度宜根据近30年取水点区域的海水温度确定;3开式系统中的取水口深度应根据海水水深温度特性进行优化后确定,取水口不应低于最低潮位水面以下2m,且距海底的高度不宜小于2.5m;取水口应能抵抗大风和海水的潮汐引起的水流应力;取水口处应设置过滤器、杀菌及防生物附着装置;排水口应与取水口保持一定的距离;4与海水接触的设备及管道,应具有耐海水腐蚀性能,应采取防止海洋生物附着的措施;中间换热器应具备可拆卸功能;5取水格栅设计流速宜小于0.2m/s。4.3地表水换热系统施工地表水换热系统施工前应具备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资料、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并完成施工组织设计。换热盘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具有质量检验报告和生产厂家的合格证。换热盘管宜按照标准长度由厂家做成所需的预制件,且不应有扭曲。换热盘管固定在水体底部时,换热盘管下应安装衬垫物。供、回水管进入地表水源处应设明显标志。地表水换热系统安装过程中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水压试验。无设计要求时,水压试验应符合本规程第4.4.2条的规定。地表水换热系统安装前后应对管道进行冲洗。4.4地表水换热系统检验与验收地表水换热系统安装过程中,应进行现场检验,并提供检验报告,检验内容应符合以下规定:1管材、管件等材料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和性能检验报告;2闭式地表水换热器换热盘管的长度、布置方式及管沟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3水压试验应合格;4各环路流量应平衡,且应满足设计要求;5防冻剂和防腐剂的特性及浓度应符合设计要求;6循环水流量及进出水温差应符合设计要求。水压试验应符合以下规定:1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水压试验应符合以下规定:1)试验压力:当工作压力小于等于1.0MPa时,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应小于0.6MPa;当工作压力大于1.0MPa时,应为工作压力加0.5MPa。2)水压试验步骤:换热盘管组装完成后,应做第一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5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换热盘管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应进行第二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30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器连接完成后,应进行第三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2h,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2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水压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相关规定。5地下水换热系统5.1一般规定地下水换热系统应根据水文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设计。应采取可靠回灌措施,确保置换冷量或热量后的地下水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并不得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浪费及污染。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取用地下水,应根据当地地下水开采区划和地下水管理办法向水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获得取水许可后进行热源井的设计和施工。地下水的持续出水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最大吸热量或释热量的要求。地下水供水管、回灌管不可与市政管道直接连接。5.2地下水换热系统设计换热井的设计单位应具有水文地质勘察资质。换热井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的相关规定,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换热井抽水量和回灌量、水温和水质;2换热井数量、井位分布及取水层位;3井管配置及管材选用,抽灌设备选择;4井身结构和过滤器设计;5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要求及措施;6井口装置及附属设施。换热井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换热井位置与建(构)筑物、市政管网设施的距离不得小于10m;2应根据专项勘察结果合理布置换热井,避免抽水井和回灌井之间发生热贯通效应,并降低换热井出水量和回灌量的减少系数;3换热井井位应避开有污染的地面或地层。换热井设计时应采取减少空气侵入的措施。抽水井与回灌井宜能相互转换,其间应设排气装置。抽水管和回灌管上均应设置水样采集口及监测口,且供水管道宜采用保温措施。为预防和处理回灌井堵塞,设计中应考虑回扬措施。换热井数量应满足持续出水量和完全回灌的需求。换热井井口应严格封闭,井内装置应使用对地下水无污染的材料。地下水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根据空调负荷的变化,动态调节地下水抽水量。换热井井口处应设置检查井。井口上若有构筑物,应留有检修空间或在构筑物上留有检修口。