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盗窃罪的对象问题研究
盗窃罪对象之织物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盗窃和盗窃的对象是公共财产。由于所有权关系中的财产只能分为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而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构成盗窃和盗窃时没有什么不同。因此,财产本身的定义是小偷和小偷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外刑法理论对财物的理解大致有四种学说:第一,有体性说。这种学说认为刑法上所指的财物必须是有具体形状的物体,无体物不是财物,所以无体物不能成为盗窃罪对象。无体物一般包括电能、势能、煤气、核能等。第二,效用说。这种学说认为财物无需具备有体性,只要有经济价值,具有效能和用途的物质都可以是财物。第三,持有可能性说。这种学说认为只有事实上可以支配的财物才能成为盗窃罪的对象。第四,管理可能性说。管理可能性说又分为有体性管理可能性说和一般管理可能性说两种。有体性管理可能性说认为只有可以管理的有体物才可作为财物,而一般管理可能性说认为凡是有管理可能性者皆可为财物。从以上的各种观点可以看出,作为盗窃罪对象的财物问题历来就是很有争议的,并且这种争议的范围可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扩大。根据我国刑法的精神,结合上述的几种学说,我们认为可以成为盗窃罪对象的财物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特征。1.人力与财物的配比盗窃行为的基本特征就是行为人通过秘密窃取,首先破坏他人对财物的支配关系,进而建立起行为人自己对财物的支配关系,换句话说,盗窃就是指行为人通过秘密方式排除或破坏他人对财物的支配而建立自己对财物的非法支配。盗窃行为的这一特征就决定了作为盗窃罪对象的财物必须是人力可以支配的,假如财物是人力所不能支配的如阳光等,那么盗窃行为不可能发生。所以,即便这种不可支配的财物具有很高经济价值,但它仍然不可能成为盗窃罪的对象。2.盗窃罪对象财物的财产价值从财物概念的语义上分析,没有任何金钱上价值的物品很难称谓财物。并且从我国刑法关于盗窃罪的规定及司法解释的精神来看,盗窃罪的罪与非罪,刑罚轻重基本上是按盗窃财物的金钱价值大小来判断的。在世界范围内,虽然很多国家在定罪上不十分重视财物的数额,但是在量刑上还是比较重视财物的数额。从社会意义上看,无任何经济价值的财物刑法也无保护之必要。关于这一问题,理论上并非没有争议,刑法理论关于作为盗窃罪对象的财物是否必须具有财产上的价值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是经济价值不要说。这种观点认为作为盗窃罪对象的财物可以不具有经济上价值,只要具有管理可能性就可以成为盗窃罪对象,也就是说财物不以具有经济价值为限,凡可以成为财产权之标的者皆可成为盗窃罪对象。第二种是经济价值必要说。这种观点认为作为盗窃罪对象的财物必须具有经济上的价值,并可以成为交易的标的。第三种主观价值说。这种观点认为只要财物所有人或占有人主观上认为该物具有价值效用者,不论该物可否成为交易之标的,皆可认为该财物能成为盗窃罪对象。其实,第二种和第三种观点都是一种经济价值必要说,只不过两者对经济价值的理解不同。第二种经济价值必要说是一种狭义的经济价值说,而第三种主观价值说是一种广义的经济价值说,它不但把第二种观点所指的财物包含其中,而且还包含只具有主观价值的财物。我们认为,由于盗窃罪是一种财产性犯罪,这在世界各国刑法的规定上已是不争之事实,所以彻底否定盗窃罪对象必须具有财产上的价值是不正确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财产观念的不断变化,如何理解财物的财产上的价值又是极为复杂的,恐怕在现代社会中把财物的价值仅仅理解为市场的金钱交换价值是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所以应在更广义、更宽泛的范围理解财产价值的真正含义。3.