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_第1页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_第2页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_第3页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_第4页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河南师范大学刘小先littlexian@126.comQQ:275430029第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涵与特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被称为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是指学校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团体心理辅导及相关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各种辅导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去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潜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树立理性的价值观,增强其情绪调控能力和耐挫能力,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活动课程。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活动课程”。它没有向学生系统传授心理学知识的要求。

它是充满弹性的,可以根据学校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开发,重在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体现了学生对课程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发展性团体辅导”。

辅导的功能是教育、发展和预防。

辅导对象是全班学生。

辅导目的促使学生自我成长并最终学会自助。

辅导的效能取决于团体动力。

对辅导教师的要求是“态度第一”。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发展性团体辅导”。

辅导的功能是教育、发展和预防。

辅导对象是全班学生。

辅导目的促使学生自我成长并最终学会自助。

辅导的效能取决于团体动力。

对辅导教师的要求是“态度第一”教育和发展功能:指的是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以及潜能的开发。

预防功能:指的是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成长中的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能够主动求助,预防心理问题的进一步发展。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发展性团体辅导”。

辅导的功能是教育、发展和预防。

辅导对象是全班学生。

辅导目的促使学生自我成长并最终学会自助。

辅导的效能取决于团体动力。

对辅导教师的要求是“态度第一”。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发展性团体辅导”。

辅导的功能是教育、发展和预防。

辅导对象是全班学生。

辅导目的促使学生自我成长并最终学会自助。

辅导的效能取决于团体动力。

对辅导教师的要求是“态度第一”。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发展性团体辅导”。

辅导的功能是教育、发展和预防。

辅导对象是全班学生。

辅导目的促使学生自我成长并最终学会自助。。

辅导的效能取决于团体动力。

对辅导教师的要求是“态度第一”。心理健康课是否能达到目标,一方面取决于学生主体的自主参与和真情流露,另一方面取决于学生同伴的倾听分享与互助。因此,必须运用团体动力的原理。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发展性团体辅导”。

辅导的功能是教育、发展和预防。

辅导对象是全班学生

辅导目的促使学生自我成长并最终学会自助。

辅导的效能取决于团体动力

对辅导教师的要求是“态度第一”“能充分关怀、鼓励、支持学生,则举手投足均是辅导策略;若有策略而无良好态度,学生心存疑虑或抗拒,则策略将无用武之地。”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个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完善的学校教育体系应该交给学生三方面的知识:关于自然的知识√关于社会的知识√关于自我的知识

关于自我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靠教育者的灌输和说教,而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经过自我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获得经验,促进真正意义的成长。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强调体验、感悟和行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自我教育活动,没有说教和灌输等显性教育的痕迹,但它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感悟和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成长。3.以教师帮助,学生自助、互助为机制。

杜威说:“教师是一个引导者,他掌着舵,学生用力把船划向前方。

同伴之间的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有助于心理问题的解决。学生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课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而是提倡对问题的分析、探讨,让学生认识到可能导致的结果。不是“我要你领悟”,而是通过开放式提问达到“自我领悟”。不是命令式语气,而是朋友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时刻体现着对学生的尊重和同感。不是教师讲学生听,是以活动、体验为主,通过教师的启发,最终达到助人自助。第二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全的人格、增进其心理健康的水平。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绪和情感。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全的人格、增进其心理健康的水平。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绪和情感。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在人格结构中,自我意识是核心。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客观的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全的人格、增进其心理健康的水平。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绪和情感。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情绪是学生人格和谐发展的纽带。积极情绪的特点:平和、稳定和愉悦。现在人缺少的积极的健康的情感:淡泊、温柔、同感、爱、责任感和正义感。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全的人格、增进其心理健康的水平。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绪和情感。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处理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以及母(父)子关系。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全的人格、增进其心理健康的水平。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绪和情感。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一)初中7-9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七年级1.入学适应辅导,帮助学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2.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与父母、老师和同伴的关系,加强人际交往的辅导。7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例1.一切从“新”开始活动目的:(1)帮助学生了解小学与初中学习生活的不同,了解自己的学科情况;(2)引导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风格,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2.我能“表达爱双亲”活动目的:(1)学会先说自己:向父母坦率的说出自己的心情和感受;(2)学会体谅父母:说明事情缘由,不让父母着急,解释事件本身;

