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专题训练:陆游《秋思》_第1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陆游《秋思》_第2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陆游《秋思》_第3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陆游《秋思》_第4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陆游《秋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诗歌专题训练陆游《秋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秋思陆游人生四十叹头颅,久矣心知负壮图。未死皆为闲日月,无求尽有醉工夫。风凋木叶流年晚,秋入窗扉病骨苏。信步出门湖万顷,季鹰不用忆莼鲈[注]【注】季鹰,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张翰躲避乱世,因想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而辞官还乡。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感叹自己年龄已到四十岁,内心也早知道辜负了一生的抱负。B.颔联中的“闲日月”“醉工夫”,蕴含着诗人此时此刻无可奈何的心情。C.颈联写落叶和透过门窗的寒气,点明了深秋的时节和诗人的身体状况。D.闲居的诗人面对着秋色秋景,思绪万千,全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秋日所感。2.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思想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秋思陆游半年闭户废登临,直自春残病至今。帐外昏灯伴孤梦,檐前寒雨滴愁心。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①忧勤德泽深。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②城阙又秋砧③。【注】①列圣:指宋朝历代帝王。②大梁:北宋都城开封的古称。③秋砧:秋日捣衣声。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得病之久,颔联写孤独愁苦,都是为了表现诗人晚景之落魄。B.诗人选择的“昏灯”“寒雨”等意象富有表现力,与意境的整体色彩、情调很吻合。C.颈联写中原关河和历代贤君,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尽在不言中,尽显诗歌含蓄之美。D.诗歌塑造了一个年迈多病却依然心忧国家黎民,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诗人形象。4.诗作是如何紧扣“秋思”展开的?请加以具体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秋思陆游黄落梧桐覆井床,莎根日夜泣寒螀。老生窥镜鬓成雪,俊鹘掣鞴①天欲霜。破虏谁持白羽扇?从军曾拥绿沈枪②。壮心自笑何时豁③,梦遶祁连古战场。【注释】①鞴(bèi):把鞍辔等套在马身上。②绿沈枪: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枪名。③豁:舍弃。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以梧桐叶发黄而飘落、寒蝉在低矮的灌木莎根日日夜夜啼鸣来表现“秋”。B.一“黄落”“覆”,一“寒蝉”一“泣”,渲染了一种凄凉、冷落、悲凉的氛围。C.诗人自称“老生”,既与窥镜鬓角生白发相呼应,又表现出时光易逝的感喟。D.天将要下霜,诗人骑在马上,擎着鹰隼去打猎,这些写出诗人的悠闲自得。6.诗歌最后两联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秋思①陆游烈日炎天欲不禁,喜逢秋色到园林。云阴映日初萧瑟,露气侵帘已峭深。衰发凋零随槁叶,苦吟凄断杂疏砧。雁来不得中原信,抚剑何人识壮心!注释:①本诗作于淳熙元年(1174),时作者在蜀州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夏天烈日当空。热得让人几乎不能禁受,为下一句写“喜逢秋色”做铺垫。B.颔联紧承上联续写秋色。阴云遮日,露气侵帘,初秋的凉爽让诗人感到心情舒畅。C.颈联的“疏砧”与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白帝城高急暮砧”一样,都暗含思乡之情。D.本诗前两联重在写景,后两联由景到情,重在抒情议论,过渡自然流畅,脉络清晰。8.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思陆游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①百尺楼。【注】①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刘备、许汜评论天下人物。许汜说自己曾拜访过陈登,陈登不和他说话,陈登睡大床,让自己睡下床。刘备对许汜说:“天下大乱之时,你空有国士之名,只顾置买田地房舍,陈登和你有什么话说?假如是我,打算睡在百尺楼上,而让你睡在地下,何止于上下床之间呢?”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利欲驱人奔走如万头火牛奔突,我似江湖间一只漂泊无依的沙鸥鸟。B.诗人无聊时天长似年的感觉,与《临安春雨初霁》中“矮纸斜行闲作草”接近。C.砧杵敲击、明月西沉和家乡井边梧桐的叶落预示秋天已至,实写眼前之景。D.尾联直抒胸臆,写自己要舒展老眼却不能像陈元龙有百尺楼可临跳远方。10.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思陆游南郑归来①二十霜,背人岁月去堂堂。破裘不补知寒早,倦枕无憀②厌夜长。年少若为评宿士?狂生曾是说高皇。慨然此夕江湖梦,犹绕天山古战场。[注]①南郑归来:这里指从战场上回来。②无憀:无所依赖,空闲而烦闷。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将叙述与议论、抒情相融,能够做到情由事出,情至论随,流畅自然。B.“二十霜”指时间二十年,“背人岁月”写出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失。C.“破裘不补”“厌夜长”体现了诗人十分“无憀”的心绪,真切动人。D.颈联运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从而写出了诗人对少不更事、狂妄无知的后悔。1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D2.含意:诗人随意漫步,推门出去,只见碧波万顷,湖光秋色扑面而来。不禁想起西晋的张翰,为了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竟辞官还乡;而自己连官都不用辞,眼前这湖中多的是莼菜和鲈鱼。(意思答对即可)思想情感:借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反用其意,体现了诗人对闲居的不甘心,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理想。【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语言和情感的能力。