盗窃罪的对象是国前面我们讨论了财物必须是人力所能支配的物,这只是解决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财物在被盗窃时必须正在被他人控制支配,只有如此,盗窃行为才能破坏他人对被盗财物的支配关系,盗窃行为人进而才能建立起自己对财物的支配关系。如果财物不被任何人控制支配,包括国家、集体、个人,如遗弃物,这样的财物是不可能成为盗窃罪对象的。所以,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盗窃公私财物,就是特指被他人控制支配的财物。关于这一点,在某些外国刑法典中被更明确地表述出来,如1944年公布的西班牙刑法典第514条规定,下列情况为偷窃犯罪,其中第一项就明确表示,意图获利,未对人使用暴力或恐吓,亦未对物施用武力,但未经主人之同意,取走别人东西。这里的“别人东西”正是指财物被盗时正被他人控制支配。再如日本刑法典第235条规定,窃取他人的财物的,是窃盗罪,这里的“他人的财物”就是指财物被盗时正被“他人”控制支配。类似的规定在瑞士刑法、意大利刑法等法典中均有表现。上面我们阐述了可以成为盗窃罪对象的财物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但是这些讨论不可能不停留在抽象和一般性的层面上,由于司法实践中具体案件多样复杂,某些物品因其带有非常强的特殊属性,判断其能否成为盗窃罪对象并非显而易见,所以下面就几种特殊物品能否成为盗窃罪对象进行分析。一、盗窃罪对象应为不动产一个要件事把物分为动产和不动产始于罗马法。凡是能够自行移动或者用外力移动而不致改变物的性质和价值的为动产,如家畜、农具、衣服。反之,凡是不能够自行移动或者虽然可以用外力移动却要改变物的性质和降低物的价值的为不动产,如土地、建筑物等。动产可以成为盗窃罪对象已成为不争之事实,但是不动产是否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国外刑法学界对此有三种主要观点:第一种是肯定说。肯定说认为不动产与动产一样都是财物,其所有权同样应受法律保护,也应把不动产列在盗窃罪对象的范畴内。第二种是否定说。否定说认为盗窃罪对象只能是动产,不动产不可能象动产那样被窃取。第三种是犹豫说。犹豫说认为肯定说与否定说均不能提出足够压倒对方的证据,但是对不动产是否能够成为盗窃罪对象不明确表态,因为确实有些对不动产的秘密侵权行为似乎可以按盗窃罪处理。我国刑法典中对盗窃罪对象并没有明确区分动产与不动产。财物的语义中自然包括不动产在内,但不动产与动产相比确有很多不同之特性,所以不动产能否成为盗窃罪对象就很有争议的余地。对此,我国刑法理论中有肯定说和否定说。否定说认为盗窃罪的对象不应包括不动产在内。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盗窃罪客观方面是“秘密窃取”行为,只有动产因其具有可移动性才可以被“秘密窃取”。而不动产不可移动,所以不动产不能以“秘密窃取”手段非法占有,对不动产的非法占有一般只能以“窃占”的方式进行。因此盗窃罪客观方面的特征就把不动产排除在对象范围之外。第二,不动产所有权关系的转移和变更,必须通过严格的法律程序才可能完成,不动产的窃占行为往往是通过欺骗手段而非窃取手段完成,当有关不动产的合法手续没有骗到手之前,行为人对不动产即使已行使事实上的控制,但并不能彻底排除权利人的有效控制。第三,社会的一般观念对“盗窃”概念有了一般性的认同,如果把窃占不动产行为全部认定为盗窃性质,实感牵强。肯定说认为盗窃罪对象不仅仅限于动产,不动产也可以成为盗窃罪对象,本文基本倾向肯定说,具体理由如下:第一,我国的刑事立法中只规定了盗窃罪对象是公私财物,并没有特殊强调该公私财物特指动产。对于财物的概念,无论是从语义上分析,还是从法律的有关规定分析,均不能否认财物概念的外延自然应包括不动产在内,这一点就是坚持否定说的学者也是不得不承认的。那么把可以作为盗窃罪对象的财物理解为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应该说是一件即合理又合法的事。把财物理解为包括不动产,实质上是对盗窃罪法律规定的文义解释。所谓文义解释,又称语义解释,是指按照法律条文用语之文义及通常使用方式,以阐释法律之意义内容。文义解释是法律解释的基本方法或者说是第一位的解释方法,法律解释必先由文义解释入手,并且所作的解释不能超过可能的文义。因为法律条款是由文字词语构成,如想确定法律的意义,必须先了解法律使用的词句,确定其词句的文义。