地下水换热系统应根据地下水水质条件采用直接或间接系统。当采用直接系统时,进入热泵机组的地下水水质应符合《工业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要求:含砂量小于1/200000,PH值为6.5~8.5,CaO小于200mg/L,矿化物小于3g/L,Cl-小于100mg/L,小于200g/L,小于1mg/L,小于0.5mg/L;当水质条件不满上述要求时,应采用间接系统。地下水供回水管网的布置应考虑换热井之间的水力平衡。地下水回灌方式宜采用自然回灌。特殊情况,在不改变含水层渗透率的前提下,可采用加压回灌方式。回灌水管出水孔段应布置在主要含水层厚度的1/2处。泵井管的连接部位、泵管与井管之间应做好密封。5.3地下水换热系统施工换热井的施工队伍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地下水换热系统施工前应具备换热井及其周围区域的工程勘察资科、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并完成施工组织设计。换热井施工过程中应同时绘制水文地质钻孔柱状图与管井结构图。换热井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的规定。换热井在成井后应及时洗井。洗井结束后应进行抽水和回灌试验,管网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群井抽水和回灌试验。抽水试验应稳定延续12h,出水量不应小于设计出水量,降深不应大于5m;回灌试验应稳定延续36h以上,回灌量应大于设计回灌量。换热井设置的检查井应设专门标志,地下水供回水管应在地面做出标明管线的定位带。地下水供回水管宜采用无缝钢管或聚乙烯管,连接方式可采用法兰连接或焊接,换热井中的供回水管应采用法兰连接。5.4地下水换热系统检验与验收换热井应单独进行验收,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及《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管井施工操作规程》CJJ13的规定。换热井持续出水量和回灌量应稳定,并应满足设计要求。持续出水量和回灌量应符合本规范5.3.6的规定。抽水试验结束前应采集水样,进行水质测定和含砂量测定。经处理后的水质应满足系统设备的使用要求。地下水换热系统验收后,施工单位应提交换热井成井报告。报告应包括管井综合柱状图,洗井、抽水和回灌试验、水质检验及验收资料。输水管网设计、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及《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规定。6浅层地埋管换热系统6.1一般规定进行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根据工程勘察结果评估地埋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性。地埋管换热器宜结合系统末端需求和冷热源机组的设计方案进行分区设置。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时,应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严禁损坏既有地下管线及构建物,并宜靠近机房或以机房为中心设置。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完成后,应在埋管区域做出标志或标明管线的定位带,并应采用两个现场的永久目标进行定位,并建立地埋管换热器的数据档案。应通过热平衡计算分析、优化设计、运行监测与控制等手段,实现地下岩土热平衡,满足地埋管换热系统长期安全、节能运行的要求。当利用桩基埋管或在建筑物的底板基础下埋管时,应与有关专业协调衔接,考虑基础沉降、安全及施工工艺等因素。当埋管穿越建筑底板时,应采取严格的防水措施。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自动充液及泄漏报警系统,需要防冻的地区,应设防冻保护装置。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置反冲洗系统,冲洗流量不应低于工作流量的2倍。6.2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明确待埋管区域内各种地下管线的种类、位置及深度,预留未来地下管线所需的埋管空间及埋管区域进出重型设备的车道位置。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释热量与设计取热量可按4.2.1式与4.2.2式计算。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最小计算周期宜为1年。计算周期内,地埋管换热系统总释热量宜与其总取热量相平衡。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宜进行10年以上地源侧热平衡计算。地埋换热器换热量应满足热泵系统最大取热量或最大释热量的要求。地埋管换热器应根据可使用面积、工程勘察结果及挖掘成本等因素确定埋管方式。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宜根据现场实测岩土体、回填料及管材热物性参数,采用专业软件进行。实施了岩土热响应试验的项目,应利用岩土热响应试验结果进行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且宜符合下列要求:1夏季运行期间,地埋管换热器出口最高温度宜低于33℃;2冬季运行期间,不添加防冻剂的地埋管换热器进口最低温度宜高于4℃。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时,环路集管不应包括在地埋管换热器长度内。6.2.10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可不设坡度,最上层埋管顶部距地面不宜小于0.8m。