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综合性高校医学院校分权管理模式的探索_第1页
中国综合性高校医学院校分权管理模式的探索_第2页
中国综合性高校医学院校分权管理模式的探索_第3页
中国综合性高校医学院校分权管理模式的探索_第4页
中国综合性高校医学院校分权管理模式的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综合性高校医学院校分权管理模式的探索

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满足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中国开始了以“共同建设、适应、合作和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本次改革的目的,一是为建立起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二是为解决综合性大学偏少的问题。改革所带来的高校合并潮由1992年江苏省合并省属6所高校组建扬州大学拉开序幕,截至2003年,共有788所高校参与了合并,组建形成318所高等学校,出现了一批文、理、工、医、法、管理、教育等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其中,医学院校与综合性或多科性大学合并在我国高教史上实属先例。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综合性学科,医学科学和生命科学是21世纪最有活力和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医学院校作为医学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力量,在医学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为适应21世纪医学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需要,顺应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众多医学院校选择依托综合性或多科性大学在学科、师资、文化方面的优势,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医学院校合并形成的综合性大学,促进了多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和新的学科生长,也提高了合并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能,但综合性大学如何办好医科同时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尽管有文献资料认为,高校合并需要10年的磨合期才能实现一体化运转,然而廿余年过去了,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如何融合发展的问题依旧存在。深化医学教育体制改革是为了使医学科学能够更好地借助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取得更高水平的发展。医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进一步推进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医学学科发展,不断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既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又是顺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本研究旨在对高校合并后医学院的管理模式进行初步的分类和总结,对高校合并后医学院的发展进行了评估和回顾,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1综合大学和联邦大学的合并进程1991~2005年全国共有59家医学院校进行了合并,其中45家是综合性大学合并医学院(表1)。2管理模式分类参照Robbins和Coulter对组织架构的分类,可将综合性大学对于医学院的管理模式分为:集权管理模式和分权管理模式。需要注意的是,集权和分权并非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相对的概念。同时,这两种模式运用到医学院的管理中还具有医学管理的特色。在高校合并伊始,这两种模式便被不同高校所采用,也形成了其独有风格和特色。2.1树立以人为本、建立医院管理体制集权管理模式是指管理权力高度集中于高层管理组织和管理者,其目的在于形成实现管理目标的最有效的组织。集权管理模式适用于外部环境较为稳定的庞大组织或组织面临重大危机挑战,抑或下级无能或无意参与组织的决定。其优势在于:政令统一、标准一致、力量集中、统筹全局、指挥灵敏、效率高。其劣势则体现在:对下级控制过多,缺少弹性,适应环境应变能力差,上级容易出现专制,下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等方面。我国高校合并后对医学院采用集权管理模式的优点体现在:打破原有的条快分割状态,实现了人、财、物,教学科研和管理的统一整合,重新建立了学校的内部管理系统,因而比较容易按照新的发展规划、战略来促进学校办学效益的提高。同时,对于医学院,采用垂直领导,实行“条条”管理,在合并初期,有利于医学学科同其他学科的实质融合,也有利于教师队伍、学校资源、校园精神的融合。其缺点则体现在使医学院丧失相对的独立性。原有医科大学一般都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办学历史,已形成了适合医学属性的一整套管理和文化传统。合并后,采用集权管理模式,把原有的管理权限收回至校一级,人、财、物,教学和科研的管理权限被大大削弱,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而由于权限的削弱,教师、科研和管理人员的心情一时难以调位,有可能造成大部分医学院教职员工消极对待教学和科研,甚至造成他们抵制校级有关决策的执行。同时,统一集中的管理机构与各校区之间的联系显著增加了时间和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可获得性,一定程度会降低管理效率。在高校合并伊始,采用这一模式的高校代表主要有复旦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等。其特征是在合并初期,原附属于医学院的各个教学医院,升格为综合性大学的附属医院;原医学院下属的院系都相继升级,与医学院一起共同属于综合性大学院系。同时,综合性大学对医学院基本未保留原医科大学的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能,人事、保卫处等大多数管理机构职能被削减,原有管理职能集中至校一级。2.2以大学为主体的医学教育管理模式分权制管理模式是将人、财、物等管理权力下放到学院(学部),校级管理机构只负责学校战略导向、发展规划、校园建设以及制定统一政策,负责指导、考核、协调等工作,对学院(学部)工作从过程管理转向目标管理;各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等建设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力,可根据学校统一政策制定在本学院实施的具体办法,学院(学部)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大学对医学部的分权制管理优势较为明显,即遵循了医学教育管理的特殊性。医学部受命对各医药学院及临床医院实行垂直领导,同时,该部依旧保留了原医科大学的职能部门,使医学部能依据医学学科的独特性进行管理,从而利于医学学科的良性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医学部受命于学校统一领导班子、统一学术学位委员会、统一大政方针的指导,有利于学校整体实力的提高,同时有利于学科、教职员工队伍的真正融合,更有利于组织跨学科研究,创建新的交叉学科,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举办跨学科的系列学术报告。当然,这种模式也隐含着一些弊端,如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校区发展出不同的标准,管理方法和文化风气可能导致差异过大,但这可通过进一步强化校级管理加以克服。目前,大多数的综合性大学均选择这一模式对医学院进行管理。采用这一管理模式的合并高校众多,主要代表有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表2)。3综合评价大学中医药的发展3.1国内大学评估对大学进行绩效评价并给出排名始自美国,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以民间评价的形式率先推出全美本科院校排行榜,之后,法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也纷纷推出了各自国家的大学排行榜。我国的大学评估也有很长的历史。早在1954年,为确定我国高等教育骨干框架,我国政府组织评估并确定了以中国人民大学为首的6所国家重点大学。1987年以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发表了中国第一个大学排名,评价指标也从单一的大学评价发展成为包含有总评价、研究生院评价、学院评价、专业评价、人才培养评价、科学研究评价等概括中国大学基本功能的多指标大学综合评价。