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县勐撒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1页
耿马县勐撒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2页
耿马县勐撒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3页
耿马县勐撒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4页
耿马县勐撒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评价目的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行)》,涉及“新增废水直排的污水集中处理厂”需要编制地表水专项评价。本项目为临沧市耿马自治县勐撒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处理勐撒镇生活污水,经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及修改单中的一级标准的A标准后排入芒枕大河,因此本次评价需设置地表水专项评价。2、废水产生及处置情况项目区运营期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各构筑物清洁废水。本项目为污水处理厂项目,污水处理厂在处理污水,降解污染物的同时也将产生污水,根据工程分析,项目产生的各项生产废水(各构筑物清洁废水)和员工的生活污水均计入污水处理厂的进水范围内。①厂区生活污水根据前文水平衡分析,员工产生的生活用水以20L/人·d计,共计60L/d,废水产生系数按0.8计,则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0.048m3/d,17.52m3/a。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厂进水池处理。②生产废水项目区生产废水主要为污泥脱水间产生的脱水滤液、格栅池、调节池、好氧池等水池等需定期冲洗、潜水搅拌机叶片需定期冲洗等废水。项目运营期生活污水与生产废水对工程进水水量几乎无影响。产生的废水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系统,使各项污水回流与污水处理工序中,实现废水就地产生,就地处理,以实现排污达标排放。本污水处理厂近期设计处理能力为1100m3/d,远期规模为3000m3/d。勐撒镇未建设统一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旱季污水和雨季混合污水多经过少量的雨污合流管、简易的明渠、盖板渠或天然的排水沟顺地势散排到农灌沟渠及河流中,根据设计,本项目建设完成后,主要采取雨污合流制,主要收集纳污范围内的居民生活污水及以及部分雨天截留进入污水管网的雨水量。本污水处理厂近期设计处理能力为1300m3/d,远期规模为3000m3/d因此,本次评价废水总量按照设计规模进行相关污染物核算及影响评价分析。(2)污染物产生情况本次评价项目进水水质参照永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于2022年5月编制的《永德县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中的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本次评价选取进水水质最大值进行评价,监测报告详见附件7。进水水质情况见下表:表1进水水质浓度单位:mg/L水质指标CODBOD5SSNH3-NTP粪大肠菌群进水水质(mg/L)8326.89417.62.114300(个/L)综上,项目建成后废水污染物产生情况汇总见表2。表2项目废水产生情况一览表产污种类项目区污水及进厂生活污水、雨水废水量(m3/a)m3/d,401500m3/a污染物种类CODBOD5SSNH3-NTP污染物产生浓度(mg/L)8326.89417.62.11污染物产生量(t/a)33.3210.7637.747.070.88废水量(m3/a)远期:m3/d,1095000m3/a污染物种类CODBOD5SSNH3-NTP污染物产生浓度(mg/L)8326.89417.62.11污染物产生量(t/a)90.8929.35102.9419.272.31本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主体工艺流程见图1。图1运营期工艺流程图项目工艺流程详见文本第二章节,本次专项评价不再重复论述。根据设计,项目污水处理工艺为“A2/O+二沉池+絮凝沉淀池+无阀过滤器”工艺设计指标见下表3:表3混合废水浓度及工艺设计指标污染物去除效率CODBOD5SSNH3-NTP格栅渠+主要为物理去除废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对水中各污染物去除效率接近为0%90%85%90%80%85%5%5%80%0%0%0%0%0%0%0%90.5%85.75%98%80%85%注:本身也具备缺氧处理功能,接受沉淀室送来的回流污泥,在缺氧的条件下脱硝菌可利用活性污泥作为电子接受体进行脱硝,即兼氧菌通过反硝化作用脱氮。