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康有为戊戌维新期间活动补考
在明治时期,日本的汉学家相互关联,相互引领。但是,有一位汉学造诣精深的人物,尚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此人即是日本驻北京公使馆的书记官中岛雄。中岛雄头脑敏锐,汉学根底扎实,办事精细,为人处世尤不喜张扬。虽然在宦途上很不得意,直到退休之后,才被提升为一等书记官,但是,他长期以来坚持写作,不避寒暑,默默在汉学领域耕耘,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尤其是他对康有为与戊戌维新有关史实的记载,颇有参考价值。本文将围绕中岛雄所撰《随使述作存稿》中的《清国政变前后见闻一斑》与《明治三十一年至明治三十二年在清我公使馆与总署往复文信目录》(以下简称《往复文信目录》)来探讨康有为与戊戌变法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一、“从实政为道,更新观念”中岛雄在担任书记官期间,与京师文人接触颇为广泛,对康有为及其所领导的变法运动观察相当仔细。戊戌政变之后,他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并参考有关文献,撰写了《清国政变前后见闻一斑》1,提供了不少引深戊戌变法史研究的新线索。其一,对康有为的最初印象。据《清国政变前后见闻一斑》记载:在百日维新期间,中岛雄与康有为有过几次直接接触的机会。中岛雄称,“现任湖广总督张之洞之子张权是最早向我介绍康有为的人”。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广东人不只对于海外各国情势先知先觉,自香港划为英领以来,当地成为西学东渐的先锋。地理上一衣带水的广东人以香港为模范,耳濡目染,便也不甘于因循守旧,转而立志图强。康早先研习八股小楷,一心应对科举,此与一般清国人无异。但是,康并不愿依样画葫芦摹仿一般清人,而是希望借自己的行动来创出一番新气象。这种志向在其著书《新学伪经考》及《孔子改制考》等中就表达得很清楚。我曾蒙康氏赠送这两本著书,读来文思精致,别有洞天,自有一番与别不同的见地”1。马关条约签署后,清廷上下痛心疾首,要求变法自强的呼声尤为强烈。康有为除发动公车上书外,还呈递了《上清帝第三书》。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二十七日光绪帝采纳胡燏棻、康有为等人建议,颁布自强上谕。略谓:自来求治之道,必当因时制宜,况当国势艰难,尤应上下一心,图自强而弭隐患。朕宵旰忧勤,惩前毖后,惟以蠲除痼习,力行实政为先。迭据中外臣工,条陈时务,详加披览,采择施行,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矿产、折南漕、减兵额、创邮政、练陆军、整海军、立学堂,大抵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皆应及时举办。至整顿厘金,严核关税,稽查荒田,汰除冗员各节,但能破除情面,实力讲求,必于国计民生,两有裨益,著各直省将军督抚,将以上诸条,各就本省情形,与藩臬两司暨各地方官悉心筹画,酌度办法,限文到一月内,分晰覆奏。当此创巨痛深之日,正我君臣卧薪尝胆之时。各将军督抚,受恩深重,具有天良,谅不至畏难苟安,空言塞责。原折片均著钞给阅看,将此由四百里各谕令知之。钦此。1中岛雄对中国当时局势相当悲观。他认为中国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上谕中有许多空话。其中卧薪尝胆四字,在我国亦曾流行一时。但是,此成语至多好比我国新闻记者,又或是演说家一流人谋求升迁时泛用的词句,实在也不是可以引起多大轰动的事情。最大区别是世人要花多长时间忘记它。对于这种援古喻今,“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上谕,我们如果拘泥于“既然已经在诏旨里边宣示过了,想必是有些实际意义”的思考模式,就会大错特错。