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构建高效课堂”优秀教学案例展示(四)作文”评改”可以这样做陈万华2010年8月1日07:47浏览数:86|评论数:0案例背景: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发现学生写起作文来总是“一气呵成”或者“挤半天牙膏”挤完就完事大吉,自己的作文甚至都不愿意看第二遍,更不用说认真修改了,结果是作文水平往往难有大的提高和进步。而新课程标准(7—9年级学段)关于写作部分明确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教学描述:学校实施“345教学基本规范”课堂改革以来,各学科的老师们热情高涨,致力于课堂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但是,在语文学科的“老大难”—作文教学这一领域却成效不大。因此,我首先选择了教给学生进行作文修改这一角度,对作文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把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进而逐步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习惯作为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下面是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一、故事引领,激发兴趣。要改变学生不愿意修改作文的现状,首先要让他们懂得“好文章必须经过修改”的道理,同时注意激发他们对于修改作文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老师在作文评讲课上经常向他们介绍一些古今名家炼字和修改文章的故事最为有效。例如,著名的贾岛和韩愈之间发生的“推敲”的故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关于“绿”字斟酌推敲的故事;唐代任俞为了修改“前峰月照半江水”中的“半”字,竟然跑了数十里地的故事等等,学生都极为感兴趣,听后效果也很好。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再适时引用古人的一些名句如“吟哦一个字,捻段数根茎”,“语不惊人死不休”等,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懂得了要真正的写出好文章必须喜欢修改,勤于修改道理。二、示范引路,点拨方法。在放手让学生修改作文之前,还是需要老师进行方法的指导,需要老师做必要的示范的。有的老师说,放手就行,我认为开始时是不能完全放手的,必须要有一个过程。如果一开始就完全放手,学生就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去做,反而不能有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1、下水示范。教师在学生作文中选择一篇文章作为例文,利用多媒体或者印发给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修改示范,边示范边讲评,让学生在老师的批阅修改讲评过程中,逐步了解整个的批阅修改过程,从而慢慢学习和效仿,进而获取批阅修改作文的方法和技巧。2、面批面改。这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办法,也许有的老师会说,它不新潮了!但是,我认为这种方法仍然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和写作水平的好办法,特别是针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尤为有效。具体做法,因为老师们都太熟悉了,我就不赘述了。三、梳理技巧,放手自改。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作文批阅修改的方法后,老师就应当逐步放手,但是在完全放手之前,必须和学生一起梳理总结作文批阅修改的普遍规律、方法、技巧以及好文章的标准。然后才能够采取各种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批阅修改自己或者其他同学的作文。我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1、自批自改。培养和训练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系统的修改,每次写完一篇作文都要反复阅读。从文章的主题的把握,文从字顺,语法修辞,标点符号,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各个方面去要求修改批阅。自己进行修改,自己写评语。2、互批互改。学生有时不喜欢重读自己的作文,但是他们却对其他同学的作文极为感兴趣,老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一点。我在要求学生互批互改作文时,提了很多要求,比如必须利用师生共同制定的作文评价标准,逐项评价打分。我们的评价标准涉及到了标题、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标点符号、修辞、形式等各个方面,这样学生在互批互改时就有了依据。批改完成后,我们还要求批改的同学一定要写上不少于200字的评语,取名叫“真情寄语”,给予作者以鼓励,同时指出其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对这种批改方式非常感兴趣,积极性和热情高涨,很多同学的“真情寄语”写得非常精彩,有的甚至洋洋洒洒成了一篇不错的文章。互批互改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作文批改的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对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有了极大的帮助。3、集体评改。集体评改也是互批互改的另外一种形式。具体做法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评语修改另外一个小组同学的作文。这时候,同学们所评改的不仅仅是一位同学的作文,而是几篇作文,这样在评改中又有了比较,开拓了写作思路。评改完成后,每个小组要评选出一、二篇推荐作文,组长要写出推荐语,拿到全班进行评讲。每次这样的集体评改后,都要评选出优秀推荐作文,最佳评讲人等等。学生对这种活动,更为欢迎,往往兴味盎然,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而看一看同学们的评改评讲,有都是那样的精彩!当然,指导学生批阅修改作文,让他们掌握批改作文的方法,养成批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事情,它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训练,耐心的培养。案例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自主作文评改的教学实践中,最起码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浓烈的兴趣!而且,在兴趣培养起来后,我也惊喜的看到了学生作文写作、修改能力的有效提高。