综上,废水经处理后污染物产排放情况见下表:表4本项目废水产生及排放量一览表污水产生及排放放量(m3/a)项目CODBOD5SSNH3-N总磷近期401500产生浓度(mg/L)8326.89417.62.11产生量(t/a)33.3210.7637.747.070.88去除效率90.5%85.75%98%80%85%排放浓度(mg/L)7.893.821.883.520.32标准值(mg/L)50101050.5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外排量(t/a)3.171.530.751.410.13污染物综合削减量(t/a)30.159.2336.995.660.75远期1095000产生浓度(mg/L)8326.89417.62.11产生量(t/a)90.8929.35102.9419.272.31去除效率90.5%85.75%98%80%85%排放浓度(mg/L)7.893.821.883.520.32标准值(mg/L)50101050.5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外排量(t/a)8.634.182.063.850.35污染物综合削减量(t/a)82.2625.17100.8815.421.96根据上表,项目废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及修改单中的一级标准的A标准。(3)非正常情况废水污染物产排情况工程建成后,通常情况下属于正常排放,一般污水处理厂运营期发生事故性排放的原因有以下几种:①由于排水的不均匀性,导致进厂污水水量超过设计能力,污水停留时间减少,污染负荷去除低于设计去除率。另外,进厂污水水质负荷变化,有毒物质浓度升高,也会导致污水处理厂去除率下降,尾水超标排放;②温度异常,尤其是冬季,温度低,可导致生化处理效率下降;③污水处理厂停电,机械故障,将导致事故性排放;④操作不当,污水处理系统运行不正常,将降低活性污泥浓度,使得生化效率下降,出现事故性排放。由于污水进水标高低于排放水位,进厂污水必须经提升后依次按流程处理才能排河,处理构筑物间无超越管、所有构筑物放空管都回流至进水泵房,通过提升后再次进入处理流程,因此不存在污水未经处理通过超越管事故排放的可能。但可能存在第二、第三种情况。污水处理厂采用双电源进线,一般不会发生全部停电事故,一旦发生区域性停电此时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首先进入污水泵房进行缓冲调蓄,超过调蓄能力时才会外排。因此,正常情况和短暂停电的情况下污水处理厂不会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但长期停电和维修不当可能造成非正常排放。拟建项目按最不利事故应急排放情况考虑,即所有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其排放浓度等于设计的进水水质,非正常情况废水污染物产排情况见表5。表5非正常情况下项目废水产生及排放情况一览表产污种类项目区污水及进厂生活污水、雨水废水量(m3/a)m3/d,474500m3/a污染物种类CODBOD5SSNH3-NTP污染物产生浓度(mg/L)8326.89417.62.11污染物排放量(t/a)33.3210.7637.747.070.88标准值50101050.5达标情况超标超标超标超标超标废水量(m3/a)远期:m3/d,766500m3/a污染物种类CODBOD5SSNH3-NTP污染物产生浓度(mg/L)8326.89417.62.11污染物排放量(t/a)90.8929.35102.9419.272.31标准值50101050.5达标情况超标超标超标超标超标3、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评价等级本项目属于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中的分级原则,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按照影响类型、排放方式、排放量和影响情况、受纳水体环境质量现状、水环境保护目标等综合确定。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根据排放方式和废水排放量划分等级,见表6。表6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定一览表评价等级判定依据排放方式废水排放量Q/(m3/d);水污染物当量数W/(无量纲)一级直接排放Q≥20000或W≥600000二级直接排放其他三级A直接排放Q<200且W<6000三级B间接排放—本项目正常情况下废水排放规模为:近期m3/d,401500m3/a,远期m3/d,1095000m3/a,本次评价直接根据“远期”废水排放规模判断地表水评价等级,远期排放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为COD:8.63t/a,BOD5:4.18t/a;氨氮:3.85t/a;总磷0.35t/a;SS:2.06t/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附录A.2,第二类水污染物当量值表,具体见下表7:表7第二类水污染物污染当量值表污染物污染当量值(kg)化学需氧量(COD)1生化需氧量(BOD5)0.5氨氮0.8总磷0.25悬浮物(SS)4各个污染因子当量数计算如下:COD:8.63×1000/1=8630;BOD5:4.18×1000/0.5=8360;氨氮:3.85×1000/0.8=4812.5;总磷:0.35×1000/0.25=1400;悬浮物(SS):2.06×1000/4=515;当量数最大为W(COD):6000<8630<600000项目最大废水排放量Q值为3000m3/d(200m3/d<Q<20000m3/d)。