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编号:接触网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同意:年月日公布年月日实施目录TOC\o"1-1"\h\u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 1基坑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 10基坑浇制施工作业指导书 19支柱组立及整正作业指导书 28支柱装配腕臂安装作业指导书 39硬横梁架设作业指导书 46硬横梁吊柱安装作业指导书 52软横跨安装作业指导书 57锚柱装配作业指导书 66承力索架设作业指导书 77承力索中心锚结安装作业指导书 86接触线架设作业指导书 92吊弦安装作业指导书 100交叉线岔安装调节作业指导书 108附加线架设作业指导书 116分段绝缘器安装作业指导书 125隔离开关安装作业指导书 130避雷器安装作业指导书 135冷滑实验作业指导书 139送电开通作业指导书 144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一、合用范畴合用于铁路接触网支柱或基础位置及隧道吊柱的测量施工。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在接触网测量之前,首先要熟悉待测区段的接触网设计图纸等有关设计文献,练掌握国家规范和技术原则;制订施工安全保障方法;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各施工人员通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2.2外业技术准备修建或租赁生活及办公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重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现有线测量要结合施工现场调查成果向有关部门或配合专业索取有关线路、相领配套设施等有关技术资料,理解现有线路技术状况以及沿线跨越或邻近平行架空线路、地下电缆等现有设施的分布状况。新建电化工程应向设计单位或站前单位,理解并索取有关站场、线路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原则测站坐标、水准点高程等站前专业的技术资料和定测成果。同时向其它同时建设工程施工单位贯彻多种新建设施、电缆途径状况,方便加强配合,避免互相干扰。三、技术规定3.1区间测量技术规定(1)测量中碰到大型建筑物,如桥、隧道、立交道口时,应根据平面图分段进行闭合,测量精度不得低于1/。(2)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节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节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节后的跨距不得不不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3)当出现设计图纸与现场实际状况出入很大时应提请设计变更后重新测量,严禁自行修改设计。(4)杆位应避开道口及交通密集地点(5)杆位布置应满足信号机显示距离规定。3.2站场测量技术规定(1)站场测量完毕,应根据平面图结合现场进行里程闭合,测量精度不得低于1/。(2)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节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节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节后的跨距不得不不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3)同一组软横跨或硬横梁两支柱中心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软横跨偏差不应不不大于3°,硬横梁偏差不应不不大于2°。(4)混凝土支柱侧面限界应符合设计规定,施工允许偏差+100~0mm,在任何状况下严禁侵入基本建筑限界。(5)旅客站台上支柱内缘至站台边沿应≧1500mm。(6)硬横跨支柱侧面限界应符合设计规定,施工充计偏差+20~0mm。(7)位于股道间的支柱,应考虑拉线布置位置,避免侵入限界。3.3隧道测量技术规定(1)各吊柱安装位置应按隧道平面布置图所示跨距进行布置,允许误差±500mm。(2)上下行吊柱交错并列安装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误差±100mm.四、施工工艺流程五、施工规定5.1区间测量5.1.1拟定起测点根据接触网设计平面图,拟定测量起点(普通选择相邻车站最外侧道岔或隧道口、第一根桥支柱或悬挂点),从起测点出开始,使用钢卷尺沿钢轨外侧进行测量。5.1.2测量定位根据接触网设计平面图,拟定测量起点位置并做好标记,从起测点出开始,使用钢卷尺沿钢轨外侧按设计跨距定出下一根接触网支柱的位置。在直线上可沿任意一根钢轨外侧测量,碰到曲线时应注意将钢尺过渡到曲线外侧的钢轨上进行测量,其办法可用丁字尺在直缓点位置附近转换到另一根钢轨再继续测量。每次拉尺长度不适宜不不大于25m,测量过程中每尺先用粉笔在钢轨面画出标记,达成设计跨距位置时应在轨腰上用通长竖线标注支柱位置,并在轨枕上临时注明支柱号等有关信息。根据设计侧面限界横向测出支柱位置,如遇有现有线设备或其它影响基坑开挖、支柱组立及后续接触网设备安装的干扰状况,应在规定允许的范畴内尽量调节支柱纵向位置,以避免影响后续安装和引发不必要的迁改。5.1.3书写标记确认跨距测量对的、支柱位置无影响施工的其它干扰后,应用油性粗记号笔或油漆、画笔写在轨腰做正式标记。书定标注前应用钢丝刷对钢轨除锈并擦拭干净。字体要端正配目。内容涉及顺线路方向的支柱中线标记、杆号、支柱型号或基础型号、支柱侧面限界、底板及横卧板数量。5.1.4整顿测量统计测量完毕应整顿当天测量统计,对测量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建议解决方法进行整顿,对于测量中发现的影响工程实施的重大问题应及时提请建设单位、设计和监理单位协助解决并作为后期施工及办理技术变更的根据。5.2站场支柱测量5.2.1拟定测量起点接触网站场测量起点的选择拟定与区间杆位测量相似,普通从车站与区间衔接锚段关节处或站场最外侧1、2号道岔的原则定位处作为测量起点。5.2.2纵向测量站场纵向测量的办法与区间相似,普通选择正线或重要线路作为基线进行测量。特殊状况时也可选用正线平行的站线作测量基线。由于站内道岔、邻近现有设施等影响接触网杆位定位的因素也较多,因此应先在拟定的基线上按设计图纸所示支柱位置用钢尺拉通完在纵向测量,拟定设计杆位附近无其它干扰因素,能够满足开挖、立杆及接触网安装规定后,再横向测出杆位。如出现现有设施或里程出现偏差不能满足道岔定位规定时,应在规定允许的范畴内尽量调节支柱纵向位置,偏差过大时应统计并及时向设计单位反馈现场状况待拟定调节方案后再行定测。5.2.3横向测量定位站内普通支柱的横向定位办法与区间相似,重点为软横跨、硬横梁和道岔柱的杆位测量。1、软横跨、硬横梁杆位等腰三角形测量定位法:等腰三角形测量定位法普通用于小车站软横跨、硬横梁支柱位置的测量,以下图所示:从纵向测量位置标记O点向两侧,用测尺在钢轨的同一位置测定A、B两点,并且使OA=OB;再在相邻股道钢轨上测定C点,使AC=BC,则CO垂直AB;然后,将CO延长至站场两侧最外侧钢轨,则CO延长线即为该组两支柱中心连线,最后在最外侧钢轨交点处按设计侧面限界定测出支柱位置并标记。软横跨、硬横梁杆位经纬仪测量定位法:经纬仪测量定位法普通用于大中型站场,软横跨、硬横梁跨股道较多的状况下进行支柱位置的测量。直线区段支柱横向测量定位以下图所示:在纵向测量所在线路中线标记O点,经对中、整平安置好经纬仪。照准所在线路中线上任意对应位置O’点,将水平度盘调至0°0’00”。顺时针旋转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为90°,在此视线方向上拟定B点。倒转镜头,在此视线方向上拟定A点(B点和A点可直接拟定设计支柱位置相邻线路钢轨上),则AB连线即为该组两支柱中心连线。按设计图纸所示位置和侧面限界定测出支柱位置并标记。曲线段支柱横向测量定位以下图所示:在纵向测量所在线路中线标记O点,经对中、整平安置好经纬仪。在两侧相对于基线的同一位置取A、B两点,且使OA=OB。先照准B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为b,再照准A点,读取度盘读数a,则角β=b-a。回拨角度β/2,在此视线上拟定C点。然后倒转望远镜,在此视线方向上拟定D点(C点和D点可直接拟定在站场最外侧钢轨上),则CD连线即为该组两支柱中心连线。