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诊断检索表全套_第1页
植物病害诊断检索表全套_第2页
植物病害诊断检索表全套_第3页
植物病害诊断检索表全套_第4页
植物病害诊断检索表全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病害诊断检索表一、蔬菜病害的症状诊断的基础是病害的症状,即病征和病状。病征是指病原物的群体或器官着生在寄主病部表面所构成的特征特性表现,它直接暴露了病原物在质上的特点。病状是指寄主植物和病原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结果的外部表现,即生长发育的异常状态,这种外部表现各有其特异性和稳定性。1、病状(1)变色由于病组织细胞内的叶绿素形成受阻或被破坏,以及其他色素形成过多而使植株失去正常的绿色,统称为变色。变色可细分为花叶、黄化、褪绿、白化等。(2)斑点病株局部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而死亡,表现出形状和颜色不一的病斑,称为斑点或局部坏死。斑点按形状可分为圆斑、角斑、网斑、条斑、轮纹斑、云纹斑、虎斑等;按颜色可分为褐斑、黑斑、灰斑、赤斑、紫斑、白斑等。斑点有的病健分界明晰,有的病健部界限不明、边缘模糊不清。斑点周围有的出现黄晕,有的无黄晕。斑点可发生于根、茎、叶、叶柄、叶鞘、果或种子等各部位,造成叶枯、茎枯、枝枯、落叶、落果等。有的斑点后期会局部或全部脱落,形成“穿孔”。(3)腐烂植株病部组织受病原物的酶的分解,造成较大面积的崩解破坏或变软,称为腐烂。腐烂按质地可分为湿腐、软腐、干腐等;按颜色可分为褐腐、黑腐等;按气味可分为苦腐、酸腐等;按部位可分为根腐、茎腐、茎基腐、脚腐(或裙腐)等。有的病部坏死腐烂表现出病部下陷或突起的木栓化病变,分别称为溃疡与疮痂;苗床幼苗基部腐烂并缢缩,造成折倒,称为猝倒;如腐烂缢缩最后直至枯死,称为立枯。(4)萎蔫菜株根、茎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大量菌体堵塞导管,或因病菌产生毒素,致输导机能受阻,部分枝叶以致全株凋萎,称为萎蔫。(5)畸形菜株或个别器官发育过旺或受限制,表现种种特异的形状,统称畸形。畸形可分为肿瘤、丛枝、发根、徒长、矮缩、皱叶、卷叶、蕨叶、叶变、根肿等。(1)霉状物病部表现出不同质地、颜色的霉层,如霜霉、棉霉、黑霉、绿霉、青霉、灰霉、赤霉等,霉层稀疏或致密不等。(2)粉状物病部表现出不同质地、颜色的粉状物,如白粉、锈粉、黑粉等。(3)小点或小粒状物病部上表现出针头般大的小黑点或朱红色小点等。(4)核状物病部上表现出粒状或鼠类状的黄白色、褐色或黑色的菌核。(5)索状物病部上表现出缠绕状的白色或褐色绳索状物。(6)膜状物病部上表现出灰色或黑色薄膜状物。(7)伞状物或块状物病部上表现出质地和颜色不同的菌伞或菌块。(8)脓状物病部是溢出乳白色或黄色的胶粘状物,潮湿时手摸质感粘性,干燥后形成胶膜或胶粒,带反光性。病征因病原物的不同而异,前面的7种病征为真菌性病害常见的病征;而脓状物则为细菌性病害特有的病征。至于病毒和线虫所引起的病害,通常只有病状,病部表面上是看不到病征的。另外,病部上的病征通常要在病害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二、蔬菜传染性病害的田间判断依据(1)病状多数是点发性病害。以茎、叶、花、果上产生各种各样的局部斑最为常见,如斑点、条斑、枯焦、炭疽、疮痂、溃疡等;其次是凋萎、腐烂以及各种变态矮化等畸形。(2)病征病部中、后期大多长有霉状物、霜状物、粉状物、锈状物、棉絮状物、颗粒状物等。(3)田间分布及发病条件发病初期常有发病中心,多有随风向传播蔓延的趋势。阴雨高湿、苗势嫩绿、披叶郁蔽、土质黏重、排水不良等都有利于多数病害的发生。(4)传播和侵染主要借气流或雨水溅射而传播。真菌孢子落到寄主上,萌发芽管直接贯穿表皮侵入,或经由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1)病状主要表现为组织坏死和萎蔫二大类型,多数是点发性病害,以条斑、角斑、腐烂、枯萎等类型最为常见。病部多呈水渍状,对光观察有透明感,腐烂组织常黏滑并有恶臭,枯萎组织的切口常泌出浑浊液。(2)病征病部在高湿或晨露未干时,分泌出淡黄色溢滴,即菌脓,干后呈鱼籽状小胶粒或呈发亮的菌膜平贴于病部表面。(3)田间分布及发病条件发病初期有发病中心,多有随水流方向传播蔓延趋势。