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总体定位与发展战略TOC\o"1-2"\h\z\u一、发展背景 -1-二、区位条件 -1-三、影响福州发展的重要问题 -3-四、福州发展的重大机遇:“海峡西岸”写入国家战略 -5-五、核心竞争力 -5-六、福州市总体定位 -5-七、都市性质和特色 -6-八、发展目的 -6-九、核心战略 -8-区域统筹与城乡协调一、区域发展战略——发展大尺度集聚构造 -10-二、大福州空间层次界定 -11-三、市域人口与都市化 -11-四、空间及职能构造规划 -11-五、福州都市区交通系统规划 -14-六、空间区划 -15-港口发展与岸线运用一、福州的市港联动 -17-二、港口性质与功效 -18-三、岸线运用规划 -19-环境容量与规模预测一、环境容量 -21-二、人口发展及进程分析 -24-都市构造与空间布局一、用地评价 -26-二、建立福州主城空间拓展新秩序 -27-三、总体布局 -31-四、人口和用地规模 -33-五、主城区产业布局 -35-六、公共中心布局 -38-七、高度控制 -41-都市交通与基础设施一、都市交通系统规划 -42-二、重要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49-三、防灾规划 -51-生态保护与空间管制一、构建生态山海城大框架 -52-二、环保 -55-三、主城区空间管制 -57-特色塑造与名城保护一、福州都市特色塑造 -59-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运用 -61-发展时序与实施方法一、发展时序 -63-二、政策方法体系建议 -68-总体定位与发展战略一、发展背景总体定位与发展战略(一)国家工业化图1-1沿海——重要的全球经济区位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地区涉及欧、美、日、韩、港、台、东南亚等,图中红色箭头表达重要联系方向。我国整体上已进入工业化阶段。也就是说图1-1沿海——重要的全球经济区位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地区涉及欧、美、日、韩、港、台、东南亚等,图中红色箭头表达重要联系方向。参考数据:全国产业构造:14.6:52.2:33.2全国就业构造:49.1:21.6:29.3全国人均GDP达成1700美元(二)经济全球化加入WTO后来,我国融入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紧,从1978-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快速提高即可阐明(见表1-1)。这就规定国家工业化与全球化相对接。表1-1中国外贸依存度年1978外贸依存度8.9%43.8%60%70%资料来源: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现象透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贸易司:张旭宏、庞锦二、区位条件(一)宏观区位:国家级和全球性优势区位全球化的基本特性是“全球层面经济活动的互相依赖”。产业要实现全球配备,必须通过全球层面的物资和产品流动来实现。海洋,是实现这一全球流动的重要平台。因此,“沿海”便成为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经济区位(见图1-1)。(二)中观区位——位于“台长珠金三角”的几何中心、将来国家级都市连绵带的重要集核区福州,处在东南沿海发展前沿和“台长珠金三角”的几何中心部位(见图1-2)。在这个三角形区域内,台湾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占据高端产业区位,低端产业已向外辐射;长三角和珠三角则已形成东南沿海的国家级经济集聚区。福州处在“台长珠金三角”的几何中心部位,含有两大优势:一是含有承接“三强”辐射的有利条件,二是含有形成更大规模集聚构造的潜在优势——即形成国家级都市连绵带。图1-2福州处在“图1-2福州处在“东南沿海经济带”和“台长珠金三角”的几何中心部位1、经济基础在福建省9个设区市中,厦门、福州GDP含有明显优势,居全省前2位。(见图1-3)2、区域基础“都市群”或“都市圈”是城乡体系走向高级化的必经阶段。在福州和厦门两个经济中心都市的带动下,海峡西岸经济区将在沿海分别形成“厦漳泉”、“福宁莆”两个“1小时都市圈”。其中,福州都市圈将与三明、南平形成北部山海协作框架(2小时经济圈),厦门都市圈将与龙岩形成南部山海协作框架(2小时经济圈)。(见图1-4)3、区域定位福州和厦门将共同作为区域性中心都市,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见图1-4)图1-4以福州和厦门两个经济中心都市为核心构成的都市圈构造图1-4以福州和厦门两个经济中心都市为核心构成的都市圈构造图1-3福建省9个中心都市GDP排序,福州、厦门位居前2(四)交通和腹地随着京福(京台)高速、沿海高速、向莆铁路、沿海铁路等的开通和建设,福建将含有海陆通达的综合交通优势。由此造成内陆腹地快速扩展。(见图1-5、6及《区域综合分析》专项、《港口与岸线运用》专项)(五)区位小结福州临台临海,对接长、珠三角,联通内陆腹地,区位条件良好。三、影响福州发展的重要问题(一)港口建设滞后图1-6福州港的铁路腹地和公路腹地图1-5福州将含有海陆通达的综合交通优势高速公路铁路据初步统计,数年来,福州用于水运的建设资金局限性公路的5%。港口建设投入局限性、发展缓慢,在与周边港口的竞争中处在劣势。图1-6福州港的铁路腹地和公路腹地图1-5福州将含有海陆通达的综合交通优势高速公路铁路(二)中心都市发展滞后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意味着非农产业和非农就业占据主导地位。都市应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大尺度的空间,而福建都市化仍然走在传统城乡体系轨道上——那是一种脱胎于农业时代的“中心地”体系,均匀、分散,缺少集聚、缺少强中心的哺育和以中心都市为核心的区域的整合。(见图1-7)(三)“固守”中心城区福州近年城区在不停扩大,但公共服务设施却仍旧在老城区内见缝插针(如西湖的会议中心、图书馆、宾馆等,使西湖变成了“西坑”)。新区没有对应的交通和公建,造成老城区人口过密,新区建设失效。(见图1-8)图1-8福州市公共服务设施密集地集中于老城区,造成老城人口密度过高,新城无法吸引人口。图表图1-8福州市公共服务设施密集地集中于老城区,造成老城人口密度过高,新城无法吸引人口。图表SEQ图表\*ARABIC1图1-7海峡两岸的对比,西岸没有形成集聚图1-7海峡两岸的对比,西岸没有形成集聚——传统的城乡体系造成中心都市不强,区域缺少整合(底图来自谷歌earth)(四)建设项目“散打”福州近年建设了许多大型项目,带动了都市快速发展。但这些项目四周出击,大量资金分散在都市各处,没有形成整体合力,难以带动都市跨门槛发展。例如:体育馆建在城北,大学城建在城西,铁路枢纽站建在南台岛东端,在马尾、长安建设的开发区,路越走越窄,再辟新址,又需一切重来。(见图1-9)四、福州发展的重大机遇:“海峡西岸”写入国家战略图1-9建设项目到处出击、力量分散、配套不全、难成规模、难以带动都市“跨门槛”——都市建设缺少战略2006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种五年规划纲要》拟定了“激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图1-9建设项目到处出击、力量分散、配套不全、难成规模、难以带动都市“跨门槛”——都市建设缺少战略“海峡西岸”作为东部地区要做到“率先发展”,必须贯彻到物质层面,即必须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这是执行国家战略的具体方法。因此,应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海峡西岸”的发展战略予以必定。五、核心竞争力东南沿海许多都市都把发展临港产业作为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而福建所含有的港口资源优势,是其最重要的区域性竞争资本。若能将6大港湾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能形成更强大的整体竞争力。因此,福建应确立临港发展战略,主动拓展港口腹地,以发展临港产业为依靠,哺育延伸有关产业链,形成临港产业集群。福州应在港口发展中起到领路人的作用。六、福州市总体定位为增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福州应承当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都市职能。但同时,厦门也应当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都市的职能,由此海峡西岸经济区应由“福州-厦门”双引擎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战略目的,含有国家政策、区域基础、交通条件、腹地等多方面的支撑,因此福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都市的定位责无旁贷。