6.2.11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宜进行分组连接,并应在各环路的总接口处设置检查井,井内设置相应的阀门和仪表。6.2.12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宜大于20m,钻孔孔径不宜小于0.11m,钻孔间距应满足换热需要,间距宜为3~6m。水平环路集管距地面不宜小于1.5m。6.2.13地埋管换热器管内流体应保持紊流流态,水平环路集管的坡度为0.002。6.2.14竖直地埋管环路两端应分别与供、回水环路集管(或分集水器)相连接,且宜同程布置。每对供、回水环路集管(或分集水器)连接的地埋管环路数宜相等。供、回水环路集管的间距不应小于0.6m,否则管道应进行保温。6.2.15每组供回、水集管连接的竖直地埋管孔数不宜超过8个,集管与分、集水器之间应设置关断阀。6.2.16采用桩基埋管和竖直埋管的复合地下换热系统时,应保证桩基埋管换热器与竖直地埋管换热器间的水力平衡。6.2.17地埋管系统宜分区设置分、集水器,各区所有回路连接地埋管换热器数量、埋管深度宜保持一致。6.2.18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地质特征确定回填料配方,回填料的导热系数不宜低于钻孔外或沟槽外岩土体的导热系数。6.2.19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实际选用的传热介质的水力特性进行水力计算。6.2.20地埋管换热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运行方式。6.2.21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地埋管换热器的承压能力,若建筑物内系统压力超过地埋管换热器的承压能力时,应设中间换热器将地埋管换热器与建筑物内系统分开。6.2.22地埋管换热器的管路最大压力可按下式计算确定:(6.2.22)式中:——管路最大压力(Pa);——当地大气压力(Pa);——地埋管中流体密度(kg/m3);——重力加速度(m/s2);——地埋管承压最不利点与闭式循环系统最高点的高度差(m);——水泵扬程(m)。6.2.23地埋管换热器的环路平均比摩阻宜控制在10kPa/100m~30kPa/100m,最大不应超过50kPa/100m。6.2.24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有排气、定压、膨胀、自动补水装置,补水管宜设计量水表与漏水报警装置。进入地埋管换热系统的工质应经可靠的过滤处理。6.3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地埋管及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具有质量检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地埋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以下规定:1地埋管应采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导热系数大、流动阻力小的塑料管材及管件,宜采用聚乙烯管(PE80或PE100),不宜采用聚氯乙烯(PVC)管。管件与管材应为相同材料。2地埋管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中的各项规定,管材的公称压力及使用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管材的公称压力不应小于1.0MPa。传热介质应以水为首选,也可选用符合下列要求的其它介质:1安全,腐蚀性弱,与地埋管管材无化学反应,泄露不会污染环境;2较低的冰点;3良好的传热特性,较低的摩擦阻力;4易于购买、运输和储藏。在有可能冻结的地区,传热介质应添加防冻剂。防冻剂的类型、浓度及有效期应在充注阀处注明。添加防冻剂后的传热介质的冰点宜比设计最低运行水温低3~5℃。选择防冻剂时,应同时考虑防冻剂对管道、管件的腐蚀性,防冻剂的安全性、经济性及其对换热的影响。6.4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前应具备埋管区域的工程勘察资料、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并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前应了解埋管场地内已有地下管线、其它地下构筑物的功能及其准确位置,并应进行地面清理,铲除地面杂草、杂物和浮土,平整地面。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检查并做好管材保护工作。管道连接应符合以下规定:1埋地管道应采用热熔或电熔连接。聚乙烯管道连接应符合《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的有关规定;2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U形弯管接头,宜选用定形的U形弯头成品件,不宜采用直管道煨制弯头;3竖直地埋管换热器U形管的组对长度应能满足插入钻孔后与环路集管连接的要求,组对好的U形管的两开口端部,应及时密封;4竖直地埋管换热器使用的管道,应组对整根放入,不得拼接。水平地埋管换热器铺设前,沟槽底部应先铺设相当于管径厚度的细砂。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安装时,应防止石块等重物撞击管身。管道不应有折断、扭结等问题,转弯处应光滑,且应采取固定措施。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回填料应细小、松散、均匀,且不应含石块及土块。回填压实过程应均匀,回填料应与管道接触紧密,且不得损伤管道。水平地埋管换热器铺设及回填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JJ101的要求。竖直地埋管换热器U形管安装应在钻孔钻好且清孔后立即进行。当钻孔孔壁不牢固或者存在孔洞、洞穴等导致成孔困难时,应设护壁套管。