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食用油的比较》6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3c801f230b8f4ef811a1cf3203ea4fc/f3c801f230b8f4ef811a1cf3203ea4fc1.gif)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6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3c801f230b8f4ef811a1cf3203ea4fc/f3c801f230b8f4ef811a1cf3203ea4fc2.gif)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6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3c801f230b8f4ef811a1cf3203ea4fc/f3c801f230b8f4ef811a1cf3203ea4fc3.gif)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6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3c801f230b8f4ef811a1cf3203ea4fc/f3c801f230b8f4ef811a1cf3203ea4fc4.gif)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6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3c801f230b8f4ef811a1cf3203ea4fc/f3c801f230b8f4ef811a1cf3203ea4f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上实验教学疑难问题探讨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教科书的封面照片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三年级上册教科书封面插图有教师出现?
2、这表示三年级是学习科学的初始年级,强调了科学探究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事实上,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都很重要。1、教科书的封面为一幅大图,是教师在辅导学生观察蜗牛,它不仅呈现了“动物”单元的相关教学内容,还表达了观察是任何科学研究的基础这样一种观点。右边四幅小图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分别表示“植物”“动物”“材料”“水和空气”四个单元。三年级科学作为小学科学的起始阶段,对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承担本册教学的每一位科学教师,务必十分看重观察实验课,激发学生建立起科学学习的兴趣,又因为是起始学科,所以科学学习必须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科学探究必须要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观察——对于观察的指导不但要深入,而且要细致。实验(对比实验)——关注在实验中如何控制条件,尤其是在对比实验中,更要讲究实验操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重复——科学实验必须可以重复。记录——学生的记录单(画图)都郑重其事地展示在教材中,记录是证据,这是科学的实证意识的体现。图表——维恩图,作为比较用的维恩图,利用图表发展学生的解释能力和比较能力。
科学教师要熟知的五大关键词一、《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由于时间的原因把植物单元放在最前面)
1、有大树(香樟树——木本植物)也有小草(狗尾巴草、三叶草、车前草、蒲公英——草本植物);有陆生植物(大树、小草)也有水生的水葫芦、金鱼藻、浮萍;既有开花植物,也有不开花植物(蕨类);等等。
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中涉及到哪些植物?水田里、池塘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教师调控)3、教科书“植物”单元一开始就有这么一句话“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这里的省略号,你可以补充!2、“植物”单元为什么要观察水生植物?水生环境和陆生环境是植物生长的两个典型生存环境。水生环境下生长的植物有相应于水生环境的形态结构,这显示了植物的多样性。而植物多样性的背后仍然体现出植物生命体的共同特征。第一单元《植物》主要通过学生初步的观察、描述、记录,体会植物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我们不要急于让学生独立探究,因为他们的能力还有待发展,所以这一单元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核心有两点:1、着重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科学观察与平时的看究竟有哪些区别;主要技能也就是观察。2、学会用感官(学生的主要观察手段)观察,用简图记录和描述,用维恩图帮助整理,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虽然教师在上课之前去了解学校的植物情况,但是上课的时候总会有一些意外情况出现,而且学生的问题也比较奇怪,面对这些,尤其是我们教师心里没底的问题,这成了我们课堂教学的一大难点。在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的第一环节“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中.如果有学生说“我看到了一只小虫子”,老师应该怎么办?
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自己的回忆、想象,什么是图上真正看到的。说以前在大树旁看到过小虫子,这是回忆;现在真正到大树前去观察,有可能看到小虫子,但在书上的这幅大树图上是看不到虫子的。师:怎么才能证明我们的想法呢?
生:做实验!——科学课堂上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师:究竟是谁对谁错呢?
生:做实验!师:接下来你们想干什么呢?
