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末以来1949汉钞始末
湖北省武汉,九省跨省。它是战争之地,经济发达,人文雄伟。在近代中国,历史地位尤为突出。这一方面是因为清末之际武汉三镇一跃而为洋务运动后期的中心地区之一,经济长足发展,在全国的影响日趋扩大;另一方面,武汉又先后作为辛亥首义之区和大革命的中心,政治、战略位置亦十分重要。因缘于此,清末至民国前期(1900——1935年)武汉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曲线相当典型,三镇金融市场伴随时局的起伏跌宕也几经兴衰昌败。下面仅就“汉钞”的兴废始末作一叙述。发行“汉钞”清末,有少数银行在外埠设立分行,并发行带有地名的钞票,主要是便于发行和兑现(即兑换成现金,本文所说的“现金”一般指银元)的调节与控制。民国以后,由于军阀割据,时局混乱,各银行一方面力图拓展业务,另一方面又担心一地发生变故而牵动全局,乃纷纷发行带有地名的钞票,使其只能在一定的地区流通和兑现。所谓“汉钞”,即是由设在汉口的银行(或分行)发行并负责兑现的纸币,其票面上往往还带有“汉口”字样。“汉钞”的历史始于清末后期。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商办的浙江兴业银行成立后,即在汉口设立分行并发行“汉钞”。接着,作为国家银行的大清银行也在汉口设立分行并发行“汉钞”。次年,官商合办的交通银行亦仿而效之。当时,汉口乃至湖北市面流通的大量还是湖北官钱局发行的湖北官票和铜元,所以这几家银行的“汉钞”发行量都还相当有限。到武昌起义前,大清银行汉口分行的“汉钞”发行量为68.5万元,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的“汉钞”印行了23.35万元,交通银行汉口分行的“汉钞”发行量现在虽难以查考实数,但额度不会超过大清银行汉口分行。保证各类银行的发挥不能保证发挥应有的作用民国成立后,各银行陆续收回旧“汉钞”,改发新“汉钞”。民国元年(1912年),大清银行被改组为中国银行,其“汉钞”上的行名亦相应由“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票面纪年也由皇帝年号纪年改作民国初年。交通银行“汉钞”上的龙旗图案同样随之消失。浙江兴业银行在收回清末发行的“汉钞”后,为顾全币制统一起见,曾与中国银行订立契约,将其准备金存放中国银行,向中国银行领取银行券而发行之。所以,浙江兴业银行“汉钞”与中国银行“汉钞”基本相同,只是于券之正面(印华文之一面)两端之地名下,加印“兴”字,及于背面银额之上部加印一“SHING”字,以表示其为浙江兴业银行所发行而已。汉口是闻名全国的通商大埠,除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浙江兴业银行外,其他银行也争相来汉口设立分行并发行“汉钞”。截至1926年,先后还有黄陂实业银行(发钞时间较短)、中国通商银行、四明银行、中国实业银行、河南省银行、中南银行、金城银行、大陆银行(前述四家合组准备库共同发行)、殖边银行、农商银行、中孚银行等10余家。上述各行所发“汉钞”均系兑换券,因而只有做到随时兑现才能保证信用。各银行一般都比较重视兑现工作,除自设兑换处外,大多还委托其他银行及钱庄代兑。中国银行“汉钞”的代兑机构有浙江兴业银行、中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上海银行、聚兴诚银行等银行的汉口分行及武昌的成元利钱庄、汉阳的晋大昌钱庄等。交通银行“汉钞”的代兑机构有汉口元丰钱庄、汉口前花楼德元钱庄、武昌万元利钱庄等。其他银行“汉钞”也各有代兑机构。一般情况下,各银行“汉钞”均能保证兑现,但因受时局影响也出现过不能完全保证兑现乃至造成挤兑风潮的。例如,1916年袁世凯称帝时,各地一片反对声,一些省份还宣布独立并发动护国战争。袁世凯为了备战,指令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停止兑现,结果引起市面恐慌,中、交两行钞票竟无人收受。后在商界呼吁下,两行重新开兑,仅数天功夫就兑出银元200余万元。因兑现得以保证,挤兑风潮遂告平息,两行“汉钞”信誉也很快得到了恢复。在清末,“汉钞”有银元票,也有银两票。