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菌培养指导原则和操作指南_第1页
血细菌培养指导原则和操作指南_第2页
血细菌培养指导原则和操作指南_第3页
血细菌培养指导原则和操作指南_第4页
血细菌培养指导原则和操作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血培养指导原则和操作指南(试行)重庆市医学检查质量控制中心重庆市细菌耐药监测网重庆市医院感染控制中心(联合编写)4月目录血培养的含义及临床意义……………1标本的采集与运输……………………1一、总体规定……………………1二、血培养标本的采集…………2三、血培养标本的运输…………3四、血培养标本的拒收原则……………………3五、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分离的核心因素……………………4六、几个特殊规定的血培养……………………5第三节血培养成果的报告……………………8一、血培养的报告原则…………8二、阳性血培养的分级报告制度………………8三、其它报告和统计……………9第四节血培养安全确保………………………9第五节血培养质量确保………………………10一、分析前质量控制……………10二、分析中质量控制……………11三、分析后质量控制……………11附录………………13附录一血培养有关注释…………13附录二血培养有关专业术语……………………14附录三血培养的污染问题………………………15参考文献…………………………17第一节血培养的含义及临床意义当微生物侵入血液快速繁殖超出机体免疫系统去除这些微生物的能力时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血症(统称血流感染),并可感染血管外组织,临床上应当进行急症解决,尽快采集血液进行培养。血培养是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并接种到培养瓶中,用以发现、识别引发菌血症或真菌血症的病原微生物,是诊疗菌血症和真菌血症的基本而重要的办法。血培养成果对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治疗和预后都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第二节标本的采集与运输一、总体规定(一)血培养临床指征患者出现下列一种或同时含有几个临床体现时可作为血培养的重要指征:1.发热(≥38℃)或低温(≤36℃),以间歇驰张型多见,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引发的感染可见双峰热;2.寒战;3.白细胞增多(>10.0×109/L,特别是有“核左移”时);4.粒细胞减少(<1.0×109/L);5.血小板减少;6.皮肤、黏膜出血;7.昏迷;8.多器官衰竭;9.血压减少;10.呼吸加紧(呼吸率>20/分或CO2分压<32mmHg);以及肝脾肿大;关节疼痛;C反映蛋白、内毒素、降钙素原或1,3-β-D葡聚糖升高等。对新生儿可疑菌血症,还应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体温不低,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卒中,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二)血培养采集时间:只要怀疑患者有血流感染的可能,在使用抗菌药品之前,都应立刻采集血培养标本a。若患者已行抗菌药品治疗,则宜选择含有抗菌药品吸附物的培养瓶,并在下一次抗菌药品应用前采血培养。(三)血培养采集次数(每次静脉穿刺为一次血培养):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患者,推荐同时或间隔短时间内于不同部位采集2-3套(每套涉及1只需氧瓶和1只厌氧瓶)血培养标本b。小朋友患者,推荐同时于不同部位采集2-3瓶血培养标本。由于小朋友患者极少见厌氧菌感染,因此推荐仅使用需氧瓶而不常规推荐同时做厌氧培养c。倡导全自动血培养仪器的使用,能够更早的发现某些患者,如重症监护,移植或血管内置导管,或实验性治疗患者的败血症。普通状况菌血症或真菌血症的患者可通过临床体现来判断疗效,无需复查血培养或者持续监测血培养d。(四)血培养的采血量:成年患者推荐的采血量每次每套不少于10ml,每瓶不少于5ml。婴幼儿患者推荐的采血量,每瓶不少于2ml(少于患者总血量的1%)。血培养采血量是影响病原菌检出率的重要因素[1,2,3,4]。成人血培养采血量在2-30ml之间时,病原菌检出率与采血量成正比例增加[1,2,4],每增加1ml血液,病原菌的检出率就会对应增加。同样有数据表明小朋友患者检出率与采血量成正有关[5],但小朋友患者血液中病原菌浓度较高,采血量无需等同于成人。