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起义与东学农民战争比较研究_第1页
太平天国起义与东学农民战争比较研究_第2页
太平天国起义与东学农民战争比较研究_第3页
太平天国起义与东学农民战争比较研究_第4页
太平天国起义与东学农民战争比较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平天国起义与东学农民战争比较研究

太平天国起义和东学农民战争1是中国和韩国历史上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起义和东学农民战争之间有不少的相似之处:两个农民战争都发生在两国王朝末期,从其起义的性质来看,都具有反封建、反帝的性质;都具有宗教色彩;都在外国列强与本国政府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同时,它们之间也有不同点:战争的最终目的不同;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有别;与外国列强的关系不同。其中,太平天国和东学党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差异明显。本文试图把太平天国和东学农民党对儒家思想采取的态度进行初步的比较。一、东学与东学农民战争(一)崔济1与东学搞清楚东学对儒家传统思想的态度,先得从东学的创始人崔济愚、东学及其特点谈起。东学,即后来盛行于韩国民间的天道教的前身。所谓“东学”即“东方之学”,是与当时在朝鲜叫做“西学”的天主教相对抗的。东学的创始人崔济愚(1824-1864年),出生于朝鲜庆尚北道,原名济宜。父亲是乡村塾师,以道德文章闻名。他8岁开始接受儒家教育,才能非凡,但他出身于庶子。当时朝鲜的身份制度很严,庶子身份的人是连科举考试也不能参加的。崔济愚10岁丧母,16岁丧父,家道衰微,无以为业,便去遍游名山大川,访师求友。他见西方教士布教,贫苦群众皈依者颇多,便萌发了创立新宗教与洋教抗衡的念头。于是改名济愚,进入庆尚道梁山郡之千圣山,在内院修道。数年之间,他把儒、佛、道三教教义之长短进行反复的比较。1860年5月25日,忽有所悟,决定取三教之长,舍其所短,以“诚”、“敬”、“信”三字为要义,于6月开始布道,并制成21字咒语曰:“至气今至,愿为大降侍,天主造化定,永世不忘万事知。”东学的教义简明,信徒日众,以庆尚、全罗二道为中心,在几年的时间内渐及全国。随着东学信徒的增加,崔济愚于1862年设立“包接制”。崔济愚为道主,号天主大神师,其下各道有大接主,郡县有接主,信徒主要是农民群众。东学的迅速发展,引起了朝鲜政府的极大恐慌,1862年崔济愚被捕,当时由于数百名教徒群集官署请求而获释。次年,崔济愚和东学信徒20余人再度被捕,1864年4月15日,崔济愚被处死刑。崔济愚虽死,但东学并未被镇压下去。崔济愚被捕前,即授予门下高徒崔时亨,以备不幸殉教之后可继承其衣钵。于是,崔时亨成为东学第二代道主。崔时亨(1827—1898年),号海月,朝鲜庆尚道人,与崔济愚同族,幼丧父母,生活贫困,于1861年投于崔济愚门下受教。及继任教主后,称海月神师,并遵教祖遗命避于太白山后辗转于庆尚、忠清、全罗三道之间,秘密传教。1860年到1864年,崔济愚确立了东学思想的基础,19世纪80年代初被崔时亨集成了《东经大典》和《龙潭遗词》。2(二)崔济1的东学思想从18世纪后期开始,朝鲜社会的各种矛盾越来越突出。政治上,统治阶级不顾农民生活贫困,不断持续政争;社会思想上,朝鲜王朝奉行“祟儒抑佛”政策,儒学思想成为朝鲜王朝的统治理念。