综上分析,按照地表水评价判定判据,确定本项目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二级。(2)评价范围本项目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二级,根据导则HJ2.3-2018的要求,结合下文地表水完全混合段计算结果,本次地表水评价范围为项目区废水排入芒枕大河排污口上游0.5km,下游1.0km河段。4、评价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涉及的芒枕大河,芒枕大河进入落水洞,最终流入河底岗河,河底岗河属于南汀河的一级支流。根据《临沧市水功能区划》(2015年修订),河底岗河耿马开发利用区:河底岗河全河,曼磨至南汀河汇口,河长19.0km,兼有农业、工业用水功能,现状水质为Ⅲ类,规划水平年目标管理水质为Ⅲ类。根据支流不低于干流的原则,芒枕大河应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标准值见表8。表8芒枕大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pH无量纲;粪大肠菌群个/L;其余为mg/L项目pHCODBOD5氨氮粪大肠菌群标准值6-9≤20≤4≤1.0≤10000项目总氮石油类悬浮物总磷标准值≤1.0≤0.05/≤0.2(湖、库0.05)(2)废水排放标准①施工期项目施工期废水经施工现场设置的沉淀池处理后,全部回用于项目区施工作业和施工区域洒水降尘,不外排,故不执行排放标准。②运营期根据设计,本项目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及修改单中的一级标准的A标准,标准值见表9。表9一级A标准基本控制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单位:mg/L(pH除外)项目CODBOD5SSTN氨氮排放浓度≤50≤10≤10≤15≤5TP动植物油pH粪大肠菌群色度(稀释倍数)≤0.5≤16-9≤103(个/L)305、影响分析5.1施工期影响分析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为项目施工废水、施工人员少量生活污水及暴雨径流废水。(1)施工废水:主要是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洗涤用水和施工现场清洗、建材清洗、混凝土养护和设备水压试验等产生的废水,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泥沙、水泥等悬浮物,浓度一般为500~2000mg/L。施工废水采用沉淀池收集沉淀、过滤后,回用于场内施工过程、场地洒水降尘、建筑材料冲洗等施工环节,不外排。施工场地设置施工废水临时沉淀池1座,容积为5m3,专门用于收集沉淀施工废水。(2)生活污水:工程施工人员不在项目区食宿,主要聘用项目区周边建筑工人,施工期每天的施工人员平均为30人,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0.27m3/d。近期工程施工期在施工场地内设置生活污水沉淀池1座,容积为1.0m3,专门收集沉淀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期产生的粪便污水主要采取在施工区搭建卫生旱厕,粪便污水禁止排入附近地表水体。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3)暴雨径流废水暴雨地表径流与施工期间天气状况有较大的关系,难以定量分析,裸露的地表泥土及粉状材料会很容易被冲刷而随雨水带走,雨季暴雨径流含有大量泥沙,直接外排会使周围水体的悬浮物含量增加。本次环评建议在项目施工场地旁设置临时排水沟及10m3的沉砂池,并对施工区域雨季径流废水进行收集、沉淀后,优先回用于施工过程或施工现场洒水降尘,若回用不完需外排时,外排废水需经沉淀、过滤等处置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一级标准后,排至项目区东侧芒枕大河,减小雨天场地淋浴废水对芒枕大河的影响。综上,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间废水能够做到妥善处理,并且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施工期废水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5.2运营期影响分析1、项目污水产排特征根据工程分析,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为员工日常办公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生产废水主要包括污泥脱水间产生的脱水滤液、格栅池、调节池、好氧池等水池等需定期冲洗、潜水搅拌机叶片需定期冲洗等废水。生活污水进入化粪池与处理后与进厂污水一并处理。