“345教学基本规范”课堂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课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我的这些做法恰恰实现了学生在作文写作与修改方面的自主性!相信,只要让他们的兴趣不断保持,并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获得进步和成长,从而受益终生!案例一:认识生活探究生活——《菜园里》教学片段[教学片断]教室的中间,学生每6人围坐成一个小组,教室的四周摆着许多新鲜蔬菜,有白菜、卷心菜,有白色、红色的萝卜,红色、绿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浅黄、深黄的南瓜,有穿着绿衣裳的黄瓜,还有细长的豆角。如果你要认为这是在上自然课或是美术课,那你就猜错了。这是王俊老师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菜园里》。上课了,老师亲切的话语响起:“大家看,我们来到‘菜园里\',我们四周有这么多蔬菜,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学生兴奋地齐声说:“想!”乘着学生的兴趣,王老师继续往下说:“那好,待会儿同学们就下座位到教室的四周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可不要把它们名字叫错了?读完后把小卡片拿在手里,等到把所有的蔬菜认完了,就回座位。”王老师的话刚说完,学生们便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向了教室的四周,微笑着看看这种蔬菜,摸摸那种蔬菜,有的还凑上小鼻子闻一闻,然后再饶有兴致地拿起旁边的小卡片读一读,看看这可爱的东西叫什么名字。王老师在教室里轻轻地走着,观察每一位学生,分享着学生的收获和快乐,当看到学生们因收获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时,她亲切的话语又在同学们耳边响起:“下面,王老师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蔬菜的名称?我拿出一种蔬菜,你们赶快把它的小卡片举起来,大声读。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读得准,声音响亮。”王老师首先举起一个大南瓜。学生们迅速地在许多张卡片中找出“南瓜”的卡片,并抢着大声地读出来:“南瓜”、“南瓜”……“你们找得很快,很准,但要注意‘南瓜\'的‘南\'是鼻音,请大家再读一遍!”学生们准确地齐读:“南瓜”。王老师又举起了“黄瓜”、“豆角”、“白菜”、“卷心菜”,最后又拿出了紫颜色的“茄子”,学生们纷纷找出卡片举着读“qiézi”、“qiézí”、“quézi”,王老师在众多的读音中分辨出有一个学生把“qiézi”读成“quézi”。王老师亲切地说:“好像有人把它读成‘quézi\',我们再读一遍,读准它的名字——‘qiézi\',全班齐读。”根据学生们在课堂上反馈的信息和实际情况来看,生字确实是学生们学习的难点。此起彼伏的读书声过后,学生们慢慢地安静下来。“你们想把刚才读的生字读给大家听听吗?”王老师商量的语气,体现了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学生纷纷举手。课堂上,学生清晰、自信地读书,老师热情地鼓励,声声入耳。为了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课文,将自己的收获畅快地表达出来,王老师说:“你们刚才认识了那么多的蔬菜,谁愿意说说它们?说说你看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你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我刚才认识了豆角,我觉得豆角又细又长又软,像一根鞭子。”“我觉得更像一根绳子。”“我刚才摸到了黄瓜身上有刺。”“我知道了,南瓜是黄色的,是圆形的,它的皮很硬。”“西红柿,红红的,软软的,我闻了闻,还有一股清香味呢!”“我知道了卷心菜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包菜。”【评析】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此课中,老师直接将情景生活化,并将教学明显地分成了认识生活与探究生活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走入相关认知的园地。此时课文所要学习的生词已不再是一个个陌生的、生硬的方块字的组合,而是一个个他们急于认识的朋友。当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人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这些蔬菜的名字,并读准了字音,认识了它们,欢快的气氛就弥漫了整个教室。第二个层次则是创设了一个相对自主的学习环境。学生们由看一看、闻一闻以及摸一摸,他们自然明白了更多。原来“豆角像一根绳子”,“西红柿红红的、软软的、香香的”,“我们吃的包莱就是卷心莱呀”……这些陌生或熟悉的蔬菜的特点,不是老师向学生讲解的知识点,而是学生们独自探究的“伟大”成果。学生们通过生活获得了认知,又通过进一步的认知,明确了更多的生活中的事例,语言也在认识和探究中得到发展。这是一个典型的开放课堂,我们仿佛看到了“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境界。在这里,教育不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现实生活的过程。教育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增长了学生们的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识和习惯,并激发他们的情感。--------------------------------------------------------------------------------案例二:《小小的船》一课的教案及教学后记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2.识字——12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3.写字——6个;“小”作偏旁的变形。4.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5.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6.口语交际——“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7.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习惯。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2.用听读法识字。教学难点:用听读法识字。教学方法手段:讲授、谈话、演示、创造性作业等。教具准备:幻灯片,字词卡,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1.古时候,人们就想飞到月亮上去,我国民间就有一个神话故事叫<嫦娥奔月>,说的是人间有一个叫嫦娥的姑娘听说月亮上很美,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飞到了月亮上。当然这只是个神话。