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基础知识汇总_第1页
心理咨询基础知识汇总_第2页
心理咨询基础知识汇总_第3页
心理咨询基础知识汇总_第4页
心理咨询基础知识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1、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普通的心理活动的学科。第一节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规律的学科,动物也有心理,猴子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2、普通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3、心理过程涉及认知、情趣情感和意志。4、心理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沿科学5、基础心理学的内容:①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涉及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②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③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发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行动,这就是说人的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一体的)④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毕某种活动所必须含有的心理条件,人格又由气质和性格构成。气质相称于日常说的脾气秉性,它是心理活动动力特性的总和,即体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性,例如有人急躁,有人温顺,有人活泼。)6、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7、人的心理能反映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因此只有人的心理才干叫思维、意识和精神。人的心理(含有能动性,含有主观性,是脑活动的成果,是客观世界在脑中的反映)。8、心理反映的形式:1.物的形象2.概念3.体验4.欲望和规定。9、心理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体现在:1.心理支配人的行为2.人的心理通过行为体现出来。10、心理学发展始: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较有影响的学派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当研究心理活动在适应的环境中的机能作用)(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映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因此能够根据刺激推知反映,能够根据反映推知刺激,能够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格塔式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也叫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涉及两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当代心理学取向:1.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的第三势力,认为人有自我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要有合适的环境,人就努力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达成自我实现2.认知心理学,其特点涉及把①人看做信息加工系统,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认识活动,②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提取的过程中研究人的认知活动。3.生理心理学,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1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辩证发展的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12、麦独孤(W.MCDOUGALL)用本能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13、研究心理现象的办法:1.观察法2.调查法3.个案法4.实验法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P15)1、神经系统由两部分构成:①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②外周神经系统。2、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构成,神经元又分:①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②运动神经元(输出神经元)③中间神经元(联系神经元)。3、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加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的回答。把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到神经中枢的过程叫反馈。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构造叫反射弧,它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构成,4、外周神经涉及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从功效上划分又能够把外周神经系统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又叫植物神经系统,支配内脏器官),不受意识支配、涉及功效相反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与情绪的反映关系亲密)。5、中枢神经涉及:脑和脊髓,脑涉及(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脑干涉及(延脑又叫延髓、桥脑、和中脑)网状构造是调节睡眠和觉醒的神经构造6、以沟和列为界限,大脑的半球外侧可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大脑半球的机能分工为(视觉中枢位于枕叶,听觉中枢位于颞叶,躯体感觉中枢位于中央前回,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后回),对于普通人来说大脑左半球言语功效占优势,大脑右半球形象思维占优势,两半球的功效左右是不对称的,是罗杰斯佩里通过割裂脑实验证明的7、丘脑是皮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皮层下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位于下丘脑(注:未经丘脑中转到达大脑皮质进行信息解决的是(嗅觉),1860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了运动性言语中枢,(左半球的额叶受伤,造成运动性失语症)。第三节感觉、知觉和记忆(P25)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觉能力强感受性高,感觉能力弱感受性低。3、能引发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觉阈限低的很弱的刺激就能感受到,其感受性高,感觉阈限高的,需要强的刺激才干感受到,其感受性低,感觉阈限和感受性成反比!4、绝对感受性的高低能够用刚刚能引发感觉的刺激强度。5、刚能引发感觉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叫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英文缩写jnd。6、韦伯定律说的是差别阈限与原则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种常数,公式□I/I=K.