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国家公园野外巡护技术规范_第1页
大熊猫国家公园野外巡护技术规范_第2页
大熊猫国家公园野外巡护技术规范_第3页
大熊猫国家公园野外巡护技术规范_第4页
大熊猫国家公园野外巡护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TXXXXX—202X目录前言 11范围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23.1野外巡护 23.2巡护APP 24巡护目的 35巡护内容 35.1自然资源环境 35.2野生动植物 35.3人为干扰 35.4自然灾害 35.5周边社区和社会公众 46巡护类型 46.1日常巡护 46.2稽查巡护 46.3专项巡护 47巡护程序 47.1制定巡护计划 47.2组织巡护队伍 47.3装备巡护工具 47.4野外巡护 47.5撰写报告 57.6检查和监督 58野外巡护原则 58.1安全性 58.2科学性 58.3时效性 59巡护要求 59.1巡护时段 59.2基本能力要求 69.2.1法规政策 69.2.2图纸使用 69.2.3工具使用 69.2.4物种识别 69.2.5森林病虫害识别 69.3应备基础资料 610野外巡护 610.1巡护内容 610.2巡护记录 610.2.1大熊猫野外种群 610.2.2大熊猫主食竹 710.2.3大熊猫同域分布动物 710.2.4一般干扰 710.2.5红外相机监测数据 710.2.6发现病虫害 710.2.7发现火灾隐患 710.2.8发现非法入侵人员 710.2.9发现临时窝棚 710.2.10发现地质灾害 710.2.11古树名木 810.2.12其他 810.3野外巡护路线 810.3.1布局 810.3.2路线 810.3.3标识 910.4巡护记录 910.4.1巡护笔记 910.4.2表格填写 910.4.3其他记录 911巡护成果 911.1巡护数据整理 911.2巡护报告编写 911.3巡护资料存档 9附录A大熊猫国家公园巡护记录表及填表说明 10表1大熊猫国家公园巡护笔记记录格式 10表2大熊猫国家公园日常巡护记录表 11表3大熊猫国家公园专项巡护记录表 15表4大熊猫野外种群状况监测记录表 18表5大熊猫同域分布主要野生动物种群状况监测记录表 24表6大熊猫粪便咬节测量表 25表7林业有害生物记录表 27表8红外相机监测野外记录表 28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为推荐性标准。本文件由XX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XX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XX师范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志松、胥池、冯万举、何可、郑维超、益争祝玛。本文件属首次发布。大熊猫国家公园野外巡护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范围内野外巡护的目的、分类和程序、基本要求、巡护和巡护成果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开展的野外巡护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9738-2020国家公园监测规范LY/T1726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技术规范LY/T3073古树名木管护技术规程LY/T3188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范LY/T3216-2020国家公园标识规范LY/T3190-2020国家公园勘界立标规范LY/T3188-2020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范LY/T2933-201国家公园功能分区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野外巡护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定期或不定期地沿着一定的路线观察,按要求在巡护表格和笔记本上记录下野生动植物及人类活动情况,并及时将所发现的重要情况上报,及时制止非法行为的过程。3.2巡护APP针对大熊猫国家公园野外巡护要求,针对性设计的一款野外巡护系统。系统支持无网络野外巡护工作,能够一键创建任务并支持加载本地自定义精细化图层文件。通过该系统,在野外巡护中针对野外巡护人员行走的轨迹信息实时本地记录并跟踪回传,便于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巡护人员的位置信息,进行相应的工作指导,确保巡护工作到位。系统支持野外调查监测表格数据录入、现场拍照、摄像等信息采集。采集得到的表格记录自动加注地理坐标、采集日期时间、巡护人员等信息。系统提供一键警报、轨迹测量、统计查询等常规功能。