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的小试勒兵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6fea3dd9d95de157f48ee456a30d38/486fea3dd9d95de157f48ee456a30d381.gif)
![《孙子兵法》中的小试勒兵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6fea3dd9d95de157f48ee456a30d38/486fea3dd9d95de157f48ee456a30d382.gif)
![《孙子兵法》中的小试勒兵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6fea3dd9d95de157f48ee456a30d38/486fea3dd9d95de157f48ee456a30d383.gif)
![《孙子兵法》中的小试勒兵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6fea3dd9d95de157f48ee456a30d38/486fea3dd9d95de157f48ee456a30d384.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子兵法》中的小试勒兵
司马迁从春秋时期到武士国时期的历史出发,捕捉了时代特征和代表性的例子,用现实主义的笔墨生动地再现了三位战略家的活动。他们用这个历史舞台创造了生动壮丽的活动演员,并画出生动壮丽的地图,这些地图清晰地展示给人们。但司马迁写人物并非单纯着眼在这里,而是“稽其成败兴衰之理。”作者并不是在那里空发议论,而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描述,引导读者自己得出结论,这就是“寓论断于序事之中”。孙武,亦称孙子武。在古代“子”是对其所敬佩人物的尊称,犹今“先生”的称谓。他是春秋时著名的兵家。字长卿,齐国人。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被任命为将,阖闾采取“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史记·伍子胥列传》)。他在政治方面主张改革图强,认为当时晋国六卿所进行的土地制度的改革,其中亩大而税轻者可以成功(见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竹简《孙子兵法·吴问》)。至于他的兵法据唐杜牧称:“孙武书数十万言,魏武(曹操)削其繁剩,笔其精粹成此书。”该书总结了春秋时期的作战经验,揭示了战争的一些重要规律,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孙武在当时由于擅长兵法而得见吴王阖闾,阖闾开门见山便说:“你所著的《兵法》十三篇,我已经看过了。”接着又问:“可否操练一下军队呢?”这是暗示说,兵法是不错的,但必须用实践来考核一番。既是怀疑,也有寄希望收战争实效的心理。那么,阖闾为什么对兵法如此感兴趣呢?因为春秋之际,奴隶主贵族在奴隶和平民起义的打击之下,已经是朝不虑夕。特别是奴隶制的生产关系逐渐崩溃,周天子已经不能号令诸侯,以致王权旁落,诸侯僭越,相互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事层出不穷。统治者为了弱肉强食,满足贪欲,动辄便要发动战争。为了应付这个急剧变化的形势,都在扩充兵力,延聘能人,用战争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因此兵家便受到相当的重视。如齐景公任用穰苴为将军,燕昭王筑黄金台拜乐毅为将。以阖闾而论,在他为王前,就曾伐楚取胜,并北败陈、蔡之师;为王后,对楚、越两国更是虎视眈眈。阖闾招纳兵家,目的是帮他扩大势力,以便争霸中原。所以在他提出“小试勒兵”(练兵)之后,接着又提出“可试以妇人乎”的问题,正是为了进一步考查孙武。当孙武三令五申之后,宫女队伍仍然大笑而不听将令的时候,“乃欲斩左右队长”。阖闾不禁惊慌失措,“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以此来换取二姬的性命。唯恐不被孙武理解和接受,窘急之时,索性交出心里话,“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而孙武坚持要以军法行事,以“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为由,终于斩了二人。这时的阖闾已是无可奈何,在群臣的面前,强压怒火和失望之情,勉强而又不满地说:“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这就充分地暴露出阖闾为了一己的享受,什么兵法、军纪、是非,可以完全置之不顾。面对这种态度,孙武则率直地说:“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不难看出,孙武就是在一国之君的面前,为了维护军法,坚持正确的做法,也是毫不留情地予以驳斥和揭穿!孙膑是孙武的后代,为战国时的兵家。著作有《孙膑兵法》。他曾设计先后大败魏军于桂陵和马陵。他在军事方面主张采取“营而离之(迷惑敌人,使之兵力分散),并卒(集中兵力)而击之”的方法。强调具体分析敌我双方的条件,做到“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他还提倡“赏不逾日,罚不还面(转脸)”。