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真胃移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_第1页
奶牛真胃移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_第2页
奶牛真胃移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_第3页
奶牛真胃移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_第4页
奶牛真胃移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奶牛真胃移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现在,奶牛对真胃变化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目前它们一般要通过外科手术才能彻底治愈。如果手术后护理不当,创口发生感染,甚至发生脓毒败血症,这就大大增加了奶牛的淘汰率。因此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并参考有关的资料对奶牛真胃移位的发病原因和防治对策作一总结。1候鸟原因1.1食品和食品管理1.1.1挥发性脂肪酸日粮中含谷类饲料,如玉米、稻谷等易发酵的饲料较多,日粮精粗比例不当,或饲喂较多的青贮饲料,由此导致挥发性脂肪酸的量增加,其浓度过高可减少真胃蠕动性及其向十二指肠排出胃内容物的作用;加重了消化道的负担,导致瘤胃、真胃弛缓,继而引发真胃移位疾病。硒缺乏也促使真胃移位发生。1.1.2水草的长期放养或作为混养饲喂发霉变质的精料与干草;酸败的豆腐渣、酒渣;冰冻的块根饲料如胡萝卜、红薯、马铃薯;久置存放或雨淋的青草;饲草质量低劣,内混泥沙;误食了经农药浸泡的种子或采食有毒植物都会引起真胃炎的疾病。牛过多采食了含蛋白质和能量低劣的粗饲料,如秸秆、麦秸;干草切得过细或磨成粉状和精料混合饲喂,由于较小颗粒通过前胃速度过快,难以消化而于真胃中滞留。1.1.3饲料粗糙,加工不当块根类(红薯、胡萝卜、地瓜等)含泥土过多,未经冲洗直接喂牛,易发真胃疾病。1.1.4异常症状是由于消化功能和代谢功能的紊乱而导致的常舔食砂石、破布、木屑、塑料薄膜甚至食入胎盘而引起机械性真胃阻塞。1.2瘤胃抬高与真胃扩大相结合的患者从妊娠到分娩后,生理解剖特点的主要变化为:母牛妊娠期间,子宫逐渐膨大,膨大的子宫从腹底将瘤胃抬高并将真胃向前左方推移到瘤胃左侧下方。分娩后,支撑力突然解除,瘤胃下沉,使真胃被压在左侧,另分娩后母牛代谢失调,胃运动减弱,而真胃不能及时收缩恢复原位,导致真胃左方变位发生。1.3由营养代谢性或感染性疾病引起一些营养代谢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如产后瘫痪、酮病、胎衣不下、子宫炎、乳房炎、产后食欲不振等疾病。在分娩后,对诱发真胃变位有重要影响。1.4真胃疾病的原因母牛发情时的爬跨,使真胃的位置暂时由高抬随即下降而发生改变,也是真胃疾病的诱因;奶牛育种方面,通常选育后躯宽大的品种,从而腹腔容积相应变大,增加了真胃的移动性,也增加了真胃变位的发病机会。1.5其他因素营养不良、过度使役、长途运输、风寒露宿以及环境卫生不良,如牛舍阴暗、潮湿,机体抵抗力降低,都可促使本病发生。2预防与惩罚2.1精饲料的加工和饲养日粮要平衡,供给的日粮一定要满足机体营养需要;要注意粗精比、碳氮比;严格控制谷物数量及易产酸、产气的优质精料(如酒糟、糖糟)等;粗饲料加工时不能粉碎得过细,饲草不能铡得过短,喂时要补充一些多汁饲料、青绿饲料;控制精饲料的饲喂量,保证充足的干草;对产后母牛,应加强监护;精料应逐渐增加,不能因催奶而过度加料。