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互动_第1页
第四章 社会互动_第2页
第四章 社会互动_第3页
第四章 社会互动_第4页
第四章 社会互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社会互动主要内容:一互动定义二社会互动的情境三社会互动的符号四社会互动的理论五社会互动的类型(形式)六集体行为的定义及特征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社会互动的涵义、社会互动的类型与意义、了解集合行为的概念和理论掌握社会互动的理论。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社会互动的理论、几种典型的集合行为,其中难点是符号互动理论能力目标:1.通过社会互动的学习,提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互动的能力。2.通过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互动,提高我们理解社会系统和制度的能力。思考题怎样看待中国社会改革过程中人际互动的变化你去面试,你准备如何穿着呢?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入乡随俗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审时度势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马克思指出:“社会,无论其形式如何,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人的社会化是在社会互动中进行和完成的,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社会角色、结成社会关系并进而产生社会结构。因此,社会互动是观察、分析、认识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出发点,是研究社会的重要方面。人性自我一个男生日常的眨眼睛一个男生对迎面走来的漂亮女生眨眼睛以引起对方的注意,但女生可能因正在想问题,而没注意到男生的挤眉弄眼一个男生对迎面起来的漂亮女生眨眼睛以引起对方的注意,女生反感地盯了男生一眼,然后加快步伐行为互动行动一、社会互动的定义一、社会互动的定义

定义: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2、对社会互动含义的理解(1)至少发生在两个人之间。(2)只有发生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行为才存在互动。(3)以信息传递为基础。(4)并不仅发生在面对面的场合。(5)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6)对互动双方及彼此关系产生影响,并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7)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情况(情境)两个打架的人剧中的演员父亲因孩子说谎而打他一耳光一岁的孩子打父亲一耳光解释(定义)侮辱戏剧表演惩罚情绪饱满挨打人的反应愤怒和怨恨无感情或假装的感情懊悔或羞耻乐趣情境:动作----一个耳光人们在社会化过程学会意识到自身行动对他人的后果,所以他的行为都是以他人为导向。

如果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障碍,可能他就不能很好感知自身行动对他人的后果,他的行动就可能是以自我为导向的。周五,丈夫说他感觉有些累,于是就发生了下列对话:妻子:你的劳累时属于哪种情况呢?身体上的,精神上的,或者仅仅是因为无聊?丈夫:我不知道,我猜可能是身体上的劳累吧!妻子:那你的意思是你的肌肉或者是骨头有些疼痛?丈夫(有点被激怒):我想是吧!不要问我这么专业的问题!互动案例判断:1网友之间的交往是社会互动。2面试。3机场候机的人。4同邻居打招呼,向老师提问。5上公共汽车抢占座位。6闪身让过迎面走过来的人。7微信视频聊天。(一)社会互动中的情境情境定义:人类的行为与动物不同,他对外界的刺激不能做出本能的反应,而是在行动之前通常经历一个思考的阶段。通过思考人们可以了解自己所处环境状况、理解别人行为背后的意义,从而确定自己所应采取的行动。---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称为情境定义.例如:笑二、社会互动的情境对话语言索引甲:我的车带扎了。①请你给补一下。②借你的车用一下。③回家对我妈说,我晚回去一会儿。…乙:用我的车吧。乙的解释是:我和甲是同班同学,中午都回家吃饭,他的家比我远,我可以走着回家,他必须骑车,所以选择索引中的第②项。甲:那就谢谢啦。1.按参与互动的人数二人关系:能充分地考虑对方具体的需要、愿望和个人特点,可以获得其他任何社会形式中不可能存在的亲密感情和独特性,具有排他性。冲突更强烈。三人关系:每一方都面对着两个人,需要考虑两个人的个性特征。不可能达到二人关系中可能具有的亲密性。当有两人发生冲突时,第三者可扮演多种角色:中间人、仲裁人、从中渔利者、分裂者和征服者。多人关系:产生社会网络,互动形式更为复杂,还可能存在亚群体。讨论:大学生几个人住一间宿舍最合适?2.按互动目的熟悉情境:主要指与熟人之间的日常交往的场合。互动双方没有特定的目的,行为方式上可以较为随便,不必严守工作规则或社交礼貌,按社会习俗行事。工作情境:互动双方有特定的目标,明确的分工,言谈举止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很少感情交流。社交情境:人们是为了互动而互动,并无其他目的。谈话可能并没有实际意义,具有重要的沟通功能,是双方增进了解的工具。可轻松展示自己的个性,有一些感情投入。所谓杀熟就是指做生意时,利用熟人对自己的信任,采取不正当手段赚取熟人钱财。你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杀熟现象3.按互动参与者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分情感关系:家庭、亲密朋友等初级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可以满足个人在关爱、温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方面的需要。――需求法则工具关系:个体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与他人交往时发生的关系,这种关系只是他人达成目的的工具,并不预期亲密的情感关系和长期交往――公平法则3.按互动参与者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分