中国的“性理学”从12世纪末开始到18世纪末一直是朝鲜王朝的思想支柱。到了19世纪,随着社会各个方面所出现的种种矛盾,作为治国指导理论基础的“性理学”已不能应付社会变化的潮流。而且,“性理学”也成为党争的原因。因此,迫切需要造成一种摆脱“性理学”体制的学风。在这种情况下,“实学派”出现了。他们反对儒学的“空理名分”,主张“实事求是”。但是,他们还不能够成为解决当时现实问题的力量。另一方面,19世纪初一些顽固派的官僚们提出“卫正斥邪论”,在他们看来,世界可分成为“正”与“邪”的两分世界。他们无条件地排斥一切外来东西,不能把握世界变化的潮流,却要强化传统封建体制。还有,虽然朝鲜王朝奉行“祟儒抑佛”政策,佛教还是在朝鲜社会上占有重要地位。可是到了朝鲜末期,佛教也出现了不少弊端,受到社会各界的批判。崔济愚认识到儒、佛、道教等的单一宗教思想没有能力改变当时的现实。他指出当时的社会是:“尧舜之治,不足施。孔孟之德,不足焉”。3他对传统思想的态度是:不是完全否定儒、佛、道教等传统思想,而是把它们中有利的因素积极纳入东学思想。崔济愚阐明东学的特点时说:“吾道不是儒、佛教,也不是道教。而吾道是儒、佛、道教之合一。”4崔济愚吸收儒学之论理:“三纲五伦,佛教之觉性,修心觉心,道教之养气,养气养生思想;并把它们纳入而混合起来,发展到东学思想。”4虽然崔济愚融合儒、佛、道三教之长而创立,但是东学的中心思想仍以儒教为主。(三)忠清道平民国时,鱼允中未能实现其“国权”崔济愚去世之后,经过崔时亨的努力,东学波及到朝鲜各地,信徒日益增多。1880年以后,随着东学势力的发展,朝鲜政府和地方官吏对东学徒的监视、压迫也更加剧。进入90年代后,不少东学教徒要求为教主崔济愚伸冤和东学合法化。在这种背景下,“参礼集会”召开了。“参礼集会”是东学组织的首次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它是于1892年12月20日在全罗道参礼县举行的。他们草拟陈情书,向全罗道观察使李宪植申述,其主要内容是:(1)东学是取儒、佛、道三教之长而创立的,并不是异端之类;(2)伸教祖崔济愚之冤;(3)要求官方严禁对东学教徒的弹压。但是,李宪植不接受东学徒的建议,东学徒不服。25日,再上书李宪植,上书后东学徒留全州府不去。李宪植关于禁止镇压东学的公文下发后,崔时亨便下令解散了集会。但是教祖之冤未能昭雪,东学决定再召东学教徒向中央政府请愿。1893年1月23日,崔时亨召集八道教徒到报恩县,决定向中央政府呈递陈情书,陈述东学教义及教主之冤案。3月29日,以朴光浩为首的40人,齐集景福宫光化门前,上书于国王。5国王下旨曰:“尔等其各归家,各安其业,则依愿施行。”6朴光浩等不得已回返报恩县。后来东学教徒看到“参礼集会”时全罗监司下发的关于禁止镇压的公文没有实际效果,便在忠清道报恩县又举行了“报恩集会”。朝鲜八道的东学教徒汇集于忠清道报恩县,达2万人之多。忠清道观察使赵秉式束手无策。消息报到汉城以后,朝鲜政府惊恐,下令革去赵秉式观察使职务,又派户曹参判鱼允中为宣抚使,速赴报恩县解散教徒。鱼允中派人密探东学教徒内情,得知崔时亨并无聚众暴乱之意。鱼允中传达了国王的旨意,崔时亨令教徒解散。“参礼集会”和“伏阙上疏”举行的目的主要在于为崔济愚伸冤和获得东学布教的自由。但是,“报恩集会”则不同。该集会没有提出伸教主之冤或东学布教自由的问题,而是公开提出“惩罚贪官污吏,驱除倭洋势力”的口号。1893年3月23日,东学领导部颁发了《东学人榜》,强烈谴责官吏和地主之贪虐:“……到今生灵,几至填空者,方伯守令贪虐无道,有势豪家武断无节,以致涂炭之境。