如果解释法律时超越了词语的文义范围,则此解释已经超越了法律解释的范围,而是一种造法活动,因此,解释法律应尊重法条文义。在解释盗窃罪中关于财物的文义时就是如此,财物文义本来就包括不动产在内,而否定说却不顾财物之文义范围,而把不动产排除在财物范围外,显然是不应该的。第二,否定说认为自己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是不动产不能被“秘密窃取”,不动产因其不可移动性,只能被“窃占”。本文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不动产的“窃占”与动产的“秘密窃取”之间,由于动产与不动产物理性质上的差异,“窃占”与“秘密窃取”两者之间肯定会有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区别,但是这种区别只是形式上的区别,两者在本质上并无太大差别。盗窃罪规定的“秘密窃取”行为有两个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其一,行为的秘密性,行为人只有采取主观上自认为不被人发觉的手段取得财物,行为才具有秘密性。其二,行为的结果是对财物的取得,取得财物的含义也就是对财物的控制支配。我们假设秘密窃取的对象只是动产,那么比较一下动产的秘密窃取与不动产的窃占之间的区别。“窃占”行为也有两个本质特征,其一,行为的秘密性,“窃”在中国汉语中明显是指偷偷的秘密的意思,这与秘密窃取行为中的秘密性是一致的。其二,窃占行为是对不动产的占有,占有不动产的含义其实质也就是对不动产的控制支配。从以上对“秘密窃取”行为及“窃占”行为两个基本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假如说把对动产的“秘密窃取”行为与对不动产的“窃占”行为相比两者有区别的话,那么这种区别也仅仅表现在一是对动产的控制支配,另一个是对不动产的控制支配。而这两种控制支配行为都是由主客观两种要素构成,主观上行为人有控制支配财物的故意,客观上行为人实施了控制支配动产或不动产的行为,两者唯一的差别就是,在控制支配动产时,可以使动产的地理位置发生位移,而不动产在控制支配时地理位置不发生移动。“秘密窃取”动产虽然经常伴随着动产的位置移动,但并不是以动产地理位置发生移动为“秘密窃取”成立的绝对必要要件,例如,当甲发现乙的皮包内有巨额现金,便起了盗窃之意,当乙休息时把皮包放在一边,甲就用自己的衣服把皮包盖住,自己坐在其上,乙发现自己的皮包找不到便去报案。这时甲的行为已经构成盗窃罪,但此时乙的皮包并未发生移动。其后甲把皮包拿走或扔掉,那都是盗窃罪的事后处分财物行为,对盗窃罪的构成不发生影响。所以秘密窃取动产与窃占不动产之间并无本质区别,无论是窃占不动产抑或是秘密窃取动产,都是行为人以秘密的方式非法控制支配他人财物而使他人无法实现自己的财产权利。在理论上完全应该把秘密窃取公私财物行为理解为包括窃占不动产在内,不动产作为盗窃罪的对象是完全可以成立的。例如,我国台湾地区的刑法320条第一款规定“意图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所有,而窃取他人动产者,为窃盗罪”。在同条第二款同时规定“意图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窃占他人之不动产者,依前项之规定处断”。第三,否定说认为不动产所有权关系的转移和变更,必须通过严格的法律程序才可能完成,由此证明窃占不动产与秘密窃取动产之间有本质区别。这一理由是不能成立的。我们都知道,根据民法的规定,不论是动产或是不动产,其所有权的转移与变更都必须经过合法行为才能完成,世界上各国包括中国大都对不动产所有权转移,变更采取登记制度,窃占不动产不会取得不动产的所有权,否定说因此认为当不动产被窃占后,因为不动产的所有权还在原权利人,不动产的窃占者就不能排除权利人的有效控制。但是秘密窃取动产也同样不会取得动产的所有权,无论行为人盗窃动产后对所盗动产采取何种事实上的控制支配行为,这些控制支配都与所有权无关。至于不动产被窃占后,权利人能否有效控制被窃占不动产的问题,如果从民事法律制度领域讲,当权利人发现自己的不动产被窃占,他确实有可能找到救济的手段,但是大部分不动产被窃占后,权利人根本就发现不了自己的权利被侵害,在这种情况下,权利人怎么可能有效控制被窃占的不动产呢?即便权利人发现自己的不动产被窃占通过法律手段恢复了自己的权利,这对行为人窃占行为性质并无影响,并不能因此得出窃占不动产与秘密窃取动产有本质区别,因为动产被秘密窃取后,权利人同样也有可能恢复权利。