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93a1914dba295676c576c3e0e3fb7d4/a93a1914dba295676c576c3e0e3fb7d41.gif)
![2021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93a1914dba295676c576c3e0e3fb7d4/a93a1914dba295676c576c3e0e3fb7d42.gif)
![2021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93a1914dba295676c576c3e0e3fb7d4/a93a1914dba295676c576c3e0e3fb7d43.gif)
![2021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93a1914dba295676c576c3e0e3fb7d4/a93a1914dba295676c576c3e0e3fb7d44.gif)
![2021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93a1914dba295676c576c3e0e3fb7d4/a93a1914dba295676c576c3e0e3fb7d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本大题共n小题,共27分。1〜4小题,6〜7小题,每题2分;5小题,8〜H小题,每题3分。以下每小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缘缈(piao)怂恿(sbng)指轻怕重(nidn)
B.毋宁(wu)翘首(qiao)心有灵犀(xi)
C.亘古(hdng)稽首(qi)相得益彰(zhang)
D.修葺(qi)斡旋(wo)接踵而至(zhbng)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近年来,全国各地“古琴热”不断越来越多的人学起了古琴。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们不仅是在学一
件乐器,更是在抒怀育情、经典。深邃苍远、空灵飘逸的古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哲学意境和丰富
的文史底蕴,被历代文人尊崇为修身养性的'‘雅器曲为心声,琴曲熔铸着演奏者的人生阅历、审美观念、人
格追求,由此撞击人心,让听者产生的共鸣。
A.升温继承厚重浓烈B.升级继承凝练强烈
C.升级传承凝练浓烈D.升温传承厚重强烈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本学期,某中学开展了以“我与经典”为主题的读书活动。②通过本次活动,广大师生对阅读有了更深刻
的理解。③大家普遍认为,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④我们欣赏
文学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表层含义,更要透过文字进入作品意境,体验阅读的快乐。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
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口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
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口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
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口
A.,0,0B・、O、O
C.;?oD.,??
5.下面对《渔家傲•秋思》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1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中原地带词人自己的家乡,季节是秋天。“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
衡阳的大雁过早地向边塞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
B.这首词上片写景,景中含情:雁去,孤寂;边声,凄厉;长烟落日,空旷;孤城紧闭,寂寥。这些景物都隐
含着作者的情感体验。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
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D.“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这首词的意境悲凉、
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阅读《担当的力量》一文,回答6〜8题。
担当的力量
①和父亲聊到他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农忙时,需要帮父母挑担子,最开始20斤的担子都压得喘不过气来。
后来慢慢适应了,30斤、40斤、50斤,肩上的担子重了,肩上的茧越来越厚。他说,自己多挑一点,长辈少干
一点。简短平实的话,却令人回味,当父辈们十几岁时,他们就有了用稚嫩的肩膀替父母扛起家庭重任的担当。
那么,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
②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呢?
③担当的力量源自于爱。(A)是什么给了花木兰放弃采桑织布的生活,选择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勇气?是“阿
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孝心。(B)是什么给了鲁迅不惧威胁利诱,像钢刀一样的
笔锋刺向敌人心脏的骨气?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使命感。(C)是什么给了焦裕禄忍受
病痛的折磨,为兰考艰苦奋战治理“三害”的坚守?是“为了人民,无私奉献”的拳拳报国之志。他们对家庭、
民族、国家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迎难而上、百折不屈、公而忘私、积极奉献。他们以担当的精神挺起整
个民族的脊梁。他们这些人,一直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④担当的力量源自于责任。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教师的担当是坚守三尺讲
台默默耕耘;军人的担当是手握钢枪保家卫国,一腔热血沃疆土;党员干部的担当是危难面前那一声“共产党员
跟我往前冲”的呐喊。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神圣使命,笃行学习
报国之志,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⑤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传承。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弘扬,将会形成激励我们年轻一代的不竭的动力源泉。
担当,是融入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共同的精神信仰。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至「'苟
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到“丹心图报国”的于谦。这些民
族之魂把千钧重担扛在肩上,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
力支撑。
2
⑥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传承祖辈父辈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不惧困难的精神与品格。对我们
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以责任感,在刻苦学习和勇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以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视
野和博大的胸怀,积极作为,在新时代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6.下面对本文的中心论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帮父母挑担子,并慢慢适应了。B.自己多挑一点,长辈少干一点。
C.简短平实的话,却令人回味。D.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
7.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母亲聊到她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当母亲和她的同学十几岁时,他们就有了替父母扛起家庭重任的担当,
长大后又有了坚守三尺讲台的担当,母亲和她的同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B.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
C.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神圣使命,笃行学习报国之志,书写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D.担当,是融入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共同的精神信仰。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中(A)(B)(C)三个画线句子分别举子花木兰、鲁迅和焦裕禄的例子,与后文“他们对家庭、民族、
国家的热爱”照应,而且这三个例子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所以(A)(B)(C)三句不能调换位置。