生:做实验!糖放入水中会有什么变化?水会变甜!(所有的孩子的第一答案!)水会变色!(部分孩子的回答,但都认可!)水会变粘!(同意,但表示怀疑!)水会变多!(同意,少数人同意!)水会变质!(水变成了糖水,个别人的观点!)水会变重!(老师的观点,但很少学生同意!)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做实验!请看孩子们的溶解实验——取一只空杯子;把水倒进杯子;把糖放入水中;搅拌一下,观察水的变化。这个实验过程有没有问题?如何确定杯中“水”发生了问题出在了哪儿?是最后的“看”出了问题,还是一开始就出了问题??变化问题出在哪儿?如何确定水变甜了——先前尝了没有?如何确定水变色了——先前看了没有?如何确定水变粘了——先前摸了没有?如何确定水变多了——先前做记号了吗?如何确定水变重了——先前称了没有?《动物》单元教学学生将继续利用画图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继续用维恩图这种工具概括动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直至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还要尝试饲养小动物,这将加深学生对动物生活特性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生命体的意义。在动物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将获得不少有关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等动物的知识。这些知识将会丰富学生对这些小动物的直接认识,帮助他们构建起动物、生物的概念和理解生命体的基本特征。用科学课观察研究活动的名义使学生的一系列活动得到首肯,并加以鼓励;以对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的系列观察活动经历,在观察内容的发现和开掘,观察方法的思考和改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等方面,对学生在课外、校外的自发观察认识活动施加积极的影响,尝试初步的指导。
观察蜗牛,不仅仅观察它的外形,而且更要关注它的生活,从蜗牛的运动、反应、摄食、排泄甚至繁殖等方面进行观察研究,这些内容直接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观察“蜗牛”主要观察什么蜗牛实验的重点是观察蜗牛的身体构造和运动,难点是蜗牛生活习性的观察。尤其是蜗牛的食物,在短短的课堂中,学生的观察不够完整全面,很难产生事实结果。如果把观察的任务放到课外,教师对学生观察的调控和指导无法落实。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和连贯性得不到很好的体现。还是要结合课外阅读资料来完善学生对蜗牛的研究观察。指导学生理解“科学观察”的活动
——放大镜观察蜗牛1、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从整体到局部。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部,观察头部的眼睛、触角和嘴。
2、用多种感观进行观察:用眼睛看会看到什么,用鼻子闻、用手摸、用嘴尝通过综合的观察时,才能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3、细致的观察:(借用工具或其它方法进行观察)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蜗牛什么情况缩在壳里睡大觉?什么情况四出到处打探?观察蚯蚓一课,科学概念是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培养学生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观察蚯蚓的口和肛门需要让蚯蚓运动起来。书中设计了蚯蚓对水的反应,这项实验对蚯蚓是有伤害的,要求学生“别把蚯蚓长时间放在水里”,观察到蚯蚓有所行动,要将蚯蚓放回饲养盒。蚂蚁和金鱼的观察最难的还是怎么样观察才能清楚的观察到活的蚂蚁的身体结构。金鱼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金鱼与蚂蚁有相同的生命特征。观察金鱼的吃食要提醒学生不要喂食过量。观察金鱼呼吸时,红色的水不能挤放太多,位置要不远不近,否则效果不明显,这个操作起来比较难把握。记录纸还可以调控学生的哪些行为?从下面这张记录纸上的评价项目中,孩子可以获得哪些信息?他会调控自己的哪些行为?他会往哪个方面去努力?蚂蚁观察评价项目把“
”贴在相应的格子里不太好很一般非常好我能够发现并画出蚂蚁的身上的一个细节我能够和同伴交流观察蚂蚁的一些新发现我能够很愉快地参与模仿蚂蚁走路的游戏我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观察蚂蚁的任务我能够乐意地将蚂蚁放回原来的生活环境运用“维恩图”分类比较信息,梳理概念。维恩图是一种选择、分类和比较信息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它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维恩图的操作方法是先把两个个体的特点分别写在各自的框里,然后对照两边的特点,把共同的特点写入交叉的位置,再把两边共有的特点划掉。科学探究科学观察实验观察理想实验科学考察科学探险科学辩论科学讨论给实验一个相应的位置两个单元科学探究后师生要建立的概念图寻访的小动物一个小组的孩子们观察一种白色昆虫。A组孩子描述:……。在组长的提议下,大家一致同意“不知名昆虫”的说法。交流时,前面各组都认为这是蝴蝶。轮到A组组长发言时竞说:“我们也认为这是蝴蝶。”孩子,你为什么不说“自己的话”?指导学生改进观察方法的活动⑴抓取事物的主要特征:在观察树叶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同时观察几片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树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这几片树叶是不是同一种树的叶?