D.“全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秋日所感”分析不当,首联感慨自己已四十岁还没有实现报效国家的志向,颔联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无所事事,只有借酒消愁的苦闷心情,这两联都是直抒胸臆,不是含蓄表达。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尾联“信步出门湖万顷,季鹰不用忆莼鲈”的意思是诗人出门随意漫步,见到碧波万顷,湖光秋色扑面而来,由此想起西晋的张翰,为了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竟辞官还乡;而自己连官都不用辞,眼前这湖中多的是莼菜和鲈鱼。注释是说“季鹰,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张翰躲避乱世,因想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而辞官还乡”,据此可知,“季鹰不用忆莼鲈”是用典,运用“莼鲈之思”的典故,张翰的“莼鲈之思”是躲避乱世;而陆游心里想的却是在天下纷乱之际,如何建功立业、收复中原。诗中反用其意,体现了诗人对闲居的不甘心,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理想。3.A4.①首联写自春至秋,病痛之久;颔联写秋夜“昏灯”相伴、“寒雨滴愁”,这些触发了诗人的“秋思”与“愁心”。②颈联,一“思”宋代“列圣”为国家统一或收复失地所付出的勤劳与忧愁;二“思”国家半壁江山沦陷,收复失地遥遥无期。③尾联“遥想”沦陷区的“遗民”任人宰割,痛苦垂泪;然后以景作结,以“秋砧”萦城之景渲染了挥之不去的浓浓愁绪,余味无穷。【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A.“都是为了表现诗人晚景之落魄”理解太表面化,诗人意在表现自己人生的路可能快走到头了,但还看不到收复中原,因而倍感焦急。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诗的首联“半年闭户废登临,直自春残病至今”,作者首先叙述了自己的情况,体弱多病,自春至秋,因病大半年都不能出门。而颔联“帐外昏灯伴孤梦,檐前暴雨滴愁心”则是写自己心中的感受,“昏灯”“孤梦”“暴雨”“愁心”,这些都让作者感到愁苦,从而引发了作者的秋思之情。颈联“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忧勤德泽深”则是作者的所思所感,作者虽疾病缠身,但他依旧关心国事,时刻挂念沦陷地区的百姓。此句回忆宋代“列圣”为国家统一或收复失地所付出的勤劳与忧愁,同时感叹如今国家半壁江山沦陷,收复失地遥遥无期,这正是作者最痛心之处,也是作者“愁”之所在。尾联“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城阙又秋砧”,是说想象中原移民在被外敌侵占的地方悲苦哭泣,北宋的故都大梁城外又响起秋天捣洗衣服的声音。由想起“遗民垂泣”“大梁秋砧”可知,此句以景作结,以“秋砧”萦城之景渲染了挥之不去的浓浓愁绪,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也表达希望朝廷能够收复中原的愿望。5.D6.最后两联抒发了诗人一腔热血报国之志和壮心难酬的愤懑之情。诗人虽然鬓毛如雪,年事已高,但是仍然壮心不已,梦想祁连古战场,还想手持白羽扇、手握绿沈枪重返战场,报效国家;但是“谁持”反问和“自笑”也写出了他抱负难以实现的愤懑。【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语言的能力。D.“悠闲自得”错误,写诗人日常生活,作者“壮心”不已,每天心中所想是“从军”杀敌,想的是战场之事,但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赋闲捕猎,“俊鹘掣鞴天欲霜”句以打猎引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懑的情感。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颈联“破虏谁持白羽扇?从军曾拥绿沈枪”,写作者对过去军旅生活的回忆,想象当年自己手握绿沈枪,上阵杀敌,为国效力。尾联“壮心自笑何时豁,梦遶祁连古战场”,意思是笑自己想要报效国家的壮心什么时候才会停止,梦中回到了祁连古战场。根据以上两联意思可知,诗人如今虽然年迈,但是仍有一腔热血,想要驰骋沙场,报效国家,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的壮志。通过回忆当年上阵杀敌和梦中回到古战场的情景,间接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其中,“谁持”反问和“自笑”也写出了他抱负难以实现的愤懑。7.B8.“不得中原信”表达了国土沦丧的痛苦;“抚剑”表达了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何人识壮心”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慨叹。【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初秋的凉爽让诗人感到心情舒畅”理解错误,结合诗歌,“云阴萧瑟和露气峭深”的感受已表明诗人的情感已由喜悦变为悲愁。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尾联是“雁来不得中原信,抚剑何人识壮心”,这一联主要是叙事,分析所写事情的深层含义即可。句中“不得中原信”是说收不到中原的消息,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土沦丧的痛苦之情;“抚剑”这一细节描写,隐含着作者渴望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何人识雄心”,意思是没有人能够知道了解他的雄心壮志,痛切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9.D10.(1)心系国事,但壮志难酬,只能以醉解忧;(2)身居故园,闲居无聊,却无处凭高寄愁。【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直抒胸臆”错误。尾联的意思是想极目远眺,苦于没有登高的地方,哪能像陈登站在百尺楼上,高论天下大事呢。尾联运用陈登的典故来抒发自己想要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意思是无所事事的时候感觉一日长似一年,即使是天大的事,喝醉了也就无事了。诗人闲居的时光可以说是度日如年,可见诗人希望有所作为,但是只能以醉解忧,可见诗人空有一腔壮志,但是却难以实现,从而可见诗人虽心系国事,但壮志难酬,只能以醉解忧。诗歌的颈联写到自己身居故园,听到砧杵敲击,看到故园明月西沉和井边梧桐的叶落的景象,但是诗人却感到度日如年,所以诗人身居故园,闲居无聊。诗歌的尾联写到诗人想要极目远眺,苦于没有登高的地方,写出了诗人无处凭高寄愁的情景。11.D12.①对光阴逝去的感慨。首联写南渡归来二十多年,但岁月无情,任由光阴逝去,有着无尽的感叹。②对现实无奈的感叹。现实中只能是无所依赖,十分烦闷,但又无可奈何。③惦念着边防战事,抒发报效祖国之志。尾联写自己虽然身在江湖,但做梦依然是想着上战场,能够报效国家。【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从而写出了诗人对少不更事、狂妄无知的后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