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2_第1页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2_第2页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2_第3页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2_第4页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阴阳五行第二节

阴阳学说阴阳的概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的含义: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一)阴阳的概念阴阳的基本特征(属性归类):关联性:指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普遍性:凡属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

物的内部,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分析

其各自的属性,划分阴阳。相对性:阴阳的属性是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比较

而确定的,(1)在一定的条件下,二

者可相互转化;(2)无限可分性,阴

阳中复有阴阳。

(二)阴阳的特性(三)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标准(三)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标准(三)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标准(三)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标准(三)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标准(三)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标准划分阴阳属性的标准:

属于阳的范畴:凡属于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的……;

属于阴的范畴: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物质的……。(四)气与阴阳(四)气与阴阳(四)气与阴阳

气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一物两体,分为阴气和阳气。人体之气按阴阳特性可分为阴阳两类:

阳气:对人体具有温煦推动作用的气。

阴气:对人体具有营养滋润作用的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自和与平衡

对立制约对立——即统一体中阴阳两个方面的属

性相反,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相互牵

制,互为胜负。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

互根互用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双方各

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部分范

畴的阴阳双方体现出相互资生、相

互为用的特点。1.阴阳互根是确定事物属性的依据;2.阴阳互根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3.阴阳互根是阴阳相互转化的内在根据。含义:消,减少;长,增加。阴阳对立双方的增减、盛衰、进退的运动变化,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形式:此长彼消此消彼长此长彼亦长此消彼亦消阴阳消长与制约相关与互用相连

相互转化含义: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向其相反方向转化。内在因素: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物

极必反”,“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交感与互藏

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

亦即相互发生作用。是宇宙万物赖

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阴阳交感表现为阴阳的对立、互根、

消长和转化。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

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

中有阴。

自和与平衡

自和

——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

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

是生命体内的阴阳二气在生理状态下的自我协调和在病理状态下的自我恢复平衡能力。平衡

——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

于大体均势状态,即阴阳协调相对稳

定的状态。维持其动态的常阈平衡状态的机制,则是建立在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基础上的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的消长和转化运动。阴阳运动的相互联系:阴阳对立阴阳学说最根本的原理阴阳互根

阴阳消长阴阳运动的形式阴阳转化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疾病的防治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功能)——生理活动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精(物质)——营养物质是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升、出(阳)降、入(阴)

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升降相因,相反相成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饮食居处,情志失调(阴)1.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六淫阳邪:风邪、暑邪、火(热)

阴邪:寒邪、湿邪2.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1)阴阳偏盛(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4)阴阳转化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阳胜则热——实热证阴阳偏盛“邪气盛则实”

阴胜则寒——实寒证阳虚则寒——虚寒证阴阳偏衰

“精气夺则虚”阴虚则热——虚热证阳损及阴阴阳互损

阴阳两虚阴损及阳用于疾病的诊断总之,表实热属阳,里虚寒属阴用于疾病的防治指导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确定治疗原则:阴阳偏盛——损其有余(实者泻之)实热证——热者寒之实寒证——寒者热之

阴阳偏衰

——补其不足(虚者补之)虚热证——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虚寒证——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

阳损及阴——补阳配阴阴损及阳——补阴配阳阴阳俱损——阴阳俱补归纳药物性能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四气温、热——阳寒、凉——阴五味:辛、甘、淡—阳酸、苦、咸—阴作用方向升、浮—阳沉、降—阴第三节五行学说五行的概念五行的调节机制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的概念五行的基本概念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不是表示五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而是代表五种功能属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五行各自的特性木曰曲直——木具有生长、能曲能伸、升发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均归属于木;火曰炎上——火具有发热、温暖、向上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向上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均归属于火;土爰稼穑——土具有载物、生化的特性。引申

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

物或现象,均归属于土;金曰从革

——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

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

或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均归属于金;水曰润下——水具有滋润、就下、闭藏的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

或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均归属于水。

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和分类依据:五行属性方法: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

五行学说的归类和推演的思维方法是:观物——取象——比类——运数(五行)——求道(规律),即应象以尽意。意义: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为五行系统;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五行的调节机制1.五行的正常调节机制五行的相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