下管过程中,U形管内宜充满水,并宜采取措施使U形管支管处于分开状态,应用专用工具将U形管送至设计深度。U形管安装完毕后,应立即灌浆回填封孔。当埋管深度超过40m时,灌浆回填宜在周围临近钻孔均钻凿完毕后进行。6.4.10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灌浆回填料宜采用膨润土和细砂(或水泥)的混合浆或专用灌浆材料。当地埋管换热器设在密实或坚硬的岩土体中时,宜采用水泥基料灌浆回填。回填材料应与周围岩土相适应,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密封低渗透性能。6.4.11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前、地埋管换热器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及地埋管换热系统全部安装完成后都应对管道进行冲洗。6.4.12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0℃时,不宜进行地埋管换热器的施工。6.4.13警示带宜铺设于管道上方,沟槽深度的1/2处。6.5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6.5.1地埋管换热系统安装过程中,应进行现场检验,并提供检验报告。检验内容应符合以下规定:1管材、管件等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2钻孔、水平埋管的位置和深度、地埋管的直径、壁厚及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3回填料及其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4水压试验应合格;5各环路流量应平衡,且应满足设计要求;6防冻剂和防腐剂的特性及浓度应符合设计要求;7循环水流量及进出水温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6.5.2水压试验应符合以下规定:1试验压力:当工作压力小于等于1.0MPa时,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应小于0.6MPa;当工作压力大于1.0MPa时,应为工作压力加0.5MPa。2水压试验步骤:1)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插入钻孔前,应做第一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5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将其密封后,在有压状态下插入钻孔,完成灌浆之后保压1h。水平地埋管换热器放入沟槽前,应做第一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5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2)垂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回填前应进行第二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30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3)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器连接完成后,回填前应进行第三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2h,且无泄漏现象。4)地埋管换热系统全部安装完毕,且冲洗、排气及回填完成后,应进行第四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2h,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3水压试验宜采用手动泵缓慢升压,升压过程中应随时观察与检查,不得有渗漏;不得以气压试验代替水压试验。6.5.3回填过程的检验应与安装地埋管换热器同步进行。7建筑物内系统7.1建筑物内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类型不同,建筑物内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工业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要求。其中涉及到生活热水或其他热水供应部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要求。应通过协调优化地热能交换系统与建筑物内系统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使得地源热泵系统全年能效比高于传统空调供热系统。水源热泵机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源热泵机组》GB/T19409的相关规定,且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参数要求。当水源热泵机组设计运行工况与名义工况不一致时,应根据性能曲线对其实际出力进行修正。水源热泵机组应具备能量调节功能,且其蒸发器出口应防冻保护装置。水源热泵机组及末端设备应按实际运行参数选型。建筑物内系统应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特性、建筑的特点及使用功能确定水源热泵机组的设置方式及末端空调系统形式,宜优先选用高温供冷、低温供热末端装置。终端用户冷热负荷需求时空差异大,物权划分及计量要求高,或存在内外分区需要同时供冷、供热时,宜采用分散式水源热泵系统或水环热泵形式。在水源热泵机组外进行冷、热转换的地源热泵系统应在水系统设冬、夏季节的功能转换阀门,并在转换阀门上作出明显标识。地下水或地表水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时,宜采用满液式水源热泵机组,并应在水系统上预留机组清洗用旁通管。