地势低洼、深水灌溉、苗势嫩绿、叶部郁蔽、特别是大风暴雨和水涝最有利于发病。(4)传播和侵染植物病原细菌田间近距离传播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流水、昆虫、线虫和人的农事操作活动等,而远距离传播则主要通过种子、种苗的调运。病原细菌接触寄主后,经由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致病。(1)病状多数是系统侵染的全株性病害。初发时常从植株个别叶片或枝条开始,随后发展至全株,以枯斑、花叶、黄化、矮缩、簇生、畸形等最为常见。一般嫩叶比老叶更为鲜明,易受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2)病征病部外表不显露病征。(3)田间分布及发病条件分布较分散,病健株明显交错,无发病中心,但田边四周有时较重。病情常与某些昆虫发生有关,或随种植年限而加重。早种和干燥环境往往有利于多数病害的发生。(4)传播和侵染除可通过汁液摩擦传染和嫁接传染外,许多病毒还能借昆虫传播。在传毒虫媒介中以蚜虫和叶蝉最主要,特别是蚜虫。(1)病状多数是全株呈现营养不良的慢性病,叶片均匀发黄,生长衰弱,叶片稍萎垂,植株较矮小,根部变色或膨肿。症状以局部畸形为主,危害部位大多数在地下根部,少数危害地上部叶片或籽粒。(2)病征病部外表一般见不到病征。(3)田间分布及发病条件田间分布多随种植年限而加重,初发年份,田间常成团成块分布,以后多随土壤传播而呈分散。气候干燥利于症状的表现。通气性良好的沙壤土有利于发病。(4)传播和侵染近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土壤、水流、人畜活动和农具等,远距离传播主要借种子及繁殖材料的调运。(1)发生时期:分为苗期病害、成株期病害、采后病害。苗期病害常见的有立枯病、猝倒病、灰霉病和沤根。成株期病害常见的有霜霉病、疫病、白粉病、菌核病、枯萎病、青枯病、锈病、病毒病、软腐病、根肿病。采后病害是蔬菜在采后的贮藏、运输、销售期间发生的病害。采后侵染蔬菜的病原物主要是一些弱寄生性的真菌和细菌,常见的有青霉、葡萄孢、链格孢、根霉、镰刀菌、曲霉等。(2)发生部位:蔬菜的根、茎、叶、花、果均可感染病原微生物,引起发病。蔬菜叶部病害是发生最多的,主要有疫病、早疫病、炭疽病、晚疫病、霜霉病、白粉病、黑斑病、角斑病、软腐病、疮痂病、病毒病等;茎部病害主要有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等;根部病害主要有根腐病、根肿病、根结线虫病、沤根、烧根;发生于花和果实上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脐腐病、日灼病。三、蔬菜生理性病害的田间判断依据1、营养失调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缺乏、不足或不均衡,会引起蔬菜失绿、黄化和组织坏死等缺素症;相反,蔬菜营养物质过多,常会导致植株徒长、组织柔软以致倒伏等过剩症。2、水分供应失调土壤水分过少会引起菜株萎蔫、枯黄、落叶、落果或不结实等;土壤水分过多会引起蔬菜烂根、黄叶或整株凋萎;久旱遇暴雨或水分忽多忽少会引起果实或块根开裂。3、温度不适宜大气或土壤温度过高会引起菜株枯萎或局部灼伤,过低则易引起霜害或冻害。土壤中盐类过多、过酸或过碱均会直接影响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溶解度,从而影响菜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5、光照不适宜日照过强,会灼伤叶片和果实;日照不足,则造成菜株枯黄或白化。6、气害、药害有害气体气(如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废水,常引起周围菜田植株大片中毒甚至死亡;耕作或施肥不当,土壤有毒物质积累,会引起菜株烂根、凋萎等肥害;农药施用不当也会引起药害。四、症状表现特征(一)成片发生1、高温障碍:果实上发生日灼,初期受害果实表皮呈灰白色革质状,表面变薄、皱缩,细胞组织坏死、发硬,好像被开水烫过一样;花芽分化差,雌花数量明显少,开花节位提高,有些甚至直接没有雌花;畸形果多,西葫芦、黄瓜等极易出现把长、嘴尖、大头等畸形瓜或者色泽不好等问题,降低或失去商品价值。