生产废水经厂区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系统,项目区自身生产废水对工程进水水量几乎无影响,经处理达标后排入芒枕大河。2、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效性评价根据本项目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的要求,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功能为去除有机污染物、氨氮和磷,涉及的主要生物过程有:有机物降解、硝化、反硝化和生物除磷等。本项目主要采用“A2/O+二沉池+絮凝沉淀池+无阀过滤器”工艺。工艺原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隔油沉淀池将污水作预处理后过格栅池去除大颗料的漂浮物后自流进入调节池,污水在调节池内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和均化使后续处理设备负荷均匀,通过提升泵将污水提升至水力循环厌氧接触器,水力循环厌氧接触器为三个并联的向上流厌氧污泥床。污泥床的圊定填料及隔层可以有效地将水中的气、液、固体进行三项分离。同时它本身也具备缺氧处理功能,接受沉淀室送来的回流污泥,在缺氧的条件下脱硝菌可利用活性污泥作为电子接受体进行脱硝,即兼氧菌通过反硝化作用脱氮,将好氧池流岀的一部分混合液回流至水力循环厌氧接触器缺氧区,以达到硝化脱氮的目的。该反应器同时也是很好的生物载体,使微生物在填料内迅速生长而产生生物膜,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污水进入好氧池,通过生物吸附氧化槽工艺在有氧状态下,使好氧菌在好氧池内迅速繁殖,生成活性菌团,进一步去除BOD5和COD净化污水,好氧池岀水通过絮凝沉淀再通过接触过滤方式后投加消毒剂以达到排放及回用水质标准要求。本工艺具有如下特点:①工艺去除有机物效率高,通过过程控制能达到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尤其是A2/O工艺,其脱氮除磷效果更佳。②处理设施简单,管理方便,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高效、简化的污水处理工艺,基建费用比传统活性污泥法低10~30%,运行费用低10%左右;③耐冲击负荷能力高,对于进水水质、水量波动大的小型污水处理厂更为有利。④后续的深度处理(如絮凝过滤)能确保系统对SS的去除率,还可投加药剂确保系统对总磷的去除,同时对表面活性剂也有很好的处理效果。根据《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水处理》(HJ978-2018)中“表4污水处理可行技术参照表”,本项目污水处理工艺与可行技术对照详见下表10。表10污水处理厂废水治理可行技术参照表(摘录)与本项目治理工艺对照表废水类别执行标准可行技术本项目治理工艺对照结果生活污水执行GB18948中一级标准的A标准或更严格的标准预处理:格栅、沉淀(沉砂、初沉);预处理:格栅池本项目采用的预处理工艺可行;生化处理:缺氧好氧、厌氧缺氧好氧、序批式活性污泥、接触氧化、氧化沟、移动生物床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生化处理:调节池+水力循环厌氧反应器(两套)+好氧池;本项目采用的水力循环厌氧反应器具有缺氧处理能力;本项目属于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属于可行工艺;深度处理:反硝化滤池、化学沉淀、过滤、高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膜分离、离子交换;深度处理:絮凝沉淀池+中间水池+高洁志过滤器;本项目采用的过滤工艺属于可行工艺;综上,本项目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属于《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水处理》(HJ978-2018)中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及修改单中的一级标准的A标准对应的污水处理工艺。3、污水处理厂尾水对芒枕大河水环境影响分析(1)地表水污染源调查根据现场踏勘,评价范围内不存在与本项目排放同种污染源的在建、拟建项目。评价范围内沿河面污染源主要为农村生活污染源、农田污染源。农村生活污染源主要来自农家的厕所冲洗水、厨房洗涤水、洗衣机排水、淋浴排水及其他排水等。农村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为200-800mg/L,氨氮20-80mg/L,本项目建成后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源将不在散乱排入芒枕大河,统一汇集到本项目进行处理。污水中通常还含有合成洗涤剂以及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基本上不含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评价范围内所用化肥主要为氮肥、磷肥,农田污染源主要为农业生产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透进入附近水体,径流往往夹带大量有机材料,以及化学肥料和农药。