□I是差别阈限,I是原来的刺激强度,K是一种常数。7、费希纳定律是感觉的强度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公式S=K·lgR。只合用于中档强度刺激。8、感觉现象涉及4种:感觉适应(如在外界持续的刺激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感觉后像(正后像负后像灯灭眼睛里尚有灯的影子)、感觉对比(吃完药再吃糖,觉得糖更甜了)、联觉(一种刺激不仅引发一种感觉还能引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感觉涉及:1.视觉(视觉的刺激适宜波长在380-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视网膜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即椎体细胞(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和杆体细胞(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色觉异常: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色觉异常大多数是遗传造成的。2.听觉(听觉的感受器是科蒂氏器官,16-0赫兹的空气振动的声波是听觉的适宜范畴,听阈在1000-4000赫兹之间的声音最为敏感;听觉的特性涉及音调、响度和音色,声音特性是“频率决定音调”“振幅决定响度”“波形决定音色”老年人听觉感受性减低的特点是首先丧失了高音频的听觉。)3.嗅觉(适宜刺激的是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感受器是鼻腔上部黏膜上的嗅细)4.味觉(适宜的刺激是能溶解的、有味道的物质,感受器是分布在舌面、上颚上吗的味蕾,基本味觉有甜(舌尖)、酸(舌边后部)、苦(舌根)、咸(舌边前部)5.皮肤感觉(表达触觉敏捷度的指标叫两点阈,皮肤表面的温度是生理零度)。6.平衡觉(又叫静觉,其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过于敏感会晕车晕船)7.运动觉8.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器官壁上)9.痛觉(机体受到伤害时产生的感觉,个体在痛觉上感受性上的差别和一种人对疼的认识和态度,一种人的性格以及一种人的意志力有关)。9、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多种感觉的结合,它来自于感觉但是已高于感觉。10、知觉的基本特性:①整体性②选择性③恒常性(涉及物体的大小、颜色、明度、形状)④理解性(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11、知觉的种类①空间知觉(它涉及大小、形状、方位、距离知觉和防卫只觉),②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次序性的反映,机体生理变化是有节律的,这种节律往往会引发人的行为也体现出一定的节律,叫生物节律也叫生物钟,人对时间的预计能够根据1.日出日落的交替2.一年四季的变化3.生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4.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③运动知觉(是物体在空间中移动产生的知觉,需要物体的运动,太快或太慢都不能知觉到运动,似动知觉是物体没运动却感觉到像是运动的错觉)④错觉(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有下列几个:1.线条方向错觉,线段长短的错觉2.面积大小错觉3.视听错觉4.不同感觉互相作用产生的错觉)。11、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过去对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对某件事引发的情绪体验,以及进行过的动作操作。12、记忆的种类:按内容分(1.形象记忆2.情景记忆3.情绪记忆4.语义记忆5.动作记忆),按与否意识到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按照能否加以陈说可分(陈说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13、记忆的过程:1.识记(学习与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2.保持(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存储和巩固的过程)3.再现(从大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14、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想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想再认。对记忆和遗忘进行研究的是德国的艾宾浩斯,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15、三个记忆系统:按照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的方式不同,按照存储时间长短的不同分为:1.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遗忘或因自然衰退造成或因干扰造成,干扰又分前摄克制和倒摄克制)记忆材料在系列次序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影响的叫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涉及首因效应或首位效应,近因效应或新近效应】第四节思维、言语及想象(P47)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最重要特性是间接性和概括性。2、思维的特性:①思维的间接性(从已知推断出未知)②思维的概括性(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例如:看见“月晕”后经常“刮风”,即得出“月晕而风”的结论)3、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涉及: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4、思维的种类:按思维形态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按探索问题答案方面的不同分:复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按思维与否含有发明性分再造性思维和发明性思维。5、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6、概念的形成或者叫概念掌握:是指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7、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迁移的作用(是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涉及正迁移和负迁移)2.原型启发的作用(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叫原型启发)3.定势的作用(人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就是定势作用)。8、语言和言语: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而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语言和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研究的对象,言语则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言语发展的先天成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9、言语的活动形式:1.外部言语:口头言语(又分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和书面言语。2.内部言语特点①发音器官的隐蔽性②语言的减缩性③速度快。10、言语运动中枢机制:参加言语形式活动的皮质部位有1.运动性言语中枢又叫布洛卡中枢,受损会造成体现性失语症.2.听觉性言语中枢又叫威尔尼克中枢,3.视觉性言语中枢,受损会造成失读症。4.书写中枢,受损则造成失写症。