民国以后,“汉钞”均系银元票,面值多为1元、5元、10元三种,少数银行还发行有20元至100元面值的。在各银行“汉钞”中,以中国银行“汉钞”发行量最大、流通最广。民国初年,中国银行将以前以大清银行行名发行的旧钞收回,从1913年起开始发行新钞。1917年12月,中国银行“汉钞”发行量为93万余元,到1920年即达到230万元左右。1922年,中国银行又发行标有鄂、湘、川、陕、汴五省地名的钞票,这些钞票由其汉口分行发行并负责兑现,亦属“汉钞”种类。自此以后,中国银行“汉钞”流通区域骤然扩大,流通量激增。到1926年,中国银行“汉钞”发行量达到2000万元以上,高居各银行“汉钞”之首。交通银行“汉钞”发行量在1917年10月为62万余元,1920年为150万元,到1926年达到800万元上下,在各银行“汉钞”中居第二位。中南银行“汉钞”发行量约100余万元(含金诚、盐业、大陆三行发行数),其他如中国实业银行、四明银行、浙江实业银行、农商银行等银行的“汉钞”发行量则各有数十万元不等。在1926年以前,各银行的“汉钞”发行总量,约在3000万元以上,其数量虽不及湖北官票和铜元多,但其信用与影响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在1923年以后,因湖北官票价值大跌,“汉钞”势力逐渐超过了湖北官票,不仅在湖北流通市场(一部分还流通到了外省)占有一席之地,而且颇受民众信赖。至1926年春湖北官票信用崩溃后,各银行“汉钞”更成为湖北、武汉市场上的主要流通货币,尤其是汉口每日所需的数百万元流通筹码,专赖各银行所发之汉口钞、券以资流转。因此,自民国成立到1926年春,是“汉钞”走向兴盛直至达到鼎盛的时期。“汉钞”受到限制1926年9、10月间,北伐军先后攻克武汉三镇,随着广州国民政府迁至武汉,湖北、武汉遂成为大革命中心区域。在武汉国民政府初期,能为其提供财政支持的尚有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等省,而以广东贡献尤大。在宁汉之争发生后,广东不再支持武汉国民政府,而湖南、江西两省亦因时局巨变及天灾人祸,财政入不敷出。这样,武汉国民政府庞大的军政开支,便主要由湖北负担。自民国成立以来,湖北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过1000万元上下,而此时武汉国民政府汉军费一项开支,每月就需1300万元。收支悬殊之巨,由此可见一斑。加上中外反动势力对武汉国民政府经济上的封锁绞杀,以及此前湖北、武汉一些军阀、官僚、买办商人的携资逃亡,导致大量现金外流,对于武汉当局日趋严重的财政危机,更是雪上加霜。面临危局,武汉国民政府不得不采取相应的对策。论其大端,一为超量发行纸币,二为颁布《集中现金条例》。表面看来,这些似乎是解决财政困难最便捷的途径,足可应急于一时,实则皆为饮鸩止渴之举。其结果,导致了“汉钞”信用的衰败丧失,最终加速了武汉国民政府的彻底倒台。先说超量发行纸币。1927年1月,武汉国民政府财政部筹集316万余元作为准备金,设立了中央银行汉口分行,同时发行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兑换券5种,印有汉口字样。这些纸币甫一发行,大多便被政府财政部挪作军政经费。至4月中旬,财政部向该行透支之款达3600万元,其中含该行借发中国银行钞票300万元,交通银行钞票150万元。这3600万元的透支之款,已相当于当时各银行“汉钞”之和。4月中旬以后,财政部仍不断向中央银行汉口分行透支,该行因原印纸币发完,新印纸币在上海被扣,便又借发中国银行钞票1160万元,交行钞票10万元,遂将中国、交通两银行汉口分行的库存钞票借用一空。到6月份,中央银行汉口分行再次增发纸币730万元。此时,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汉钞”发行总量已高达8450余万元,比1926年各银行“汉钞”总和竟多出5000余万元,增长幅度达150%。以至市场纸币充斥,纸币的发行量远远超过了市场的需要。为暂免因大量发行纸币所必然遇到的兑现压力,以保证纸币信用,武汉国民政府决定禁止现金(银元或现银)流通,遂于1927年4月17日,由战时经济委员会颁布《集中现金条例》。《集中现金条例》颁布后,国民政府立即封存武汉各本国银行现金,其中有交通银行150万元、中国银行100万元、广东银行40万元,其他本国银行总共管制现金400万元。