这些污染物最终会汇聚在河口和河流中,引起水域污染。(2)预测时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二级评价至少评价枯水期对受影响的地表水体的影响分析,本次评价预测枯水期项目废水外排对水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3)预测因子根据工程排污特点,以及纳污水体水质现状,本次评价选取选取COD、NH3-N、BOD5、总磷作为预测因子。(4)预测情景以废水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两种工况作为水环境影响预测情景。(5)预测内容★排放口混合区范围;★控制断面水质预测因子的浓度及变化;本次评价选取本项目排放口下游1000m作为控制断面。(6)水文条件本次评价纳污水体为芒枕大河,本次评价芒枕大河预测参数参照项目区排污口上游500m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最大值作为背景值,芒枕大河背景数见下表11。表11芒枕大河预测背景参数河流名称河面宽度河深最小流量m3/s水质因子最大浓度mg/L芒枕大河16m1.1m1.98COD14NH3-N0.10BOD52.8TP0.11(7)本项目污染物排放特征本次本次评价按照每天各时间段排放时间合计6小时计算,对应的预测参数如下:评价按照项目远期设计处理规模进行预测,如预测结果为项目远期污染物排放对芒枕大河环境影响可接受,则表明本项目近期和远期污染物排放对芒枕大河水环境影响均可接受。根据项目污水处理工艺特点,本项目属于间歇排放工艺,结合设计资料,表12地表水环境预测参数选取一览表(单位:mg/L)工况项目废水量CODBOD5氨氮总磷正常情况3000m3/d,0.1389m3/s7.893.823.520.32非正常工况3000m3/d,0.1389m3/s8326.817.62.11(8)预测模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型包括数学模型、物理模型。芒枕大河评价范围内河段弯曲系数<1.3,可视为平直河流段。根据地表水导则,本次评价河流数学模型在完全混合段采用零维模型,完全混合后至评价范围止点采用纵向一维模型,模拟河流顺直、水流均匀且排污稳定,采用解析解方法。①混合过程段采用导则推荐的完全混合段长度计算公式:式中:Lm—混合段长度,m;B—水面宽度,m;16m;a—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m;本次取值a为0;u—断面流速,m/s;根据上文参数计算,流速为0.1125m/s;Ey—污染物横向扩散系数,m2/s;根据泰勒公式Ey=(0.058H+0.0065B)(gHI)1/2,式中:H--枯水期平均河深1.1m,g—重力加速度,9.8m/s2;I—水力坡度,根据现场踏勘,评价范围内水力坡度取值0.08%;经计算,本项目Ey=0.0156m2/s,完全混合段长度为816.07m。②完全混合模式式中:C——混合后污染物浓度,mg/L;Cp——排放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mg/L;Qp——废水排放量,m3/s;Ch——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Qh——河流流量,m3/s。③河流纵向一维模型方程的简化、分类判别条件(即:O,Connor数和贝克来数Pe的临界值),选择相应的解析公式:α=kEx/u2Pe=uB/Ex式中:αO,Connor数,量纲为1,表征物质离散降解通量与移流通量的比值;k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s-1;K取值参照《河流水质模型综合衰减系数确定的探讨》(环境污染与防治第六期2008年6月);Pe贝克来数,量纲为1,表征物质移流通量与离散通量的比值;Ex--污染物纵向扩散参数,m2/s。Ex用Fischer公示经验公式计算:Ex=0.011u2B2/H(gHi)1/2,经计算下游1000m断面Ex=0.3375m2/s;经计算,本次评价采用的α值和Pe值见表13。表13项目α参数和Pe参数及计算结果表河流污染物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k(s-1)污染物纵向扩散参数Ex(m2/s)河流流速U(m/s)α值Pe值芒枕大河COD0.000002080.08880.33750.000001660.81NH3-N0.000000220.00000017BOD50.000001160.0000009总磷0.0000001160.00000009根据计算结果,α值均≤0.027,Pe值≥1,本项目适用于对流降解模型。