混合关系:界于情感关系与工具性关系之间,是个人在家庭之外建立的各种人际关系。如亲戚、朋友、邻居、同学、同事、同乡等。建立的各种人际关系――人情原则,彼此预期将来还会继续交往,而且有一定的情感联系,交情的深浅和面子的大小对互动方式和互动结果有重要影响。讨论:如何看待人际关系中的功利性?1.50年代人帮人,60年代人整人,70年代人哄人,80年代各人顾各人,90年代见人就宰人。2.信任危机

(二)社会互动的过程1、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20世纪40到50年代,提出了小群体研究方法—互动过程分析,认为在小群体互动过程,互动分为三个阶段:定向阶段:主要解决情境的辨识问题,确定互动的情境:要干什么?联欢还是开严肃会议评价阶段:态度确定问题,在此情境中持何态度:积极主动参与?冷眼旁观?控制阶段:主要解决行为选择问题,此情景中能做什么?注意:各阶段并不是直线发展:互动中情绪因素、互动中的选择性2、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帕克和伯吉斯等人主张把社会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竞争:互动双方争夺同一目标冲突:由于激烈的竞争,双方可能产生对立情绪,出现以攻击对方为目的的行为顺应:冲突在少数情况下会一方消灭另一方:多数情况下一方或双方会改变其思想、态度和习惯顺应对方,避免冲突同化:顺应的结果使双方在很多方面日益接近、融合,趋于一致,实现同化(三)互动的维度向度:反映社会互动的方向,表明互动双方的关系的性质。情感关系;地位关系;利益关系深度:反映社会互动的程度,表明互动双方相互依赖的大小。可以从互动双方利益关联大小、情感投入大小、互动延续时间长短和互动规范的复杂程度等几方面来分析。广度:反映互动的范围,表明互动双方交往领域的大小。频度: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社会互动的多少。三、社会互动的符号及影响因素互动符号(一)互动符号1、语言符号的使用:2、非语言的交流肢体语言:面部表情(通过正常社会化的个人都能理解,六种基本表情:高兴、悲伤、愤怒、厌恶、恐惧、惊奇)姿势(与文化有关)空间距离三、社会互动的符号及影响因素面部表情:人脸23块表情肌可以作出大约22万种不同表情。“笑”手势:7000多种,不同文化常常赋予某一相同手势以不同含义。姿态:不同姿态表达不同的信息。身体的放松程度。3、个人空间:指的是环绕一个人周围的直接的物理区域。人总是有意识地、无意识地运用个人空间来表达某种意义,来控制相互交往。(英国爱德华·赫尔):亲密距离:45cm以内。在亲密的个人接触中保持的距离私人空间:45-122cm。与朋友和熟人交往时保持的距离社会距离区:122-365cm。用于正式场合,如会见公共距离区:365cm以上。用于演讲、表演等公共场合亲密0-0.5M个体(朋友)0.5-1.2M社会的1.2-3.5M公共的大于3.5M沟通距离的类型空间第一,距离与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有关。人际关系越是密切,相互间的距离越是接近。第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相互间的人际距离是不同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交往的社会距离差异很大。第三,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具有不同的人际距离。地位大致相当的人,人际距离较随便:地位越高的人有着繁锁的礼仪和等级观念,交往十分讲究规矩,因而人际距离较大。第四,人的性别影响交往的距离。同性方面,男性与男性的交往距离比女性与女性交往的距离大:异性方面,男性比女性更愿意接近对方。(二)社会互动的影响因素1.个人因素---个人需要---情境定义2.社会因素---共同的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三、社会互动的符号及影响因素四、社会互动理论1.符号互动论2.戏剧论3.本土方法论4.社会交换理论1.符号互动论所谓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学习由社会建构并由大家共享的象征意义,同时,人类还与他们自己交流这些意义,一句话,人类互动是基于有意义的符号之上的一种行动过程。