地源热泵系统在具备供热、供冷功能的同时,宜优先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提供(或预热)生活热水,不足部分由其他方式解决。水源热泵系统提供生活热水时,应采用换热设备间接供给。热(冷)回收型水源热泵机组应具有参数自动监控与工况自动转换功能。7.1.10建筑物内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负荷分布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增设辅助热源、蓄热(冷)装置或其他节能设施。7.1.11集中布置的大型水源热泵机组应能适应空调负荷全年变化规律,满足季节及部分负荷要求,一般不宜少于2台。7.1.12地源侧循环系统与空调冷热水系统补水、定压系统应独立,并分别计量,应有异常补水报警措施。间接地下水或地表水换热系统循环回路上应设置排气、定压、膨胀、自动补水及水过滤装置。换热器应预留清洗、维修空间。7.1.13供冷季地热能交换系统的供水温度低于18℃时,宜直接利用换热系统的循环水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处理或预冷。7.1.14地源热泵系统与其他冷热源系统复合供冷供热时,应采用基于岩土体热平衡的系统全年能效最优方案。7.2建筑物内系统施工、检验与验收水源热泵机组、附属设备、管道、管件及阀门的型号、规格、性能及技术参数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验报告及产品说明书等文件。水源热泵机组及建筑物内系统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及《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规定。空调水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进行系统试压和冲洗,系统冲洗时应设置临时旁通系统,关闭主要设备的阀门。检验阀门严密性的排水短管及阀门应接至方便操作与观察处。施工与检验、冲洗、调试过程中,应避免建筑屋内水系统与“源”侧水系统相混。地源侧与建筑物内系统循环水补水水表、系统安装的温度表、压力表量程、精度、工作压力应符合计量标准与设计要求,应设于便于观测与维护的位置。
8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地源热泵系统交付使用前,应进行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地源热泵系统调试前应检查以下内容,确认满足调试要求:1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可靠、供电、供水、排水等配套条件满足要求;2相关设备及管路冲洗、严密性试验已完成且符合要求;3相关电气系统和设备安全性、供电稳定性符合试运转要求;4放气阀应能正常工作,时排出管道内的气体;5系统安全阀安装前应经过校验,并按有关要求调整其压力,铅封;6管道上的阀门、过滤器、软连接等附件正确安装、功能正常;7水系统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计等仪表正确安装、读数正常。地源热泵系统整体运转与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整体运转与调试前应制定具体运转与调试方案,并报送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2水源热泵机组试运转前应进行水系统及风系统平衡调试,确定系统循环总流量、各分支流量及各末端设备流量均达到设计要求;3水力平衡调试完成后,应进行水源热泵机组的试运转,并填写运转记录(见附录E),运行数据应达到设备技术要求;4水源热泵机组试运转正常后,应进行连续24h的系统试运转,并填写运转记录;5地源热泵系统调试应分冬、夏两季进行,且调试结果应达到设计要求。调试完成后应编写调试报告及运行操作规程,并提交甲方确认后存档。水泵调试运转与调试步骤及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查水泵的地脚螺栓及减震装置,确保其运行的稳定性,水泵接地装置应良好;2对水泵进行通电点试,确定叶轮旋转方向正确;3停泵时检查叶轮不应出现反转,检查水泵出口止回阀应完好;4水泵电机温升正常,确保运转时不得出现过热现象;5调试过程中应对水泵的进口过滤网进行多次清洗,保证泵进口水流通畅;6对空调侧及地源侧补水泵,在运行时应进行观察,若无法补水,则停泵后,对水泵进行放气,确保其叶轮内充满水后,再开启水泵;7水泵运行稳定后,应对水泵性能进行测试,包括水泵流量、扬程、转速、三相电压、电流、功率因数、输入功率、噪声等参数。测试结果应符合要求。水源热泵机组运转与调试步骤及内容:1调试时通过地源侧和空调侧旁通管冲洗管道,应避免冲洗管道的水进入水源热泵机组而损坏设备;2应对热泵机组地源侧、空调侧进水口过滤器进行多次清洗,确保设备的安全。3管道清洗打压后,关闭地源侧、空调侧旁通阀,使系统水进入机组内,机组地源侧、空调侧水系统进出口压力应正常,压力损失应小于100kPa;4水源热泵机组制冷剂系统进出口压力应正常,温差、流量、压缩机吸排气温度、电流、电压、噪声等控制指标应符合有关要求。5应在典型工况下对水源热泵机组制热(冷)性能进行测试,测试机组负荷不宜小于其额定负荷80%。地源热泵系统整体验收前,应进行冬、夏两季运行测试,并对地源热泵系统的实测性能做出评价。地源热泵系统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和《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的相关规定。对操作人员进行交底,一旦出现情况应按有关要求进行。