2.2控制饲料质量,完善饲料配方加强围产期母牛的饲养管理:保证有充足的清洁饮水;清除饲料中的泥沙,喂块根饲料如红薯、白薯、胡萝卜时,应将泥沙冲洗干净后再喂,清除饲料中的异物;加强饲料保管,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对已经确认有发霉变质的饲料,应坚决废弃,决不能再喂;严禁饲喂有毒植物;喂优质饲料,合理调制饲料,不突然更换饲料;保证有足够的运动;搞好畜舍的卫生;减少各种应激因素。2.3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加强兽医防疫,定期进行疫病检疫。2.4真胃疾病的预防根据真胃变位的病因和病机,采取理气、健脾、养胃的中草药复方来预防真胃疾病,有明显的效果,方可用“健脾理气散”:党参80g,白术50g,茯苓50g,木香30g,大枣50g,槟榔30g,甘草25g,干姜50g。2.5选种奶牛在奶牛育种方面,应注意选育既要后躯宽大,又要腹部较紧凑的奶牛。3典型病例3.1患牛的手术方法金华市岭下朱镇王某家一黑白花奶牛,体重700kg左右,无既往病史,年产奶量5000kg。第二胎产后20天发病,病初期精神沉郁,采食减少,厌食精料,只吃少量干草和青草,粪便少、呈糊状,产奶量直线下降。而体温、呼吸、心跳基本正常。从尾部看,左侧腹壁最后三个肋间区明显膨大,在倒数第1~3肋骨区的上1/3部用听诊器听诊加手指叩诊,有高朗的钢管音。遂诊断为奶牛真胃左方移位。开始我们给病牛输液:促反刍液500×1、25%葡萄糖500×1、林格氏液500×210%、Vc40ml静脉注射,再肌肉注射VB140ml,连续用药2天,效果不明显。接着,我们采用传统的翻滚疗法,用此疗法前给病牛禁食1天,将患牛放到呈右侧卧,前后肢分别保定,然后用一根长木棍固定前后肢,以腹中线为中心进行左右45°滚转。先向右滚45°,停留3~5分钟,再迅速向左滚转45°停留3~5分钟,后又迅速向右滚45°,这样滚4~5个来回,最后突然停止滚动,松开木棍使病牛经俯卧站起,用听诊器听诊,发现仍有钢管音,病牛食欲没有好转。次日,我们决定用手术疗法。我们先将牛四柱栏内站立保定,确定手术部位在左侧肷部后,用2%盐酸普鲁卡因在左侧腰旁做神经干传导麻醉,分别麻醉第13胸神经和第1、第2腰神经,每个注射点注入20ml,再用0.5%普鲁卡因对术部做菱形局部浸润麻醉,在腰椎横突下方30cm做一15~20cm的垂直切口。锐性切开皮肤、皮肌,钝性逐层分离皮下组织、肌肉各层、腹膜,按常规止血、分离,再次手消毒后进入腹腔就触到左移的充满气体而膨大的真胃,在瘤胃与腹壁之间或瘤胃背囊上,用创钩扩开创口即能见到真胃。立即用带有长胶管的穿刺针刺入真胃上部,用手反复按压真胃,充分放出蓄积气体,直至真胃体积缩小松弛为止,同时检查真胃与周围的组织器官有无粘连,如有粘连,应小心谨慎地分开,对复位的真胃可行右腹壁固定。5天后抽出固定的线,加入含320万u青霉素的生理盐水500ml于创口内外准备缝合。共缝4层,第1层腹膜与腹直肌,用三号羊肠线连续缝合,第2层仍用此线由底端连续缝合腹内斜肌,第3层仍用羊肠线连续缝合腹外斜肌,第4层用18号外用缝合线结节缝合皮肤,将切口对好拉平,外涂5%碘酊消毒和红霉素软膏,用纱布绷带覆盖刀口,四角结节缝合固定。术后25%葡萄糖500ml,5%葡萄糖盐水1000ml,5%碳酸氢钠500ml,10%安钠咖20ml,VC40ml静脉注射,1天1次;青霉素800万u,链霉素400万u,注射用水稀释溶解后1次肌肉注射,1天2次。如此观察2天,效果较好,无移位症状,听诊钢管音消失。