(见《都市发展总体定位与都市性质》专项)对都市定位的分层次表述:(1)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我国东南沿海将来的国家级经济区。(2)福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都市。七、都市性质和特色都市性质:福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都市,重要的港口都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都市特色:以山海、人文为特色的宜居生态都市。八、发展目的(一)总目的把福州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都市,含有竞争力的港口都市,含有山海、人文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经济繁华、社会和谐、环境协调、生态良好的当代化都市。(二)分解目的1、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都市(1)总量目的到国内生产总值达成8000亿元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成10万元以上。(2)产业目的建设当代服务业中心都市和海峡西岸的旅游中心都市:依靠中心城区服务业基础,发展金融、商贸、物流、管理、信息、咨询、策划、会展等当代服务业;依靠大学城,发展高端产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依靠人文历史和温泉资源、山海特色,建设海峡西岸的旅游中心都市。建设当代制造业强市:以临港(海、空港)及人才优势带动大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当代农业,推广当代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3)空间目的以高端产业和大工业带动产业大集群,增进都市区和都市圈产业发展与集聚。2、建设含有竞争力的港口都市(1)总量目的:到吞吐量达成1.9亿吨以上,集装箱吞吐量达成550万TEU以上(见《港口与岸线运用》专项)。(2)硬件建设:重点建设罗源湾商业港,松下、江阴工业港。继续发挥马尾、长安河口喂给港的作用,整合带动三都澳港,配套建设疏港交通体系。(3)软件建设:建立港口群一体化协作运行机制;(4)配套建设陆域临港产业区,发展临港产业。3、建设含有山海、人文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环境和谐的生态都市(1)保护山海特色资源,建设山海特色都市;表1-2福州市社会、经济、都市建设、环保规划指标一览表指标类别指标名称表1-2福州市社会、经济、都市建设、环保规划指标一览表指标类别指标名称值属性社会市域总人口(万人)666()700约750约束性市域城乡人口(万人)348()406约530预期性市域城乡化水平(%)52.3()58约70预期性恩格尔系数(%)4346<35<40<20<30预期性万人拥有医生数(人)17>25>40约束性万人拥有病床数(人)31>50>80约束性小学入学率(%)99.9100100预期性初中升学率(%)100100100预期性高中(含职业技术学校)升学率(%)69()9098预期性本科升学率(%)55-607080预期性科技进步奉献率(%)6070预期性经济国内生产总值亿元1548.4630008000预期性美元/人3210535712500预期性元/人2567942857100000预期性产业构造Ⅱ>Ⅲ>Ⅰ10.5:51.0:38.5Ⅱ>Ⅲ>Ⅰ8:53:39Ⅱ>Ⅲ>Ⅰ5:55:40预期性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元)11436039000预期性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元)4815750015000预期性都市建设都市人口(万人)170.85350<460预期性都市建设用地(km2)134.66300<460约束性人均建设用地(m2/人)78.885100约束性人均居住建筑面积:m219.82530约束性自来水普及率(%)100100约束性燃气普及率(%)100100约束性环境大气环境质量二级原则二级原则约束性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100%100%约束性垃圾无害化解决率(%)80100约束性环境噪声平均值(分贝)5050约束性注:都市建设指标预测均基于长乐、闽侯纳入主城区的状况(3)保护人文历史资源,建设历史文化名城。4、和谐社会(1)引导农民进城,激活内需,扩大就业。引导产业和都市化人口向沿海集聚,减少经济社会运行成本、提高效率、增进产业发展,增进就业,最后增进都市化发展、增进社会和谐。(2)建立、完善涉及农民在内的全社会保障体系、增进都市化进程。(3)调节住宅构造,形成覆盖不同收入水平全部人群的住宅体系;优先确保中、低收入人群的住宅供应,实现人人享有合适的住房的目的。(4)建立全民服务体系(文教体卫),特别为都市化人口提供基本的都市服务体系。九、核心战略(一)以港带工、以工兴市在全球化时代,资源和市场在全球范畴内优化配备和争夺。我国外贸依存度已达70%,港口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福州的竞争优势重要在于区位条件和优越的深水岸线。京福高速的通车、向莆铁路的建设为港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以港带工、以工兴市是福州发展的战略抉择。按照交通部《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目的》制订的海上运输的总体目的,我国将对港口进行构造大调节,港口建设投资也将随之不停加大。同时,我国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国内资源需求和进出口贸易快速上升,对港口需求快速增加。福州港是我国沿海20个主枢纽港之一,有优良的建港条件,拥有兴化湾、福清湾、罗源湾等天然深水良港,其中罗源湾是福建六大深水港湾之一,可建多个深水泊位。港口以其便宜的运输方式为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全球原料和市场,特别适合大进大出的重化工业的发展,如:能源、石化、冶金、纺织、机械、修造船等。显然,以港带工是福州发展经济的明智选择。另外,以大工业发展为依靠,还可带来当代物流、综合服务、保税服务和都市生活服务等功效,以工兴市,从而带动都市建设的大发展。(二)强中心带动、构建大福州传统城乡体系脱胎于农业时代。当今都市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一的都市之间的竞争,而是以中心都市为核心与周边城乡共同构成的都市区域或都市集团的竞争。因此,“都市区域”是全球化时代都市竞争的基本空间单元。要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都市,就要推动社会化大分工和实现产业在区域空间的大布局。空间的大尺度集聚是工业时代的必然选择。如荷兰的莱因-鲁尔工业区、美国的三大连绵带(见图1-10、11)。我国台湾省的都市体系也呈现出大尺度集聚特性。而福建的都市体系却呈现为松散形态(见图1-12)。城乡人口分布在一种平均化的体系中(见图1-13),没有形成工业化时代的“都市区域”。图1-10德国莱茵-鲁尔工业区的连绵景观图1-11美国的三大都市连绵带总长2200公里(图中粉红色带型区域)图1-12福建与台湾都市形态的比较(红色点群表达重要的都市地区,730KM上空)台湾的都市集聚度明显较高,福建的都市体系则明显松散。福建3480万人,台湾2260万人。图1-13市镇人口分布在这样一种平均化的体系中,图1-13市镇人口分布在这样一种平均化的体系中,没有形成含有竞争力的“都市区域”。资料来源:福建统计年鉴1、东进长乐、南联北接,打造滨海产业带,构筑“弓箭”格局大福州福州主城受大山包围,发展空间已非常有限。要发展含有竞争力的“都市区域”,必须跳出现有空间。首先通过行政区划调节,可将闽侯、长乐纳入主城区范畴,扩大主城区规模,同时整合罗源、江阴、连江等的港口资源,南联北接,形成滨海产业带,共同构成“弓箭”格局的大福州。(图1-14)图1-14大福州“弓箭”格局构造示意图2、图1-14大福州“弓箭”格局构造示意图主城区应集中发展金融、商贸、研发、信息、会展、旅游等当代服务业,加强主城区中心都市地位。主城区周边应依靠人才、信息、教育、科研优势和临空港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壮大电子信息、机械、纺织三大支柱产业集群。外围地区发挥临港(海港)、交通及用地优势发展临港大工业。区域统筹与城乡协调一、区域发展战略——发展大尺度集聚构造区域统筹与城乡协调福州为实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都市的战略目的,总体构造应在三个层面引导集聚性发展。(一)省域层面——哺育沿海都市连绵带以福州和厦门为核心,整合沿海6市,构建沿海都市带,形成大尺度集聚构造,既是带动海峡西岸发展的区域基础,也是将来对接长、珠三角的必然选择(见图2-1)。