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免疫调节中,不具有特异性的是()A.巨噬细胞吞噬病菌B.抗原呈递细胞活化辅助性T细胞C.抗体抑制病原体对人体细胞的黏附D.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杀死被感染的靶细胞2.福寿螺的适应能力强、繁殖速度快,能取食水生植物。为研究福寿螺对水稻的影响,将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引种到不同的水稻田中,一段时间后,测得稻田中各生物的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福寿螺属于第二营养级,与水稻和水花生为捕食关系B.用样方法来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C.中密度处理小区中,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福寿螺的引入抑制水稻的生长繁殖,有利于鸭舌草等杂草的生长繁殖3.植物生长时会出现各种现象,以下现象中与自身植物激素作用无关的是()A.经历干热之后的大雨天气,小麦植株出现“穗上发芽”现象B.自然生长的松树顶端优先生长,植株呈现“宝塔状”C.放在窗台上久不移动的盆栽植物的枝条朝向窗外生长D.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出现植株疯长的现象4.下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A、B代表激素名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甲是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B.图中乙是垂体,B是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丙C.图中①②③④处箭头均表示促进作用,属于负反馈调节D.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5.下图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某些细胞核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交叉互换最可能发生在戊时期B.处于丁和戊时期的细胞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C.乙→丙和戊→丁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均为着丝点分裂D.丙时期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只代表精子或卵细胞两种细胞的DNA和染色体数6.每年的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答案在自然。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引入外来物种均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B.基因多样性较高的生物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D.提倡合理开发利用就是对生物多样性最好保护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如图为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增长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样方法使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该调查方法的关键是做到________,若调查的是比较狭长的区域,常用的取样方法是________.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甲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量是________株(2)若曲线乙表示池塘中某种鱼类的数量变化,则为持续获得经济效益,捕捞后鱼群的种群数量应为________;在B点时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45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有标记个体5条,无标记个体35条.据此可估算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_条.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若部分标记不小心脱落,种群的个体数量的估算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8.(10分)分析碳循环示意图并回答问题。(1)从微观上看,过程①是在细胞内_____中进行的;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_____中进行的。(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①是_____,除此之外,在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中,碳还可通过_____进入生物群落;②表示的是_____关系,④表示_____。(3)从上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是_____(至少回答两个方面)。9.(10分)下面图甲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图甲中的f表示的结构称为___________,d所指方框内表示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_。当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变为___________。(2)当人体针对某一刺激作出应答时,图乙中经A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B上的___________结合,引起B上的___________变化,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因此,兴奋在A和B之间传递的方向是___________。10.(10分)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的两位科学家。研究表明,TRPV1是一种阳离子通道蛋白,辣椒素和43℃以上的高温都能激活TRPV1,激活后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从而产生辣或烫的感觉。(已知在静息状态下,细胞外Ca2+浓度高于细胞内,此状态会抑制Na+内流)。(1)分析推测TRPV1最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神经元末梢的膜上。(2)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细胞接受辣椒素刺激后产生兴奋的原因:辣椒素刺激→_____________→细胞内Ca2+浓度升高→______________→Na+内流→细胞产生兴奋。(3)研究表明,炎症因子IL-6也会使TRPV1通透性增强,引起痛觉。为验证镇痛药枸杞多糖(LBP)能通过抑制IL-6的释放发挥药效,将离体神经元和能释放IL-6的胶质细胞共同培养。对照组和LBP组均用辣椒素处理,检测神经元内Ca2+信号变化,结果如图。该实验还不足以验证假设,原因是对照组在加入辣椒素后胞内Ca2+明显增加,LBP组几乎无变化,仅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完善实验还需要补充检测________________。(4)基于上述系列研究,为镇痛药物的开发提供两种不同思路: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11.(15分)下面为某家族白化病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相关的遗传基因用A.a表示)(1)该病是由__________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2)Ⅰ3和Ⅰ4都是正常,但他们有一儿子为白化病患者,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3)若Ⅰ3和Ⅰ4再生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是白化病的机率是___________。(4)Ⅱ3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她是杂合体的机率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1、细胞免疫过程中,抗原经巨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抗原侵入的靶细胞,使抗原失去藏身之所,进而经体液免疫清除。2、体液免疫:病原体可以直接和B细胞接触,同时可以通过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B细胞在接受两个信号后,同时接受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开始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和病原体结合。【详解】A、大部分抗原都需要经巨噬细胞吞噬、处理,这过程不具有特异性,A符合题意;B、抗原经巨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具有特异性,B不符合题意;C、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具有特异性,C不符合题意;D、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将靶细胞裂解,该过程具有特异性,D不符合题意。故选A。2、C【解析】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适合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广的动物,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一些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1、从题干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大小;样方法通常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时常用的有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两种。2、从图中可知,福寿螺的日均密度增长率不变且大于零,说明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水花生在高密度区的日均密度增长率较对照组很低说明曲线S增长。3、在原有土壤被保留的基础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从图中可知狗尾草未受到福寿螺的引入影响,因而将占据主导地位。【详解】A、福寿螺属于初级消费者,与水稻和水花生为捕食关系,A正确;B、福寿螺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此能用样方法来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调查时应做到随机取样,B正确;C、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日均增长率为正值,种群数量增加,因此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错误;D、由图可推出,福寿螺的引入抑制水稻的生长繁殖,有利于鸭舌草等杂草的生长繁殖,D正确。故选C。