制定并颁布《集中现金条例》,其本意是制止现金外流,以防止商人、资本家操纵现金而渔利;集中的现金用于必要时“救济非常之变,恢复经济原状。”然而,从《集中现金条例》实施后的情况看,这项措施并未起到预想的积极作用,而负面效应倒是相当明显。其突出表现是,严重动摇了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汉钞”的信用。我国民众长期习惯使用银两、银元等现金,纸币只有维持对现金的联系才能保证信用。《集中现金条例》实施后,“汉钞”不能兑现,使信用本来就很脆弱的中央银行“汉钞”及中国、交通两行新“汉钞”(中央银行汉口分行借发的部分)遭受打击,而且这些“汉钞”如前所述还在铺天盖地地大量发行,不能不使民众对纸币的不安全感油然而生。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人们纷纷争购可以贮藏的价值,藉以避免纸币跌价的损失。就在《集中现金条例》颁布后的第二天,武汉各邮局的邮票即被抢购一空,市民心理恐慌之巨,由此可见。除此之外,当时市场上作为辅币使用的铜元也被人们收藏告罄,致使市面辅币缺乏,周转困难。在《集中现金条例》颁布之初,商人们就不太愿意接收纸币,市面出现恐慌情形。5月中旬以后,三行“汉钞”信用益形动摇,特别是中央银行“汉钞”,商家不愿收用。有的商店为拒用中央银行“汉钞”,假称无货可卖。更多的商人迫于政府法令不得不收受中央银行“汉钞”时,便暗中将其降至7、8折。到了7、8月份,中央银行“汉钞”及中国、交通两行新“汉钞”价值下跌到5、6折,而且此后仍在不断下滑。“汉钞”的信用已濒临崩溃的边缘。第三,三行“汉钞”价值不断消失延至1927年7月,武汉国民政府鉴于“汉钞”币值急剧下跌,物价高涨,靠滥发纸币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导致通货膨胀愈演愈烈,遂令停止发行纸币。至8月中旬后,又允许现金流通,并将税收改征现金。实际上承认了超量增发纸币和集中现金两项措施的彻底失败。现金的恢复流通,给了充斥市场的三行“汉钞”最后的致命一击。由于集中现金,造成市面现金紧缺,价格上涨,于是三行钞票之价日落。8月29日,武汉国民政府为抢救“汉钞”信用,曾决定将发行量最大、信用最差的中央银行“汉钞”设法予以兑现,并首先开兑铜元,每元中央银行“汉钞”可兑铜元二串二百文,这个比价比集中现金前降低了约1/3。9月中旬,中央银行“汉钞”每元只当一串二百文。中央银行“汉钞”对银元的比价,9月1日为1.44:1,到9月14日即跌到3.5:1,不到半个月,其价值便下跌了70%多。受中央银行“汉钞”价值跌落的影响,中国、交通两行“汉钞”,特别中央银行汉口分行借发的新钞,价值也日益跌落。9月下旬,武汉国民政府正式倒台,其善后机构武汉政治分会为减轻三行“汉钞”跌价对民众生活的损害,乃决定以现金拨交中国银行,充分收买各钱庄中央及中交各票币,并考虑将来实现长期兑现。开兑之初,银元每元兑中央银行“汉钞”4元,中国、交通两行“汉钞”价值略高。以后,由钱庄负责收兑,各钱庄以为有利可图,乃故抑票价。始由4元余跌至5元余,继则以6、7元以至10元。未数日间即至不可收拾。在三行“汉钞”急剧贬值下,人们开始公开拒用,商人不愿对纸币售货,手握巨额纸币者有奔走终日而不得一饱者。至此,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汉钞”信用完全崩溃。1927年11月始,武汉政治分会决定停止兑现“汉钞”,并另拟整理办法,其主要内容为:以武汉三镇两个月的房捐及营业牌照捐的1/2收取中央银行“汉钞”,所收回的中央银行“汉钞”予以截角作废,不再行用;中央银行“汉钞”仍应以每元2角的法定价格流通,但购物时只能搭付2成,即买10元的货物,应付8元现金,剩下2元可付中央银行“汉钞”;对于除此以外未能收回的部分,政府将继续设法收回。不久,桂系军阀控制了湖北,整理措施停顿。此时,三行“汉钞”实际上已无法流通,形同废纸。1928年,国内局势渐趋平静,饱受三行“汉钞”信用崩溃之苦的湖北民众,又不断请求政府兑现三行“汉钞”,省外亦有商界团体帮助呼吁。由于国民政府财政困难,而且对这项由前武汉国民政府欠下的债务也不太关心,但鉴于民怨鼎沸,乃决定以掉换公债的方式予以了结。