若不及今扫清,则何时有国泰民安乎云?”7以忠清道公州县为例,宣抚使鱼允中的报告说明了当时官吏的腐败现象:“……有钱者荡产而幸无事,无钱者或物故或刑配,又民之稍食其力者,勒加以东学之名,一体锻炼,于是乎其徒,因或不忍,啸聚厥党……欲夺公州民吴德根等村基,营其别业,诬以奸淫,捉囚谐吴于镇皆吓以物故,籍其家产。发军鸣锣,驱逐其男妇于冻灭雪夜,老弱之致毙者五六,村落为墟。草木相吊是白遗。同洲金显益、朴存台……等,或称家有奸淫,或托借衔,籍其家产,牙山金相俊,移囚公镇,责捧几万两,刑讯周年,惟恐不及,该民不耐而自刎……。”7而且鱼允中对参加“报恩集会”的东学教徒阶层作了分析,并向国王报告。他说参加“报恩集会”的大部分东学教徒“愤贪黑之横行欲为民制其死命者归之。痛外夷之夺我利源,妄为大谈者归之。为贪帅黑吏之所侵虐,无所伸诉者归之,农无遣粟商无遣利者归之。常践而显为拨身者归之,合满一国不平之气,打成一团部落……。”7从这份报告中可以看到参加“报恩集会”的各阶层都站在反政府压迫、反外国侵略的立场上。从1892年12月东学徒开始公开活动以后,一共召开“参礼集会”、“伏阙上疏”、“报恩集会”三次集会。但是,东学徒所受的迫害却有增无减。通过一系列的集会,东学党由宗教团体逐渐变成反封建、反侵略性质的政治团体。同时,东学徒也认识到以和平方式达不到他们预期的目的,感到进行反封建武力斗争的必要。在反封建斗争的酝酿过程中,全罗道古阜县发生了一次事件。1892年,古阜郡守赵秉甲上任,他本是著名的贪官,农民对他早已恨之入骨。古阜是朝鲜的主要产米区之一。自赵秉甲上任后,征发数万农民修(朝鲜特有的一种用来截水灌溉农田的堰)。及至完工后,赵秉甲擅自废除惯例,增加水税,且将水税纳入私囊。农民不服,赴郡衙辩理,但赵秉甲置之不理。郡民派代表赴全州,向全罗道观察使金文弦申述。金文弦却将代表逮捕,投入监狱。8于是全奉准领导的郡民掀起了“古阜民乱”。东学农民战争的领袖全奉准是全罗道古阜人,他早对地方贪虐官吏抱有不满。在《全奉准供草》9中,全奉准揭露赵秉甲的贪婪盘剥:“……筑洑下民洑下,以勒政传令民间,上沓则一斗落收二斗税,下沓则一斗落收一斗税,都合租七百余石。陈荒地许其百姓耕食,自官家给文卷,不为征税云,乃秋收时,勒收事,勒夺富民钱弃二万余峡谷。其会经泰仁悴,故为其父建造碑阁云,勒敛钱千余两……。”10“古阜民乱”终于发展为第一次东学农民战争。东学农民战争前后历时10个月,其过程大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894年2月,是农民战争进行准备的“古阜民乱”时期;第二阶段1894年2月—5月,是第一次东学农民战争时期;第三阶段1894年6月—9月,是“执纲所”时期;第四阶段1894年9月—1895年1月,是第二次东学农民战争时期。农民军未能战胜朝鲜政府军与日本的联合力量,最后失败了。(四)治理势力的选择东学农民战争的主要斗争对象是地方贪官污吏、中央政府的权贵大臣及外国侵略势力,而没有把朝鲜王朝或王权作为打击的对象。东学农民军高举的是“尽灭权贵”、“逐灭倭夷”的大旗,就是说,东学农民战争的目的是“内惩贪官污吏,外逐外来势力”。他们认为,只要扫清全国的所有贪官污吏和权贵大臣,朝鲜社会就能摆脱现实的矛盾,即通过体制内的改革,革除苛政,求得清明政治,以济世救民。二、太平天国与东学党对儒家思想的态度的比较(一)基督教与儒家文化洪秀全接受和创立了基督教中国化的拜上帝会。太平天国排斥儒家传统文化,并利用改造西方基督教。太平天国出现排儒反孔的现象,主要可归结为三个原因:第一,洪秀全的个人经历。1843年,洪秀全第四次赴广州应试失败后,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怀疑,而基督教为他排斥、攻击传统文化提供了思想武器。从此,他以“上帝”取代孔孟,走向排斥儒家传统文化的道路。第二,基督教的排他性。