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乐者,音乐性也物感说及其对意境论的影响
一、“与心嘴唇”—“物感”说的产生和发展说到“物感”理论,我们可以从音乐的起源来说。《乐记》认为音乐的产生在于人心感物:“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这里提出了“物——心——声——音——乐”的音乐本源论。人心本是静的,由于受物所感而动;情感有所激动,就要发为声音;声音组成一定的格律,就变为乐曲;乐曲排列在一起,配上歌舞,就产生了“乐”。乐,即艺术,是人心与外物相交相感的产物。这里明确用“物感”说来说明文学艺术的产生机制,在思想渊源上与《易传》的“二气相感”密切相关。《咸·缘辞》云:“咸,感也——二气感应以相与。”“天地感而万物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这里的“感”,即言与天地外物相感相应相互通,从而一体俱化。因此,“感”既是指“感应”,又是指“感通”,从而心与物相联系相融合。所以“物感”说所蕴含的心物相感相通,即生命的相互感发,是有着“阴阳感应”的哲学背景的。《乐记》中的“物感”说还比较简单,所感之“物”主要指人文环境,而且只偏重于政治状况一面,但直接影响了后代的诗论和文论。陆机在《文赋》里开篇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物感”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颂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宜之乎斯文。”陆机清晰地说明了引起自己创作冲动的原因是由于四时景物的变化引起了他的情思而使他思绪纷纷,不免怀念起先人的盖世功德和传世清名,又使他情绪激荡,进而浏览美质和文采兼备的优秀作品,又使他感慨万千,因此他才投篇启笔,写下了《文赋》这篇著作。在这里,陆机以自身的实践之感悟,提出了“物感”说理论,他涉及到了“物”与“情”两个基本的要素,物是客观的,外在的,心是主观的,内在的,内外呼应,心物交感,而使作家产生创作的冲动。但从《乐记》到《文赋》都只强调了“物之感人”,即外物对诗人的感发触动,思维仅停留在感物的层面上,而对文学创作的心物关系,也就是主客体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没有深入涉及,刘勰对此作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他没有停留在对一般心物交感现象的论述上,而是对心物交感过程的特点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他说:“是以诗人感物,连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诗听之区;写气图貌,即随物以宛转,嘱声附采,亦与心而徘徊。”所谓“随物宛转”,是指创作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心之宛转附物。从文学创作来说,是强调作家在创作中以描写客观现实来体现自己主观思想感情时,不能因主观愿望而改变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与心徘徊”,指创作过程中客体的描写必须符合于表达主体情意的需要,也就是说,要以心去驾驭客观事物。“徘徊”当是与“宛转”同义的词语。因此,文学作品中的“物”,乃是经过了作家主观的心的改造的。但是,这不是一种主观随意的改造,而是在“随物宛转”的前提下改造的。所以,客体虽是服从于主体的,却又并不丧失它本身的自然本性。当文艺创作进入了物化阶段,主体与客体两者完全融合为一了,既是“随物宛转”,又是“与心徘徊”,这种思想在《诠赋》篇中也有明确的表述。他说:“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心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文学创作在“睹物兴情”的过程中,包含了两个相反的过程,这就是“情以物兴”(亦即心之“宛转附物”)和“物以情观”(亦即物之“与心徘徊”),情与物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刘勰进一步概括发展了“物感”说,他强调外物感发人的主观情感,又说明通过外物来抒发主体的情志,即将主体心灵物像化。换言之,他说的“物感”就是触物动情,以情观物。到了钟嵘,对“物”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挖掘和拓展,这是他对“物感”说最突出的贡献了。他的《诗品序》一开头就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后文又对这个问题作了具体的阐述:“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塑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往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乐记》之所为“物”者,仅偏重于政治风物;陆机之所为“物”者,指的仅仅是四时景物;刘勰之所为“物”者,指包括自然景物在内的一切外物,但对客观外物的具体内涵的解释不免模糊,而钟嵘则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悲欢离合、荣辱忧乐完全纳入到感人之“物”的范畴中。