现在我们人类不但已经登上了月球,而且还能乘宇宙飞船再回到地球上来呢![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2.今天怎么不见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了?[说明:卡通人物丁丁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二、指导看图1.示图: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相机贴词卡在图的相应位置: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说明: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将具体事物与词组一一对应,具体情境更有利于一年级学生的识字。]2.原来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丁丁吗?[说明:孩子的好奇心由此被激发。]三、读文1.板题,理解课题的寓意。2.反复练习,读熟课文:(1)自己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2)教师带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3)学生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4)指名读文,众生评议。(5)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标出停顿。(6)齐读课文。[说明: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从小培养。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朗读的规律,训练朗读的基本技能。]四、认字1.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2.板叠词卡,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示“弯弯的月儿”,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教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说明: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3.感情朗读课文:丁丁说小朋友读的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儿读得小小的,把星星读得闪闪的,把天读得蓝蓝的,他还想听小朋友读一次课文,你们愿意吗?一边读一边想象可爱的星星、月亮、天空。[说明:充满童趣和美感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五、认单字1.示贴有字卡的小黑板:小朋友看,谁来了?2.“谁来当当小老师?”会读哪些字就拿下字宝宝,领大家读一次。组词重点:里、月多音字:只3.小组合作识记一类字:分析部件:只、尖、里字理识字:月数笔画:在、见编儿歌:只、尖猜谜语:月[说明:“宝宝”形状的字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满足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使教师真正地站在了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前提下合作记字。]4.拓展识字方法:丁丁说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能见到字,比如说电视里、商店里、街道上的广告牌等,你平时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说明:沟通课堂内外,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5.同座互检生字掌握情况。[说明: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6.游戏:猜猜他是谁?[说明:游戏的魅力在于激趣。]7.自由组合进行拼句游戏:摘果子,做拼盘。[说明: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进行变句的训练。]六、音乐欣赏,感情朗读,练习背诵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动作。2.配乐朗诵,练习背诵。[说明: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与艺术科交叉渗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3.丁丁说弯弯的月儿像小船,你觉得月亮还像什么?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4.大家想象丁丁那样到月亮上去看夜空吗?闭眼,听音乐,放松,想象,你看到了什么?[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七、写字1.观察书上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说明:由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教师则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突破难点。]2.多媒体演示“里”,“在”的笔顺,生书空。3.余下的字,指名说笔顺,多媒体演示,一生领书空。4.观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5.指名二人在灯片上写字,众生观察,对比,评议。6.学生练写生字。[说明:基本书写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7.口语交际训练: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听课老师评点所写的字。[说明:充分利用具体真实的交际情境,提高学生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八、课外作业观察月亮的形状,看看月亮变成什么形状的时候,丁丁就该结束他的旅行回来了。[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教学后记本单元以“太阳和月亮”为主题,编选了两篇诗歌和一首古诗,《小小的船》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故事引入,看图,读文,自主识字,音乐欣赏,朗读感悟,拼句游戏等多项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达到了各方面的教学目标,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的精神,本课例注重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了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如由故事引入,教具设计富于童趣,安排音乐欣赏及水果拼盘游戏。