采集得到的数据可自动打包通过网络上传到野外巡护管理平台上用于对巡护数据进行分析处理。4巡护目的1.依法制止盗猎、盗伐、过伐、开荒等破坏自然资源的人为活动,并对其进行调查取证,确保大熊猫国家公园资源安全,以及保障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2.监测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生态系统组分、过程和功能的完整性,了解主要保护对象及其生境变化情况;监测动植物异常情况,如植物枯死、病虫害、动物死亡、动物X事等,救护伤病野生动物;发现主要保护对象与核心资源的新分布地。3.通过巡护,宣传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主要保护对象与核心资源的保护价值和重要性;维护基础设施设备,以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保护管理,维持生物多样性,守护生态环境安全,提高社会公众的保护意识。4.通过巡护,开展护界工作,确保大熊猫国家公园界桩完好,确保边界的完整性,保证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不受人为干扰。5巡护内容5.1自然资源环境观察记录并及时报告大熊猫国家公园内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野生动物伤病等自然资源环境异常情况,依法依规或按上级指示处置。5.2野生动植物观察记录大熊猫国家公园主要保护对象、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以及其他重要或濒危物种生存状况及其变化情况。5.3人为干扰震慑、劝解、制止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违法违规人为活动,包括开山、采石、采矿、毁林开垦、烧荒、挖沙、取土、盗猎、盗伐、过度放牧、采集等行为,违法占用、控制、破坏资源或者标识标牌、界碑界桩等公共设施设备的行为,擅自改变土地用途、非法建设、违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等行为,倾倒废弃物、建筑垃圾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巡护人员按规定及时报告相关情况并依法依规处置后续事宜。巡查监督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合法合规或经批准开展的人为活动,包括科学研究、自然教育、人工商品林采伐、原住民必要的生产活动等,及时制止超出管控要求的行为,按规定报告相关情况并依法依规处置后续事宜。5.4自然灾害巡查发现并科学评估极端天气、地震、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发生所带来的破坏和损失,及时报告相关情况并依法依规或按上级指示采取处置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5.5周边社区和社会公众加强对周边社区的走访调查,加强与社区群众的联系交流,及时掌握社区情况,打好群众基础,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生态保护知识。对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访客开展宣传教育,展示生态保护成果,传播生态保护理念,积极引导公众参与。6巡护类型6.1日常巡护由巡护人员定期沿固定路线进行日常性巡护。6.2稽查巡护由执法人员根据获得信息或威胁因子发生的规律和季节性等特点,不定期、不定线进行巡护。6.3专项巡护由技术人员根据各类群生物的栖息地特征,合理设置巡护线路,结合红外相机手段,按照一定的时间、地点和规定的数据收集方法,使用专业工具开展巡护。7巡护程序7.1制定巡护计划巡护计划内容应包括巡护路线设计,巡护内容,巡护表格设计(重点观察记录的内容),巡护员分工,时间安排,工具用品准备,以及检查、监督和奖惩办法。7.2组织巡护队伍日常巡护人员应在2人以上,稽查巡护和专项巡护人员应在4人以上。注意巡护人员年龄、文化程度、专业能力等方面的搭配,其中一人以上能够熟悉地形,有丰富野外生存生活经验;稽查巡护应有2人以上具有执法资格,监测巡护应有1人以上为专业技术人员;每一巡护小组应规定1名组长,至少有1人能够熟悉巡护环境、拥有较为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7.3装备巡护工具根据巡护目的、样线分布、巡护队伍数量,配备巡护工具。必需工具:急救包、巡护终端(GPS、PDA、手机等)、通讯设备(电话、对讲机、卫星电话等)、地形图、巡护表格、记录笔、指南针、照明设备(手电等)、取火工具(打火机、火柴等)等。其他工具:信息采集设备(照相机、摄像机、录音器材、无人机等)、工具书、望远镜、帐篷、背包、睡袋、防潮垫、炊具、便携电脑等。