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空调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空调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空调行业分析报告_第4页
空调行业分析报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空调行业分析报告一.市场结构状况分析(一).生产情况1.主要企业产量2003年,空调行业前10家企业的产量合计为2043.95万台,同比增长58.33%,占全行业比重的49.95%。2004年9月,空调行业前10家企业的产量合计为2802.02万台,同比增长59.83%,占全行业比重为50.38%。2004年累计产量同比增长占全行业比重2003年累计产量同比增长占全行业比重1458.4289.018.241480.2896.229.982440.2145.287.912425.3754.118.843337.2168.966.063256.5035.505.334277.1743.234.984215.2695.464.475246.46116.544.43.5213.09106.934.436226.1347.614.076117.806.853.697224.1861.334.037172.54111.663.598208.2321.403.748166.7822.023.479202.2371.233.649155.9446.793.2410181.7952.853.2710140.3934.642.92合计2802.0259.8350.39合计2403.9558.3349.052.中国大陆空调生产情况2005年1-6月份国内累计生产空调4892.8万台,比2004年同期增长24.9%。2005年上半年为止,国内排名前十位的空调企业产能已达到7500万台,空调行业总体产能突破9000万台,较2004年增长了近1500万台,增长比例23%,中国空调业进入了产能急剧扩张期。在中国空调企业产能不断扩张的同时,空调产量也保持了高速增长,2000年到2004年间空调产量年均增长率在30%以上。2006年度国内空调生产企业的总产量为4880万台,历史上首次出现下滑走势,相比去年同期的5060万台下滑了3.6%,而2005年度的市场增量也只有4.5%左右,这说明我国的空调市场已经进入平稳发展的时期,未来的空调市场想要出现2004年度那种40%左右的增长几乎不太可能。(二)市场情况1.区域市场结构分析年份/地区华东华中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华南2002年28.4512.0618.657.865.925.5222.552003年25.4511.7817.898.534.425.0626.872004年19.8116.8719.291.0012.761.6528.62注:零售量份额(%)可以看出,华东、华南两个地区市场占据空调近半数销量,是空调企业的主要争夺市场。此外,华中、西南地区在全国占的份额快速上升,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市场。东北和西北地区由于受气候影响,空调消费增长将会非常缓慢。2.品牌竞争格局空调行业前十强企业的市场份额2003年达到69.3%,同时一批弱势品牌退出了市场.然而,市场份额的增加与价格的下滑紧密相关,强势企业扩大份额的代价是利润的压缩。空调行业经过多年高速增长,目前已经进入成熟时期。呈现出低增长趋势,产量略有下降,结合空调出口增长情况,国内市场销售量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行业低迷使集中度持续提升。空调行业即将进入寡头竞争格局,企业面临规模扩张向品牌、质量、服务转变。目前,在我国空调市场竞争的诸多品牌中,从国别来分,主要分为国产品牌、日资品牌和韩资品牌。日资品牌有着比较长的空调生产历史和领先的空调制造技术,其市场占有率曾一度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品牌整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大大优于国内企业和韩国品牌。但今年来随着国内品牌的兴起,日资品牌节节收缩,目前其市场已仅局限于高端市场。再加上近年来中日关系的不稳定性,日资品牌的影响力已大大下降。特别是随着国产品牌的兴起以及“韩潮”的涌入,日资品牌的领导地位和市场占有率已经大不如从前。目前,国产品牌已经完全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韩国品牌竞争力上升势头很快。从空调生产历史来分,国内空调品牌可分为先进入的专业化空调生产企业和后进入的多元化经营企业。目前上规模的专业化空调生产企业仅有格力一家,其余空调品牌多为从其他家电产品转过来的家电生产企业,如海尔、长虹等;或曾经的专业空调生产企业转变的多元化生产企业,如春兰。随着空调在普通家庭的迅速普及,巨大的市场空间和高额的行业利润吸引了大量的家电企业进入空调市场。其鼎盛时期行业竞争品牌多达400多个。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地方保护主义势力的削弱,多数中小地方品牌或被兼并,或被迫倒闭。目前行业有一定实力的品牌仅剩三四十个,而在全国市场有影响力的品牌仅二十多个。2005年上半年,市场份额前三名的海尔、美的和格力共占据41.4%的市场份额,而市场份额的前十名品牌共占据市场份额的73.1%。同时,调查显示,空调市场品牌在2004年从150多个锐减到90多个之后,目前市场活跃品牌仅剩20个左右。2005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将使国内空调市场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供求关系失衡使品牌的再度洗牌在所难免。因此,国内空调市场的品牌集中度将会进一步加强,空调市场将出现更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品牌强弱差距继续拉大。图表1999-2006年度海尔,格力,美的三大品牌销量占有率年度销量占有率1999年度38%2000年度35%2001年度40%2002年度32%2003年度35%2004年度39%2005年度48.66%2006年度52.6%图表06年前五个月国内空调市场一线品牌市场占有率与此同时,2006年度三大品牌的平均单价已于其它品牌没有明显的差距,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三大品牌与其它品牌的价格差距正在逐步缩小。2006年度的整体市场格局并没有发生特别明显的变化,前三大品牌依然牢牢把持着第一集团的位置。由于市场竞争环境的不断恶化,三大品牌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渠道的关注,相反部分二,三线品牌的市场境况仍然没有得到改观.据统计,三大品牌今年的累计内销出货量达到了市场总出货量的52.6%,较上一年增长了4%,他们与其它品牌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大。二.销售情况销售量图表我国空调出口量及增长率三.市场特点1.价格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需求差异化明显从需求方面看,价格仍然是影响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对价格十分敏感.厂家正是基于这一点,不断投放低价产品到市场中去,在吸引消费者的同时,扩大了自已的市场占有率.2.价格走低的趋势在延续从价格上看,走低的趋势在继续.原因有几点:一是规模化生产降低了单位产品的成本,使厂家有降价空间,另外一些二线品牌和新进入品牌运用价格作为开辟市场的工具,迫使一线品牌加入降价行列.3.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一线品牌地位比较稳定,二线品牌有得有失.合资品牌由于降价幅度小,市场占有率整体下降.空调行业品牌进一步减少将是今后市场的一大特征.4.销售渠道模式的变革正在进行在产品严重过剩的情况下,销售渠道左右着空调市场的竞争格局.2003年连锁电器商城在空调销售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其次是百货店和专卖店.目前惨烈的竞争,微薄的利润迫使各空调厂家进行渠道改革,将原来代理商制销售模式改为与终端直接合作的方式,代理商渠道为王的地位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