实验室应按照血培养瓶厂家的建议,采集足够量的血液标本。对血液病患者或血容量相对较低的患者,建议使用小朋友瓶来减少血液的采集量从而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五)血液标本在需氧瓶和厌氧瓶中的分派以一种需氧瓶和一种厌氧瓶为一套血培养,作为常规血培养的组合e。当采血量不够推荐的采血量时,应首先满足需氧瓶,剩余标本再接种入厌氧瓶。二、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一)皮肤消毒推荐使用碘酊、洗必泰或碘伏作为皮肤消毒剂。消毒剂需要有足够的作用时间以确保消毒效果(碘酊作用30s;碘伏作用2min)。洗必泰的作用时间和碘酊同样,但是没有过敏反映,因此在静脉穿刺完后不需要擦去,但不能用于不大于2个月婴儿皮肤的消毒。对年纪不大于2个月的新生儿,需使用70%的异丙基乙醇进行皮肤消毒。(二)采集部位推荐从外周静脉采集血液标本。动脉血培养不及静脉血培养的诊疗率高,因此不予推荐[6]。尽量避免从静脉留置导管采血培养,因其常伴有高污染率[7,8,9]。如果必须从留置导管内采血,也应同时从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种血培养标本以协助阳性成果的判读(参见导管有关血流感染)。(三)采集办法规定:1.在采血之前,血培养瓶的橡皮塞需使用70%异丙基乙醇消毒并干燥,然后再严格按照皮肤消毒环节操作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并等待足够的消毒时间;2.严格无菌操作,不允许在皮肤消毒后用手接触静脉,除非带有无菌手套;3.不推荐采血和接种血培养瓶更换注射器针头;4.将已注入血标本的血培养瓶轻柔的颠倒混匀多次以避免凝固。三、血培养标本的运输采血后应当立刻送检。如不能立刻送检,需室温保存,切勿冷藏或放入孵育箱。血培养瓶在接种前、接种后均不得冷藏或冷冻,否则会造成某些病原微生物死亡。接种后的培养瓶最佳立刻送到实验室,最迟不能超出2小时。自动化持续监测系统虽有允许延迟上机监测微生物生长的原理,还是应当尽量减少延迟上机时间,否则可能造成检测时间延长甚至假阴性成果。四、血培养标本的拒收原则碰到下列血培养标本应拒收并且规定临床医生重新采集标本:血培养瓶上贴的标签错误或未贴标签;血培养瓶渗漏、破裂或明显污染;血液凝固;瓶中含有除SPS以外的抗凝物质;用过期的血培养瓶采集标本;血标本采集后放置12小时以上。五、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分离的核心因素(一)采血量采血量与血培养阳性率有直接关系,增加血培养血量能够提高阳性率。若实验室收到少于推荐血量的标本,应在报告中注明“该送检血液标本量未达成规定,会影响成果的敏捷度和精确性”。(二)血液肉汤比例正常人血液中含有能克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其中有补体、溶菌酶、吞噬细胞、抗体和抗生素(如病人采血培养前正接受抗生素治疗)。为了减少这些克制因子浓度从而减少其抑菌活性,普通血-肉汤比例应在1:5到1:10的范畴,超出这个范畴可能会引发假阴性。某些商品化血培养瓶使用的血-肉汤比例不大于1:5,是由于在其中加了与血中克制因子结合并使其失活的特殊物质。儿科病人的血标本能够被接种入专为小朋友设计的血培养瓶,这些血培养瓶能够接种较少的血量却保持了血-肉汤比例。(三)培养基的选择推荐使用商品化的培养基。使用添加抗菌药品吸附剂(如树脂或活性碳)的血培养瓶有助于提高已接受抗菌药品治疗患者血培养的病原菌检出率,特别是能提高葡萄球菌和酵母菌的检出率[10],增加细菌的分离速度,但同时也会增加污染菌的检出率。(四)孵育条件细菌和真菌血培养需要在标本采集和运输至实验室后放置于35℃孵育。全自动血培养仪器设立的温度普通为35℃。在商品化的需氧血培养瓶中加入了不同量的二氧化碳,厌氧培养瓶中加入了二氧化碳和氮气以利于不同种类细菌的生长。(五)血培养的孵育时间自动化血培养系统的原则孵育时间为5天。传统的手工办法,推荐孵育7天。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培养5天后阴性血培养标本无需进行常规转种f。(六)振摇振摇血培养瓶,特别是在孵育的最初24小时内,能提高需氧瓶中微生物的检出率和检出速度。振摇厌氧血培养瓶也不会对细菌生长不利。现在使用的全自动仪器是持续地振摇血培养瓶。(七)监控频率以琼脂基质作为血培养瓶的构成部分的双向血培养瓶,需要每天进行目测检查来检测细菌生长。全自动血培养系统规定设定规律的10-24分钟时间间隔来监测需氧和厌氧血培养瓶中细菌生长曲线。当出现提示微生物生长的阳性信号时再进行次代培养。六、几个特殊规定的血培养(一)真菌血培养怀疑真菌菌血症的患者采用需氧血培养瓶采集标本。