7.4野外巡护按照既定的巡护样线开展巡护,记录航迹航点,采集上传巡护数据或填写巡护表格(二者必取其一),拍摄收集巡护影像资料,及时报告相关情况并依法依规处置巡护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野外巡护数据采集统一使用省级管理机构开发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巡护APP,在巡护APP启用前先填写纸质表格并录入形成电子数据,待巡护APP启用后再补充上传巡护数据。每次巡护应携带纸质表格备用,遇巡护APP故障时先填写纸质表格,待巡护APP恢复正常后再录入上传巡护数据。巡护中涉及野生动物物种名称应按《大熊猫同域分布主要野生动物名录》(见附录A表9)规范填写,《名录》之外的按物种规范中文名称填写。对采集的巡护影像进行编号,在样线编号的基础上增加点位信息即可,例:GPNP-S-X-DJY001-Y05,表示大熊猫国家公园XX片区XX市第001号巡护样线第05个点位上的影像资料。7.5撰写报告整理分析巡护数据,撰写巡护报告。巡护小组在每阶段巡护工作结束后总结巡护情况,统计巡护发现的异常和违法情况,分析重大干扰因素的变化情况,查找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提出改进和加强日常巡护的建议措施,报所属基层保护站汇总。基层保护站采用固定格式按季度编写巡护报告,提交巡护成果(包括巡护数据、巡护报告、影像资料等)。7.6检查和监督主要检查监督巡护记录是否正确完整,是否有巡护笔记,是否按照原计划达到指定地点等,实施奖惩制度,相信巡护员能够尽职尽责完成巡护任务,以奖为主,以罚为辅。8野外巡护原则8.1安全性巡护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观念和安全意识,注意避让雷击、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选择安全的宿营地,确保人身、车辆、资料和工具的安全。8.2科学性按照巡护目的,根据地形地势合理布设巡护路线。8.3时效性巡护必须完成规定工作,并及时、认真、全面地填写巡护表格、记录相关信息。9巡护要求9.1巡护时段常巡护每季度开展1次,在该季度内至少完成一次覆盖辖区内所有样线的巡护。根据重要区域、重点季节等具体情况和保护管理实际需要,部分巡护样线应多次覆盖。稽查巡护的安排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般在旅游旺季、生产季节、狩猎季节、防火季节应加大稽查巡护力度。专项巡护的安排根据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9.2基本能力要求9.2.1法规政策熟悉大熊猫国家公园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9.2.2图纸使用能够在野外使用地形图和遥感影像图等,认别地形、地物并标注位置。9.2.3工具使用掌握照相机、红外相机、摄像机、卫星定位仪、望远镜、帐篷等工具的使用。9.2.4物种识别能认别大熊猫国家公园重点保护物种、地方特有和优势物种、极小种群物种及主要群落。9.2.5森林病虫害识别能识别当地主要的森林病害和虫害,并对病虫害的危害程度、面积、发病期有初步的判断。9.3应备基础资料巡护应准备以下基础资料(1)法律法规政策汇编;(2)比例尺不小于1:50000的地形图或近期的遥感影像图;(3)物种图鉴或鉴定手册;(4)之前相关资源调查、监测成果。10野外巡护10.1巡护内容(1)制止乱捕滥猎、乱砍滥伐、毁林开垦、非法采集非木质林产品、非法占用土地等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2)发现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等隐患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3)安放、回收红外相机数据,并填写红外相机野外监测记录表。(4)填写巡护表,记录巡护监测的基本信息、人为干扰活动、动植物变化情况、火灾隐患、森林病虫害、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等。(5)清除偷猎者布设的动物诱捕工具。(6)对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公众进行宣传和教育。(7)发现和记录其他特殊、异常和变化情况。10.2巡护记录大熊猫野外种群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表,包括地点、地理坐标、坡位、坡向、痕迹、实体、尸体、粪便、生境类型、树种、乔木层、竹种等内容。若发现大熊猫粪便,根据大熊猫粪便新鲜程度取样、测量并填写粪便咬节测量表。10.2.2大熊猫主食竹根据野外巡护实际情况,在大熊猫主食竹分布区域设置20×20m样方进行调查,并填写大熊猫主食竹样方调查表。主要包括主食竹总盖度、植物样方编号、竹子样方号、竿数、死亡原因、病害、大熊猫取食情况等内容。10.2.3大熊猫同域分布动物根据野外巡护实际情况,记录巡护过程中发现的大熊猫同域分布动物,填写大熊猫同域分布动物调查表,包括动物名称、活体数量、尸体数量、痕迹类型、位置等信息。10.2.4一般干扰根据野外巡护实际情况,填写一般干扰调查表,包括干扰类型、地理坐标、海拔、时间等信息。