基督教是一神教,以上帝和圣经为真神与绝对真理。太平天国既然尊奉皇上帝为“唯一真神”,它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思想,便自然要采取严厉排斥的态度。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打倒偶像、捣毁庙宇及批判儒学、焚除儒家经典。第三,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的政治需要与斗争目标。众所周知,太平天国要推翻清朝封建统治而建立新王朝。洪秀全以宗教作为发动革命的思想武器。洪秀全所利用的宗教不是中国传统的宗教,而是西方基督教。要确立“开辟真神惟上帝”11的观念,让人们独拜上帝一神,就必须排斥包括儒教在内的一切传统文化;而要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就必然要反对维护君权、封建统治秩序的儒家思想和经典。(二)儒家“忠君报国”思想1.东学党领导们相融合了“以死保国”的忠孝观崔济愚在《东经大典》中曾说:“是故,我国恶疾满世,民无四时之安,时亦伤害之数也。西洋战胜功取,无事不成,而天下尽灭,亦不无唇亡之叹,保国安民计将安出?”12他提出的“保国安民”思想后来发展成“忠君保国”思想。“报恩集会”和东学农民战争时期,东学徒和东学农民军虽然并没有特别表现出他们对儒家思想的看法,但从东学徒和农民军发布的许多檄文和通文中,可以看出农民军保持着儒家的“忠君保国”思想。1893年3月东学党举行“报恩集会”时,西方及日本正在朝鲜不断扩张势力。面对这种外来势力的挑战,东学徒深深地忧虑国家的危难。3月11日,东学教徒向报恩官衙发送的《通告文》中称:“今我东方三千里,尽为禽兽之迹,五百年宗社,将见黍摄之叹,仁义礼智、孝悌忠信,而今安在哉?况乃倭贼,返有悔恨之心,包藏祸胎,方肆厥毒,危在朝夕,视若恬然,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异于火薪之上哉?”7同时东学徒表现出了“以死保国”的忠孝精神以捍卫朝鲜王朝和国王,“生等且草野蠢氓,犹袭先王之法,耕国君之土,以养父母,于臣民之分,贵贱虽殊,忠孝仍异哉?……生等数万,同力誓死,扫破倭洋,欲放大报之义,……,同保国家之愿,千万祈恳之至。”73月16日,东学党领导们颁发了《东学人令》,从中也能看到他们的忠孝思想:“立志于忠孝之域,而誓死不变……方今国势如图思之急,而不知其解,犹为国有人乎,吾侪虽草野土民,袭先王之禄,以保祖先,耕国君之土,以养父终。于臣民之分,职虽殊,义则一也。岂无同老誓死之义哉,今皇天实厌秽氛,授以无极之造化,此诚志士男儿立节建义之时也,祖生之击楫,范公之揽辔,壮哉志乎,文山之击天,陆夫之捧日,姿品既挺,襄公之仇燕昭之牧报复有限时乎时乎,时哉时哉?”在他们看来,朝鲜国王仁德极高,然而在国王的周围却没有贤良之臣和雄勇之将,“今我圣上,纯德仁柔,总察万机,内无贤良之佐,外无雄勇之将。”因此导致了国家和民族危机。面对这种形势,东学徒谋求民族独立与王朝复兴,“外贼乘衅觇机,迫在朝夕,伏愿佥员道儒,一心同志,扫清妖氛,克复宗社,更睹重光之日月,岂非士君为忠为孝之道乎。”只有这样才能报答王朝的恩惠,“仁者生育之春,义者收藏之秋也。智仁虽德,非勇不达,伏愿佥君子,克励本然之义气,以树大忠大功于国家,幸甚。”73月23日,东学领导们发布的《东学人榜》中称:“其在主辱臣死之地忠义一也,各处偶生,同一心志,誓死效忠。”73月26日,向宣抚使鱼允中发送的《东学人榜》中称:“由臣民之故,至于夷狄之侵陵,则主辱臣死之义,岂可以贪生而舍义哉”。