11、想象是人对自己已有的体现进行加工、改造、发明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的种类涉及:无意想象和故意想象(故意想象又涉及1.发明想象:不根据现成的描述独立发明出新形象的过程。2.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描述或图表模型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3.幻想:是指一种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将来的想象,是指向将来的憧憬不是回想)。15、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表象,在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16、表象含有:1.直观形象性2.可操作性3.片段的不稳定性4.概括性。17、表象能够起到的作用:1.积累感性知识2.想象的素材3.感知向思维过分的桥梁。第五节意识与注意(P57)1、意识是在觉醒的状态下的觉知,觉知就是察觉,意识涉及(1.对外界事物的知觉2.本身内部状态的知觉3.心理活动的评价4.行为的评价)2、无意识:涉及睡眠和梦(睡眠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分为四阶段,接着是快速眼动期,梦就出现在这个时期)。3、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种类有(①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②故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4、注意的特性:①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范畴(大概在5-9个项目)②注意的稳定性③注意的转移④注意分派第六节需要与动机(P63)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一种不平衡状态,体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2、需要要的种类:①从需要产生的角度分能够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②从满足需要的对象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3、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的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动机不能够直接观察,但是能够根据个体的外部行为体现加以推断。4、动机的产生: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①生理性动机是由生理需要引发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也叫内驱力或者驱力②由外部环境引发的激发个体行为活动的动机,这种条件叫做诱因。5、动机行为的关系:同一行为可由不同动机引发,不同的活动也可由相似或相似的动机引发6、动机的种类:按动机产生的本源,能够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按与否能意识到自己的活动可分为故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定势往往是无意识动机)。7、层次需要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爱和归属感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七节情绪情感和意志(P68)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状态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其特性①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②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体验。③能够从一种人的外部体现看到他情绪上的变化,却看不到他所进行的认识活动过程。④情绪和情感会引发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2、表情是情绪变化的外部表情,涉及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表情即有先天的、不学而会的性质,又有通过后天模仿学习获得的性质)。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①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②情感则常被用来描述含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情感(例如热爱,观赏,厌恶仇恨)情绪和情感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情感要通过情绪体现,离开了情绪情感也无法体现了。4、情绪和情感的功效:①适应功效②动机功效③组织功效④信号功效5、情绪和情感变化的维度;①动力性(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②激动型(激动度有激动和安静的两极)③强度(情绪和情感的强度有强和弱的两极)④紧张度(情绪和情感的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的两极)6、情绪和情感的种类:①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②按情绪的状态,也就是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分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久而又含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普通叫心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暴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碰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7、人的高级情感涉及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8、意志是故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客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分为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9、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会有动机的冲突,涉及四种冲突形式:①双趋式即(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型)②双避式即(两者都想避开但是无法避开的),③趋避式即(想获得一种目的有利又有弊无法选择时例如想吃糖又怕胖等)④双重趋避式(多个矛盾叠加无法选择)10、意志品质涉及①意志的自觉性(和自觉性相反的是受暗示性和武断,随大流跟别人跑)②意志的果断性(与果断性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鲁莽草率)③意志的坚韧性(与坚韧相反的是虎头蛇尾和执拗)④意志的自制性(和自制性相反的是怯懦和任性)。第八节能力和人格(P77)1、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毕某种活动所必须含有的心理条件。2、智力是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含有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叫智力。注:在组织智力的多种因素中,思维力是支柱和核心,它代表着智力的发展水平。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2.能力决定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成的水平。3.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也会增进对应的能力发展。