10.2.5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根据安放、回收的红外相机数据,填写红外相机监测野外记录表,主要包括:相机布设记录、地形信息、植被信息、动物痕迹、干扰信息等内容。等。10.2.6发现病虫害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以下内容:病虫害类型;病虫害长期;侵害树种;侵害程度、范围、面积等。10.2.7发现火灾隐患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以下内容:火险隐患是由天气引起;工程建设引起;输电线路引起;盗猎人员引起;采伐采集人员引起;放牧人员引起;烧香人员引起等,造成的潜在损失情况,现场应急处理方法和手段。10.2.8发现非法入侵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以下内容:人员数量;姓名;目的;逗留天数;随身携带物品;露营地点;是否已经开展了非法行为及行为事实(砍伐、放枪、被偷猎动物、下套、挖药、电网及烧火等);处理方法等。10.2.9发现临时窝棚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以下内容:窝棚大小;使用天数;新旧程度;棚内物品;处理方法等。10.2.10发现地质灾害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以下内容:地质灾害类型(崩坍、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土地冻融、土地流失、土地沼泽化、地震等);地质灾害规模;造成的原因和影响;损失情况;现场应急处置方法和手段。10.2.11古树名木根据LY/T3073古树名木管护技术规程要求,对古树名木进行巡护记录,做好古树名木登记要求,测量、拍照等工作,并及时更新古树名木记录。10.2.12其他根据实际情况文字描述并附以照片和视频。10.3野外巡护路线10.3.1布局野外巡护路线的设置由各省级大熊猫国家公园主管部门结合大熊猫国家公园各基层管护站辅助提供的各管护区域地形、地貌、群落结构等详细信息进行统筹安排与组织实施。野外巡护路线设置综合考虑周边地区、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及其核心区的主要干道、与村落相接的森林或林地、人为干扰较大区域、自然灾害发生区域、珍稀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区域,同时兼顾对不同山系、不同县(市、区)、不同植被类型的覆盖,以及各种有代表性的生境。每条样线为每个2km²的网格,样线布设兼顾不同山系、不同海拔和不同植被类型,重点区域监测样线主要布设在大熊猫XX度区、大熊猫适宜栖息地,大熊猫走廊带区域,以往监测发现的大熊猫频繁活动的区域,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区,家养动物散放区;一般区域监测样线布设在大熊猫中低密度区、大熊猫次适宜和不适宜栖息地,以往监测发现的大熊猫其他活动区域,其他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频繁活动区和野生植物集中分布区,林业有害生物潜在发生区,以及与大熊猫国家公园毗邻的周边社区。10.3.2路线10.3.2.1日常野外巡护路线综合考虑管护总站、管护站、野外监测点、红外相机布设点的位置。当日巡护的路线分为短途和长途,短途巡护不宜太长,宜当天能够返回或到达技术宿营地。长途巡护宜在2-3天内完成。日常巡护路线应有计划地覆盖部分周边地区、所有进入核心保护区的道路、与村屯相接的林子、偷猎活动频繁的地带以及各种有代表性的生境。一般控制区应定期按照固定路线进行日常巡护。核心保护区都应划分为几个巡护区,每个巡护区又可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巡护片,应将标准的巡护路线在地图上勾画出来,并标上编号,应定期沿着巡护路线进行日常巡护。稽查巡护路线稽查巡护路线应不定期、不定线,根据实际获得信息安排稽查路线,不应被违反者所预测。10.3.2.3专项野外巡护路线专项野外巡护路线应根据实际检测和科研需要情况设定。10.3.3标识利用明显的地形标志物或在现地埋桩做标记,在地形图上标出路线,并对线路进行编号,设置图示。10.4巡护记录10.4.1巡护笔记巡护员应做详细的巡护笔记。巡护笔记不应随意涂改,应保持记录完整和外观与内页的整洁。10.4.2表格填写应按巡护记录表内容填写,字迹清晰。除文字和规定的代码外,不应使用其他符号或自创的代号。巡护表格见附录A。10.4.3其他记录巡护过程中,发现特殊、异常事件时应拍摄照片,有必要时可进行摄影、录音、标本采集、绘图等。11巡护成果11.1巡护数据整理在当日巡护结束后,巡护员应整理巡护笔记,并填写巡护表格。各基层管护站点应对巡护笔记和表格进行检查、分类整理,对巡护记录内容进行录入、统计和分析,形成巡护报告。管理机构应建立巡护数据库,并根据巡护报告提出保护管理措施。11.2巡护报告编写根据巡护员收集的信息,撰写巡护报告。巡护报告编写应包括以下内容:(1)本时间段巡护工作开展情况的概述;(2)人为活动情况的概述;(3)生态系统和重点野生动植物情况的概述;(3)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4)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5)其他重要的信息。11.3巡护资料存档以基层保护站为基本单位建立巡护档案,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和维护,做到巡护表格、巡护报告、影像资料等及时、安全、准确归档保存。对不宜公开的档案资料应按相关规定严格保密。