按设计图纸所示位置和侧面限界定测出支柱位置并标记。3、普通单开道岔和双开对称道岔柱测量定位:原则定位支柱应位于道岔导曲线外侧两线间距600mm处线路的一侧,即支柱中心距道岔理论中心D为4350mm(1/9道岔)或5720mm(1/12道岔)。此时道岔柱处两轨道的拉出值均为375mm,以下图所示:普通单开道岔和双开道岔当采用非原则定位时,道岔柱普通取导曲线外侧两钢轨距离400~700mm处。且满足线岔交叉点和两工作支定位点在受电弓工作范畴内,且不超出最大接出值450mm的区域。4、复式交分道岔柱测量定位:定位柱位于线间距a为167mm(1/9道岔)或125mm(1/12道岔)线路的一侧(接触线交叉点位于线路的对称中轴的上方)即支柱中心至道岔对称中轴距离为1500mm,以下图所示:复式交分道岔采用非原则定位时,道岔柱取距离道岔中心1.5~2.5m处,且支柱位置应满足线岔交叉点和两工作支定位点均在受电弓工作范畴内,且不超出最大拉出值450mm的区域。5.2.4书写标记确认跨距测量对的、支柱位置无影响施工的其它干扰后,应用油性粗记号笔或油漆、画笔写在轨腰做正式标记。5.2.5整顿测量统计测量完毕应整顿当天测量统计,对测量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建议解决方法进行整顿,对于测量中发现的影响工程实施的重大问题应及时提请建设单位、设计和监理单位协助解决并作为后期施工及办理技术变更的根据。5.3隧道吊柱测量5.3.1拟定测量起点隧道测量的起测点应结合隧道外支距隧道口的距离,按设计图纸所示跨距选择隧道口作为起测点。5.3.2纵向测量隧道内纵向测量与区间纵向测量基本相似,均是按设计悬挂点的跨距进行依次测量。普通在双线隧道中为充足运用空间,上下行吊柱安置在两线间位置,因此对于上下行吊柱位置应分别沿对应线路,根据平面图所示跨距布置分别进行测量。普通状况上下行两倒立吊柱顺线路方向相邻交错排列,其间距普通约为2400mm左右,允许误差±100。从起测点开始,根据隧道接触网平面图所示跨距值沿上行(或下行)线路外侧一条钢轨测量,(曲线区段应在ZH点附近过渡至外轨测量)拟定出倒立吊柱顺线路方向位置。5.3.3横向测量根据安装图所示吊柱中心至相邻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将丁字尺卡在纵向测量标记处的钢轨上,并将丁字尺调至水平。在丁字尺上测量出立柱中心至钢轨内缘水平距离,定点标记,将激光测量仪置于丁字尺上,按通电源后,测量仪在隧道拱顶聚射出一光点,用绑在测量杆顶端的油画笔在光点处做出标记,该标记即为立柱中心位置。根据平面图所示上下行线吊柱的互相位置和间隔距离(普通为2400mm),由上行(或下行)立柱纵向位置标记处量起,测定下行(或上行)立柱纵向位置,并按规定做出标记。5.3.4书写标记现场测量定位后应在轨腰上用红色油漆标记出纵向位置竖线及悬挂点编号,并在高于轨面1.2m处的隧道侧壁上重复标记。5.3.5填写测量统计复核测量标记无误后,负责人填写测量统计,结束作业。劳动组织杆位测量劳动力组织人员配备表序号职务人数重要工作内容1负责人1负责全方面组织工作2测量员4拉尺2人,书定标记2人3司镜1经纬仪测量操作4统计员1统计测量数据及现场施工环境条件,施工干扰等5防护员31人驻站联系,2人现场防护设备机具配备测量工具设备配备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用途1钢卷尺50m个1测量跨距2钢卷尺5m个13钢丝刷把1钢轨除锈4丁字尺把15经纬仪台1含支架6激光测量仪台1隧道测量7统计表个1统计有关数据8粉笔白色支若干书写临时标记9油漆白色桶1书定永久标记10画笔支若干书定永久标记11对讲机台4负责人、驻站、现场防护12防护旗红、黄个各2现场防护13防护喇叭个2行车防护14手电把每人隧道照明质量控制及检查接触网施工前按设计文献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测量应以设计规定轨面高程和线路中心线为根据或正线钢轨为根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接触网起测点和跨距长度应符合设计规定。杆位因变形、地物需调节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节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节后的跨距不得不不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2)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硬横梁支柱中心的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3)隧道口的起测点,为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面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的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2~+1m的范畴内调节,但调节后的跨距不得不不大于设计允许值。(4)桥支柱垂直线路中心线应吻合墩台中心线或符合设计文凭规定。(5)特殊部位支柱位置纵向,横向偏差应满足设计文献规定。九、安全及环保规定(1)接触网测量时应在作业区段两端设好防护,保持通信设备状态良好,随时清理工具,及时下道避让机车。(2)测量人员进入施工区域必须穿好防护服、工作鞋,戴好安全帽。测量所用料具应集中放置在安全位置,严禁侵入限界。(3)测量过程中做测量标记时必须使用记号笔,严禁把石块或其它物品放在轨面上。(4)测量过程中防护人员应与测量人员时刻保持联系并随测量时度跟进,防护人员严禁在线路上停留或行走。(5)测量完毕应清理料具,严禁遗留任何物品在线路上。(6)测理通过桥梁、隧道时应注意避车台、泂的位置,做好随时避让的准备。(7)双线区段测量时严禁跨越线路在邻线避车。

基坑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一、合用范畴合用于铁路接触网混凝土支柱坑、钢柱基础坑和拉线坑的开挖。二、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1)新建线路:土建单位线路基本成形后,从业主获取线路的CPⅢ交桩资料,接触网施工图纸达成后,与站前施工单位联系,索取线路资料,根据CPⅢ资料,计算基坑定位、线路中心线对应的测量数据表。(2)现有线路:与设备管理单位订立施工安全合同书,共同现场确认地下埋设物途径。(3)制订基坑开挖施工表。2.2外业技术准备(1)基础测量定位精确;(2)土建单位路基基本成型,含有施工条件。三、技术规定(1)根据《铁路路基大维修规则》(铁运[]96号)第2.0.9条规定在路基上设立的电杆、接触网支柱等设备,其内侧距线路中心线不应不大于3.1m。(2)坑中心普通按下式拟定:坑中心X=Cx+1/2支柱底部宽。(Cx:支柱设计侧面限界)(3)拟定坑口尺寸的原则:为支柱底部的尺寸和确保施工人员方便,若有底板的基坑,还应考虑底板。(4)挖掘中应确保坑位的方正和坑壁的竖直。(5)基坑深应满足支柱的埋深,坑底应清理平整。(6)设有横卧板的基坑,应将安放横卧板的槽道一并挖出。(7)支柱在水沟边沿的且支柱外缘与水沟内缘距离不不大于10cm的水沟,在支柱回填捣固后水沟方可原样恢复。(8)支柱在水沟边沿的且支柱外缘与水沟内缘距离不大于10cm,水沟应进行改移施工,改移后的水沟内缘与支柱外缘应有不得不大于10cm的砂浆砌石保护层。(9)支柱在水沟中间的,应将水沟向线路外侧改移,改移后支柱周边应有不不大于10cm的砂浆砌石保护层。四、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施工准备→基坑测量→安装挡渣板→基坑开挖→开挖横卧板槽道→清坑→结束。4.2工艺流程五、施工规定5.1施工准备(1)在获得正式线路设计图纸后,开工前,须组织有监理和站前施工单位共同参加的资料交接,现场共同办理线路基桩以及其它资料的交接手续。交桩内容涉及:直线(ZD)和曲线(ZH、HY、QZ、YH和HZ);永久性水准基点和增设的临时性水准基点;中桩里程表,统一里程表,统一里程与施工里程对照表,坡度表与水准点表,设计提供的导线点桩坐标及其位置分布表,有关的设计变更内容。交桩完毕后双方互相确认签字。(2)现有线施工的要与工务、电务、供电、通信等设备管理部订立施工安全合同。(3)现有线施工区段需提前三天与工务、电务、通信等部门获得联系,并发送配合联系申请单给各配合部门,并组织设备管理单位对现场地下管线进行调查、交底,确保施工时地下管线的安全。(4)对施工中使用的工具、机械以及防护用品检查,确认状态良好,满足施工需要。