4、能力的分类:①按能力的构造分普通能力和特殊能力②按能力与先天赋予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分液体能力(先天的)和晶体能力(后天学习得的)③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分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④按发明程度分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发明能力。注:按能力发展的水平能够把能力分为①能力②才干③天才5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别:①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别②能力类型的差别③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别6、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和教育因素7、人格的特性:①独特性②整体性③稳定性④功效性⑤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8、气质是心理活动变心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性,相当于我们日常所说的脾气秉性。9、气质的类型学说:①体液说②体型说③血型说④激素说10、条件反射涉及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1、气质的特性:①感受性和耐受性②反映的敏捷性③可塑性④情绪的兴奋性⑤指向性12、气质类型的外在体现:①胆汁质(特点是强但不平衡,感受性低耐受性高,脾气急躁难以自我克制)②多血质(特点是强、平衡并且灵活,行为外向,容易适应环境变化,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好多变,情绪不稳定)③粘液质(特点是强,平衡但不灵活,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映速度慢,头脑苏醒,踏实,稳定性强,不善言谈,交际适度)④抑郁质(弱,感受性高,耐受性低,多疑多虑不爱交往,动作缓慢,防御反映明显)。13、性格是一种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体现出来的人格特性。14、人格理论涉及:弗洛伊德的人格构造论(本我自我超我)。荣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把人分内向外向型两种)。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的人格特制理论和人格五因素模型(卡特尔找出了16种互相独立的本源特质,并据此编制了《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艾森克把许多人格特质都归结到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的人格特质理论和五因素模型人格的五因素涉及神经质N、外倾性E、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和认真性C。第二章社会心理学(P97)1、19,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这两本著作标志着社会心理学最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2、社会心理学的经验描述阶段。某些重要的学术思潮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①达尔文的进化论②德国的民族心理学③法国的群众心理学④英国的本能心理学⑤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3、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照的重要原则(1)价值中立原则(2)系统性原则(3)伦理原则。4、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办法(1)观察法(2)调查法(3)档案法5、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理论流派涉及下列四个流派:(1)社会学习论(2)社会交换论(3)符号互动论(4)精神分析论6、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7、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教导社会组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教导社会组员恪守社会规范(3)教导社会组员树立生活目的,拟定人生抱负(4)培养社会角色8、个体社会化的载体(1)家庭(2)学校(3)大众传输媒介(4)参考群体。9、社会化的分类(1)语言社会化(2)性别社会化(3)道德社会化(4)政治社会化10、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对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11、角色扮演的三个要素(1)角色期待(2)角色领悟(3)角色实践12、角色失调有四种形式(1)角色冲突(2)角色不清(3)角色中断(4)角色失败13、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涉及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橘色的认知。14、自我的构造:(1)物质自我(2)心理自我(3)社会自我(4)抱负自我(5)反思自我15、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16、影响自尊的因素:(1)家庭中的亲子关系(2)行为体现的反馈(3)选择参加和扬长避短(4)根据相似性原则对的进行社会比较17、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组合、加工和解释,形成完整印象的过程。18、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1)认知者的经验(2)认知者的动机与爱好(3)认知者的情绪。19、印象形成的效应:(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普通来说,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熟悉或者少见的人容易出现首因效应)(2)光环效应(3)刻板印象。20、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1)加法模式(2)平均模式(3)加权平均模式(4)中心品质模式21、印象管理是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22、常见的印象管理的方略有:(1)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2)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4)投人所好23、行为因素的分类:(1)内因与外因(2)稳定性因素与易变性因素(3)可控性因素与不可控性因素24、影响归因的因素:(1)社会视角(2)自我价值保护(3)观察位置(4)时间因素25、社会动机的功效:(1)激活动机(2)指向功效(3)维持与调节功效。26、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U型曲线,即中档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动机过低或过高,均会造成活动效率下降。27、影响亲和的因素(1)情境因素(2)情绪因素(3)出生次序。28、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涉及:情绪唤起水平、道德发展水平、自我控制能力、社会角色与群体、大众传媒29、几个基本的社交情绪:(1)社交焦虑(2)嫉妒(嫉妒的特点:含有针对性、持续性、对抗性和普遍性)(3)羞耻(4)内疚30、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映倾向。31、态度的成分有下三种: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性成分。普通地说,态度的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在它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于行为倾向。