9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监测9.1一般规定地源热泵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的相关规定。地源热泵监测与控制系统应根据建筑物规模、使用功能、系统形式、相关标准等综合确定,应包括下列功能:1运行参数监测、显示和记录;2各设备工作状态显示、启停连锁控制、报警及保护功能;3热泵机组台数、加减载控制功能;4水系统温度或压力控制功能;5用能分项计量;6系统调节与工况转换。项目设有集中楼宇监控系统时,地源热泵系统应纳入集中监控系统。水源热泵机组应采取机组群控策略,优先采用由冷(热)量优化控制运行台数的方式。地源热泵系统各相关设备及附件应根据设计的运行顺序进行连锁启停控制。9.2地表水换热系统运行监测9.2.1地表水换热系统应对水温、水质、水位变化、水流速、水体环境、过滤器堵塞情况等进行监测。9.2.2应实时监测取水、排水温度以及热泵机组用户侧进出水温度,监测频率宜取5~30分钟。9.2.3静止水体,应监测取水口上部1~2m处水温;流动水体,应监测排水口下游30m处水温。9.2.4水体出现热污染时,应停止机组运行。1静止水体,应设置水体允许最高与最低温度,当水体温度超过允许值时,应停机;2流动水体,当下游水温比取水口温度周升高1℃或周降低2℃时,应停机。9.2.5应监测地表水过滤设备、消毒设备进出口水压力,当进出口水压差超限时应报警。9.3地下水换热系统运行监测9.3.1地下水换热系统应对抽水量、回灌量、水温、水质、水位变化等进行监测。必要时,应对周边建构筑物、地面等进行沉降观测。9.3.2应实时监测热源井取水温度、回灌温度以及热泵机组用户侧的进出水温度,监测频率宜取5~30分钟。9.3.3应监测热源井的取水量、回灌量。9.3.4热源井应设置水质取样口,定期监测取水水质与回灌水水质。当回灌水质受到污染时,应停止抽水,并查明污染原因。9.3.5热源井应设置水位监测装置。当抽水井水位低于设定值,应停止抽水;当回灌井水位高于设定值,宜及时进行回扬或洗井。9.4地埋管换热系统运行监测9.4.1应实时监测热泵机组热源侧进出水温度,以及热泵机组用户侧的进出水温度,监测频率宜取5~30分钟。9.4.2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埋管分区选择典型位置设置测温装置。宜设置测温井,使用过程中应监测土壤温度的变化和地下水环境变化,对应用建筑面积超过5000m2的项目,温度监测井不少于2个;对应用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时,温度监测井不少于3个,且每增加20000m2,温度监测井数量应增加1个。温度监测井宜布置在换热井对角线的交叉点上,每孔井内在不同深度布置2组温度传感器。9.4.3应监测地埋管换热器总分集水器各支路上的供回水温度。9.4.4应根据设置的地埋管系统分区通过电动阀进行分组控制,实现地埋管换热器的分区运行。
10地源热泵系统性能测试10.1一般规定地源热泵系统性能测试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后进行,应分别对制热、制冷性能进行测试。地源热泵系统测试参数应为系统及机组地源侧的供回水温度、流量;系统及机组用户侧的供回水温度、流量;热泵机组及系统相关水泵的耗电量和输入功率;室内温湿度。地源热泵系统的抽检数量应符合以下规定:1对于集中式热泵系统,不同机房均需抽样,且每种型号机组抽样不少于1台;2对于单体建筑或单户为单位的热泵系统,系统总样本大于30个时,抽样数量不少于2个,抽检系统的机组抽样不少于1台。地源热泵系统性能测试所使用的全部仪器设备应在标定有效期内使用,仪器设备精度、测量范围应满足测试要求。地源热泵系统性能测试完成后,应编制性能测试报告,测试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工程概况;2测试依据;3测试仪器和设备;4测试方法和数据处理;5测试结果和结论。10.2测试条件地源热泵系统制热性能检测应在典型制热季进行,制冷性能检测应在典型制冷季进行。对于冬夏均使用的地源热泵系统,应分别对其制冷、制热性能进行检测。热泵机组制热/制冷性能系数的测定工况应尽量接近机组的额定工况,机组的负荷率宜达到机组额定值的80%以上;系统能效比的测定工况应尽量接近系统的设计工况,系统的负荷率宜达到设计值的60%以上。室内热舒适参数检测(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应达到设计要求。10.3测试方法地源热泵系统的水流量测试对象应为系统及机组的用户侧水流量、地源侧水流量。水流量的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1测点应布置在流速相对较稳定的直管段上,测点上游直管长度不少于10倍管径、下游直管长度不少于5倍管径;2利用系统已有的流量计时应进行校验。地源热泵系统的水温度测试对象主要为系统及机组的用户侧供/回水、地源侧供/回水的温度。水温度的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1利用系统已有的测温仪表时应进行校验;2当被检测系统不能提供安放温度计位置时,可利用热电偶测量方法测量水温。输入功率可用功率表直接测得,或用电流电压检测值计算得到;耗电量可用电能表直接测得,或用功率表时间累计计算得到。热泵系统的检测应在系统运行正常后进行,测试周期为2天~3天。10.4系统性能评价地源热泵系统性能评价参数为热泵机组制热/制冷性能系数、系统能效比。热泵机组性能系数和系统能效比的计算方法见附录F。地源热泵系统性能分级应按表10.4.3进行划分,1级最高级。表10.4.3地源热泵系统性能级别划分工况1级2级3级制热性能系数≥3.53.5>≥3.03.0>≥2.6制冷能效比≥3.93.9>≥3.43.4>≥3.010.4.4地源热泵系统的测试与评价完成后,应由测试评价机构出具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1形式检查结果;2系统性能指标的测试报告;3性能合格判定结果;4性能分级评价结果;5采用的仪器设备清单;6测试与评价方案。附录A福建省地表水资源分布情况A.0.1主要流域分布情况据2010年数据统计,我省地表水资源量1651亿m3。地表水主要流域有:闽江流域(建溪段)、富屯溪流域、金溪流域、沙溪流域、尤溪流域、梅溪流域、大樟溪流域、鳌江流域、霍童溪流域、交溪流域、九龙溪流域、木兰溪流域、晋江流域东溪段、晋江流域西溪段、永丰西溪流域、诏安东溪流域,流域分布图见图A-1、图A-2。A.0.2主要流域1月、7月的月平均水温和月平均径流量数据详见表A-1、A-2。