课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如自己练读课文,当小老师认单字,自主识字写字,互检认字情况,自由组合做拼句游戏等多项生生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同时教师弹性地处理教材,如将“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等内容有机地安排在本课的教学中。本课例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识字教学主要采用听读识字法,在进行认的活动时,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基础和生活的环境。如教师启发提问:“平时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由于学生生长在汉语的环境中,所以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常用常见的词,让学生切身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本课例进行了一个“摘果子,作拼盘”的拼句游戏,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将“智慧树”上的“词语果子”:“我”、“小鱼”、“鸟儿”、“爸爸”、“在家里”、“在小小的船里”、“在河里”、“在天上”、“看书”、“游”、“飞”、“坐”摘下来后,放在盘子里,做成“谁在哪里干什么”的水果拼盘。学生拼出了“我在家里看书。”、“我(爸爸)在河里游。”、“爸爸在小小的船里坐。”、“我(小鱼、爸爸)在天上飞。”、“小鱼(鸟儿)在家里看书。”等充满了想象力的句子。本课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设计了欣赏音乐,做律动等活动,与艺术课交叉渗透整合,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本课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对星星、月亮、天空,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在创设的自然情境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还学生以情,还语文教学以情。本课例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方面,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如拼句的练习,各种方式的阅读,创设情境的体验等,还注重训练基本技能,如读的具体指导,引导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及写姿指导。在此基础上,再注重对创造潜能的开发,如想象月亮的形状,问在夜空还看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本课例对双基落实与能力培养的度还未把握得体,如能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效果会更好一些。----------------------------------------------------------------------------------案例三:《燕子妈妈笑了》课堂教学纪实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生:喜欢!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篇童话故事,名字是《燕子妈妈笑了》。它在课本(一年级下册)的第47页,请同学们翻书,看谁先找到。(学生积极翻书,找到这一课。)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吧。一边听一边用手指着书。认真听,仔细看。(教师播放朗读录音,学生专心听故事看书。)点评:开课简单,直切主题。在初读课文时,对学生提出最简单实在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读习惯。师:喜欢这个故事吧,你们能不能自己读读课文?生:能!师: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生:圈出来,看生字表上的注音,也可以查字表。生:可以问老师,问同学。生:还要把这个字多读几遍。师:好!大家互相帮助,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我们刚才说的这些办法来解决。同时,给每一段标上序号。(学生读书积极主动,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个别精力不集中的同学。大多数学生读过两遍后,教师叫停,总结表扬学生读书认真、仔细。)点评: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书中自己解决字音问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师:课文共有几段?生:共有八段。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学生纷纷举手。教师找了四名同学每人读两段课文)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认真听,并用手指着字,读到哪儿,指到哪儿。(学生开始读,遇到读不顺的地方,教师学生一起帮忙,顺利读完,教师小结,并总结学生读书认真,听讲认真。)点评: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培养良好的听讲习惯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在学生读书时,师生一起认真听,帮助读书的同学读准每个字音,真正做到了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师:大家一起读课文好吗?已经会读的同学,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情来读,还不太会读的同学,只要用手指着,把每个字读对就可以了。(学生一起读,有一句出现了困难,教师叫停,让学生把这一句连读两遍,课文读完后,教师再小结,表扬学生学习认真、仔细。)师:再自己读读课文,读熟的同学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读得还不熟的同学,只要能继续练习把课文读会就可以。点评: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两次提出了不同的读书要求,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身心愉快地投入到读书中。(学生认真读完书,教师小结后,让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读书收获。)生:我知道茄子是小的,冬瓜是大的。生:我知道茄子是紫色的,冬瓜是青的。生:我知道冬瓜的皮上有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生:我知道了,小燕子认真观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板书‘认真\'两字。)生:我知道燕子住在屋檐下。(其他的答案差不多,教师及时总结每个学生的发言,表扬学生读书认真,肯定学生的回答。)