例如行为人窃取动产后,因良心发现把赃物送还权利人或因案发而使权利人恢复权利。实际上盗窃罪的成立与受害人的权利能否得到恢复没有太多的关系。所以从不动产被窃占后所有权并不转移及权利人还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恢复权利这一点得不出窃占不动产与秘密窃取动产有本质区别的结论。近些年来,窃占国家、集体和私人所有的不动产案件越来越多,这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越来越严重,只用民事手段调整对此种行为的打击力度显然不够,必须对其予以刑事制裁。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从目前我国立法角度还是从理论角度分析,均可得出盗窃罪应包括窃占不动产。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窃占不动产能否构成盗窃罪,基本上是否定的,这一现状应改善,否则会放纵很多犯罪行为。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司法解释把盗窃罪对象明确解释为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二是通过立法对窃占不动产单独规制。我们赞同后一种途径。因为虽然在理论上把不动产作为盗窃罪对象并无不可,但是不动产与动产相比确实有其独特性,把两者放在一个罪名中规范,在定罪量刑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出于立法技术的考虑,完全可以对窃占不动产单独立法规制。从实证的角度看,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刑法典把不动产排除在盗窃罪对象范围之外,例如瑞士1971年刑法典137条明确规定了窃盗罪对象为动产,“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窃取他人之动产者,处五年以下重惩役或轻惩役。”另外1940年巴西联邦共和国刑法典第155条,1976年修改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刑法典第242条第一款,1968年修订的意大利刑法典第624条等均有类似规定。还有一些国家虽然没有在盗窃罪对象中明确规定为动产,但是却设另外条款对不动产的窃占作单独规定,实际上也是等于把不动产排除在盗窃罪对象之外,例如日本刑法典第235条规定,窃取他人的财物的,是窃盗罪,这里虽没有明确规定财物特指动产,但是在第235条之二同时规定“侵夺他人的不动产,处十年以下惩役”,这也等于把不动产排除在窃盗罪对象范围之外。所以建议国家立法机关应尽快对窃占不动产单独立法。二、要从刑法第133条的规定进行识别违禁品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任何人除得到国家特别许可外,不得制造、持有、使用、运输、销售的特定物品,主要包括毒品、淫秽物品、伪造的货币、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由于这类物品对社会风气,社会安定及人民大众的身心健康极具危害性,所以法律对这类违禁物品进行管制。违禁品能否成为盗窃罪对象,理论上历来就有争议。因为枪支、弹药、爆炸物等违禁品与毒品、淫秽物品、伪造的货币等违禁品性质不完全相同,所以应把这两类违禁品分别进行讨论。从前述财物的三个基本特征分析,枪支等违禁品完全可以成为盗窃罪对象。首先,枪支等违禁品具有可支配性。其次,枪支等违禁品具有财产上的价值。最后,如果枪支等违禁品正在被他人控制支配,则此种情况下枪支等违禁品完全可以成为盗窃罪对象。但是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物品不仅仅作为普通财物而存在,同时也作为社会的一种危险物品而存在,所以刑法基于这种竞合的社会关系,在规定普通财物盗窃罪的同时,又规定了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物品构成特殊的犯罪,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分子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品是对两种社会关系的侵害,即公共安全和财产所有权制度。