(3)学会态度真诚:避免用反问的方式来指责父母或者表达不满。7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例(一)初中7-9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八年级1.开展学习心理的辅导特别是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降低由于学业失败等因素造成的自卑感。2.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发育问题,突出青春期性心理辅导。花季宣言活动目的:(1)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现象,引导学生接纳、适应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从而珍惜爱护自己的身体。(2)了解性行为的后果,危害及预防。(3)明确异性同学交往中身体的禁区,学会守护合理的身体界限。。8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例(一)初中7-9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九年级1.开展抗挫折辅导,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压力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升学观。2.进行应试心理辅导和训练。傲视群雄战考场活动目的:(1)引导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掌握考试前、中、后要注意的事项。(2)帮助学生学习正确应对考试,从容不迫上考场。9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例(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高中一年级1.入学适应。2.引导学生在一个新的、充满人际竞争的环境中,学会与人合作、和谐共处的交往技巧,处理好因学习竞争、情感纠葛、自尊水平降低带来的种种人际矛盾问题。(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高中二年级1.学习心理的调试和理性情绪的辅导,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情绪,制定适度的学习目标,进一步发掘自己的学习潜能,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引导他们处理好青春期恋情与完成学业之间的矛盾,并预防在这一敏感问题上可能出现的碰撞、对抗及危机性事件。(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高中三年级1.协助学生清楚地觉知自我,并做出自己的生涯选择。2.高考前心理辅导。(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要求1.目标应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2.目标要明确、具体、集中。3.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4.目标要顾及团体共同性目标。(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要求1.目标应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2.目标要明确、具体、集中。3.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4.目标要顾及团体共同性目标。。(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要求1.目标应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2.目标要明确、具体、集中。3.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4.目标要顾及团体共同性注意:(1)不使用晦涩、含混不清的语言。(2)不使用容易产生歧义或者争议的表述。(3)不使用长而复杂的句式。(4)不使用大而空的,标语口号式的语句。(5)由于课时的限制,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要达成的目标不可能太多,更不可能面面俱到。(6)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在行动上实现。(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要求1.目标要清晰。2.目标要集中。3.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4.目标要顾及团体共同性目标。将目标细化为可观察、可评定、可训练。(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要求1.目标要清晰。2.目标要集中。3.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4.目标要顾及团体共同性目标。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

团体活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团体的任务不同,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地位不同,团体的氛围和动力不同。因此,需要设计不同的团体活动。(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微观发展进程1.团体暖身阶段。——工作重点“情绪接纳”(5分钟)通过热身游戏或其他媒体手段促进班级成员的初步互动。充分展现教师的“尊重、接纳、关爱”的辅导态度。必要时,明确告知班级成员团体辅导活动的注意事项。