现在的北京政府,仍然习惯于纸上谈兵:建条铁路就动辄要去占卜风水(方位角度的吉凶);敕议很久,才下定决心办采矿等实务;为了不显得落后于各国,甚至下令加入万国邮政联合会。这些看来似乎显示出一些更张的决心。但是清国处于落后状态时日已久,像这样要在短短三年里疾速冒进的行为,其结果只能导向政变蜂起的穷途末路。1在中岛雄看来,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循序渐进的,而康有为所倡导的改革则是“疾速冒进”,难免欲速则不达的结局。其二,中岛雄揭示康有为于推行新政初期,在清廷大员中寻求支持者的曲折经历,颇有独到之处。他认为,康氏早先曾经试图得到通达外情的大学士李鸿章的支持。可惜这老中堂自担任直隶总督以来,在国外虽然声名显赫,在国内大部分地方的风评,则一日不如一日,其声名的败落,尤以日清战争以来的一段时期为甚。因而就算康可以说通中堂大人一同变法,恐怕也没办法藉此让官场的舆论同情倒向自己一方。当时在政治上和李中堂对立的,是协办大学士,即副宰相的翁同龢。而居于李、翁二人之间调停的,就是户部左侍郎,即大藏大辅的张荫桓。张是康氏的同乡前辈,因此康有为先通过张荫桓说服翁氏。1中岛雄把康有为试图在李鸿章、翁同龢之间选择支持者,以及通过张荫桓向翁氏推荐自己的描述,是符合当时历史背景的。然而,根据当时政治局势,“仅仅依靠张的热心奔走,想要获得整个政界支持,恐怕也不可能。何况朝廷对于康的小变法,不如大变法的说法,本来也不抱热心,而且英国方面也不会允许”1。中岛雄认为,是当时突发政治事件帮了康有为的忙: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此后连续发生的两大事件,这两件事向本性守旧的大臣们证实,康氏“不变法图强,则国运衰亡”的进言并不是危言耸听。这两桩事正是德意志占胶州湾、俄罗斯租借旅顺、大连海湾。这两件大事发生后,欧美各大报纸纷纷登载瓜分清国说的社论,中国国内由《时务报》首先翻译登载了这些评论。受这些舆论警示,原本就已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北京朝廷看来,康的言论也不再是危言耸听,倒像是预言一般地奉作神圣了。1由此可以看出,中岛雄对于丁酉戊戌之交中国政治局势的变迁,以及康有为变法机遇的揭示,是与史实相吻合的。然而,早期康有为在京师的变法活动,并非一帆风顺。中岛雄谓“其时康曾经偕同刑部主事张元济一起到我的住处访问,谈话之间时时叹息自己在官场的不得意;同时康也提到自己的想法,除政界以外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支持,办法就是通过办演说会,获得民众支持”1。随后康氏开始筹划并召开了京师保国会。中岛雄之所以对中国当时政局有其独特见解,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同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有过较多直接接触,他本人就是这场晚清变革的目击者。其三,中岛雄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的过激的改革方案,严重脱离群众所致。中岛雄在叙述了百日维新所经历的曲折过程,直到戊戌六月,康有为得到督办官报局的职务之后,他认为“对于一个理论家而言简直可以算是如鱼得水,从此他可以挥笔批评时事——西方也有笔比剑更加有力的古谚——从而推动舆论,推动朝臣,推动皇帝、皇太后行动。想到这里,我曾为康有为获得这个职务暗自高兴过。但是康却没有立即动身去上海。他没有动身,是有自己的理由的:这时康氏已经在心中计划官制改革的方案,并且决定实行”1。中岛雄认为,康有为没有去上海督办官报的原因,正是要推行他的以官制改革为中心内容的制度局方案。而这个方案的目标脱离实际,曲高和寡,注定难以实现。因为“官制改革的内容包括废除现行的六部、九卿、詹事府、翰林院等机构,创立制度、民政、法律、学校、工艺、商务、农务、矿务、铁路、邮政、社会、钱币、海军、陆军等十四局代替。设想一下:对于这一举措,以现任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为首的各部院官员不会同意,这自不必提,对于康氏的变法言论积怨已久的一批人,也不必提,就是对他不存怨恨的人恐怕也很难接受”1。