图图2-1沿海都市带构造图2-2福-宁-莆、厦-漳-泉都市圈图2-3大福州空间构造构想——左:沿海带型构造,右:双中心构造(二)都市圈层面——哺育福宁莆都市圈“都市群”或“都市圈”是城乡体系走向高级化的必经阶段。高级构造的哺育需要以经济中心都市为基础。因此,在福州和厦门两个经济中心都市的带动下,海西经济区将在沿海分别形成“厦漳泉”、“福宁莆”两个“1小时都市圈”(见图2-2)。(三)大福州层面——哺育大福州都市连绵区以福州、长乐、福清、罗源、连江、闽侯等县市为基础,哺育大福州都市区。建议调节福州的规划区范畴,构建市域的沿海带型发展构造(或带型多组团构造)。在行政区划调节之前,则应从体制创新上探讨大福州的一体化机制,构建双中心构造(长乐为新城中心),同时哺育若干外围组团生长点(见图2-3)。二、大福州空间层次界定福州都市区:涉及福州现状五个区、长乐、闽侯、罗源、连江、福清行政区划范畴。(图2-4)主城区:涉及福州现状五个区、长乐、闽侯行政区划范畴。中心城区:涉及福州现状五个区。图2-4图2-4福州市域城乡发展构造三、市域人口与都市化福州常住人口666万,城乡化水平52.3%,城乡人口348万。考虑海西经济区区位条件好、国家支持发展、经济水平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等因素,可适度提高增加速度,按每年1.18个百分点的增加率预测,城乡化水平达成约70%(见《人口及城乡化问题》专项)。预测福州总人口750万,城乡人口约为530万。表2-1市域都市人口分布 单位:万人规划控制都市人口福州市辖区不大于500万福清长乐闽侯连江罗源闽清<10永泰<10平潭<10四、空间及职能构造规划将来福州城乡体系应以福州都市区为重要发展区域,以沿海港口经济产业带为“弓”,以沿闽江城乡发展带为“箭”,统筹城乡发展,突出都市建设重点,带动市域城乡协调发展。(见图2-4)(一)依靠港口,建立“弓形”福州都市区沿海深水港将作为将来福州都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将来福州必须打破行政区划,将罗源湾港、松下港、江阴港纳入都市控制范畴,共同构成福州都市区。其中:主城区:应充足发挥省会都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呈当代服务业,同时依靠强大的人力资源、交通条件、管理条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强化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发达的科技、文化和金融、信息、贸易中心的地位和功效,逐步与国际经济接轨,在国际合作和城乡交流中发挥枢纽和辐射作用。北翼发展区:(1)环罗源湾港区:应充足发挥罗源湾深水岸线和避风条件优势,克服用地狭窄、水资源局限性的缺点,采用围海造地和区域调水等方法,配套疏港铁路和高速公路,大力发展深水码头。环罗源湾港区应以商业港的发展为基础,加强修造船、物流、贸易等临港产业集聚。(2)连江城区:连江县城含有一定商贸、轻工业基础。该区域紧邻主城区长安港区,应加强与主城区之间的联系,在都市发展方向和交通上主动靠近主城区,争取连绵成片,在将来通过行政区划调节等手段融入主城区。南翼发展区:本区域以福清市区为中心,应充足发挥毗邻闽南、侨胞众多、港口条件、用地条件等优势,以工业港建设为突破口,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化工、机械制造和修造船等工业,并大力发展国际航运、对台贸易等第三产业。本区域应着力整合福清市区、港口、临港产业组团等的空间布局,加强集聚程度和对内对外交流,并建立与主城区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本区域土地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充沛,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区域发展的最大不利因素是水资源局限性,应进一步进行综合水资源研究。图2-5福州都市区空间布局规划福州都市区内应加强都市连绵程度,统筹都市建设,引进投资项目,在财税管理、基础设施共管共建、户籍制度等方面形成创新机制,突破城、乡差别,完善空间管制体系,提高福州的区域中心都市地位。(见图2-4、图2-5)图2-5福州都市区空间布局规划(二)沿闽江交通轴线,建立“箭形”城乡带福州市域多山,闽江不仅承当了内河交通运输功效,沿线集中了京福高速公路、外福铁路、国道324等重要交通线路,是福州与中西部都市联系的重要交通廊道。同时,闽江也是沿线都市重要的水源,区域都市对水资源运用和保护应建立协调机制。因此,福州应加强闽江沿线的闽清、闽侯、福州主城区等城乡的协同合作,运用交通廊道主动发展“箭形”城乡带内部的经济合作和物资交流,拓展向西的经济腹地,与福州都市区共同形成市域城乡体系中的发展重点区域。(三)统筹市域西部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福州市域西部山地占很大比例,地形复杂,除大支流谷地外,交通条件差,但均属闽江流域,对全市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表2-2市域重要都市职能构造规划职能定位重要产业福州市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都市,福州市域中心都市行政、商贸、金融、旅游和生产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乐(区)表2-2市域重要都市职能构造规划职能定位重要产业福州市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都市,福州市域中心都市行政、商贸、金融、旅游和生产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乐(区)当代制造业中心基地,临港产业基地重点壮大纺织、冶金、电力三大传统产业集群,哺育以光电子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闽侯(区)当代制造业基地、高优农业基地壮大汽车产业集群,大力推动传统工艺品业以及城郊型经济和高优农业基地的建设福清市市域副中心都市、重要的港口、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物流中转基地、闽台港澳合作基地、科技创新基地临港重化工业连江县临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电力、水产品深加工、机械制造及物流集群产业,努力发展成为全国、全省重要水产品基地罗源县重要的港口,临港产业基地,县域中心都市重点发展以冶金、建材、能源、船舶修造、轻工食品、机械制造为支柱产业的临港工业,巩固壮大食用菌、花卉等特色农业闽清县县域中心都市,新型陶瓷建材基地、全省高低压电瓷的重要生产基地建材永泰县县域中心都市,山水、生态旅游基地,省会中心都市的后花园水电开发、当代食品工业、旅游业平潭县县域中心都市,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滨海旅游基地风力发电、船舶修造、海上运输、海产品深加工、海洋生物工程、对台经贸合作结合现在中国发展国策,市域非都市化地区在现在和此后一种时期应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稳固农业经济基础。五、福州都市区交通系统规划(一)交通发展实施目的在对外交通方面,按照建设“公路铁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交通支持系统”的久远规定,构筑福州市大交通体系。以两港(海港、空港)两路(高速公路和铁路)为重点,以骨架路网为基础,以人口和产业布局为依靠,进一步加紧干线快速通道建设步伐,并与农村及山区公路联网成环,逐步构筑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相适应、多个运输形式相协调的多层次、多功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努力做大做强省会中心都市的交通基础设施。(二)铁路1、铁路线路正处在建设中的温福铁路(福建段)将与甬台温铁路、福厦铁路和规划中的厦深铁路共同形成一条连接“长三角”与“珠三角”间的快速道。福州位于这条高速铁路的中心点,也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图2-6福州都市区综合交通规划图福州将由支线铁路终端跃升为一种有三条国铁干线(外福铁路、温福铁路与福厦铁)相交接的节点,同时,向莆铁路的延伸段在城区外围西侧与外福铁路连接,构成福州市多方向的区域对外铁路联系。市域层面,结合福州市东部沿线港口的建设,新增加五条疏港铁路支线,分别接入温福和福厦铁路干线上。(图2-图2-6福州都市区综合交通规划图规划期内,福州市区域铁路网由外福铁路、温福铁路、福厦铁路、向莆铁路构成。同时,市域内形成多条疏港铁路,涉及罗源湾铁路支线、连江可门港铁路支线、江阴港铁路支线(两条)、松下港铁路支线。(图2-6)考虑结合外福线的延伸段和福厦铁路东线的建设,由马尾向南通过长乐、福清,连接福厦铁路,形成远期预留的铁路线路。(图2-6)2、铁路站场福州在原有福州火车站的基础上,考虑新建福州南站和编组站各一种。福州南站重要承当温福、福厦铁路干线的客运功效,规划由外福线跨闽江向南连接南台岛,在城门设立福州南站,带动周边的发展,成为将来城区东部的中心。