5.2基坑定测(1)混凝土支柱的坑位拟定时,用丁字尺靠在施工定测标记处垂直于钢轨作坑位中心线,根据设计限界拟定基坑的中心,坑口的长、宽,坑口内缘的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参考尺寸:支柱类型坑口内沿至线路中心距离坑口尺寸坑底尺寸理论埋深H78Cx-29501200×8001200×8003000H93Cx-29501200×8001200×8003000H170Cx-29501300×9001300×10003500(2)钢柱基础尺寸上小基底大(单位:mm):基础型号坑口底沿至线路中心距离坑口尺寸(垂直线路×平行线路)坑底尺寸(垂直线路×平行线路)理论坑深15米钢柱基础(J15-9)(>3300)1600×12002400×4100360015米钢柱基础(J15-15)(>3300)1600×12002400×4600380020米钢柱基础(J20)(>3300)2200×14002400×46003800(3)拉线基础基坑拉线基础选用A3型号基础型号坑口尺寸(垂直线路×平行线路)坑底尺寸(垂直线路×平行线路)理论坑深备注A31300×12001700×17001700拉线基础5.3基坑开挖5.3.1土质类基坑开挖(1)清理工作面:将坑口处的地面清理干净,铺设彩条布。(2)安设防道碴挡板:坑口的线路侧加设避免道碴滑落坑的挡板。(3)开挖:由前往后或由后往前按层次进行开挖,坑深时可采用吊篮弃土,弃土堆积在彩条布上。(4)塌方坑安装防护板,防护板安装次序由坑口向坑底安装,基坑每下挖200mm,将上一层防护板打下去后,并在其上装一层新的防护板,随时用碎石或土将防护板与坑壁的间隙填满。(5)检查,基坑开挖后,应对基坑类型、中心线、坑深等进行检查;开挖过程中随时检查开挖尺寸,有偏差时及时修正。(6)检查合格后填写隐蔽工程统计。5.3.2流沙、高水位的基坑(1)除少数可采用架箱和辅助抽水泵完毕外,普通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沉井法”进行开挖。(2)“筋混凝土圈沉井法”办法以下:首先将防护圈安放在基坑位置,防护圈中心与基坑中心重叠,在防护圈内均匀取土,使其随挖随沉,防护圈不能借自重下沉时,可在上面均匀增加负荷。一层沉下地面后,就再加一层,如此进行,直至坑深达成原则。(3)混凝土保护圈的规格普通为:内径1900mm,壁厚600mm,高度400mm。(4)检查:坑挖完后,对基坑类型、中心线、坑深等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再准备立杆,开挖过程中随时检查开挖尺寸,有偏差时及时修正。(5)检查合格后填写隐蔽工程统计。5.4水沟改移因支柱基坑开挖时影响线路水沟排水,应按不不大于原水沟断面面积进行水沟改移,主汛期影响水渠排水的基坑开挖应先改移水沟再进行开挖。5.4.1场地清理将水沟沟顶平面多出部分清理。5.4.2沟槽开挖放好边沟沟底沟沿边线,并用白灰在地上画出,运用人工开挖,开挖至距设计尺寸10~15cm时,改以人工挖掘。人工修整至设计尺寸,不能扰动沟底及坡面原土层,不允许超挖。开挖清理完毕后,然后项目部检查。5.4.3片石砌筑沟槽检查合格后,先用木桩每10米一处钉好砌石位置,挂好横断面线及纵断面线,即可按线砌筑,砌筑改移段横断面与原水沟横断面相似。支柱外侧水沟改移5.4.4材料规定(1)材料选用与原水沟材质相似。(3)施工现场不堆放不合格材料,废弃的材料及时清理出场。5.4.5水沟砌筑排水沟采用挤浆法分层砌筑每分层高度10~15cm(2层卧片石)分层与分层间的砌筑砌缝应大致找平,各工作层应互相错开,不得贯穿。较大的片石使用于下层且大面朝下,砌筑时选用形状及尺寸较为适宜的片石,锋利突出部分敲除,竖缝较宽时,在砂浆中塞以小石块,砌缝宽度不不不大于2cm,砌筑过程中要注意选用较大、较平整的石块为外露面和坡顶、边口,石块使用时应洒水湿润,若表面有泥土、水锈先冲洗干净,特别下层砌及角隅石不能偏小,砂浆要饱满,片石不能竖立使用,石料挤浆要符合规定,不能紧贴无砂浆,宽度要一致,不能有假缝,当分几段同时砌筑时,各段水平砌缝一致。砌筑中的三角缝不得不不大于20mm;各工作缝互相错开。若石块松动或砌缝开裂,要将石块提起,将垫层砂浆与砌缝砂浆清扫干净,然后将石块重铺砌在新砂浆上。在砂浆凝固前将外露缝勾好,勾缝深度不不大于20mm,若不能及时勾缝,则将砌缝砂浆刮深20mm为后来勾缝做准备。全部缝隙均应填满砂浆。5.4.6检测(1)砌筑砂浆要按实验人员提供配合比搅拌采用搅拌机拌和。(2)水沟检测:水沟砌石完毕一段后,要检查线位、高程、平整度、断面尺寸、铺砌厚度等,不符合规定,果断返工。总之施工过程中,确保质量。六、劳动组织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配合组组织模式。6.2人员配备表每个配合组人员配备表以下: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组长人1全方面负责2施工人员人43安全、防护人员人3负责防护七、材料配备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木板δ=30mmm30.022方木50×50mmm30.033镀锌铁线φ4.0㎏2.54编织袋条2~35彩条布米56编织袋条507警示带米50八、工机具配备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铁锹长把把1坑浅时挖坑用2铁锹短把(600~800mm)把1坑深时挖坑用3十子镐把1刨土用4土篮个1提土用5棕绳φ11mm,长5~7m条1提土用6刀锯把1制作防护板用7钢卷尺5m把18撬棍根1流沙、碎石坑开挖用9空压机套1石质坑开挖用10风镐套1石质坑开挖用11钢卷尺3~3.5m把1检测坑12线坠套1检测坑13对讲机台3联系九、质量控制及检查(1)基坑横线路方向中心线如遇障碍必须移动时,应严格按照《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原则》TB10421-与设计的规定调节跨距,调节后的跨距不得不不大于设计允许的最大跨距;道岔柱坑应符合设计规定,特殊状况需变动时,必须报经设计院同意。(2)混凝土支柱坑深为轨面连线至坑底的距离,如果支柱设计有底板,支柱坑深还应加上底板厚度;若支柱位于站台上时,坑深为支柱的设计埋深,由站台面至坑底直接测量。(3)基坑开挖过程中,及时对基坑限界和坑形进行校核修理,确保基坑的中心无偏移和错位,对基坑的坑深应严格控制,确保坑深符合原则规定。(4)原材料质量:砂、片石、水泥进场后按规范进行检测,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风化和有水锈的石料。水泥必须附有出厂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献。(5)严格按施工配合比拌制砂浆,确保计量对的。现场来料后,及时将原材料按规定取样送实验室拟定配合比。(6)在砌筑基础、骨架时,均采用挤浆法操作,拌制水泥砂浆严格计量,每个工点有专人负责计量工作,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配料。(7)砌体的砂浆强度、平面位置、断面尺寸、平整度、坡率、砌缝等符合规定,砌体表面必须平顺、圆滑、砂浆饱满且勾缝均匀、平顺、无脱落现象,无通缝、三角缝和瞎缝。十、安全及环保规定10.1 安全规定(1)基坑开挖时,特别在1.5米范畴内需要注意地下管线的位置,一定要轻挖慢刨,避免挖断光电缆;开挖影响到路基挡墙的地段应按照工务的规定进行部分挡墙的拆改,在做好防护的条件下在进行基坑开挖。(2)每个基坑作业不得少于2人,坑内作业时,坑上必须有人防护。视基坑土质地质状况的不同,每个基坑开挖的时间大概为1天,基坑开挖的同时项目部会申请封锁点进行开挖区段的支柱安装工作,确保支柱及时安装、基坑及时回填。遇有大雨、暴雨、连阴雨时,不得开挖基坑,已开挖的必须及时回填,回填采用编织袋装土回填,新开挖的基坑回填后底部扎实避免雨水浸泡。(3)碰到流沙坑时,需要采用加支撑木板等方法避免基坑坍塌。基坑开挖的弃土用编织袋装好或是放到彩条布上,避免污染道床道砟。路肩过窄地段用编织袋装满弃土后挡在道砟前,避免道砟滑落坍塌。(4)开挖基坑时,坑边不得放置重物,回填土不得高于轨面300mm,需远离钢轨外沿810mm,回填土堆放在坑口的彩条布上,避免污染道床及道砟。回填土在支柱整正完毕且横卧板安装后须及时回填到基坑内,并扎实,多出的弃土应置于原路基面下列。挖坑深度不不大于1.5m时,坑内人员应戴安全帽,避免道砟滑落基坑砸伤头部。防护员告知有车辆通过时,坑内作业人员需出坑避让,坑上防护人员应及时确认施工工机具及物料未侵入行车限界。(5)基坑开挖时,必须确保路基的稳定,避免其塌陷。开挖的沟、坑必须确保路基稳定,原则上不能敞口过夜,特殊状况当天不能回填的,要加强巡回检查,做好防塌方法,避免弃土或建筑材料堵塞水沟。(6)雨季施工,要严格控制基坑开挖的数量,已开挖的基坑在碰到雨天时应及时回填。基坑开挖后若不能及时地安装支柱,需派人员24小时巡守,无法明确支柱安装日期的,立刻回填。(7)施工负责人应注意施工区段的路外安全风险,避免因施工因素危及路外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负责人应加强平交道口附近已开挖基坑的防护工作。10.2 环保规定(1)开挖基坑弃土不得弃置在道砟、路基边坡、挡墙顶、路肩上及侧沟内;(2)生产中的废弃物及时解决,运到本地环保部门制订的地点弃置。