32、美国学者凯尔曼提出态度形成的三个阶段(1)依从(2)认同(3)内化33、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1)传递者方面的影响效果(2)沟通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3)接受者方面的影响因素(4)情境方面的影响因素34、沟通是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涉及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35、沟通的构造:沟通过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等七个要素构成。36、人际沟通的分类:(1)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2)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3)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4)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5)现实沟通与虚拟沟通37、沟通网络:(1)正式沟通网络,涉及5种形式:链式、轮式、圆周式、全通道式和Y式。(2)非正式沟通网络,涉及3种形式:流言式、集束式和偶然式。38、人际关系的特点是:(1)个体性(2)直接性(3)情感性39、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是(1)互相性原则(2)交换性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平等原则40、心理学家舒茨以人际需要为根本提出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其要点是:人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①包容的需要②支配的需要③情感的需要。41、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和、喜欢和爱情。42、社会心理学家(多伊奇)提出了一种解释竞争与合作的理论—目的手段互相依赖理论。43、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人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44、从众的类型:(1)真从众(2)权宜从众(3)反从众45、社会增进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毕某种活动时,由于别人在场提高了绩效的现象。别人在场的形式有实际在场、想象在场和隐含在场。46、社会增进有两种效应:(1)结伴效应(2)观众效应。47、社会懈怠也称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毕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毕时偏少的想象。日常生活的磨洋工,就是一种社会惰化的现象。48、模仿是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别人的影响仿照别人,使自己的行为与别人相似或相似的现象。49、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1890年出版了《模仿律》,提出了三个模仿律(1)下降律(2)几何级数律(3)先内后外律。50、影响暗示效果的重要因素:(1)暗示者的权力、威望、社会地位及人格魅力对暗示效果有明显影响(2)被暗示者如果独立性差,缺少自信心,知识水平低则暗示效果明显;被暗示者年纪性别与暗示效果也有关系,年纪越小越容易受暗示,普通女性比男性易受暗示(3)被暗示者所处情境受暗示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51、社会感染的特点:(1)双向性(2)暴发性(3)接受的快速性。社会感染的分类:(1)个体间的感染(2)大众传媒的感染(3)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52、爱情是使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使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一行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53、爱情的特点是:(1)相异性(2)成熟性(3)高级性(4)生理性(5)利他性54、爱情与喜欢的区别重要三个方面(1)依恋(2)利他(3)亲密55、爱情的三角形理论是斯坦伯格提出,是由亲密、激情以及承诺三因素构成的三角形。56、婚姻关系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即婚姻是按照一定的法律、伦理和习俗规定而建立的。57、夫妻关系的类型:(1)爱情型(2)功利型(3)平等合作与分工型(4)建设性(5)惰性型(6)失望型(7)一体型58、夫妻之间的心理冲突是由四个因素引发(1)需求不满(2)价值观念不一致(3)远离的自我(4)夫妻的性差别。59、家庭的功效:(1)经济功效(2)性的功效(3)生育功效(4)抚养与赡养功效(5)教育功能(6)情感交流功效(7)休闲与娱乐功效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1、心剪发展的性质:(1)心剪发展的整体性(2)心剪发展的社会性(3)心剪发展的规律性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效:①描述②解释③预测④控制3、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1)横向研究(2)纵向研究4、发展心理学研究办法的新趋势:①跨文化比较研究②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③多种研究办法的整合④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5、遗传决定论:英国的高尔顿,环境决定论,美国的华生6、皮亚杰认为影响小朋友发展的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化7、婴儿动作大致对心剪发展的意义:(1)动作发展是心剪发展的源泉或前提(2)婴儿动作是心剪发展的外部体现(3)婴儿动作发展增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4)婴儿动作的发展增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8、婴儿的深度知觉:吉布森通过视崖装置的实验发现,6个月的婴儿就已经含有深度知觉。9、幼儿思维的发展:①具体形象性思维②逻辑性思维开始萌芽。10幼儿期个性的初步形成能够从下列阐明:①显示出较明显的气质特点,②体现出一定的爱好爱好差别③体现出一定的能力差别④最初的性格特点的体现11、第一对抗期大概在幼儿三四岁时出现。是小朋友心剪发展中的正常现象。重要的对抗对象主要是父母及其它养育着者。12、影响小朋友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①认知和方略②楷模的作用③家庭教育13、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发展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习得的道德准则,并以道德准则指导行为的发展过程,道德内涵涉及(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行为)14、亲子关系的发展: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大部分重要决定由父母做出。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第三阶段小朋友控制(12后)小朋友自己做出更多重要决定。15、青春期心剪发展的矛盾性特点:①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②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③心理闭锁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④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霍尔是第一种提出青春期理论的心理学家。16、少年期的记忆:①记忆广度达成一生中的顶峰②对多种材料的记忆成绩都达成高值。17、青春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特性;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性和情绪特性。18、少年期自我中心的特点:①独特自我②假象观众19、第二对抗期的重要体现形式:硬抵抗;软抵抗;对抗的迁移。20、青年期的思维能力继续发展到个体思维发展的高峰期,并达成成熟。