研究证明,与厌氧瓶相比,酵母菌在需氧瓶中能够更加好的分离。多数酵母菌和酵母样真菌能在孵育2至5天被检测到,而某些酵母菌(如光滑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则需要更长的孵育时间。即使双相真菌能够在多数商业化制备的需氧血培养瓶上生长,但检测普通需要2至4周的时间。因此自动化血培养系统不适宜用于双相真菌的检测。(二)导管有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s,CRBSI)1.短期外周静脉导管通过两次静脉穿刺获得病人的两套外周血培养(双瓶双侧)。无菌操作拔去导管并用Maki半定量办法[11]培养g。培养成果的解释:(1)如果一套或多套外周血培养阳性,并且导管片段也是阳性(半定量≥15个菌落)并且为同一种菌:提示CRBSI。(2)如果一套或多套外周血培养阳性,并且导管片段阴性:不可下列定论;但是如果外周血阳性成果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念珠菌属,并缺少其它感染的证据,提示CRBSI。(3)如果两套外周血培养阴性,而导管片段阳性,不管菌落计数如何,提示导管定植而非CRBSI。(4)如果两套外周血培养阴性,并且导管片段也是阴性,则不可能是CRBSI。2.中心静脉导管及静脉留置口有两种办法,其中办法一合用于想保存导管的患者,如果已经决定要拔除导管,则办法二更适宜。办法一:对怀疑患CRBSI的病人最少采集两套血培养,其中最少一套采集来自外周血静脉穿刺并做好标记,另一套应当同时或短时间间隔内从导管口或静脉留置口隔阂无菌采集,并做好标记。培养成果的解释:(1)如果两套血培养阳性且为同一种病原菌,如果没有其它感染的证据,提示为CRBSI。(2)如果两套血培养阳性且为同一种病原菌,并且来自导管的血培养报阳时间比外周静脉血培养早120分钟,如果没有其它感染的证据,提示为CRBSI;如果两套血培养报阳差别时间不大于120分钟,并且为同一种病原菌,耐药谱也一致,如果没有其它感染的证据,也提示可能为CRBSI。(3)如果仅有来自外周静脉的血培养为阳性,不能拟定为CRBSI,但是如果培养成果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念珠菌属,并且没有其它感染的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要拟定为CRBSI还需要定量或半定量导管片段培养出相似微生物。(4)如果只有从导管抽血的那套是阳性:不能得出CRBSI的结论,提示可能为导管定植菌或者是血培养采集过程中的污染。(5)如果两套血培养均为阴性,不是CRBSI。办法二:通过两次外周静脉穿刺于不同部位无菌采集两套血培养;拔出可疑导管,剪取5cm的导管远端的片段送实验室进行Maki半定量培养。培养成果的解释:(1)如果一套或多套外周血培养阳性,同时导管末端培养阳性,并且通过菌种鉴定和药敏实验成果比对拟定为同一株微生物,提示很可能是CRBSI。(2)如果一套或多套外周血培养阳性,而导管末端培养为阴性,如果培养出的微生物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念珠菌属,并且缺少其它感染的证据,提示可能为CRBSI。要拟定为CRBSI还需要更多的血培养,培养出相似的病原菌,并且没有其它感染的证据。(3)如果外周血培养阴性而导管末端培养阳性,提示为导管定植菌,不是CRBSI。(4)如果血培养和导管末端培养均为阴性,则不可能是CRBSI。(三)感染性细菌性心内膜炎1.血培养的采集时间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应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前30min之内采血培养。对于疑似或已知高毒力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需要在第一时间立刻采血培养以避免治疗上不必要的延误。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推荐每隔15min左右采集数套血培养h。适宜的时间间隔有助于证明为持续性菌血症,特别是当超声心动图正常或模棱两可时含有更高的临床价值。2.需要的血培养数量对于可能的心内膜炎患者,推荐先采集3套血培养。如果这些血培养在24小时内均为阴性,则需再采集2套血培养,总共需采集5套血培养。在采集怀疑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血培养时皮肤消毒是相称重要的。在含有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或人工心脏瓣膜的病人,重要的病原菌是皮肤菌群,例如凝血酶阴性葡萄球菌,因此,特别重要的是血培养需要通过静脉穿刺获得,而不是通过留置于血管内的装置。