规划于三环国货路出口东侧位置建设铁路编组站一处。(三)高速公路福州市位于“三角型+放射”的区域高速公路网构造中的核心节点上,重要高速公路线路为京福高速、福厦高速和罗长高速。鉴于福州市各重要城乡群的空间分布相对较分散,市域范畴内形成以福州城区为核心的“三角形”绕城高速公路,并沿南、北、西三个方向连接呈放射状的高速公路干线,同时南北高速公路干线上分别延伸出通往可门和松下的疏港高速路。另在城区内形成联系中心城区与新城之间的机场高速公路。(图2-6)(四)机场从福建省来看,现在已有5个机场布点,配合快速的地面交通网而形成全省综合交通网络。武夷山机场和龙岩机场则是福州两翼的支线机场。福州机场腹地广,辐射力强,随着福州乃至全省公路设施的逐步完善,以省会为中心的“四小时”交通圈配合建设中的长乐机场高速公路,可辐射全省全部地级市,福州长乐机场也将进一步巩固其区域枢纽空港的核心地位。六、空间区划根据不同的空间管制规定,将福州都市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拓展发展区、控制建设区、生态缓冲区、强制环保区。(图2-7)(一)优先发展区——有效协调的综合发展区优先发展区涉及城乡公共中心、城乡生活区、城乡产业区、城乡绿化区。该用地基本分布在0-100米高程范畴,地基承载力良好,现状已有一定开发基础的用地范畴内,生态条件较差且生态敏感度低,故适宜都市优先发展。(二)拓展发展区——远景的空间拓展区域与优先发展区邻近,也就是说与优先发展区用地自然生态条件基本一致,同样不属于生态敏感性地区。现状为城乡外围的村镇用地或普通农田或林地,但由于位于城乡发展的主导腹地空间,因此作为城乡远景的空间拓展用地。(三)控制建设区——实施动态管理的城乡功效区块控制建设区为区域内独立零星的建设用地,涉及乡村聚落、独立工矿、独立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及其它独立用地等。各独立建设用地应以综合治理、控制环境污染为主,控制用地蔓延,如需新增该类用地,需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四)生态缓冲区——区域内非建设用地生态缓冲区重要涉及普通水域、农业生产用地、都市隔离带。农业生产空间涉及各类耕地、林地、草场、农业园区等农业用地。允许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有程度的农业旅游观光。根据国家土地政策,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大力发展景观林业和经济林业。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园,增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图2-7福州都市区空间区划规划图(五)强制环保区——实施强制性保护方法的区域图2-7福州都市区空间区划规划图强制环保区涉及历史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属于生态敏感区,严禁在该区内进行有损环境生态的多个活动。规划区涉及多个地貌和海岸,这些不仅是福州特色的体现,甚至关系到福州的生态格局安全,因此必须加以保护。生态敏感区涉及需要控制的近海、海岸线、河流、生态保护区、森林公园以及水源保护地区。对这些地区必须制订对应的保护与管理方法。港口发展与岸线运用一、福州的市港联动港口发展与岸线运用(一)港兴福州福州港的发展与其腹地经济的发展是互相相依的。港口对福州市发展的作用重要体现在下列几方面(详见《港口与岸线运用》专项):1、港口的巨大经济效益港口经济是在一定区域范畴内,由港航、临港工业、商贸、旅游等有关产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区域经济。作为本地区与外界物资和信息交换的重要载体,港口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就业机会图3-1福州港的铁路腹地和公路腹地预期福州港的发展可觉得福州市直接就业者在有2.5万人,间接诱发就业45万人;在有4.6万人图3-1福州港的铁路腹地和公路腹地3、港口强大的辐射力港口辐射力涉及福州市、通过多个集疏方式与港口联系的内陆腹地、港口之间通过航线相连接的海内外腹地。港口的腹地范畴内陆远达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见图3-1)。沿海沿江各港口,远远超出了福州市经济辐射能力所达成的范畴。因此,福州港口大大增强都市的功效。4、港口是吸引和聚集当代工业的最佳区域港口不仅为工业化提供了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运输服务,并且也是吸纳工业的抱负场合,成为跨国公司和大型公司落户点,对制造业含有诱发、产生和集聚的作用,为都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契机。5、港口使间接经济腹地范畴内的商贸、信息、人口向都市集聚港口通过能力的扩大、物流、客流量的增加,使港口成为商贸、信息聚集的中心,使都市的经济更加多元化、各类市场更加活跃。从人均商业销售额看,港口都市往往是非港口都市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将直接吸引商贸、信息、人口向都市的集聚。6、优化产业构造,提高福州市三产的比重
港口作为综合运输网络的结合部,可带动港口多个运输方式和其它有关产业的发展,如水运、陆运、物流业、仓储业、中介代理业等的发展,而这些服务业的发展,使都市产业构造呈现港口都市独有的特点。(二)福州经济发展对港口需求1、福州市及其它腹地经济发展的需求随福州市及其它腹地经济进一步增加,江西、湖南等地煤炭、矿石资源的日益枯竭,将不停提高对煤炭、石油、金属矿石进口的需求。快速大通道建设,将加强港口向内地的辐射范畴和力度,增强对内地物流,规定福州港充足发挥在综合运输中的港口枢纽作用,满足更广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2、对外开放规模进一步扩大的需求福州外贸依存度已经达成67%,外贸货品在港口吞吐量中的比重达成48.5%。此后,随着福州市的对外开放、加工贸易、国际经贸合作将不停扩大,内外物资的交流更加频繁,将极大增进港口外贸物资运输。3、产业构造优化升级的需求制造业是现在福州的主体产业,福州工业的主体开发区和各专业园区将进一步扩大与产业提高,规定港口能够大进大出,进一步减少物流成本,提高投资吸引力,对运输的及时性、精确性和一体化程度、对运输安全等将提出更高的规定,这些都将直接推动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同时由于三产的发展,对人流提出了高的规定,直接推动客滚运输的发展。二、港口性质与功效(一)港口的发展定位和目的根据福州港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将来发展规定,本次规划拟定福州港的定位为:我国沿海主枢纽港,海峡两岸运输通道的重要枢纽,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集装箱支线港、海峡客货滚装运输中心和矿石、原油运输中心。福州港的发展目的:总吞吐量达成1.21-1.34亿吨,其中集装箱装卸能力达成220万TEU、旅客运量200人次。总吞吐量达成1.8-1.93亿吨,集装箱装卸能力达成550万TEU、旅客运量600人次。(二)福州港应含有的功效福州港口的总体功效应当朝着第三代港口的方向发展,重要港点除了需要实际需要发展装卸存储、中转换装、多式联运、运输组织等基本功效以外,还应当重点发展下列功效:临港工业功效、当代物流功效、综合服务功效、保税服务功效、都市生活和旅游服务功效。(三)福州都市区各港口功效分派1、闽江口内港区在闽江下游河口段,全长67.2公里。福州港主体现在在闽江口内港区,深水集装箱泊位少,万吨级以上集装箱泊位仅3个半。因河口航道条件受到河口口门泥沙淤积,最大靠泊能力逐步下降。规划应加强为闽江流域运输服务,作为深水港物资喂给港的作用应继续充足发挥。2、罗源湾港区罗源湾是全国少有的天然深水港湾,可全天候靠泊30万吨轮船,水深港宽,长年不淤不冻,避风条件好,航道稳定。但该处港口岸线被工业码头占据较多,陆域面积也较狭小,规划应加强剩余岸线的充足运用,加强集装箱商业深水港建设。3、松下港区松下港区水深条件较好,但是陆域面积狭小、避风条件差,应作为地方性工业码头和喂给港,或运用工程设施变化陆域和避风条件后再大规模开发。4、江阴港区图3-2福州都市区岸线运用规划图江阴地区陆域面积广、岸线水深条件好,已建成深水码头和海关保税物流中心。规划将江阴港区定位为工业港,应加强深水码头建设和临港工业区建设。图3-2福州都市区岸线运用规划图三、岸线运用规划福州丰富的岸线资源运用考虑用作港口以外,尚有渔业、旅游、生活、自然景观等,港口岸线的规划需要与渔业、旅游、生活、自然景观的发展规划相协调与平衡、统筹兼顾。本次岸线规划的重点是闽江口内临江岸线、福清湾松下附近岸线、兴化湾内江阴岸线和罗源湾岸线。根据各自岸线资源特点、开发运用条件与现状和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后方都市及临海投资区和工业区总体规划,并综合平衡其它部门对岸线的需求,对上述四部分岸线重点进行了港口岸线运用规划。