1928年11月,国民政府颁布《民国十七年金融长期公债条例》,宣布为收回三行“汉钞”发行长期公债4500万元,民众可以三行“汉钞”掉换等值的公债;公债利率2.5厘,从第6年到第25年每年分两次还本225万元,到民国42年(1953年)还清。以三行“汉钞”掉换这种利率低微、偿还遥遥无期的债券,湖北各界人士深为不满,当即呈请政府另谋整理办法,特别是应将三行“汉钞”分开处理,“以重国信、而安民心”。然而,民众的呼声未能使政府改变主意。整理三行“汉钞”的金融长期公债自1929年1月开始发行,原定半年完成掉换计划,结果到期仍有相当数量未能收回。于是,国民政府财政部又先后3次延期,到1930年4月方告结束。然而,即使这样,仍有部分三行“汉钞”未被收回。湖北省银行的发展历程“汉钞”崩溃之际,填补湖北、武汉市场流通筹码空白的,除极少量现金外,大量的是“申钞”——由上海各银行发行并负责兑现的纸币。1927年9月宁汉合流,沪、汉两地的经济联系逐渐恢复,乃有少量“申钞”被商人携带入境,并进入流通市场。11月,桂系西征军攻入武汉,控制湖北,大批“申钞”也被军队带到了湖北、武汉。当时,三行“汉钞”业已崩溃,而现金又极为缺乏,因此,一向颇有信用的“申钞”流入湖北后,迅速受到民众的欢迎。有鉴于此,上海各银行为扩大势力,乃突破常规,将“申钞”运往武汉发行。最初是中国、交通两银行在武汉发行“申钞”,接着,中央银行、中南银行、中国实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四明银行、盐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中国农工银行等纷纷“由沪运钞来汉,以相竞争”。于是,“申钞”流入量急剧增加,成为当时湖北、武汉市场上的主要流通货币。“申钞”的大量流入,虽缓和了湖北、武汉地区的金融恐慌,但毕竟要汇往上海兑现,往返周折、手续繁琐,而且湖北没有自己的金融机构,也不利于调节市场和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因此,辛亥名人张难先在1928年3月就任湖北省财政厅长后,决定要筹建湖北省银行。1928年11月1日,湖北省银行总行在汉口成立,以省税200万元现金及省财政厅指拨的部分公产为准备金,并于次年2月发行首批面值为1角的辅币券100万元。湖北,特别是武汉市场早就缺乏辅币,湖北省银行辅币券发行后,深受民众欢迎,钱庄、商店均愿代为兑现。由于这些辅币券可用于各种收支,民众比较信任,其流通范围逐渐由武汉三镇扩大到周围各县,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于是,湖北省银行乃于1931年增印1角、2角券300万元,1932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考专题复习病句修改之句式杂糅
- 2024曲江环球中心商铺租赁管理服务合同2篇
- 【默写达人】英语三年级下册 Module 4基础知识默写卡-沪教牛津三起(答案)
- 2024砌墙施工合同范本
- 2025年度4S店试乘试驾活动车辆维修保养合同2篇
- 2025年度卫生间清洁人员培训与派遣合同3篇
- 2024镍矿行业投资风险评估与管理咨询合同3篇
- 《几何组成分析举例》课件
- 敦煌舞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兰州文理学院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
- 2024年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 GB/T 45092-2024电解水制氢用电极性能测试与评价
- 《算术平方根》课件
- 2024版房屋买卖合同范例:房屋质量保证条款3篇
- 网络加速器提供商服务合同
- 转让押金协议合同范例
- 《工业用二氟草酸硼酸锂》
- 学校办公室副主任述职报告范文
-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英语期末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 运动障碍护理查房
- 电力各种材料重量表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