而针对医学教育,当前国内流行的评估标准主要有国家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简称水平评估)、大学排行榜、七年制医学教育教学工作评估等:3.1.1实施评估方案1996~1998年原国家教委组织专家对27所医科院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2002年又把这3种评估统归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抽评部分有代表性的院校,在抽评的基础上修改评估方案,并于2003年开始5年一轮的本科评估。教育部于2004年8月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评估方案体现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各类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及对现阶段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走势与发展方向,适用于各类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根据高等医科院校的特殊性,评估方案另做了补充说明。评估方案中有7个一级指标(此外还有一个特色项目),19项二级指(其中重要指标11项,一般指标8项)。方案对二级指标均有明确的主要观测点、参考权重、等级标准(分为A、B、C、D四级,其中A、C两级给予解释)及内涵说明。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种,其标准如下:优秀:A≥15,C≤3(其中重要项目A≥9,C≤1),D=0,特色鲜明;良好:A+B≥15(其中重要项目A+B≥9,D=0),D≤1,有特色项目;合格:D≤3(其中重要项目D≤1)。在生师比等12个方面对医科院校都有特殊的要求。3.1.2以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发展为核心的性大学排名各类大学排行榜既有对高等学校综合实力的总排名,也有针对某一学科的单项排名。在众多大学排行中,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课题组主持的《中国大学评价》是目前国内坚持时间比较长、影响最大、规模最大、收集数据也比较全的周期性大学排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从1993年6月至今,该课题组以《中国大学评价》为标题,共发布了14次大学排名。它提出的中国大学分类方法和每年发布的《中国大学评价》已成为高等教育界和社会广泛关注的教育发展的重要信息。尤其是从2002年开始,该课题组发布了医学类大学的排行榜。以200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为例,采用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一级评价指标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综合声誉,二、三级评价指标为一级评价指标的细化,分别给予一定权重、指标参数和系数。根据计算所得用A++、A+、A、B+、B、C+、C、D+、D、E+、E共5等11级表示中国大学各本科专业的实力,对医科院校也按此标准作了专业排名。3.1.3年后的教学评估七年制医学教育(以下简称七年制)是在“八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经过调查研究、专家论证,于1988年付诸实施的长学制医学教育新模式,是国家为了加快医学人才培养所采取的将学士、硕士学位连续培养的办学模式。七年制既不是本科教育修业年限的延长和课程门数的增加,也不是研究生教育的压缩,更不是五年本科教育加研究生教育,而是本硕融通的一种新培养模式。1995年,原国家教委高教司与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委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对15所首批试办七年制医学院校的教学与学位授予质量进行了联合评估。从2001年起,教育部对七年制医学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新一轮的评估,七年制医学教育教学工作评估方案有8项一级指标,27项二级指标(其中核心指标9项)。每个评估指标的评估等级分为A、B、C三级,评估中按各项指标内涵要求评分,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3.1.4本研究中的评价指标本文参考各个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及内容,围绕着本次评价的目的,从新生质量、师资力量、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4个方面对高校进行评价(表3)。3.2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模式的影响3.2.1专业招生分析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比较两种模式8所代表高校对本地生源2006~2011年录取分数线,结果显示8所高校中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是采用医学院分开招生的模式,2006~2011年,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平均分开始出现低于全校录取平均分的趋势;上海交大专业录取分数线则低于全校录取平均分,但呈现差距缩小的趋势;其他6所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均高于校平均分数线(表4)。3.2.2教师培训比较8所高校的师资力量,发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师资力量方面发展迅速,两院院士人数仅低于北京大学(表5)。3.2.3部/东北部重点实验室数比较8所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发现分权管理模式下,各代表高校的国家级/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数普遍高于集权模式下各高校,以同属上海的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相比,上海交通大学在硕博士点数、重点学科数、重点实验室数等方面与复旦大学旗鼓相当,但在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数方面的优势却大大超过复旦大学。3.2.4分权模式下的代表高校与课程模式的比较比较8所高校医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成绩,发现分权管理模式下的各所高校在申请医学类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数、项目金额数方面普遍高于集权模式下的代表高校。同时统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高校,发现分权模式下的各代表高校取得的成绩也普遍优于集权模式下的高校。以同在上海的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为例,上海交通大学在合并后突飞猛进,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数和金额方面均比复旦大学有显著的优势,同时2006~2011年间,上海交通大学取得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也显著高于复旦大学。3.2.5以分权模式为运作模式本研究收集了2002~2012年武书连医科类大学排行榜。排行榜的指标体系如前文所述,2011年的医学院类大学排行显示:集权管理模式下浙江大学发展最为迅速,还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大学在2009年开始采用分权模式,并取得了较快的进展;现有集权模式下,复旦大学和山东大学排名无显著变化;分权管理模式下上海交通大学发展迅猛,在2011和2012年的排行榜中,已跃至第2位(表8)。4医疗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培养医学学科建设”纵观20年高校合并后医学院的管理,发现分权管理模式将会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合并伊始采用集权管理模式的高校,目前也已纷纷开始对分权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在合并初期采用了集权管理模式,然而在认真总结两校合并十年来的经验与教训,顺应医学发展的客观规律,进一步加强医学各学科互相连接、进一步促进基础与临床结合的前提下,复旦大学在2011年5月推动“大医口”建设。新建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将承担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