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共混改性-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_第1页
塑料共混改性-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_第2页
塑料共混改性-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_第3页
塑料共混改性-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_第4页
塑料共混改性-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聚合物的共混物的形态结构一、非晶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图2-2PS/SBR-g-S共混物“海-岛”结构的TEM照片(10000×)①分散相形状不规则1.单相连续结构图2-38.7%CTBN橡胶增韧的环氧树脂的形态结构的电镜照片(黑色小球为橡胶颗粒)②分散相形状较规则1.单相连续结构图2-4HIPS的“蜂窝”结构的TEM照片(14000×)③分散相为胞状结构或香肠结构1.单相连续结构图2-5HDPE/PA-6共混物SEM图④分散相为微片层状1.单相连续结构2.两相互锁或交错结构这类形态结构,也称为两相共连续结构,其中又分为层状结构和互锁结构。嵌段共聚物产生两相旋节分离以及当两嵌段组分含量相近时常形成这类形态结构。3.两相连续结构此类结构是共聚物网络相互贯穿,使整个共混物成为一个交织网络,两种组分都形成三维空间连续形态的,所以也常称为相互贯穿的两相连续形态结构。典型的例子相互贯穿网络两相聚合物(IPN)的结构,属于两相连续结构范畴。二、含结晶聚合物的共混物形态特征(a)晶粒分散在非晶区中(b)球晶分散在非晶区中(c)非晶态分散于球晶中(d)非晶态聚集成较大的相畴分散在球晶中图6-26结晶/结晶聚合物共混物可能出现的形态结构三、聚合物共混物的界面1.界面的形成图2-8共混物相界面形态的两个基本模型三、聚合物共混物的界面2.界面层厚度界面层的厚度主要取决于两种聚合物的界面相容性,此外还与大分子链段的尺寸、组成以及相分离条件有关。不相容的聚合物,链段之间只有轻微的相互扩散,界面层厚度很小,而且聚合物之间的相界面很明显。随着聚合物的相容性增加,扩散程度增大,相界面越来越模糊,界面层厚度越来越大,两相的黏合力增大。完全相容的聚合物最终形成均相,相界面消失。一般情况,界面层厚度约为数10Å至数100Å。三、聚合物共混物的界面3.界面层的热力学性质界面层的玻璃化温度介于两种聚合物组分玻璃化温度之间。在界面层聚合物的密度已有所改变,聚合物大分子的形态和聚合物的超分子结构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无论就组成而言,还是就结构和性能而言,界面层都可看作是介于两种聚合物组分单独相之间的第三相。三、聚合物共混物的界面4.相界面效应(1)力的传递效应。(2)光学效应(3)诱导效应(4)相界面的效应还有许多,譬如声学、电学、热学效应等等。直接测定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方法主要是显微分析法。显微分析法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