康有为全力推行的改革方案,不但遭遇守旧大老的反对,甚至原来有改革思想的朝臣亦不赞成。中岛雄特别记述了他所经历的一件事:七月三十一日(引者按,应为戊戌六月十三日),江标同现任驻日公使李盛铎一起到我处访问。江标云:康氏之新学,与鄙人颇有异同;康氏取其虚,而吾求其实。江氏又云:近日中国主张变法之人,论政者多,而论学者少。然而,政自学中来,倘舍学而言政,其实是舍本逐末。总之,目前办事各人,均无学。有学则有识,无学则无识;无识之人何以能办好天下之事?李盛铎亦云:康有为乃今日之开新党之代表,然而,在开新党之中,不以康氏主张为然者,亦颇有其人;以康氏弃公论而不用故也。康氏之议论甚高,而不切合实际,此乃康氏之一大病,我决不讳言。以上所云均可视为康氏之顶门一针云。先是,康氏招引我作陪席,翰林院编修王继香氏亦同在座。席间,谈到康有为官制改革案之传闻。余问王继香氏如何考量有关长素的方案,王氏则以冷笑。后来,康有为的官制改革案在士林中均不以为然。……八月二日谕旨饬令大开言路,鼓励各部官员上书,……至于因王照一事罢免六部堂官。则是把改革事业放在各种怨恨的漩涡之中。1文中所提到的李盛铎,乃京师保国会的发起人之一,曾代康有为呈递奏章2,后来受荣禄影响而对康有为等维新派人物进行反噬。戊戌闰三月,曾对严复与《国闻报》进行弹劾3。江标,则是翰林院中的力主变法的人。他于甲午战后担任湖南学政期间,大力鼓吹新学,对湖南维新运动的高涨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前人们对江标在百日维新中的思想与活动,知之甚少,中岛雄在《随使述作存稿》中向人们揭示了江标对新学与新政的关系,并且作了独到的分析。至于王继香,字子献,一字止轩,会稽人,光绪己丑进士,时任翰林院编修,其不以康有为之改革措施为然的情绪,已经跃然纸上。这些京师的文人学士,对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的官制改革理论与活动,颇有微词。他们在谈论到百日维新失败的重要原因,即是官制改革的失败,导致人心离散,的确是中肯之谈。中岛雄对政变之前局势的观察,亦值得注意。戊戌政变前夕,中岛雄记载:是年九月十一日,康氏好像有些事情要找我商量,传话说不日将登门拜访。我想即时应当也把我写的这本著书给他看看。而碰巧同月十四日伊藤侯爵漫游诸国来到北京。十五日晨,在和侯爵的闲话中,侯爵问及康有为的举止为人,我就把他的著书和关于他本人及其他传言作了介绍,临了加上一句:康不啻是一个名士,但是处世经验明显不足。侯爵又问及康和皇帝的关系如何。我向他报告康和皇帝通过官宦传书交换意见的传闻。我以为皇帝对康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最后我对侯爵说,最近清国的新政变法中有些举措其实也值得怀疑,开设大中小学校、铺设铁路、采掘矿山这些举措固然不错,但是其余的部分就让人没法赞同。我又把前边提过的《再拟美国人上书》全文呈给侯爵观看,询问侯爵对于当地的各种传闻和清国皇帝的新政变法的看法,我相信书中记载的事情虽然多为传闻,对于侯爵还是有一些参考价值的。同月十七日,由于康氏长期未去上海赴任,皇帝发诏旨催促。……同月十九日午后,康氏因为获悉伊藤侯爵来访了本公使馆,又有之前的来访约定在先,回府的路上本打算顺道来访,但当天他最终没有到访。他没有到访是有理由的:事后回想那段时日的情况,时局已经是风潮暗涌,其势汹涌已经漫及康氏的脚边,康为使自己不致冲走,正在极力挣扎。4中岛雄说康有为是“名士”,“但是处世经验明显不足”,是符合实际的。变法领导人的经验与素质,与变法的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岛雄对康有为及百日维新的记述,提供了不少新的线索与独特见解。但是,应该指出,《清国政变前后见闻一斑》在中岛雄的所有文献中,并非上乘之作,甚至征引了一些不准确的文献。尤其是在我们有条件利用清宫《随手登记档》、《录副奏折档》等原始档案,对康有为的变法活动进行仔细考订的今天,中岛雄作为一个外国公使馆的书记官,其记事中漏洞与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如此,《清国政变前后见闻一斑》自有其史料价值,只是在引用时,需仔细甄别。