2、药害:一般药害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药害是在喷药后几小时至3-4天出现,如烧伤、凋萎、落叶、落花、落果,幼嫩组织上出现斑点,如褐斑、黄斑、网斑等,在生长中较常见。慢性药害是在喷药后,经过较长时间才出现明显症状,如枝叶生长不良,叶片变黄脱落;茎叶、果实和根部出现畸形,如卷叶、丛生、肿根等现象;生长缓慢并伴有斑点,成熟期延迟,风味变劣等。3、有机肥害:有机粪肥在腐熟发酵过程中造成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引起烧根,僵苗不发,叶片畸形,严重时蔬菜逐渐萎蔫枯死。4、元素缺乏或过量:某种元素缺乏或过量造成的缺乏或过量症。缺氮时叶子变淡绿色或黄色,逐渐枯干或老叶脱落;缺磷时茎叶变细,生长迟缓,叶变成无光泽的深绿色小叶,叶柄带紫色,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矮小,果实成熟期推迟;缺镁时老叶先表现为缺绿症状,逐渐涉及到嫩叶,叶肉褪绿而叶脉保持绿色,严重时枯萎落叶;缺硫时叶片叶脉呈淡绿色,但组织不衰老,茎加粗受阻,一般多从幼嫩部分开始,与缺氮相似;缺铁时嫩叶的叶脉间褪绿,呈黄白色,严重时全叶变为黄白色,干枯;缺硼时主茎和侧枝的生长点萎缩、变褐、干枯,株型呈丛状,叶身和叶柄弯曲,产生“叶烧”病状,根生长受阻,严重缺硼时根变褐、腐败;缺锰时先嫩叶、后老叶出现缺绿症状,或产生褐色斑点、落叶,茎上部变褐枯死;缺铜时生长弱、叶失绿、叶尖变白;缺锌时叶色变黄或青铜色,有斑点;缺钼时豆科蔬菜不能形成根瘤,花椰菜不能形成花球。5、低温障碍:植株遭受寒害或冷害,造成连片症状。顶芽受冻,生长点遭危害,顶芽冻死,生长停止;叶片受冻,边缘上卷,失绿,甚至发黄或发白,严重时干枯,叶柄和茎杆部位在冻害初期常常出现紫红色,严重时变黑枯死;果实受冻,通常会出现着色不均匀、畸形果和心腐果,茄果类蔬菜还会出现僵果;根系受冻,生长停止,并逐渐变黄甚至死亡,阻碍了养分和水分的正常吸收,造成营养缺乏。6、沤根:由于土壤温度低、湿度大等因素导致根部不发新根或不定根。7、缺水:由于土壤中含水量过少或高温过强的蒸腾作用而导致蔬菜暂时缺水萎蔫,若及时补水,则可恢复正常。8、气害:由酸性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气体)或碱性气体(氨气等气体)造成的萎蔫、变色、坏死等症状,通常是由于不恰当施肥造成。温室、大棚内有害气体的检测一般以检测棚室露滴作出判断。露滴酸碱度的检测通常在早晨换气前取样进行,检测方法可用精密pH试纸,根据露滴pH的检测结果,判断气体的种类及伤害程度。如pH值为4.6以下,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严重超标。9、无机肥害: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溶液浓度高,土壤中水势降低,导致根系中的水分倒流进土壤,也就是根系吸水困难,进而出现肥害,俗称“烧苗”。皮发锈后腐烂,致地上部萎蔫,且容易拔起,地上部叶缘枯焦;严重时,成片干枯,似缺素症。(二)点片发生1、线虫病:由线虫侵入须根和侧根,病部肿大成不规则形瘤状结,剖开根结有乳白线虫,根结大小不一,一串串如糖糊芦一般,染病植株瘦弱矮小,生长不良,结果少而小。2、枯黄萎病:此类病害为长年重茬土传病害,从根部入侵为害维管束,在维管束内长满后阻塞营养和水分的运输,前期正午萎蔫早晚恢复,多次反复后成片枯死,多发生于坐果后果实膨大期,常在浇水后一夜之间全部枯死。3、菌核病:多从茎部分叉处染病,灰白色,稍凹陷,韧皮部腐烂,且其菌丝体可侵入病茎内,后期表皮纵裂,病斑大小、形状、长短不等,边缘水渍状,表面和病茎内均着生白色棉絮状菌丝及黑色菌核,病部以上萎蔫枯死。4、根腐病:早期植株不表现症状,后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地上部分因养分供不应求,在中午前后光照强、蒸发量大时,植株上部叶片才出现萎蔫,但夜间又能恢复。病情严重时,根皮变褐,并与髓部分离,最后全株死亡。5、细菌性枯萎病:剖开病株茎蔓,用手挤压维管束,横断面有白色菌脓溢出,严重时靠地面茎部腐烂,且周围可见白色菌脓,有恶臭味,病部导管一般不变色,根部未见腐烂。6、茎基腐病:只为害茎基部,多数在土表上下3-5厘米处产生水渍状暗色病斑,并迅速向周围扩展,手捏发软,叶片自下而上变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