点评:学生在听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次练习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他们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虽然幼稚,却是学生自己所得,朴实自然,毫无雕琢痕迹。师: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课文中的词语不知道大家认得怎么样了,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你们可以读读试试。(教师用卡片出示词语,学生齐读,然后又找了几组同学“开火车读”,其他的学生跟读。)师:大多数同学能认出这些词语。那么,把课文中的字拿出来,你能读出来吗?生:能!师:请小组长帮助老师一起来检查一下大家认字的情况。小组长用每个同学的生字卡片来检查认字情况。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再告诉他怎样读。然后我们来汇报各小组的检查情况。(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巡回,了解各小组的情况,及时提醒个别贪玩的学生投入学习。各组检查完后,各小组组长汇报坚持检查情况,包括汇报他自己的认字情况。教师肯定小组长工作认真负责。)师:我们已经会读这些字的同学,能不能帮助你们组中那些还不会读的同学把这些字都读会?生:能!师:怎么教?生:让他们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教他们读,不熟的字还要多读几遍。(学生开始学习。教师继续巡回检查,了解学习情况,组织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学完时,教师叫停。简单小结,表扬学生学习努力。让小组长说说自己小组中有哪些同学进步了。教师用卡片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会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学生读得很积极,大多数学生能读熟,个别同学不全会读。教师小结,肯定学生努力的结果。)点评:小组合作识字的办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是因为老师给小组长布置了具体的任务,使小组长明确了自己的责任。组长充分利用好学生手中的识字卡片一个个认真检查。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小组活动不但扎实地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小组内学会了帮助别人,学会了合作。师:同学们学习很努力,老师很高兴。我想和大家一起读读课文,好吗?(学生很高兴地答应。)老师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二四六段女生读,三五七段男生读。师:大家读得很好。你们同桌分段读好吗?男生读一三五七单数段,女生读二四六八双数段。读完以后,说说谁读得好。(学生开始练读,读完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同学读得哪些地方好,学生积极说出同学朗读的长处。)点评:认完生字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再次尽情朗读,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师:课文读完了,我们知道小燕子认真观察,知道了冬瓜和茄子有许多不同。我们也拿一个冬瓜和茄子看看好吗?(学生兴奋。教师把准备好的小冬瓜和茄子拿出来让学生看,学生看到了冬瓜皮上的细毛和茄子柄上的小刺。)师:我以前只注意到了茄子柄上的小刺,却没有注意到冬瓜皮上的细毛,你们呢?(学生纷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和忽略了的地方。)师:现在你们有什么想法想说一说吗?生:小燕子做事很认真,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生:小燕子飞来飞去,太累了。生:虽然累,但它不怕累,还能一次次飞去认真观察。生:燕子妈妈很聪明,她让小燕子去观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经过锻炼,长大后,就会像她妈妈一样聪明。点评:这是学生再次读书后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很显然,这次体验较之上一次深刻、全面。孩子们已经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根据小燕子一次次观察到的结果得出自己的认识),这种体验是学生通过认真读书自己得来的,是孩子们真情实感的流露。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说明大家确实认真读书了,能把书读明白。以后希望你们做事情也能这样认真。总评:这是一节朴实、自然、清新的一年级语文课。本节课注重阅读和识字的教学,注重学生读书识字的过程,注重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和情感体验。北京师大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课文长,识字量大,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解决读书识字这个难点,傅文宁老师的课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多次扎扎实实地读书(一节课学生读课文有七遍之多),达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目的。学生从听读到自己读,从需要别人帮助到读得流畅再到获得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这个过程是多么重要!其实读书的过程既是学生识字的过程,又是学生积极思维、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没有用华丽的语言,没用精美的课件,只在课堂上集中精力指导学生集中精力地认真读书,同时注意让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参加小组活动。师生间亲切交流,平等对话,共同把“认真”二字贯穿课堂始终。这不正像课文中那位耐心的燕子妈妈和一群认真做事的小燕子一样吗?--------------------------------------------------------------------------------案例四:感受春天的手——《春天的手》教学案例《春天的手》这首儿歌,通过拟人的手法描写春天里的美丽景象,处处表现了勃勃生机,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讲授这篇课文时,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被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染了,也被这温暖的天气陶醉了。于是我结合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拉住春天的手,春天就在你心头。”让学生展开联想。继而启发谈话,激发观察兴趣:“美丽的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在这美丽的春天,我们去看看春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手,好不好呀?”