在严明军纪这方面,和孙武“吴宫教战”的做法很相似。在本传中,孙膑的事迹和孙武相比介绍的则较为详尽。作者选用了驰逐重射、围魏救赵、马陵智胜三件事来表现孙膑的军事才能。孙膑以受刑之身,在庞涓严密监视之下,设法秘密地会见齐使。“说齐使,齐使以为奇”才得以“窃载与之齐”。秘密会见本来是极不容易的事,初次相见便在齐使面前显露了他的才华。到齐之后,齐将田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争射”,说明孙膑已几次地看在眼里,有了调查,成竹在胸,才肯定地说“臣能令君胜”,并且建议田忌只管下大注。比赛时,以上、中马降等,下马对上马的办法,捨一取二,终于获得胜利。这里边不仅包含着朴素辩证法的因素,也很有运筹学的味道,从而在驰逐争射的问题上又露锋芒,再次显示了他的才能。在“围魏救赵”的问题上,齐威王“欲将孙膑”,但他提出“刑余之人不可”,一方面他认识到在齐国原来没有什么建树,并且是刑余之人,怕人心不服。另一方面他考虑得很深远,宣扬出去会引起对方的警觉,给战争行动带来不利。作者并未具体描述战斗的规模和场面,而是着重表现了孙膑运筹帷幄的战略思想,他正确地估计到“今梁(魏)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如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也就是说,你有你的打法,我有我的打法,采取避实就虚的战术,直捣魏国心脏之地——首都大梁(今河南开封),使对方在心理和军事上处于被动。这个计策果然奏效,魏军兼程回救,而齐军则以逸待劳,出其不意,大败魏军,取得了巨大的战果。在避实就虚的问题上,毛主席曾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游击战争的战略防御》中曾引用过“围魏救赵”的战例。这正是孙膑在了解敌我双方情况之后,经过分析,得出来正确的战争策略。接着作者又通过马陵智胜这件事,更加深化地表述了孙膑的军事才能。桂陵之役是发生在公元前353年的事情,过了十三年,也就是在公元前341年(齐威王38年、魏惠王30年)的时候,形移势转,魏、赵由原来的敌对转为联合,出兵击韩。韩国当然不是对手,便“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还是采用老办法“直走大梁”。但庞涓吃过亏,接受前车之鉴,便“去韩而归”。老一套不管用,于是孙膑根据新的情况,向田忌建议:“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看出了对方兵盛志骄的弱点,灵活运用兵法的原则,创造性地采取减灶的办法,给对方造成错觉,诱其轻兵追击。轻敌的庞涓果然中计,“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如此以来,战线拉长,兵力分散,优势的兵力转化为劣势·孙膑则经过仔细的调查,“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于是利用地形地物,依险设置伏兵,布置下天罗地网。为了给伏兵以进攻的信号,又斫树白写字,并约定“暮见火举而俱发”,魏军一步步堕入圈套,终于大败。连魏太子申也成为俘虏,而孙膑因此便名扬天下。作者通过具体的描述,充分表现了孙膑依据兵法的原则,又按照具体的情况,抓住对方轻敌的心理,用减灶之计使敌人忘乎所以,创造性地运用了战略战术,从而克敌制胜,显现了孙膑多谋善断的军事才能。吴起也是战国时的兵家。他历仕鲁国、魏国、楚国,后被楚国贵族所杀害。他曾辅佐楚悼王实行变法,主张“明法审令”,“要在强兵”,“捐不急之官”,强迫贵族到边远之地开荒,为旧贵族所不满。他在军事方面则善于用兵,在鲁、魏、楚为将时都立下了战功,并著有兵法。《汉书·艺文志》著录《吴起》四十八篇,今已佚失。现存有《吴子》六篇,乃后人所托之作,尽管如此,目前已有英、日、法、俄等译本,足见其影响之大。吴起在卫时“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为此而讥笑他,在鲁国时,他曾杀妻求将,鲁国人讨厌他,说他是“猜忍”之人,鲁君怀疑他,终于把他辞退。到了楚国,他身至相位,而“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最后遭到杀身之祸。他的一生,道路是坎坷的,而又是大展雄图的一生。第一,吴起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并具有他的特点。他不仅有军事实践的才能,而且还有军事著作,在当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他在魏国名臣李克(即李悝)的眼里,认为他用兵“虽司马穰苴不能过也”,连魏文侯也认为他“善用兵”。在鲁为将时,曾大破齐国,在魏国为将时,曾“击秦,拔五城”,都建立了卓越的战功,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此外,吴起用兵的特点还能做到“廉平”并且“尽得士心”,也表明了一位军事家的个性所在。“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他“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深入最下层,丝毫不摆大将的架子。“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亲自用咀为士卒吮出恶疮里的脓血,可以想见,这样关心士卒的行动,不会不引发全体士卒的感戴,所以大家“愿为效死而不悔”。