附录A大熊猫国家公园巡护记录表及填表说明表1大熊猫国家公园巡护笔记记录格式保护区所站(片)路线编号,巡护员:日期:年月日;起止时间:至止天气:巡护类型:巡护路线:巡护里程:巡护中看到的情况地貌植物动物人为干扰发现问题偷砍盗伐偷捕乱猎毁林开荒非法采集放牧野生动物X事其他处理措施和意见备注注1巡护事件调查、处理情况填写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和处理情况。例如人为干扰信息,应注明干扰活动形式、强度、干扰时间(临时或永久性)、处理情况;例如植物异常信息,应注明发现的珍稀濒危或异常变化植物名称、所处生境、植物数量、物候等;例如动物异常信息,发现动物实体应注明动物名称、成体(亚成体、幼体)数量、动物主要特征、动物行为等,发现动物痕迹应注明动物名称、痕迹类型、数量、新鲜度等;如为其他信息,应注明处理情表2大熊猫国家公园日常巡护记录表市州名:________县名:____________巡护实施主体名称:_______________巡护日期:_____________开始时间:_____________结束时间:__________日常巡护路线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巡护地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序号时间记录点类型地理位置环境情况干扰情况保护动物情况保护植物情况经度纬度海拔异常类型时间干扰描述处理情况名称痕迹类型数量新鲜程度名称数量生长状况花果

期影像资料123456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2345备注:本次巡护保护管理建议:本表共____页。记录人员签字:________________巡护参与人员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说明:1、每条日常巡护路线均要填写此表。表格中1-6为必填项,7-18栏为选填项。即如果本次记录点上没有“干扰(或保护动物、保护植物)情况”则可不填写7-18栏中的相关部分。2、市州名:巡护区域所在市州名字的简称,如“XX市”。3、县名:巡护区域所在县名字的简称,如“XX市”。4、巡护实施主体名称:填写实施本次巡护的机构或单位,如XX保护站。5、日常巡护样线编号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编号原则按“GPNP+S+X+县名代码+路线序号”的格式编写。GPNP为大熊猫国家公园英文名称缩写;S代表XX片区;X代表巡护;县名代码由该县中文名称每个字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构成,以3个字母表示,如XX县为“JZG”,XX县为“PWX”,如果县名只有两个字,则在后面加大写的“X”,如XX为“MXX”;路线序号保留3位数字。例:GPNP-S-X-DJY001,表示大熊猫国家公园XX片区XX市第001号巡护样线。6、巡护地名:巡护路线上的小地名。7、巡护日期:采用“年月日”格式,如2021年5月9日。8、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采用24小时制,用“点分”格式,如08点30分,16点30分。9、巡护天气:巡护时间段的天气,选择:晴、雨、阴、雪,可多选。10、时间:填写此条记录时的时间。11、记录点类型用大写字母表示:A-始点B-主要保护对象痕迹或实体点C-珍稀动植物(国家Ⅰ、Ⅱ级)痕迹或实体点D-其他重要物种痕迹和实体点,如极小种群等E-人为干扰点F-典型植被变化点G-海拔最高点I-其他重大情况点K-终点。12、地理位置:经纬度用“度分秒”表示,其中“秒”保留1位小数。小地名填写地图最近的小地名名称。13、干扰情况:(1)类型用代码表示,1-放牧、2偷猎、3-捕捞、4-采药、5-割竹、6、打笋、7-采伐、8-砍柴、9-耕种、10-其它非木材林产品采集、11-旅游和休闲、12-采矿(石)、13-火灾、14-用火痕迹;15-交通道路、16-水电站;17-输电路线、18-其它。(2)时间指的是干扰发生起至调查时的时间长短。用代码表示,A:当场、B:1周、C:1个月-半年、D:半年-1年,E:1-5年、F:5年以上。(3)干扰描述:用简要文字对干扰强度进行表述,XX多少人,多少头牲畜、多少株树子被砍伐等。14、处理情况:对本干扰是如何处理的,用文字描述。15、保护动物情况:(1)痕迹类型用代码表示,H1-实体、H2-粪便、H3-叫声、H4-卧迹、H5-食迹、H6-足迹、H7-巢穴。