来源于导管的血培养增加了污染的危险因素,从而造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错误诊疗。有研究表明:造成感染性心内膜炎“培养阴性”的另一种可能因素是被称为“营养变异的链球菌”(Nutritionallyvariantstreptococci,NVS)的存在。它们生长需要维生素B6或半胱氨酸。现在商品化血培养瓶中都已经添加了这些物质。如果血培养瓶转种时发现有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符合链球菌的特性,但在含有胰大豆培养基的羊血琼脂平板上不生长,则可能存在NVS。据预计,5-6%的心内膜炎患者存在NVS[12]。(四)分枝杆菌血培养推荐用特殊的商品化分枝杆菌血培养瓶。全部培养都必须孵育最少4周。培养温度为25-30℃。即使分枝杆菌并不是需要特别复杂营养的微生物,但是从血标本中优化分离分枝杆菌,最佳在肉汤培养基中补充脂肪(如油酸),白蛋白,和二氧化碳。某些菌属(如日内瓦分枝杆菌,嗜血分枝杆菌)需要添加分枝菌素和血红素、血红蛋白或柠檬酸铁铵。快速生长的分枝杆菌(如偶发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产粘液分枝杆菌等)所致菌血症则大多与长时间留置静脉导管污染有关[13]。第三节血培养的成果报告一、血培养的报告原则应纳入危急值报告的范畴,建立专门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具体统计涉及患者信息、涂片染色成果以及报告人和告知人等内容,临床科室也应有对应统计。二、阳性血培养的分级报告制度(一)初步报告血培养阳性报警后,应立刻抽取培养液进行涂片、革兰染色、显微镜镜检,最佳在1小时内将成果向负责该患者的医护人员进行紧急口头(电话)报告。口头报告应按各实验室的危急值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并按规定填写专用危急值报告统计。(二)二级报告阳性报警的血培养转种培养基培养16-18小时后,观察培养基上菌落形态、革兰染色后菌体形态以及某些实验成果如触酶、氧化酶、血浆凝固酶、链球菌分型等,尽量告知临床初步鉴定成果和某些耐药特性。(三)最后(书面)报告报告最后菌种鉴定及药敏实验成果。三、其它报告和统计拒收标本时,需即刻告知临床立刻重新采血,并统计在案。其它需临床注意的事项,如本次采血量局限性、标本转运时间过长、标本采集份数不够等信息也要及时与临床沟通,并统计在案。第四节实验室安全确保为了将实验室人员的损伤或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风险最小化,应按以下规定进行:1.洗手:手或其它皮肤表面在直接接触血液或任何潜在传染性物质后,必须立刻清洗。脱掉手套之后,完毕工作后,离开实验室或进入实验室干净区时都必须洗手。2.防护屏障:在采集血样本时必须戴手套,并且在接触不同的病人时都应换手套。一旦手套被污染或损坏时必须立刻更换。在实验室标本接受和解决区域,分枝杆菌实验室以及在其它手可能接触到感染性物质或污染表面的区域时,也应戴手套。当解决和处置生物危害性废物时都应戴手套。必要的时候戴面罩、防护眼罩和穿隔离衣。3.生物安全柜:实验室某些操作可形成小飞沫或气溶胶,故应在ⅡA或ⅡB级的生物安全柜中操作。4.消毒和灭菌:实验室应建立原则化解决污染物的操作规程,全部的样本应消毒和灭菌后来再运输出实验室,并确保运输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性。5.人员培训和实验室事故管理: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定时接受原则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再培训,有能力解决工作当中多个危险因素,防止事故发生,将接触污染物的危险性降至最低;或者在一旦发生偶发接触时,能够对的处置,将暴露时间降至最低。实验室应当建立暴露于潜在感染性物质时人员管理方面的具体操作规程。第五节血培养的质量控制一、分析前质量控制涉及:患者评定、检测项目的选择和申请、样本采集、样本运输、样本接受和解决。(一)血培养原则操作规程(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的制订和培训实验室应与临床医护人员共同制订血培养的SOP文献,并持续培训,以确保临床医护人员能对的应用、采集、保存、运输血培养标本。血培养原则操作规程应涉及:采血指征;采血时机;采血原则流程,涉及采血部位、皮肤消毒办法、防止污染方法、采血次数与采血量等内容;标本的保存、运输规定;血培养成果报告及其临床价值分析规则等。