因此盗窃枪支等违禁品行为可以从两个侧面进行评价,如果从危害公共安全的角度评价,此种行为构成盗窃枪支等物品罪。如果从侵犯财产所有权制度角度评价,此种行为也可以构成盗窃罪。这就导致了刑法第127条与264条发生法条竞合,根据法条竞合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适用法规原则,虽然枪支等违禁品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但盗窃这些物品只能构成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罪。对于毒品、淫秽物品、假货币等违禁品能否成为盗窃罪对象,理论上的争议可能要比枪支等违禁品能否成为盗窃罪对象更大。否定说认为毒品等违禁品不可以成为盗窃罪对象的理由,归纳起来有三条:第一,毒品等违禁品不存在私人所有权,没有财产性,不能成为财物。第二,毒品等违禁品不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属于集体和公民合法拥有的财物,盗窃毒品等违禁品不侵犯盗窃罪客体。第三,盗窃毒品等违禁品侵犯的不是财产所有权关系,而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本文认为毒品等违禁品可以成为盗窃罪对象,这主要是因为:(1)毒品等违禁品具有财产性,是一种特殊的财物。首先,毒品等违禁品虽然不允许私人拥有,不存在私人所有权,但是对这些违禁品没有采取法律程序之前,一般也就是在被国家没收之前,占有这种违禁品还是有可能的,至少在这个范围内,毒品等违禁品还是具有财产性的。其次,虽然对毒品等违禁品国家法律明令禁止持有和流通,但是在事实上,违禁品的地下流通却是很难禁绝的,并且出现相反的法律越禁止利润却越高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毒品等违禁品显然是一种黑色商品,很难说它不具有任何财产性。再次,对毒品等违禁品虽然法律禁止私人占有或所有,即不存在私人所有权,但是这并不等于否认国家对这些物品可能会拥有所有权,国家所有权也能反映出这些物品的财产性,例如,在医药事业中,毒品也有某种重要的药用价值。再再次,从盗窃行为人的角度分析,假如毒品等违禁品不具有任何财产性,一般情况下,盗窃行为人不会秘密窃取这种毫无价值可言的东西,所以至少从盗窃行为人的角度看,毒品等违禁品是具有财产性的。最后,毒品等违禁品,如伪货币、淫秽物品,虽然这些物品的自身可能对社会无价值,但是这些物品的物质载体却是有价值的,例如,淫秽录相带,这些淫秽影片没有价值,但是其物质载体录像带本身却是有价值的。综上述,毒品等违禁品虽然不象其他商品一样具有明显的财产性,但是这种物品的特殊财产性是不能否认的。同时,从毒品等违禁品的物理性质可知,这些物品可以被人力控制支配,如果被盗窃时正在被他人控制支配,则毒品等违禁品完全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2)否定说认为毒品等违禁品不受法律保护,盗窃这些物品不侵犯盗窃罪客体,这种观点不成立。盗窃罪的客体与盗窃罪侵犯的具体民事权利意义上的所有权无太多关系,毒品等违禁品的盗窃尽管没有侵害这些违禁品占有者的所有权(不存在所有权),但是盗窃行为人对他人占有财物的秘密窃取行为破坏了财物的占有秩序,导致了抽象的所有权制度受到客观的威胁,这些违禁品占有人的违法占有并不能阻却盗窃行为人的违法,所以盗窃这些违禁品侵犯了盗窃罪客体。(3)否定说还有人认为盗窃毒品等违禁品侵犯的客体是金融管理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这种观点也很难成立。因为这些违禁品占有人的占有行为才侵犯了金融管理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而盗窃这些违禁品可能间接地对两种秩序构成一种破坏,但是盗窃行为最直接侵害的是代表着财产所有权制度的财物占有秩序,所以财产所有权制度才是盗窃这些违禁品侵犯的客体。(4)从我国刑事法律制度上分析,也可以得到肯定的证明。根据1998最高法院关于盗窃罪司法解释第五条第八款规定,盗窃违禁品,按盗窃罪处理的,不计数额,根据情节轻重量刑。