(2)数量用“数字+单位”表示,如:5只(实体)、10团(粪便)、1个(巢穴)等。(3)新鲜程度用代码表示,A:3天以内、B:3到15天,C:15天到1个月,D:1个月到半年,E:半年以上。16、保护植物情况:(1)数量用“数字+单位”表示,如5株。(2)花果期用代码表示,A-正在开花;B-正在结果;C-既不是开花也不是结果。17、影像资料:对采集的巡护影像进行编号,在样线编号的基础上增加点位信息即可,如:GPNP-S-X-DJY001-Y05,表示大熊猫国家公园XX片区XX市第001号巡护样线第05个点位上的影像资料。18、环境情况:异常用代码表示,指的是该处植被有没有自然的异常情况(注意是非人为的),1-病虫害、2-植被死亡、3-竹子开花、4-其他、5-无。19、记录人员签字:填写本巡护表格的人员签字。20、巡护参与人员签字:参加巡护的所有人员对上述内容进行核查后签字。21、凡涉及动植物名称的填写:(1)主要保护对象及其他的珍稀动植物(国家Ⅰ、Ⅱ级)的中文名,以最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为准。(2)除(1)以外的其他物种的中文名,以《XX省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10年)、《XX鸟类原色图鉴》、《XX兽类原色图鉴》、《XX两栖类原色图鉴》、《XX爬行类原色图鉴》、《XX鱼类志》、《中国植物志》中的中文名为准。(3)如果在野外不能明确肯定鉴定到种,则填写到“属(或科、或目)”即可,严禁乱猜乱填。22、备注:其他情况,包括对可观事实的统计、描述等情况,或采取的处置措施等工作开展情况,也可填写某种情况的详细信息。23、本次巡护保护管理建议:对本次巡护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理结果,提出相关的保护管理建议。表3大熊猫国家公园专项巡护记录表市州名:________县名:________巡护实施主体名称:_______________巡护日期:_____________开始时间:_____________结束时间:__________专项巡护路线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巡护地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序号时间记录点类型地理位置巡护情况经度纬度海拔123456123456本次巡护保护管理建议:本表共____页。记录人员签字:________________巡护参与人员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说明:1、每条专项巡护路线均要填写此表,表格中1-6栏目为必填项。2、市州名:巡护区域所在市州名字的简称,如“XX州”。3、县名:巡护区域所在县名字的简称,如“XX市”。4、巡护实施主体名称:填写实施本次巡护的机构或单位,如共管委员会监测巡护队。5、专项巡护名称:本次开展专项巡护的名称。6、专项巡护路线编号:专项巡护路线编号=“GPNP+县名简称+社区简称字母+专项巡护名称汉字+路线编号+巡护日期”。路线号为3位数阿拉伯数字,从001开始依次编号。如XX市联合村于2021年5月8日开展的反盗猎巡护的第9条路线,编号为:GPNP-DJY-LHC-反盗猎7、巡护日期:采用“年月日”格式,如2021年5月9日。8、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采用24小时制,用“点分”格式,如08点30分,16点30分。9、巡护天气:巡护时间段的天气,选择:晴、雨、阴、雪,可多选。10、巡护地名:巡护路线上的小地名。11、时间:填写此条记录时候的时间。12、记录点类型:A-始点、B-主要保护对象痕迹或实体点、C-珍稀动植物(国家Ⅰ、Ⅱ级)痕迹或实体点、F-典型植被变化点、G-海拔最高点、H-专项巡护异常点、I-其他重大情况点、K-终点。13、地理位置:经纬度用“度分秒”表示,其中“秒”保留1位小数。小地名填写地图最近的小地名名称。14、巡护情况:语言描述巡护过程中事件情况。如为记录点类型为C、D,填写物种名称、数量、活动痕迹、状态等;如为B-某种干扰专项巡护异常点,填写干扰活动形式、强度、干扰时间等情况。15、记录人员签字:填写本巡护表格的人员签字。16、巡护参与人员签字:参加巡护的所有人员对上述内容进行核查后签字。17、凡涉及动植物名称的填写:(1)主要保护对象及其他的珍稀动植物(国家Ⅰ、Ⅱ级)的中文名,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为准。(2)除(1)以外的其他物种的中文名,以《XX省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10年)、《XX鸟类原色图鉴》、《XX兽类原色图鉴》、《XX两栖类原色图鉴》、《XX爬行类原色图鉴》、《XX鱼类志》、《中国植物志》中的中文名为准。(3)如果在野外不能明确肯定鉴定到种,则填写到“属(或科、或目)”即可,严禁乱猜乱填。