A.0.3主要流域逐月径流量和逐月平均水温数据详见表A-3。图A-1闽江流域及闽东沿海诸流域分布图图A-2闽南沿海诸小河流域分布图表A-17月份平均水温和平均径流量序号河流名称水文站名水温(℃)径流量(亿m3)序号河流名称水文站名水温(℃)径流量(亿m3)1闽江流域武夷山26.51.679霍童溪流域洋中坂27.52.31七里街29.118.5竹岐29.763.510交溪流域白塔28.13.762富屯溪流域邵武28.13.75洋口29.116.411九龙江流域麦园25.90.533金溪流域建宁271.45漳平27.45.12将乐28.16.26浦南28.69.864沙溪流域渔潭270.6412永丰西溪流域郑店285.21兴平28.57.40沙县28.69.2713晋江流域东溪段洪濑25.82.375尤溪流域大田27.30.32石垄29.37.21西洋28.34.7714晋江流域西溪段安溪28.43.66梅溪流域潭口32.10.847大樟溪流域凤洋26.40.4415木兰溪流域濑溪29.21.65永泰28.75.108鳌江流域塘坂281.8116诏安东溪流域诏安301.84表A-21月份平均水温和平均径流量序号河流名称水文站名水温(℃)径流量(亿m3)序号河流名称测温站名水温(℃)径流量(亿m3)1闽江流域武夷山10.50.329霍童溪流域洋中坂11.50.67七里街12.54.30竹岐13.016.210交溪流域白塔11.40.872富屯溪流域邵武11.30.79洋口12.04.0211九龙江流域麦园12.00.163金溪流域建宁9.90.43漳平13.61.27将乐11.41.83浦南14.42.224沙溪流域渔潭10.70.1712永丰西溪流域郑店14.71.10兴平12.42.15沙县12.72.8913晋江流域东溪段洪濑17.10.465尤溪流域大田13.50.11石垄15.11.22西洋12.11.5014晋江流域西溪段安溪13.80.716梅溪流域潭口13.10.257大樟溪流域凤洋11.60.0915木兰溪流域濑溪14.20.16永泰12.90.898鳌江流域塘坂12.00.5516诏安东溪流域诏安15.30.21表A-3福建省主要流域月径流量和逐月平均水温数据水系站名项目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闽江竹歧径流量(亿m3)16.223.241.960.097.012863.542.733.524.817.615.9月平均水温(℃)13.013.415.419.421.325.529.728.929.024.718.611.6沙溪渔潭径流量(亿m3)0.1720.2310.4260.7511.211.690.6360.3970.2930.2610.1790.158月平均水温(℃)10.711.814.618.220.424.327.027.025.921.814.88.5沙溪兴平径流量(亿m3)2.152.835.518.7412.916.87.405.564.423.102.262.21月平均水温(℃)12.413.515.619.421.024.328.528.127.626.020.214.2沙溪沙县径流量(亿m3)2.893.846.9911.117.222.69.277.055.574.152.952.80月平均水温(℃)12.713.715.919.921.324.728.628.027.924.117.912.0沙溪洪田径流量(亿m3)0.3370.3910.7541.011.712.270.9310.8890.8210.5720.3760.328月平均水温(℃)12.213.415.319.120.323.327.126.525.822.016.210.2富屯溪邵武径流量(亿m3)0.7971.322.514.446.848.093.751.831.271.020.7100.669月平均水温(℃)11.311.414.117.420.024.428.126.926.521.814.87.8富屯溪洋口径流量(亿m3)4.025.7810.216.325.831.416.49.377.475.934.384.07月平均水温(℃)12.012.414.818.420.525.029.128.328.723.416.410.0富屯溪建宁径流量(亿m3)0.4260.5980.9661.642.813.241.450.8690.7120.6770.4650.406月平均水温(℃)9.910.813.417.619.923.827.026.826.221.114.47.4富屯溪将乐径流量(亿m3)1.832.564.207.0311.614.26.263.903.062.671.921.74月平均水温(℃)11.412.114.618.320.224.328.127.627.422.715.79.4建溪七里街径流量(亿m3)4.307.2012.718.629.835.518.59.778.475.894.424.35月平均水温(℃)12.513.115.318.420.625.329.128.526.723.717.110.1建溪武夷山径流量(亿m3)0.3230.5580.9331.652.793.331.670.9210.6870.4760.3070.271月平均水温(℃)10.511.313.416.418.923.426.526.625.621.214.67.9建溪洪尾径流量(亿m3)1.542.554.547.1311.413.57.144.032.862.251.521.48月平均水温(℃)11.912.514.817.920.124.628.327.727.823.116.39.4闽江大田径流量(亿m3)0.1140.1340.2360.2810.5280.6980.3220.3300.3030.1790.1070.0969月平均水温(℃)13.514.716.020.321.624.427.326.025.722.517.311.5闽江西洋径流量(亿m3)1.501.893.254.478.2210.14.774.083.792.331.541.49月平均水温(℃)12.113.315.119.920.824.528.327.627.122.917.210.6闽江潭口径流量(亿m3)0.2450.2690.4600.7451.311.880.8391.000.7590.4590.2550.226月平均水温(℃)13.115.817.523.223.628.532.130.730.226.520.614.3大樟溪凤洋径流量(亿m3)0.09330.1050.1