你为什么说它们是同一种树叶?或者说你为什么说它们是不相同的?⑵观察是要讲究方法的:在寻访小动物一课中,可以先让学生到学校四周走一圈作一些调查,回来后再让学生讨论,在哪地方能找到小虫?你打算用哪些方法去观察和捕捉小虫子。(①在哪里找?在草丛中找、在砖块下找、在大树不、在土堆傍。②怎么找?先轻轻的去接近,再走近一些、抓小动物的时候要轻轻的。③抓完动物后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不伤害它们,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④写出观察日记。)p26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观察方法。《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解读学生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观察、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的特性。从观察一个特征到观察几个特征的转变。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从材料切入认识物质世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材料》单元结构研究常见材料的特征哪种材料硬比较韧性它们吸水吗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调查常见材料的应用我们周围的材料
运用探究技能砖瓦和陶器、瓷器给身边材料分类1.从我们身边的材料:开始研究,首先是课本(教师)指定的材料开始观察.如(校服、拉链、钥匙、扣子、发夹)。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在调查材料前需要教师的指导把什么是物品和材料区分开来。了解到某些物品有多种材料制成的。并做好观察记录。观察教师指定的物品书包和书包里的材料。首先是对书包里物品的统计,这里老师要求学生应该认准物品的材料。2.寻找常见的材料:
指导学生寻找常见的材料,主要让学生认识金属、木头、塑料、玻璃、纸等常见的六种材料,希望学生能用适当语言来描述材料的特征,在观察中要求学生把观察到材料和特征记录下来。为后面学习材料的特征打下基础。我们周围的材料本课具有单元前测试的功能。要区分物品和材料的概念。能用合适的词语描述常见的材料。
哪种材料硬从这一课起,学生将探索材料和物理性质,它们分别是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这部分是本单元的重点,直接指向希望学生形成的核心概念。1.比较硬度:让学生把木头、纸、金属和塑料按硬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为了了解学生对这4种常见材料的已有认识,运用材料的排序提出你们的排序相同吗?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是对检测方法的关注。但这仅仅是学生的猜测,应该用检测的方法来进行验证。教材中用了刻划的方法,教参中提示:选用的木头不要用硬木,也不能过尖,以免影响实验效果。这里的选用的材料应该是木块、塑料块(片)铁钉和纸卷。否则纸是无法进行刻划的。在表格的填写中我们该怎么让学生记录,记录些什么?(有、无)同一种材料一般是不能划出痕迹的。这四种材料的硬度分别是金属、木头,塑料和纸,也可能是金属、塑料、木头和纸。
2.认识金属
这里通过三个实验,分别是打磨、锤打、放入热水中加热,凸现了材料的特性,打磨反映出金属具有光泽,锤打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学生实验准备好粗的铜丝),加热后说明金属具有导热性。
这是学生学习了物体的多样性后(宏观),继续研究物体的特性(纵向),这节课是专题研究物体的柔韧性,所谓物体的柔韧性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1、谁更柔韧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准备好实验的材料,因为材料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的质量,老师为学生准备的材料为:金属条、木条和塑料条。(这里的材料是有要求的,应该是长度、宽度和厚度都一样,这样的比较才公平)。学生实验时先让尺外伸五厘米,再十厘米、十五厘米、二十厘米。再在物体的水平线上放一张标有标尺的白纸,让学生进行对比测量。然后作好记录。实验的结果应该是塑料的柔韧性最好,其次是金属,最后是木条。比较韧性2.认识塑料(第一次出现气泡图)
教材首先安排的是对塑料概念的前测,然后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物体,说说这些塑料物体具有怎样的特性。重量轻、强度高、光学性(易透光)电气性、脆性、耐高温、耐高温、无毒。导热性塑料柔韧性吸水性易变形着色性绝缘性
它们吸水吗1.谁更容易吸水
在木片、纸片、金属片、塑料片上滴上水,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描述水滴变化及材料变化的现象,根据材料的吸水性的按弱到强进行排列。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吸水性是不同的,尝试解释来同材料吸水性不同的原因,让学生意识到材料的吸水性可能与材料的构造有关。(在材料上的水珠更圆、更高那么它的吸水性就更差。)2.纸的观察
可以为学生提供几种不同的纸,主要让学生观察到纸的纤维是不同的,有的纤维长,有的纤维短,不同纤维的纸有着不同的作用。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材料的沉浮现象又是材料的特性之一,这里还是采用木头、纸、金属、塑料四种材料。但这里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的观察了解到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密度有关。1.沉浮实验实验前测,了解学生对材料感性认识。让学生按猜测给材料排队,然后再进行实验,再进行两者的对比,讨论材料的沉浮与什么有关?