二、黄遵宪的文学思想借鉴明治维新经验以推行新政,是康有为变法方案的核心内容。但是,康氏建议对光绪皇帝究竟产生何等影响,乃是目前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其实,戊戌六七月间所发生的光绪帝破格拔擢黄遵宪以及后来想要实行的“联合日本,大举新政”的方针,便集中体现了康氏对光绪帝的影响。中岛雄所辑纂的日本驻北京公使馆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往复文信目录》对于研究此课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5。这部分档案在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中是一种很特殊的簿册。该档册系中岛雄在驻北京日本公使馆担任书记官期间,逐日登记,然后加以整理而成。因此,整个文献眉目清晰,条理分明,简明扼要,记事准确。它不仅可以订正有关百日维新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活动,而且还可以厘清日本政府与清政府之间交涉的细节。一个十分重要的例子是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对黄遵宪驻日公使之任命。黄遵宪,广东嘉应州人,他于光绪初年随同其同乡、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一起来到东京,是何如璋的重要助手,曾参与朝鲜关系策略的策划与写作。黄氏在担任驻日公使馆参赞期间,与日本文人学士多有交往,留下了许多文坛佳话。盖以日本列岛的自然景观和朴实民风,深深打动了黄遵宪的心灵,他以自己纯朴优美的诗篇感染了古老的东瀛列岛的朝野人士,以至于出现了“海外偏留文字緣,新诗脱口每争传”的盛况6。当春天来江户川,不忍池畔人如潮涌。黄遵宪以一首清新秀丽的《樱花歌》,抒发了对日本人民的美好情感:“墨江泼绿水微波,万花掩映江之沱,倾城看花奈花何!人人同唱樱花歌”6。作者在赞美樱花的同时,又想到了“欧西诸大日逞强,渐剪黑奴及黄种。芙蓉毒雾海漫漫,我自闭关眠不动。一朝轮舶炮声来,惊破看花众人梦”6。可见,黄遵宪不止是赞美樱花,而是寄希望中日两国反抗西方列强,共创美好未来。黄遵宪于光绪八年奉命转任美国旧金山领事时,又写下了留别日本诸君子的诗句:“远泛银河附使舟,眼看沧海正横流。欲行六国连衡策,来作三山汗漫游。唐宋以前原旧好,弟兄之政况同仇。如何欧脱区区地,竟有违言为小球”6。诗为心声。作者是在劝说日本当局不要因小失大,损害两国传统友谊。黄遵宪的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在东瀛三岛传播了友谊的种子,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他离开日本之后,东京朝野人士依然对他怀有一片深情。而后,黄遵宪又“网罗旧闻,参考新政”写成一部《日本国志》,阐述学习日本,推广西学的道理。百日维新帷幕刚刚拉开,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便迫不及待地向光绪皇帝推荐可任变法的有为之士,其中就包括了黄遵宪在内。徐氏之奏章称:湖南盐法道长宝道黄遵宪,历充出使日本、英、美各国参赞官,游海外二十年,于各国政治之本原,无不穷究,器识远大,办事精细,其所言必求可行,其所行必求有效。近在湖南办理时务学堂、课吏馆、保卫局等事,规模宏远,成效已著。若能进诸政府,参赞庶务,或畀以疆寄,资其敭历,必能不负主知,有补大局。7徐致靖此折,系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共同策划代为草拟的8。因此,此折甫上,即被光绪帝采纳。四月二十五日军机大臣奏片称:本日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奏密保人才折,奉明发谕旨:主事康有为、张元济于二十八日预备召见,道员黄遵宪、知府谭嗣同送部引见,举人梁启超总理衙门察看具奏。