21、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方式(初中一年级已经掌握辩证逻辑思维,初三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是重要转折期,高中发展到到趋于占优势的地位)。22、自我概念认识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①自我探索是自我认识发展的内动力②透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③通过对同龄人的认同感来认识的自我自我发展水平23、延缓偿付期:社会予以青年暂缓推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的机会,如大学期间,也是一种心理的延缓,因此也称为心理延缓偿付期。24、柯尔伯格提出了道德推剪发展的系统理论25、中年期的发展源于:内在的变换,社会的压力、以及个人的价值观、性别、态度倾向等方面。也是社会向个体提出规定最多、最大的时期。26、中年期人格的特性:内省日趋明显;性别角色日趋整合;心理防御日趋成熟;为人处世日趋圆通。27、老年期人格特性:①不安全感②孤单感③适应性差④拘泥刻板性并趋于保守⑤回想往事28、造成老年人人格变化的因素:①生物学的衰老②心理上的老化③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P289)1、变态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与行为异常体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2、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认为,防御机制是人的避免焦虑的能力。3、行为主义:巴普洛夫的典型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4、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异常是由于潜能即内驱力不能满足,自我无法实现造成的。5、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原则化的辨别:医学原则;统计学原则;内省经验原则;社会适应原则6、心理学辨别原则:(1)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2)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7、常见的心理异常障碍:(一)感知障碍①感觉过敏②感觉减退③内感性不适。(二)知觉障碍①错觉②幻觉(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分为,幻听、幻视、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按体验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为①功效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三)感知综合障碍(有一种感知综合障碍叫做“非真实感”。患者觉得周边事物像布景,“水中月”“镜中花”。非真实感可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窥镜症)8、思维障碍分为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涉及思维奔逸、思维缓慢、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插入、思维云集、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9、思维倒错内容障碍(①妄想②强迫观念③超价观念)10、情绪障碍:(1)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怖)(2)以性质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①情感迟钝②情感淡漠③情感倒错(3)脑器质性损害的情绪障碍(情绪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11、常见精神障碍(1)精神分裂症(2)妄想性障碍(3)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12、心境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局限性以达成轻度抑郁、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13、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偏执性人格障碍;强制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涉及三种类型:性身份障碍;性偏好障碍;性指向障碍。14、进食障碍:涉及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作性睡眠异常状况(睡行症、夜惊、梦魇)。15、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般心理问题。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一次而体验到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种月,或不良情绪间断的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不良情绪反映仍在相称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多下降。16、心理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1)引发“严重心理问题”的因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六个月下列。(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映越强烈。(4)痛苦情绪不仅能被最初的刺激引发,并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想关联的刺激,也能够引发这类痛苦,即反映对象被泛化。17、心理健康的第三类型——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18、焦虑分为三类:客体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19、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映共同构成的一种认识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源按性质可分为三大类: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社会环境性压力源。20、塞利的适应压力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警惕阶段、搏斗阶段、衰竭阶段。21、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中介系统的三个系统,即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免疫系统。22、生物调节系统作为压力的中介系统是最重要的免疫系统。23、压力经由中介系统进入临床相阶段后,临床症状又有及时症状和滞后症状两类。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P348)1、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拟定。其中的三个重要元素:事物、数字、法则。2、测量要素:参考点、单位。好的单位含有两个条件:有拟定的意义,有相似的价值。3、测量量表:测量的本质是根据某一法则将事物数量化,即在一种定有单位和参考点的持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体现出来,这个持续体称为量表。斯蒂文斯将测量从低档到高级分成四种水平,即命名量表、次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4、心理测验就是一句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手段。5、心理测量的性质: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6、按测验的功效分类:智力测验、特殊功效测验、人格测验。7、按测验材料性质分类:文字测验、操作测验。8、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客观察验、投射测验。的斯-比测验中,就使用的是平均数。