师把同一个马铃薯放入A盆——浮;B盆——沉。生猜测:A盆——清水;B盆——盐水。孩子们分组配制盐水,发现:放入其中的马铃薯真的浮起来了!孩子们判定:“我猜对了,B盆里真的是盐水。”可怕的是,老师竟说:“同学们真能干。”砖瓦和陶器、瓷器
砖的特性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三种不同质地不同结构的砖,如老式青砖,现在红砖及空心砖等。让学生通过对砖的观察进行特性的描述。这里教师可以进行一个演示实验,把砖在酒精灯上进行烧,然后让学生动手敲一敲,再放水中进行观察。让学生进行观察。得到砖具有坚硬、脆、吸水、沉入水中、耐高温、不易弯曲的特性。让学生描述砖特性。陶瓷的特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陶瓷,先观察外表。光滑,有光泽。也可让学生敲一敲得到坚硬、脆的特点,然后也可放入水中,具有沉入水中、不吸水的特性,老师可放在酒精灯上烧一烧,发现能耐高温。让学生描述陶瓷的特性。3.砖与陶瓷的比较学生通过两种材料的观察与实验后,可以开展两种材料的对比得出两种材料的相同与不同。这里是不是能增加一个维恩图。砖
陶瓷给身边的材料分类这一单元学生已经开展对金属、木头、塑料、纸和陶瓷的材料研究,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对这些材料特性的整理,区分辨别它们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物理性质。1.给材料分类观察图中物品是什么材料做的,给材料分类。然后区别各种材料的特性。课本上主要提出四个方面的物理改制让学生进行比较,硬度、沉浮、弯曲、吸水性。2.材料与环境材料对环境的影响,有的可再利用,有的不可再利用,有的会污染环境,有的会对人体带来伤害。主要介绍的是造福于人类,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舒适。一个突出的特点气泡图的大量使用。
气泡图的作用1、开放的结构,有助于学生发现更多的材料的特性。2、记录下来的材料的特性,不是严格意义的材料的本质特征,所以有的特征会是互补或相反的。3、利用气泡图,让学生对不同材料的特性进行对比,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某一类材料的特殊特性。四、《水和空气》单元解读1、认识地球上的两种典型物质,是原水单元和空气单元的整合。2、注重在比较中认识物质的特性。3、对经典实验的适当改造。让学生把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把“水”和“空气”放在同一单元中进行研究本单元在单元的导语中就给出了答案:“有人说,地球其实是一个‘水球’,因为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都被水覆盖着。有人说,地球其实是一个‘气球’,困为地球表面上百分之百的面积都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水和空气,是地球的两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因为有了它们,地球上才有了生命,有了植物、动物和我们人类,地球才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摇篮。”除此以外,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我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物体存在的三种状态——固体、气体、液体。单元结构单元的主要学习主题、活动和达成概念的转换关系学习主题1、水2、水和食用油3、谁流得更快一些4、比较水的多少5、我们周围的空气6、空气占据空间吗7、空气有重量吗1、观察水的特征水和油的比较沙和水的比较感觉空气的存在空气有重量吗主要活动1、我所知道的水2、水在哪个袋中1、水和食用油的比较1、流动比赛比较水谁多谁少比较水多多少认识量筒1、我们知道的空气2、空气存在吗?3、比较空气和水1、空气占据空间吧2、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1、空气有重量吗总结主要达成概念1、水和空气是地球上两种非常重要的物质。2、水是一种会流动、形状不固定、有一定体积、无色透明的液体。3、水在流动性、粘度、颜色、轻重等方面和其它的液体不同。4、水的体积多少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比较和测量的,量筒是通用标准的工具。5、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但它还是能占据空间,有一定的重量。6、空气的体积可变化、流动性更强,这与水的特征不同。怎样指导学生填写网状图指导学生填这种网状图,首先要看懂图。水可以从四个方面去了解:水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存在方式?水和生物有哪些关系?水对人类有哪些用途?一项一项地填就可以了。如:水的存在方式有冰、淡水,那还有雪、雾、露水、海水等。和生物的关系中,植物离不开水,那就还有动物离不开水、人离不开水。第1课“水”的第一个活动“我们知道的水”中的网状图——水和食用油比较透明无气味无色不粘手在蜡纸上流动快,无痕迹水滴厚而圆比较重有点透明有气味淡黄色粘手在蜡纸上流动慢,有痕迹油滴瘪而圆比较轻透明会流动液体无固定形状有重量没有硬度会浸湿一些物体