御史黄均隆奏湖南讲求时务有名无实折,奉旨存,谨将原折恭呈慈览。谨奏。9奉旨之后,总理衙门即分别致电刘坤一、张之洞等:奉旨湖南盐法长宝道黄遵宪,江苏候补知府谭嗣同,前经谕令该督抚送部引见,著刘坤一、张之洞、陈宝箴即行饬令该二员迅速来京。毋稍迟延。钦此。六月十二日巳刻发,六月十三日丑刻到。10黄遵宪闻讯后曾向张之洞致谢云:奉谕敬遵,职道自海外奉调,屡邀荐举,感念恩知,愧难报称,过鄂重亲训诲,冀有禀承,启行定期,容再续禀,遵宪谨禀10。六月十四日未刻发,酉刻到。10尽管有维新派人士与清廷官员热心推荐黄遵宪,但是,急于推行变法,更张旧制的光绪皇帝并没有降旨催促黄氏“迅速来京”。直到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廿四日(1898年8月11日),光绪皇帝又突然改变了“送部引见”的决定,对黄遵宪破格委任。其文曰:湖南盐法长宝道黄遵宪,著开缺以三品京堂候补,充出使日本公使,命迅速来京。钦此。此项任命曾在京师官场引起疑惑。总理衙门章京李岳瑞称:戊戌夏,联日议起,始命黄京卿遵宪为出使大臣。故事,实缺道员出使,皆以四品京堂候补,黄时官长宝道,独以三品卿用,盖重其事也。11李岳瑞仅仅是章京,官职低微,不了解上层内情,只知道此项任命非“故事”。以往史学界对于黄遵宪出使日本任命的解释,认为是因为原驻日公使裕庚因病要回国,故选黄氏以代之。譬如,茅海建先生在纠正林克光所谓戊戌八月初慈禧命李盛铎代黄氏出任驻日公使一事时,曾对黄遵宪出使日本的前因后果进行翔实考证。茅文谓:早在六月十七日,总理衙门收到驻日公使裕庚的电报,“庚自上月久病,弱不能步。东西医谓:非内渡不能治。田贝(卸任美驻华公使CharlsDenby)到卧室所目睹。使必筋力为礼,岂可卧治,焦灼之至。求早定人,请旨简放,速来接替,以免贻误”。为此,光绪帝以黄遵宪接替之。可是黄遵宪由湖南起程后,一路生病,多次请假。裕庚见黄接任无期,遂于七月初九日电总理衙门,称其腿疾已不能上楼,“仰求奏明先派员前来代理”。而七月二十九日,黄遵宪在上海电总理衙门,称患肺炎,难以就道,九月二十日日本天皇诞辰“似须仍由裕使庆贺”。当总理衙门将此意电告裕庚时,裕大怒,回电称:“卅电祗悉。庆贺大典,但能勉强,岂敢有意忽略,惟腿疾非别病可比,众所共睹。九月万不能愈。庚陈知已久,实不敢任贻误邦交之咎。且黄使来既无期,使署公事病躯难以支持。现患已入膏肓,前代奏赏假两个月赴沪调理并请旨派员代理数月,譬如现看学校之四人中似皆可备选择。黄使新病,仰邀格外体恤,庚三年无功,亦无同乡相助,诚不如黄使。惟久病就医,圣朝所曲宥,亦求垂怜万一,幸甚”。此中的“现看学校之四人”即为派往日本考察大学事宜的江南道御史李盛铎、翰林院编修李家驹、翰林院庶吉士寿富、记名御史工部员外郎杨士燮,而李盛铎先期赴沪准备行装。总理衙门于八月初二日收到裕庚大发怨怒的电报,初三日又收到荣禄帮裕庚说话的电报,正是在此背景下,光绪帝选择了李盛铎暂行代理。此事与慈禧太后似无关连。12茅先生考证很有条理,大约是目前史学界所认同的观点。在没有见到中岛雄的记载之前,我们是信服的。但是,《往复文信目录》的发现,使我们感到茅氏之论有如下缺陷:其一,既然裕庚已经于戊戌六月十六日亟亟要求清廷派人代之,何以到六月二十四日皇帝才颁布黄氏之任命。其二,茅氏考述无法解释,一个对外公使的任命,何以要动用硃谕?发布之后又急如星火,屡屡降旨催促?那么,究竟是谁推荐了黄遵宪,使清廷采取了一系列不寻常的举动。直到2003年春,我们在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档案中见到中岛雄所编纂的《往复文信目录》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黄遵宪破格拔擢的直接原因,居然是由日本的外交部门直接点名道姓地要求。光绪皇帝闻讯之后,当机立断,任命黄遵宪为特命全权驻日公使。此事确实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然而,中岛雄《往复文信目录》记载得十分清楚:第一百三十二号,明治31年8月9日(清历光绪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二日)发信,8月18日有收文。