(见图3-2、表3-1、表3-2)表3-1闽江口内岸线规划位置岸线长度性质解放大桥到魁枝码头约8公里港口岸线魁枝码头到马尾造船厂生活岸线壁头作业区约1500米港口岸线马尾造船厂550米港口岸线马尾作业区800米港口岸线罗星塔到外贸码头400米旅游岸线外贸码头250米港口岸线海洋渔业公司(涉及渔业码头)约2080米工业岸线中钢公司500米工业岸线青州作业区1433米港口岸线青州作业区至闽安镇西4600米码头岸线闽江乡到榕通码头约3300米生活岸线榕通码头到前营船厂码头约1800米港口预留岸线坑里村东南至东岐村3810米港口岸线长安镇东至闽东电机厂600米港口预留岸线小长门段850米港口岸线南台岛城门山北至壁头村1100米港口岸线榕通码头至河沙码头段1950米港口岸线河沙码头至筹东电厂东1700米港口岸线筹东电厂东至小屿岛1800米港口岸线后安至象屿东约7公里港口岸线琅岐岛沃头浦至金牌门段约600米港口岸线琅岐大桥东侧新码头400米港口岸线新码头附近300米旅游、生活岸线马山炮台到梅花镇约4公里养殖岸线注:不涉及自然岸线和部分生活岸线表3-2外海岸线运用规划位置岸线长度性质长乐岸线火焰山约8公里生活岸线象鼻山到南滇山约5公里旅游、生活岸线南滇山到黄沙礁以北约10公里生活岸线黄沙礁以北到黄沙礁西的哈场约3公里旅游、生活岸线东山蛤场到江田果林场约3公里港口岸线文武沙到牛头湾约5公里旅游、生活岸线外贸码头250米港口岸线海洋渔业公司(涉及渔业码头)约2080米工业岸线罗源湾岸线口门头到葡萄屿约10公里港口岸线高鼻至将军帽4公里港口岸线狮岐至高鼻段6公里港口岸线下屿到虎头山约4.2公里工业岸线罗源湾内其它地方岸线约3公里生活岸线古鼎屿对面的将军帽湾约1公里港口岸线大黄礁的海湾约2.5公里造船及船修码头岸线际头附近约1公里游艇码头筱埕镇海岸附近约6公里旅游、生活岸线兴化湾岸线湾北岸口门至梁厝村南段4公里港口岸线、工业岸线牛角山牛角嘴以南段约3公里港口岸线湾北岸口门东段4公里港口岸线清福湾岸线江阴岛南端古山咀至球尾段8500米港口岸线龙高半岛近湾口牛头尾至高山湾段和仁屿至万安港段13公里和3.5公里港口岸线江阴岛南古山咀到鸡角屿约4公里工业岸线江阴岛东岸从球尾至高岭段约4公里工业岸线江阴岛东岸从球尾至高岭段11.5公里工业岸线罗星塔到外贸码头400米旅游岸线注:不涉及自然岸线和部分生活岸线环境容量与规模预测一、环境容量环境容量与规模预测(一)用地综合评定1、多因子评定本次用地评价运用ARCGIS8.3软件平台,将用地分为25m×25m的单元进行数据解决,涉及邻近辨别析、叠加分析等。用地综合评价的成果将为土地使用等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基础。(详见《用地评定与空间区划》专项)图4-6风景名胜区范畴分析图用地评价因子共选用6种,分别是地形、地貌评价因子(见图4-1、图4-2);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涉及水源保护、海岸防护、沿江防护、植被条件、特殊生态敏感区)(见图4-3、图4-4);特殊限制因子(涉及地质断裂带、风景区及景观保护区、强台风影响、文物古迹、机场净空限制)(见图4-5、图4-6、图4-7、图4-8);交通、区位条件评价因子;现状工业用地影响评价因子;景观条件评价因子。由于福州为台风受袭频率较高的地区,本次用地评价特别考增加了强台风环境对都市建设用地评价的影响。图4-6风景名胜区范畴分析图图4-3植被体条件分析图图4-2地形坡度分析图图4-1地形高程分析图图4-5地质断裂带分析图图4-4水源保护范畴分析图图4-3植被体条件分析图图4-2地形坡度分析图图4-1地形高程分析图图4-5地质断裂带分析图图4-4水源保护范畴分析图图4-7强台风10米等高层风速模拟及评价图图4-8强台风60米等高层风速模拟及评价图图4-9强台风100米等高层风速模拟及评价图注:等高程左右的风切面(输入风速:45米/秒)。图中偏红色(暖色)部分为风速较大的区域,偏蓝色(冷色)区域为风速较小的区域。局部地区由于地形因素形成湍流,最大风速不不大于45米/秒,达成48米/秒。(我们普通平时2-3级的风,风速为2-4米/秒)图4-7强台风10米等高层风速模拟及评价图图4-8强台风60米等高层风速模拟及评价图图4-9强台风100米等高层风速模拟及评价图注:等高程左右的风切面(输入风速:45米/秒)。图中偏红色(暖色)部分为风速较大的区域,偏蓝色(冷色)区域为风速较小的区域。局部地区由于地形因素形成湍流,最大风速不不大于45米/秒,达成48米/秒。(我们普通平时2-3级的风,风速为2-4米/秒)(1)当福州遭受强台风攻击时,长乐机场周边用地以及福清大部分的东部区域,由于正面受袭,风速较大。这将成为用地评价中的不利因素。当以上用地进行都市建设时,必须周密考虑建筑抗风的问题。(2)通过台风攻击时不同高度的风速模拟比较得出:福州中心城区(特别是沿山体的用地)随着高度的提高,风速变大,这对高层建筑有一定的影响;福州新城区(长乐机场以西的用地)随着高度的提高,风速变化不大。2、用地综合评价通过用地综合评价,最后得出四种用地类型。分别是宜建用地、可建用地、慎建用地以及禁建用地。本次规划涉及研究范畴(福州市区+闽侯+长乐+福清+连江+罗源)参加用地评价范畴总用地为7698平方公里。其中禁建用地面积为3942平方公里,慎建用地为2072平方公里,可建用地为727平方公里,宜建用地为957平方公里(见图4-10)。其中,还划出本次战略规划范畴(福州市区+闽侯+长乐)范畴总用地为3772平方公里进行单独评价。(二)水资源容量根据福州水资源公报,规划区范畴内供水总规模为14.99亿立方米,则当水资源运用率为80%时,规划区范畴内水资源可承载的人口约为555万人。(三)生态环境容量图4-10用地综合评价图以规划区范畴内林地及园地和福清、罗源、连江部分林地及园地为规划区氧源地统计范畴,则规划区氧源地林地面积约为340118公顷。假设将来林地面积保持在现在水平,根据现状林地面积及人均指标推算,规划区生态环境能够承载的人口规模约为486万人。图4-10用地综合评价图(四)都市发展最大规模战略规划对都市发展规模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固定年限,而是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容量控制。综合考虑规划区生态承载力、各组团的发展可能和用地需求,结合规划区人口预测,规划都市最大人口规模为460万人。以人均用地100平方米计,都市最大用地规模为460平方公里。此用地规模约占可供开发建设用地的70%,能够满足规划区的生态不致因大规模、高强度的城乡建设而破坏失衡、难以修复。图4-12福州市域人口百岁图(,考虑机械增加)图4-11福州市域人口百岁图()二、人口发展及进程分析图4-12福州市域人口百岁图(,考虑机械增加)图4-11福州市域人口百岁图()(一)市域人口动态模拟及人口构造、素质分析1、分析元素通过建立人口发展的动态模型,不仅能够预测规划期市域人口总规模,并且能够预测人口年纪、性别构成的变化,以及人口的素责问题。其成果将为研究都市的劳动力资源、就业问题、新婚家庭的数量、住宅的需求量、公建设施的规定特性。(不同年纪规定不同的公建设施)(见图4-11、图4-12及《人口及城乡化问题》专项)2、动态模型成果分析(1)从预测的动态模型中能够看出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至,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由现在的7.1%提高至12%。(见图4-12、图4-13)1)规划期内应充足意识到:劳动年纪人口减少,可能会影响社会生产;劳动年纪人口老化,可能会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产业调节。2)规划对策――对公共设施的配套提出规定:各级公共设施的配套完善应充足考虑人口的老龄化;加强社会福利院的建设;医疗卫生设施的发展要更加考虑老年人。由于对长久保健服务和对防止医疗的需求增加,迫使医疗模式发生转变。(2)劳动力资源丰富年纪构造处在最佳时期现阶段福州人口为进入老年型早期,而完全进入老年型人口则需要更长时期。福州年纪构造处在较佳时期,此后较长一段时期劳动力资源十分充足。(3)被抚养者减少,就业压力增大而在此后一段时间,劳动年纪人口的增加和少儿人口的减少将使人口抚养比特别是少儿抚养比在将来若干年内快速下降,比现在的负担尚有所减轻。但是另首先,庞大的劳动力队伍也将带来巨大的就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稳定并妨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4)人口素质是影响都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福州正面临产业构造的调节,都市产业构造正由传统型向发展型和当代型转化。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将加紧。第三产业高层次从业人员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这就规定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适应产业构造的转变。如果一、二产业从业人员还只能适应简朴劳动,那么在产业转移中就会由于择业领域过于狭窄,不得不进入失业状态。这样会阻滞产业构造的调节。