学生立刻欢呼起来。我给学生分四人小组活动,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服从指挥,组长带领组员分散去认真观察,寻找“春天来了”的种种迹象。我巡回作适当提示。孩子们个个像快乐的小鸟,在校园里找起了春天。他们高兴地向我汇报他们的发现。“林老师,我看到那棵小树发芽了!”“林老师,你看你看,小草变绿了!”“林老师,秋风吹掉的叶子又回到树上了!”“林老师,冬天人们变胖了,现在又变瘦了,因为我们穿的衣服少了!”“老师,我看到蚯蚓从泥土里转出来了!”“老师,我感觉到春天的手在抚摸我!”……回到教室,孩子们还沉浸于自己发现的兴奋中。我不失时机的提出让各小组之间互相交流的想法,并提出交流要求:有顺序地回忆,有层次地说:天气怎样?一些树、花、草有什么变化?有没有小虫、鸟儿?湖水的颜色怎么样?人们的衣着有何变化?围绕“春天来了”有层次、有顺序地说一句或一段话。孩子们感到自己的发现有人与他们分享,兴高采烈地互相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特征。我针对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和说话中的错误,及时指点。全班交流时,学生每人都说出了自己的观察结果,“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新芽了!”“春天来了,小草变绿了,大地穿上了绿装!”“春天来了,春姑娘把人们变苗条了!”“春天来了,蚯蚓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我找到了春天,春天的手在抚摸我!”……这节课学生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在朗诵《春天的手》这篇课文时,更是将他们的喜悦融入其中,朗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短短的一节课在学生的笑声中结束。但这节课无形中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等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通过这次教学,我也得到了一些启发,将活动穿插其中,首先,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综合性知识和能力。第二,可以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化,从多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扩大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面。增加交往频率。第四,活跃教学气氛,在上述“找春天”的活动中,个体观察与小组讨论相配合,从而使整个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气氛活跃。案例五:地球爷爷的手教材分析《地球爷爷的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熟桃子自己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学生分析班内男生占学生总数的六成以上,大多数学生活泼、大胆且独立。他们对科普类的读物十分感兴趣,爱读《少儿十万个为什么》、《儿童千百问》、《小哥白尼》等书刊。他们的知识面较宽,对许多事情充满好奇。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好玩。设计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教学目标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3.能读懂课文的内容,对“地心引力”现象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大致了解这一科学常识;从而对身边的一些科学现象探求的欲望更强烈。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纸飞机吗?你在玩纸飞机的时候最希望的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预测学生心理:最希望纸飞机能飞得更高更远……)好,现在你们想玩一次吗?我们来比比谁的纸飞机飞得远、飞得高。(学生放飞自己折好的纸飞机。然后老师也放飞一次纸飞机。)(遗憾地)——呵,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远、多高,最后它们总是会掉下来。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板书课题),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齐读课题《地球爷爷的手》。)[兴趣是最好的全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们爱玩纸飞机,而纸飞机必然落下这一现象,正与课文的核心内容密切相连。因而以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二、读文、识字、探究、感悟。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俩、摘、伯、而、且、踢、引。(反馈时,学生想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3.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得全对的小组能得到5颗星。)[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4.认读本课的生词:他俩、摘桃子、伯伯、而且、踢到、地心引力。(学生先独立认读,然后再给大家读自己想读的那个词,最后集体边击掌边认读所有的词2遍。)5.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6.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先自由练习读,然后指名自由选自然段读。其中着重读第5、7、10自然段。)[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从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多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7.感悟地球爷爷说的话:读了地球爷爷说的话,你们知道了什么?(先以4人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和讨论的结果。)[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8.读了课文,你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自由质疑,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说,教师不作具体的答复。)[“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9.类比感受,体验“引力”。