为函称:裕大臣期满伊迩,如前参赞黄君,为我国朝野所深契事。13上文中的裕大臣,正是当时清廷驻日公使裕庚,满洲人,荣禄之亲信。中岛雄的上述记载,提纲挈领,言简意赅。中岛雄称:黄遵宪为“为我国朝野所深契事”,说明黄遵宪在日本人民心中留下很好的印象,故在裕庚有病的消息传出后,日本方面非常明确地要求让黄遵宪出使日本。由所在国指名道姓地要求清廷官员,在该国担任公使,这在近代外交史上是很不寻常的。六月二十二日日本公使馆发信,总理衙门收到此照会后,立即行动。清档记载:六月二十三日总理衙门递上《请派出使日本大臣折》附单;《请派出使朝鲜大臣折》附单。军机交片称:本日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奏面奉谕旨:“明日请旨办理”14。随后光绪皇帝很快于六月二十四日颁布了任命谕旨。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于光绪二十四年六月二十四日日记中记曰:“本日奉旨,公度使倭,以三品京堂候补,可喜也”15。由张荫桓此记,可知清廷这位号称熟悉外洋情形的大臣,对黄氏之任命非常满意。张荫桓尽管被皇帝经常召见,但是他并没有记述很多此项重要任命的原因以及其中曲折。应该引起注意的是,任命黄遵宪出使日本,并非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但是,光绪皇帝却动用硃谕。早在20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硃谕档》中见到此硃谕时,曾感到吃惊与疑惑。因为按照清代惯例,通常之谕旨,均由军机大臣或章京等剽拟,“非有大事,无出硃谕”16。没有特别重大事件,皇帝是不轻易动硃笔的。当时,我曾经琢磨此事,我的解释是,也许是因为黄遵宪深通西学,赞成新政的缘故,故皇帝对黄遵宪特别信任。抑不特此,光绪帝任命黄遵宪非但以硃谕发布,而且,还要总理衙门立即催促黄遵宪火速来京。据湖广总督张之洞《各处来电本》记载:京师来电:奉旨,前经降旨电催黄遵宪来京,现在计已起程,无论行抵何处,著张之洞、陈宝箴催令趱程速来见。钦此。六月二十四日午刻发,六月二十五日子刻收。10张之洞所存电报表明,“二十四日午刻发”。说明总理衙门刚刚接到黄遵宪的出使之上谕,光绪帝又便迫不及待地催促上路,而后又屡次催促,直到此事大体落实之后,七月初二日(8月18日)清廷才正式给日本公使馆复函。中岛雄《往复文信目录》记曰:第一百三十七号,8月18日(清历七月初二日)收文。8月19日发复文。为照称黄京堂著派充出使日本大臣事。17在收到清廷复函之次日,日本驻京公使馆再度向总理衙门作出答复。中岛雄的《往复文信目录》又记曰:第一百三十九号,8月19日(清历七月初三日)发文,复8月18日收文,为照复黄京堂著派出使日本国大臣事。17由中岛雄《往复文信目录》可以清楚看出,黄遵宪驻日公使任命的直接原因,应是光绪皇帝接受日本建议所作的重要决策。而日本公使馆能专门为黄遵宪事致函总理衙门,很可能与矢野文雄有关。矢野公使与黄遵宪关系非同一般。《梁启超年谱长编》曰:“黄公度在维新运动里也是一位很重要的领袖,他的思想见解,除了保教一点外,大体都和南海先生相近。戊戌以后六七年内,他和先生有十万言以上的通信,……他给先生的一封信里讨论将来的政体说:二十世纪中国之政体,其必法英之君民共主乎?胸中蓄此十数年,而未尝一对人言,惟丁酉之六月初六日,对矢野公使言之。矢野力加禁诫。尔后益缄口结舌,虽朝夕从公游,犹以此大事未尝一露,想公亦未知其深也”18。一件小事,可以窥见黄遵宪与矢野关系之深。当然,光绪皇帝之所以如此看重黄遵宪,绝非偶然,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由于康有为在百日维新开始前后,不断向光绪帝进呈新书与奏章,吁请光绪皇帝乾坤独断,采法日本,推行新政。戊戌三月二十日康有为于“进呈《日本变政考》等书,乞采鉴变法以御侮图存折”中称:惟泰西国数极多,情势各异,文字政俗,与我迥殊。虽欲采法之,译书既难,事势不合,且其富强精巧,皆逾我百倍,骤欲致之,下手实难。惟日本文字、政俗,皆与我同,取泰西五百年之新法,以三十年追摹之,……治效之速,盖地球诸国所未有也。吾地大人众,皆十倍日本,若能采鉴变法,三年之内,治具毕张,十年之内,治化大成矣。……。