基坑浇制施工作业指导书一、合用范畴合用于铁路接触网混凝土支柱坑、钢柱基础坑和拉线坑的浇制。二、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1)施工人员已到位,在基础浇制前必须对施工作业人员就重要部位、核心环节进行安全技术交底。(2)施工用工器具、防护用品已备齐,防护方法已到位。(3)本标段开工报告及单位工程的开工报告已经审批。(4)施工前复核基坑的位置、标高、类型与否符合设计规定。(5)检查有关基础的地脚螺栓的尺寸与否对的。(6)设计有钢筋笼的基础,钢筋笼已绑扎、准备完毕。(7)提前告知监理单位,以方便监理单位检查、监督。2.2外业技术准备(1)水泥、沙子、石子及钢筋的样品已送检,单项检查报告均合格,混凝土配合比已给出。施工材料已经运抵施工现场,商品混凝土已经订好合同,商定好送货时间、数量。(2)生活及办公设施满足重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三、技术规定(1)模型板的限界、标高、尺寸等应与基础的类型相符,其中心线与软横跨中心线相符合。(2)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面,应高于路肩面100~200mm,普通应低于相邻轨面200~600mm;位于站台上的基础顶面,应高于站台面100mm,允许偏差为±30mm。(3)螺栓的布置方向、数量等按设计规定安放。保持螺栓外露长度为140~190mm。基础螺栓外露长度允许偏差为±20mm,基础螺栓相对距离为±2mm。外露的螺栓、螺母用套管(或塑料布)保护好。(4)在土壤密实地段灌注基础时,可不设模型板,按尺寸挖坑灌注,但每边尺寸应不不大于10~30mm,露出地面部分仍用模型板。(5)基坑铺设100mm石砟层,或C10混凝土(6)混凝土的多种配料须按照实验提供比例,用磅秤或其它手段进行计量,不应随意估算。(7)不同标号品质的水泥应分别寄存,不得混合使用。(8)如有条件尽量使用商品混凝土,不含有条件应使用混凝土搅拌机搅拌。(9)混凝土的自由落度高不得超出3m。否则应设立斜槽或竖向吊桶等方法。(10)一种基础应持续浇制不得有间歇。(11)基础拆模后,表面应平整,不得有棱角损坏或露筋现象。(12)基础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误差混凝土保护层±10mm,横断面±20mm,高为±30mm。(13)电缆位于基础中间时,应将电缆放入木槽或埋入基础内,槽内应填入细砂,不得漏浆、渗水,且保持电缆抽动。(14)根据本地数年的气象资料,室外日平均气温持续5天低于+5℃时应采用冬季施工办法。(15)框架使用前应认真校核,不合格的绝不能使用。基础浇制过程中严禁踏踩、碰撞模型板以免变形。四、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放置钢筋笼→安装地脚螺栓→浇制基础→基础养护→拆模→结束。4.2工艺流程五、施工规定5.1清理基坑复核基坑位置和大小与否符合设计规定;将基坑坑壁清理干净,基坑坑底平整。5.2安制钢筋笼(1)按设计规定加工钢筋笼;(2)将预制好的钢筋笼放入基坑中,下钢筋笼时,四人抬骨架,一人指挥,确保钢筋笼垂直进入坑内。(3)下放完毕后,检杳钢筋笼与否与坑壁相碰,距坑壁距离与否符合设计规定。不合格的加垫块纠正解决。5.3安装模板(1)复核模型板尺寸与否符合技术规定;将安装模型板的地面清进干净、平整。(2)安装模型板,完毕后复核限界、标高、型号与否符合设计规定。(3)安装基础螺栓框架:根据基础型号选择基础框架类型,将基础框架固定到模型板上。5.4安装地脚螺栓(1)按设计规定选择地脚螺栓型号、数量等。(2)将地脚螺栓由框架孔中穿入,地脚螺栓剩余的螺帽要妥善保管,以备安装钢柱时使用。地脚螺栓的弯钩需指向基础内部。(3)复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与否符合设计规定,无误后使用套管(直径稍不不大于螺栓直径的金属或皮管)倒扣在地脚螺栓外露的顶部。5.5基础浇制(1)接触网基础施工应尽量采用商品混凝土。若位于山区,交通不便施工机械无法进入;或特定的施工条件经设计同意后可使用人工搅拌混凝土。(2)浇注前应先对施工现场混凝土的运输作好调查,状况复杂的需编写运输方案(使用混凝土泵车、特种作业车辆、制作滑道等)。(3)将混凝土推送至基坑中;其自由落度不得高于3米。(4)基础的灌注就水平分层进行,逐级捣实。每层灌注深度不适宜不不大于插入式振荡器工作部分的1.25倍;灌注时要随时校正地脚螺栓的垂直度。(5)采用电动插入式振荡器使用前要检查机械与否完好,电线有无破损或潮湿,使用时要戴橡皮手套。必须等发动后才准插入混凝土,要“快插慢拔”以免形成空洞。宜插入已捣实层50~100mm。使上下层混凝土能紧密黏结。但不要插入太深,以免损坏机械。(6)采用机械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混凝土每浇制200~300厚度时用振捣器进行振捣一遍。(7)工作状态的振荡器,与模型板或坑壁保持100mm的净距,并不得触及钢筋及螺栓。振捣时随时检查基础螺栓的位置、尺寸有无变动,模型板与否变形、漏桨。(8)每一插点振荡的时间不能过短,也不能过长。时间过短,振捣不密实,时间过长,容易产生分离现象。普通状况下,每一插点的时间最短不少于10s,最长不应不不大于60s,而以20~30s为宜。(9)振捣时要一点一点地挨着振捣,点间移动的距离不能过大,否则容易产生漏振。在实际操作中如按直行列移动时,其移动距离大致为作用半径的1.5倍,如按交错行列方式移动,其移动间距大致为作用半径的1.75倍。(10)基础浇制时要一次浇筑完毕,半途不得停歇,间隔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制振捣完毕。普通间歇时间不得超出2小时,并应在振捣时将下层混凝土再振捣适宜深度,间隔时间短,方会使上下层混凝土成为一种整体。5.6制作试块(1)用原基础混凝土制作试块。(2)试块上注明区段名称和灌注日期、基础号。(3)混凝土试件为边长150mm的立方体,表面应平整,每组三块,普通每灌注50m³混凝土做一组试块。混凝土量不不大于500m³的车站,每浇制100m³做一组。5.7抹面根据钢柱受力状况,将基础面抹出斜坡。其坡度要根据不同位置的钢柱其倾斜规定计算得出。5.8填写隐蔽工程统计浇制完毕后填写隐蔽工程统计表,重要涉及:支柱编号、支柱类型、基础类型、土质状况、基础侧面限界、基础螺栓规格及数量、基底标高、基础表面质量状况、地下设施防护状况(必要时附图)、施工日期、作业负责人。必要时当留存影像资料。5.9养护接触网混凝土的养护采用自然养护办法。即在自然气温条件下(高于+5℃),用薄膜进行覆盖,并加以砂土遮盖;按规定时间浇水,保持其湿润进行养护。普通状况下,浇制完毕后的10~12小时以内,应开始遮盖并浇水,在炎热和有风的天气中,应在灌注后2~3小时内即行遮盖并浇水。5.10拆模型板拆除基础模型板时,混凝土强主安逸的能确保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型板面而受到损坏,且强度不应低于2.5MP。基础拆模后,表面平整,不应有蜂窝、麻面、棱角损坏或漏筋现象。5.11基础表面修复基础如有蜂窝麻面,可用钢刷清刷干净,以1:2或1:2.5的水泥砂桨修补,蜂窝、空洞较多或有裂纹、露筋,凿去全部强度单薄的混凝土和个别突出的石子,用钢刷去除表面,以细骨料混凝土修补,其强度比基础本身高一等级并认真捣实。六、劳动组织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配合组组织模式。6.2人员配备表每个配合组人员配备表以下: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组长人1全方面负责2木工人1负责安装、拆除模型板3施工人员人4负责基础浇灌4捣固人1负责混凝土振捣安全、防护人员人2负责防护七、材料配备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混凝土根据设计规定选定m32钢筋笼根据设计规定选定个13镀锌铁线φ4.0㎏2.54套管个8/165根据螺栓数量拟定5薄膜米56警示带米12八、工机具配备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铁锹把1清坑时使用2土篮个1清坑时使用3棕绳φ11mm,长5~7m条1清坑时使用4钢卷尺5m把1复核尺寸使用5振捣器1.2~1.7kw个1捣固用6发电机3kw台17扳手个18基础模板套1根据基坑类型制作9基础螺栓框架套1根据基坑类型制作10手推车根据现场条件选用辆3基础浇灌11混凝土泵车根据现场条件选用辆1基础浇灌12特种作业车辆根据现场条件选用台1基础浇灌13滑道根据现场条件选用套1基础浇灌14抹板个1基础抹面15钢钎或撬棍根2基础拆模九、质量控制及检查9.1基础浇筑(1)基础浇制前,应复核基坑位置、侧面限界、基础型号、外形尺寸、基坑深度、模型板位置等应符合设计文献规定。