表4-1规划劳动力人口素质构造(动态模拟)与现状构造对比一览表占劳动力人口比例占劳动力人口比例大专以上人口8.71%21.30%高中、中专18.05%53.22%初中46.01%8.28%小学25.68%9.89%小学下列1.55%0.23%(二)人口迁移分析建议政策上继续支持外来人口的引进(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引进),以减缓规划期内整体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都市构造与空间布局福州群山围绕、闽江穿越、东临海峡,都市发展对都市空间构造提出了新的规定,在此,我们提出“轴向组团”的都市空间发展方案,形成融山川于一隅、汇多个功效于一体的富有滨江都市特色的山水人情都市。都市构造与空间布局为福州谋求将来发展空间,并方略性预留大型开发用地;克服单中心都市圈层发展的缺点,形成轴向组团发展模式。一、用地评价在福州主城区周边,本次战略规划范畴(福州市区+闽侯+长乐)参加用地评价范畴总用地为3772平方公里。其中禁建用地面积为1915平方公里,慎建用地为1180平方公里,可建用地为47平方公里,宜建用地为630平方公里(见图5-1)(评价过程详见《用地评定与空间区划》专项)。图5-1主城区用地评价图图5-1主城区用地评价图二、建立福州主城空间拓展新秩序福州中心城区有限的空间制约了都市功效的提高。从都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将来需求匹配、都市功效调节、都市生态环境更加好整合等角度进行分析,跳出老城,发展新城是福州必然的选择,集中力量,“重拳出击”是解决都市发展“散打”、“固守”的有效方略。(一)东进南拓,由陆向海空间扩展的首选方向位于都市的东部、南部方向。向东、向海的都市发展代表了福建经济成长的热点地区,表征了新时代产业发展的资本集聚在“由海向陆”的战略格局异常清晰。运用区域行政区划的调节做大福州,将长乐纳入主城区。(二)轴向发展模式图5-2打破圈层,建立轴向突进模式,组团跳跃式发展按照现有“到处开花”图5-2打破圈层,建立轴向突进模式,组团跳跃式发展轴向发展是整合、集聚福州都市空间的合理选择,其最大的生命力是建立一种开放性的都市空间发展模式。(见图5-2)同时,在发展轴上建立含有强烈凝聚力的都市核心功效,通过地标建筑和大型都市公共空间将都市生活、生产、交通、游憩等功效紧密联系,这对于经济实力相对较低的福州来说能够集中力量强化特色,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都市发展轴也是福州历史轴的延续,由北至南依次是莲花山、闽越古城、省政府、三坊七巷、南旗路、温泉商贸金融区、闽江两岸商贸金融区、烟台山使馆区、福州师范,是代表着福州22发展历程历史轴;规划将该轴线转折向东部延续,由西向东依次闽江两岸商贸金融区、办公集中区、火车南站、闽江三江口景观区、商贸物流区、新城中心、高新区研发服务中心、滨海旅游休闲区,代表着福州将来都市向海发展的历史进程,可能是将来千年的都市轴。在轴线上的各个功效节点,也是福州中心都市职能的集中体现,是将来福州展示都市形象、提高都市精神、实现都市腾飞的重要载体。(见图5-3)图5-3福州主城区规划构造图图5-3福州主城区规划构造图(三)组团式发展模式都市发展单元模式是基于生态理念与TOD模式、SOD模式整合的都市空间发展方案,是对跳跃式组团构造的提高,也是一种以哺育都市连绵区为目的的空间发展战略。它首先实现了都市产业在更大的地区范畴内的合理布局,组团间的分工和协作更加紧密有序;另首先是自上而下的工业化扩散和自下而上的农村非农化发展互相衔接,城区借此空间形式可顺利实现产业构造的空间调节,保持其控制和指挥能力,也使其周边地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获得发展机遇。这样一种发展模式通过快速交通网络沟通区域内部的多个发展单元,加紧区域内发展单元间的基础设施一体化、都市功效整体化和布局构造网络化,能够较好的适应将来都市发展的种种可能前景与时序组合,是高效率、高弹性的有机组群都市构造。图5-4模块空间,轴向延伸以老城区为依靠,以可生长的、带形集聚的发展模式向东、向南延伸,形成体现福州全新面貌、形象的都市中轴。并在轴线两侧灵活设立相对独立的产业组团,便于都市滚动发展,以承载国际产业的迁入、升级。中轴线上以公共服务和开敞图5-4模块空间,轴向延伸这种以中心功效+居住功效+产业组团为基本模块单位,构建模块式增加的都市发展模式(见图5-4),其优势在于:体现都市生态生长的概念;便于大运量交通设施的设立,便于进行模块的规模控制。福州主城区用地规划图图5-5福州主城区用地规划图福州主城区用地规划图图5-5福州主城区用地规划图三、总体布局规划形成一轴、两片区、五个外围组团的总体布局构造。(见图5-4、图5-5)(一)一轴以发展轴串联若干中心功效块,结合新区建设优化中心区功效构成,形成以金融保险、商贸、流通、信息、文化、科教等服务功效为主的,“L”型贯穿的区域中央主轴,避免形成传统都市中心过密的人口和巨大的交通压力,提高中心功效廊道的运行效率以及对市域、东南地区乃至东北亚层面上的辐射能力。(二)两片区涉及中心城区和新城区,其中:中心城区:涉及现鼓楼、台江、晋安、仓山四个区,根据主导功效不同,以二环路、闽江为分割,可分成五个部分(见图5-6):二环路以内地区:以温泉商务、历史保护为主,原则上该区域应逐步减少都市密度,提高绿地和公共设施水平,提高中心城区核心功效,集中发呈当代服务业。图5-6中心城区功效构造图二环路西北地区:以软件园、福州大学、居住等为重要功效,减少工业用地,增加居住、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作为核心区边沿组团。同时该地靠近森林公园和金牛山,生态条件好,应提高建筑质量和空间环境水平,作为福州北大门。图5-6中心城区功效构造图闽江以北、二环路以东地区:以晋安区和马尾老工业公司改造为主,减少工业用地,增加居住、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作为核心区边沿组团。同时在沿闽江地区建设新市政府,改造光明港,形成都市将来市民集会、节庆活动、旅游集散观光的重要核心地区。南台岛西部地区:以金山工业区及居住为重要功效,建设高原则居住设施及有关公共服务设施,承载部分老城疏解人口。义序军用机场和高盖山作为军用设施予以保存,并划出一定的保护范畴。南台岛东部地区:作为福州中轴线的延伸段,提高商贸、办公及火车南站物流功效,加强沿闽江两岸商贸金融区南岸部分建设。同时结合闽江三江口景观区,形成将来代表福州都市形象的门户地区。新城区:即长乐行政区划范畴,以高速公路、铁路为分隔,划分为三个部分(见图5-7):闽江以东、规划预留铁路以西地区及长乐老城:以商贸市场群、物流园区、先进制造业为主,作为老城到新城的过渡地区,保护江口生态环境。规划预留铁路以东、规划快速路以西,形成新城的文化、商业等服务中心,营建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居住社区,形成新城核心。图5-7新城区功效构造图规划快速路以东、海滨以西:结合机场、海滨环境,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滨海度假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等为主的产业新城,加强产业集聚和配套设施建设,成为福州经济腾飞的重要载体。图5-7新城区功效构造图(三)五个外围组团涉及闽侯组团、大学城及南屿组团、青口汽车城组团、长安组团、琅岐岛及闽江口南侧地区组团。其中:闽侯组团依靠闽侯甘蔗镇现有产业,与中心城区北部软件园联动发展,加强汽车配件、工艺品加工等产业的集聚程度和沿闽江生态住宅建设;大学城及南屿组团应在师范大学、医大、福州大学、闽江大学等基础上加强学院设施共享,以乌龙江大道为重要集聚带,发展研发、服务等产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城;青口汽车城组团依靠东南汽车品牌,主动拓展产业链,发展汽车配件、运输、研发等上、下游产业,形成集聚效应;长安组团在现马尾经济开发区长安地区基础上整合工业公司,将部分效益差公司迁出园区,逐步向高效率、高科技、低能耗、低污染的工业组团发展。同时,结合闽江口码头建设和改造,该组团应继续发展河口航运功效,将主城区其它地区的码头集中起来,成为重要的货运港口。琅岐岛及闽江口南侧地区,因闽江口海蚌繁殖地生态影响、台风侵袭、交通建设成本高、农田保护等因素,划为生态区。特别是琅岐岛,应作为福州江口明珠生态岛控制,以生态农业、农业科技、旅游观光、养殖业等为重要职能,为福州留下最后的大片完整用地,也可作为远景战略储藏空间,为将来福州主城区发展中不可预见的重大项目留有完整的空间,避免因都市建设消极占地现象妨碍重大项目选址。图5-8福州主城区嵌入式生态系统图5-8福州主城区嵌入式生态系统(四)绿环和嵌入式生态系统以鼓山、旗山、五虎山、新城山体等构成的外围森林公园、林果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为福州外围绿环,控制都市无序蔓延发展。以山脉、水脉、绿脉为基本生态要素,形成楔形山体绿地、都市公园绿地系统和水网结合的楔形嵌入式生态系统。(见图5-8)嵌入式生态系统作为各片区和组团之间的分隔地带,首先有效控制组团规模,避免都市过分蔓延;首先联系都市公园绿地和市郊风景区,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合;首先还能改善都市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将自然生态环境与都市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四、人口和用地规模(一)总体容量福州主城区终极状态总人口460万人(含流动人口,下同),都市建设用地460平方公里。