皇上乾纲独揽,既无日本将军柄政之患,臣民指臂一体,又无日本去封建藩士之难,但开制度民政之局,拔天下通达之才,大誓群臣,以雪国耻,取日本更新之法,斟酌草定,从容行之,章程毕具,流弊绝无,一举而规模成,数年而治功著,其治效之速,非徒远过日本,真有令人不可测度者。8康氏所述打动了这位长期身处宫禁的年青帝王,使之憧憬日本新法并跃跃欲试。戊戌五月,康有为再次呈递《日本变政考》,其序言谓:若中国变法,取而鉴之,守旧之政俗俱同,开新之条理不异,其先后次第,或缓或急,或全或偏,举而行之,可以立效。其行而乖谬者,吾可鉴而去之。其变而屡改者,吾可直而致之。但收日人已变之成功,而舍其错戾之过节。日本为其难,而我为其易。日本为其创,而我为其因,。按迹临摹,使成图样。……若信其效可睹,则运造化而生于心,发雷霆而出于手,是在我皇上一反掌间,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矣。8光绪皇帝深深被康有为的新论所吸引,以至于出现了“一卷甫成,即进上。上复催,又进一卷。上以皆日本施行有效者,阅之甚喜”景况19。光绪帝痛恨当时守旧派阻挠,认为采用日本明治维新的方法,可以打开一条推行新政的道路。尤其是到戊戌七月之后,以日本方面希望黄遵宪出使东瀛为契机,光绪帝醉心日本新法,日思夜想,急于求成,在裁冗员,开言路的上谕中,已表现得淋漓尽致。光绪帝已经决心走日本变法之路。既然要取法日本,选择出使大臣自然是一件大事。其二,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以及他们在总理衙门的支持者张荫桓,在百日维新前以及开始后,不断请人推荐黄遵宪,使光绪帝觉得黄遵宪是出使日本能做许多要事。除徐致靖外,梁启超等还于七月初三日与李端棻共同策划,再次向光绪帝郑重推荐黄遵宪。据清宫档案记载:七月初三日仓场侍郎李端棻《黄遵宪堪胜重任折》,奉旨“存”20。李端棻此折在清档中未能检获,可能与推荐黄遵宪进入制度局、懋勤殿事有关。由于光绪帝已决定派黄氏前往日本,故只是将此折存档。随着变法形势的急剧变化,光绪帝对黄遵宪出使日本一事,又有进一步考虑。据张荫桓于戊戌八月政变后回忆称:七月间,皇上有硃笔谕条,令我向日使言,中国拟派头等钦差驻日本。又拟派康有为赴日,坐探变法事宜。我恐日廷不允接待,即至总署与廖仲山言论。正谈叙间,又奉皇上墨谕,内言告知日本,此后往来公牍,可将日皇徽号,全行书写。我即往拜日本使臣,将先奉硃谕隐起,仅将墨笔谕宣示。因向该使臣谈及,中朝欲遣头等钦差之意。日使喜甚,允电日廷政府。念余日并未见有回电,竟作罢论。21上文中的廖仲山应为王文韶,清宫档案与日本外务省档案均证实张荫桓所述事出有因,要可深信22。张氏所说的“皇上有硃笔谕条”我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在清档中发现,其内容略谓:黄遵宪可否赏加尚书衔以侍郎候补,作为头等公使以示优异,著王文韶与张荫桓面商,明日复奏。23光绪帝亲笔所书的谕条,反映了这位年青帝王在收到日方关于希望黄遵宪出使日本的信息后,内心冲动,头脑发热,准备采取新的变法部署。戊戌七月之后,光绪皇帝为了更进一步实行取法日本,大举新政的决策,还亲自书写墨笔谕条,命张荫桓与王文韶前往日本驻京公使馆与林权助交涉22。七月二十二日军机处《随手登记档》中明确记载:“发下墨笔致日本国国书底稿一件”。其文称:大清国大皇帝,敬问我同洲至亲至近友邦,诞膺天佑践万世一系帝祚之大日本国大皇帝好。我两国同在亚洲,海程密迩。自各派使臣驻扎以来,诚信相孚,情谊弥挚。每念东方时局,益廑辅车唇齿之思。现在贵国驻京使臣矢野文雄到华以来,凡遇两国交涉之事,无不准情办理,归于公平,已征邻好。曩复贻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备述贵国政府关念中国需才孔亟,愿中国选派学生前赴贵国学堂,肄习各种学问,尤佩大皇帝休戚相关之意,曷胜感谢。朕已谕令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与贵国驻京使臣商订章程,认真选派,以副大皇帝盛意。兹因出使大臣裕庚奉使期满,特派二品衔候补三品京堂黄遵宪为出使驻扎贵国都城钦差大臣,亲赍国书,表明朕意。该大臣托志贞亮、学识宏通,办理两国交涉事件,必能悉臻允当,尚望大皇帝优加接待,俾能尽职。