表4大熊猫野外种群状况监测记录表填表人:填表时间:本页为该路线调查表的第页路线编号—日期:年月日天气记录点编号——监测人地点县/市大地名小地名地理坐标N:°E:°海拔高度m坡位山顶山肩背坡麓坡趾坡冲积地坡形均匀坡凹坡凸坡复合坡无坡形坡向坡度水源类型距离m痕迹足迹食迹卧迹毛发巢穴嗅味树发情场所其它实体数量只□幼体只;□亚成体只;□成体只行为:尸体数量只□幼体只;□亚成体只;□成体只死亡时间大约(月、周、天)可能的死亡原因:粪便数量(团数)新鲜程度1-34-15>15天咀嚼程度细中粗组成茎茎叶叶笋其它取样编号DNA小粪便数量疾病量度(长度×直径)mmmmmm量度mm生境类型常绿阔叶常阔落阔混交落叶阔叶针阔混交温性针叶暖性针叶灌丛草地裸岩农田树种乔木层均高(m)平均胸径(cm)郁闭度(0.00)灌木层均高(m)盖度(%)群落起源原始次生人工竹种生长状况:正常□正在开花□枯死□实生苗:有□无□发笋状况:有□无□竹叶颜色绿黄枯黄均高(m)盖度(%)生长类型散生簇生混生取食情况竹茎竹叶竹笋备注(区间)填表说明1、填表人:填写本表格的监测人员姓名。2、填表时间:填写到达每个记录点的时间,精确到分钟。3、路线编号:填写本监测区域编号,如GPNP-SC-MS-DJY-005,指大熊猫国家公园XX省岷山片区XX市第五条大熊猫监测样线。4、日期:填写本路线的调查日期,以年、月、日表示。5、天气:填写野外填表时的瞬时天气状况,从“晴、多云、阴、雨、雾、雪”六种类型中选择其一。6、记录点编号:每条样线上的记录点按照1、2、3…的顺序进行编号,如GPNP-SC-MS-DJY-005-02,表示大熊猫国家公园XX省岷山片区XX市第五条大熊猫监测样线上的第二个记录点,应与咬节表上的编号一致。7、监测人:填写本样线所有监测人员的姓名。8、县/市:填写监测样线编号所在县(市、区)的名称。9、大地名:填写监测样线编号所在县(市、区)的乡、镇或公园的名称。10、小地名:填写记录点所在小区域的名称(一般在地形图上能查到)。11、地理坐标:填写记录点精确的经纬度坐标(用“度”表示),精确到小数点后5位。12、海拔高度:填写记录点所在的海拔高度(以m表示)。13、坡位:填写记录点的坡位,从山顶、山肩、背坡、麓坡、趾坡、冲积地(见下图)选择其一填写,打“√”表示。其判断标准如下:(1)山顶:指当前山脊的分水线及其两侧各下降垂直高度15m的范围;(2)山肩:指从脊部以下至山谷范围内的山坡三等分后的最上等分部位;(3)背坡:指三等分的中坡位;(4)麓坡:指三等分的下坡位;(5)趾坡:汇水线两侧的谷地;(6)冲积地:指各类台地;同时,在野外判断坡位时,可参考每种坡位相关的参数指标:监测队员在判断坡位时只依据当前所在小山脊为标准,不要扩展到更大的山脊或分水岭区域。14、坡形:填写以记录点所在坡面的坡形,从均匀坡、凹坡、凸坡、复合坡、无坡形中选取其一填写,打“√”表示。判断标准如下:复合形坡:指坡形变化复杂的曲线型坡。通常呈拉长了的“S”形,即坡上部浑圆而上凸,下部陡而下凹等。凸形坡:指呈上凸曲线的坡形,通常坡上部平缓,下部较陡;凹形坡:指呈下凹曲线的坡形,通常上部陡峭,下部平缓。无坡形:指坡度为0~5度的平地。15、坡向:填写记录点所在20m×20m区域的地面朝向,以罗盘仪实测,直接填写测定值,精确到度。无坡向指坡度<5°的地段,包括:山顶、平缓的山梁、平坦的沟谷以及台地等,在表中直接填写“无坡向”。16、坡度:填写记录点所在20m×20m区域的坡度,以罗盘仪实测,直接填写测定值。17、水源:填写记录点所在20m×20m区域内水源情况,类型包括:河流、溪流、积水潭、湖泊、泉眼等。18、痕迹:填写大熊猫的足迹、食迹、卧迹、毛发、产仔洞、嗅味树、发情场所,打“√”表示;发现其他痕迹,则直接填写具体痕迹类型。19、实体:幼体、亚成体、成体分别指年龄在0~1.5岁、1.6~5.5岁、5.6岁及以上的大熊猫个体,由调查人员在野外根据经验目视判断,标准如下:幼体:个体很小,体长1m以下,毛色光鲜干净无杂色,且一般有母体伴随;亚成体:个体毛色干净,一般无污色,体长1~1.5m;成体:大熊猫毛色XX不明显,一般有污色,体长大于1.5m。行为栏填写目击时大熊猫的行为状况,从觅食、行走、休息、交配、其它中选择填写。20、尸体:填写监测过程中发现的死亡大熊猫幼体、亚成体、成体的数量。判断标准如下:幼体:头骨人字脊几近平行,没有合并,且牙齿没有磨损。亚成体:头骨人字脊前端有合并,牙齿轻度磨损。成体:头骨人字脊全部合并,牙齿磨损程度较大。时间长短和死亡原因由调查队员根据野外工作经验判断填写。21、粪便数量:填写记录点上所发现的大熊猫粪便的总团数。22、新鲜程度:填写所发现记录点大熊猫粪便的新鲜程度,从1-3天、4-15天、大于15天中选择其一,打“√”表示(判断标准同前)。23、咀嚼程度及组成:填写大熊猫粪便显示出的咀嚼程度,从细、中、粗三种类型中选择其一,打“√”表示。判断标准如下:食竹茎的竹茎咀嚼非常破碎,每个咬节可以牵出细丝状,或成网状;食竹叶的粪便无成型叶片,则咀嚼程度判断为细。咬节破碎,每个咬节可分成3—4个小片,或食竹叶的粪便叶片成型,则咀嚼程度判断为中;咬节较完整,则咀嚼程度为粗。24、粪便取样编号:填写记录点上所收集大熊猫粪便样品的编号。按照F1、F2、F3…Fn的序列编码,每条样线上的记录点按照1、2、3…的顺序进行编号。如GPNP-SC-MS-DJY-LHC-005-02-F1,表示大熊猫国家公园XX省岷山片区XX市第五条大熊猫监测样线上的第二个记录点上的第一处粪便样品,应与咬节表上的编号一致。