(2)基础螺栓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文献规定。(3)严格掌握水灰比和配合比。(4)在厚大无筋或稀疏配筋的构造中灌注混凝土时,填入片石的数量,不应不不大于混凝土构造体积的25%。(5)混凝土多种配料的拌合要均匀,灌注混凝土时宜持续进行,如必须间断,对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间歇时间不适宜超出2h。基础的灌注应水平分层进行,逐级捣实。杯型基础应持续浇制,一次成型。(6)有配筋的混凝土基础,所用钢筋的型号、搭按长度、箍筋及横向钢筋间距应符合设计文献规定。(7)同一组硬横跨的两个基础,先浇筑完一种,再以该基础为基准,检查、校核相对应另一基坑位置,确认无误后再浇筑。(8)接触网基础在路基上施工时,应确保路基的完整和稳定,减少对路基构造的影响。检查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见证检查10%。检查办法:测量检查,查阅隐蔽工程照片。9.2基础位置(1)基础、拉线基础位置及杯形基础内杯底距基础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文献规定。同一组软、硬横跨两基础中心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或中间线路,软横跨施工偏差不应不不大于3°,硬横跨施工偏差不应不不大于2°。检查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见证检查10%。检查办法:测量检查。同一组硬横跨的杯型基础底面及硬横跨实心基础底面高程应相等,相对误差不超出50mm。同组硬横跨两杯型基础杯底中心间距允许偏差为±50mm。硬横跨两实心基础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的规定,施工偏差±20mm,且每个杯型基础、实心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规定。检查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见证检查10%。检查办法:观察、水准仪、钢卷尺测量检查。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支柱基础顶面高程应符合设计文献规定。站台及硬化路肩上的基础顶面应高于站台面或硬化路肩面100mm。允许偏差±20mm。拉线基础高出路肩面100mm,施工偏差±20mm。检查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见证检查10%。检查办法:观察、水准仪、钢卷尺测量检查。腕臂柱基础垂直于线路方向的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垂直,偏差不不不大于3°,中心至线路中心的距离应符合设计文献规定,允许偏差为0~+100mm。检查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检查办法:观察、测量检查。9.3基础外形、尺寸(1)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拉线基础排水面的尺寸应符合设计方件规定,并确保排水面顶点距锚杆环内沿的距离不不大于100mm。项目允许偏差(mm)螺栓外露长度±20螺栓互相间距(法兰式混凝土支柱)±2(±1)螺栓中心位置(法兰式混凝土支柱)±2(±1)螺栓埋深0~+20混凝土保护层±10基础横断面尺寸±20检查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见证检查10%。检查办法:观察、测量检查。杯形基础外形尺寸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杯口直径0~+50杯深0~+50顶面标高0~+50杯壁厚度±20检查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平行检查10%。检查办法:观察、测量检查。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桨、露筋等现象。检查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见证检查30%。检查办法:观察检查。十、安全及环保规定(1)浇制基础前应对基坑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基坑堵的稳固程度,与否有塌方的危险,有塌方危险的基坑应进行修整,须确保在浇制过程中的安全,坑内有杂物应清理干净。(2)进行立模、浇制、拆模作业时,应在施工地点的线路两端设立防护(远离线路的除外),对行车安全有影响时,应事先与车站值班员办理准许施工手续。(3)支模前应检查基坑有无裂缝和塌方危险,坑边1m范畴内不得堆放料具,向坑内传递料具应用绳索系住缓慢下放,小型料具应放在工具袋内,不得上下投掷或随处乱放,装好的模板不得有露在模板外边的钉尖。(4)施工过程中如有列车通过,应临时停止作业,撤离现场至安全地点,面对列车尾部,待列车通过后再继续作业。(5)使用振荡器捣固时,必须派专人负责电源开关,其接地必须良好,并要随时调顺电线,不得压断、扭结或挂绕在导电物体上,也不得浸入水中,移动时不得硬拉电线,有漏电时必须修好方可使用。(6)拆模时,不得用大锤打拆或拉拆办法,应按拆模规定拆除;随拆随将模板送到指定地点,不准投扔、乱放。养护用的草帘、草袋用完后,随时清理,堆放到指定地点。(7)现有线区段穿越铁路或侵入铁路限界的施工应设专人防护。(8)距基坑1m内不得堆放材料。(9)对所使用的材料、工器具等严禁侵入铁路限界。(10)现有线区段通过铁路时注意来往行车及车站内调车作业。

支柱组立及整正作业指导书一、合用范畴合用于铁路四电工程接触网支柱安装整正施工。二、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施工前制订当天施工计划,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2)编制支柱组立施工表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前完毕现场调查,熟悉现场环境,拟定施工车辆行进路线及最佳施工位置;在监理单位的组织下对站前接口工程进行移交,移交内容涉及;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参数、基础螺母、垫圈、拉线底板、线路参数、CPII桩、CPIII桩数据等;基础参数及几何尺寸不满足设计规定的,支柱组立前监理单位组织站前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整治;支柱已运抵施工现场。三、技术规定支柱受力后的倾斜原则:支柱顺线路方向均应中心直立,支柱倾斜施工允许偏差为±0.5%,锚柱顺线路方向端部向拉线侧倾斜不大于等于1%;曲线外侧和直线上的腕臂柱柱顶应向受力反向倾斜(从地面或基础面),施工偏差为0~0.5%;曲线内侧的腕臂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侧倾斜0~0.5%;两侧悬挂的支柱、安装隔离开关的支柱横顺线路方向均应直立,施工允许偏差为+0.5%;(2)侧面限界应符合设计规定,施工允许偏差为0~+100mm;(3)支柱底部基础螺栓应用扭矩扳手紧固,螺母、垫片齐全。支柱底板下调平螺帽上面紧贴支柱法兰,下面最少有一种螺帽紧贴基础面。整正支柱使用的垫片不得超出3块。每块垫片的面积不不大于50mm×100mm。桥上格构式钢柱不做基础帽,垫片使用镀锌件,其它支柱基础均做基础帽。四、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支柱运输→外观检查→支柱安装→支柱整正→填写安装整正统计。施工流程图:五、施工规定5.1施工准备(1)立杆前,施工负责人必须对该施工区段的电力线、通信线等施工障碍状况进行理解,并提出安全方法向全体施工人员交底。(2)支柱卸载前先调查卸载位置的路况状况,选择好装运杆车能通过的路线。(3)厂家发往现场的支柱,由作业队派人引导运货车,就近运输到施工点附近位置卸货,在现场根据进场材料验收原则作好验收检查。(4)基础质量检查:对支柱基础进行全方面的质量检查,重要检查的内容涉及:基础强度(必须确保养护周天)、跨距检查、侧面限界检查、螺栓外露长度与防腐质量、螺栓间距检查、基础顶面的高程偏差,基础的方位等。(5)基坑质量检查:对支柱基坑进行全方面的质量检查,重要检查的内容涉及:基坑深度、有无放置底板和横卧板的空间、跨距检查、侧面限界检查、基坑底标高、基坑方位等。5.2支柱运输(1)根据路况状况,采用不同吨位的吊车将支柱吊至便道一侧的路基上,有条件时能够直接组立;(2)当不能采用汽车吊直接吊放时,采用人工倒运。