病疽者的母亲曾忧心忡忡地说:“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一位古代的将领,暂不论其动机如何,他能如此平易近人,关心士卒,团结部下,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同样是军事家,在带兵的问题上比之孙武和孙膑,实在是有他的特点。而作者则运用了“寓论断于叙事”的手法,给予应有的赞颂。第二,吴起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而且是一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在西河守的任上,与魏武侯乘船沿西河顺流而下时的一段对话,颇耐人寻味。他说:“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为君主应如此,他本身也力求这样做。他与魏相田文(魏贵族,《吕氏春秋》作“商文”)论功时所说的“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连田文也承认说“不如子”,足以说明这是“修德”的具体表现。当吴起任楚相之后,他所施行的政策是“明法审令(使法纪严明,令出必行),捐不急之官(裁撤掉没有用的官),废公族疏远者(革掉国君远门宗族的爵禄)以抚养战斗之士。”在国力和军力强盛的基础上,“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为楚国做出了贡献。我们还应提及的是,吴起的新政,比之商鞅变法还早二十年,所以他确实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至于“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这并不奇怪,因为吴起的新政损害了他们的既得利益,所以楚悼王一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他们乘机而攻之,进行报复,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这是可以理解的。第三,关于吴起的为人问题,作者在最后的赞论中说他“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这正说明作者是以儒家的观点来评论历史人物。“刻暴少恩”的说法,如果我们把“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联系起来看,就可以明白吴起伤害的是一些什么人了。从历史上看,吴起虽然被杀,但他的贡献和历史意义是不可低估的,他的政策措施,恰恰说明了他是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人物。至于那些宗室贵族作乱,只不过是螳臂挡车,沉渣泛起而已。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他的品德上确实也有不足之处,为了成就大名,不惜杀妻求将和“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残忍之名,是不能逃脱的。至于李克说他“贪而好色”这倒有说清楚的必要。这个“贪”字,并非指说是贪利,吴起“家累千金”曾“破产求仕”,为官以后,魏文侯对他的评价是“廉平’尽能得士心”,公叔之仆则说他“节廉而自喜名也”。“廉平”也好,“节廉”也好,这都是客观的评论,更重要的一点都是在他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NR-11c-生命科学试剂-MCE-9201
- 6-O-Sulfo-β-cyclodextrin-sodium-生命科学试剂-MCE-5754
- 2025年度高端火锅店品牌连锁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经济补偿协议书-产品责任赔偿协议
- 2025年度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协议书(技术岗位)
- 施工单位关于项目验收的联络函
- 小额金融科技化营销战略-以农村贷款市场为例
-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 个人雇佣合同协议模板
- 上海市短期劳务合同模板
- 2024简易租房合同下载打印
- TBSES 001-202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指南 污染影响类
- 阿基米德课件
- 2024年步步高高考英语大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基础知识默写本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 盘锦市重点中学2024年中考英语全真模拟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案
- 平安产险湖南省商业性鸡蛋价格指数保险条款
-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 《共演战略》分析工具
- 扬州市古树名木汇编
- 提高卧床患者踝泵运动的执行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