例如:“说好话,守秩序,存好心,做好友,要保密”2.团体转换阶段。——工作重点“展开主题”(10分钟)以具体形象的方式,提出某个被班级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引发学生不同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碰撞和冲突,催化团体动力。鼓励学生参与互动讨论,积极对他人的意见予以反馈。——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表意见,少用全班分享的发言形式。3.团体工作阶段。——工作重点“问题探索”(20分钟)设计更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能反映学生成长困惑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体验和思考。继续催化正向的团体动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开放。鼓励学生之间交换不同的观点,在支持与面质之间取得平衡。注重团体的组织调控,引导学生关注团体目标,鼓励学生相互倾听,共同研讨有效策略。4.团体结束阶段。——工作重点“问题解决”(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澄清团体经验的意义。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团体中的体验体会运用于课外的实际生活。设置富有新意的团体结束活动,为本次主题探索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团体结束阶段活动举例——欣赏美文和时间赛跑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的话让我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时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游戏的选择与设计:(1)根据课程的目标选择和设计相应的游戏,要注意选择具有积极性和启发性的游戏。(2)设计游戏时,要考虑到游戏的目标、对象、适用范围、场地和道具、规则和注意事项等问题。(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常用的活动形式1.游戏角色扮演是指用表演的方式来启发个体对人际关系及自我情况有所认识的一种方法。角色扮演的作用:1.宣泄情绪。2.了解自我的内心感受。3.了解他人的感受,增加人际关系敏感度。4.发现问题,并学习新的行为。2.角色扮演2.角色扮演基本要素:(1)教师:角色扮演活动的制作者、促进者、观察者和分析者。(2)演员:由不同人数的学生扮演。可分为主角和配角。(3)观众:由不参加表演的学生组成。为演员提供支持和反馈,是支持演员反思整个情景的动力。(4)剧本:可以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也可以是教师提供情景,由学生自行设计情节、动作、对话等。(5)舞台。2.角色扮演注意事项:(1)要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每次表演的时间不宜过长,通常3-6分钟。(2)由于在第一次扮演活动中,常常会有困窘和尴尬情形发生,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轻松而安全的氛围,充分尊重与接纳,使学生真诚演绎,避免学生感受到压力与伤害。(3)应鼓励角色扮演者自然真诚地、有创造性地进行角色扮演。(4)角色扮演由学生自愿参加,同时也要保证每个学生具有相等的参与机会。(5)角色扮演以后要进行问题分析、讨论与总结,充分达到辅导活动的认知或思辨的目的。脑力激荡法使用原则:不批评不指责;鼓励自由和创意;人人参与;强调数量;优化整合操作实施:有明确的主题,最好是单一问题。步骤:(1)确定主题;(2)说明规则;(3)鼓励发言;(4)记录所提出的意见;(6)共同决定评估标准;(7)根据评估标准共同选取最好的意见。注意事项:讨论主题是开放性的问题,要事先提出;扼要记录所有提出的意见;避免专家涉入。3.讨论的技术第三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一、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教学行为教师角色到位。教师是激励者。教师是组织者。教师是指导者。(1)思想观念到位:对每个学生要有积极的信念。(2)辅导方法到位:注重启发和引导。(3)关系到位:与学生建立信任、平等、尊重的关系。一、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教学行为教师角色到位。教师是激励者。教师是组织者。教师是指导者。(1)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参与动机。(2)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鼓励学生自我表露。(3)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一、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教学行为教师角色到位。教师是激励者。教师是组织者。教师是指导者。(1)决定小组成员。(2)培训小组长和组员。一、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教学行为教师角色到位。教师是激励者。教师是组织者。教师是指导者。(1)指导学生分享感受。(2)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二、实施原则动感第一。情景体验。多元互动。现场生成。主体抉择。和谐有序。在活动中实现发展;切忌以“讲”代“动”。二、实施原则动感第一。情景体验。多元互动。现场生成。主体抉择。和谐有序。任何学习都从情景开始;体现情景性应注意以下几点:1.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2.具体形象的呈现问题。3.角色扮演或小品要有情节及适当的道具。二、实施原则动感第一。情景体验。多元互动。现场生成。主体抉择。和谐有序。1.团体互动促进个人成长。2.互动的前提是参与。3.大团体划分成小团体促进互动。4.讨论是团体互动的主要形式。二、实施原则动感第一。情景体验。多元互动。现场生成。主体抉择。和谐有序。1.要全神贯注的倾听。2.不要急于给出现成的结论。二、实施原则动感第一。情景体验。多元互动。现场生成。主体抉择。和谐有序。1.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2.教师自己不要讲得太多;3.注意创设安全民主的班级氛围;4.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做决定。二、实施原则动感第一。情景体验。多元互动。现场生成。主体抉择。和谐有序。三、实施要领1、重引导,不重教导。2、重感受,不重认知。3、重口头交流,不重书面活动。4、重目标,不重手段。5、重真话,不重有无错话。6、重氛围,不重理性探讨的完美。7、重应变,不重原定计划。8、重自我升华,不重教师的概括总结。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10个避免1.避免一节活动课出现两个或多个主题。2.避免由于选题过大、目标过空导致对主题挖掘不深、不透。3.避免选择学生不易于公开表露或牵涉学生隐私的主题。比如青春期异性交往,你让学生谈早恋的事,就很难操作。应通过个别心理辅导来实现。4.避免活动设计平行并列而不是逐层递进。5.避免看似学生表面活动很多,但触及心灵的情感体验苍白无力。6.避免学生认知需要提升时,教师跟不上,点评不到位。7.避免教师自我封闭的心理。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8.避免自卑、内向的学生由于不敢发言而隐瞒内心的真实感受。9.避免由于学生发言过于随意,而导致课堂缺乏正面导向。10.避免教师越俎代庖,不考虑学生的想法和感受,代替学生选择和判断。书目简介1.团体心理咨询樊富珉高等教育出版社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学谢维兴福建教育出版社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吴增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4.青少年环境适应团体训练手册张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探寻学生心灵成长路线图钟志农教育科学出版社6.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钟志农宁波出版社7.中学生心理素质训练鞠勑恒上海教育出版社8.学生团体心理训练罗品超广东省出版集团9.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钟志农教育科学出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