(二)患者评定血培养可提供重要信息,影响患者治疗或(和)预后,因此,实验室应制订适合指南,明确血培养采集的临床指征;同时还应拟定对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发生率低的临床病例不推荐进行血培养。(三)检查项目的选择和申请全部临床医生应知晓何时进行血培养;实验室必须确认临床医生已纯熟而精确的完毕了有关的纸质或电子申请表。全部核心信息必须以易读的形式包含在申请中,应涉及但不限于:明确的患者标记,明确的临床医生申请项目的标记,标本类型,具体检查规定,患者的诊疗以及有关临床信息。(四)标本采集实验室应制订血培养标本采集指南。并对采血者提供培训。血培养标本采集应在使用抗菌药品之前,按规定采集最少2次(2个不同部位),采集足够的量(成人每瓶不少于5毫升,小朋友不少于2毫升),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五)标本运输血培养标本必需尽快运输到实验室,在运输过程中必需确保标本的完整性,运输符合生物安全法规。血培养标本采集后常温放置,推荐于两小时内运输到实验室。(六)标本接受和解决实验室应制订血培养标本的验收规程,涉及评定与否可被接受、拒收原则、实验室接受统计和解决流程等。二、分析中质量控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文献,实验室必需制订下列检测项目的SOP:血培养微生物检测的环节;菌株鉴定及有关药敏规定;成果精确性确实认以及成果的解读i;初级报告与最后报告的符合状况,不符合成果的分析、确认以及与临床沟通。实验室应定时审视危急值报告有关统计,与否能在1小时内将重要成果告知临床有关医护人员。三、分析后质量控制涉及成果报告、标本和统计的管理、咨询。(一)成果报告血培养的报告在发出前必须核对,双人双签;报告需使用清晰、原则的术语以减少被错误解释的几率。实验室应定时与临床沟通以发现能够改善的机会,旨在提高血培养质量,统计和评定干预的有效性。(二)标本和统计管理涉及阳性培养瓶的储存和保存时间、血培养瓶的销毁统计、统计的保存规定等。(三)咨询实验室应能根据不同的临床状况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血培养的成果解释和讨论,提供进行其它检测以协助血培养成果精确解释的信息和建议以及回答临床医生的疑问。附录附录一血培养有关注释a: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患者,在考虑使用抗菌药品之前,应立刻或者在短时间内采集血培养标本。在不同的时间点间隔性采血只有下列状况才有必要: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其它血管内(如导管有关性感染)感染患者的持续性菌血症。b:成年人的单瓶血培养成果不可信,由于采血量局限性,从而使培养阳性率减少或成果难以解释。血培养不必在二至五天内进行重复,由于在抗生素治疗开始后血液中的细菌不会立刻去除。研究表明,只做1套血培养,病原菌的检出率仅为65%,两套血培养为80%,三套血培养为96%[14]。c:厌氧瓶则用于患儿母亲有下列高危险因素时的新生儿患者:分娩时延迟破膜、绒毛膜羊膜炎、慢性口或鼻窦感染、蜂窝织炎(特别是肛周和骶周)、腹部症状、咬伤、脓毒性静脉炎及类固醇激素治疗造成的中性粒细胞减少。d:有两种例外状况可复查或持续监测血培养:第一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对于他们的菌血症或真菌血症与否被去除可用于评定和指导治疗;第二是与感染性心内膜炎无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在48至96小时血培养再次阳性,能够有力地预测复杂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15]。e:采用一种需氧瓶和一种厌氧瓶的血培养组合与采用两瓶需氧瓶的培养相比,可检出更多的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和厌氧菌[16]。真菌和严格的需氧菌(如假单胞菌属和窄食单胞菌属)几乎全部只能从需氧瓶中分离到。f:自动化血培养系统的原则孵育时间为5天,涉及布鲁菌、嗜血杆菌、放线菌、人类心杆菌属、啮蚀艾肯菌、金杆菌属以及营养变异链球菌等的孵育时间都是5天[17]。有研究表明,95%-97%的有临床价值的细菌会在3-4天内被自动血培养系统检出,现在仍然推荐5天的培养周期。特殊状况可适宜延长培养时间,如临床怀疑布鲁氏菌感染,可延长培养至28天,怀疑军团菌感染,可延长培养至10天等。g:Maki半定量法是先用75%酒精清洁导管周边皮肤,然后无菌移动导管,剪取导管末端5cm置于无菌容器中,立刻送至实验室(为避免干燥,常规培养送检时间不得超出15min,4℃保存不得超出2小时)。