科学概念体系及其转化——固体和液体比较不粘手不会流动有固定形状有硬度不会形成滴状不会浸湿物体不一定粘手会流动无固定形状没有硬度可形成滴状可浸湿一些物体有一些粘手有重量有形状
科学概念体系及其转化
第3课“谁流得更快一些”中“流动比赛”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流动是液体区别于固体很明显的特性,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会了解到水、油等都会流动,只不过流动的速度不同而已。通过比较了解液体的共同特征,了解液体和固体的不同点。——水和空气比较(一)看得见摸得着比较重从高处流向低处看不见摸不着很轻流动方向不明透明无色无味会流动无固定形状没有硬度都是物体
科学概念体系及其转化——水和空气比较(二)看得见摸得着比较重从高处流向低处占据空间多少不易变化看不见摸不着很轻流动方向不明占据空间多少易变化(易压缩或扩散)透明无色无味会流动无固定形状没有硬度能占据空间都是物体
科学概念体系及其转化——水和空气比较(三)看得见摸得着比较重从高处流向低处占据空间多少不易变化看不见摸不着很轻流动方向不明占据空间多少易变化(易压缩或扩散)透明无色无味会流动无固定形状没有硬度能占据空间有重量都是物体
科学概念体系及其转化1)水和空气进行了三次比较。第一次比较属于常规比较,找出了水和空气的共同点有:透明、无色无味、会流动、无固定形状、没有硬度、都是物体等;第二次比较:在第一次比较的基础上,对水和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发现了水和空气都能占据空间;第三次比较:在第一、二次比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是否有重量的比较,发现了水和空气都有重量,只不过水比较重,空气比较轻。
2)形成固体、液体、气体概念的层次性。——固体、液体和气体比较VVVVVVVVVVVVVV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伸缩缝安装工程劳务分包合同修改
- 9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第二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001
- 2023二年级数学上册 六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练习十四说课稿 苏教版001
- 10《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Unit 3 My weekend plan Part 6(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生了病怎么办 (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体育一年级全一册
- Review Module Unit 1(说课稿)-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下册
- 17《松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001
- 2025农村宅基地转让合同模板
- 8网络新世界 第一课时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 工厂生产区清洁流程及安全规范
- 化学丨百师联盟2025届高三1月一轮复习联考(五)化学试卷及答案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酒店服务赛项)备赛试题库(500题)
- 工程建设项目培训
- 高速公路巡逻车司机劳动合同
- 2025中国大唐集团内蒙古分公司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充血性心力衰竭课件
- 2025年日历(日程安排-可直接打印)
- 地理微格教学课件
- 合成氨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