早在1992年最高法、最高检联合下发的《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此就有规定,“盗窃违禁品,如毒品、淫秽物品等,按盗窃罪处理的,不计数额,根据情节轻重量刑。”综合上述,毒品等违禁品可以成为盗窃罪对象的结论是不难得出的。三、与人体分离前能否成为盗窃罪对象有生命的人体是法律上的主体,是权利义务的承担者,并非法律上的财物,所以人体自然不能成为盗窃罪对象。因此我国刑法第239条和240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构成绑架勒索罪。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构成拐卖儿童罪。这两种犯罪均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而非财产犯罪。但是人身体的某一部分若与身体整体分离后,如抽取的血液,剪下的毛发等,因不再具有生命之意义,其本质也是一种财物,具备盗窃罪对象的特征,理应可以成为盗窃罪对象。必须强调,人体的某部分只有与人体整体相分离后,才能成为盗窃罪对象。如果是盗窃行为导致人体某部分与人体整体相分离,则被盗的这部分人体器官不能作为盗窃罪对象。如意图窃取而秘密剪下女人的头发,利用人的昏迷而秘密抽取其血液,因窃取时头发、血液均为有生命之身体的一部分,头发及血液均承担着生命的意义,此时的头发,血液处于正常状态,是人的生命健康权利的物质表现,所以盗窃与人体相分离前的器官,只可能构成有关侵犯生命健康权利的犯罪,而不能构成盗窃罪。如果人体中某些器官是人工造成的,那么这些人工造成的器官与人体相分离后,自然可以成为盗窃罪对象,自不必多说,但是当这些人工造成的器官在与人体分离前是否可以成为盗窃罪对象呢?本文认为这要分两种情况加大讨论。第一,与人体分离对人体没有损害的人造器官,如可自由拆换的假肢、假手,在与人体分离前就可以成为盗窃罪对象。因为即然人造器官与人体分离而不损害人身体,这就表明这样的人造器官只是人身体的一个辅助物品而已,并没有与人身体融为一体,因此这样的人造器官也没有生命的意义,不能成为人的生命健康权利的物质表现,与一般财物无异,成为盗窃罪对象应无疑问。我国台湾学者也有此意见,“人工造成之人体一部分,不损及身体可分离者,如义手、义足、假牙等,均可解为动产。”第二,与人体分离会损害人体的人造器官,如置入人体皮下的人造器官,在与人体分离前,不能成为盗窃罪对象。因为虽然这些器官是人造的,但这些器官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柑橘滞销产品线上推广与“抢购”销售合同3篇
- 2024瑜伽馆瑜伽教练劳动合同范本及教练休息时间规定3篇
- 2024版鸡蛋简单购销合同
- 2025年度养老设施建设承包合同范本权威版4篇
- 2025年度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研发与推广合同4篇
- 2024知识产权许可使用合同许可人和被许可人
- 2025年度渔业生态循环承包经营合同4篇
- 2024版鱼苗的购销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承包合作协议范文4篇
- 2025年度医院手术室设备供应及承包运营协议4篇
- 202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指南修订解读课件
- DB11-T 825-202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单词默写(可直接打印)
- 糖厂热力衡算(6000吨每天)
- 燃气有限公司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 北京市刑事诉讼律师事务所函(担任诉讼代理人适用)格式文书(2020版)
- XX镇“我为群众办实事”满意度调查问卷
- (完整版)Brownbear绘本
- 鲁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单词汉语(背诵)
- 玻璃纤维拉丝作业中几个常见问题的处理
- 铁路信号室内施工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