(让学生以4人小组的形式做实验,观察当回形针靠近磁铁时,会产生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化抽象为具体,努力让学生亲自感受。“引力”本来就是抽象的,一年级的小学生更难建立“地球引力“的概念。但这个小小的实验却能让学生直观而形象地感受到它。]10.指点:我们地球爷爷的心脏就像这些磁铁一样具有引力,而且它的引力要比磁铁的不知大多少,能吸引住地球上的一切,它的这种引力就叫“地心引力”。现在你们能明白为什么纸飞机不管多轻,最后总是会掉下来了吗?(板书:地心引力)11.练习分角色读课文。(以4人小组的形式练习,再分别请愿意展示的小组给大家戴头饰表演读。)三、拓展与巩固1.你们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有“手”——也就是“地心引力”?(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各抒己见,师生共同评议。)2.指点、展示:我们的地球爷爷,它用那双有着很大很大力气的“手”——“地心引力”,牢牢地抓住了地球上的一切。看——(在地球仪上粘贴高楼、人等立体模型。)大家想想: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了,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自由想像说。)3.总结谈话:关于我们的地球爷爷还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呢!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让我们睁开双眼,开动脑筋吧。四、作业设计。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朗读全文给家人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找找有关地球知识的书刊读一读,并带到学校来和同学交换着读。评析课的开始,就是一个设计和实施都很成功的教学环节,它的成功和精彩不仅仅在于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不仅仅在于巧妙地导入了新课。--------------------------------------------------------------------------------案例六:天公作美巧上课我们几位教研员约定3月7日去听北辛村小学一年级教师韩钰的课,这天下起了小雨,是天意的安排?还是韩老师随机应变?她讲的课文是《雨点》。上课了,老师、学生进入了角色。师:同学们好!看看外面的天气,看看课本,今天我们学哪一篇课文好呢?学生纷纷向外张望,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大多数学生说:老师,学《雨点》吧!评:师巧妙地利用难得的天时,把学生引入学习课义的最佳情景之中,学生也很机灵,他们也知道老师今天可能要讲《雨点》。韩老师不死扣教材顺序,灵活处理,可以说韩老师在巧妙地利用天公帮忙,完成教学任务。师:好!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雨点》。(板书课题)老师提议:全体起立,说一声谢谢天公作美,帮我学习课文。(学生全体起立,在笑声中齐喊:谢谢天公作美,帮我学习课文。趣味、情景教学可谓恰到好处。)师:拿起课文面向窗外,大声地、尽情地、美美地读几遍课文吧!看谁能把雨点逗笑了。评:生美滋滋地读着课文,带着亲切的情感,读呀读呀。师在这里放手让学生读,因为学生还有一定的朗读基础。在我们听的过程中也确实感到学生一遍比一遍读得好。有的学生不时抬头望望窗外的雨点,看雨点是不是笑了。儿童天真的表情,叫人好激动。师:(微笑着拍了三下手)雨点雨点下吧!小朋友们停下。师: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老师听见小雨点都笑了。大家静下来,侧耳细听,是不是小雨点在笑?(教室顿时一片寂静,学生们在屏住呼吸静静地听。刚才还是朗朗一片读书声,立即又变成一个无声的世界。)生:(一个小女孩沉不住气了)老师,我听见了小雨点在小声地笑。师:是吗?谁还听见了?生l:老师,我也听了。生2:老师,我也听了。师:别给老师说,给你周围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纷纷互相说,有说“哈哈笑”的,有说“嘿嘿笑”的,有说“嘻嘻笑”的……)(突然有一位学生举起手说:)生:老师,我怎么听不见呀?评:大部分学生都笑了。我们也笑了。笑什么?笑这个同学傻吗?笑这个同学说真话了吗?请看老师是怎样处理的?师:是吗?可能小雨点笑的声音小,你听不见。下课后,你站在雨地里听一听,一定能听见。好吗?老师也希望大家都到雨中去听雨点的笑声。评:这位学生点了点头。韩老师处理得恰到好处,我们相信这位同学下课后在雨地里一定能听见雨点的笑声。同学们也乐意去听,去体验亲近大自然的乐趣。师:(把半盆水端在讲桌上)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个池塘,咱们到教室外面看看雨点怎样在池塘里睡觉的。(学生走出教室,站在楼道里,我们也成了学生中的一员。老师把水盆放在了院子里,任雨点往里下。)师:雨点落进池塘里干什么去了?生:(齐声)在池塘里睡觉。评:这样对话真巧妙,一边表演,一边说出了课文。师:(师蹲在雨中,慢慢地让水流出来,在院子里成了小溪,师指着小溪说:)雨点落进小溪里干什么去了?生:在小溪里散步。师:(师让水流得快了,师指着流动较大的水,说:)雨点落进江河里干什么去了?生:在江河里奔跑。师:(把水全到出来,成了一片海洋,师指着海洋,说:)雨点在海洋里干什么?生:在海洋里跳跃。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问什么你们都知道。评:师用很形象的实地表演,让学生初步认识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师:(让小朋友回教室)小朋友闭上眼睛,想象刚才的情景,再读几遍课文。评:这个情节好!学生对刚才的表演兴趣盎然,联想又很丰富。师不说背,而说读,而且是闭着眼睛读,这就是教学艺术!学生没压力,轻松愉快,学生在师巧设的情计中,不知不觉会背诵课文了,也能理解课文了。师:小朋友们看一看,小雨点给我们带来几个生字呢?抄一抄,写一写,让小雨点看一看,是不是难住了我们?评:师又巧妙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学习生字上,并且学生不以为是作业,乐学爱学,能学会。我们听课的老师也兴致勃勃地在教室里看学生玩生字。下课后,我们问韩老师:“你是提前准备好的吗?”她说:“不是。我是随机应变,只是略作了一下准备。如果这节课成功的话,可归功于天公作美,如果不成功的话,可以说是天公给了我机遇,我只是和天公擦肩而过罢了。欢迎老师们多多指教。”我们几个不约而同地说:“天公作美,助你成功,抓住机遇,祝你成功。”