先在有条件的地方将支柱吊载路基上,再用自制炮车进行倒运就位;(3)厂家发往现场的支柱,由作业队派人引导运货车,就近运输到施工点附近位置卸货,在现场根据进场材料验收原则作好验收检查;5.3支柱外观检查(1)混凝土支柱运达现场应对其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铁道行业原则《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接触网支柱》(TB/T2287)的规定。支柱表面光洁平整,无混凝土脱落和露筋现象。(2)钢柱运达现场应对其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铁道行业原则《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钢支柱》(TB/T2287)的规定。支柱不得变形和开焊,锈蚀面积不得超出20%,焊接处不得锈蚀。支柱外观镀锌均匀,整体完好;支柱铭牌清晰、牢固。5.4支柱吊装5.4.1路基段支杆组立(1)支柱安装前应核对基础型号及支柱型号;(2)作业负责人引导汽车吊到适宜位置,打上支腿,同时运杆汽车配合汽车吊运行到位;(3)支柱吊装应采用高强度尼龙吊装带,下部卡子固定在法兰盘接地孔内,上部固定在距柱顶1米的位置;(4)支柱吊装对位时避免碰撞基础螺栓,下落时要缓缓下落,避免刮伤螺纹,待螺栓全部进入支柱法兰盘孔位后,将支柱置放在基础面上。(5)将支柱螺栓带上主螺母、预紧后,方可收吊臂摘钩进行下一根支柱组立。5.4.2桥梁段钢柱组立(1)清理螺栓;碰到螺栓上有大量混凝土的,先用钢钉去除,再用钢丝刷清理,之后刷上机油。(2)可采用大吨位地面吊组立,若地理环境不允许则采用桥面吊车组立,桥面吊车上桥办法:从路基段施工便道上路基,再行驶到桥上或采用35T或者50T地面吊吊上桥。(3)栓起吊绳:尼龙吊装绳栓于柱长2/3左右处(靠近柱顶方向),在吊装绳上方临近孔处插上带环杆,避免钢柱起吊后吊装绳上移;(4)支腿、起吊:吊车作业前,必须先支好腿,支腿时,由于支腿过长,吊车两侧必须有人防护,避免伸腿时挂断液压管。起吊前在钢柱尾端预先放好垫木,避免起吊时钢柱磕破轨枕。起吊过程中扶杆人员轻微摆正钢柱,避免钢丝绳扭劲,起吊后钢柱旋转。如果桥面高度允许,桥面吊也可从货车车厢内直接起吊钢柱;(5)落杆:落杆前应基本确保钢柱垂直,落杆过程中要平稳,落杆后快速戴好垫圈及螺帽,紧固螺帽时应对角循环紧固;(6)取绳索:四角螺帽戴好后方可上杆取绳。5.4.3横腹杆组立(1)清理基坑、安放底板:将坑内的杂物清理干净,使之达成使用规定,设计使用地板的用棕绳将底板系好,缓慢放入坑底。(2)立杆

:立杆车就位,司机操作吊车将杆吊起后对准坑位,支柱对准坑位后,渐渐下落,落至坑口时扶杆人员将支柱方向扭正,让杆缓缓落入坑底。待支柱倚住坑壁稳定后,进行摘钩,取下钢丝套子、吊臂复原、安装列车撤离。

5.5支柱整正5.5.1法兰盘式支柱整正(1)斜率初测:使用经纬仪及钢卷尺对支柱横线路和顺线路方向的斜率进行测量;(2)拟定整正方向:根据初测斜率值并对照《施工技术指南》中规定的支柱斜率拟定整正方向及斜率;(3)实施整正:整正时,先检查支柱垂直线路方向的偏转,若较大,则松动全部螺帽,用撬棍撬起,调节底层调节螺母或加垫片;测横线路与顺线路方向的斜率,拟定所需松动的螺帽;调节顺线路斜率,调节到位后拧紧一侧螺帽;调节横线路斜率,调节时调节中间的螺帽;调节时提前对螺栓螺纹进行涂抹黄油防护;调节时螺母只可松动不可卸下,调节完毕后螺母应对角进行拧紧。(4)测量仪器可采用倾斜仪、经纬仪或全站仪测量。应考虑气温对仪器的影响,必要时采用对应的防护方法,确保测量数据及支柱整正的精确率;(5)填写支柱安装统计。5.5.2直埋支柱整正(1)将整正器的框架安装在支柱上(安装高度普通为轨面上方400mm左右),整正器一端四角固定于支柱四周适宜位置上(确保不侵入限界),另一端连接到支柱框架上,摇动整正器手柄,用其丝杠长度的变化调节支柱限界。(2)调节支柱面与线路平行时,则将圆木矫正器插入腹孔,人工转推圆木进行调节,确保支柱面与线路平行,用丁字尺进行测量检查。=3\*GB3③在调节过程中,应同时运用丁字尺、水平尺、倾斜率测量仪器进行数据测定,边观察、边矫正,直至参数达标。(3)支柱整正原则支柱组立完毕后根据横顺线路方向,不同用途的支柱进行调节:支柱承载后斜率允许偏差项目原则允许偏差支柱横线路方向直立0-0.5%支柱顺线路方向直立0.5%锚柱向拉线侧倾斜0-1%曲线外侧和直线腕臂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侧倾斜0-0.5%锚段关节中心柱、曲线内侧支柱及转换柱向受力反侧倾斜0-0.5%硬横跨钢柱横、顺线路方向直立0.5%两侧式悬挂支柱、安装隔离开关的支柱顺、横线路直立0.5%5.6回填按照规定进行横卧板安装或混凝土灌注(普通H170支柱杆为混凝土灌注),然后回填,并分层扎实,每回填300mm捣固一次。将剩余土培在支柱四周成长方形,将路基开挖土清理干净。5.7填写隐蔽工程统计支柱组立完毕后填写隐蔽工程统计表,重要涉及:支柱编号、支柱类型、横卧板数量及类型、土质状况、基础侧面限界、基底标高、地下设施防护状况(必要时附图)、施工日期、作业负责人。必要时当留存影像资料。六、劳动组织每个作业组人员配备以下: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施工负责人人1组织立杆的全部实施2吊车司机人23吊车指挥人1指挥吊车作业4立杆作业人员人45整杆人员人3根据测量数据调节支柱6支柱倾斜测量人员人1分别于顺线路、横线路方向测量支柱倾斜度7回填或紧固螺栓人员人28防护员人3车站1人、现场2人七、材料配备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支柱按设计规定套若干4底板、横卧板块若干3紧固螺栓套若干固定横卧板用4螺栓与地脚螺栓配套块若干固定钢柱5垫铁块若干调节钢柱斜率八、工机具配备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吊车25T台1铺轨区段采用轨道吊2数显斜率尺把23水平尺1m把24整杆器套25钢卷尺7.5m把26钢钎1.5m根27扳手600mm把48皮卷尺50m把29全站仪GTS-212台110大绳根411力矩扳手20-200N·M把1012对讲机个513防护旗红、黄个414防护带米12九、质量控制及检查9.1混凝土支柱(1)混凝土支柱运达现场应对其外观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铁道行业原则《电气化铁道横腹式杆式预应混凝土支柱》TB/T2286或《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TB/T2287的规定。检查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献,施工单位全部、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查数量的10%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办法:检查质量证明书和进行外观检查。(2)混凝土支柱的横卧板、底板的型号,规格、安装位置及横卧板的数量应符合设计文献规定。法兰式钢筋混凝土坳柱与基础连接应牢固,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文献规定。检查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见证检查10%。检查办法:查阅设计文献、隐蔽工程照片,观察检查。(3)混凝土支柱侧面限界、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文献规定,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旅客站台上支柱边沿至站台边沿距离≧1500mm;在任何状况下,严禁侵入基本建筑限界。项目允许偏差(mm)靠近铁路线路支柱0~+100安装硬横梁的支柱0~+20支柱埋设深度+100同一组硬横梁支柱应等高≦50检查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全部见证检查。检查办法:丁字尺和卷尺测量检查。(4)混凝土腕臂柱的轴线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不不不大于3°;软横跨柱的轴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允许偏差不不不大于3°;接触网支柱承载后的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项目允许偏差支柱顺线路方向直立(从地面或基础面)±0.5%锚柱顺线路方向端部向拉线侧倾斜≦1%软横跨支柱顺线路方向均应直立(地面或基础面)±0.5%硬横跨支柱横顺线路方向均应直立(地面或基础面)±0.5%同组硬横跨的两支柱中心距离应符合横梁跨长±20曲线外侧和直线腕臂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侧倾斜(从地面或基础面)0~0.5%混凝土软横跨柱横线路方向向田野侧倾斜(从地面或基础面)0.5%~1%大容量混凝土软横跨柱横线路方向向田野侧倾斜(从基础面)0.1%~1.5%曲线内侧腕臂柱横线路方向应直立,向受力反侧倾斜0~0.5%两侧式悬挂支柱,安装隔离开关的支柱横顺线路方向均应直立±0.5%耐张、终端、转角支柱的中心应向受力反方向倾斜1%±0.5%检查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平行检查10%。