B.文章②〜⑤段的论证思路是:首先提出“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呢”这一问题,然后从“担当的力量源自于
爱”“担当的力量源自于责任”“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传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C.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具体生动地论证了“肩上的担子重了,肩上的
茧越来越厚”这一分论点,进而论证了“迎难而上、百折不屈”这一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D.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以责任感,在刻苦学习和勇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以渊博的学识、
宽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积极作为,在新时代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阅读《小石潭记》一文,回答问9〜11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项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俄,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为诋,为屿,为唯,为岩崛:不平的岩石B.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3
C.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澈:穿透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邃:凄凉,凄清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水尤清冽
C.4折蛇行,明灭可见D.其岸势本岁差互
II.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见小潭”是探幽的结果,而“水尤清冽”则写出了对小潭的第一印象,是初看;“尤”进一步地突出了水
之清冽,作者心头之乐也进一步表现出来。
B.“参差”是形容繁衍伸展开来的枝蔓长短不齐,“披拂”是形容枝条在微风中轻柔地飘曳,这里生动地刻画了
细枝长蔓婀娜多姿、翠色欲滴的动态。
C.“空游无所依",从字面看并未提及水,但我们已能充分感受到潭水的清澄纯净。
D.作者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使读者眼前逐一出现不同景物。到小石潭以后,又采用移步
换景的方法,由远及近,写出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黑云压城城欲摧,o(李贺《雁门太守行》)
(2),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3)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
(4)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子日:“,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6)一上高城万里愁,«(许浑《咸阳城东楼》)
(7)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两句描写了荡漾的海水与耸立的山岛,两者一
动一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威严。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闾指,军却。阖闾病创将死。是夕,阖闾死。夫差既立
为王,以伯嘉①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
②厚币遗吴太宰懿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姜。吴主将"之。伍子胥谏日:“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
吴王不听,用太宰甄计,与越平。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佟齐。伍子胥谏日:“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
疾③,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
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
4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伯懿(pi):人名,吴国大臣。②种:文种,越王勾践的谋臣。
③吊死问疾: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吴王将评之许:②乃兴师北伐齐伐: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船以请和。
15.伍子胥认为“勾践不死必为吴患”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枯萎的蒲公英》一文,回答16〜19题。
枯萎的蒲公英
叶子
①一个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一阵风吹过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寒冷,裹挟尽百花的艳影,
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走在路上,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突然,一棵萧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让我眼前一亮。
我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它,一种敬意油然而生。
②那是一棵怎样的蒲公英,让我觉得如此刚强,如此坚毅!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
般的绿。叶们正在尽自己全部的力,把叶片向地面伏下来,每一片叶子都努力伸展着,使劲地贴向地面……
③看着这棵蒲公英,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想起了母亲付出的艰辛。于是,我的心不由得冬了一下。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
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称)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下腰,用那曾经
丰腴饱满而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
了似的。看着母亲为我寻挖蒲公英时移动缓慢的样子,我突然发现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
一瞬间,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
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精美的绣品,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
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茸茸的、洁白的萧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
5
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位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
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寻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
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辛劳的汗滴。
⑦岁月中,渐次地,母亲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
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伸出手,沿着叶脉轻抚,与蒲公英对话。蒲公英,
你碰到了我心里最柔软的角落。我的心不由得又多了一下。
⑨就在这个冬日的午后,我俯下身,看着蒲公英泛黄的叶片,叶子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
手脚触地的姿势。我的眼眶中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泪光里,我看到蒲公英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这像极了我
的母亲。紧接着,我又想起了生活中母亲对我们无私奉献的爱,一种柔情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思念。一阵风吹过,
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般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有删改)
16.“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为什么用“铁”来修饰“绿”?文章第③段和第
⑧段两次提到“我”的心“疼”,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明为什么“疼
17.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叶们正在尽自己全部的力,把叶片向地面伏下来,每一片叶子都努力伸展着,使劲地贴向地面