15天以内的大熊猫新鲜粪便样品(4团),需分别在DNA栏和病原体栏中打“√”;粪便样品在3团以下的,则只需在DNA栏中打“√”。量度栏填写样品中3团大熊猫粪便的直径和长度;样品中大熊猫粪便中不足3团的,则全部填写。样品袋上取样标签格式如下:取样编号:(PWX-0093-3-F2)经度E:.°纬度N:.°海拔H:(DNA:)(BYT:)25、小粪便:填写大熊猫幼仔粪便的数量和量度(长度×直径#.#×#.#,单位mm,保留个位整数)。如果粪便中含有可供测量的咬节,则应编号取样并单独填写《大熊猫种群调查表》。26、生境类型:填写以记录点为中心20×20m范围内的植被类型。从表中所列出的生境类型选择其一,打“√”表示;并在树种栏中填写优势树种种名,在备注栏中填写记录点小生境等有价值的信息。27、群落起源:填写记录点为中心20×20m范围内的植物群落的起源,从原始群落、次生群落、人工群落中按照优势度选择其一,打“√”表示。判断标准如下:原始群落:指植物群落演替到顶级的群落,未遭受干扰,通常是该区域该海拔带上的地带性植物群落;次生群落:指干扰后形成的,通常处于演替的初期或者中期的植物群落;人工群落:指干扰后人工恢复形成的植物群落。28、乔木层、灌木层中的均高、郁闭度/盖度和平均胸径:填写记录点为中心20×20m范围内主要乔灌木的状况,在相应方格内直接填写具体的目测值,如均高4m、郁闭度0.4、盖度50%,其中灌木层盖度是指不包括竹类的其他灌木层植物的盖度;乔木层平均胸径的测量方法为从样方中选择5株中等大小的乔木实测取平均值。乔木和灌木的界定以树干高度为标准,高于5m的为乔木层,低于或等于5m的为灌木层。29、竹种:填写记录点为中心20×20m范围内主要的竹类种名,如缺苞箭竹。生长状况:从正常、正在开花、枯死中选择其一填写,打“√”表示。判断标准如下:正常:指生长健康的竹丛;正在开花:指正在开花尚未枯死的竹丛;枯死:指枯死的竹丛。实生苗:从有、无中选择其一,打“√”表示。发笋状况:从有、无中选择其一,打“√”表示。竹叶颜色:从绿、黄、枯黄中选择其一,打“√”表示。均高:填写记录点为中心20m×20m范围内,10株中等高度竹子实测的平均高度,保留小数点后1位数。盖度:填写记录点为中心20m×20m范围内竹子的目测总盖度,以10的倍数记录(如60%)。生长类型:填写记录点为中心20m×20m范围内竹子生长类型,从散生、簇生和混生中选择其一填写,打“√”表示。大熊猫取食情况:填写记录点为中心20m×20m范围内大熊猫取食竹子情况,从取食竹茎、取食竹叶和取食竹笋中单选或多选填写,打“√”表示。表5大熊猫同域分布主要野生动物种群状况监测记录表样线号:监测时间:年月日天气:监测人:动物名称实体数量尸体数量痕迹类型位置立地生境备注地理坐标海拔(米)坡度坡向坡位类型郁闭度盖度N:°′″E:°′″N:°′″E:°′″N:°′″E:°′″N:°′″E:°′″填表说明:A)痕迹类型:1、粪便;2、食迹;3、足迹;4、卧迹;5、爪痕;6、其他。B)坡度:1、平坡0~5°;2、缓坡6~15°;3、斜坡16~25°;4、陡坡26~35°;5、急坡36~45°;6、险坡≧46°。C)坡向:1、东;2、西;3、南;4、北;5、XX;6、XX;7、XX;8、XX;9无。D)坡位:1、脊;2、上;3、中;4、下;5、谷;6、平地。E)生境类型:1、寒温性针叶林;2、温性针叶林;3、温性针阔叶混交林;4、暖性针叶林;5、落叶阔叶林;6、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7、常绿阔叶林;8、硬叶常绿阔叶林;9、竹林;10、常绿针叶灌丛;11、常绿革叶灌丛;12、落叶阔叶灌丛;13、常绿阔叶灌丛;14、灌草丛;15、草甸;16、山地人工林;17、农田;18、其他。F)乔木层郁闭度:1、高≧0.70;2、中(0.40~0.69);3、低(0.20~0.39)。G)灌木层盖度:1、密≧70%;2、中(50~69%);3、疏(30~49%)。H)备注栏可以填写动物可能的死亡原因等有价值的信息。表6大熊猫粪便咬节测量表粪便取样编号测量日期:20年月日测量人填表人地理坐标N:.°E:.°海拔小粪便是否新鲜程度1-3天4-15天>15天咀嚼程度细中粗组成茎茎叶叶笋其它咬节数据(mm)备注:填表说明:1.取样编号含义同大熊猫野外种群状况监测记录表。2.测量人、测量日期、填表人、咬节长度:粪便样本咬节测量应在监测当天完成,最迟不得超过两天。3.小粪便:如果样本为小粪便,则在“小粪便”后的空格中打“√”表示。4.平均值、标准差:在内业分析后,由内业人员填写。5.备注:如果有其它重要信息需要记录,则在备注栏内注明。6.咬节测量:使用游标卡尺,精确到0.1mm。测量时应首先去掉咬节中过长或过短的咬节,然后对其余的进行测量。测量时,应保证每个样品测够100个咬节数据。测粪便咬节时须注意大熊猫在春季食笋期,应选择它所食竹笋的基部段,由于这段含纤维多,便于测量。而笋尖太嫩,易被嚼烂,不能测咬节。食笋期排粪量大,应多测,找出平均咬节长。幼崽的粪便一般很小,直径在3.5cm以下,全竹叶,无竹茎咬节。表7林业有害生物记录表线路编号日期年月日天气小地名参加人员记录人监测时间时分——时分海拔区间米——米编号基本信息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时间海拔东经北纬寄主名称有害生物名称危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