实验室人员用无菌镊子将导管在血琼脂平板上交叉滚动4次,然后弃之,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CO2孵箱35℃过夜培养,平板上菌落数不少于15个为阳性。h:对疑似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不一定必须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前采血培养,对这些患者,更重要的是建立微生物学诊疗。由于大多数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菌血症持续存在,使血培养的时间选择相对不是那么重要。i:查阅其它某些临床和实验室信息统计,有可能协助精确的解释血培养成果,避免假阳性及假阴性,例如血培养的数量、采血培养前与否已经使用抗菌药品、WBC增多、其它感染部位的阳性培养成果、免疫克制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常规血培养无法检测到的苛养菌引发的感染或常规办法无法发现的苛养菌生长造成的血培养阳性等。附录二血培养有关专业术语1.自动化血培养系统:一种使用机械化系统来孵育、振摇和监测血培养瓶中的细菌生长状况的血培养系统。2.菌血症:血流中存在细菌;注意:从血中分离的细菌可能造成败血症,也有可能并非败血症的因素而是污染菌。3.血流感染:与菌血症或真菌血症有关的感染。4.污染菌:从血培养分离的,在标本采集或解决时被带入的,对病人并不致病的微生物(例如,采集血液作培养时并未出现在病人血液中的菌株)。5.培养基:用来培养微生物使其生长的物质或制剂。6.消毒剂:用于减少表面细菌、真菌或病毒数量的物质。7.假阳性:当疾病或某种状况不存在时出现的阳性测试成果;注意:对血培养而言,(1)一份培养分离的菌株不能拟定为败血症的因素;(2)一份培养含有微生物生长的客观证据(如仪器提示微生物生长)然而另首先代培养物及染色均为阴性。8.真菌血症:血流中存在真菌(酵母菌或霉菌)。9.败血症:全身性炎性反映综合症加感染。10.次代培养:从其它培养物如血培养瓶中的血-肉汤混合物获得的材料而进行的细菌或真菌培养,或者从先前的转运培养基中转接种微生物至一种新的培养基而进行的培养;它是一种延长特殊菌种的办法,由于旧的培养物有趋于退化的趋势。11.碘酊:碘和碘化钾的醇溶液,被用作消毒皮肤的制剂。附录三血培养的污染问题为了将血培养污染最小化,每个实验室应含有下列方法:重视血培养标本采集技术的培训,减少污染的发生;采集适宜的血培养套数方便有效检出病原微生物;结合医院血培养开展状况,建立污染菌判断原则化程序。普通血培养可接受的污染率(污染的血培养套数/血培养总套数×100%)是≤3%[18,19]。污染造成的血培养假阳性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问题,即使采用最佳的血培养标本采集办法也很难将污染率降至2%下列[20]。血培养假阳性成果将造成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疗,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负担和细菌耐药性的选择性压力。精确分辨污染能极大减少对应的耗费,并有助于减少污染率。但就现在来说,判断血培养污染的金原则并不存在。血培养污染的鉴别重要依靠下列几个方面:微生物鉴定、阳性检出时间、重复培养成果以及临床特性等[21]。微生物菌种鉴定对判断血培养污染的价值:当分离出的微生物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以及其它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时,90%以上是血流感染病原菌。分离出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产单核李斯特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脆弱拟杆菌、其它假丝酵母菌和新型隐球菌时污染的可能性更低。相反,棒状杆菌、微球菌、芽胞杆菌、丙酸杆菌、草绿色链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staphylococci,CNS)等极少是菌血症的病原菌。但是CNS既是最常见的污染菌,也是现在常见的菌血症病原菌之一,其临床意义的鉴定仍是一种世界性难题,需要临床医生和实验室人员互相沟通,综合分析。血培养阳性瓶数量对判断血培养污染的价值:心内膜炎或血流感染患者全部或大部分血培养瓶为阳性,相反,血培养污染经常只有一瓶为阳性,这是血培养操作指南中推荐血培养应两套四瓶(双瓶双侧)的一种重要因素:Richter[22]等研究表明:潜在的污染菌往往是从一套血培养中的一瓶或两瓶中分离得到的,如果不进行第二次第二套血培养作为比较的话,事实上不大可能对可疑的污染菌株进行分辨。