他所说的“物”不仅包括自然风物和社会生活之物,更强调了人生境遇。我觉得在古代文论中,“发愤著书”说、“江山之助”说、“不平则鸣”说、“穷而后工”说,都可纳入“物感”说,因为它们是指某种客观境遇激起作者的写作热情,从而写出好书好作品。“物感”说探讨并分析了文艺创作的发生论,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追求心物交融统一的特点,直接影响了后代的文论和诗论。它强调的是外在物象对主体内心的刺激感发作用,因而把“从物出发”作为自己的逻辑起点,从物及人,强调主体消解自我而融入自然,达到心物融为一体。二、情与景的交融互渗,增强意境“物感”说既包含外物触发主体情思的过程,也包含主体将主观情感融于物的过程,这样外物与主观情思就组成了一个互动互成的过程,也就是诞生新质——意境的过程。《乐记》等论音乐则很重视“应感起物而动。”到《文赋》讲“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忘心懔懔以怀霜,眇眇而临云”,《文心雕龙》讲“四序入兴”,“山沓水匝,树杂之合——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实际上已经确立了审美情感的运动与自然景物、人生境况相交融的艺术功能结构,展示了意境的基本内涵。因为“触物起情”,情物凝结一体而成诗,在景物与情思的相关结构中产生了诗歌意蕴无限扩大和深化的艺术魅力。中国古代思想家大多将心与物的关系结构转换成具体构思中的“情”与“景”的关系加以叙述。如王夫之说:“情与景虽有在心与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他认为,情景两者是相互触发、互相依存的。离开“景”则“情”无所寓,则非文学艺术之“情”;离开“情”则“景”无所依,失其灵魂,亦生不成文学艺术之“景”。它们必须“互藏其宅”,才能成为文学艺术形象,其“初不相离”四字,更是充分体现了艺术思维中情景交融的重要特点。意境的关键即在于情景交融相生的“生”。“生”,就是触物起情,就是情感在一定的境遇、景象中被激发、提升,并在由此所形成的情景一体结构中产生真力弥漫的运动。当代美学家宗白华对此有十分精妙的阐释:“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渗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这段话是对情景相生意境说的精彩概括和总结:首先,肯定了意境源于“情和景的交融互渗”所形成的艺术功能结构。其次,指出了情景交融互渗的艺术功能结构的内在运动及其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即发掘出最深的情,最深的景——这种“最”不是到底不动的,而是“一层比一层更深”,永远向无尽的深处运动的。在这里,透彻地揭示了“景是媒,情是胎”,“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相生”,“情景合而通微入神”的真实意蕴。第三,在情景交融互渗的艺术功能结构中,情和景自身的层层深化同时就是向对方深入,与对方完全合一,即“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情无限地提高了景的表现力。第四,情景交融相生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比现实世界的情景更高,它的艺术所开辟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牙源性肿瘤病因介绍
- 养老机构居养中心上门服务提供示意图1-1-1
- 流感病毒肺炎病因介绍
- (高考英语作文炼句)第17篇译文老师笔记
- 2024年中考英语复习冲刺过关专题07 阅读理解(原卷版)
- 开题报告:智能时代中小学共享教育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策略研究
- 开题报告: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性投入机制研究
- 巴新铁路赶工期施工组织设计
- 开题报告: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开题报告:新时代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新闻记者职业资格《新闻采编实务》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 数学二年级上册冀教版期末测试卷 (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期末考试模拟测试卷1(第13~19章)(原卷版)
- 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题 含解析
- 全新奶茶店加盟合同20242篇
- 小儿外科常见疾病护理
- 新高考6选3选科指导与生涯规划课件
- 第18课《我的白鸽》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MOOC 思想道德与法治-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人情往来(礼金)账目表
- 植物学名解释-种加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