7从上述的通文中不难看出,“报恩集会”时期东学徒具有维护朝鲜国王以及王朝的强烈愿望,同时带着浓厚的儒家“忠孝”思想。2.中国近代东学农民战争期间农民军的儒家天监社会观东学农民战争时期,农民军在“保国安民”思想的基础上阐明了他们起义的目的。1894年2月,全奉准领导的农民军以古阜的白山为根据地,制定了四项行动纲领:(1)弗杀,弗伤物。(2)忠孝双全,济世安民。(3)逐灭倭夷,澄清圣道。(4)尽灭权贵,复国安邦。13第(2)、(4)项反映了儒家的忠孝思想。1894年4月,农民军以茂长为根据地,全奉准、孙化中、金开南等发布了《茂长倡义文》,阐明了农民军起义的目的:“人之于世最贵者,以其伦也。君臣父子,人伦之者。君仁臣者,父慈子孝,然后可成家国,能建无疆文福。今我圣上仁孝慈爱,神明对于睿智,贤良正直之臣,翼赞佐明,则尧舜文化,文景之治,可指日而希矣。今之为臣,不思保国,徒窃禄位掩蔽聪明,阿意敬容,忠谏之士,谓之妖言,正直之人,谓之非徒,内无辅国之才,外多虐民之官司,……吾徒虽草野遗民,食君之土,服君之衣,不可坐视,国家之危,而八路同心,亿兆询义,今举议旗,以保国安民,为死生之誓。”7从中不难看出全奉准等民军领导们及农民军的儒家忠君保国思想。第一次东学农民战争爆发后,农民军领导们所发的通文,也明显表现出“保国安民”思想:“吾等今日之举,上保宗社,下安黎民,指死为誓……四业之民,同心同力,上辅国家,下安滨死民生,岂非幸也。”7后来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在朝鲜的政治、经济侵略日益增大,并威胁到国王和王朝。全奉准等农民军为了抵制日本势力的扩张和维护国家主权发起了第二次农民战争。第二次东学农民战争前夕全奉准向全罗道监司朴济顺发送的信中称,“……况兹国有艰患,岂敢以外饬内诱,容息于天日下,下瞬之命战?日寇动兵,逼我君父,扰我民黎,人忍说乎?……今生之所为,固知其极难,然一片丹心,当死不易,扫除天下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以谢先王朝五百年遗育之恩,同死以义,千万辛甚。”7全奉准的思想并不一定代表整个农民军的意向,但这封信的内容能说明农民军具有维持朝鲜王朝和国家主权的愿望。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中,忠、孝是其核心之一。上述的文件说明,东学农民战争期间农民军保持了儒家的忠、孝思想。他们正是在儒家的“忠君报国”思想以及“保国安民”精神的指导下进行了农民战争。三、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对待儒家传统文化的态度不同洪秀全在拜上帝会时期和太平天国初期排斥儒家思想而接受改造西方基督教,把它作为推翻清朝和建立新王朝的思想武器。而全奉准和东学农民军在儒家的忠孝思想基础上展开了东学农民战争。尽管两者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差异明显,但是它们都包含着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性。洪秀全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不是绝对的,对儒家既批判又保留的态度是始终存在的。在继承时,并不是完全接受;在否定时,亦未从根本上进行批判。这有多方面的原因,而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洪秀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