610.2240.4430.6800.4440.4880.3840.2190.1190.0929月平均水温(℃)11.613.214.720.120.723.326.424.924.721.216.19.3大樟溪永泰径流量(亿m3)0.8891.322.333.286.428.425.104.954.571.980.9540.787月平均水温(℃)12.913.614.620.320.925.028.726.827.023.217.911.8水北溪高滩径流量(亿m3)0.0970.1600.2290.3780.5020.6730.4440.6100.5760.3230.0960.080月平均水温(℃)11.311.613.018.019.124.528.726.427.522.015.28.7交溪白塔径流量(亿m3)0.8691.642.814.226.477.243.764.335.301.860.8170.785月平均水温(℃)11.411.713.618.719.924.828.126.826.422.016.08.9霍童溪洋中坂径流量(亿m3)0.6681.081.732.534.125.062.312.832.681.140.5960.551月平均水温(℃)11.512.013.318.119.523.927.525.725.422.115.99.5鳌江塘坂径流量(亿m3)0.5480.7551.131.662.553.671.812.472.281.040.5530.500月平均水温(℃)12.012.713.519.420.325.128.026.325.922.816.710.3木兰溪濑溪径流量(亿m3)0.1580.2410.4110.6351.262.231.651.531.250.5260.2300.148月平均水温(℃)14.215.015.921.322.326.329.227.627.624.119.913.5晋江石垄径流量(亿m3)1.221.562.183.295.909.787.217.096.062.851.691.26月平均水温(℃)15.115.516.321.522.726.429.328.027.924.719.714.3晋江安溪径流量(亿m3)0.7080.8771.261.763.285.083.603.583.221.620.9400.715月平均水温(℃)13.814.515.620.722.125.328.426.927.023.618.412.7晋江洪濑径流量(亿m3)0.4570.5210.6350.8221.632.912.372.281.890.9540.5790.507月平均水温(℃)17.116.616.819.620.923.925.827.326.924.820.915.7九龙江漳平径流量(亿m3)1.271.602.984.528.0910.85.124.473.852.331.451.25月平均水温(℃)13.614.716.220.020.823.827.426.525.822.817.411.6九龙江浦南径流量(亿m3)2.222.814.857.4412.418.19.868.787.834.552.742.30月平均水温(℃)14.415.416.821.022.025.128.627.627.023.818.812.5九龙江麦园径流量(亿m3)0.1570.1750.3500.4850.9201.290.5300.4560.3860.2670.1660.153月平均水温(℃)12.013.115.118.820.023.025.925.425.021.416.110.1九龙江郑店径流量(亿m3)1.101.211.602.483.786.795.215.174.942.641.631.21月平均水温(℃)14.715.116.321.423.025.428.027.326.623.618.412.8诏安东溪诏安径流量(亿m3)0.2050.1510.2440.5150.8842.251.841.591.070.7010.3860.244月平均水温(℃)15.316.117.422.925.327.930.029.328.725.720.214.5PAGEPAGE7附录B福建省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B.0.1地形地貌特征福建省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境内峰岭耸崎,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地势自西北向东南下降,西部以武夷山脉为主体的闽西大山带,主峰黄岗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国公司资产配置试行办法
- 纺织服装探伤施工合同
- 知识产权文件保护规定
- 教育集团合作协议制定
- 销售业绩提升策略集锦
- 2025合伙养殖种植合同合同模板
- 生态修复苗木土地租赁协议
- 音乐学校声乐教师聘用协议
- 产业政策研究政府咨询顾问合同
- 通讯市场污水管道改造工程合同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介绍-原理-结构-应用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中资企业出海报告:潮涌浪阔四海扬帆
- 老旧小区改造室外消火栓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规范》
- 2024-2030年中国云母制品制造市场发展状况及投资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年上半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监狱招聘17名(第三批)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农产品质量管理》形考任务1-2+形考实习1-3参考答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测试卷(二)(含答案)
- 80、沈阳桃仙机场二平滑工程冬期施工方案
- 《STM32Cube嵌入式系统应用》HAL库版本习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