从此两国信使往来,邦交益密,共相维持,以期保固东方大局。大皇帝谅有同情也。24茅海建先生在《戊戌变法考论》中指出,此项国书文字,“军机章京录此记载时用大字,且以顶格书写,可见此国书是光绪帝亲拟”。茅先生的考证是正确的。因为国书文字不但与张荫桓的回忆相符,而且与日本档案中的记载亦若和节符25。日本驻京代理公使林权助于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明治31年9月11日)写了一份《王文韶、张荫桓两大臣来访,转达重要使命之报告》,该报告讲了三件事。其一,光绪皇帝要送天皇头等第一勋章;其二,希望将黄遵宪的规格从原先的公使升格为头等全权大使派往日本;其三,此次所奉国书,不同以往,字句格外亲密。这三条内容,充分反映了光绪皇帝完全接受受康有为“取法日本,大举新政”建议,并将其付诸实施的急切愿望。光绪皇帝希望通过与明治天皇的直接交往,来获取更多的维新方面的经验,以使中国能象日本一样变弱为强,对内冲破守旧势力之阻挠,对外摆脱任人宰割之局面。可见,随着时间推移,光绪帝对黄遵宪出使所寄希望愈来愈高。其实,光绪帝想法更多,他还要张荫桓同日本公使商议,把康有为也派“赴日本坐探变法事宜”。身为总理衙门主要办事成员的张荫桓,认为皇帝此事欠妥,故将皇帝此谕压下。据御史蔡金台关于戊戌政变之密札称:先是七月间,上硃笔予黄尚书衔候补侍郎全权头等,扃于匣。使王尚书与樵野送日本公使署,令寄其国政府。盖存此笔迹,以为后来一应训条,核对笔迹之用。王既受申饬,不能止此事(引者按,指派康氏赴日本),则藉张止之。后伊藤来,李苾园举康为接待使,亦为张所阻。谕旨所以谓张非康党,其能保首领者,即此二事也。26蔡金台所述“上硃笔予黄尚书衔候补侍郎全权头等,扃于匣”,与我上文揭示的内容,若合节符,再次证明了蔡金台密扎之真实可靠。戊戌政变后,张氏以此压抑康有为来证明他本人“尚未康党”,获得从轻发落。综上所述可知,中岛雄《往复文信目录》记载内容,字数不多,却是了解光绪帝于百日维新中破格拔擢黄遵宪和推行联合日本,大举新政的关键史料,故不可等闲视之。日本公使馆对黄遵宪出使的愿望,引发了光绪皇帝一系列不寻常的举动。《文件》完整记录的依据中岛雄是一个善于观察现实,记录历史的有心人。他长期担任的职务仅仅是一名日本驻北京公使馆的书记官。在北京任职期间,他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写作了的许多见闻与著作,编录了大量原始文件。中岛雄收集写作的目的,可以说完全是为当时日本政府制定侵略中国政策提供参考的。而现在这些档案,却成了研究中日关系史的重要第一手史料。中岛雄编撰和整理的史料与文献,论其数量与重要性,是一般日本汉学家所收集的史料难以比拟的。因此,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动名词的用法》课件
- 《动静结合公开课》课件
- BSCB培训课件完整
- 消防安全轮值检查制度
- 航空航天供水泵采购项目
- 教育机构教学楼门窗施工合同
- 船舶制造采购施工合同
- 科技成果转化工程中心管理办法
- 食品饮料行业物流招标模板
- 预付账款监控确保资金安全
- 国家开放大学《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实验2-线性表)参考答案
- 7工程款结算申请表
- 大学生消费观 调查报告
- 2022年英语二真题(含答案及解析)【可编辑】
- 2023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 齐鲁书社新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全
- 动画制作员(中级)技能鉴定考试题库(重点200题)
-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
- 江苏开放大学中国政府与政治课程总结与课程大作业江苏开放大学中国政府与政治大作业答案
- 《新编普通高校大学生军事课教程》第二章
- 口腔诊所医师技术操作规范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