3、D【解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3、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4、脱落酸的作用是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5、乙烯具有催熟的作用。【详解】A、经历干热后又遇上大雨天气,小麦出现穗上发芽现象,是因为小麦种子中的脱落酸在高温下分解,后又水分充足,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A错误;B、自然生长的松树呈现“宝塔状”生长,与顶端优势有关,即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尤其是最近的侧芽,B错误;C、放在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枝条向窗外生长,是植物的向光性,与受到单侧光刺激,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不同有关,C错误;D、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引起疯长的现象是赤霉菌分泌赤霉素作用于植株引起的,不是植物本身产生的激素的影响,D正确。故选D。4、C【解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的增多也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相关激素的分泌。【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甲是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A项正确;图中乙是垂体,B是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丙(甲状腺),B项正确;图中①②处箭头表示促进作用,而③④过程是抑制作用,属于负反馈调节,C项错误;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产生原因,D项正确。【点睛】相关内分泌腺的病变会造成其分泌的激素含量出现偏差,对血样中的相关激素水平进行分析能帮助人们诊断激素异常产生的原因,从而找到病变部位,及时治疗。5、D【解析】分析图示,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末期,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戊处于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据此答题。【详解】A、戊可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交叉互换现象可在此时期发生,A项正确。B、处于丁和戊时期的细胞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B项正确。C、乙→丙和戊→丁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均是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其原因均为着丝点分裂,C项正确。D、丙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代表精子、卵细胞或极体三种细胞的DNA和染色体数,D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增殖过程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6、A【解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详解】A、引入适当的外来物种可以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只有引入不当才会破坏生态系统,A错误;B、基因多样性的提高使生物种群性状种类增加,更加适应环境,B正确;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C正确;D、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非禁止开发利用,而是合理开发和利用,D正确。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随机取样②.等距取样法③.8(2)①.K/2##B②.360③.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④.偏大【解析】图甲为一个样方内的个体数,应计数样方内和任意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数量。分析曲线图乙:图中曲线甲表示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曲线乙表示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B点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点为K值,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小问1详解】用样方法对植物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避免掺入主观因素影响实验结果,若调查的是比较狭长的区域,常用的取样方法是等距取样法。图甲样方内部含有5株,可按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的原则计数压在边线上的数量,因此该样方内的数量为3+5=8株。【小问2详解】要想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鱼的数量需保持在曲线中的B点左右,即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捕捞后鱼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即N∶45=40∶5,解得N=360,若部分标记不小心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会减小,导致估算值中的种群数量偏大,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点睛】本题考查了种群数量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种群密度的调查,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8、(1)①.叶绿体②.线粒体(2)①.光合作用②.化能合成作用③.捕食(摄食)④.分解者的分解作用(3)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严格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如水能、核能、太阳能等,减少CO2的排放量【解析】1、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2、分析图示,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捕食关系,③表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④表示动植物的尸体被微生物分解,⑤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作用。【小问1详解】①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③表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因此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线粒体中进行的。【小问2详解】从图中信息看碳进入生物群落的①是植物利用碳,因此为光合作用将CO2合成有机物,除此之外,在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中,一些微生物(如硝化细菌)还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将CO2和水合成有机物;②表示的是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关系,因此为植食性动物捕食植物;④表示动植物遗体进入水圈,因此为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小问3详解】从图中看出,导致大气中CO2增多的因素可能是①过程减弱或在一定程度上受阻,即绿色植物减少,也可能是⑤过程增强,即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因此减缓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是: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严格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如水能、核能、太阳能等,减少CO2的排放量【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9、(1).反射(2).效应器(3).突触(4).外负内正(5).特异性受体(6).膜电位(7).A→B【解析】图甲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其中b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则a是感受器,c是神经中枢,e是传出神经,f是效应器,d是突触。图乙是甲图中d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A突触小体,B是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图甲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效应器。d方框所指的结构是突触。静息状态时,K+外流,神经纤维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当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外的Na+内流,使得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2)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出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B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由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兴奋由A传向B。【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及反射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0、(1)感觉(2)①.TRPV1通道开启②.对Na+内流的抑制作用减弱(3)①.LBP可降低(抑制)TRPV1的功能②.两组培养液中IL-6的含量(4)①.降低IL-6或信号通路中物质含量②.抑制TRPV1合成或活性【解析】1、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规律性应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感受器是连接神经调节受刺激的器官,效应器是产生反应的器官;中枢在脑和脊髓中,传入和传出神经是将中枢与感受器和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小问1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辣椒素和43℃以上的高温都能激活TRPV1,激活后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从而产生辣或烫的感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