式中:C0--初始断面污染物浓度,mg/L;C距离X处污染物的浓度,mg/L;X--河流沿程坐标,m;根据前文混合断面预测结果,X取值183.93m;U--河流断面平均流速,m/s;经计算,排放口下游1000m断面流速为0.3375m/s;k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s-1;(9)预测结果表14地表水预测结果单位:mg/L各个断面浓度混合后流量工况CODBOD5氨氮总磷完全混合断面,排放口下游816.07m2.1189m3/s正常情况13.602.870.320.12Ⅲ类标准≤20≤4≤1.0≤0.2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事故工况18.524.371.250.24Ⅲ类标准≤20≤4≤1.0≤0.2达标情况达标超标超标超标排放口下游1000m2.1189m3/s正常情况13.58462.86820.31990.1200Ⅲ类标准≤20≤4≤1.0≤0.2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事故工况18.49904.36721.24990.2400Ⅲ类标准≤20≤4≤1.0≤0.2达标情况达标超标超标超标根据预测结果,在正常情况下,项目区外排废水与芒枕大河完全混合后水中各评价因子浓度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因此,项目外排废水正常排放对芒枕大河的影响可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未出现超标,随着衰减段面距离增大,各污染物预测值逐渐减小,对芒枕大河水质影响可接受。在非正常工况下,各污染物与芒枕大河完全混合后,污染物浓度明显增加,其中BOD5、氨氮、总磷污染物超过Ⅲ类水质标准,对地表水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为了芒枕大河地表水水质和功能不改变,本次环评建议,项目在运行过程中需安排专门人员对污水处理进行管理和维护,特别是杜绝枯水期发生事故工况。为了保证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实现尾水达标排放,本项目应杜绝或将事故排放损失率将至最低,特提出以下几点防范措施:①加强监督管理:执行上级主管部门建立的各种环境管理制度;监督本项目设施和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运行,保证“三同时”验收合格;组织项目运营期(包括非正常运营期)的环境监测工作,建立档案。②为了避免项目事故排放,采用成熟可靠的污水处理工艺和双回路电源。③项目内应设置事故水池,本次评价事故水池容积按处理事故时间6h计,当发生事故时能储存6h废水量,750m3,待事故解除后,事故水池内的污水进入后续处理工序处理达标后排放。根据其他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经验,污水处理厂发生事故会时一般在6h之内可解决事故问题,所以本次事故池容积可行,同时本项目事故池位于紧邻调节水池西南侧,有利于事故处理完毕后事故池内废水直接进入调节水池进行处理。④为了避免和缓冲项目事故排放,减小对芒枕大河的影响,须制定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10)地表水环境安全与余量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中要求:直接排放建设项目污染源排放量应遵循地表水环境质量底线要求,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需预留必要的安全余量。安全余量可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受纳水体环境敏感性等确定:受纳水体为GB3838Ⅲ类水域,以及涉及水环境保护目标的水域,安全余量按照不低于建设项目污染源排放量核算断面(点位)处环境质量标准的10%确定(安全余量≥环境质量标准×10%);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标准为GB3838Ⅳ、Ⅴ类水域,安全余量按照不低于建设项目污染源排放量核算断面(点位)环境质量标准的8%确定(安全余量≥环境质量标准×8%);地方如有更严格的环境管理要求,按地方要求执行。本项目纳污河流为芒枕大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因此芒枕大河安全余量按III类水质标准的10%。根据工程分析,在正常情况下,COD、氨氮、总磷环境容量见下表:表15正常工况环境容量污染因子浓度III类标准值占标率剩余环境容量本次评价DW001排污口下游完全混合断面COD13.60mg/L20mg/L68%32%氨氮0.32mg/L1.0mg/L32%68%总磷0.12mg/L0.2mg/L60%40%本次评价DW001排污口下游1000m断面COD13.5846mg/L20mg/L68%32%氨氮0.3199mg/L1.0mg/L32%68%总磷0.1200mg/L0.2mg/L60%40%根据上表可得,在正常工况下,废水排放完全混合断面和排放口下游1000m处控制断面污染物浓度满足III类水质安全余量≥环境质量标准×10%的要求。6、排污口设置合理性分析根据《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环监[1996]470号,一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的排污单位的排放口(点、源),均需进行规范化整治。污水排放口的要求如下:①按照《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设置采样点。如:工厂总排放口、排放一类污染物的车间排放口,污水处理设施的进水和出水口等。②应设置规范的、便于测量流量、流速的测流段。③列入重点整治的污水排放口应安装流量计。一般污水排污口可安装三角堰、矩形堰、测流槽等测流装置或其他计量装置。