因此,对于一种从一套或者一瓶血培养中分离到的低致病性菌株,我们对其评价只能限于一定的程度,即通过鉴定排除是临床意义的菌株还是污染菌。对于那些可疑的污染菌不应当进行药品敏感性实验。在同一病人的血培养中多次发现同一细菌,在确保细菌鉴定的前提,以初始分离菌株的药敏实验为准。鉴别血培养污染的另一种工具是系统阳性报警时间,前提是病原菌被检测生长的时间要早于污染菌,但事实上两者之间存在交叉,特别是随着全自动血培养系统的应用,污染菌检测生长时间变短,病原菌与污染菌系统阳性报警时间的差别变得更窄,其鉴别价值也就变得更加含糊。总之,现在血培养污染的判断仍缺少独立的金原则,只有通过临床医护人员与实验室的不停沟通,才干首先减少将污染菌当作病原菌的机率,另首先也宣传了对的的血培养采集、解决办法,进一步减少了污染发生的可能,形成良性循环,才干最大程度的减少血培养污染的发生及其对临床诊治的干扰。参考文献1.CockerillFRIII,WilsonJw,VetterEA,etal.Optimaltestingparametersforbloodcultures.ClinInfectDis.;38:1724-1730.2.LiJ,PlodeJ,CarlsonL.Effectsofvolumeandperiodicityonbloodcultures.JClinMicrobiol.1994;32:2829-2831.3.SandvenP,HoibyEA.Theimportanceofbloodvolumeculturedondetectionofbacteremia.ActaPatholMicrobiolscand.1981;89:149-152.4.HallMM,IlstrupDM,WashingtonJAII.Effectofvolumeofbloodculturedondetectionofbacteremia.JClinMicrobiol.1976;3:643-645.5.ZymczakEG,BarrJT,DurbinWA,etal.Evalutationofbloodcultureproceduresinapediatrichospital.JClinMicrobiol.1979;9:88-92.6.RellerLB,MurrayPR,MacLowryJD.Cumitech1A,BloodCulturesⅡ.WashingtonJA.Ⅱ,coordinatinged.WashingtonDC:AmericanSocietyforMicrobiology;1982.7.BryantJK,StrandCLReliabilityofbloodculturescollectedfromintravascularcatheter.AmJClinPathol.1987;88:113-116.8.DesJardinJA,FalagasMA,RuthazerR,etal.Clinicalutilityofbloodculturesdrawnfromindwellingcentralvenouscathetersinhospitalizedpatientswithcancer.AnnInternMed.1999;131:631-647.9.EvertsRJ,VinsonEN,AdhollaPO,RellerLB.Contaminationofcatheter-drawnbloodcultures.JClinMictrobiol.;39:3393-3394.10.WeinsteinMP,MirrettS,ReimerLG,etal.ControlledevaluationofBacT/ALERTstandardanaerobicandFANanaerobicbloodculturebottlesfordetectionofbacteremiaandfungemia.JClinMicrobiol.1995;33:978-981.11.MakiDG,WeiseCE,SarafinHW.Asemiquantitativeculturemethodforidentifyingintravenouscatheter-relatedinfection.NEJM.1997;296:1305-1309.12.RobertsRB,KriegerAG,SchillerNL,etal.Viridansstreptococcalendocarditis:roleofvariousspecies,includingpyridoxal-dependentstreptococci.RevInfectDis.1979;1:955-966.13.Brown-ElliottBA,WallaceRJ.Clinicalandtaxonomicstatusofpathogenic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