这是不基于固定年限的规模预测,而是对土地容量、水资源容量、生态容量等综合分析后的总量控制,即福州主城区不超出该容量限制。(分析过程详见专项《人口及城乡化问题》和专项《用地评定与空间区划》)(二)规模分布根据水体、山体等自然边界、规划构造布局、现状人口用地分布,规划对各片区和组团规模进行控制(见图5-9):1、中心城区中心城区是福州现状人口和都市建设用地的重要集聚地区,以闽江为分割,北部为一种计算单元,南部为一种计算单元。北部单元:对北部单元实施人口疏解政策,增加都市绿地和公共空间,缓和都市交通压力和环境压力,都市建设重要以改造和更新为主,变化都市中心过分密集的现状。规划北部单元远景总人口110万人,都市建设用地1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0平方米。南部单元:南部单元新建设用地重要为交通设施、服务设施、居住用地和绿地公园,形成福州将来重要的居住和服务城区,规划控制远景人口110万人,都市建设用地1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0平方米。规划还留有20平方公里的军事用地、闽江生态防护用地和山体。2、新城区新城区是福州将来都市拓展的重要方向,规划采用主动拓展、吸引都市人口的发展政策。新城区以拓展生产性用地为主,也应体现当代大都市公共服务空间环境和生态园林都市特性,工业用地、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例相对提高,绿地指标也应高于老城区。新城区远景可安排人口155万人,都市建设用地17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3平方米。3、外围组团各外围组团根据用地条件,以山林、水体、必要的生态用地为组团外围边界,控制组团发展规模。以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为建设原则。其中:闽侯组团控制总人口12万人,都市建设用地12平方公里;大学城及南屿组团控制总人口30万人(涉及在校学生),都市建设用地30平方公里;青口汽车城组团控制总人口26万人,都市建设用地26平方公里;长安组团控制总人口11万人,都市建设用地11平方公里;琅岐岛及闽江口南侧地区控制总人口6万人,都市建设用地6平方公里。图5-9福州主城区人口与用地规模分布图图5-9福州主城区人口与用地规模分布图五、主城区产业布局图5-10福州主城区产业布局规划图按照产业集聚和体现主城区强中心功效规定,将主城区产业分为五大区,即中心服务区、知识创新区、制造产业区、闽江口港区、生态产业区(见图5-10)。其中:图5-10福州主城区产业布局规划图(一)中心服务区体现福州中心都市职能,集聚行政办公、文化娱乐、购物餐饮、会务展览、金融贸易、旅游集散、历史保护、居住等都市功效,中心服务区应重要发展下列几大核心产业:1、温泉商务福州应变化现在温泉重要为住宅使用的状况,充足发挥该特殊资源,打造温泉品牌,并与福州省会都市性质相结合,大力开发商务、会议、酒店、娱乐、休闲、养生等综合服务功效。作为温泉商务的延伸,在闽江两岸建设综合办公区,为整个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甚至是东南沿海地区都市中的公司总部办公提供场合。2、商业贸易规划加强商业贸易设施的空间集聚程度和档次,并通过都市“退二进三”,加强商业贸易用地比例,打造能在海峡西岸含有代表作用和出名度的商业贸易中心。3、文化旅游都市传统文化和建筑保护应与旅游相结合,并拓展有关的主题公园、餐饮、旅游购物街、宾馆、旅游集散、文化展示、节庆活动等功效,既能增加都市活力和税收,也能宣传都市,展示福州风貌。(二)知识创新区长乐地区现在土地使用状况分析图图5-11长乐机场西南地势平坦,可建设用地多,临近机场和沿海高速公路,适合产业集聚发展将现有闽江学院、福州师大、福州大学、软件园、洪山科技园、上街大学城、金山工业区等有机整合,形成福州知识创新区,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特性,为福州将来产业保持活力、占领知识高地提供空间载体。知识创新区范畴西北至闽侯甘蔗镇、西至上街、南至南屿、东至环西路。该地区的发展规定将大学园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以大学培养人才,以科技园区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以公共社区为大学和科技园区提供住房、后勤、知识交流场合(咖啡屋、酒吧、公园、广场、滨水空间等)。在“三区融合”的过程中,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技术转移体系的建设长乐地区现在土地使用状况分析图图5-11长乐机场西南地势平坦,可建设用地多,临近机场和沿海高速公路,适合产业集聚发展(三)制造产业区规划将范畴北至金峰,西至闽江东岸和青口,东至长乐国际机场和海岸线,南至先进制造业基地地区划为制造产业区。除了为大量居住人口服务的配套生活设施以外,制造产业区重要发展下列几大核心产业:1、先进制造业长乐滨海地区用地较大,现状建筑少,适合发展大型工业公司和有关配套设施(见图5-11),而结合福州中心都市地位和将来产业发展趋势,应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主动拓展与机场运输、海港运输和世界产业分工亲密有关的电子信息产品、汽车及配件、特种钢材、再生资源等产业。2、高新技术产业结合知识创新区建设,在制造产业区留有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部分,为自主创新产品走向市场提供服务,也为公司研究性生产提供条件。结合福州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应优先发展生物医药、海洋产品深加工、新材料等产业。3、传统产业对长乐现有纺织、化工等产业应采用升级换代,加强市场竞争能力,同时集聚有关服装、包装、工艺品等产业。(四)闽江河港区依靠临闽江入海口的港口码头,集聚有关的仓储、物流、工业等产业。将来罗源湾、江阴、松下深水码头建成使用后,闽江口港区应实施错位发展,向闽江内河运输和货品转运功效转变,就近为福州主城区生活和生产服务。建设闽江口内港区、长乐空港区和火车货运站等物流园区,激励引导专业从事物流服务的公司和物流密集型工商公司向物流园区集中,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主动发呈当代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五)生态产业区闽江入海口处的琅岐岛面海临江,青山绿水沙滩等度假旅游资源在福州主城区首屈一指,同时该地数年来植被保护良好、土地肥沃,滨海又是海蚌繁育地,生态条件极佳,正是集聚都市生态产业、体现宜居都市特点的最佳地区,规划为琅岐江口明珠(见图5-12),可优先发展下列产业:1、旅游度假琅岐岛沙滩岸线宽度适中、沙质好,条件优于长乐文武砂,现状已经建成一定的旅游度假设施,但由于宣传力度局限性、交通条件较差,始终以来游客较少。随着福州主城区地位不停提高、都市人口增多、琅岐岛交通条件改善,旅游度假产业必然能够兴旺发达。2、绿色食品生产琅岐岛应充足发挥四周环水、基本没有污染工业的条件,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生产,为福州市民提高食品质量服务。3、观光农业提供农业劳动、果树栽种、农果收获、农家餐饮、田园风光等农家乐形式,为厌倦都市快节奏生活的人提供缓和精神压力、锻炼身体等修身养性服务。4、海洋养殖及生物科技将海洋生态保护、海洋资源研究和运用作为将来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海洋养殖、海洋生物研究,发展生物科技、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图5-12琅岐江口明珠布局示意图图5-12琅岐江口明珠布局示意图六、公共中心布局图5-13福州主城区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图福州将来都市公共中心分为三级体系(见图5-13):图5-13福州主城区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图(一)公共服务中轴构建福州主城区公共服务中轴,将市级商业、文化、行政办公、商务办公、高级宾馆、会议展览等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到中轴附近地区,与轴向交通设施相结合,共同推动都市轴向组团式发展。公共服务中轴也是都市发展中轴,由西北至东南安排的公共服务功效依次是:福建省体育中心:在现有省体育馆、省体育场、游泳馆基础上拓展大型运动会、文艺表演、市民健身等活动,加强场馆设施综合运用和周边配套的停车场、餐饮、娱乐等设施建设。福建省行政办公中心:是福建省管理核心地区,涉及省政府和各重要职能部门办事机构。加强该地区对外交通联系的建设,同时,加强屏山公园周边地区整治,保护历史上“三山”之一的屏山风貌。三坊七巷及周边地区文化旅游服务中心:结合三坊七巷传统建筑的保护性开发,在该地集结福州特色小吃、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民俗商品、传统文化宣传等功效,开辟历史建筑风貌区、小吃民俗街、民俗商品贸易市场、主题公园,并在周边地区设立旅游服务、宾馆、艺术剧院等设施,形成福州传统文化集中展示地区。