3.2消毒、清心以及真胃的制备金华市某奶牛场:自2003年5月1日,病牛一周来食欲减退,少食或拒食精料,尚能采食少量青贮饲料、干草或青绿饲料,体温正常或略微偏低,呼吸、脉搏正常。粪少而稀,呈烂泥状。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病牛消瘦贫血,可视粘膜苍白,被毛粗乱。奶产量减少,乳房组织萎缩。时常抬脚踢腹,在右侧腹壁倒数第1~5肋间用听诊器听诊,能听到明显的“金属音”。对腹部做冲击式触诊,可听到一种液体振荡音。直肠检查:能在右侧腹部触摸到膨胀而紧张的皱胃,手可感觉出水流音。曾试用多种保守方法进行治疗,效果不佳,遂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步骤如下:1)打开腹壁:在右侧肋弓后5~10cm,肩关节水平线垂直向下做一20~25cm长的切口。一次性切开皮肤与皮下筋膜层,切口需平整。按肌纤维方向钝性逐层地分离各肌肉层。腹膜层则先用镊子轻轻提起,先切一小口,然后用食指和中指作引导,用圆剪小心地剪开腹膜。腹膜的切口最好小于皮肤的切口。腹壁切开过程中,如遇大血管,在不可不切的情况下,应先作两端结扎再行切断;如遇神经则要尽量避免切断,如实在无法避免则按神经方向划开。2)腹腔探查:用KMnO4水洗手,将已消毒的手伸入切口,紧贴腹壁向后下滑,进入腹腔检查内部脏器是否与腹壁发生粘连。如粘连,要确定粘连的脏器,并且小心地进行剥离。小心而轻缓地寻找真胃,摸清真胃扭转的方向。3)放气放液:拉出部分真胃,由助手把握好真胃,在它浆膜肌层先作一个面积约1cm2的袋口式缝合,拿出自制的带有胶管的放气引流管,刺入先前的袋口内,一手拉紧缝合线,箍紧引流管防止皱胃中的液体流出进入腹膜腔;另一只手把握住放气引流管,微施缓劲轻压真胃区,与助手配合,缓缓地放气放液。边放液边缓慢地拉出真胃,尽可能多的排出真胃中的液体。放液完毕后,拨出放气针。对切口进行冲洗,再拉紧袋口缝好后再次冲洗。4)矫正真胃:拉出整个真胃,从幽门部这端向十二指肠肝门曲那端将真胃中尚未排除的内容物挤入十二指肠内,使十二指肠肝门曲与幽门部之间保持通畅,再将真胃扭转的部位松开,矫正好真胃的位置后,放回到腹腔中。5)真胃固定:再次拉出部分真胃,在胃大弯与网膜的结合处,用18#缝合线和圆针穿过真胃的浆膜层与肌层做1~3个袋口缝合,把真胃还纳腹腔,由助手牵引住两条缝合线,术者将两条缝合线依次穿过腹内斜肌,把真胃固定于右肋弓后5cm,腹白线右侧10cm处。然后拉紧缝合线,并打结或以小棒固定,使得真胃与腹壁尽可能贴紧,少留空隙。6)排除盲肠内容物:再次将消毒过的手沿腹壁向后上方腰窝处缓慢地拉出盲肠,从结肠端向盲肠端挤压肠的内容物,用手术刀刀尖或针头在盲肠的盲端上点一小口,排出盲肠中的内容物。冲洗创缘,做一般消毒处理后,放回至原位。7)腹腔冲洗:沿腹壁将已消毒过的纱布放入腹腔,用以吸取腹腔中的腹水。吸取干净后,再倒入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直至排出的清洗液干净为止,最后倒入放有青霉素(80万u×5)的生理盐水500ml以消炎,防止病牛因突然失水过多而死亡。8)腹壁缝合:将腹膜层与腹内斜肌作为一层而缝合,缝合线要拉紧,腹外斜肌为一层,用羊肠线连续缝合,而皮肤层则用18#缝合线进行结节缝合,原则上在保证创口能紧密结合的情况下,针数越少越好。各层之间缝合时,可相对的挟几针,防止层与层之间出现空隙,而引发创腔的产生,用青霉素粉撒布消炎(80万×8),缝合好的创口用碘酒消毒后,涂抹上抗生素药膏,再盖上纱布绷带固定。9)术后护理:①手术后静脉输液:10%葡萄糖500ml×2,0.9%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