检查办法:测量检查。横腹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承载后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支柱表面平整、无脱落等缺点;支柱翼缘局部破损露筋1~2根可修补使用,露筋3~4根修补后降一级使用,露筋长度不不大于400mm或露筋不不大于4根的不得使用;支柱横腹板破损露筋的修补后使用;支柱翼缘与横腹杆结合处裂纹及腹板裂纹均不得超出0.3mm;支柱翼缘不得有裂纹,但网状裂纹、龟纹、水纹等不在此列。检查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见证检查10%。检查办法:观察检查、用刻度放大镜观察。(6)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承载后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支柱表面光洁平整,无混凝土脱落和露筋现象;横向裂纹宽度应不不不大于0.2mm,长度不不不大于1/3周长;纵向裂纹宽度不大于0.2mm可不进行修补,纵向裂纹宽度在0.2~1mm之间,修补完好可使用,宽度不不大于1mm的支柱不得使用。检查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见证检查10%。检查办法:观察检查、用刻度放大镜观察。(7)直埋支柱加固应符合设计文献规定,底板、横卧板应无裂纹破损、掉角现象,横卧板与支柱密贴、U形、Г形螺栓连接牢固。检查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检查办法:观察检查。(8)杯形基础内的支柱回填整正应符合设计文献规定。填方地段支柱培土和高填方地段的支柱砌石应符合设计文献规定,片石挤砌紧密,砂浆饱满,堆砌整洁。检查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检查办法:观察检查。9.2钢柱(1)钢柱型号、规格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文献规定检查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见证检查10%。检查办法:观察、测量检查。格构及腹式钢柱侧面限界符合设计文献规定,在任何状况下,不得侵入基本建筑限界,钢柱承载后应直立或向受力反侧略有倾斜,施工允许偏差符合下表的规定。项目允许偏差格构及实腹式钢柱顺线路方向直立±0.5%锚柱端部向拉线侧倾斜0~1%桥钢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侧倾斜0~0.5%13m高软横跨钢柱横顺线路方向向受力反侧倾斜0.5%~1%15m高软横跨钢柱横顺线路方向向受力反侧倾斜1%~2%硬横梁钢柱顺、横线路方向均应直立0.3%检查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见证检查10%。检查办法:测量检查。桥钢柱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得不不大于3°。软横跨两根钢柱中心连线均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偏差不应不不大于3°,同一组硬横梁两钢柱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施工允许偏差±20mm。检查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见证检查10%。检查办法:测量检查。钢柱底部主角钢下钢垫片面积不不大于50*100mm,片数不应超出三片,单片厚度不不不大于10mm,分节组装的钢柱连接应紧固密贴,中间无垫片,中心线与中间法兰连接平面不垂直度不应不不大于H/1000。连接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设计文献规定。检查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检查办法:观察、尺量、用力矩扳手测量检查。10安全及环保规定(1)参加施工人员必须通过有关的安全技术培训;(2)参加施工的立杆专用车驾驶员及吊车操作人员等特殊工种必须持有对应的专业资格证书;立杆吊车在地面作业时,对支腿支点地质及时进行确认,避免支腿支在土质过软过沙坑中,必要时采用防护方法,避免吊车在作业过程中出现倾斜;在桥面作业时,需对支点进行防护,做好成品保护。(3)如碰到“三电”线路(立杆前施工负责人应指派专人调查),确认立杆安全作业距离并采用方法,避免靠近、触及电力线路;(4)避免机械打击,转移支柱时,扶支柱的施工人员,必须要脚踩稳准,熟悉身边的施工环境;(5)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穿防护服,起重臂下严禁站人;作业时不得打闹嬉戏,注意力要集中,施工作业人员严禁饮酒或酒后作业。(6)作业人员不应站在桥边沿,避免高空坠落。桥上桥下传递工机具时要提前告知,严禁抛上抛下。(7)拴吊装绳时,尽量使吊装带与吊车钢丝绳在同始终线上且位于钢柱面中心,避免起吊时钢柱摆动幅度过大。采用的高强度吊装带,强度必须满足对应的支柱起吊荷载。每次起吊前都应检查其磨损状况,必要时采用绳索拉住支柱起吊,避免支柱起吊时撞到轨道板、基础、螺栓等,确认安全后,继续施工。支柱下落时应缓缓下落,避免下落过快损伤螺栓螺纹。(8)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施工,雾化能见度低时,应在距施工点两端300米外设立防护和警示标志,避免其它车辆危及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的安全。(9)转移钢柱过程中事先用方木垫好轨枕。放钢柱时要平稳,避免磕破轨道板及钢柱镀锌层,不要把手放在钢柱下面,避免挤压受伤。(11)吊车作业时应专人指挥,采用手势。(12)支柱吊装后每个基础螺栓都必须最少戴上一种主螺母并拧紧,整正时,不得将主螺母完全退出,支柱安装后,应及时整正,补齐螺母。(13)工地临时厕所、化粪池应采用防渗漏方法。蹲坑上加盖,并有防蝇、蛆方法,避免污染水体和环境。严格严禁随处大、小便。(14)施工弃渣、废料等弃于指定地点。生活垃圾集中后运至环保部门指定点解决。严禁乱丢乱弃,污染水源。(15)施工所需的化学药品、制剂等要妥善保管,库内寄存,专人使用,按需发放,多出回收的方法,避免有害物质流失后污染环境。支柱装配腕臂安装作业指导书合用范畴合用于铁路四电工程接触网支柱装配安装。作业准备2.1施工条件(1)腕臂已按腕臂预配表加工完毕,连接螺栓力矩值符合产品技术规定。(2)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2.2外业技术准备支柱整正已符合技术原则,支柱标高已拟定,腕臂上、下底座安装高度已拟定;腕臂构造已预配完毕;腕臂棒式绝缘子已进场,并经检查合格。三、技术规定腕臂上底座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规定,上下底座螺栓穿向线路侧,下底座位置需要根据输入参数软件验证拟定,施工允许偏差为±50mm。腕臂多种连接件螺栓紧固力矩应使用力矩扳手紧固,必须达成下表规定,开口销掰开角度120°。序号零件名称螺栓大小力距大小7支撑管卡子M1244-56N.m8定位环M1244N.m9套管双耳M1244N.m10承力索座M1244N.m11M1670N.m12锚支卡子M1225N.m13棒式绝缘子U型螺栓M1244N.m14管帽M813N.m15腕臂底座M1880-90N.m16M20120-135N.m腕臂安装完毕后应模拟测量承力索高度及拉出值,承力索高度允许偏差±50mm、拉出值允许偏差±30mm;腕臂棒式绝缘子排水孔朝下。四、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安装腕臂底座→运输→组装绝缘子→腕臂安装→结束4.2工艺流程五、施工规定5.1施工准备(1)根据施工计划,按施工平面布置图、安装图从料库领取预配所需材料;(2)按《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原则》(TB10758-)规定进行外观检查,凡不合格品,严禁使用并退给材料员,材料员应予以标记,另隔离寄存,待解决。