9、按测验的方式分:个别测验、团体测验。10、错误的测验观:测验万能论、测验无用论、心理测验。11、对的的测验观:(1)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办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2)心理测验作为研究办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12、我国心理门诊运用较多的有这三类心理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评定量表。人格测验应用较多的有: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卡特尔16种人个因素问卷(16PF),明尼苏达多项人风格查量表(MMPI)。心理评定量表重要涉及有精神病评定量表、躁狂状态评定量表、抑郁量表、焦虑量表、恐怖量表等。13、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提出人的不同气质特点和智能是按身体特点的不同而遗传的。第一种提出了有关的概念。14、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发表了《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是心理学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15、常模团体是由含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人所构成的一种群体,或者是该群体是一种样本。常模团体必须能够代表该总体,涉及:拟定普通总体,拟定目的总体,拟定样本。16、常模团体的条件:(1)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2)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3)样本的大小要合适。(4)原则化样组是一定时空的产物。17、取样办法:简朴的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组抽样、分层抽样18、常模分数是施测常模样本被试后,将被试者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19、发展常模:根据这种平均体现所制作的量表就是发展常模,亦称年纪量表。(1)最直观的发展常模是发展次序量表。(2)比内—西蒙量表中首先使用智力年纪的概念。智龄是年纪量表上度量智力的单位。年级当量事实上就是年级量表,测验成果阐明属哪一年级的水平,在教育成就测验中最惯用。20、百分位常模涉及百分等级、百分点、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21、原则分常模(1)线性转换的原则分数。Z=A+Bz,Z分数为最典型的线性转换的原则分数。(2)非线性转换的原则分数常态化过程重要是将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常态分布上对应的原则分数。22、常模表是最简朴并且最基本的表达常模的办法就是转换表。23、信度是评价一种测验与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一。信度是指同一被试者再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或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重复测量,所得成果的一致程度。只受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大,信度就越低。信度的平方就是信度系数。24、信度评定的办法:重测信度(稳定性系数)、副本系数(等值系数)、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评分者信度。25、影响信度的因素:样本特性、测验长度、测验难度和时间间隔。26、测验的长度:在一种测验中增加同质的题目,能够使信度提高。27、效度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或者简朴地说是指一种心理测验的精确性。效度是科学测量工具最重要的必备条件,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28、效度的性质:相对性、持续性。29、内容效度的评定办法:专家判断法、统计分析法、经验推测法。30、效标效度反映的是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景下行为体现的有效性程度。被预测的行为是检查效度的原则,简称效标。31、一种好的效标必须含有下列条件:(1)效标必须能最有效地反映测验的目的,即效标的测量本身必须有效(2)效标能够客观地加以测量,可用数据或者等级来表达(3)效标必须含有较高的信度,稳定可靠,不随时间等因素而变化(4)效标测量的办法简朴,省时省力,经济实用。32、效标的评定办法:有关法、辨别法、命中率法。33、要确保测验含有较高效度,要做好下列几点:(1)测验材料必须对整个内容居于代表性(2)测题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容易引发误差的题型(3)测题难度要适中,含有较高的辨别度(4)测验长度要恰当,即要有一定的测量题(5)测题的排列按先易后难次序。34、测量的项目分析涉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涉及考虑内容效度,题目编写的恰当性等,定量分析重要是指对题目难度和辨别度等进行分析。35、项目辨别度也叫鉴别力,是指项目对被试的心理特性的辨别能力。36、测验的用途:(1)显示性的测验:是测验题目和所要测量的心理特性相似的实验。(2)预测性实验:预测某些被测量的行为的测验。37、测验的目的:工作分析、对特定概念下定义、拟定测验的具体内容。38、测题的编排原则:(1)测题的难度排列宜逐步上升(2)尽量将同类型的测题组合在一起(3)注意根据各宗类型测题本身的特点排列题目。39、两种常见的测题排列方式:并列直进式、混合螺旋式。40、测验的选择:(1)所选测验必须适合测量的目的(2)所选测验必须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规定。41、对于测验的环境条件:(1)必须完全遵从测验手册的规定(2)统计下在任何以外的测验环境因素(3)在解释测验成果时也必须考虑这一因素。42、反映定式是指独立于测验的反映倾向,即由于每个人回答下列问题的习惯不同,而使能力相似的被试者得到不同的测验分数。43、为使评分尽量客观,有三点规定:(1)即使而清晰地统计反映状况。(2)要有一张原则答案或对的反映的表格,即记分键(3)将被试的反映和记分键比较,对反映进行分类44、测验分数的综合分析:(1)应根据心理测验的特点进行分析(2)不能把分数绝对化,更不能仅仅根据一次测验的成果容易下结论(3)为了对测验分数做出确切的解释,只有常模资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测验的信度和效度资料。在解释测验分数时,一地你更要根据从最相近的团体,最匹配的情景中获得资料。(4)对于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P415)1、心理学来源于1896年诞生的《临床心理学》,韦特默是启蒙者。2、20世纪30年代后来心理测验和个体差别的研究是临床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增进因素,也是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手段。3、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1)罗杰斯:同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协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2)威廉森:AB两个人在面对面的状况下,受过心理咨询专门训练的A,向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的B提供援助的过程。(3)陈仲庚:协助人们去探索和研究问题,使他们能解决自己应当做些什么,应明确的一种问题:解决问题的性质;咨询师的技术;所要达成的目的。4、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5、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和态度:唯物主义观点、普遍联系观点、限制性观点、历史逻辑现实统一的发展观和中立性态度。其中限制性观点有:咨询师职责限制、时间上的限制、感情限制、咨询目的限制。6、心理咨询师含有的条件:品格、自我修复和察觉能力、善于容纳别人、有强烈的责任心、自知之明。7、20世纪70年代,丁赞先生是中国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