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瓜实蝇生物学特性的影响_第1页
温度对瓜实蝇生物学特性的影响_第2页
温度对瓜实蝇生物学特性的影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度对瓜实蝇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这类钩子包括cykorriza、zeugu肥沃、属于双翅膀虫、假单胞菌和红景天。国内多分布于江苏、福建、海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台湾等地。主要为害葫芦科和茄科植物,如甜瓜、南瓜、辣椒、苦瓜、西瓜、无花果、番石榴、桃、菜豆和番茄等。该虫最早于1985年在中国深圳口岸由香港入内地的白瓜中截获,以后在深圳、昆明、上海、江门和海口口岸多次截获。瓜实蝇对我国南方瓜果造成严重为害。迄今,国外对瓜实蝇有一定的研究,但国内有关研究较少。蒋小龙等在22、25和28℃下对瓜实蝇的各虫态发育历期进行了研究,在昆明恒温条件下卵在22和25℃的历期为1~2d;在河口25℃时幼虫历期为5~8d,28℃时为4~5d;蛹历期在22、25和28℃下分别为12.2、10.7和7.5d。为了对其防治提出全面的理论依据和减少损失,该实验依次设10、14、18、22、26、30、34和38℃八个温度梯度对瓜实蝇的卵、幼虫、蛹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以及成虫羽化、交尾、产卵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旨在找出瓜实蝇生存为害的温度范围。1不同温度对卵粒提取率的影响供试虫源瓜实蝇采自云南省河口、金平和个旧的蔬菜地。采用光照培养箱(广东医疗器械厂生产,LRH-250-G型)、养虫箱(30cm×30cm×30cm)、供水器、鲜瓜果和成虫幼虫人工饲料室内饲养繁殖,用自制采卵器收集卵块。在光∶暗=14∶10,相对湿度RH=(75±5)%条件下,依次设10、14、18、22、26、30、34和38℃八个温度梯度,每个温度取卵300粒,幼虫250头,蛹250头;每天9:00时和15:00时分别观察其卵、幼虫、蛹的历期,统计计算卵孵化率、幼虫化蛹率和蛹的羽化率,并在室内观察其生物学特性。2结果与分析2.1寄生虫生物学特征2.1.1瓜实蝇成虫的特性成虫羽化整齐,多出现在5:00~6:00,少数在8:00左右。羽化靠头部白色额囊来回伸缩运动磨破蛹壳,皱缩着翅从沙中钻出,表面留下一个圆形的小孔,稍作停留,慢慢爬向盆的边沿,然后爬到封口的纱布上。刚羽化的成虫用后腿交互蹬踢翅膀,使皱缩的翅逐渐展开,该过程约15~20min,翅呈白色透明,翅痣淡灰色不明显,经过30min后体色加深。成虫8:00~11:00和15:00~18:00时在瓜田活动,取食最频繁,傍晚时飞离瓜田栖息于瓜田周围的植物或农作物上。阴天、雨天和栖息时多静伏在叶背面、草丛中和瓜棚下。室内饲养表明,该虫晚上几乎不取食,成虫对香瓜和蛋白胨的趋性最为明显,对紫色光和白光趋性最,黄色光次之,红色、绿色和蓝色最差。瓜实蝇成虫具有强趋光性,在弱光下不善飞行,只在养虫箱内缓慢爬行,在黑暗中伏在养虫箱壁上静止不动,如果突然有强光照射,活动加强,立即飞向有光源的一侧,并发出嗡嗡的鸣叫和振动翅膀的声音。成虫天亮时开始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动加强。2.1.2成虫交尾和产卵交尾室内饲养观察,成虫羽化后经9~11d的营养补充达到性成熟并出现交尾行为,黄昏时开始交尾直到第二天早晨分开。该虫具有多次交尾习性,一生交尾4~8次,交尾易受温湿度影响,同时受日出日落早晚的影响而出现差异。交尾时雌虫背负着雄虫,若受惊雌雄成虫分开同时飞离原地,交尾后2~3d后开始产卵。室内饲养统计观察雌虫数稍高于雄虫数,雌雄比约为1.17∶1。