温泉商贸金融区:图5-14光明港福州市政府及文化节庆中心布局示意图涉及五一广场、八一七路、五一路、东大街等地区。在完善有关设施基础上,重点提高、调节功效,通过对温泉资源的充足发挥和现有商业设施提高档次,整合周边用地,形成福州的商贸金融服务中心,增强区域性中心的功效(商业、商务、金融、信息、法律、中介、咨询、历史文化展示、旅游服务、休闲、娱乐等),提高出名度,形成品牌,打造福州中心都市服务功效,体现中心都市繁华形象。图5-14光明港福州市政府及文化节庆中心布局示意图闽江两岸商贸金融办公区:将该地现状工业厂房逐步搬迁,引进高档办公、大型餐饮、星级宾馆、娱乐、大型观光游乐设施等,并大力拓展都市广场、滨江绿地公园等都市公共空间,与闽江水体、江上航运景观、湿地空间景观、游船码头等共同构成将来福州的CBD。光明港福州市政府及文化节庆中心:结合福州市政府搬迁和光明港改造,将台江区东端和光明港两岸的市场、工业逐步搬迁,将污水厂排放口外迁,对水体进行净化,并建设福州市级行政办公设施、文化建筑、都市广场、水体景观、节庆场合等有关功效,作为将来都市形象展示和宣传中心。(见图5-14)火车南站物流市场中心:位于南台岛东端,是现状福厦高速公路的入城口,又是福州火车南站和换乘枢纽的选址。该地区应依靠交通设施,以客流、物流转运、都市大宗货品贸易为发展方向,建设高端物流、大型市场群及有关管理服务设施,形成将来福州重要的物流市场中心。闽江三江口景观文化会展中心:闽江、乌龙江交汇地区水面开阔,在该地以自然山水为背景,建设大型景观性文化、会展设施,并与青州大桥、南台岛跨闽江大桥、隧道、马尾福建船政建筑保护区、罗星塔等相结合,作为福州将来展示大都市形象、体现山水生态都市面貌的核心地区。长乐老城商贸物流区:将长乐市区现有的商业、产业服务、文化设施进行整合和升级,形成过分性的商贸物流区,也可作为新城建设的前沿阵地,为新城全方面建设提供贸易、建材、咨询、展示、招商等有关服务。新城行政服务文化集中区:作为新城管理、文化和商业服务中心,为新城超出150万的居住人口服务。该地区应运用当代都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手法,与福州传统都市风貌形成鲜明的对比,构成富有时代特性和发展活力的都市中心区。预留大型运动会用地:即使福州已有省体育中心,但其规模较小、场馆设施不齐全,一旦福州申办全国运动会或更高级别的运动会必然需要建设更大规模、设施更齐全、配套有关运动员住宿训练场合的大型体育区。而福州主城区用地有限,结合都市公共服务中轴,预留大片区域作为体育区,避免都市开发侵占,也作为新城将来可能的发展动力和重要的战略资源。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展示招商中心:新城发展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规划建议建设展示招商中心为工业公司服务,集聚宾馆、会议、产品展示馆、规划展示馆、招商办公机构和有关配套服务设施,推动福州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滨海旅游休闲服务区:图5-15上街市级服务中心布局示意图作为福州将来向东、向海发展轴的终点,也是将来构建滨海都市的重要载体,滨海旅游休闲服务区应充足体现海滨景观和有关功效,集聚星级宾馆、海鲜酒楼、旅游服务、滨海广场、游艇码头、海滨浴场等功效。图5-15上街市级服务中心布局示意图(二)上街市级服务中心针对西部发展偏离都市轴线,产业创新性、科技含量高和对公共服务设施规定比较特殊的特性,在上街大学城体现知识创新区面貌,结合学校共享中心(图书馆、大礼堂、影剧院等),于乌龙江大道沿线集中安排市级公共服务设施,集聚酒吧、餐饮、文化、娱乐、大学创业中心、生活服务等设施,重点为发明性产业服务。(见图5-15)(三)组团级服务中心福州将来都市规模扩大,都市走向轴向组团都市构造,首先需要建立强力的公共服务中轴,首先也需要对每个都市组团配套日常生活服务、学校、医院等设施。建议按照都市布局构造,以20-30万人为一种服务组团建立组团级(区级)服务中心。七、高度控制(一)机场净空范畴图5-16福州主城区高度控制规划图根据《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保护条例》,机场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严禁修建超出机场净空障碍物限制图各面规定高度的建筑物或者设施。距机场跑道中心线和两端点4公里的范畴(又称内水平面)内,限高为55米(黄海高程,下同);由内水平面边沿,以5%的坡度向外扩展2公里的范畴(又称锥形面)内,最大限高为155米;以跑道中线两端延长线150米处为起点,以15%的侧散率分别向外扩展15公里图5-16福州主城区高度控制规划图(二)视觉景观通廊根据福州山水都市形象规定,在重要山体、闽江之间划出视觉景观通廊,规定通廊内建筑高度不得超出近来公共空间所见范畴内的山体轮廓线,并且建筑封闭度不得超出用地的50%,倡导在视觉景观通廊内布置林荫道、草坪、广场等开放空间。(三)历史风貌保护区在三坊七巷、朱紫坊、于山、乌山、屏山、大庙山双杭保护区、烟台山使馆区、马尾船政建筑保护区等历史街区及附近设立历史风貌保护区,控制建筑高度和建筑形式,保护和形成含有福州传统建筑特性的街区。(四)引导区建议以都市中轴为都市建筑最高地区,控制宽度1000米范畴内为超高层引导区,超高层引导区两侧各米范畴内为高层引导区,其它地区为多层和底层引导区。设立引导区,将都市高层、超高层建筑集中起来,与周边山体相呼应,营造有秩序的都市建筑轮廓线。都市交通与基础设施一、都市交通系统规划都市交通与基础设施(一)交通发展目的1、交通发展战略目的以人性化、捷运化、生态化为指导思想,建立安全、畅达、高效、和谐的当代化立体综合交通系统,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客运高速化和舒适化,货运专业化和规模化,把福州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2、交通发展实施方法贯彻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大力发展快速公交系统,优化都市交通构造;构建快速交通体系,合理组织组团内部交通、组团间交通、出入城交通、过境交通,有序分流,加强对老城及各组团的交通梳理,发明舒适宜人而富有特色的出行环境。(二)交通发展战略都市交通必须实施“依靠港站(航空港、深水港、铁路站),轴带拓展,外接内联,集疏并重,公交主导,协同管理”的综合交通发展战略,不停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增强区域联系,扩大福州交通影响圈,改善都市出行环境,为提高中心都市的综合竞争能力提供有力支撑。(三)交通组织体系规划重点对主城区道路的功效、等级和布局进行系统梳理,使之由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8 Unit 1 It's On Your Desk教学设计2 外研版(三起)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5 夏天来了 3亲近动物教学设计 未来版
- 信息技术三年级全册第20课 初识网络世界教学设计
- 面塑动物美术课件
- 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 2024-2025学年劳动三年级上册《拉花彩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苏科版)
- 1《小船与浮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科学大象版001
- 静疗不良事件的警示教育
-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十三课《他们是家乡的骄傲》第1课时∣粤教版
- 2024年秋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5.4 眼睛和眼镜
- 2025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心肺复苏知识培训课件
- 2025-2030中国太阳能无人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拍卖师职业资格考试:拍卖师职业规划与发展路径试题
- “书香博士”引领的整本书阅读评价与推广
- 2025年广西环保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与人力资源融合-深度研究
- 口腔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 2025年徐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课程 - 心理调适
- 《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与应用》课件
- 2025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建设分公司招聘劳务外包制3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