5.2施工工艺5.2.1施工准备(1)对安装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装培训,使其清晰安装技术原则和安全注意事项;(2)按安装计划,从料库将所需上底座、下底座、棒式绝缘子、腕臂领出。5.2.2底座安装(人工)(1)施工人员达成现场后,按照规格型号开始将腕臂底座撒放到位;(2)安装人员一人系安全带,带小绳上杆,扎好安全带,放下小绳,地面人员将底座预组装后扎牢;(3)再上杆1人系好安全带,杆上一人拉绳,将底座提至安装位置;(4)两人配合,按设计规定将腕臂底座安放在预留孔处,把上(下)底座螺栓由支柱穿向线路侧,一人把上(下)底座扶正,另一人预带垫片螺帽,用梅花扳手紧固后,并用力矩扳手检测达标;(5)上底座安装完毕,两人下至下底座位置1m左右,扎好安全带;(6)按照③~⑤环节安装下底座。注意事项:由于受站前预留基础标高及限界影响等因素,曲内正定位的腕臂底座宜在腕臂计算后紧固到位(即可提前按照设计规定进行预装,计算成果满足安装条件后,在安装腕臂时紧固到位)。5.2.3安装棒式绝缘子底座安装完毕后,杆下人员将绝缘子拉究竟座位置;(2)杆上两人配合,将腕臂棒瓷的连接板插入腕臂底座,螺栓销穿向来车方向,然后装好开口销,开口销两边掰开120°。5.2.4安装腕臂(人工)施工负责人拟定腕臂编号与安装地点相符;两人上杆,一人上至上腕臂底座处,一人上至下腕臂底座处,上方人员挂好套子及滑轮。同时,杆下人员将预配的平、斜腕臂进行组装,连接平、斜腕臂的套管座螺栓穿向来车方向;杆下人员将腕臂拉起,腕臂拉至下底座处时,位于上底座的人员扶住腕臂,下底座处的人员抱起棒瓷将斜腕臂插入钢帽内,并按原则力矩紧固U型螺栓;杆下人员逐步松绳至适宜位置,上底座处人员抱起棒瓷,将平腕臂插入钢帽内,并按原则力矩紧固U型螺栓;检查安装完的腕臂,确认无误后,按上述环节,继续安装下一种腕臂。注意事项1:腕臂支撑安装角度为根据计算程序拟定,普通无需调节。腕臂预配时对已紧固到位的零件螺栓进行了标记,不可随意松动。当不满足安装规定需要现场调节时,对通过重新调节的腕臂零件必须按照零件的设计力矩紧固到位。注意事项2:腕臂预配时对已紧固到位的零件螺栓进行了标记,不可随意松动。当不满足安装规定需要现场调节时,对通过重新调节的腕臂零件必须按照零件的设计力矩紧固到位。5.2.5机械安装腕臂(1)检查腕臂底座安装完好后,施工负责人拟定腕臂编号与安装地点相符;(2)施工负责人指挥作业车司机对位,升作业台,旋转作业平台靠近支柱。(3)两人抬起斜腕臂,将斜腕臂棒瓷的连接板插入腕臂底座,一人扶住底座配合,斜腕臂棒瓷连接板的孔与下底座连接板孔对齐,立刻把螺栓销穿入(方向朝来车方向,然后装好开口销);(4)作业车平台稍回转并缓缓升到上底座下1m处,升平台时两人扶住腕臂,不要将包扎物挂掉;(5)1人扶住斜腕臂,另两人抬起平腕臂,作业车稍旋转返回。把棒瓷连接板对准上底座的连接板,当两孔对准时,立刻将螺栓销穿向来车方向,然后安装好开口销。(6)将腕臂支撑与平、斜腕臂上的套管单耳连接好;(7)检查安装完的腕臂,确认无误后,旋转平台,按上述环节,继续安装下一种腕臂。5.2.6结束(1)完毕当天安装任务后,降下作业平台,收回工具、余料,人员上车,作业车在封闭点内返回停放地点,消点;(2)施工负责人填写安装统计。六、劳动组织6.1劳动力组织方式接触网作业组组织模式。6.2人员配备表每个作业组配备表以下: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施工负责人人1组织指挥施工2作业技工人63现场技术负责人人14防护人员人3车站1人,现场2人七、材料规定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腕臂设计规格套若干已配好2棒式绝缘子设计规格套若干配平腕臂3棒式绝缘子设计规格套若干配斜腕臂4复合绝缘子设计规格套若干配平腕臂5复合绝缘子设计规格套若干配斜腕臂6腕臂底座设计规格套若干八、工机具配备每个作业组工机具配备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作业车台13小绳φ10根14安全带条25安全帽顶10每人1顶6力矩扳手把27脚扣Ø350副28脚扣H型钢柱副29防护用品套310工具袋个111水平尺把1九、质量控制及检查9.1质量控制腕臂构造计算应采用软件进行计算,原始数据测量应在附加悬挂架设后进行。腕臂预配应在预配车间的专用预配台具上进行。预配完毕后各零部件尺允许偏差±5mm。零部件的连接螺栓,使用力矩扳手进行紧固,力矩值符合产品技术规定。螺栓紧固到位后,应用油漆笔画上标示线。防松止动垫片的长片弯折与零部件本体侧面贴紧固,短片弯折在螺母六方侧平面并贴紧。零部件连接销钉与开口销穿向对的,开口销双向夹角板成不不大于120。腕臂安装应符合腕臂安装曲线,允许偏差±20mm。简朴悬挂的单腕臂安装位置及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文献规定。腕臂宜水平安装,允许偏差±20mm在平均温度时应重直于线路中心,温度变化时的偏移不应不不大于计算值。双线路腕臂安装高度及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文献规定,腕臂无下俯。允许偏差0~100mm。定位管的状态应符合设计文献规定,允许偏差为±2%。底座应呈水平状态,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产品使用阐明书的规定;腕臂棒式绝缘子排水孔朝下;9.2质量检查金具、零配件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原则《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231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3)和《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TB/T2075)及其它有关规定。外观质量且应符合下列规定:规格应相符,零件配套齐全;线夹与线索截面规格相符;凡经热镀锌的零件,锌层应均匀,无锌层偏差漏镀、锈蚀现象;螺杆与螺母的配合良好,并含有符合设计规定的防松方法;绝缘子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铁道行业现行原则《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棒形瓷绝缘子》(TB/T2076)、《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TB/T3068)及有关原则的规定。必要时应作机械性能抽样检查;腕臂安装位置及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规定,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温度变化时的偏移不得不不大于计算值。腕臂无弯曲,承力索悬挂点距轨面的高度符合设计规定。十、安全及环保规定为确保施工的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两名防护员负责现场安全工作;坚持班迈进行安全教育制度,要有针对性安全技术交底;腕臂安装前,必须检查各零部件有无缺点,各部螺栓与否按规定力矩紧固到位,与否连接良好,各部尺寸与否对的;腕臂安装后,应确保支持装置及各零配件连接的牢固可靠;作业时作业车应在停止状态,严禁移动、升降、旋转平台;作业车在施工过程中行进速度不应不不大于5km/h,严禁突启、突停;防护人员应坚守岗位,切实作好防护工作;作业人员均应戴安全帽,以防工具、材料下落伤人。(9)加大在环保方面的投入,真正将各项环保方法贯彻到位;捆绑腕臂铁线均收回,集中解决。

硬横梁架设作业指导书一、合用范畴合用于铁路四电工程接触网硬横梁架设。二、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原则。制订施工安全确保方法,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2.2 外业技术准备(1)硬横梁支柱已安装;(2)硬横梁已运抵施工现场。三、技术规定(1)硬横梁型号位置符合设计规定;(2)硬横梁支柱顺、横线路方向均应直立,施工偏差0~0.5%;(3)两支柱中心线应重叠,并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偏差不应不不大于2°;(4)同组硬横梁的两支柱中心距离应符合横梁跨长,施工偏差±20mm;(5)横梁安装后,横梁下缘距最高轨面距离施工允许偏差为+100-0mm;(6)横梁段拱度按1:60起坡。四、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施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