18.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一个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一阵风吹过还是有着沁骨的凉。“我”走在路上,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
子,突然,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让“我”眼前一亮。
B.看着母亲为“我”寻挖蒲公英时移动缓慢的样子,“我”突然发现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
跚。一瞬间,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C.岁月中,渐次地,母亲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
D.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蒲公英的种子比喻成母亲的白发,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
满头白发的样子,也具体写出了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表达出母亲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E.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由母亲联想到蒲公英,详细地描写了早春时节,蒲公英蓬勃生长的状态,表达
了母亲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本文也生动地描绘出冬日午后家乡恬静安谧的景象,表达了“我”对家乡的深深怀
6
恋。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某班将开展以“阅读,共享书香”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三则材料,请按照要
求,回答20〜21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近几年来,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并融入日常生活,人们对技术推动下的数字
阅读有了更多体验。对于一些喜欢数字阅读的人来说,如果电子阅读器不再只显示黑灰白三色,而是呈现更加丰
富的色彩,阅读体验会大不一样。如今,这一愿望已经不难实现,2020年3月,国内某电子书阅读器品牌发布
一款彩色墨水屏电子阅读器。这款阅读器可显示4096种色彩,可以更好地阅读儿童绘本、艺术画集、带图解的
专业书籍和文献资料等。在数字技术推动下,电子阅读器阅读、听书、AR互动等阅读形式发展迅速,让读书变
得更加生动高效。
【材料三】泰州市举办2020年“胡谖读书节”启动仪式。线上以直播方式启动,通过播放“全民阅读,让
书香溢满泰州”主题宣传片,推介读书节重点活动,同时举办了作家见面会、凤城讲坛专题讲座、阅读有奖知识
问答等活动;线下同步开展了“最美阅读瞬间”摄影展作品征集活动、“那书与我”征文大赛、晒一晒“我家书
房”新闻采访等活动。
20.请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的阅读呈现出哪些特点。
2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三的主要内容。
(二)名著阅读
22.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作品内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1)
7
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
(2)音乐院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天舅舅
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
《水浒传》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
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
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根,跨一口戒刀,提起
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3)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
《儒林外史》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4)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
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1)(2)(3)(4)
23.《骆驼祥子》中,在曹先生家拉包月的那段生活,祥子是得到人格尊重的。他得到了哪些尊重?请简要概述。
六、(本大题1小题,共50分)
24.(50分)作文。
在成长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收获。《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借书寻师,历尽艰辛,不懈努
力,终于有所成就;《孤独之旅》中,杜小康经受磨砺,勇于面对并战胜终于走向成熟与坚强……在自己成长的
体验与收获中,我们珍藏难忘的记忆,珍惜真挚的情谊,感悟深刻的道理……亲爱的同学,在成长的路上,你又
有怎样的体验与收获呢?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
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1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8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1〜4小题,6〜7小题,每题2分;5小题,8〜11小题,每题3分。以下每小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B2.D3.C4.C5.A6.D
7.A8.C9.D10.B11.D
二、古诗文默写(共8分)
1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甲光向日金鳞开(2)箫鼓追随春社近
(3)惟吾德馨(4)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5)学而不思则罔(6)兼葭杨柳似汀洲
(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三、文言文阅读(共7分)
13.①答应。②讨伐。
14.(越王)派大夫文种带着厚礼送给吴国的太宰伯里来请求讲和。
15.越王勾践能够忍受艰苦困厄,又非常关心百姓,这都表明他有兴国灭吴之心。
四、阅读(共15分)
16.第一问:用“铁”来修饰“绿”,表明绿得深重、浓烈,表现了蒲公英生命的刚强与坚毅。
第二问:第③段,提到的“疼”是为母亲付出的艰辛而心疼;第⑧段提到的“疼”是因蒲公英尚在、母亲已逝而
心疼。
17.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蒲公英紧贴地面,努力生长,生命力顽强的状态,表达了“我”对
蒲公英的喜爱与敬意。
18.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升华主旨,赞美了母亲刚强坚毅的品质及对我们无私奉献的爱,表
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深化了文章主题。
19.DE
五、综合阅读(共13分)
(一)综合性学习。
20.全国人均图书拥有量逐年增加;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逐年增加;人们对数字阅读有了更多体验,读书
变得更生动高效。
21.示例1: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课改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秦朝的统一》听课评课记录
-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听课评课记录
-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听评课记录:第31讲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复习题》听评课记录1
- 二年级体育听评课记录
- 首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2《彼此尊重显自尊》听课评课记录
- 五年级数学下册听评课记录-《6 圆的面积》苏教版
-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口算部分
- 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模板
- 新员工入职工作计划书
- 人教版小学数学(2024)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综合素养测评 B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度体育赛事赞助合同:运动员代言与赞助权益2篇
- 2025届西藏林芝一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英语试卷含解析
- 药企销售总经理竞聘
- 开封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健康照护项目技术文件(国赛)
- 公路电子收费系统安装合同范本
- 医院培训课件:《伤口评估与测量》
- 2021年全国高考物理真题试卷及解析(全国已卷)
- 期末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 《第一单元口语交际:即兴发言》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