2.1.3瓜实蝇产卵和产卵期瓜实蝇雌虫偏爱在幼嫩瓜果表皮和果实破损部位产卵,产卵前在瓜表面上来回爬行,寻找适合的产卵处,最后选择在瓜侧面的瓜瘤间,产卵孔流出透明粘性汁液,最后形成瓜瘤覆盖在产卵孔上,卵块呈不规则状排列。同一产卵孔可以被多头雌虫多次产卵。雌蝇未交尾也能产卵,但卵不会孵化,雌虫一生中平均产卵约764~943粒,乳白色,每天平均产卵9~14粒左右,卵期长达48~68d。产卵时雌虫翅向左右两侧展开,腹部与产卵管垂直,足左右分开,然后将产卵管插入瓜皮中。瓜实蝇一天出现两个产卵高峰,一次在10:00~13:00之间,另一次在15:00~17:40之间,并且后者的产卵量较前者多。在8组温度下,卵最适发育温度在26~30℃范围,卵的孵化率在26℃时平均最高,为80.53%±2.54%;在34℃时最低,为7.58%±3.64%;历期最短是30℃的1d,最长为14℃下3.5~4.0d,平均(3.68±0.14)d,次之为18℃时的2.0~3.0d,平均(2.47±0.27)d。高温和低温下卵的孵化率均明显降低(表1)。2.2老熟幼虫在温度梯度的影响下,知识计算合理性较强,导致光弹动脉张动幼虫刚孵化时为乳白色,老熟幼虫米黄色且具有强烈的负趋光性,幼虫期的长短不受光照长短的影响,但受温度影响较大。光照下老熟幼虫跳跃到黑暗或隐蔽处化蛹。孵化后的幼虫从产卵孔向瓜心中央水平为害,然后移向下端,最后转向上端为害,导致瓜肉腐烂,发出臭味。老熟幼虫弹跳能力很强,跳跃时把体躯卷缩起来,头尾向下弯成弓形,利用腹部肌肉伸张的弹力突然弹起,跳向头部的正前方,寻找化蛹场所。在不同温度梯度下,幼虫发育历期均有差异,30℃幼虫历期最短为4.0~6.0d,平均为(4.83±0.24)d,最长为14℃时的9.0~16.0d,平均(11.73±1.21)d。幼虫化蛹率最高为26℃的94.68%±2.31%,其次是22℃的92.57%±1.77%和30℃的87.35%±1.28%,最低是14℃的23.80%±3.46%,差异显著;幼虫发育最适温度在22~30℃范围(表2)。2.3湿度和温度对控制蛹发育的影响瓜实蝇老熟幼虫从瓜果内跳出后,身体收缩成圆桶形,不食不动为前蛹,脱去最后一层皮后即进入蛹期,蛹在沙中不做任何活动,化蛹多在沙中4cm范围进行,少数在6cm处。土壤湿度对蛹的影响很大,土壤含水量超过25%达到饱和,湿度太高,老熟幼虫生长不良,不能正常化蛹;土壤或者沙的湿度要求在25%以内有利老熟幼虫化蛹,在这个湿度范围内蛹的羽化率较高;湿度超过30%,化蛹率和羽化率均较低。不同温度蛹的发育速率有差异,随着温度升高而发育速率加快。在14℃下蛹历期为24.0~33.0d,平均为(26.95±0.41)d;18℃时为16.0~18.0d,平均(16.52±0.33)d;22℃时为12.5~14.0d,平均(13.14±0.16)d;26℃时9.0~11.5d,平均(10.07±0.04)d;当温度为30℃时历期最短,平均(6.39±0.02)d。26℃蛹的羽化率最高为92.36%±0.83%,其次为22℃的85.65%±1.74%,34℃蛹的羽化率最低,仅有4.73%±0.35%,差异显著,并且在高温和低温两端发育历期延长,羽化率下降(表3)。3瓜实蝇各虫态的发育速率3.1成虫活动受光照、温湿度的影响很大,尤其强光抑制成虫交尾,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各虫态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发育历期延长;成虫性成熟前要补充营养,营养不够会使性成熟推迟同时产卵量下降。3.2不同温度下瓜实蝇卵、幼虫和蛹的发育速率不同,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发育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温度低于14℃,各虫态均不能正常发育,温度高于34℃,卵的孵化率和幼虫的化蛹率均下降,而蛹则不能发育,瓜实蝇各虫态的最适发育温度在26~30℃范围内,高于或低于此范围发育速率减慢,历期延长或者死亡,本研究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