案例研究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效研究方法。由于对纯粹的教育理论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选择从教学案例入手,对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剖析和研究,具体感受与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达到有效到理解、应用教育理论,提高用理论来分析评价实践的能力。通过对《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的学习,使我对语文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首先,语文课程是一种文化,它负载文化,呈现文化,传递文化,反映人类文化的基本成果。因此,对语文课程的理解,有赖于对文化的理解。在一定意义上说,教材质量的高低,实质上是教材编者文化底蕴厚薄的反映;教学水平的差别,实质上也是教师文化素质高低的表现。文化底蕴越深厚,对语文学科本质特点的认识也越准确、越深刻。准确地把握就是科学性,审美地把握就是艺术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新境界。每个人都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人,都是特定文化遗产影响下的人,师生亦然。不能脱离“文化背景”孤立地看语文教学中师生的言语行为,也不能离开“文化”去孤立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每一次教学活动都是一次文化活动,一种文化现象。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下受到感化、美化、净化。应着力建构新型的语文课程文化、语文教学文化乃至于语文课堂文化,使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体现一定的文化价值。文化是人的文化,所以要尊重人、相信人,张扬人的个性,发掘人的潜能。要使语文课程成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成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课程。语文课程还要关注尊重儿童文化。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因此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科学课或别的什么课。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因此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文化的特点。儿童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儿童常常在现实世界和想像世界之间自由地转换,甚至模糊了幻想和现实的界线。决不要武断地指责孩子们的“无知”,正是这些想人非非的幻想、标新立异的见解,造就了崭新的儿童文化,显露了儿童的天性,是智慧的花蕾,是创新的萌芽。其二,语文课程是生活。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转化的过程。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把杜威的话倒过来说,认为生活即教育。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乃生活的改造。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上述言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不仅要容纳儿童的生活经验,还要改造、提炼儿童的生活经验。要把粗糙、零碎的儿童生活经验改造为与语文学习相融通的经验,以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典型性和儿童生活的具体性、丰富性的矛盾。并把儿童经验作为“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让儿童感到亲切、亲近。当然也要容纳教师的经验,并改造教师的经验,使之和教材贯通、和儿童靠近。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生活,是真实的生活,不是虚拟的生活;师生是生活中的真实的人,不是戴着面具的人,是真心真意、有真情实感的人。儿童应是本真的儿童,教师应是本色的教师。教师不是“做戏”,教学拒绝“作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话语应是生活化的话语,教师的动作表情应是生活化的动作表情。儿童也应是生活中的儿童,是天真烂漫、幼稚可爱的儿童。有的青年教师在课堂上板着面孔,压着嗓子和儿童虚以应对,试图建立自己的“权威”,其实,所谓‘权威’,正是师生关系的屏障。为什么教师不露本相、显本色,以生活化的形象带给学生真心、真情呢!第三,语文课程是师生的生命和灵魂的一面镜子,师生都可以在“课程”这面镜子里“影镜自我”、认识自我、成长自我。人不仅是个体的存在,而且还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反映。在教学活动中,师生是平等的。学生的地位和权利是本应有的地位和权利,不是教师的施舍和恩赐。教师不是知识的惟一占有者,教师的话不是“金科玉律”,应允许学生怀疑.质疑,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话语进行补充和纠正。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不是在“教”学生,而是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兴奋、一起激动。是平等的对话,是民主的交流,是自由的讨论。在教学活动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既是具有独特性、自主性的存在,又是特定关系之中的存在。正是这些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个性,形成了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可以说,没有个性就没有独特性,也不会有创造性。张扬个性既是教学新理念,又是教学新策略,有助于解决教学要求的统一性、规范性和儿童个性的多样性、复杂性的矛盾。当前,理论上不反对‘发展个性’,但实际上对学生管得很紧,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南医科大学《卫生事业管理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医科大学《动物与中外文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林业大学《后期包装特效设计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01月11291教育学期末试题答案
- 安全生产月事故案例分析
- 西华大学《技术与应用双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邮电大学《无线传感器网络》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My family幼儿园家庭成员介绍手抄报
- 《光辐射与发光源》课件
- 《大数据解决方案》课件
- 小学生学业成绩等级制度-小学学业等级
- 过程审核VDA6.3检查表
- 常压矩形容器设计计算软件
- 交流变换为直流的稳定电源设计方案
- PR6C系列数控液压板料折弯机 使用说明书
- 装配工艺通用要求
- 钢结构工程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措施
- 物业管理业主意见征询表
- 8D培训课件 (ppt 43页)
- 劳动力计划表
- 《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义务教育阶段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