本项目废水总共设置1个排放口(DW001),排放口采取管道的形式接至项目所在区域芒枕大河河段进行排放,项目所在芒枕大河河段地表水有足够容量接纳本项目外排废水,因此可直接就近在所在河段设置排污口。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版),本项目属于“四十一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6”中的“99污水处理和再生应用462”——日处理能力500吨及以上2万吨以下的城乡污水集中处理场所,属于简化管理排污单位。本次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安装在线监测装置,项目区污水排放口设置满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环监[1996]470号要求。7、小结综上分析,项目施工期施工废水、施工人员少量生活污水及暴雨径流废水经采取设置临时沉淀池、生活污水沉淀池、沉砂池等治理设施后,施工期间废水能够做到妥善处理,并且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施工期废水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运营期本项目采取的污水处理工艺属于《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水处理(试行)》(HJ978-2018)的可行技术,根据废水预测结果,正常情况下,项目废水排放对芒枕河水环境质量影响可接受,满足III类水质安全余量≥环境质量标准×10%的要求。建设单位在严格落实污水处理方案和本次评价提出的事故情形下的废水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后,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在环境容许的范围内。附表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自查项目影响识别影响类型评价等级水污染影响型R;水文要素影响型£水环境保护目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取水口£;涉水的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渔业水体£;涉水的风景名胜区£;其他R;影响途径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直接排放R;间接排放£;其他£;水温£;径流£;水域面积£;影响因子持久性污染物£;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R;pH值£;热污染£;富营养化£;其他;水温£;水位£;流速£;流量£;其他£;评价等级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一级£;二级R;三级A£;三级B£一级£;二级£;三级£现状调查区域污染源调查项目数据来源已建£;在建R;拟建R;其他R拟替代的污染源R排污许可证£;环评£;环保验收£;既有实测£;现场监测£;入河排放口数据£;其他£受影响水体水环境质量调查时期数据来源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R;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R;冬季£;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补充监测R;其他£;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未开发R;开发量40%以下£;开发量40%以上£水文情势调查调查时期数据来源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R;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R;冬季£;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补充监测£;其他£;补充监测监测时期监测因子监测断面或点位个数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R;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pH、COD、BOD5、悬浮物、总磷、粪大肠菌群(MPN/L)、氨氮、石油类)监测断面:排污口上游500m、下游1000m两个断面现状评价评价范围河流:长度(1.5)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km2评价因子(水文形势)评价标准河流、湖库、河口:Ⅰ类£;Ⅱ类£;Ⅲ类R;Ⅳ类£;Ⅴ类£近岸海域: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规划年评价标准(Ⅲ类标准值)评价时期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R;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