米德的观点1.符号互动论互动论的三个基本原理:

第一,我们依据我们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而对其采取行动;第二,我们所赋予事物的意义源于社会互动;第三,在任何情况下,为了赋予某种情境以意义,并决定怎样采取行动,我们都要经历一个内在的阐释过程——我们“与我们自己交流”。布鲁默的观点1.符号互动论

按照符号互动论的观点,在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考虑与其它人在同一社会情境下的行动和思想一致。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必须阐释他人行为的象征意义。

符号互动理论的基本观点:(1)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2)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3)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4)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从他人的绝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并依次为根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5)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之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

所谓共享定义,是指我们一般假定:不仅是对语言及其它具体符号,而且还包括日常社会情境,别人与我们都使用同样的定义。多数共享定义,或者说“情境定义”迷失在无意识当中领会的。

托马斯:共享定义

如果共享定义遭到破坏,我们将如何生活?

2.戏剧论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他们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的达到自己的目的。

---社会生活之所以井然有序是因为存在着社会互动的规则。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按照剧本表演,当剧本不完整或是不明确时,他们就会临时创作。---社会互动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一般总是体现出自己最令人喜欢的一面,给人留下最好的印象---人们表演的区域分为前台和后台,表演者在“前台”和“后台”得行动很可能是有差异的---人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当对方的表演不太成功,出现一些让“演员”困窘的状况时,人们参与互动的人会给对方“留面子”,故意视而不见。2.戏剧论

印象管理:

戈夫曼认为,在表演中,人们通常都比较关心并试图控制自己留给他人的印象。他们往往通过语言、姿态、手势等表现来形成人们所希望的印象。戈夫曼将这个过程称为“印象管理”。请找出生活、工作中印象管理的例子。

就业面试中的印象管理

休伯《用社会学专业知识求职》1982千万别紧张。给人自信且明确的印象,令人信服的描述你的技能。与面试者交谈时,应当看着对方的眼睛。应当做一个好听众。简洁明了地回答所有合适的问题。可以不回答那些不合适的问题。?表明兴趣的最好方式是问一些相关的问题。结束时安排一下了解面试结果的方式。千万不要在面试当时就接受一项工作。

本土方法论认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套我们大家都不言自明的规则或程序,它可以指导我们在新的或陌生的情境中的行动。这些规则主要来自于一些民俗规则,涉及许多人们彼此拥有的隐含的理解和预期,或者某些背景假设。人们对于这些背景假设太习以为常了,以至于很少去注意它们。但是,当这些背景假设遭到破坏或挑战时,它们对于社会行为的影响就很明显。

3.本土方法论下面就是发生在受试者(S)与实验者(E)之间的一次会话:(S)你好!(E)我到底好在那里?我的健康,我的财产,我的学生,我的心灵安宁,我的···(S)(涨红了脸然后突然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